金融統計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03:47: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金融統計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下住房數據統計論文
內容提要:筆者認為住房改革是失敗的。即使這樣,筆者還是相信政府統計部門是在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下科學地得出住房統計數據的。但因為筆者搞笑般地計算了一番上海住房數據竟意外地與政府統計部門的計算結果相同,而這樣的計算結果是要讓上海的人均建筑面積平添出13.33平方米的,這不由得筆者誠惶誠恐——即使筆者認定住房改革是失敗的,也不希望以“統計部門多算人均建筑面積13.33平方米”來作為佐證呀!
加法——上海住房面積的統計是否超乎想象地簡單?
每年,上海政府部門都要公布上海的人均建筑面積、人均居住面積指標。其目的為說明人民住房水平在“節節高”、“年年高”,更為了彰示政府部門的業績。那么,“人均建筑面積”、“人均居住面積”又是怎樣得來的?得到那些數據又經過了怎樣艱苦繁復的調查和計算過程?
筆者為了驗證上海統計部門有關住房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曾經歷過了艱苦繁復的計算,但計算結果總與政府公布的數據大相徑庭。是一個突發的奇想,使筆者在半個小時內就算出了與統計部門數據基本吻合的上海十年來的“居民住房總建筑面積”以及相關的“人均建筑面積”。其計算結果,“居民住房總建筑面積”與各類統計年鑒公布的相應數據平均只相差3.6%,“人均建筑面積”與建設部近三年的《城鎮房屋概況統計公報》中的相應數據百分之百相符。
是什么樣的“突發奇想”有如此神奇的效果?筆者是這樣“奇想”的:“我干嗎要那么認真?”鬼使神差,筆者信手將1995年以來每上一個年度的住宅建筑面積與當年竣工的商品住宅建筑面積相加,結果就與統計部門“統計”的“居民住房建筑面積”基本相符,再將統計年鑒中公布的“非農人口”與“居民住房建筑面積”相除,就得到了與建設部《城鎮房屋概況統計公報》數據一模一樣的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的“上海人均住房建筑面積”!
當然,在1999年到2004年,筆者的計算結果與統計部門數據相比還略少些,多則少10個百分點,少則少5個百分點。于是,筆者再次“突發奇想”,“我如果把空置房、已拆遷房都拿來填空缺呢?”于是,“奇跡”再次出現——筆者“靈感”激發中計算得來的上海住房建筑面積就與政府部門的統計數據99%、100%地相符了!
郵政儲蓄銀行現代金融統計體系論文
3月2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正式掛牌,同時作為商業銀行的標志性業務,新成立的郵儲銀行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開辦小額存單質押貸款,這是郵政儲蓄機構成立以來第一次開辦貸款業務。但據調查,由于整個郵儲銀行系統金融統計指標不健全,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漏報貸款余額的現象。為保證金融統計數據的及時、準確和完整,保障郵儲銀行持續穩健經營,有必要及時建立郵儲銀行現代金融統計體系。
目前郵政儲蓄銀行金融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基層郵政儲蓄銀行沒有設置統計部門和統計崗位。長期以來,郵政儲匯局只是郵政局的一個內設部門,不是一個法人機構,郵政儲匯局的會計和統計數據都要并入郵政局的大賬當中,因此郵政儲匯局沒有專門的統計部門,也不設統計崗位,統計數據都是由會計人員兼職報送,但兼職人員無全科目上報金融統計數據的工作經驗,不具備必要的專業素質。
2.基層郵政儲蓄銀行仍然處于手工報表狀態,沒有自己的金融統計程序和數據傳輸網絡。從1986年開始,郵政儲蓄機構一直處于手工填報、手工匯總和手工上報的狀態,即使是2004年起建立了郵政儲蓄“全科目”報送統計制度,這種狀況也沒有根本改觀。再者,從數據報送方式上看,基層郵政儲蓄機構由于沒有建立與上級機構和與人民銀行的縱向和橫向統計數據傳輸網絡,統計數據只能通過電話和傳真等原始的報送方式報送。
3.郵政儲蓄銀行會計、信貸等部門信息系統滯后,無法滿足“全科目”報送統計制度要求。金融統計是以會計科目和信貸等各類賬戶信息為基礎的全面統計,在此基礎上形成各類統計報表。在郵政儲蓄機構一直沒有根據“全科目”統計報送制度建立相應的會計科目和信貸等相關的各類賬戶信息,使得郵政儲蓄統計無法獲得全面完整的各類相關信息,這也是郵政儲蓄“全科目”統計報送無法順利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4.信貸“全科目”上報統計指標體系不完整,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郵儲機構的信貸業務開展情況。郵政儲蓄銀行成立之初,優先開展穩健經營低風險資產業務,并逐步開展各項資產負債業務。但目前,郵政儲蓄銀行信貸“全科目”統計指標中只對儲蓄、同業存款和應收款項等少數幾個指標有所反映,其他業務都通過“其他流動資產項目”軋平,不能全面反映郵政儲蓄銀行的各項業務。現以各基層郵政儲蓄銀行已經開展的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為例,據調查,基層郵政儲蓄機構報送統計數據時將其歸入“其他流動資產”科目,而沒有按照貸款用途歸入農戶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貸款科目,從而造成地區貸款統計數據缺失。
建立郵政儲蓄銀行現代金融統計體系研究論文
新成立的郵儲銀行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開辦小額存單質押貸款,這是郵政儲蓄機構成立以來第一次開辦貸款業務。但據調查,由于整個郵儲銀行系統金融統計指標不健全,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漏報貸款余額的現象。為保證金融統計數據的及時、準確和完整,保障郵儲銀行持續穩健經營,有必要及時建立郵儲銀行現代金融統計體系。
目前郵政儲蓄銀行金融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基層郵政儲蓄銀行沒有設置統計部門和統計崗位。長期以來,郵政儲匯局只是郵政局的一個內設部門,不是一個法人機構,郵政儲匯局的會計和統計數據都要并入郵政局的大賬當中,因此郵政儲匯局沒有專門的統計部門,也不設統計崗位,統計數據都是由會計人員兼職報送,但兼職人員無全科目上報金融統計數據的工作經驗,不具備必要的專業素質。
2.基層郵政儲蓄銀行仍然處于手工報表狀態,沒有自己的金融統計程序和數據傳輸網絡。從1986年開始,郵政儲蓄機構一直處于手工填報、手工匯總和手工上報的狀態,即使是2004年起建立了郵政儲蓄“全科目”報送統計制度,這種狀況也沒有根本改觀。再者,從數據報送方式上看,基層郵政儲蓄機構由于沒有建立與上級機構和與人民銀行的縱向和橫向統計數據傳輸網絡,統計數據只能通過電話和傳真等原始的報送方式報送。
3.郵政儲蓄銀行會計、信貸等部門信息系統滯后,無法滿足“全科目”報送統計制度要求。金融統計是以會計科目和信貸等各類賬戶信息為基礎的全面統計,在此基礎上形成各類統計報表。在郵政儲蓄機構一直沒有根據“全科目”統計報送制度建立相應的會計科目和信貸等相關的各類賬戶信息,使得郵政儲蓄統計無法獲得全面完整的各類相關信息,這也是郵政儲蓄“全科目”統計報送無法順利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4.信貸“全科目”上報統計指標體系不完整,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郵儲機構的信貸業務開展情況。郵政儲蓄銀行成立之初,優先開展穩健經營低風險資產業務,并逐步開展各項資產負債業務。但目前,郵政儲蓄銀行信貸“全科目”統計指標中只對儲蓄、同業存款和應收款項等少數幾個指標有所反映,其他業務都通過“其他流動資產項目”軋平,不能全面反映郵政儲蓄銀行的各項業務。現以各基層郵政儲蓄銀行已經開展的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為例,據調查,基層郵政儲蓄機構報送統計數據時將其歸入“其他流動資產”科目,而沒有按照貸款用途歸入農戶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貸款科目,從而造成地區貸款統計數據缺失。
金融教育學研究論文
摘要: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學研究出現了數學形式主義的傾向,雖然數學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優勢,但該種形式主義傾向對于金融學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極大。通過對2006級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的抽樣進行分析,提出當前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的數學形式主義傾向,并針對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局限性
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結合、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為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學才具有了科學性及嚴謹性。但當前從世界范圍看,在整個20世紀中,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呈現出急劇的狹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及現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代數、積分、計量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在一些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已超過了90%。一些極度崇尚數學的金融學家們認為,通過建立相對于現實世界簡化的模型,然后再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呈現這種精確性和嚴謹性,而不再去過多的考慮該模型對于現實世界的預測和解釋能力,這使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純技術學科”,更加關注數學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了。
但金融學并非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其最終目標應該是為了解釋真實世界的現象及結果。一些一流的美國金融學雜志對于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對于大量來自各國的論文采用是否有數學模型作低成本的篩選,這使數學形式主義成為一種金融學及經濟學的學術標準、一種范式和一種時尚。
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中國最優秀的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研究》,是廣大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人員的研究坐標,但縱觀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國的數據上,也是可以容忍的。這讓很多長年從事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產生困惑,他們認為,經濟及金融學說史以及對于現實經濟歷史的學習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及發展,一篇精美的數學文章就足以代替了。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蔓延危害極大,所謂過猶不及,其發展不僅會極大的抑制研究人員及學者們的創造力及新思想的誕生,也會對在校研究生們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
金融學研究教育探討論文
摘要: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學研究出現了數學形式主義的傾向,雖然數學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優勢,但該種形式主義傾向對于金融學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極大。通過對2006級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的抽樣進行分析,提出當前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的數學形式主義傾向,并針對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局限性
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結合、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為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學才具有了科學性及嚴謹性。但當前從世界范圍看,在整個20世紀中,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呈現出急劇的狹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及現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代數、積分、計量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在一些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已超過了90%。一些極度崇尚數學的金融學家們認為,通過建立相對于現實世界簡化的模型,然后再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呈現這種精確性和嚴謹性,而不再去過多的考慮該模型對于現實世界的預測和解釋能力,這使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純技術學科”,更加關注數學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了。
但金融學并非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其最終目標應該是為了解釋真實世界的現象及結果。一些一流的美國金融學雜志對于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對于大量來自各國的論文采用是否有數學模型作低成本的篩選,這使數學形式主義成為一種金融學及經濟學的學術標準、一種范式和一種時尚。
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中國最優秀的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研究》,是廣大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人員的研究坐標,但縱觀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國的數據上,也是可以容忍的。這讓很多長年從事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產生困惑,他們認為,經濟及金融學說史以及對于現實經濟歷史的學習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及發展,一篇精美的數學文章就足以代替了。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蔓延危害極大,所謂過猶不及,其發展不僅會極大的抑制研究人員及學者們的創造力及新思想的誕生,也會對在校研究生們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
金融學研究生教育問題探討論文
摘要: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學研究出現了數學形式主義的傾向,雖然數學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優勢,但該種形式主義傾向對于金融學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極大。通過對2006級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的抽樣進行分析,提出當前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的數學形式主義傾向,并針對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局限性
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結合、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為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學才具有了科學性及嚴謹性。但當前從世界范圍看,在整個20世紀中,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呈現出急劇的狹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及現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代數、積分、計量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在一些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已超過了90%。一些極度崇尚數學的金融學家們認為,通過建立相對于現實世界簡化的模型,然后再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呈現這種精確性和嚴謹性,而不再去過多的考慮該模型對于現實世界的預測和解釋能力,這使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純技術學科”,更加關注數學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了。
但金融學并非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其最終目標應該是為了解釋真實世界的現象及結果。一些一流的美國金融學雜志對于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對于大量來自各國的論文采用是否有數學模型作低成本的篩選,這使數學形式主義成為一種金融學及經濟學的學術標準、一種范式和一種時尚。
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中國最優秀的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研究》,是廣大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人員的研究坐標,但縱觀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國的數據上,也是可以容忍的。這讓很多長年從事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產生困惑,他們認為,經濟及金融學說史以及對于現實經濟歷史的學習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及發展,一篇精美的數學文章就足以代替了。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蔓延危害極大,所謂過猶不及,其發展不僅會極大的抑制研究人員及學者們的創造力及新思想的誕生,也會對在校研究生們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
概率論和金融學的發展趨勢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金融數學;概率論;鞅理論;最優停時理論
論文摘要:對現代金融數學的發展進行了較詳細的綜述,并就其研究動態及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一、引言
現代金融理論伴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大量應用概率統計,這是經濟數學化的最大成就,從而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學科—-金融數學。金融數學是以概率統計和泛函分析為基礎,以隨機分析和鞅理論為核心,主要研究風險資產(包括衍生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定價、避險和最優投資消費策略的選擇。近二十幾年來,金融數學不僅對金融工具的創新和對金融市場的有效運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對公司的投資決策和對研究開發項目的評估(如實物期權)以及在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現在對它的研究方興未艾,21世紀肯定是它進一步蓬勃發展的時代。
二、金融數學的歷史進展
金融數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法國數學家巴謝利耶(L·Bachelier)的博士論文—“投機的理論”(TheoryofSpeculation),這宣告了金融數學的誕生。在文中他首次用布朗運動來描述股票價格的變化,他認為在資本市場中有買有賣,買者看漲、賣者看跌,其價格的波動是布朗運動(BrownianMotion)其統計分布是正態分布,這要比愛因斯坦1905年研究布朗運動早5年。
國內商務智能發展規劃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文獻統計分析;國內商務智能理論研究現狀;國內商務智能應用研究;商務智能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國學者將之翻譯為“商業智能”或“商務智能”、論著統計分析、國內商務智能專著只有2004年的兩本、論文統計分析、數量分布統計分析、可以將國內商務智能發展規劃為兩個階段、說明商務智能在當時屬新事務,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主題分布統計、總的來說,我國關于商務智能基礎研究的論文數量極少、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兩方面、商務智能的含義、微觀研究方面、商務智能的應用行業、商務智能在客戶關系管理、商務智能系統、軟件工具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商務智能是數據倉庫、數據挖掘、OLAP等技術的集成,作為當前重要的研究前沿之一,商務智能是學術界和企業界關注的熱點。文章運用統計、比較方法對相關著作和文章進行了統計研究,并對研究中的重點問題及相關成果作了分析總結。
關鍵詞:商務智能;知識管理;數據倉庫;數據挖掘
商務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簡稱BI)的概念最早是GartnerGroup的HowardDresner于1996年提出來的,我國學者將之翻譯為“商業智能”或“商務智能”,本文選用“商務智能”作為BusinessIntelligence的中文翻譯。近年來,商務智能技術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決策者意識到需要商務智能來保持和提升企業競爭力。在美國,500強企業里面已經有90%以上的企業利用企業管理和商務智能軟件幫助管理者做出決策。國外己經有很多成功實施商務智能的案例。我國的商務智能處于導入期,商務智能應用的程度和實際效果都與國外企業有很大差距。近年來,國內外商務智能供應商和高等院校都開展了廣泛的商務智能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本文主要基于國家圖書館的多庫目錄檢索系統、清華同方全文數據庫檢索系統等,對國內商務智能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一、文獻統計分析
1.論著統計分析。為了對近年來國內商務智能論著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筆者分別以“商務智能”和“商業智能”(他們指的都是BusinessIntelligence,BI)為檢索題,通過對國家圖書館的多庫目錄檢索系統進行題名檢索,得到近年來相關論著及博碩論文分布情況:國內商務智能專著只有2004年的兩本,譯著在2003年~2005年間有三本。相對于最早1988年出版、截止2005年已經出版23本的西文專著(含一本日文專著)要少得多。國外2001年~2004年間出版的商務智能專著數量極多,說明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國外商務智能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都比較成熟。而我國從2002年起僅有少量的博士論文,關于商務智能的專著也屈指可數,我國商務智能僅處于導入期,對商務智能的系統研究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一帶一路”金融學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2013年起我國先后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在“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戰略的背景下,我國金融專業培養模式面臨實踐人才的需求和挑戰。我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旨在探索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然而目前我國金融人才的培養還存在著不足。本文以溫州商學院為例,從專業課程和國家政策或議題結合的視角,探析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對學術能力導向的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一帶一路”;計量經濟學
1引言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5年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全面闡述“一帶一路”建設的內涵。其基本理念是通過中國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走出去”,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在“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戰略的背景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一系列國際金融機構的組建,我國金融專業培養模式面臨互聯網加金融、國際金融市場跨界行走、科學定位理論實踐應用等人才需求和挑戰。我國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旨在探索培養復合型金融人才,然而目前我國金融人才的培養還存在著差距。其中,金融人才培養面臨著實踐教學不足,忽略了微觀實踐技能訓練等短板。如何培養金融專業人才應用專業學科理論進行實踐應用為當前迫切的問題。如何在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形塑專業學科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從專業學科理論實踐、應用的角度去分析本科院校專業人才培養之路,或為當前我國教育層面關注問題之一。本文以溫州商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為例,從基于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視角,探析教學課程和國家政策或議題結合;借由評估“一帶一路”建設對我國金融、經濟、產業、貿易產生的效益,使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當前國家重大戰略結合。通過專業核心課程知識,培養學生的學術、科研分析以及實踐技能。使金融學專業人才在金融、經濟、產業分析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學術能力基礎,做到理論延展至實踐、實踐應用自理論相結合。
2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2.1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陳紅、楊鑫瑤(2011)提出我國高等院校教育已經從高等教育階段轉變到了大眾教育,和現今金融體系對應用型、復合型金融人才需求的兩大背景下,目前實行的單一學術型、研究型金融學專業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嚴佳佳、蘇毅鴻(2017)提出“十三五”建設進程的開展以來,我國對金融行業的改革力度逐漸加大。金融行業的應用型人才如何和當前建設結合是當前金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2.2專業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應用。王美今、林建浩(2012)基于國際計量經濟學界對可信性問題,厘清了計量經濟學探索客觀經濟世界過程的本質特征。提出針對應用研究中存在的濫用和錯用現象,從計量經濟模型的隨機性設定、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識別以及模型的統計適切性評價等三個方面闡述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靠性來源。毛薇(2017)提出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師資培養等方面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復合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模式。武以敏、高鳳偉(2017)提出我國新興應用型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增強學科理論與實踐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提升的基礎。
國際金融法經濟與社會分析論文
《國際金融:交易、政策和法律》(InternationalFinance:Transactions,PolicyandRegulation,HalS.Scott,PhilipA.Wellons)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哈爾·S·斯卡特和菲力普·A·維侖斯教授寫的教科書,這本書整理了他們多年的研究和教學成果。
該書的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著重論述了“國際上主要金融市場的法律與監管”,在這部分介紹了美國的證券法,美國的國際銀行法,銀行與證券領域的資本充足率監管,歐洲單一金融市場,歐洲貨幣體系和匯率體系,歐洲貨幣聯盟和日本銀行與證券市場的國際化等問題。
第二部分介紹了“國際金融工具和離岸市場業務”。在這一部分介紹了歐元存款和銀行存款,國際支付系統,跨國的資產凍結,歐洲債券和全球債券,國際資產證券化,國際股票市場的競爭,國際清算結算系統,國際期貨與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國際掉期和離岸互助基金等內容。
第三部分介紹“國際新興金融市場”。這部分著重介紹了亞洲一些國家的項目融資、新興市場國家的民營化與機構投資者、亞洲貨幣危機。
從內容來看,書中收錄了兩位教授的有關論文,選摘了其他著名教授的有關論文和著名著作中的片斷,還引用了一些法律和國際條約的原文,嚴格說來,本書是作者“半寫半編”而成的。由于本書的領域涉及廣泛,內容復雜,每部分都請最好的專家來寫,請最有名的權威來支持。這種既突出重點,又體現合作的方法,使本書內容的每個部分都是最好的,全書也是最好的。
這兩位法學教授在分析國際金融法的時候,不是就有關法律條文或判例進行介紹,而是從經濟學與統計學的方法出發,用統計數字和圖表向讀者展現國際金融的現狀與發展,然后進行金融市場的各種交易分析,再轉入各國的國際金融政策分析、國際機構的政策分析,最后才落實到各國的有關法律和國際金融機構的條約。這種風格是本書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