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9 21:21: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追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追求
坦白地說:在我那頗為貧乏的詞庫里,我實在找不到更為確切的詞語來概括我今天的演講,于是,我把它取名為"追求"!!!
由學生到教師——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點!想想去年的這段日子,我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徘徊著,矛盾著,斗爭著……
2002年的6月份,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由那有"寒裝素裹"之稱的北國來到了秀美的江南水鄉;從那一刻起,我真正領略到了江南風光:"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碧如藍,誰不憶江南?"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還不是這風景,而是這里的人!!!他們的熱情好客,他們的團結進取,他們的精明強干,他們的年輕有為……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我帶著一顆赤誠的心踏上了工作崗位,來到了這美麗的萬紅小學,在這個全新的環境里,又一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們身上那獨有的特點!正是因為他們的熱情,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馨;正是因為他們的團結,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正是因為他們的精明強干,年輕有為,讓我有了一股向上的沖勁!
在這里,我的收獲很大,我不但很快地適應了新的環境,而且還結識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接受了一個全新的教育!
在這個上下一心,團結向上,共同進取的集體里,學校為了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業務水平,迅速成長起來,制定了培養計劃和實施方案,各教研組組織了"結對子"活動,以老帶新,有經驗的老師發揮傳,幫,帶的作用,積極地挑起了這副重擔子.聽過一節節的師傅示范課以及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后,我收益匪淺:他們的課讓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民主",什么叫"合作",什么叫"個性",什么叫"創新"……是啊,作為教師,把課上好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對我們青年教師而言,要想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那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但正是因為有了師傅的帶領,有了優秀教師的示范,才讓我們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的追求演講材料
但沒有愛肯定沒有真正的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就是選擇了去愛自己的職業,馬卡連柯說過:愛不等于教育。愛自己的學生,選擇了奉獻與播種,選擇了平凡的堅守與對事業的執著。教師需要用自己的善良、公正與責任去撐起一片明凈的天空,以春雨那潤物無聲的方式去灌溉學生的心田。一直珍愛著這份美麗的職業,也因此痛并快樂著。
20歲的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1997年的盛夏。那里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只有我對工作的一腔熱望。那里我從一名毫無經驗的新教師變成了現在幼稚的教師。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登上講臺時我激動與不安;記得新婚第三天登上講臺時全校驚訝的眼神;記得產后二月登上講臺那種重逢的喜悅。這十幾年是人生中最燦爛的一部分,傾注了喜與悲,愛與恨。每一次我感到無法勝任工作的時候,都會停下來提醒自己當初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職業。如果說選擇需要勇氣,那么堅守更需要愛。何其有幸碰到過指引我人生,教會我學識的好老師,典范與力量。更重要的喜歡和學生在一起,覺得只有和他一起是才最有活力,最充實。覺得自己平凡而重要,言行正影響著一代代人。所以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合格教師。一直到今天我仍然相信自己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師工作給了太多寶貴的經歷…
只為怕皮鞋聲驚動了學生;忘不了自己在學生考試是總穿布鞋。
忘不了自己與學生在樹下暢談時學生驚羨的目光;
盡管我補的那么拙劣;忘不了畢業前夕學生的依依不舍;忘不了學生那開心的笑容,忘不了自己為學生準備的針線包。也忘不了孩子熟睡后的挑燈夜讀,更記得學生在嚴冬里為我找來的治凍瘡秘方;記得清晨打開門時門口的青菜;記得是學生為我房間掛上自制風鈴與字畫;記得第一次收到鮮花是學生送的映山紅;記得學生伏在肩膀上痛哭的情形。這一樁樁一幕幕給了太多幸福與感動。學生曾問我老師,您為什么那么愛笑?不知該如何回答,只知道要將陽光播灑到他人心里,先得自己有陽光,知道他值得自己去珍惜與呵護,知道愛可以容納一切。
輕輕地說了聲:老師,記憶的閘門打開了那個學習優秀滿眼憂郁的峰走到身邊。決定不讀了話還沒說完眼淚已經涓涓細流。為什么,驚訝地問道,不瞞您說,家境不好,父親也不在人世,留給我一身難看又難過的皮膚,同學訕笑我捉弄我每到夏天,襯衫紐扣緊緊的扣住,不敢伸直我手臂,不敢挽起我褲子,老師,您說我有多苦,多慘!峰說完已哭得站不直身子了鼻子一酸,把峰緊緊摟在懷里,知道為了那頭牛,峰的父親淹死在水庫里,母子二人孤苦伶仃,上天對他實在不公平,要救他要讓他看到明天的陽光,讓漸將枯萎的生命之花怒放起來。峰,把你手臂讓我瞧一下,好嗎?峰信任地解開了襯衫紐扣,呀,滿臂的魚鱗,驚呆了知道,這是一種典型的皮膚病,名叫“魚鱗病”一剝一大塊,全身是魚鱗的峰有多痛苦,那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輕輕地告訴他峰,不要難過,這個病是可以醫治的想,現在醫學這么發達,一定有特效藥,老師給你找!當病治好之后,不是和大家一樣嗎?真的嗎?十五歲的峰兩眼放射出渴望的光芒。不騙你后來,通過在省城醫院的姐夫給峰找到特效藥。峰的笑聲在教室里回蕩,大學的校園里回蕩,大醫院工作崗位上回蕩。
《不變的追求》
不變的追求——市公路管理局工作發展紀實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在構建我市“十字型”公路框架的宏偉藍圖中,319國道萍蓮段改建工程的路基部分至9月底已經完成;路面曾一度破爛不堪的320國道現在安全暢通、車水馬龍。水口至大城的路面改造工程經過建設者3個多月的艱苦奮戰,也于9月下旬提前1個月竣工,平坦、寬暢的二級公路使來往行人和每日7000余輛車輛找到了久違的歡暢,這是我省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后,---公路人近一年以來堅持“不等、不靠”,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同心協力、奮力拼搏帶來的喜人景象。
體制改革是時代的要求。去年,原來省屬的---公路分局成建制地下放給市人民政府管理,部分公路人起初也曾有消極的想法。但是,在神圣公路事業的大義面前,他們沒有等待和觀望,而是繼續負重開拓、團結協作,認真抓好612.8公里管養公路的養護、建設、管理和規劃工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努力改造我市相對落后的公路交通面貌,是全體---公路人共同的心愿;為我市經濟騰飛創造更好的道路條件,是每個---公路人始終不變的追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該局局長曾念輝如是說。
重點工程不松懈
319國道萍蓮改建工程是我市近年公路建設中的“重頭戲”。工程北起---觀豐,南至蓮花三板橋,貫穿3縣(區)14個鄉(鎮、街),新開工建設里程為628公里。工程的建設,對于完善我市公路交通網絡、改變老區落后交通狀況、活躍山區經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變的追求
標題:《不變的追求》
不變的追求——市公路管理局工作發展紀實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在構建我市“十字型”公路框架的宏偉藍圖中,319國道萍蓮段改建工程的路基部分至9月底已經完成;路面曾一度破爛不堪的320國道現在安全暢通、車水馬龍。水口至大城的路面改造工程經過建設者3個多月的艱苦奮戰,也于9月下旬提前1個月竣工,平坦、寬暢的二級公路使來往行人和每日7000余輛車輛找到了久違的歡暢,這是我省公路管理體制改革后,---公路人近一年以來堅持“不等、不靠”,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同心協力、奮力拼搏帶來的喜人景象。
體制改革是時代的要求。去年,原來省屬的---公路分局成建制地下放給市人民政府管理,部分公路人起初也曾有消極的想法。但是,在神圣公路事業的大義面前,他們沒有等待和觀望,而是繼續負重開拓、團結協作,認真抓好612.8公里管養公路的養護、建設、管理和規劃工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努力改造我市相對落后的公路交通面貌,是全體---公路人共同的心愿;為我市經濟騰飛創造更好的道路條件,是每個---公路人始終不變的追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該局局長曾念輝如是說。
重點工程不松懈
公務員演講追求
各位領導、各位評審老師、在坐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追求》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曾經有一部現實題材的影片《生死擇擇》深深打動了億萬觀眾的心。影片中的主人翁李高成,面對腐敗逼人的氣焰,在生死抉擇的關頭,在痛苦與牟取矛盾的心靈博殺中,憑著心中那份永恒的追求,原創: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以國家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責任感,挺身而出,最終英勇的突出重圍,那一刻我再也無法抑制內心強烈的震撼,新時期不正呼喚這樣子的公仆嗎?李高成成為我腦海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記。
或許,我們身邊確實有個別渾身軟踏踏的干部,他們,肩軟不改擔重擔,耳軟聽風就是雨,嘴軟該講的不敢講,手軟該抓的不敢抓……當我們為之氣憤給之鄙視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生活中還有那么多像李高成一樣立于時代潮頭的好干部,他們忠實實踐著“三個代表”,對人民極端負責,關鍵時刻迎難而上,無么奉獻。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梁!
我們所熟悉的,有被人事部追授這“人民滿意公務員”的張普善,幾年來,我愛崗敬業,不計名利,默默奉獻,在那場突如其來的防非戰役中,張普善同志勇敢地站在了斗爭的最前沿,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連續多天帶病堅持工作,最后,昏倒在辦公桌上,因勞累過度心臟病突發停止了呼吸……還有,被我們稱為“平民書記”的鄭培民,一生奉著“做官先做人,辦事民為先”的宗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心為民,最后因急性心肌梗塞,倒在了自己一生熱愛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是新時期領導干部的優秀代表,都用自己寶貴的生命,忠實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譜寫著當好人民公仆的動人篇章,充分展現了一個共產產員的優秀品質和高尚情懷。他們就是指引我們前進的燈塔。
當然,在這里我要說,我們的心中也有一面永恒的旗幟,那就是:創優質服務、優良作風,優美環境的文明機關,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平日里,我們兢兢業業,勤跑勤問勤辦事。抗汛、防非這些緊要關頭,我們加班加點奮戰前沿。
兩種從政追求兩種作風追求
“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這個問題,每一個執政黨的干部都無法回避,每一個黨員干部也都在用自己的實踐進行著回答。自然,不同的干部,有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要求,可能會有幾十種、上百種不同的回答。但是,從本質上看,答案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立黨為公,勤政為民,為偉大事業留下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貢獻;一種是立黨為私,追名逐利,在老百姓中留下罵名。兩種回答,截然不同,反映了兩種根本不同的從政追求。
兩種不同的從政追求,本質區別在于“為公從政”還是“為私從政”,是當襟懷坦白、忠誠積極,“以天下為己任”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革命者,還是當心胸狹隘、滿腹鬼胎,“以天下為己用”的資產階級政客、投機分子。兩種根本不同的從政追求,反映了兩種根本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實踐上,也表現為兩種根本不同的從政作風。從政為公,必然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正確行使執政黨干部的神圣職責,全心全意為人民大眾謀利益;從政為私,就會耍弄權謀之術,利用執政黨的地位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個人或小集團牟取私利。
從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奪取政權的斗爭,到建國后代表人民大眾執掌政權,共產黨人的“從政”,經歷了兩個歷史條件決然不同的階段。前一階段,腥風血雨、硝煙彌漫,那時的“從政”,就是提著腦袋干革命,不僅要拋棄個人、小家庭得失,而且要隨時準備拋頭顱、灑熱血。在那種情況下,比較容易接受和形成“從政為公”的思想意識。然而,共產黨執掌全國政權之后,從政就意味著掌權,特別是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新階段,人們的利益逐步分化,新的社會階層正在產生,黨政干部掌握著相當大的人事、資源、財產支配權,擁有制定、修改、執行的發言權、乃至決定權。在權力和物欲的誘惑下,一些人“從政為私”的愿望和積極性被大大地激活了。實事求是地說,現在想“當官”、想“升官”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有大搞不正之風,為“仕途通暢”拉關系、走后門、通路子,甚至行賄買官的。這些人,一旦謀得一官半職,必定以“為私”作為從政追求,把資產階級政客的那一套帶到我們的干部隊伍中來。
“為公”“為私”都是內心的追求。在我們這個光明的社會中,在正氣抬頭的地方,從政為私的人,是不大會公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的。相反,滿心利己打算的小人,倒有可能處處打出“為公”的招牌。然而,內在的東西,總是有其外部表現的。從政作風,其實就是從政追求的重要表現。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兩種從政追求根本不同的人,所頂的頭銜,所喊的口號,所作的表白,乃至所做的某些工作,表面上看不出有多大差別,然而,縱觀官場、政壇,兩種不同的從政作風清晰可見,有的黨員干部忠誠坦白、正直積極、表里一致,是真正“講政治”,干實事,為人民謀利益的,還有的黨員干部人格虛假、嘩眾取寵、口心不一,是“玩政治”,做虛功,為自己撈本錢的。
用什么眼光看待群眾,以什么態度對待群眾,是兩種不同的從政追求、從政作風的分水嶺。從政為公,就會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路線和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會以誠摯、懇切、熱情、謙虛的態度對待群眾,甘當人民公仆,愿做群眾學生。不僅態度謙恭誠懇,更重于把自己置身于群眾之中,傾聽群眾的呼聲、聆聽群眾的意見,接受群眾的批評,體察群眾的疾苦,解決群眾的困難。從政為私,就會把老百姓當作可利用、可借用、可愚弄的對象,他們居高臨下,吆五喝六,運動群眾,頤指氣使,不可一世。有時他們也會作“親民狀”,向部分群眾作出這樣那樣的“許諾”,但那是為了出“形象”,出“新聞”,為了自己加官晉級打“基礎”,為了使平民百姓對自己感激涕零,甚至是為了進行某種權力較量的需要。
怎樣對待組織,怎樣對待同志,怎樣看待和處理上下左右的關系,是區別兩種從政追求、兩種從政作風的重要標志。從政為公,崇仰的是馬克思主義真理,依靠的是黨的組織,恪守的是民主集中制,必然“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堅持原則,嚴守紀律,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必然識大體,顧大局,搞“五湖四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維護全黨的團結統一;必然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光明磊落。從政為私,想的是個人和小集團的私利,信奉的是權謀之術,講的是哥們義氣,必然拉圈子,樹山頭,搞宗派,培植親信,排斥異己,在黨內另搞一套;必然搞親親疏疏、恩恩怨怨,把黨的干部當做私有財產,把自己所在的地方變成個人的勢力范圍,把上下級關系變成人身依附關系。如此,又必然導致一些干部對上捧,對下壓,同級之間,或勾心斗角,或同流合污,拿原則做交易。
美學追求論文:舒曼美學追求思索
本文作者:肖丹丹單位: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詩人之戀》的文學、美學思潮背景之探究
浪漫主義的精神實質就是要強調“人”,突出“個人”是情感和情緒的重點,幻想主體的中心。企望革新的作曲家們,力圖突破音樂自身的界限,尋求與其他藝術的融合,用音樂來抒發內心的激情。事實上,這種情緒來源于作曲家自身,希望更進一步個性的解放,在精神上尋求更多的自由。社會不滿和仇恨使作曲家寄情于大自然,將內心感受與自然風光緊密相連,以滿足內心對音樂的渴望。為了滿足新內容的需要,作曲家從民間音樂中提取素材,將豐富的和聲與多彩的調性運用于創作中,重視音樂與相關藝術門類的交融,尤其是音樂和詩歌的融合,更是浪漫唯美理想的化身。浪漫主義文學在19世紀的繁榮和抒情詩人的出現,為藝術歌曲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浪漫主義作家用詩歌來體現內心的感受,作曲家則以形象的音樂表達詩歌的深刻內涵。他們對文學的陶醉到達狂熱的地步,致力于提高音樂的廣度和思想深度的表達,藝術創作手法的使用多種多樣,表現形式不拘一格,以獨特的藝術語言準確生動地傳達作者的情感,使藝術歌曲更具魅力。早期浪漫主義藝術歌曲大師舒伯特,促進了德國藝術歌曲的發展,將詩歌在音樂中的作用大大地提升。到了浪漫主義中期,在繼承舒伯特藝術歌曲創作風格的基礎上,舒曼、沃爾夫等人將藝術歌曲進一步地完善與提高,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開創出另一番新景象。
《詩人之戀》美學追求的兩大特色
由于深受19世紀浪漫主義運動的影響,舒曼的藝術歌曲以其獨特的思想情感和創造風格成為反映舒曼美學追求的標志性作品。舒曼的音樂充滿了浪漫主義的不安與騷動,它顯示了舒曼所追求的美已不再是浪漫主義時期之前古典主義音樂所倡導的理智客觀、靜穆的美。舒曼美學思想中更為可貴的是,他并沒被浪漫主義在某些方面的消極因素所束縛,而是以個性化的音樂語言,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精確生動地在作品中傳達著自己的美學追求。
(一)作品以樂傳情之展現《詩人之戀》“以樂傳情”通過抒情性、文學性、自傳性、民族性四個方面來傳遞情感。舒曼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時期的情感論美學思想的實踐者,他非常強調情感在音樂中的意義,認為“理智有時會錯誤,情感卻不會錯誤”,“沒有熱情,就不可能創作出任何真正的藝術作品”,認為音樂是“心靈的流露”,持有“以情為主、以樂傳情”的美學觀點,視情感為音樂的靈魂,并將情感作為個人或是群體的某種精神生活的映射。他將與妻子克拉拉之間的愛情體驗融入了《詩人之戀》的創作中,把海涅詩歌中的內容升華,用最感性、最真摯的音樂語言,使其得以完美呈現。舒曼在《詩人之戀》中雖沒展現雄偉的氣魄,卻以沁人心脾的感召力引領我們走入他所創造的音樂世界。他的情感完完全全地融于作品中,一切都為了情感的表現而服務,毫無一絲矯揉造作。舒曼被稱為“詩人音樂家”,他以詩歌體現音樂的性質,音樂則呈現詩歌的特點,作品充滿了詩意的幻境。他以深厚的文學修養深入詩歌作品,了解其中深層次的內涵。在他的藝術歌曲中,對詩詞的闡釋,營造詩意的氛圍,以夢幻的想象力刻畫人物情緒,從文學作品中吸取養分,著力將音樂與文學相交融,使作品具有濃厚的人文氣息,這在《詩人之戀》中呈現得尤為突出。《詩人之戀》取自于海涅的《詩歌集》,海涅較舒曼年長十多歲,兩人同于1856年辭世,處于同一歷史背景,兩人都經歷了波折起伏的愛情。正是緣于此,舒曼被海涅詩歌中強烈的感情色彩所吸引,舒曼的音樂語言又與海涅詩歌的韻律尤為契合。雖然《詩人之戀》的詩歌飽含了海涅的愛情心路歷程,具有海涅愛情自傳的性質,但舒曼將他個人的情感融于作品中,這部作品就像是舒曼當面向克拉拉作內心世界的表白,是舒曼強烈愛戀克拉拉這一史實的反映,所以這些優美的歌曲不可能與他和克拉拉曲折的感情經歷分開來看,而我們從“歌”聲中聽出海涅的“詩”意,并在“詩”意中感受舒曼的“歌”情。19世紀是民族主義的世紀。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和音樂色彩感的不斷增強,音樂家們比以往任何時代更注重民族性。舒曼雖然很少直接將德國民歌的曲調用于創作中,但他以民歌的變化形式巧妙地融于作品中。這樣一種源自民歌,但超于民歌風格的形成不僅僅是對德國“利德”風格的繼承和發揚,而更重要的還是受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風格及“以情為主、以樂傳情”的情感論音樂美學思想的影響。
德育教師素養追求分析
摘要:IPQ育人模式是以提升職業素養為核心的個性化職業教育模式,其“素養”和“個性化”是重點。這一模式要求德育教師具備與IPQ文化相契合的師德素養、與IPQ內容相匹配的專業素養、與IPQ發展相促進的教科研素養。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德育教師存在著重知輕文、重綱輕人、重術輕道的問題。因此,IPQ育人模式下的德育教師須汲取若水文化,提升師德素養,努力走向雙師,提升專業素養,獲取不竭動力,提升科研素養。
關鍵詞:IPQ;德育教師;素養追求
IPQ育人模式是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推出的2009年教改實驗項目,“以提升職業素養為核心的個性化職業教育模式”,英文是IndividualizedVocationalEducationFocusedonImprovingProfessionQuality,簡稱IPQ教育模式。IPQ可以用“1+X”來表達。“1”指一個核心,即以提升職業素養為核心;“X”指多元化的發展路徑。“1”是以專業為依托,奠定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根基;“X”是興趣、愛好、特長、強項等,是開辟學生職業生涯新境界的利器,是促進學生事業更好發展的翅膀。[1]IPQ育人模式的推行需要包括學校、部門、教師在內的每位成員的努力,其中德育教師就是這一模式中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因為“人無德不立”,道德是個人素養的核心,因而在IPQ模式中處于核心的核心地位,IPQ對德育教師的要求標準也就區別于一般德育教師。
一、IPQ育人模式下德育教師的應然標準
IPQ育人模式需要德育教師具備高尚的師德、全人的觀念、專業的素養、改革的熱情和科研的根基。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標準。(一)與IPQ文化相契合的師德素養。IPQ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促進每個個體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這些個體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因此,德育教師首先要注重提升自我修養,以“若水”文化為基礎,培養“齊心、堅忍、包容、潤物、靈活、溝通”的習慣。以多元智能理論為理念,認識自我,開發自我的潛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示范,潤物育德,提升師德素養。(二)與IPQ內容相匹配的專業素養。IPQ要求德育教師能夠利用課程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并制定可行的、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引導學生“過道德的生活”中讓學生體驗成功,進行過程性、多元化評價;創建自己的個性化空間并吸引學生參與,進行素質拓展,將“1”化到“X”中;了解專業、走進專業,在德育教學中貫穿專業素養的培育,將“X”融入“1”中。(三)與IPQ發展相促進的教科研素養。IPQ模式要求德育教師也要向著“雙師型”教師發展,本著“貼近學生專業”的原則,探索專業特色、挖掘專業中的育德點,搜集專業中的德育素材,思考專業教學對德育的影響、對學生職業發展的影響、對學生人生發展的影響。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探索并總結更適合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新手段、新方法、新模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IPQ育人模式下德育教師的實然狀態
追求內心和諧
季羨林先生95歲生日時,總理看望他。他和總理饒有興趣地探討了“和諧”這個話題。季羨林說:“有個問題我考慮很久,我們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總理說:“《管子•兵法》上說:‘和合故能諧’,就是說,有了和睦、團結,行動就能協調,進而就能達到步調一致。協調和一致都實現了,便無往而不勝。人內心和諧,就是主觀與客觀、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都要和諧。個人要能夠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榮譽。”
構建和諧社會,人與人的和諧是關鍵,人內心和諧是基礎。有位作家說:“惟有內心真正達到和諧,才有靜心,也有深情;才有相守,又有自由。內心和諧如樂音飛翔于空中,是沒有邊界的。”內心和諧是一種素質,認知健全,心理品質完善,明白事理,知榮明辱,不欺人,不自欺。內心和諧是一種能力,守正心靈,控制情緒,演好角色,心無旁騖,追求卓越。內心和諧是一種境界,勇于爭先而不計名利,品格高潔而不孤芳自賞,剛正不阿而與人和睦相處,“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內心和諧是一種力量,難不倒,夸不倒,誘不倒,始終保持那么一種精神一股勁,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內心和諧,是人生的課題和使命,也是應盡的社會責任,都是當事人,沒有旁觀者。
人內心和諧,看似“腹內機關”,功夫在“腹”外。人生活在社會上、集體里、國家中,欲求和諧,就得處理好各種關系。只有共同遵守各種規則,懂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才可以人人各得其所,社會井然有序,人心舒坦適然。問題時常有,需以理服人服己,靠法律、政策、制度解決;差別固然在,須人人努力推進改革發展才能逐步消除;訴求理應當,須依法通過正常渠道去表達。雖然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但無論怎樣變化,每個人都得心中“有主”,講大局,講責任感,講法律,以寬闊的胸襟、平和的心態對待社會。偏激無益,急躁有害,超越國情,欲速則不達。惟有按規矩來,循規律來,內心才不失衡失調,達到和諧。
人內心和諧,雖屬個人心態,卻與眾人有關。人在人群中,處好人與人的關系是關鍵。“同明相見,同音相聞,同志相從”,人與人相逢共處是一種緣分。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大家”出發,珍惜緣分,多關心少排斥,多支持少挑剔,多謙讓少爭執;對出現的矛盾和遇到的困難,多溝通少誤解,多信任少猜疑,多寬容少計較,人內心才感到溫馨和諧。面對矛盾、摩擦、誤會、糾紛等,要有求同存異的大度雅量,要有克己為人的奉獻胸懷。這里,尤其不能長“小心眼”,搞“小動作”,弄“小圈子”。作為現代人,應該把自己的小目標和社會的大目標統一起來,放開眼界,提高境界。在大目標之下,大事小事皆容得,大善小善皆施得,大忙小忙皆幫得。
托爾斯泰說:“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人內心和諧,是心靈美,是內外兼修的美,是外在與內心統一的美,是生命的真正珍品。每個人開啟心靈,永駐芳香,洗滌心靈,保持高潔,以人為本,人自為本,盡心盡責,我們的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健康人生追求感言
中組部部長李源潮在中組部與中央黨校第二十八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座談時指出,中青年干部要對黨負責,要對國家負責,要對人民負責,要對人生負責。“四個負責”詮釋了共產黨人的所要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時代追求,“四個負責”也是對中青年干部在成長的過程中所要有的“四項”追求,這樣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不辜負黨、國家和人民群眾的信任,并且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對黨負責”。這是一個共產黨人的基本義務,也是對每個中青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不對黨負責,不能保持先進性,就不能與時俱進,就不能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失去這一切,就會直接影響到我黨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的地位,直接影響我黨執政的水平和能力。中青年干部思想活躍,學習能力強,但并不代表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掌握精強,缺少艱苦環境和復雜局面的磨練,在錯綜復雜的條件下把握形勢、辨別是非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對黨負責”就是要求廣大中青年干部要加強黨性修養,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行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對國家負責”。這是我執政黨對國家經濟發展、社會文化和諧繁榮、各族人民生活富裕穩定應盡的職責。要對國家負責,就要求廣大干部應把握科學發展的內涵,堅持走科學、全面、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要立足本國、放眼世界、總結過去、展望未來。要實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謀發展的權力,就要求廣大的黨員干部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以強烈的責任心和時代緊迫感,為所在地方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和應盡的責任。
“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在這里提出“對人民負責”不應該理解為單純意義上的“只把眼前的做到位”。而是要求廣大干部不單只是“眼前”,還要考慮后代子孫、千世萬代的發展問題;不單只是“做到位”,還要盡善盡美,方方面面,無所疏漏。對人民負責,是立足于高標準嚴要求的執政標準的樸實表達。現今,有些黨員干部把組織賦于的權利崗位化、個人化、利益化,把國家和人民賦于的利力尋租出去為自己謀私,極大的損壞了黨和干部在群眾心目中的的整體形象,激起了民眾的極大不滿。在這時提出這樣的要求,是組織對廣大干部的警醒和關懷。
“對人生負責”。中青年干部是國家的棟梁、中流砥柱。學習能力強,知識儲備豐富,創新能力強,新生事物接受快。這是一個各種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信息不變化日新月異的時代,中青年干部面臨著一個有著特殊黨性、世情、國情的時代,其自身的成長不僅只是個人的事,還事關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這樣的特殊性質造就了新時期中青年干部的成長過程注定是不平凡的。努力做到政治上的有高度,思想上有深度、知識上有廣度、心理上有氣度、能力上有強度,時常捫心自問,躬身自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負責。人生是用來經營的,不是用來蹉跎的,更不是用來揮霍的。廣大中青年干部應要加強自身修養,自覺抵御不良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健康的執政觀念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中爭當先進、爭創優秀。
中青年干部就是要時刻牢記先進和優秀是共產黨人的特征和追求,更應是黨的干部的特征和追求。中青年干部只有做到對黨、國家、人民和人生負責,才能做到現實和理想、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才能做到黨和國家的崇高事業同個人的成長發展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