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時間:2022-06-05 11:03:00

導語:談談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談談政治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長期以來,中學政治教學普遍處于尷尬狀況。一方面,從學生的健康成長、人材的培養、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發展需要出發,政治課起著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僅不能取消,必須還要加強,關于這一點,古今中外都有共識,另一方面,從存在的實際情況看,在教學中普遍表現出的是老師難教。學生厭學,教學情況用"掙扎著前進"來形容一點不會過份。從效果來看也不能令人滿意:學習中學生普遍存在著:重視的,只重視分數,為分數而學習,知行脫節;不重視的公開喊出60分萬歲;甚至出現根本不想學的狀況,以至社會上出現一種說法:小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初中生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高中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大學生進行文明禮貌、遵紀守法教育,研究生進行文明宿舍教育......形容文化水平越高高,思想品德、倫理道德、社會公德等水平越低的狀況,這不能不說是對我們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及政治課教學效果的諷刺。

我認為,造成政治課難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社會方面: 第一,中的極左路線、空頭政治、教條主義影響,人們厭倦了政治,使得社會上的確存在一種說起政治就反感的傾向,而這種傾向反映到學生身上就是混淆政治和政治課的界線,提起就"煩"。

第二,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過程中,受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一段時間內,社會上重物質文明、輕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軟,形成了追求物質享受、感官刺激的風氣,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的泛濫,對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感覺政治課中的道理是"虛"的,個人實惠才是"實"的,因此,對政治課表現出不感興趣。

第三,腐敗、不正之風的存在和影響。使學生感覺理論與實際脫節,反差大。加上各種政治活動和集體活動中的形式主義,甚至弄虛作假,使學生認為政治課"假"。以上這些嚴重損害了政治課的可信度,成為影響政治課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二、家庭方面: 現在在校學生的父母,都經歷過十年動亂,而且大多文化程度不太高,做為被耽過的一代人,他們普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對子女的學習都有高標準、嚴要求。但出于各種原因,他們對子女的政治課學習要求只集中體現在一個字。就是"背",那怕是死記硬背,那怕是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只要能及格就行,說到底是一種應付的態度。這不僅降低了學習上來自家庭的期望值,而且助長了學生對政治課的錯誤認識。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進行。

三、教育體制方面: 由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而應試教育特別是3+2的高考對理科生政治課的學習影響和沖擊是非常明顯的。

四、教材方面: 政治課教材雖說不斷在改進,但如何適應新時期培養人才的要求,既加強科學性、知識性又結合學生特點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很好解決。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學生不感興趣。

五、教學方法方面: 應試教育下的教師教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使學生感覺學習"枯燥無味"缺乏興趣,以至影響學習。

以上原因,集中體現在學生身上就表現為"厭學"。怎樣在現有條件下,盡力去改變這種現狀,促進教學教育工作的開展,我是這樣考慮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寧說得好:"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諸要素的變化過程,情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巨大的作用。在教學中,若師生雙方心意相通,便較易完成教學目標;若雙方情感交流發生阻礙,那么知識的交流也會受影響。因此,通過溝通思想,轉變學生情緒應該是值得重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基于以上考慮,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了情感教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重科學性,堅持以理服人,在“透”字下功夫。 雖然中學是常識課,但在教學中不停留在教條條、背條條上,而是著重從教材的邏輯結構上,從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上.從不同年級學生的層次水平上考慮,盡可能把道理的來龍去脈講透。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唯物辨證法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增加了知識的可信度,使學生不僅口服,而且心服,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感情上把政治課真正當成一門科學而嚴肅認真對待。在這種情況下,教與學的對立就容易得到統一。

二、增加趣味性,盡量做到以情動人,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學中,自己要充分投入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以此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同時,除了課本上的實例外,補充一些同學感興趣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講清道理,使學生感覺學習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課堂"活"起來,師生之間的感情就容易溝通,情感共鳴就能產生,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能增強,自己就更能發揮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進行。

三、寓教于樂,在“樂”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從而促進教學,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組織同學認真參加學校的每項活動外,還先后組織了社會調查、義務勞動、野炊活動,同時,還組織了辨論會、演講會、故事會、詩歌創作朗誦會、歌曲欣賞會、哲學小漫畫創作展評、班歌創作評比等活動,還成立了"求索"課外活動小組。專門學習討論學生中感興趣的話題。同學們在活動中不僅增長了知識、才干,而且感受到無比樂趣。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了同學們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動了教學工作。

四.理論聯系實際,在“用”字上下功夫。 學生都不會反對政治課知識的正確性。他們之所以缺乏學習動力是認為學來沒有用。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強調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舉例時注意結合國內外形勢及各種熱門話題去分析,還組織學生分小組輪流定期向全班同學匯報國際國內大事并且做時事述評。促使學生主動去關心祖國前進步伐和世界風云變幻,感受愛國不是一句空話,祖國跳動的脈博與個人命運的息息相關。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們還真正體會到只有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看問題才能更深、更透、更遠,體會到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我們在對改革開放的評價問題、黨的領導在新時期的作用和體現問題、中東問題、中日中美關系等一系列問題上,通過學習、討論,基本達到共識。同時,還注意聯系學生實際。有根多同學都反映在學習了辨證法以后,在如何對待困難與挫折、順境與逆境、理想與現實等問題上收獲很大,給自己增添了前進的信心和動力。感覺理論知識的學習太有必要,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看來,師生親近感的增強確實推動了教學工作的開展。

五、堅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書一定要與育人相結合。政治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些。首先,學生的成績可以有差距,但決不能以此把學生劃分等級,更不能歧視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成績差距只能說明一方面的問題,而且也不是絕對的。對優生,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提出新的要求,如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驕傲;對差生,除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外,還要盡力去發現其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有些差生思想特別活躍。其中不少錯誤思想。但只要能激發他們探討問題的興趣,事實證明也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他們的學習。另外,堅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外,還要允許學生保留個人看法甚至是錯誤意見。思想政治課雖然擔負著思想教育任務,但思想教育決不是光靠政治課就能解決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還要處理好理論知識和同學的活思想之間的矛盾。我的做法是,鼓勵同學場所欲言,并幫助分析歸類,用所學知識為指導去辨別,一般情況下,可以達成一致意見。如果不行,容許保留,適當時候再提出來討論,隨著學習深入,認識水平提高,問題基本可以逐步解決。也可與同學個別交換意見,促進其主動、積極思考問題,探求知識。這樣做,使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理解,并且通情達理。它可產生一種向心力,使學生在任何情況下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

由于注意了情感教育,使得學生的厭學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政治課,成績也有明顯提高。高95級文、理兩班100%的畢業率,文科班60%的優生率,高考中平均成績超過市平均近8分,說明了情感教育通過各教學環節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啟發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他們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從而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促進了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它是政治課教學取得一定成效的必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