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財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13:07: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金融理財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理財教育

金融危機下教育投資及理財思索

“家庭收入減少了,還讓孩子上培訓班嗎?”“在這種形勢下該縮減孩子的教育投資還是應增加?”隨著金融風暴的襲來,國內也開始出現經濟不景氣,一些行業受到沖擊,許多企業開始裁員。這些舉動也波及到了一些家庭,家長們開始思考,面對金融危機,如何做出教育投資的正確抉擇,如何利用這一時機做好孩子的財商教育。面對危機家長更為理性投資教育,不管是孩子教育,還是成人教育,都是個人抵御金融風險的一種手段。家長在教育方面對孩子投錢,就是為了提高孩子未來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

———瑞思學科英語CEO夏雨峰根據采訪情況來看,與經濟危機前相比,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資開始趨向理性。李先生,出租司機,女兒正上初中。他說自己雖然收入有所下降,但并沒有打算改變女兒的教育資金投入,“還是盡量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吧,只要我們能負擔得起。”

而金女士的情況則有不同,她原本是一家汽車4S店做銷售,因為汽車行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現在已被裁員,家里每個月就少了2000元的收入。“說到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還是不能省,衣服、玩具,這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控制了,但給女兒報的舞蹈班并不打算取消。”大多數受訪父母覺得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出來,經濟壓力也相對增大,但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家長的普遍心態大多都是“再窮不能窮孩子”,會盡量保證孩子教育資金的投入,即使縮減孩子費用,也只是一些非必須項目,如衣服、文具、游戲玩花費等。中國素有重視教育的傳統,家長們這種“不差錢”的想法,其實正是國人重視孩子教育的一種體現。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教育的看法已經有了一些改變。很多人認為,給孩子在教育方面花的錢,不僅僅是一種投入,更是一種投資。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人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人,具備抗風險的能力越高,其工作往往也越穩定;反之,前途就越渺茫。一個人文化素質與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與其教育投資,尤其是未成年時的家長對他的教育投資成正比的。可以說,家長投資孩子的教育,不僅能產生滿足現時家庭精神生活或個人心理需求的效用,還能在未來為家庭或個人帶來物質上的收益。

教育投資也許回報期長了一些,但是這種回報卻是最可靠和最值得期待的。教育投資已經或正在成為居民消費的首選項目和重要部分,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情了。當然,教育投資并不僅僅是指家庭對子女的金錢投入,也包括文化投入、時間投入以及精力投入等。而且教育投資也并非越多越好,它同樣面臨著一個適度的問題,否則也可能過猶不及。

家長焦慮易產生教育誤區金融危機突顯兒童理財教育重要性:當越來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經濟困境,這更提醒我們,兒童時期的理財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進行系統性的理財教育,將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新浪財經初三學生海天跟記者說,最近父母總是反復和他強調,現在工作難找,競爭很激烈,抓緊學習很重要,如果今年高中考不上,未來就沒希望了。開學前幾天,父母已經把整個學期的學習計劃、補習計劃都排滿了。這讓海天感覺厭煩,覺得讀書一點意思也沒有,被逼急了有時會閃過輕生的想法。

查看全文

投資理財專業職業化教育詮釋

關鍵詞:投資理財專業;職業化教育

提要:近年來,投資理財專業在各高職院校紛紛設立發展起來。如何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經驗,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探索職業化教育方法并付諸實踐,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對投資理財專業的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也同樣明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金融領域的不斷開放與深化,企業、各金融機構及中介機構、個人甚至是政府機關都越來越看重投資與理財,對這方面職業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發源地,投資與理財專業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在各高職院校紛紛設立發展起來的。

一、高職投資理財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范圍廣,學生學得比較淺,實踐動手能力弱。投資理財專業的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比較多,所以開設的課程范圍很廣,金融學和投資學是其學科體系的主體,銀行、保險、證券、企業財務這四個方向的專業知識是其四大支柱,房地產、法律、市場營銷、公司經營等相關知識也必不可少。要學通如此多領域的知識和內容,除了需要時間,還需要豐富的師資和學校優厚的軟硬件提供支持。但是,單就一所學校而言,師資和學校的設施是有限的,其結果往往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了三四十門課程,但對課程的理解都停留在簡單的印象當中,不可能對某個領域或方向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詣。再加上這么多課程都要進行實踐,教學難度很大,除了證券,其他領域的實踐教學由于各種原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專業缺乏具體的職業定位引領,給學生就業造成障礙。目前,國內多數高校投資理財專業都是不分方向的,表面上,畢業生可以進入很多行業和工作崗位,但實際上由于沒有具體職業定位的引領,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就業選擇就會變得盲目。雖有個別學校做了一定的改革,如將專業改為保險專業、證券投資專業、國際金融專業等,這樣做的結果雖然使學生對某一個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有較深了解,但又導致專業口徑太窄,使學生就業時面臨困難。

查看全文

投資理財專業職業化教育思索

關鍵詞:投資理財專業;職業化教育

提要:近年來,投資理財專業在各高職院校紛紛設立發展起來。如何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和經驗,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探索職業化教育方法并付諸實踐,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對投資理財專業的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也同樣明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金融領域的不斷開放與深化,企業、各金融機構及中介機構、個人甚至是政府機關都越來越看重投資與理財,對這方面職業人才的需求有增無減。高校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發源地,投資與理財專業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在各高職院校紛紛設立發展起來的。

一、高職投資理財專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范圍廣,學生學得比較淺,實踐動手能力弱。投資理財專業的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比較多,所以開設的課程范圍很廣,金融學和投資學是其學科體系的主體,銀行、保險、證券、企業財務這四個方向的專業知識是其四大支柱,房地產、法律、市場營銷、公司經營等相關知識也必不可少。要學通如此多領域的知識和內容,除了需要時間,還需要豐富的師資和學校優厚的軟硬件提供支持。但是,單就一所學校而言,師資和學校的設施是有限的,其結果往往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了三四十門課程,但對課程的理解都停留在簡單的印象當中,不可能對某個領域或方向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詣。再加上這么多課程都要進行實踐,教學難度很大,除了證券,其他領域的實踐教學由于各種原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專業缺乏具體的職業定位引領,給學生就業造成障礙。目前,國內多數高校投資理財專業都是不分方向的,表面上,畢業生可以進入很多行業和工作崗位,但實際上由于沒有具體職業定位的引領,學習目的性不明確,就業選擇就會變得盲目。雖有個別學校做了一定的改革,如將專業改為保險專業、證券投資專業、國際金融專業等,這樣做的結果雖然使學生對某一個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有較深了解,但又導致專業口徑太窄,使學生就業時面臨困難。

查看全文

農業高校大學生理性消費培育實現途徑

摘要:大學生容易產生盲目消費、超前消費、沖動消費的行為,而當前農業高校大學生的消費觀和財商教育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以安徽農業大學大學生為研究主體,采用網絡問卷調查形式對農業高校大學生的消費與理財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加強農業高校大學生理性消費教育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理性消費;財商教育;農業高校;大學生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裕,農業高校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相應提高。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大學生的思想理念還不夠成熟,考慮問題存在片面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當前社會上存在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物質主義以及極端利己主義等錯誤消費取向,容易誘導大學生陷入消費行為誤區,導致盲目消費、超前消費、沖動消費的現象[1]。當大學生無法承受過重的消費負擔后,會找父母解決或同學朋友周轉,有的會嘗試到銀行或貸款機構借貸,各種校園貸款業務由此產生。艾瑞咨詢發布的《2018年大學生消費洞察報告》指出,大學生提前消費意識強,50.7%的大學生使用過分期產品,39.3%的大學生在互聯網金融平臺(花唄、京東白條等)申請過分期;7.6%的大學生使用過現金貸產品[2]。但大學生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認識不足、理財知識缺乏,校園貸款辦理機構又良莠不齊,一些不法網絡貸款平臺機構利用大學生的“弱點”,將“校園貸”變成了“高利貸”[3],給辦理貸款的大學生帶來了重大傷害。因此,幫助農業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性消費觀十分重要。

1農業高校大學生消費情況與理財現狀調查與分析

為了解大學生消費與理財情況,在安徽農業大學各個年級和專業的學生中開展了線上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141份,同時開展線下隨機訪談,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

1.1消費情況及存在問題分析

查看全文

建立高職投資及理財專業設計

當前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眾多的理財人員活躍在銀行、保險、證券、稅務等行業,以專業化的金融知識,指導人們理財和制定投資計劃,以實現客戶的財務目標。據我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公布的一項國內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0%的居民希望自己有理想的理財顧問,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理財咨詢費。可以看出目前人們迫切需要全面專業的理財服務。因此,理財規劃師這一全新的職業在我國顯露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相形之下,我國在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教學方面卻出現了明顯滯后的局面。高職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課堂知識的傳授,忽視實踐性教學對素質和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的觀念。這種不合理的教育教學模式,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學生素質不高,尤其崗位實用技能與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相差太遠,對該專業學生的畢業產生很大影響。

1.投資與理財專業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投資與理財專業存在不少問題。其主要原因一是專業的社會認知度低,當時大多數人都不大了解該專業。二是是教育教學模式不合理,致使教學效果不好,學生素質不高,尤其崗位實用技能與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相差太遠。三是專業定位還不是很明確,雖然在專業設立之初,都看到了該專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但具體到培養出來的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和素質,認識不明確統一。由于該專業是新設專業,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資料,沒有一套成熟的教學計劃,該專業是在參照會計、金融保險等相關專業的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再結合本專業特點,制定的投資與理財專業的教學計劃。

具體來說,投資與理財專業教學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1)專業課程設置不科學,內容形式單一。目前,金融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永遠大于“研發型人才”。具體到金融企業,其崗位設置的層次特點來看,目前占有較大比重的仍然是操作應用型一線員工,如營銷崗位,并不要求員工具有研究開發方面的能力。

查看全文

打破剛性兌付下居民理財風險分析

[提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居民理財的愿望日益強烈,居民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金融改革不斷深化,隨著打破剛性兌付政策的實施,居民投資理財的風險凸顯,如果沒有理財風險意識,可以影響金融秩序與穩定發展。本文通過對江蘇地區居民理財情況的調查,對打破剛性兌付下居民理財的情況進行深入的剖析與研究,揭示居民理財風險,從居民、金融機構、政府三維度提出風險防范的建議,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進理財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打破剛性兌付;居民理財風險;風險防范

2018年4月,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明確規定打破剛性兌付,2020年延期一年執行。國內學者對剛性兌付的成因及其影響做了很多研究,認為其嚴重破壞了金融市場的客觀規律,引發投資者不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配置效率產生影響,加劇道德風險。資管新規出臺后,嚴禁金融機構承諾保本保收益,希望以此來打破剛性兌付。此前,我國理財是在剛性兌付的背景下由金融機構擔保提供保本收益。居民理財思維固化,沒有考慮思考投資與風險并存,再加之沒有穩健、健全的法律來規范居民理財,存在巨大法律風險。政府提出“防范金融風險”作為三大攻堅任務之一。因此,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防范和化解居民理財業務的風險愈發重要且刻不容緩。本文在對江蘇地區居民理財情況的調查基礎上分析居民理財風險的狀況,提示存在的風險,最后提出打破剛性兌付下居民理財風險防范對策。

一、打破剛性兌付下居民理財現狀

(一)調查基本情況。在對相關文獻和政策深度解讀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實際發放調查問卷來了解打破剛性兌付下居民理財的現狀,主要從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對理財產品的認識、對理財的風險認識和對打破剛性兌付的認識四個方面進行設置。本次調查,我們針對江蘇銀行南京支行、中國農業銀行南通支行、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等銀行,在各大行經理和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我們共發放300份問卷,剔除72份無效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28份,有效率為76%。對受訪者的基本信息進行簡單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下:(1)在性別方面,男性占比46.05%,女性占比53.95%,男女比例相當,數據受性別因素的影響較小。(2)在年齡方面,40歲以下的所占比重為76.32%,表明年輕人是當今理財的主體。(3)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到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所占比例為65.79%,受過大專教育的為5.26%,受到高中教育的為9.21%,受到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比19.74%,表明理財涉及一些專業知識,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很難參與其中。(4)在家庭年收入方面,年收入水平在10萬~20萬元的人數最多,約占總受訪人數的36.84%,年收入水平在5萬~10萬元和20萬元以上的人數占比相當,年收入水平在5萬元以下的比重最小。(5)在家庭所處地理位置方面,位于城市的占總調查人數的46.05%,位于鄉村的占比53.95%,城市與鄉村居民的比例約為1∶1。(二)居民理財情況。根據調查情況,從居民理財主要目的、居民選擇理財方式的考慮、居民對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的認識情況、居民理財的風險意識等四個方面對問卷進行分析,情況如下:1、居民理財主要目的。我們在設計問卷時,考慮到居民理財往往存在多個目的的情況,設置了多個選項。統計表明,大部分居民理財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安排收入,占比67.11%,為了家庭保障的占比50%。居民理財主要是為了合理安排家庭剩余財產,并且居民更多的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進行投資理財,以此保障家庭成員的健康和未來發展。2、居民選擇理財方式的考慮。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的不斷增加,一方面豐富了金融市場產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居民投資理財的風險,因此居民選擇何種理財方式需要謹慎考慮。被調查者反映在其選擇理財產品時,首要考慮的是產品的收益及安全性的比例為72.37%;緊隨其后的是金融機構信譽,占比為57.89%;對理財產品的了解程度,占比為53.95%。看重產品服務的占比為23.68%,關注周圍人選擇的占比為17.11%,這兩點人們考慮的不多。表明居民在進行理財時,還是保持著低風險的原則,最先關注產品的收益性和安全性。金融機構的信譽和了解程度,對于那些依托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理財的人群十分重要,在缺乏足夠理財知識時,選擇一個信譽度高的金融機構,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理財方式。就產品服務,跟從他人理財這塊,人們還是較為謹慎,不會因為服務到位而忽視理財產品的實際優劣情況,也不會盲目地跟隨眾人進行理財,這是很值得肯定的。3、居民對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的認識情況。為了解居民對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的認識情況,我們對被調查者認為購買的理財產品出現了虧損,金融機構應多大程度給予賠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89.94%的居民認為金融機構應給予剛性兌付,2.21%的居民對金融機構給予剛性兌付持反對意見,剩余被調查者認為兩種結果均可以接受。從調查結果來看,居民對理財出現虧損是很反感的,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理財虧損應該由金融機構給予賠償,但這是不符合當前打破剛性兌付下理財的實際情況的。這說明大部分的居民并不了解剛性兌付,更是沒有去了解我國居民理財的相關政策,這種情況對于居民規避理財風險是不利的。4、居民理財的風險意識。此次問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居民理財時對理財風險的認知情況,以及分析其對打破剛性兌付下理財的看法。因此,居民理財的風險意識是理財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居民保守理財所占比例為18.37%;不希望本金損失,愿意承擔一定幅度的收益波動,厭惡風險的占比78.89%。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基本沒有閱讀,直接在工作人員指引下簽名的人所占比重為87.32%;有4.68%的居民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詳細閱讀產品合同;8%的人只閱讀利率、期限等基本要素。說明大部分居民理財時都沒有充分重視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以及操作流程、買入賣出的手續費等相關事宜。

二、打破剛性兌付下居民理財風險表現

查看全文

金融學課程改革畢業論文

[摘要]普通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課程體

系設置要適應復合型理財人才培養目標

的需要。隨著宏觀金融向微觀金融轉變,

現代金融業在經營模式、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服務手段等方面呈現出新的發展態

勢。高等院校要從大眾化教育理念出發,

查看全文

互聯網金融下大學生投資理財研究

摘要: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迅猛發展,并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如投資理財方式與習慣等。但是投資理財本身伴有風險,加強相應風險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大學生更是要切實意識到投資理財的風險因素。本文立足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重點對大學生投資理財能力提升的意義與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助力大學生投資理財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大學生; 投資理財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金融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互聯網+金融”的新型金融模式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相較于傳統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本身的種類非常豐富,體驗起來非常方便快捷,但是由于其本身是基于網絡平臺開展的一種新型金融業態,相關的法律及監管尚不到位,容易使大學生等投資者很難分辨投資的風險,進而會增加他們出現投資損失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增強大學生的投資理財能力,使他們可以活用互聯網金融來夯實自身人生財富的基礎積累值得深入探討。

一、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是指互聯網企業或傳統金融機構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資金投資、融通、支付以及信息中介服務的一種全新的金融業態。但是互聯網金融并非是簡單地融合互聯網和傳統金融,而是建立在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移動支付技術、社交網絡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基礎上,可以對金融產品種類、金融交易方式以及金融業發展的環境等帶來重大的變革。此外,互聯網金融本身的民主、高效與普惠特性使其可以切實將客戶放在金融服務的核心地位,并且可以展現出具有交互作用的營銷方式,如可以使客戶便捷地、高效地匹配自己所需的金融產品,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以及降低金融交易風險等等。

二、互聯網金融理財

查看全文

大學生信用風險防控教育機制研究

摘要:網絡信貸的興起給大學生帶來各種便利,也反映出大學生理財方面的一些突出問題;本文結合這些問題,闡述了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并對大學生理財教育的不同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網絡信貸;大學生;理財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新時代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信貸因為方便快捷、保密性強等逐漸受到不同群體的喜歡,尤其是作為青年人的大學生群體。目前大學生常用的網絡信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B2C(businesstocustomer),即各種電商平臺預先把費用付給賣家,然后要求買家分期付費給平臺,從而賺取相應的服務費,如“花唄”、“京東白條”等。另一種是純借貸平臺P2P(peertopeer),即通過中介機構,讓有資金并且有理財投資想法的個人利用信貸的方式將資金貸給有借款需求的人[1]。近年來,由于網絡信貸本身的優勢,再加上積極的宣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被網絡信貸吸引,以滿足自己各種消費需求。然而由于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觀念,償還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大學生網絡信貸出現了一樁樁的負面事件,如助學貸款違約,大學生因無力償還“校園貸”而選擇輕生等,受到社會熱議并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一、網絡信貸暴露出的大學生理財問題

首先,大學生普遍缺乏資金預算意識。大學生每個月有一筆可自由支配的穩定“收入”,但調研顯示60%以上的大學生,每月沒有資金盈余,屬于月初“富翁”月底“負翁”;有50%以上的大學生會因為在社交、旅游、購買電子產品等方面不計劃而出現資金短缺。這也表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大學生消費觀出現偏差,片面追求品牌、時尚等,并相互攀比。而網絡信貸的高效性、審核的不嚴格,難受到家長和老師的監控,讓大學生很容易嘗到甜頭,因而助長了他們網絡信貸的欲望,使得超前消費和攀比現象越來越嚴重,嚴重扭曲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負債的大學生缺乏明確的還款規劃。調研顯示近20%的大學生沒有能力按時足額還款。其中,部分人選擇借款或者利用其他網絡信貸平臺來償還貸款。因此,過度負債和多頭負債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也不少見。再次,大學生信用知識欠缺。首先,大學生的自我誠信認知與其真實行為存在一定偏差。調查顯示有92.91%大學生認為自己能夠做到誠信,然而他們又承認身邊普遍存在諸如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不誠信行為。另外,部分大學生在網絡信貸消費后不能按時償還貸款,出現網絡信貸不良記錄,給今后學習深造、找工作等帶來較大影響。這說明大學生對自身的誠信評價并不客觀,更沒有意識到信用對其未來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二、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研究高職教育一體項目化現狀

一、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必須遵從“高”且“職”的要求。高職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屬性,又有職業教育的屬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一般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有其自身內在的本質特性和要求。所以高職教育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更要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殊要求,辦出高職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實踐環節等方面應該都有自己的要求與特色。

第一,高職課程體系構建必須堅持校企合作原則,從企業中來,來源于企業又要高于企業,從企業的工作過程升華為教育過程,而不是企業工作過程的簡單重復。具體過程是,對企業生產任務所對應的崗位(群)進行篩選和歸納,確定本專業所面對的典型崗位(群),再對典型崗位(群)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出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術和操作能力,對技術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質點進行梳理,確定本專業需要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以及支撐課程和相關課程,構成課程體系。

第二,高職教育教學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專業建設。專業建設主要包括: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其中,課程建設是核心。而按照市場需求,根據專業調研構建課程體系是課程建設的基礎。

二、金融與證券專業理實一體的項目化課程的設計要求及模式

金融證券專業是技術性、應用性教育,課程設置定位為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技術技能要求較高,專業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對應目標可采取階梯形課程結構模式。高職金融證券專業可按職業核心能力課程、行業通用能力課程、崗位特定能力課程、拓展能力課程四個部分構建。高職金融證券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金融與證券專業的課程體系與課程建設是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基本依據,按照企業各崗位要求,參照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和專業課程標準,結合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和職業素養為中心,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制定以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