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監護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22:27: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藥學監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藥學監護

藥學監護

一、PC的定義。

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Care簡稱PC),也有稱為藥學保健或藥療保健。PC是一種過程,藥師通過與病人和其他專業人員合作,設計治療計劃,其執行和監測將會對病人產生特殊的治療效果。它包括3種功能:

①發現潛在的或實際存在的用藥問題;②解決實際發生的用藥問題;③防止潛在的用藥問題發生。“藥師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負責的與藥物有關的監護,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二、藥學監護的主要內容。

(一)把醫療、藥學、護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醫生、藥師、護士齊心協力,共同承擔醫療責任。

(二)既為病人個人服務,又為整個社會國民健康教育服務。

查看全文

臨床藥師藥學監護探討

【摘要】目的科學合理地應用調節血脂藥,探討對血脂異常患者藥學監護的效果。方法選擇內科門診高脂血癥患者164例,隨機分為監護組82例和對照組82例,監護組由臨床藥師進行為期3個月的藥學監護,對照組則不接受相關干預。比較兩組監護前后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用藥依從性、藥物不良事件(ADE)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的變化。結果與監護前比較,經監護兩組的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ADE發生率均顯著降低(P<0.05),且監護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用藥依從性、患者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P<0.05),且監護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藥學監護對于血脂代謝的控制有一定效果。

【關健詞】血脂異常;臨床藥師;藥學監護;效果

高脂血癥是指血脂代謝發生紊亂、脂肪代謝或轉運異常,血中總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1]。在該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現,治療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多、較復雜,因此,臨床藥師應做好相關監護工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內科專家門診就診的164例血脂異常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73例,男91例;年齡48~75歲。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82例)和監護組(82例),對照組中女34例,男48例,年齡49~75歲;監護組中女39例,男43例,年齡48~7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監護方法。藥學監護目的在于通過監督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質量[2]。對照組不接受相關干預,監護組由臨床藥師進行為期3個月的藥學監護,具體如下。1.2.1建立高血脂患者檔案。記錄患者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藥物過敏史、家族史、既往史、飲食及運動、文化程度、各項檢驗學檢查結果、對藥物的認知情況、用藥方案、用藥依從性、并發癥情況及近3個月藥物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等一般情況。1.2.2高血脂健康知識教育。監護組患者采用多種形式的健康知識教育,通過發放血脂異常知識手冊了解治療目的,了解LDL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3]。1.2.3降脂藥物的選擇和使用降脂藥物包括他汀類、膽酸清除劑、煙酸、苯氧酸衍生物、中成藥等。目前臨床提倡不同作用途徑調脂藥的聯合用藥。為規避調節血脂藥物同時服用而致的血漿峰期同步,貝丁酸類藥晨起服用而他汀類藥晚上服用,或隔日分別交替服用[4]。1.2.4日常飲食干預。血脂異常病人的膳食控制在冠心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建議采用低脂、高膳食纖維飲食。1.2.5降脂藥物的藥學監護。審查治療方案是否存在藥物配伍禁忌,查看藥品質量、保存方法及服用時間和方法。臨床藥師應結合實際病例向患者進行積極的用藥教育,特別是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消除患者對藥物的疑慮,提高依從性;同時加大對用藥的監護,確保安全降脂。1.3評價指標。考察指標包括患者的用藥依從性、ADE發生率、患者滿意度。用藥依從性的調查方法主要采用患者自我報告的用藥依從情況[5],分別從數量依從性和時間依從性兩個方面來考察。用藥依從性好的評判標準為90%以上的用藥日數可按照醫囑用藥,反之評定為用藥依從性差。患者對藥學服務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可以、較差、很差幾個檔次,根據患者對于服務的評價對比分析。

2結果

查看全文

臨床藥師藥學監護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藥師對特殊生理或病理狀態患者的藥學監護方法,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對1例腎移植術后4年發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從藥物選擇、相互作用、代謝、排泄等方面進行全程的藥學監護,為醫師的藥物治療提供合理化用藥建議。結果:通過藥師積極參與下的藥學監護,患者好轉出院。結論:臨床藥師參與臨床藥物治療過程,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藥物治療和監護方案,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提高個體化用藥水平。

關鍵詞:臨床藥師;急性心肌梗死;腎移植術后;藥學監護

1病例資料

患者,男,54歲,身高175cm,體重75kg。主因“間斷胸痛20d,再發10h”入院。患者20d前于活動后出現心前區悶脹樣疼痛,程度劇烈,伴全身大汗及雙上肢無力,癥狀持續不緩解。就診于中日友好醫院急診,心電圖示Ⅰ、aVF導聯ST段抬高0.2~0.3mv,V1-V6導聯ST段抬高0.3~0.6mv,cTnI13ng/ml。行冠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于左前降支(LAD)置入支架1枚。術后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抗血小板,依諾肝素6000IUq12h皮下注射抗凝,阿托伐他汀20mgqn調脂、穩定斑塊,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23.75mgqd抗心肌缺血,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80mgqd保護胃黏膜。7d前再次于回旋支(LCX)置入支架1枚。經治療,患者好轉出院。出院后規律服用藥物。10h前患者起床后無明顯誘因再次出現心前區壓榨樣疼痛,伴胸悶、大汗,休息后癥狀稍緩解。再次入中日友好醫院急診,查心電圖示V1-V4導聯QS波,V2-V4導聯ST段抬高伴T波倒置,cTnI0.72ng/ml。患者既往2012年因“多囊腎”于空軍總醫院行腎移植術,術后規律口服環孢素75mgbid、麥考酚鈉腸溶片540mgbid、醋酸潑尼松5mgqd、百令膠囊2gbid。入院診斷: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級(Killip分級),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恢復期,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狀態,竇性心律,心臟擴大;②多囊腎,腎移植術后,腎功能不全。

2治療經過

入院第1天,查體血壓108/76mmHg,頸靜脈無怒張,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界向左擴大,心率87次/min,律齊,心音較低鈍,各瓣膜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雙下肢無水腫。心電圖較入院時無明顯變化。cTnI3.6ng/ml。血生化示:糖8.2mmol/L,肌酐109.9mmol/L,估算腎小球濾過率65.56ml/min,尿酸541mmol/L,鉀3.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45mmol/L。給予原劑量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片、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阿托伐他汀鈣片、泮托拉唑鈉腸溶膠囊、環孢素、麥考酚鈉腸溶片、醋酸潑尼松、百令膠囊,加用培哚普利片2mgqd抑制心肌重構。入院第2天,查血栓彈力圖示AA抑制率98.9%,ADP抑制率23.7%。提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較強,但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療效不足。臨床藥師建議將該患者的氯吡格雷換為替格瑞洛,給予起始負荷劑量180mg,維持劑量90mgbid,醫生采納建議。同時,藥師建議行CYP2C19基因檢測。入院第3天,CYP2C19基因檢測結果示CYP2C19基因檢測G681A*1/*1,CYP2C19基因檢測G636A*1/*1,為藥物快代謝型。排除患者氯吡格雷中、慢代謝可能。患者入院以來血壓維持在(90~100)/(60~70)mmHg,今停用培哚普利片。入院第9天,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片第7天復查血栓彈力圖,ADP抑制率95.7%,AA抑制率96.9%,提示目前抗血小板治療效果好。經治療,患者未再出現胸痛、胸悶等不適,血壓108/76mmHg,心率86次/min,律齊,各瓣膜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雙下肢無水腫。血生化示:谷丙轉氨酶(ALT)20IU/L,谷草轉氨酶(AST)18IU/L,糖5.32mmol/L,肌酐81mmol/L,估算腎小球濾過率94.81ml/min,尿酸344mmol/L,LDL-C1.37mmol/L,鉀4.1mmol/L。患者好轉出院。

查看全文

病毒肺炎藥學監護探討

【摘要】隨著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兒童群體感染人數逐漸增加,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分析兒科患者用藥特殊性、應用的年齡限制、不良反應及對肝腎功能影響等方面,旨在提高托珠單抗在兒童患者應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為使用托珠單抗的患兒提出合理的用藥建議。

【關鍵詞】病毒;兒童;托珠單抗;藥學監護

自2019年12月以來,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19,COVID-19)在湖北省武漢市爆發,其傳染速度快、致病力強、危重癥發生率高[1]。截止2020年4月6日24時,全球累積確診病例高達1288946例,其中累積死亡202329人,這對公眾健康構成巨大威脅,也造成了各國經濟損失慘重。多數病毒感染患者發病早期癥狀比較輕微,如不及時給予合適的治療,后期病情則向重癥和危重癥轉變。在轉變過程中,炎性細胞因子風暴在疾病中起到關鍵的作用。炎性細胞因子風暴是人體內一種過度的免疫反應,指體內的炎性因子不受調控的過度釋放,會導致患者病情在短時間內急劇惡化,進一步引起呼吸和多器官衰竭等直至患者死亡[2-3]。《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中明確指出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是病情惡化的警示指標[4]。托珠單抗可通過阻斷IL-6介導的炎性反應信號轉導,從而緩解或阻斷炎性反應發生,由此成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藥物。在《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表明對于雙肺廣泛病變者及重型患者,且實驗室檢測IL-6水平升高者,可將托珠單抗用于免疫治療[5]。隨著疫情蔓延,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感染人數逐漸增加,兒童作為特殊人群,由于其器官功能發育不完全,肝臟代謝能力弱,對肝毒性產物耐受性差,故對藥物的藥動學和藥效學的特征與成人有明顯不同[6]。雖然目前兒童感染者相對較少,癥狀較輕,但也應警惕兒童重癥病例的出現[7]。托珠單抗不良反應較多,且治療COVID-19的資料太少,故本文就托珠單抗在感染COVID-19兒童患者的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藥學角度進行分析。

1IL-6在COVID-19中扮演的角色

IL-6是一種多功能促炎性細胞因子,在協調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及從慢性炎性反應轉變為急性炎性反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且被認為是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關鍵靶標。炎性反應有兩面性的作用。機體產生炎性反應后,可清除病毒和修復自身組織,若炎性反應過度產生,則會誘發炎性細胞因子風暴。感染COVID-19后,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出大量的細胞因子,IL-6高水平最為顯著。IL-6雖然不是COVID-19患者病情轉變過程中惟一的炎性因子,但是炎性因子風暴級聯反應的重要啟動信號。IL-6過量釋放可誘發炎性細胞因子風暴,進而使COVID-19輕癥患者的病情向重癥和危重癥轉變,進一步引起患者呼吸及多器官衰竭等導致病情惡化直至死亡[8]。因此阻斷IL-6介導的信號轉導可進一步抑制炎性細胞因子風暴的,最終改善炎性反應對COVID-19患者的器官等的損傷[9]。因此,有效及時抑制IL-6的釋放在治療COVID-19起著關鍵作用。回顧性研究提示[10],當患者核酸檢測轉為陰性及病情好轉后,IL-6水平逐漸降低甚至回歸至正常水平,提示感染COVID-19期間IL-6水平可作為患者預后評估的參考指標。

2IL-6受體阻斷劑—托珠單抗

查看全文

敵敵畏中毒患者藥學監護

敵敵畏是一種廣譜有機磷殺蟲劑,廣泛用于農作物殺蟲,還有家庭滅蚊、蠅。其毒性較大,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等處吸收,在生產、使用過程中,如防護不周或誤服、誤吸、誤觸可導致輕重不等的危害,中毒后搶救難度大,可造成中毒事故。本文通過對1例敵敵畏中毒伴電解質紊亂患者的用藥分析,探討臨床藥師在實際工作中,對有機磷中毒患者的藥學監護點,從而提高患者的用藥安全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促進整體治療水平的提高。

1病歷資料

患者男,44歲,因口服“敵敵畏”后神志不清ld入院。患者情緒波動自HI~30mL,服藥后出現神志不清、呼之不應、伴大汗并肌束顫動,無惡心嘔吐、無嘔血、無流涎、無抽搐及尿便失禁,服藥后約30rain到當地縣醫院洗胃,并應用阿托品(劑量不詳)治療。為求系統治療轉入我院,急診經血液透析治療人院。查體:神志清楚,一般狀態欠佳,皮膚干燥無汗,雙側瞳孔等大同圓,直徑約3.Omm,對光反射靈敏,心率8O次/分,雙肺呼吸音粗。人院查血膽堿酯酶57IU/L(正常107-4201U/L)。

2主要治療經過

患者入院后主要給予抗膽堿酯酶治療,同時預防應激性潰瘍、營養神經、保肝,促醒、補充電解質等輔助治療。抗膽堿酯酶方案是:第1天每4h肌內注射阿托品lmg,第2天每6h肌內注射阿托品lmg,第3天每12h肌內注射阿托品lmg,每天監測膽堿酯酶的血濃度并隨時調整阿托品的用量及給藥頻次。輔助治療方案主要是對癥治療,如每日2次給予泮托拉唑注射液80mg預防應激性潰瘍;甲氯芬酯促醒;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促進細胞代謝;硫普羅寧保肝治療;患者經過6d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膽堿酯酶恢復至137IU/L,出院。

3用藥分析

查看全文

藥學監護論文:新時期藥學監護的狀況與舉措

本文作者:周述萍工作單位:湖北省保康縣人民醫院

由于對藥學人員的培養和隊伍建設重視程度不夠,現行藥學教育體制對臨床醫學和藥物治療相關知識課開設較少,醫院計劃派出去進修與學習的人員基本上沒有藥學人員,一些藥師普遍缺乏臨床醫學知識和藥物治療知識,只有靠自學和原來在校學習的一些藥物基礎理論而進行一些較為簡單的藥學服務,原有的知識由于在工作中長期得不到運用而被遺忘,只能從事藥物調劑、簡單信息咨詢等藥學服務工作,對進入臨床與患者面對面交流缺乏足夠的信心[1],底氣不足。加上目前守窗發藥的73.08%是非藥學人員,其藥學知識欠缺,業務能力十分有限,很難按職能服務要求開展藥學服務。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是醫院管理的永恒主題,開展“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全程藥學服務是醫院服務質量管理中重中之重,也是醫療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所趨。醫療制度的改革,也沖擊著醫院藥房傳統的單純供給模式,目前這種“照方拿藥”的調劑模式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式發展的需要。必須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意識轉化首先要從藥劑人員自已做起,轉化自身的意識,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正確理解和宣傳藥學監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是提高醫護人員的認識,明確藥學監護是對現有醫療程序的完善和補充。三是開設用藥指南窗口,讓患者逐步認識用藥指導的重要性來認可藥師地位,得到他們的積極配合。分步實施在基層醫療單位開展藥學監護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分段實施,逐步完善。第一步要加快人才培養,提高藥學人員業務水平。基層醫療單位承擔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提高基層服務能力,構建基層優質醫療服務網,藥學服務工作尤為重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國家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可多舉辦一些不同類型的培訓班,對轄區內現有的藥師開展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基礎理論和臨床用藥與安全用藥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藥學人員能力和素質。醫學院校要增加臨床藥學專業招生,鑒于目前高等院校畢業生不愿到基層工作的現狀,可按計劃招收定向生,以滿足基層醫療機構藥學服務之所需。第二步是開設用藥咨詢窗口。目前患者自行購藥的現象日漸普遍,基層醫療機構在沒有條件開設OTC藥房情況下,可考慮開設一個用藥咨詢窗口,選配業務素質高、品德好的藥學人員專門負責,接待患者的用藥咨詢,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這樣既可提高社會效益,也可帶來經濟效益。第三步開展設置專職藥學服務崗位的嘗試。基層醫療單位在目前藥學人員嚴重匱乏情況下,抽出一部分藥學人員從事專職藥學服務崗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每個單位可以考慮設置1~2個專(兼)職崗位,負責對門診藥房的處方分析、合理用藥、信息收集、藥物的臨床評價等工作,按月作出分析報告。并且深入臨床各科,參加查房會診,搶救危重患者,參與臨床用藥方案的確定,接受專科醫師及患者用藥咨詢,提供安全藥知識及藥學情報咨詢與合理用藥等有關方面的藥學技術服務,真正做到將“面向藥品供應”轉變為“面向患者服務”[2],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合理、經濟。注重質量一是改變服務方式,要變窗口式為開放式。以前的“窗口發藥“,使藥師與患者之間有距離感,發藥完畢服務也就結束了,不利于藥師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改為開放式柜臺發送可使藥師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咨詢服務,以此提高患者對藥師的信任度,藥師服務價值也得以體現。二是改善服務態度。服務態度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每位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藥師在與患者接觸中,態度要認真,服務要熱情,解釋要耐心,語言要通俗易懂,做到有問必答,要讓患者滿意,使他們有親切感、安全感,來增加患者對醫院的信心和滿意度。采用計算機建立門診患者電子藥歷電子藥歷查詢方便迅速,信息量大,記錄格式規范,克服了手寫藥歷的諸多缺點,藥歷的建立首先可以選擇門診的一部分慢性病患者試行,待取得經驗后再擴大到其他患者,患者藥歷錄入系統應設置與門診收費或藥房發藥系統鏈接,并能自動從中采集患者姓名、性別、處方藥物等的信息,從而減少藥歷編寫時輸入的數據量,大大提高藥歷編寫的速度與準確性。我縣基層醫療機構自2009年開始建立醫療衛生服務信息化平臺后,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歷和藥歷都記錄在其中,對藥師進行處方分析、治療方案討論起到了較大幫助。

查看全文

藥學監護藥房藥品效果分析

門診藥房與患者面對面接觸,直接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其服務水平、業務質量除了關系到整個醫院的形象外,還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1-2]。基于此,本院于2015年1月開展門診藥房藥品管理模式革新,融入調劑管理與藥學監護,以期提高藥房藥品管理質量,降低用藥差錯率,保證門診藥房服務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院于2015年1月在藥房藥品管理中實施調劑管理與藥學監護,選取實施前150例病案資料作為對照組,實施后150例病案資料作為研究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藥房藥品管理模式,即常規分類儲存,定期檢查藥品存放情況,及時清除超過保質期的藥物等。研究組在常規管理基礎上實施調劑管理與藥學監護,主要內容包括:①網絡化管理,引入先進的現代化管理理念,將高科技如計算機、網絡技術都引入醫院藥房管理中。如使用條形碼系統減少劃價環節,方便患者的同時減少了醫院人力資源浪費,縮短了患者取藥時間。加強藥品動態管理,每次購入的藥品需要在計算機上記錄購入數目、藥品保質期等相關信息,直接從計算機上就能查到過期藥品并進行剔除處理,遺漏情況明顯減少。通過計算機還能及時清點庫存并分析哪些藥物銷售速度較快,為后期購入提供參考。②分區存放管理,不同使用途徑的藥物應該分開存放,如口服藥物、注射藥物等,特殊藥物如麻醉藥品要特別標明,同類型藥物可以存放在同一區域內,方便藥劑師操作。③規范藥品調劑和藥學監護,醫院領導可查閱相關藥品調劑和藥學監護文獻,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藥品管理改革方案,制定全面藥品調劑管理制度,嚴格劃分工作人員職責,加強相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以提升藥房藥品管理質量,以及藥劑師藥品配伍質量。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取藥等候時間、藥品盤點時間和調劑時間并比較;記錄兩組實驗期間發生藥品差錯事件的概率并比較。1.4統計學方法。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其中計數(或計量)數據的檢驗由c2(或t)執行,采取率[或(均數±標準差)]的形式進行描述,若P<0.05,則表示數據比較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藥品管理結果比較。兩組患者取藥等候時間、藥品盤點時間和調劑時間比較,研究組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用藥差錯率比較。兩組實驗期間用藥差錯發生率比較,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

調劑管理與藥學監護研究

現為保證使用藥物的安全、有效、合理性,藥師需如何為患者提供專業藥物進行治療已成為主要研究問題。現在藥房藥品管理中實施調劑管理和藥學監護,對其效果作分析。

1基本數據與方法

1.1基本數據。將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以及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期間的藥品管理記錄資料分別作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組80例。參照組中,男女比例為54:26,年齡為7-75歲,平均(41.24±2.15)歲;實驗組中,男女比例為48:32,年齡為8-76歲,平均(41.57±2.37)歲。分析2組基本數據,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1.2方法。對參照組采取常規管理,對實驗組實施調劑管理和藥學監護,主要內容有:1.2.1實施藥學服務:將患者作為服務中心,對其予以全程化藥物服務。①個體化給藥:對使用苯妥英、氨茶堿以及苯巴比妥藥物治療患者的血液濃度進行檢測,實施掌握臨床治療情況。②對使用藥物后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加強監測,將不良反應上報醫師,由醫師和藥師對其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將可能出現的原因予以一一列出,如護士操作不當、醫生處方錯誤等。1.2.2對藥師進行專業培訓:先向藥師普及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告知其工作地點不應只是藥房,需積極參與臨床,對醫師的用藥情況予以充分了解,積極與醫師和護士溝通,進而發揮自身作用:①可建立門診藥房咨詢點,讓患者與藥師進行溝通,為患者提供專業的藥學知識;②讓藥師定期對處方進行分析,并參考相關案例分析藥學作用;③通過期刊、網絡、報紙等方式為廣大群眾普及藥理知識。1.2.3調劑管理:①建立合理的藥品調劑制度,讓藥劑科所有人員嚴格遵守并執行。②根據藥品的使用方式不同將其分區,并使用不用顏色進行標注,屬于同類的藥品可存放在一處,有利于工作人查找。1.2.4防止出現藥品差錯:工作人員需對各種藥品的差異性、類型等進行明確區分:①藥劑師是降低用藥差錯的重要人員,根據衛生部門下達的規定和要求,將工作人員的獎懲與用藥差錯情況相連接。②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水平,需要對藥品知識充分了解,對處方中用藥錯誤情況需及時發現。1.3判定指標。判定2組調劑時間、取藥等候時間、用藥錯誤率以及藥品盤點時間。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9.0軟件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調劑時間、取藥等候時間以及藥品盤點時間)使用(±s)形式表示,兩組單獨數據比較行t檢驗,重復測量資料(用藥錯誤率)使用(%)率形式表示,兩組單獨數據比較行卡方檢驗,組間數據差異性明顯,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結果

2.1分析2組調劑時間、取藥等候時間以及藥品盤點時間。實驗組調劑時間、取藥等候時間以及藥品盤點時間相比于參照組明顯較短,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2.2分析2組用藥錯誤率。實驗組中,藥物混淆有1例,調劑錯誤有2例,漏藥有1例,其發生率為5.00%(4/80);參照組中,藥物混淆有4例,調劑錯誤有5例,漏藥有4例,其發生率為16.25%(13/80),組間差異顯著(P<0.05),值=5.3311。

3討論

查看全文

藥學監護分析論文

摘要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Care,簡稱PC)是近年來國內外醫院藥學領域的熱門話題。是醫院實施醫療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21世紀藥劑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醫院藥學將從藥品供應管理向藥學監護轉化。PC自美國學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時間,已得到世界范圍同行者普遍認可。隨著社會發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國傳統藥師的出路。分析了在我國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并介紹了PC的定義及包含的內容;著重敘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礙;開展PC對在職藥師要更新觀念,主動適應。

在過去,醫院藥師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為藥師很少與病人直接接觸。他們默默地工作,為醫院準備各類藥品或者為醫生調配某些臨時使用的藥劑,一句話,藥師的任務就是調劑和供藥。

隨著醫院藥學的發展,特別是臨床藥學的興起,這種狀況正在發生根本的轉變。醫院藥學的發展在歷史上經歷了3個時期。①以調配為主的傳統時期;②以藥學服務為主的臨床藥學時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質量為目標的藥學監護時期。臨床藥學的3個主要內容是:藥師參與臨床、治療藥物監測和藥物信息咨詢。作為藥師,其中心任務是保證病人用藥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藥師參與臨床,將使藥師直接與病人建立聯系,直接參與制定藥物治療方案,這是藥師職能的一個根本性轉變,意味著藥師要承擔起對病人治療全過程用藥的監護責任。藥師的藥學監護與醫生的治療監護、護士的護理監護共同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監護”過程(即藥物從采購到使用的全過程管理)。

藥物治療給許多病人解除病痛,帶來幸福,但同樣也會給許多人造成藥害,引起后遺癥,甚至死亡(藥學美學)。事實上多數問題不在于藥物本身,而是開處方、配藥或給藥過程中的不當引起的。因此藥師從道德上講有責任保護病人免于藥害之憂(藥學倫理學的要求,著重強調藥師的真正價值在于為廣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負責,而不是純粹的商品關系。藥學倫理教育內容,義務教育、責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隨著人們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滿足有藥可用,要求提高治療質量甚至生存質量,提供優質、高效、低消耗的藥學服務。PC應運而生則是一種必然趨勢了[1]。

1PC的定義

藥學監護(PharmaceuticalCare簡稱PC),也有稱為藥學保健或藥療保健。1987年由美國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許多國家學者一致認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藥學大會加以明確并特別作了推薦。

查看全文

病毒藥物及藥學監護研究

【提要】自病毒肺炎(簡稱肺炎)暴發以來,全國乃至全球的公共衛生事業均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目前在肺炎的治療中,仍未有特效藥物,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不斷的摸索與實踐中。抗病毒藥物是治療肺炎的關鍵,藥物的合理使用對患者病程的轉歸以及預后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綜述了自疫情暴發以來常用的抗病毒藥物,探討了該類藥物的抗病毒機制、常見的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藥學監護,以期發揮臨床藥師在臨床合理用藥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病毒肺炎;抗病毒藥物;藥學監護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武漢暴發了病毒肺炎(簡稱肺炎)疫情,相繼蔓延至全國其他地區。截止到2020年3月5日,全國共報道超過8萬病例確診,超過3000例患者死亡。肺炎被WHO命名為COVID-19,而導致這種疾病的病毒為病毒(SARS-CoV-2)。在《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1](以下簡稱第七版指南)中指出,SARS-CoV-2作為冠狀病毒的一種,是具有包膜的正鏈單股RNA。疫情進展到今,暫無特異性抗病毒治療方法,相關人員不斷進行科學研究以尋求針對該病毒有效的藥物。目前運用于肺炎的抗病毒藥物包括正在研制的新藥和已上市的有效的藥物。本文將對該類藥物進行梳理和總結,并對使用過程中所需的藥學監護進行歸納,以達到合理用藥的目的。

一、SARS-CoV-2特點

SARS-CoV-2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CoV同屬可感染人類的β屬冠狀病毒。SARS-CoV-2與SARS-CoV的序列同源性為79.5%,與MERS-CoV約為40.0%[2]。序列差異主要在ORF1a和編碼S-蛋白的spike基因上,這是冠狀病毒與宿主細胞作用的關鍵蛋白[3],且SARS-CoV-2主要通過S-蛋白與人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受體相結合,以此感染人上呼吸道上皮細胞。目前尚無針對SARS-CoV-2感染的特異性療法,主要研究在SARS和MERS治療經驗中的藥物是否有效,以及能否研發出新型抗病毒藥物。第七版指南中提及了靶向SARS-CoV-2-3CL水解酶的潛在藥物,如洛匹那韋;靶向SARS-CoV-2-PLP蛋白酶的潛在藥物利巴韋林;老藥磷酸氯喹以及IFN等。此外,還有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以及新提及的老藥溴己新。下面將一一列舉這些藥物的主要抗病毒作用與臨床藥學監護點。

二、常見的抗病毒藥物及其藥學監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