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哮喘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00:16: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支氣管哮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支氣管哮喘藥物整治情形
1、茶堿類
茶堿是常用的平喘藥物,應用已經有50余年。茶堿是屬于黃膘類衍生物,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除了直接舒張平滑肌外,還具有抗炎作用,具體表現為:首先,抑制IgE介導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通過提高人體內嗜酸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內環磷腺苷(cAMP)的濃度而抑制其釋放;其次,能降低支氣管哮喘患難者呼吸道中白細胞介素4(IL-4)和白細胞介素5(IL-5)的含量來影響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從而使嗜酸粒細胞釋放白三烯減少約61%;第三,茶堿可明顯抑制中性粒細胞粘附毛細血管壁,進一步抑制其游出毛細血管而發揮吞噬作用,同時能加強單核-巨噬細胞的趨化作用,由于平喘效果顯著,是臨床上首選藥之一,目前使用的有氨茶堿、喘定、定喘止咳片及茶堿緩釋片、控釋片等,今后主要是小劑量,長效控釋制劑為其發展方向。
2、B2腎上腺素受體興奮劑(B2-AG)
B2腎上腺素受體興奮劑也是常用藥物之一,起效快,全身副作用少,主要是擴張支氣管,它刺激B2-AG受體可使收縮的支氣管平滑肌舒張,最近研究表明,它對免疫系統、炎癥介質具有廣泛的調控作用,能過TH1細胞膜上的特異性受體抑制TH細胞因子分泌,間接促進TH2細胞因子分泌,還有抑制嗜酸粒細胞粘膜附和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但根據循證醫學調查發現,長期吸入可使癥狀加重,氣管反應性增高,病死率升高,病死率升高。目前臨床上使用的有舒喘靈,氯喘片、博利康尼,阿斯美等藥物,中藥麻黃也含有其成分,因此一些平喘中成藥中基本上含有此成分。
3、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中最為有效的藥物,主要作用于靶細胞,它能夠能過抑制氣管炎癥而有效地控制支氣管哮喘癥狀。研究發現,使用糖皮質激素可明顯抑制IL-4和IL-5面IL-4與呼吸道重塑結構有關,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撤藥過快,可能導致急性的支氣管哮喘發作和呼吸道炎癥的復發,就慢性支氣管哮喘者來就,即使長期給予糖皮質激素也難以降低其持續的呼吸道高反應性,臨床上除了地塞米松,強的松外,最常用的是倍他米松的氣霧劑。
小兒支氣管哮喘療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小兒支氣管哮喘;中西醫結合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支氣管哮喘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采用綜合治療,治療組加用中藥協定方口服,方劑組成:炙麻黃、杏仁、白果、半夏、地龍、甘草各3g,黃芪10g,茶葉1g,蔥白半支。發熱者炙麻黃改為生麻黃,每日1劑,水煎服代茶頻服。結果:治療組臨床治愈22例占84.6%,復發12例占66.7%,兩組比較P<0.01,有顯著性差異。結論:采用本中藥協定方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療效確切,減少復發率,增強患兒的免疫功能,是小兒支氣管哮喘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兒科常見病之一,為提高本病的治療效果,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所有病例為1998年1月~2001年5月在我院兒科門診及住院的支氣管哮喘患兒。診斷依據為1993年全國兒科哮喘協作組制訂的《兒童哮喘診斷標準》確診,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齡5~11歲,平均9.2歲;病程1~5年,平均2.4年;病情程序:中度39例,重度6例。對照組18例,男4例,女14例;年齡5~11歲,平均9.1歲;病程1~4年,平均3.1年;病情程度,中度37例,重度8例,所有患兒入選時無急性哮喘發作。
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藥學服務分析
摘要:目的通過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和藥學服務,探討藥學監護的模式和臨床效果;方法將46例哮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3例,觀察組,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藥學監護計劃,進行用藥基礎知識、依從性、合理性、肺功能、哮喘控制測評,接受6個月的全面藥學服務,并每月跟蹤調查登記;對照組僅常規治療和一般干預。結果兩組患者,在哮喘用藥知識、依從性、合理性、肺功能、(FEV1%、PEV%)、哮喘控制測試等方面,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5)。結論藥學服務能夠顯著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知識知曉度,提高用藥依從性和合理用藥水平,改善肺功能、控制哮喘,提供全面的藥學服務是提高支氣管哮喘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關鍵詞:哮喘;藥學服務;效果分析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專家提出既要控制發作又要降低未來風險作為目標[1]。由于以往治療未能重視藥學服務,許多哮喘控制率遠低于指南目標,而且反復發作加重造成患者肺功能不斷破環,再住院治療次數增加,身心健康和經濟負擔都得到嚴重影響。為了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我們于2014年2月起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全面實施藥學服務,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先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以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門診、急診及住院病人的支氣管哮喘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年齡為6-50歲不等,病期半年至15年,根據患者就診時肺功能測定(FEV1%、PEF%)兩項指標,結合患者哮喘嚴重程度分輕、中、重三個程度,將46例隨機分成兩組,且兩組在年齡、病期、嚴重程度方面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5)。所有患者均登記基本資料,便于隨訪追蹤調查。
1.2藥學服務。藥學監護、藥學干預、藥學咨詢。兩組患者均給與常規治療,輕度:每天吸入氟替卡松氣霧劑;中度:加口服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重度:布地奈德溶液、沙丁胺醇溶液、異丙托溴胺溶液混合霧化吸入,每晚口服孟魯司特鈉片。觀察組施行藥學服務干預,周期為6個月,建立患者電子檔案,每月一次登記基本信息、病史、用藥情況、不良反應、依從性等,針對不同患者提供個體化用藥指導。向患者及家屬面對面指導用藥方法、給藥劑量、途徑、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禁忌癥、聯合用藥及患者依從性問題。并利用電話隨訪提供即時服務,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調整用藥方案。解答患者或家屬提出的有關用藥咨詢,用藥常識,指導合理用藥。
中西醫治療支氣管哮喘分析
摘要:古代醫家治療哮喘最常用的藥物為麻黃,應用時多“去上沫”,現代研究發現,“上沫”中含有大量麻黃堿,“去上沫”后可以減緩麻黃發汗解表之力,更適于哮喘的治療。歷代醫家根據哮喘的病因病機,創立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劑,如小青龍湯、參蘇止咳方等。但也存在煎煮不便、成分復雜、靶點不明等缺點。而西藥給藥便捷,作用機制明確,但亦存在諸多副作用。所以應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應借鑒現代醫學手段,加大對給藥途徑、作用機制、中藥單體、復合制劑的研究。借鑒現代醫學疾病量化標準,將中醫證候量化,實現精準辨證、精準用藥,為治療哮喘提供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從痰飲論治;麻黃;中西醫結合
哮喘是以慢性氣道炎癥為特征的一種異質性疾病,主要癥狀有喘息、氣短、胸悶、咳嗽等,同時具有可變性呼吸氣流受限[1]。全球哮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球哮喘患者約有3億,臨床患病率約為4.5%。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哮喘患者約有3000萬,臨床患病率為1.42%[2],14歲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為1.24%[3],且哮喘患病率較過去明顯增加[4-5]。筆者總結古今各醫家對哮喘的認識,論述中醫藥在防治哮喘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為臨床防治哮喘提供思路與方法。
1理論溯源
《黃帝內經》中有“喘鳴”“喘喝”“喘呼”“喘鳴肩息”等癥狀的記載,與現代醫學哮喘的典型臨床表現一致。《黃帝內經》認為,陰陽失和是哮喘的核心病機,《素問•太陰陽明論》言:“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素問•陰陽別論》言:“陰爭于內,陽擾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東漢末年,張仲景在繼承《黃帝內經》理論的基礎上,對哮喘癥狀的描述更加完善,并提出相應的治則和方藥。在其著作《傷寒雜病論》中,將哮喘發作的患者稱之為“喘家”,提出用小青龍湯、小青龍加石膏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射干麻黃湯等治療。張仲景認為,外邪侵犯可致哮喘,患者可有“喉中水雞聲”,這與現代醫學之哮喘發作癥狀一致。在《金匱要略》中,張仲景系統闡述了痰飲理論,如伏飲、留飲,至今仍對正確辨識呼吸道慢性疾病有指導意義。張仲景描述的哮喘患者易出現“背寒冷如手大”,切合現代臨床情況,也是現代從痰飲論治哮喘的理論基礎。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稱哮喘為:“上氣鳴息”“呷嗽”,并明確指出:“上氣鳴息”是因“邪乘于肺……肺管不利,不利則氣道澀,故氣上喘逆,鳴息不通”。“呷嗽”是“嗽則氣動于痰,上搏咽喉之間,痰氣相擊,隨嗽動息,呼呷有聲”。指出外邪侵襲,與痰相合,使肺管咽喉不利,肺氣宣降失職,肺氣上逆而發出聲音。治療上應加用消痰破飲之品。《丹溪心法》首次提出哮喘,強調痰濁是哮喘的重要病理因素,并將疾病分為未發、既發不同階段,提出“未發以扶正氣為主,既發以攻邪氣為先”。治療時,因肺為嬌臟,則用藥應選用“薄滋味”之品,專主于“痰”。明代《醫學正傳》中初次將哮與喘分開論述,指出“哮以聲響名,喘以氣息言”,同時明確哮即“喘促喉中如水雞聲者”。《景岳全書》提出“夙根”論,指出哮病的反復發作與“夙根”有密切關系,“哮有夙根,遇寒既發,或遇勞既發者,亦名哮喘。”將未發、已發不同階段的治法具體化:扶正氣者須辨陰陽,攻邪氣者須分微甚。到清代,醫家對于哮喘的認識更加詳細具體,這對現代哮喘的治療有重大指導意義。總之,哮喘病機可總結為:“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西方醫學傳入我國后,與中醫學相互交融,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治療哮喘已成為我國獨有的優勢。
2癥狀與證候
豬鬃封閉治療支氣管哮喘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豬鬃封閉治療;支氣管哮喘
【論文摘要】現代醫學認為,支氣管哮喘多與個體過敏體質有關,常見過敏源有花粉、粉塵、揮發性氣體及某些食物、藥物等。用豬鬃穴位封閉為標本合治之法,前后胸諸穴分布于仁督二徑,仁主一身之陰,督主一身之陽,諸穴泛能治咳嗽,平哮喘,調陰陽,補氣血,化痰飲,祛伏邪。
1概述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呼吸道慢性變應性炎癥性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統治(特別是兒童哮喘發病率)
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和生命。中醫認為,哮喘多由外感風寒觸動體內痰飲伏邪而發生。風寒屬六淫賊邪之列。體內痰飲并不是與身俱來,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后天失于調攝,致脾虧轉輸,肺欠布化,飲食水谷不為肌膚,四肢百骸,反聚而痰為飲,遇風寒相觸,阻于氣道,博擊有聲,發為哮喘。
2癥狀
支氣管哮喘發病機制
1氣道炎癥形成機制
1.1肥大細胞(MC):
MC被認為在哮喘發病中起著關鍵作用,可是最近證明MC在接觸變應原后的遲發哮喘反應(LAR)和氣道高反應性(AHR)的發生中作用甚微。
1.2嗜酸性粒細胞(EOS):
哮喘患者氣道的EOS浸潤是其特征之一。現已證實嗜酸粒細胞表面(主要是低密度嗜酸粒細胞)有大量的低親合力IgE受體(FcεRЦ),可通過IgE介導激活而釋放氣道上皮毒性物質、炎性介質、細胞因子和活性氧參與氣道變應性炎癥的調節。
1.3T-淋巴細胞
支氣管哮喘治療現狀分析論文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治療近況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以反復發作性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為其主要特征。現已證實,哮喘是一種氣道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是由多種炎性細胞,是炎性介質和細胞因子參與的炎癥過程[1],現就支氣管哮喘的治療近況綜述如下。
1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目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藥物[2],給藥途徑包括吸入、口服和靜脈應用等,吸入為首選途徑。
1.1吸入給藥吸入激素的局部抗藥作用強,藥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所需劑量較小,近幾年的研究發展,強調早期應用激素,尤其是普遍提倡吸入用藥[3],劑量小,不良反應極少,已上市的吸入激素中丙酸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全身不良反應極少。目前有證據表明成人哮喘患者每日吸入低至中劑量激素,不會出現明顯的全身不良反應。
1.2口服給藥適用于中度哮喘發作,慢性持續哮喘大劑量吸入激素聯合治療無效的患者和作為靜脈應用激素治療后的序貫治療,一般使用半衰期較短的激素(如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等),推薦劑量:潑尼松30~50mg/d,5~10天,具體使用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當癥狀緩解或其肺功能已經達到個人最佳值,可以考慮停藥或減量。
豬鬃封閉治療支氣管哮喘論文
【論文關鍵詞】豬鬃封閉治療;支氣管哮喘
【論文摘要】現代醫學認為,支氣管哮喘多與個體過敏體質有關,常見過敏源有花粉、粉塵、揮發性氣體及某些食物、藥物等。用豬鬃穴位封閉為標本合治之法,前后胸諸穴分布于仁督二徑,仁主一身之陰,督主一身之陽,諸穴泛能治咳嗽,平哮喘,調陰陽,補氣血,化痰飲,祛伏邪。
1概述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呼吸道慢性變應性炎癥性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統治(特別是兒童哮喘發病率)
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和生命。中醫認為,哮喘多由外感風寒觸動體內痰飲伏邪而發生。風寒屬六淫賊邪之列。體內痰飲并不是與身俱來,或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因后天失于調攝,致脾虧轉輸,肺欠布化,飲食水谷不為肌膚,四肢百骸,反聚而痰為飲,遇風寒相觸,阻于氣道,博擊有聲,發為哮喘。
2癥狀
支氣管哮喘社區管理與教育
在全球慢性疾病中支氣管哮喘屬于常見疾病。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壓力逐漸增加,且環境遭受較大破壞,人們生活環境與飲食結構也出現較大改變,致使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逐漸上升。據調查,全球約有上億支氣管哮喘患者,由于病程長,需長期接受治療,故不僅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也加重其經濟負擔,繼而帶來社會壓力。當前社區管理模式在逐漸發展,其對于控制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進展有重要作用,本文將探討其管理與教育的具體措施。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
在其支持與幫助下調查社區所有居民的健康狀況,可使用廣告宣傳、免費檢查、門診接診以及義診等方式,并建立登記制度,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確保1人1檔與1戶1袋[1]。在對社區居民予以調查時若發現疑似支氣管哮喘患者,例如氣喘或者反復咳嗽,則需依據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標準進行篩查,比如進行肺部X線檢查、檢測PEF(呼氣流量峰值)、痰液與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以及變異率等[2]。確診為支氣管哮喘后做好登記,并予以編號,以便于后期的統一管理。建立雙向轉診制度,若患者疑似支氣管哮喘但無法確診則轉給上級醫院開展激發試驗、支氣管擴張以及肺功能等檢查,以明確患者疾病類型。若患者正處于重癥急性發作期則需轉向上級醫院予以住院治療,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再轉為社區管理。對于已經在接受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則需對其近1年來的病情控制狀況予以調查,其指標主要包括急診率、急性發作情況、規范治療情況、住院率、病死率、對病情予以正確處理的情況、受教育情況、對哮喘疾病的正確認識情況、對氣霧劑與峰速儀的正確使用情況以及肺功能FEV1.0在預計值中所占的比重等。此外,還要調查患者生活與工作情況以及治療費用等。對確診患者需構建檔案并預留電話,以便開展隨訪工作。
加大支氣管哮喘疾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
宣傳病理生理知識:預防向來比治療更重要,在社區中需加大支氣管哮喘疾病的宣傳力度,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支氣管哮喘的發病機制、致病原因等,例如該病通常多發于寒冷季節或者春秋季,其致病因素可能為吸入物、藥物影響、精神因素、食物、遭受感染以及氣候驟變等,該病主要特點為反復性發作。患者及其家屬了解上述支氣管哮喘病理生理知識后會增強其預防保健與治療工作效果。用藥指導:由于支氣管哮喘屬于慢性疾病,病程長且易反復發作,故而患者需堅持長期合理用藥。需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確保長期用藥合理性的必要性與重要意義,患者將定期按時服藥作為日常生活工作的一部分,不可漏服;對于自身服用的藥品名稱、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項等均能夠清楚說出,并在服藥時確保正確性。尤其對于處于急性發作期的支氣管哮喘患者而言,要勤于治療但是避免混亂,對用藥量予以嚴格控制,防止出現不良反應。可結合患者病情為其提供用藥方案,例如急性發作期患者給予短效β2受體激動劑,若有必要可靜脈給予氨茶堿或者糖皮質激素;若患者合并有感染或者發熱則需制定抗感染治療方案,若合并有變應性鼻炎則需給予糖皮質激素鼻噴霧劑。若患者處于非急性發作期則醫師需協同患者制定治療方案,可使用復方制劑作為長期控制藥物,例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或者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等;若患者經濟壓力大則可推薦使用氨茶堿緩釋劑、沙丁醇氣霧劑、強的松片、酮替芬等藥物。結合患者病情控制狀況,每間隔1個月或者2個月對治療方案予以調整。對發病征兆予以觀察:利用多媒體技術,為患者及其家屬播放視頻,使其更好地了解支氣管哮喘發作時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以更好觀察發病征兆。例如當患者出現胸悶、精神緊張、喉嚨有癢感、干咳、呼吸不暢以及胸部有緊縮感時則警惕支氣管哮喘發作。
鼓勵患者自我記錄與監測病情
支氣管哮喘患者綜合護理的干預效果
目前,國內針對支氣管哮喘主要采用霧化吸入進行治療。為緩解患者治療期間的緊張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和臨床療效,本文在支氣管哮喘患者霧化吸入治療中開展綜合護理干預,現將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已排除使用過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者、合并肺炎者、具有溝通障礙者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將其按護理方案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22~59歲、平均(39.1±1.4)歲;研究組:男16例、女9例,年齡22~60歲、平均(39.0±1.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干預,包括病情監測、環境護理、健康宣教等。給予研究組綜合護理干預。(1)在霧化吸入前,護理人員向患者詳細介紹霧化吸入的作用、意義、效果等,告知患者霧化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協助患者選擇適宜的體位;對于痰多且黏稠的患者,在霧化前給予吸痰干預。(2)霧化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緩解患者因疾病引起的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依從性。(3)霧化治療中,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調節氧氣流量,若氧流量過大,則容易引起嗆咳、呼吸困難,若氧流量過小,則不能更好的發揮藥物療效。(4)霧化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量會增加,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選擇側臥體位,指導其正確咳嗽,為其扣背,促進痰液排出。(5)囑患者多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每日清潔口腔,減輕炎癥反應,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