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09:32: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資產負債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近代會計資產負債表探析
一、資產負債表編制的格式與內容
1.資產負債表的格式
資產負債表表示某一企業于某一特定日期之財務狀況,必須羅列該企業該日所有的全部資產,以及全部負債,而二者比較的結果,即為其資本凈值。其中資產負債表的格式,有賬戶式(俗稱‘丁字式’)及報告式兩種,前者分左右二方,分列資產與財產支配權,以『資產=財產支配權』這一會計方程式為依據。后者分上下兩部,上列資產,下列財產支配權,以『資產-負債=資本』這一會計方程式為依據。以賬戶式為準,現對民國廿八年麗聲百貨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十二月卅一日資產負債表為例進行說明:該公司資產負債表分為資產和負債兩欄,資產主要收存現金、商品盤存、應收賬款等三項,負債主要收存應付賬款、資本凈值兩項,其中資本凈值又劃分為股本和本期凈利兩項。根據『資產=財產支配權』這一會計方程式,該公司資產總額等于負債與凈值總額。從該公司資產負債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企業所有的資產,并非全部源自出資人的投資,同時也有債權人負債的借入,故資產的來源即為負債與資本,即『資產=負債+資本』,此方程式必然恒等。據上述方程式及借貸記賬法原理,所以在編制資產負債表時,所有資產數列入表的左方,所有負債及資本則列于表的右方。
2.資產負債表內容
根據民國時期會計整體狀況的發展,資產負債表的表頭大致包括企業名稱、報表名稱、編制日期等三項。根據具體編制內容簡略說明如下:
首先,企業的名稱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主體,在登記時須以法定全名顯示,不能用簡稱。
財務管理資產負債表的意義
2008、2009年是武漢公交財務管理快速發展的兩年,其間完成了兩項重大的會計變革一是全面推行財務電算化工作,NC系統全面上線,由此實現了集團公司內部財務管理的統一化和信息化。二是2008年底完成新舊會計制度轉軌工作,2009年執行新會計準則。這標志著財務管理工作進入全新的階段,傳統的管理方法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許多新的觀念、新的管理思路被運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資產負債表被引入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下面就個人的心德談談自己的想法,供學習交流。
一、資產負債表的傳統管理地位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通俗的說主要列示某一時點,企業有多少資產,是什么資產,有多少負債,是哪些負債,凈資產是多少,其構成怎樣,描述了它在那一時點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結構,得到的是一幅靜態的畫面,信息具有時效性。正是由于它的時點性,導致了長期以來盡管它一直是三大主表之一,會計地位很高,但只是在近幾年才引起廣大管理者的足夠重視。實際上大家對會計報表的認識是通過了一個漸進過程,首先大家將目光最多的是投向利潤表,因為它能讓管理者非常直接的感受到企業的經營結果,也能讓眾多的企業外人士直接的感受到企業是否有盈利,是否有投資的潛力,卻不知實際上可以有很多的人為因素來粉飾經營結果。再者隨著與國際會計接軌,反映資金的狀況的現金流量表進入管理者的視野,因為它能直接的反映企業資金的運作情況,是對利潤表的一個很好補充,即一個優秀的企業不僅要有良好的經營結果,還要有良性的資金運作,只有這樣才是雙贏,才是“永保青春”的企業。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特別是近幾年新會計準則頒布實施后,資產負債表才越來越引起管理者的重視,一方面雖然它只是反映的時點狀況,但實際上它綜合了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內容,將時段的結果化為一個會計時點,是這一刻企業各類數據的綜合,也是企業長期經營結果和狀況的體現,可調節性不強,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狀況。另一方面按資產對應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反映企業如何處置資產,如何分配利潤,這正是大家廣泛關注的焦點。
二、資產負債表解讀資產負債表它的基本結構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不論公司處于怎樣的狀態這個會計平衡式永遠是恒等的。左邊反映的是公司所擁有的資源;右邊反映的是公司的不同權利人對這些資源的要求。債權人可以對公司的全部資源有要求權,公司以全部資產對不同債權人承擔償付責任,償付完全部的負債之后,余下的才是所有者權益,即公司的資產凈額。具體如下:
1.反映資產及其分布狀況資產負債表能夠反映企業在特定時點擁有的資產及其分布狀況的信息。表明企業在特定時點所擁有的資產總量有多少,資產是什么。具體分為流動資產、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無形資產等。流動資產包括公司的現金、各種存款、短期投資、各種應收應付款項、存貨等。它比往年提高,說明公司的支付能力與變現能力增強。長期投資是企業一年期以上的投資,如公司控股、實施多元化經營等。其增加,表明公司的成長前景看好。固定資產是對實物形態資產的分析。所列的各項固定資產數字,僅表示在持續經營的條件下,各固定資產尚未折舊、折耗的金額并預期于未來各期間陸續收回。值得注意的是,折舊、損耗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其他各種報表的準確性。少提折舊或多提折舊則會增加或減少當期利潤,結合資產明細賬關注異常變動是十分重要的。無形資產主要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專利權等。與我們企業聯系不大。
2.表明企業所承擔的債務及其償還時間資產負債表能夠表明企業在特定時點所承擔的債務、償還時間及償還對象。如果是流動負債,就必須在年內償還;如果是長期負債,償還期限就可以超過年。因此,從負債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特定時點上企業欠了誰多少錢,該什么時候償還。各項流動負債應按實際發生額記賬,關鍵在于要避免遺漏,所有的負債均應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出來。長期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項等。由于其的形態不同,因此,應注意分析、了解公司債權人的情況。
3.反映凈資產及其形成原因資產負債表能夠反映在特定時點投資人所擁有的凈資產及其形成的原因。凈資產其實是股東權益,或者是所有者權益的另外一種叫法。在某一個特定時點,資產應該等于負債加股東權益,因此,凈資產就是資產減負債。應該注意的是,可以說資產等于負債加股東權益,但絕不能說資產等于股東權益加負債,它們有著根本性的區別。因為企業的資產首先要用來償還債務,剩下的不管多少,都歸投資人所有。先講所有者權益是不允許的。最后是股東權益分析,包括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個方面。分析股東權益,主要是了解股東權益中投入資本的不同形態及股權結構,了解股東權益中各要素的優先清償順序等。我們可以利用資產負債表的資料,據以評價公司資金營運、財務結構是否正常、合理;分析公司的流動性或變現能力,以及長、短期債務數量及償債能力,評價公司承擔風險的能力;利用該表提供的資料還有助于計算公司的獲利能力,評價公司的經營績效。但它本身也具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報表數據是企業過去經營活動的結果,依據歷史數據為未來經營活動提供決策服務具有一定風險和不確定性。二是資產負債表是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編制的,會計編制者可能為了粉飾經營業績和報表而進行人為操縱,使報表變得不真實。
結合國情規范資產負債表債務條例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其他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弊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程序;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現實意義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其他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的發展、其他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暫時性差異的概念、分為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所得稅會計的核算程序、確定每項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國際慣例,與國際會計接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科學、合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體現的是資產負債觀、應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行調整、企業發展的需要等,具體請詳見。
一、其他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的弊端
(一)其他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的發展
我國企業在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上有選擇應付稅款法的,有選用遞延法、利潤表債務法的,也有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大多數企業由于不同原因都是選擇采用應付稅款法,企業各自采用不同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造成口徑不一致,使得企業出來的報表資料在一些項目上缺乏可比性。
(二)其他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
企業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有應付稅款法、納稅影響會計法(又分為遞延法和債務法)。應付稅款法不確認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對本期發生的時間性差異不單獨處理,而是與本期發生的永久性差異同樣的處理,這不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遞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時間性差異而產生的影響納稅金額,保留遞延到差異發生相反變化的以后期間予以轉銷。在稅率變化或開征新稅時也不需調整由于稅率的變化或開征新稅對遞延稅款的影響。因此有很多局限性。利潤表債務法是對時間性差異的核算,是從利潤表出發的,難免會忽略一些可能產生未來應納稅和可抵減所得稅的項目,從這個意義上講,利潤表債務法不是一種完全的債務法。
應對金融危機從規范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
在全球金融危機中,金融機構遭受三重打擊:一是投資金融產品受到損失,二是貸款收不回來造成損失,三是儲戶擠況。這三重打擊都造成了金融機構流動性短缺及資產負債表的惡化。由于金融在整個經濟系統的運行中處于中樞地位,金融機構缺乏流動性后無法向實體經濟提供資金,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各國政府的救市手段實際上是從改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開始的。
一、政府通過為商業銀行的債務提供擔保的方式改善其資產負債表
儲戶將自己的錢存入商業銀行,實際上是商業銀行欠了儲戶的錢,儲戶是債權人,商業銀行是債務人。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大,歐洲各國政府不得不為商業銀行的債務提供擔保,以避免儲戶擠兌,從而緩解商業銀行的資金壓力,這種做法起到了改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作用。因為如果發生儲戶擠兌的情況,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流動性最大、質量最好的資產———現金將極大減少,從而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正常運作。例如,在沒有英國政府擔保的情況下,僅2007年9月14日一天,諾森羅克銀行就有約10億英鎊的存款被儲戶提走,①盡管英國央行為諾森羅克銀行提供緊急貸款援助,但是,儲戶的擠兌直到2008年2月18日英國政府將諾森羅克銀行國有化才停止。英國政府將諾森羅克銀行國有化實際上是向該銀行注入了國家信用,保護儲戶存款的安全。首先為本國商業銀行所有儲蓄提供全額擔保的是愛爾蘭政府,后來,希臘、德國、丹麥、瑞典、法國、英國等不得不效仿。政府通過為商業銀行的債務提供擔保的方式改善其資產負債表,避免了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惡化。
二、政府通過注資的方式改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
注資是各國政府為了抵御金融危機而采取的一種主要的救市手段,如2007年8月11日世界各地央行48小時內向銀行系統注資超過3262億美元救市。②注資的目的是急于改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注資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注入資本金,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收到政府注入的資本金時,“借:銀行存款,貸:股本”。二是提供貸款,對于金融機構而言,收到政府提供的貸款時,“借:銀行存款,貸:短期借款或長期借款”。因此,不管采用哪一種注資方式,金融機構的資產都會增加,而且是流動性最大的優質資產,反映到資產負債表上,是資產負債表質量的改善。得到注資的金融機構可以增強流動性,償還到期債務,減少破產風險。
三、政府通過收購有毒資產的方式改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
宏觀資產負債表在經濟發展的作用
摘要:本文運用資產負債表分析方法,從微觀層面和存量上考察武漢市的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公共部門及家戶部門的風險狀況,研究發現公共部門存在資本結構錯配風險和清償力風險,金融部門的期限錯配風險、貨幣錯配風險、資本結構錯配風險和清償力風險都很顯著,企業部門存在期限錯配風險、資本結構錯配風險,家戶部門僅有期限錯配風險,最后就其期限錯配風險、貨幣錯配風險、結構錯配風險、清償力風險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宏觀資產負債表;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公共部門;家戶部門
1研究背景
2013年末,在十八界三中全會中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立國家統一的經濟核算制度,編制全國和地方資產負債表”。因此,及時編制出武漢市宏觀資產負債表對于摸清武漢市四部門及總體的“家底”,更好地把握武漢市目前的風險狀況,全面控制金融風險,推動武漢市經濟穩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資產負債表的理念及方法
結合宏觀金融工程的思想,我們主要從武漢市的公共部門、金融部門、企業部門以及家戶部門四個方面著手。第一步,明確武漢市各部門財務細項,包括資產類細項、負債類細項和權益類細項;第二步,對各部門各項目和細項進行加總,按照現代財務報表形式進行編制,一般統計至少5年的情況;第三步,根據風險結構分類進行風險指標的評價,分別為期限錯配風險、貨幣錯配風險、資本結構錯配風險和清償力風險。
所得稅會計改革論文
論文摘要:損益表債務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會計準則
論文摘要摘要:2006年頒布的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全面確立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地位。從準則制定理念的轉變入手,闡述并比較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和損益表債務法,分析了我國采用資產負債表法的動因,并對新準則實施中可能碰到的新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損益表觀向資產負債表觀的轉變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1976年公布的《會計報表的概念框架》中,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會計理念摘要:資產負債表觀(Asset-LiabilityView)、收入費用觀(Revenue-expenseView,也稱損益表觀)和非循環觀(Non-articulateView)。非循環觀認為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分別是各自獨立的報表,其數據不需要銜接。顯然,這和目前人們注重這兩個表間勾稽關系的觀念相矛盾,故這種觀念已被人們摒棄。現在討論較多的是準則制定以資產負債表觀還是損益表觀為導向。
資產負債表觀以資產負債表為重心,是準則制定者在制定規范某類交易或事項的準則時,先規范和此類交易事項產生的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和計量,然后再根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來確認收益。這種觀念是一種全面收益觀,認為企業的收益是凈資產期末比期初的凈增加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如業主投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不包括在其中。這種收益是企業的實際收益,既考慮交易的影響也考慮非交易因素的影響。損益表觀以損益表為重心,是準則制定者應先考慮和某類交易相關的收入和費用的直接確認和計量,然后再確認資產、負債的變化。這是一種當期收益觀,可以得到有關收益的明細數據。
上世紀20年代開始,公司制盛行,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普遍分離,會計的主要目標是向企業所有者提供可考核經營者業績的信息,因此,當期收益的核算是會計核算的主流。1940年,美國聞名會計學家W.A.Paton和A.C.Littleton出版了其著作《公司會計準則導論》,該書系統總結了當時的會計實務,完善了當期收益的確認、計量原則和方法,確立了損益表觀的主流地位。后來,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股權分散,企業權力向管理層轉移,企業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如何買賣股票以期獲得投資收益,因此更重視獲得有助于判定企業財務狀況和長期贏利能力的會計信息。1978年FASB的第1號財務概念公告中,將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作為財務報告的主導目標。以此為導向,FASB在第3號概念公告中,從導致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和流出中定義了資產和負債,并定義了全面收益這一會計要素。另外,FASB在第6號概念公告《財務報表的要素》中,首先定義了資產和負債,然后根據資產和負債的變化定義了其他會計要素。這一系列財務概念公告的,確立了資產負債表觀的主流地位。非凡是安然等一系列會計丑聞曝光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其針對會計改革的報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準則時,應以資產負債表觀代替收入費用觀。FASB在答復SEC的報告中,表示同意SEC的觀點,并打算在其準則制定項目上,繼續采用資產負債表觀。
所得稅會計資產負債分析論文
摘要:在新頒布的會計準則中,所得稅會計由利潤表觀轉變為資產負債表觀。文章從這一轉變出發,分析了什么是所得稅會計及其成因,論述了資產負債表觀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具體涵義,總結了所得稅會計中資產負債表觀的具體體現,并指出了新會計準則采用資產負債表觀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資產負債表觀;利潤表觀
2006年2月財政部正式頒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目前已在我國全面執行。
在這38項具體準則中,第18號準則——《所得稅》會計準則尤為引人注目。其中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由于該準則制定時所遵循的基本理念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由原來的利潤表觀轉變為資產負債表觀。新的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原有的建立在利潤表觀下的所得稅會計的處理方法相比,不僅在概念、特點和核算程序上不同,更重要的是二者在基本理念上也發生了本質的區別。這一處理方法的轉變,是較為完全體現資產負債表觀在我國會計準則中應用的一個典型,也是我國所得稅會計的重大改革。
一、所得稅會計的涵義及成因
所謂所得稅會計,通俗地說,就是研究如何對按照會計制度計算的稅前會計利潤(或虧損)與按照稅法計算的應稅所得(或虧損)之間的差異進行會計處理的理論和方法。
日美央行金融危機管理對比
一、引言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課題組(2010)認為,在金融危機管理實踐過程中,中央銀行靈活有效的資產負債表管理成為主要發達經濟體應對危機的核心措施和重要手段。[2]此外,在常規的貨幣政策框架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通常包括短期利率與貨幣供給;而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以日本銀行和美聯儲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的中央銀行通常采取非常規手段,例如量化寬松政策,通過大量購買長期國債與機構債券,達到降低信貸利差進而影響長期利率的目的。此類政策極大地改變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造成其規模的擴張或結構的改變,從而有效地降低長期利率和刺激經濟快速復蘇。因此,通過對美國和日本兩國央行在進行金融危機管理中資產負債表的操作進行比較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其應對危機事態的操作措施和最新的前沿動向,對我國綜合運用資產負債表以及吸收相關經驗都大有裨益。
二、日本銀行的“數量寬松”與美聯儲的“信用寬松”
20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泡沫破滅,隨后陷入長期低迷。而1997年底,隨著三洋證券、北海道拓殖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破產,日本爆發了大規模金融危機。日本政府采取了緊急措施對破產的金融機構加以救助、修改“存款保險法”并采取擴張型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受危機影響,日本經濟持續衰退,消費者信心一蹶不振。直至1999年2月,日本銀行實施了史無前例的“零利率政策”以應對日益深化的金融危機,承諾“零利率政策”的持續直至經濟走出通貨緊縮。然而卻收效甚微,物價指數仍繼續下滑。2001年3月19日,日本銀行為應對嚴峻的通貨緊縮形勢,提振衰退中的日本經濟,在零利率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了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它屬于一種典型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因為當利率低至零水平,便無法繼續發揮杠桿作用,也就意味著“流動性陷阱”的存在。而通過加大貨幣投放量,確保充足的貨幣供給以使物價升高是日本銀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初衷。而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后,美聯儲開始效仿日本銀行,在迅速將聯邦基金利率降低至接近于零的水平之后,開始大量采用創新型的貨幣政策工具,從而正式步入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軌道。兩國央行表面上相似的政策措施卻存在著固有的差別。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2009)指出,美聯儲在應對次貸危機中所采取的貨幣政策是“信用寬松”(CreditEasing),不同于日本銀行的“數量寬松”(QuantitativeEasing)貨幣政策。①從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角度來看,日本銀行在21世紀早期實行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為:存款準備金→基礎貨幣→貨幣供給量→資產價格→總需求。其目的在于擴大基礎貨幣的供應量最終導致總需求增加和價格水平上升。而在次貸危機中的美聯儲所運用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動機并不在于擴大基礎貨幣量以提升價格水平,而是旨在減輕金融市場的信用緊張問題;其所謂“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其所持有的資產組合,其中包括信用貸款和證券等。[3]
三、“量化寬松”下日美央行資產負債表變化特征比較
Bernanke和Reinhart(2004)從理論上指出: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實施對于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具有兩方面的影響———即體現在規模與結構上。[4]通常,狹義的數量寬松指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擴大而結構不變;而狹義的信用寬松是指改變資產負債表結構的同時其規模不發生變化,這是用非常規金融資產代替傳統金融資產的結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考慮到貨幣政策實施的約束條件,中央銀行綜合考慮了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結構兩方面因素,從而加強了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總體影響。因此,所謂量化寬松是指利用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和負債兩方面的一籃子非常規貨幣政策,用以吸收金融危機造成的沖擊。這是對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寬泛的解釋。從2001年到2006年這段時間里,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即屬于此范疇之列。同時,它也是中央銀行為了應對最近的金融危機所采取的非常規貨幣政策的一次集中性表現。而在金融危機管理過程中,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和負債兩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資產方起到了替代私人金融中介機構的作用———即通過購買金融市場上的信用產品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而負債一方擴大了超額準備金的數量,為緩解貨幣市場上的流動性危機起到緩沖器作用。在面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作為金融危機管理手段之一的量化寬松政策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當次貸危機爆發之后,各國中央銀行均在防治金融系統失靈方面采取了非常激進的手段,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以下3方面:1)降低利率;2)維護金融市場穩定;3)幫助公司進行融資。[5]其中,在第二、三兩個方面,美聯儲與日本銀行均采用了多種非常規貨幣政策措施進行金融危機管理操作,尤其是對于金融資產購買的范圍,從表2中便可見一斑。美聯儲與日本銀行在金融危機管理過程中均擴大了非常規貨幣政策操作的范圍①,其結果在于:無論是美聯儲還是日本銀行均極大地擴張了其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尤其是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之后,這種擴張無論從規模還是速度來說都極為迅速。作為對金融信用產品及其相關市場的干預,美聯儲通過“信用寬松”措施,極大地擴張了其資產負債表;而日本銀行為了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以及向市場提供必要的流動性,也采取了多種舉措,甚至包括了直接向金融機構購買普通股票。美聯儲的相關政策反應經常與日本銀行在2001年至2006年所實施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相比較,而當時的日本銀行為現金賬戶的平衡制定了具體的目標。[6]通過觀察日本銀行與美聯儲對金融危機的反應,尤其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變化特征的角度加以分析,能夠更好地理解非常規貨幣政策在金融危機管理過程中的運用。日美兩國不同的寬松貨幣政策重要的區別之一即在于分別對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與資產方進行關注。其中,日本銀行的“數量寬松”貨幣政策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增加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從而影響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方;而美聯儲的“信用寬松”貨幣政策重點不在超額準備金而在于資產,根據不同信貸市場的情況,可以選擇貸款或購買資產等多種政策手段和實施規模———其重要措施之一便是直接購買有價證券,這種操作不但可以降低金融市場上的借貸成本并且也擴大了流動性供給,因此會對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產生影響。簡單來說,“信用寬松”和“數量寬松”政策都會使得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但是美聯儲更加關注資產方,而日本銀行是通過負債方進行擴張。通常,在非常規貨幣政策框架下利用資產負債表進行金融危機管理,已經成為中央銀行實施危機救助的通行手段。通過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角度理解非常規貨幣政策框架的關鍵在于將其分解:第一部分主要關注的是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大小,而另一部分則是其結構變化。如圖1所示,在理想狀態下,可以通過貨幣市場上標準化工具的操作,僅僅增加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同時卻保持其構成不變(數量寬松);另外,也可以通過用非傳統金融資產替代傳統金融資產的手段來改變資產負債表的構成,同時維持其規模不變(信用寬松)。Bernanke和Reinhart(2004)曾運用上述對于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分類方法,對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的條件下貨幣政策的運用加以分析。他們通過檢驗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與結構變化的影響,說明如何改變市場對未來短期利率走勢的預期。實際上,通過考察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變化所產生的投資組合再平衡影響———例如,中央銀行通過改變其資產方的結構②,進而影響期限溢價和總產出曲線;相似地,中央銀行也可以通過增加基礎貨幣的供應量影響非貨幣資產的價格和產出。①圖2對日本銀行與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分別加以闡述。在日本銀行方面,準備金的急劇增加導致了從2001年至2006年間負債總水平的猛烈擴張。與此同時,作為日常性負債最主要組成部分的流通中貨幣卻相對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而美聯儲的負債自2008年下半年前后的差別更為顯著。與日本銀行相似的是,其流通中貨幣量在金融危機前后依然保持穩定。另外,對于美聯儲和日本銀行來說,導致二者資產方變化的根源卻是大相徑庭———日本銀行于2001年始陸續增持了日本政府債券以及其他類型的傳統資產;而美聯儲不僅在金融危機期間擴大了短期貸款的種類和數額,②并且增加了央行間流動性互換尤其是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持有數量。簡而言之,日本銀行和美聯儲通過各自的資產負債表進行金融危機管理的過程中,均以購買各種類型的金融資產為手段達到緩和市場流動性風險的目的。實際上,日本與美國的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運用具有獨特區別的原因也在于兩國所面臨的不同經濟環境以及一系列制約條件,比如經濟沖擊的原因和類型、金融系統的結構以及中央銀行的機構組成等等。盡管從宏觀角度來看,在應對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它們體現出來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7]
資產負債定義收益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簡介;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損益表債務法的異同;暫時性差異與時間性差異;我國應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的現實意義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在所得稅會計處理上,修訂后的準則禁止使用遞延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損益表債務法相比,二者的共同點、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更注重暫時性差異,損益表債務法更注重時間性差異、對收益的理解不同、對所得稅費用的計算程序不同、對“遞延稅款”概念的理解不同、時間性差異指因收入或費用在會計上確認的期間與稅法規定申報的期間不同而產生的、提供全面有用會計信息的需要、符合會計可比性原則的需要、貫徹費用觀在所得稅會計上的需要等,具體請詳見。
2006年2月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借鑒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改為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可以說是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由收入費用觀開始傾向資產負債觀的一個較大轉折。
一、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簡介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修訂的《國際會計準則第12號—所得稅》中指出,在所得稅會計處理上,修訂后的準則禁止使用遞延法,并且要求以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代替原準則中的損益表債務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以估計轉回年度的所得稅稅率為依據,計算遞延稅款的一種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它確認所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其目的在于使資產負債表上的遞延稅款賬戶余額更富實際意義。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企業的收益應根據資產負債觀來定義,因而所得稅費用的計算也是從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確認出發來加以倒推計算。
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損益表債務法的異同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損益表債務法相比,二者的共同點是:1、理論基礎都是業主權益理論,相應地,認為所得稅的屬性是費用而非利益分配;2、均符合持續經營假設和配比原則;3、遞延所得稅款代表著未來應付或應收的所得稅。
探索執行新所得稅標準對單位財務現狀的影響
摘要:新會計準則率先在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執行標志著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了實質性趨同。與舊準則會計處理方法不同的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以資產負債為重心,按企業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等確認所得稅費用的方法。
關鍵詞:暫時性差異,時間性差異,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2006年2月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對所得稅的核算作了重大改變。新所得稅準則引入了“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等概念,所得稅核算采用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是資產負債表觀在會計準則中的一個具體運用,目的就是通過比較資產、負債等項目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確定的賬面價值與按照稅法確定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將該差異的所得稅影響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當期所得稅費用。本文從新舊會計準則會計處理不同的角度,分析執行新所得稅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的影響,并對執行新所得稅準則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新舊所得稅準則主要差異
新所得稅準則會計核算采用的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與舊準則會計處理方法不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以資產負債表為重心,按企業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計算暫時性差異,據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再確認所得稅費用的方法。舊所得稅準則中,企業對所得稅核算方法選擇余地很大,既可以選用應付稅款法,也可以選擇納稅影響會計法。在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既可以采用遞延法,也可以采用利潤表債務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就要求企業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計稅基礎,是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基本理論上的差別。舊會計準則所得稅會計核算注重時間性差異,時間性差異是指在一個期間產生而在以后的一個期間或多個期間轉回的應稅利潤與會計利潤之間的差額,它側重從收入和費用角度分析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揭示的是某個期間內的差異。新準則采用全新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所得稅核算,依據國際慣例,按照資產與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依據之間的差額定義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是指一項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與其在資產負債表中的賬面金額之間的差額,它側重從資產和負債角度分析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揭示的是某個時點上的差異,更強調差異的內容和原因。新所得稅準則企業彌補虧損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對遞延所得稅資產可以計提減值準備,而舊準則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二、執行新所得稅準則產生的客觀財務效果分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資產處置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