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分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1 18:33: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原因分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原因分析

肺癌誤診原因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誤診35例,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齡45~65歲11例,66~78歲24例,中位年齡69.9歲;周圍型肺癌24例,中央型肺癌11例。

1.2伴隨疾病

35例肺癌既往患慢性支氣管5例,高血壓病4例,冠心病3例,肺結核2例,糖尿病4例,腦血栓3例,支氣管擴張2例。

1.3病理分型

查看全文

腫瘤類期刊退稿原因分析

【摘要】全文分析2006年《中國癌癥雜志》所退稿件的主要退稿原因,并根據退稿原因給出一些建議,以期幫助作者更有效地撰稿及投稿。

【關鍵詞】退稿原因

AnAnalysisonReasonsofPaperRejectionfromOncologicPeriodicals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mainreasonsofthepapersrejectedbyCHINAONCOLOGYin2006.Inadditiontotheanalysisofthatreason,someadvicewasalsoprovidedtoauthorstoincreasetheacceptabilityincludingtheskillofwriting,inaccordancewiththeformatofthejournal.

Keywords:rejectedreasons;article;journal

為使廣大醫務工作者了解腫瘤類期刊的主要退稿原因,我們以《中國癌癥雜志》為例,按照“三審制”審稿流程,對2006年所收稿件在各個審稿階段的主要退稿原因進行歸納分析并附以實例說明,以期指導作者撰稿及投稿。《中國癌癥雜志》是腫瘤類科技核心期刊,審稿程序采用“三審制”原則,即責任編輯初審、專家外審和編委會終審,在三審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未通過就作退稿。2006年《中國癌癥雜志》共收稿1137篇,錄用277篇,退稿率大約在76%左右。

查看全文

公司分立原因分析論文

[摘要]公司分立作為公司實踐中的重要運作方式之一,是公司在不同因素影響的環境中所采取的公司主導性的程序,它能夠作為一個策略計劃工具,在具體的公司法律環境下用來有效地減少公司稅收,解決潛在的政府訴訟,消除管制或法律的限制影響,實現公司運作時的高效管理。通過對公司分立的原因和具體法律效果的分析以及實踐的考察,我們可判斷出:效率使公司分立成為必然的選擇結果而存在。設定公司分立程序的意義就是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程序的運作來降低公司成本。從現實的角度而言,公司分立不管是在何種情形下發生,其核心的價值都在于效率。

[關鍵詞]公司分立;程序;原因;效率

一、引言

作為公司的重要運作方式之一,公司分立與公司合并相比較,其所受關注程度要低,法律規則也相對更簡單。在公司規模急劇擴張、公司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公司合并似乎已經成為公司維持生存發展、進行戰略決策的必然首選方案,那么,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理性決策者為何會選擇實施公司分立?公司分立的法律性質究竟如何?

理論上,有人將公司分立視為公司法中的獨有制度和必然構成部分,也有人將其直接視為轉投資制度而建議刪除,還有學者認為公司分立僅指一公司將其一部分財產分離出去,成立一個關聯公司,該關聯公司對原公司股東發行股份,原公司股東按原先的持股比例分得該關聯公司的股份。至于新設分立,其實屬于公司的解散,只是原公司解散與新公司設立同時進行而已,而存續分立也不包括一個公司用部分財產單獨設立公司的情形,此屬公司轉投資行為。上述意見迥然不同,耐人尋味。我們也不能在實際案例中找到不同國家間公司分立理論上的絕對分野,最終的操作主體和操作程序都是依照相對一致的規則在運作。那么,這些法律實踐對于公司分立的理解又有何實際的意義呢?本文嘗試從公司分立的原因出發對此進行分析,并在分析過程中結合具體法律實踐,試圖提供一個合理和符合邏輯的答案。

二、公司分立的具體考察及定義

查看全文

審計失敗原因分析論文

[提要]本文從審計失敗的定義出發,從多角度探討審計失敗形成的原因及其對審計主體、社會的影響。特別是從信息經濟學中“逆向選擇”和“敗德行為”的基本理論出發,對審計失敗產生的影響展開了剖析,以期對審計失敗理論和實務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審計失敗的原因探析

所謂審計失敗,是指注冊會計師發表與所審計的會計報表實際情況不相符的審計意見。導致審計失敗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報表的不真實表達

會計報表的不真實表達可能來自企業的錯誤或舞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其中,錯誤是指會計報表中存在的非故意的錯報和漏報。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原始憑證和會計數據的計算、抄寫錯誤;(2)對事實的疏忽和誤解;(3)對會計政策的誤用;等等。而舞弊是指管理人員和員工為達到獲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蓄意粉飾會計報表,導致會計報表嚴重失真。通常包括:(1)偽造、變造記錄或憑證;(2)侵占資產;(3)隱瞞或刪除交易事項;(4)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5)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等等。

(二)企業發生經營失敗

查看全文

賈誼被貶原因分析論文

[摘要]古今學界普遍認為,賈誼被貶的原因是他才高遭嫉,為庸臣所排擠。事實上,賈誼被貶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的不成熟使他提出的“積極多為”的政治主張,與當時君民俱欲“清靜無為”的客觀形勢相違背,因此,其言論不為執政者所接受而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此外,文章還論述了后人對賈誼被貶原因的誤解是如何形成的。

[關鍵詞]賈誼;積極多為;清靜無為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認為,賈誼被貶的原因是他才高遭嫉,為權貴所排擠。西漢的劉向就持這一觀點,《漢書·賈誼傳》記載:“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劉向認為,賈誼之才堪比伊、管,但不幸為庸臣所害,故劉向對此深感惋惜。東漢時,也有人得出這樣的結論,據《后漢書·崔駟列傳》記載,崔駟上書朝廷說:“其達者或矜名妒能,恥策非己,舞筆奮辭,以破其義,寡不勝眾,遂見擯棄,……斯賈生之所以排于絳、灌,屈子之所以攄其幽憤者也。”崔寔認為,周勃、灌嬰因為嫉賢妒能,故而極力排斥賈誼。李白也持這一觀點,他說:“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白居易也認為:“漢文疑賈生,謫置湘之陰。”現、當代的學者們更是如此,任繼愈先生在談到賈誼時說:“他終于被那幫元老舊臣排擠出去,以致悒郁而死。”金春峰先生也說:“賈誼青年奮發,銳意改革,……由是受大臣周勃等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游國恩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也認為賈誼“表現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文帝的賞識。但卻因此受到守舊派的詆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可見,賈誼才高遭嫉,為權貴所排擠而被貶,幾成定論。

而我們認為,把賈誼被貶的原因簡單地歸之為才高遭嫉,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那么,他被貶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白居易也曾提出過這樣的疑問,他說:

楚懷邪亂靈均直,放棄合宜何惻惻。漢文明圣賈生賢,謫向長沙堪嘆息。

白居易認為,楚懷王昏庸無道,故屈原被逐還可以理解,可是漢文帝是一代明君,賈誼卻也同樣落得被貶的下場,這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白居易只好無奈地將賈誼被貶的原因歸結為“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猶差忒”,認為這是由于復雜的人事原因而造成的一種偶然現象。換句話說,對于賈誼被貶,白居易也沒有能夠找出明確的原因,所以只能對賈誼報以同情。而我們認為,賈誼之所以被貶,是有其明確的主、客觀原因的。

查看全文

誠信缺失原因分析論文

摘要: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最核心的外在表現。文章詳細列舉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從傳統觀念、社會、高校、大學生自身和家庭等多方面分析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有助于大家尋找到有效防范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缺失;現狀;原因

“誠信”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行為規范,是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其誠信程度近年來備受質疑。惠濟貧困學子的國家助學貸款的步履艱難讓社會對大學生的誠信鮮見一斑。2007年8月,揚州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的違約率達到17%,違約金額高達112萬,工行總部停止與揚州市6所高校的國家助學貸款協議。大學生誠信缺失對高校和社會提出一個嚴峻地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狀

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僅指其經濟失信行為,還包括在生活、學習中違反道德或犯有嚴重過錯的行為。高校一直在教育學生要做到“明禮誠信”,但觸目所及的誠信缺失現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一)學習方面誠信缺失

查看全文

農村貧困原因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調查分析了新時期農村貧困原因,結論認為,自然災害和環境的惡劣仍然是當今貧困的首要原因,另外,缺勞動力致貧和因上學致貧是新時期下的新的貧困原因。本文還在分析貧困原因的基礎上為下一步制定扶貧戰略提出了思考及看法。

【關鍵詞】農村貧困原因分析扶貧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開始了大規模的扶貧工作。1986年國務院成立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在全國開展了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1994年又實施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到2000年底用七年的時間,解決80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在近20年時間里,中國在扶貧開發領域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的貧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億降到1992年的8000萬,再降到2000年3000萬人。進入新世紀,我國的扶貧工作仍然任重道遠,因為剩下的一部分貧困人口大都是分布在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地區或偏遠地區,脫貧難度較大;其次,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只是中國扶貧開發所取得的一個階段性勝利。上世紀末脫貧標準低,存在返貧現象;第三,新的歷史條件下,貧困原因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新的特點,新的貧困原因不斷產生,如因上學致貧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都是少見的。

為了摸清新的時期貧困產生的原因,為下一步扶貧制定切合實際的戰略決策,安徽省人民政府在2001年七月,組織了省直有關單位在全省范圍內抽取了10個貧困縣、30個貧困鄉、60個貧困村進行了實地調查,收取了471戶的資料。現根據471戶的資料,對當前農村貧困原因分析如下:

一、被調查貧困戶的基本情況

在扶貧調查收取的471戶資料中,人均收入少于826元k的絕對貧困戶占有440戶。440戶貧困戶共有人口1834人,勞力792人,外出打工173人,人均收入502.5元,其中勞務收入123.2元,占24.5%,種植業收入254.6元,占50.5%,養殖業收入87.8元,占17.4%,其它38.4元,占7.6%。人均擁有耕地0.89畝,人均占有林地0.64畝,人均擁有口糧239.5公斤。住土草房108戶,占24.5%,住土瓦房196戶,占44.5%,住磚瓦房及板房104戶,占23.6%,住危房31戶,占7.01%,住樓房2戶,無房戶1戶。通電384戶,占87.3%,未通電有56戶,占12.7%。有電視機的有181戶,占41.1%,無電視機259戶,占58.9%,通廣播的僅78戶,占17.7%。

查看全文

混凝土硬化原因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介紹了某建筑物混凝土基礎未完全硬化的現狀、檢測情況、原因分析和處理方法,并由此對加強工程質量監督與控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混凝土硬化強度質量監督檢測

1起因與分析

某開發區生產車間工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混凝土總體積約40立方米,強度設計等級為C30,混凝土配合比為1:1.24:3.04:0.44,混凝土設計表觀密度為2400kg/m³。混凝土所用材料為青海水泥廠生產的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大同河砂石,自來水及NF減水劑,現場施工為普通攪拌機攪拌、小車運輸、振搗棒振搗,施工溫度為18℃。混凝土澆筑后,第二天檢查發現混凝土未完全硬化,部分結塊,部分呈疏松狀,用錘輕輕敲擊紛紛落下,混凝土強度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工程被迫停工。經多方面查找原因認為是施工質量出現問題,但對混凝土材料質量產生最大疑義,因此要求從兩方面入手研究,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材料質量檢測

2.1水的檢測

查看全文

網絡消費異化原因分析

截至2017年的11月11日24點整,第九屆天貓“雙十一”全球購物狂歡節數據再創新高:全世界總計225個國家與地區加入了這次購物狂歡,全球消費者通過支付寶完成的訂單筆數高達14.8億,最終銷售額達1682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的1207億元增長40%。在越來越普遍的網絡瘋狂消費行為背后,折射出網絡消費者的消費異化。狹義的網絡消費異化,指在互聯網這個人類的社會實踐產物中,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提供的購物服務以體現自己的個性,卻在網絡媒介提供的無數符號中逐漸失去主觀理性判斷與自審能力,拜倒在符號化的商品面前。網絡消費者執著于對符號價值的追求,依賴于網絡媒介而導致行為出現偏差與異常,最終導致人在網絡消費活動中主體地位的喪失。①在當今網絡時代,消費異化生成的原因更加復雜,本文擬從傳播學的角度探討其原因。傳受一體的消費者在過去的傳播模式中,傳者與受者之間界限分明,呈現一對多的情況:我們不是創作者便是欣賞者,我們不是生產者便是消費者。伴隨著互聯網與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熟,傳者與受者的界限變得日漸模糊。商家、生產者依舊是傳播者,但消費者已經不局限于接受者,他們同樣是信息的傳播者。當今消費者的“個人操控社會傳播資源的能力被激活”。②當消費體驗完成之后,消費者中的部分人將會創造信息,即把自己的消費體驗在網絡上公之于眾。誠然,消費者之間的傳播與交流,為他們獲取有用資訊、探尋實用產品有著積極作用,但這同樣也是消費異化產生的原因之一。勒龐在《烏合之眾》之中指出,個體在處于獨立狀態擁有比群體更清醒的頭腦與更理智的判斷,這是因為當個體處于群體之中時,會產生“群體心理”,更容易做出極端的行為。在社會化媒體情景中的購物過程中,消費者更容易產生規劃之外的沖動性消費。產生沖動性消費的路徑包括兩條:一是消費者參考并接受了信源其他消費者所提供的商品信息與評價,從而產生沖動性消費;二是消費者認為購買某產品,可以滿足信源消費者對其的某種期望,即社會化媒體中消費者們的感情關聯程度,會使消費者更加看重信源消費者的看法與期望。③另外,根據“把關人”理論,在群體傳播中,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者把關人自身價值標準信息才能傳播。把關人過去由專業的記者、編輯或者媒介組織擔當。而新媒體具有“互動”“移動”與“匿名”等幾大特性,信息傳播呈現了“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的趨勢,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與知識精英話語的霸權地位受到了動搖,傳者與受者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在社會化媒體中,每個人都能成為把關人,但網絡的虛擬性與匿名性削弱了外在的法規約束,也弱化了內在的道德約束。部分網絡媒體編輯、網絡購物達人等意見領袖貪圖商業利益,大肆宣傳其所承接廣告中商品的符號價值,使用直觀刺激的圖片、生動形象的文案,用美麗、名譽、財富等符號信息挑撥著人們渴望成功的神經。更有甚者,在網絡上宣傳著與實物不符的虛假信息,本該建構網絡健康消費環境的把關人缺失應有的素養,影響了消費者獲得良性的購物信息。網絡消費的符號性符號消費是造成網絡消費異化的重要原因。以符號價值為基礎的符號消費理論最早由鮑德里亞提出,他將符號消費分為四個層次:一、表現在消費產品外觀上,給予品牌生命力的示差符號;二、體現消費者社會地位與品味、個性的象征符號;三、影響對消費品消費過程的空間符號;四、消費的儀式符號。在當今的數字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為消費者構建了新的消費空間符號。消費者的網絡消費不再局限于對消費對象的使用價值上,而是愈加偏向對符號化商品內在“意義”的消費,即符號消費。但這種符號消費,往往是對虛假需求的一種追逐。一、網絡消費的擬象性。網絡購物為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互聯網空間的虛擬性、匿名性與不確定性,使得符號消費充斥著鮑德里亞所說的“擬象性”,即網絡符號的非現實性。在網絡購物行為中,消費者是無法親身觀察、觸摸商品,商品只是一種非現實的虛擬符號。由于缺乏現實的參照物,當消費者在網絡上產生購買意愿時,大部分情況并不是因為消費者多么了解某個商品,也不是對其功能與優點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而是在網絡媒體與社會化媒體上的廣告與意見領袖們有意引導下,產生的一種虛假的需要。我們正處于一個“大到不可知”的數據時代,淘寶、京東等網絡購物平臺提供了成千上萬的商品,但對于現實中的大部分消費者而言,琳瑯滿目的商品只是虛擬的數據、未知的符號。繁多的網絡商品信息帶來了認知與選擇上的困難,人們變得盲目無知,越來越失去主觀的理性判斷與自審能力。在缺乏現實參照物的情況下,盲從媒體的廣告與推薦似乎是人們了解自身消費需求的唯一方式。人與商品聯系似乎只剩下消費其非現實性的符號價值,至于使用與否、實用與否,都交由未來檢驗。二、網絡消費的炫耀性。

網絡消費是一種炫耀性符號的狂歡,稍有不慎將異化為一種炫耀性消費行為。凡勃侖在《有閑階級輪》中首次論述了炫耀式消費,指消費者通過消費商品炫耀自己的金錢、地位、榮耀等,但是這種消費方式往往伴隨著鋪張浪費,因為消費的物品超出了實用性和生存的必須性。在當下這個數字信息技術主導的社會,網絡作為一種空間符號,加劇了炫耀性消費的廣泛度與扭曲度。基于網絡的開放性、隱匿性與交互性,網絡空間中的話語權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平民化的闡釋權力。當新的潮流、新的科技帶來新的商品,這類商品往往是代表著差異、個性、地位和品位等意義的符號載體。消費這些充斥著炫耀性的符號,成為了自我塑造與群體社交的手段。④因此部分消費者不僅僅滿足于享受這些奢華、新奇商品的符號價傳媒e時代點擊新媒體值,更是為了在匿名且廣泛的同好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消費者會將自己的消費體驗與消費產品“曬”在社會化媒體上,以此與網絡上的其他人關聯,獲得贊美與認可。網絡空間對于炫耀性符號的擴散與狂歡就如同催化劑一般,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這種虛擬的攀比之中。網絡用戶的符號性與現實世界相類似,在網絡空間中的用戶也是符號化存在。但與現實世界中的符號不同的是,網絡空間的虛擬與匿名,使得用戶可以根據自我的需求、喜好創造出一個新的自我符號,既可以是復制現實的自我,也可以是超越現實的自我。一、網絡用戶符號的互動性。在缺少權威性的網絡語境中,充斥著消費主義的網絡環境,使得網絡用戶通過消費行為實現與他人的符號互動,從而完成對虛擬自我符號的塑造。錯誤的自我符號定位,將帶來虛假的需求,網絡用戶為了展現“自我價值”,將盲目進行網絡消費,去占據、去擁有更多的商品符號價值。正如弗洛姆的消費異化理論所描繪的那樣,消費的意義已經被人們忘記,消費從一種使人愉悅的手段變成了目的。網絡空間中人的自我符號價值判斷不再依靠自身,而由網絡消費社會主導,似乎只有通過不斷的消費才能體現一個人的真正價值。“人不再是以自身為目的了,人成為他人或者自己經濟利益或者說是消費的工具,或者成為了非人的龐大經濟機器的工具。”⑤“人把自己當作一件商品、一種投資,他的目的就是做個功成名就的人,即是說,盡可能有利地在市場上出賣自己在這種社會中。”⑥人的本質已經被異化了,人將自己與物等同,將自己變成了“消費人”。為了進一步扭曲網絡空間中人的符號互動,不少網絡公司直接用“三六九等”的符號描述用戶。如在蘋果APPSTORE消費排行榜位列第一的《王者榮耀》中,游戲運營商便在游戲中設置了不同的貴族等級,不同等級的貴族擁有不同的特權與裝飾,在游戲用戶的賬號名稱旁也會顯示該玩家的貴族等級。而為了獲得貴族頭銜,只能在游戲中充值消費一定數額的人民幣。他人的欣賞與吹捧、追求“貴族”般的生活亦或是為了區分自身符號與其他所謂低層次的人,網絡消費出現異化。網絡消費的意義不再是滿足自身的生存需求,而是證明自身價值、標榜與眾不同的符號。消費的樂趣不在于人,而是其本身的過程。二、網絡用戶符號的數據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時代中的消費者也成為一種數據符號。消費者在網絡空間的每一次操作行為都將帶來新的數據流動,消費者的年齡、網齡、聯系電話、消費習慣、消費偏好都可以是商家的囊中之物。獲取了消費者的個人符號后,商家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從而對消費者未來的消費行為進行預測,這也正是大數據精準廣告營銷的雛形。但大數據精準廣告營銷的相關技術仍處于一個發展初期階段,存在著諸如隱私安全、高額成本、創意匱乏等問題亟需解決,對網絡消費者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數據的采集過程與數據的相關算法。網絡空間的虛擬與匿名、我國的網絡環境總體開放度不高,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可以進行深度挖掘的質量數據并不豐富,而這必然影響到以“精準”為前提的廣告營銷。另外,大數據算法也不夠成熟,算法無法分辨擁有類似網頁瀏覽行為的網絡用戶,如在淘寶搜索關鍵字“鼠標”的消費者,可能是電腦設備發燒友或者網絡游戲愛好者。算法也無法分辨賬號共用、借用的情況,如一個家庭不同成員共同使用一個淘寶賬號,大數據算法也無法分辨出他們各自真正的消費習慣與消費偏好。不成熟的大數據技術,使其定位與預測功能成為幫助虛假需求滋長的溫床。結語網絡消費異化將會帶來極其嚴重的后果。消費異化無視物質能量之間的轉換,塑造的虛假需求導致生產與消費關系發生改變,它將扭曲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人們的精神世界將受到污染,這有悖于人的全面發展。尤其對青少年而言,可能造成網絡依賴、喪失道德準則等諸多問題。

作者:黃子豪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查看全文

民警傷亡原因分析論文

一、民警因公傷亡的原因分析:

造成民警因公傷亡數字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層次的、復雜的,具有客觀方面的,也有自身方面。

(一)客觀方面:

一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轉型,利益群體多元化,貧富差距拉大,社會治安形勢愈趨復雜,刑事犯罪的暴力化傾向日趨突出,涉槍、涉爆、綁架劫持人質等嚴重暴力犯罪、帶黑社會性質的有組織犯罪日益突出。而且犯罪分子多成幫結伙,攜帶槍支、匕首等兇器,暴力拒捕、襲擊甚至報復公安民警的情況也十分突出。越來越多的犯罪分子持槍、持械、持爆作案,不僅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使執勤民警遭到暴力襲擊傷亡的情況不斷發生,給一線民警執勤活動和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一些犯罪分子窮兇極惡或抗拒民警執行公務或以搶劫槍支、以報復公安機關為目的,暴力襲警。據公安部指揮中心對2000年1月1日至5月20日接報暴力襲警的52起案件的統計分析,民警在執行公務過程中遭暴力抗拒案件32起,占總數的62%;罪犯以搶劫為目的的襲警案件9起,占總數的17%;罪犯以報復公安機關或民警為目的的襲警案件7起,占總數的13%;民警在追捕暴力恐怖分子時遭襲擊的案件4起,占總數的8%。

二是一些地方的公安機關經費困難,裝備和訓練經費沒有落實。目前相當多的派出所、巡警隊、刑警隊等基層實戰單位,裝備嚴重不足,有的基層科所隊執勤民警達不到每人一根警棍,防彈背心、防刺服等裝備基本沒有。民警缺乏必要的警械、武器和防護裝備。2003年1月份,僅遼寧省就發生民警未攜帶武器、器械遭暴力襲警的事件97次。交通工具落后,車況不好,“帶病”車、拼裝車、報廢車仍在使用。因交通事故傷亡的民警比例大,1999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533人,僅在執行公務中因交通事故犧牲的就有236人,占犧牲民警總數的44.3%。

三是現有警力配置不盡合理,城市警力仍按常住人口配備。警力不足導致民警長時期超負荷工作,致使民警得不到及時的休息和調整,長年勞累,積勞成疾,也是導致民警傷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1999年至2002年,全國公安機關每年因病殉職的民警都超過了犧牲民警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與警察的平均比率是萬分之三十五,而我國是萬分之五。一線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小時。每年一個民警工作量超過3016個時,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說一個一線民警一年干其他公務員兩年半的工作量。大多數民警長期處于疲勞狀態,導致機體功能紊亂、營養結構失衡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