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鄧稼先》
時間:2022-09-27 02:53:00
導語:初中語文教案:《鄧稼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建議
一、主旨概述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文章,作者通過深情的回憶,借助描寫和議論,表現了兩彈元勛鄧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高度民主評價了鄧稼先的人格精神和愛國品質。
二、結構內容
課文分為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概述自年屈辱歷史,扣住落后就要挨打,抒寫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引出杰出科學家鄧稼先。
第二部分:兩彈元勛。突出表現鄧稼先同志在領導、設計、研制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及其他國防武器方面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通過對比敘寫,突出表現鄧稼先同志作為中國科學家的純樸氣質和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透過“寒春事件”,說明了兩方面問題:一是以鄧稼先同志為首的中國原子武器工程工作人員已經達到獨立研制原子彈的水平。二是鄧稼先同志在關系到國家名譽、民族尊嚴問題上的那種嚴肅認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具體表現鄧稼先同志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英勇無畏,身先士卒。
第六部分:永恒的驕傲。高度評價鄧稼先同志的一生。
三、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寫法
鄧稼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作者擇其最能表現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作者用時鄧稼先說服武斗兩派繼續工作和工宣隊、武宣隊員不要圍攻兩件事充分表現了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無私真誠感染了所有的人。
四、夾敘夾議的語言表達
文中夾敘夾議,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如在敘述了中國核武器連續試驗成功后,作者評道:“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了!”,以此來說明這些事件的偉大意義。
五、飽含深情的語言
文章直白的抒情很少,但通篇卻蘊含深情。如第一部分中列強侵占中國的幾大事件的排列使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強烈的憤恨悲痛之情。而第四部分的最后一段,又飽含著作者對鄧稼先的感動和敬佩,“震蕩”、“熱淚盈眶”、“不得不去洗手間整容”,作者的心里是怎樣地心潮澎湃啊!
六、關于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課文的教學建議
這是一篇內涵非常豐富的回憶錄,教師應當在學生反復朗讀、體會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解。在講解之前,應當先向學生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讓學生在先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來體會本文的深刻之處。
本文篇幅較長,又分成六個部分,在講解時不必面面俱到,而要抓住各部分的特點來分析,盡量讓學生的體會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相吻合。
這篇文章的語言充滿著作者對鄧稼先的深切的懷念和敬佩之情,這與作者的寫作技巧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在分析時可抓住文章中的重點句或重點段,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意。特別是作者議論和抒情的部分,例如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
由于楊振寧本人也是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因此本文同樣表現了他的做人原則和對待科學的態度,在分析鄧稼先時,也應當注意這一點。
《鄧稼先》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課文是一篇閱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傳記。教師應通過閱讀指導,讓學生充分了解傳記文學的淵源和特點。
文章的作者是文章主人公的好友,是—位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知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作者站在友人的立場上,通過特殊的視角,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描寫、評價,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高度頌揚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獻身國防科學的崇高情懷。教師應將愛國主義情感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作為德育的重心,弘揚“文以載道”的創作宗旨。
文章在廣闊的歷史背景和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刻畫。人物,既增強了作品的人文底蘊,又突出了人物的人格魅力,深得以史繪人、以人勾史的人物傳記之奧妙,是傳記文學優秀藝術特色的傳承。教師不妨與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相聯系,以實現知識的遷移與拓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過一些特殊事件來刻畫人物的特殊貢獻與精神品質和高尚情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介紹—位偉大科學家的作品。
(學生課堂自讀)
二、教師設問導讀
1.從教材第注解我們能體會些什么?
提示:—切偉大的、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
故事—:錢學森召見鄧稼先,說“中國要放一個大爆竹,要你來做這個大爆竹。”當晚,稼先回去后與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說,要去干一件工作:“從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確實的,在稼先為國防大事獻身時,他的女兒照樣的下鄉和回城沒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許德珩(鄧稼先的岳父)問嚴濟慈:“是誰為中國制造出原子彈?
”嚴哈哈大笑,說:“你去問你的女婿吧!”
2.作者將“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比照在一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對鄧稼先的無比崇敬。
3。作者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來寫,作出了高度評價——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這些評價下面還隱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此題設計旨在探究話外之意、文外之情,是延展性思維訓練。)
4.第四部分結束一句的討論、探究。
“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
故事三:楊振寧在美國聽美國人說,中國人的原子彈是由美國科學家參與做成的。他問鄧稼先“有沒有美國人?”稼先當時不便回答,待說“把實情告訴他”之后,稼先寫了“沒有任何外國人參加”的信。信從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委歡送楊振寧的宴會上。楊振寧當場打開一看,立即淚流滿面。
結合故事二:除了句中所寫的自豪與驕傲,是否有敬佩、悲哀、傷痛等情感呢?
5.閱讀、分析教材中兩處引文,討論其用意。
6.總括鄧稼先生平,結束教學
- 上一篇:初中語文教案:《狼》
- 下一篇:初中語文教案:《梵高傳》(節選)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