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藝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16:38: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言語藝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言語藝術

音樂老師言語藝術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靈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學的藝術包括的首先是打動人心的談話的藝術。”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教師準確形象、富有激情的語言,對課堂教學會有明顯促進作用,因此音樂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藝術作用,把音樂與學生溝通起來,使語言藝術成為知識、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織、互相促進的一種綜合交流,進而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有聲語言藝術

1.磨練基本的語言技能語言技能主要指發聲技能和修辭技能。發音用聲技能主要包括:氣息控制、語音辨別、音量把握、語調變化、節奏處理等。音樂教師無論是在教室上課,還是演唱廳指導訓練,不但要求聲音響亮,而且能熟練運用普通話。語調變化和節奏處理也是顯示語言魅力的重要手段,應在生活口語的實踐中注意觀察、體會,注意輕重、快慢、抑揚頓挫的技巧,使自己的語言流暢、嚴謹,生動、形象。

2.做到課堂語言的準確規范,流暢自然教師的課堂語言的正確性、流暢性也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語言發展水平。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是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在語言發音上,切忌夾帶家鄉方言。教師在講解和范唱時,要做到音色優美,我們可以借鑒聲樂中的正確發聲方法,通過訓練、調節,不斷美化自己的音質,使語言發音像旋律一樣流暢,像歌聲一樣動聽。標準的普通話和優質的音色會給學生帶來聽覺上的美感享受,會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印象。這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規范的語言發音,為歌唱的字正腔圓打下扎實基礎,還可以烘托出音樂藝術的美,使學生終身受益。其次,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精確無誤、流暢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感知力和理解力等方面的正確與否。因此,教師在課前必須理解、吃透教材,設計出既起伏跌宕、又有邏輯思維層次的語言,使教學語言明朗,句子結構流暢完整,文理通順,語言豐富多彩,具有新鮮感。同時,還要充分發揮音樂語言的特點,把藝術語言以導語或解說等形式轉換為文學語言,讓學生在正確思想的引導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間。

3.語言要精練概括,組織有序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還應該是組織有序的。高質量的音樂課,教師的語言應該是組織有序、環環緊扣音樂邏輯、引人入勝的。以概括性的語言、精練的詞匯引導學生,以期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否則將會破壞課堂中音樂作品本身的完整性,破壞藝術表現力。教學中切忌語言組織渙散、繁瑣冗長,無目的反復和平鋪直敘,內容東拼西湊、廢話連篇、語無倫次。因此,為了避免此狀況的發生,老師要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備課時認真的組織課堂語言、認真的揣摩每一句話,刪繁就簡、言簡意濃、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既不能照本宣科,又不能啰啰嗦嗦、拖拖拉拉,使每一句話都達到精煉、概括的效果。教師的語言只有達到精而準,才能抓住教學中的主要矛盾,體現教學的重點,使學生對復雜的理論理解透徹,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帶領其遨游于音樂的海洋。

4.利用語言的趣味性、生動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中的很多的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章,會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逐漸削弱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所以,教師在講授時要發揮語言的無窮魅力,要善于從學生活動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動的例子來對他們進行啟發,或借助故事、游戲、影視、流行音樂等元素,或新奇變化的語言形式和手段,使音樂教育活動充滿樂趣,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提高教學效率。如:教唱《兩只小象》時,我們可以根據歌詞編了這樣一個簡短的故事:有一天,兩只小象吃過晚飯,不約而同的來到小河邊散步,他們走著走著相遇了,就揚起鼻子勾一勾相互問好,兩只小象一見面就成了好朋友,又勾鼻子又握手,大家都夸它們是一對好朋友。同學們,讓我們也來學習小象,握手并成為好朋友吧!通過繪聲繪色的描述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了歌詞,還進行了德育教育。

查看全文

語文教師教學中的言語藝術研究

摘要:只有在教學中精煉教師的言語水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夠化抽象為具體,能夠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言語藝術交流;教學

作為語文教師,大都懂得言語的重要性,但這并不等于他們能很好的運用言語藝術。在我們的語文教師隊伍中,有很多善于駕馭語言的優秀教師,但更有為數人少的語文教師不能熟練地、藝術地運用言語。把本來生動有趣的語文課上成了枯燥無味的理論課,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語文教師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或者雖有提高言語的意識,但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言語水平,而且必須有一套提高自己言語水平的好辦法。

1講究言語藝術的必要性

語文教師的言語要文雅、優美,語調要和諧、悅耳,語氣要親切、和藹,使學生聽后能產生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在上課以及與學生交流時,要切忌一切低級、粗俗的語言。在語文課堂上,學生學習語言有兩個方面的榜樣:(1)以選作教材的范文為有形無聲的榜樣;(2)以教師運用的言語為無意識的榜樣。實踐證明:學生受到有序、有理、有趣、有情的語文教學言語的長期熏陶,就會逐步產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濃厚興趣,養成正確使用祖國語言的良好習慣,掌握運用祖國語言的真正本領。反之,必然影響學生言語的健康發展。

2語文教師言語藝術的策略

查看全文

語文教育言語藝術綜述

語言是知識信息的載體,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接通師生心靈的橋梁,也是教師完成使命、履行職責的重要條件和基本手段。無論時代怎樣向前發展、教學手段怎樣的現代化,只要是教學就離不開教學語言。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教師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聽一堂飽含語言藝術的講課就像觀賞一幅名畫,令人心曠神怡;又如欣賞一首名曲,曲雖已終卻余音在耳。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則如被磁石牢牢吸引住一般,寫在他們臉上的往往是享受與滿足的神情。教師要使用語言去“傳道、授業、解惑”,去塑造學生圣潔的心靈,來實現教育教學的雙重目標,就必須注重自身的語言修養??偨Y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師的語言修養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的規范性

“說普通話,寫規范字”,這是懸掛在校園內的校訓,是對每一位老師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使用規范純正的普通話傳遞信息、表達感情,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普通話的優美、動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使用規范的語言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多用精煉的點撥語言,力避重復嗦;多用導演式的啟發語言,讓學生“唱戲”而不是“聽戲”;多用引導性語言讓學生體會學習,少用指令性語言使學生消極應對;多用商量性語言引導其思考,少用定性語言評判其表現。

二、語言的鼓勵性

在教學過程中,用恰當的鼓勵性語言去激發學生的情緒,使其產生強烈的興奮,勃發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教師再因勢利導,擬定出學習的目標,便可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為了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通常布置這樣的任務:請說出描寫“秋”的古詩句或四字詞語,看誰積累得多。這樣的訓練就帶有很大的鼓勵性,學生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往往搜腸刮肚地去想、去寫。老師再用“想得真全”“你真棒”等語言鼓勵學生,最終就很容易達到訓練要求,達到積累的目的?!秾W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為師者只要一句鼓勵的話,一次真誠的交流,就可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

三、語言的新奇性

查看全文

外語教學論文:外語教程中言語藝術的應用

作者:田迎玖單位:長慶未央湖學校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因此,讓同學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才會帶動他們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假如學生對學習英語沒有絲毫興趣,就會產生厭學情緒,造成英語課堂死氣沉沉,教師教課沒人聽講,教師提問沒人回答的尷尬局面。因此,教師在講課時一定要利用語言藝術,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得到培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求,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得到情感體驗。比如:在講hometown家鄉這一單元時,可以圍繞家鄉這個主題,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對自己的家鄉進行介紹和描繪,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很好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比如:在學習friendship友誼這個單元時,教師可以利用小品藝術和歌曲表現藝術,詮釋一下大家對于友誼的理解,使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愉快的課堂學習中,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語言藝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注重具有情感性、幽默性、啟發性的有聲語言藝術的運用

作為有聲語言藝術對于初中英語教師的要求較高,其中包括:英語的發音準確性、吐字清晰性、語言表達的標準性和措辭的恰當性等,要求教師在語言表達方面具有較強的語言邏輯性和推理清晰性,要做到言之有理,層次分明。初中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運用以下幾點語言藝術:

查看全文

語言交際的藝術

在交際活動中,語言的表達作用,集中體現在語言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講,交際過程,實際上就是人們的心理活動過程。

說和寫,聽和看,既是語言溝通情境的行為,又是人們相互間心理活動的反映,是人們的心理構成的重要成分這是由于人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是借助于面部表情、動作姿態、語言和語調的參與交際和溝通來實現的。進行交際活動始終,可以充分展示交際者的語言心理。所以,在交際過程中,要重視言語交際的藝術。

交際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既然是通過言語活動過程反映出來的,那么,言語對于展現交際心理過程就至關重要了?!傲佳砸痪淙瑦赫Z傷人六月寒。”交際雙方融合還是神離,成功還是不歡而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言語藝術。

1.言語得體

言語既是交際心理現象,展現交際心理過程,就必須做到說話得體,恰如其分。任何夸大其詞,或是不看對象,詞不達意,都會影響交際心理的展現,妨礙相互間的交流。例如怎樣稱呼別人,這中間就大有文章。兩人見面,第一個詞便是稱呼,它既是見面禮,也是進入交際大門的通行證。稱呼得體,對方會感到親切、愉悅;稱呼不當,對方就會不快、慍怒。

交際中言語也要注意分寸,該說則說,不該說則一句都不說,說到的程度應視對象和交際目標而定。贊美對方,說他如何才華出眾,聰明能干,這些恰恰是他的不足之處,對方的心理如何,便可想而知了。例如某人好不容易才發表了一篇作品,這時你表示祝賀,說他“吃苦”,“有毅力”,“有一種頑強精神”,這都可以,但如果以此便夸獎他“作家”,他就感到你這是嘲弄、諷刺他了。兩人爭論問題,對方從全局考慮,作出某種讓步,使問題得以及時解決,這時你誠意地稱贊他說:“你的風格真高,實在難得!”這種贊美,往往適得其反。既是真誠地贊美別人,又何必加上一句“實在難得”呢!

查看全文

英語文學語言藝術研究

摘要:人與人之間相互進行信息交流以及情感表達的主要工具就是語言。很早之前,世界上就已經出現了英語文學,許多英語文學鼓勵了大批的知識學者勇于文學藝術創作。人們通過語言來表達情感以及某一個時代客觀存在的現象。本文就針對于英語文學中的語言藝術特點來對英語文學中的語言藝術展開研究。

關鍵詞:英語;文學;語言藝術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言語交流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同時也正是因為有了語言交流,所以才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語言的作用不僅僅只適用于現實生活,在英語文學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曾有人說,語言藝術是一個文學作品的重要靈魂。所以,想要真正的體會到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實質內容,就必須從文學的語言藝術著手,只有一定程度掌握了作者在語言運用工程中的變現手法,就能夠體會到作者滲透在文字作品中的情感、態度以及思想。

1.意象性

文學作品的關鍵所在就是能夠通過或平凡或者激烈的言語,以及驚悚或緊張的故事情節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文學作品往往能夠構建一個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世界,在這個虛構的世界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故事情節,為了使作品主體更加深刻,作者一般會通過借助背景描述以及環境氛圍渲染,包括在故事情節中,塑造主人公的性格、心理以及外在形象等諸多方面,通過這一系列效果來使讀者產生快樂、悲傷等各種情感。與此同時,文學作品并不僅僅是用來簡單的供人們拿來排遣時間以及感受虛構的世界這么簡單,更為關鍵的它承載著某一階段內的政治事實以及社會現象,作者通過文字來寄托自身的真實情感,批判政治現象。雪萊的著作《西風頌》中那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現代至今影響深遠,不斷激勵人們勇往直前?!段黠L頌》是一首長篇長詩,其一共分了五小節在這首詩中,雪萊是美國詩人,他通過繪聲繪色的描寫西風拂過平原山川、劃過大西洋上空,進而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感情。在這首詩中,他的語言文字表現的相對來說激昂,通過萬物神圣靈來抒發自己積極、無畏的精神。又比如莎士比亞的著作《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一名丹麥國王的兒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擁有高貴的品質,他始終相信世間的美好,直到父親遇害、叔父篡位、親母改嫁等一系列事宜最終讓其徹底崩潰,他的內心充斥了滿滿的仇恨與復仇,從此哈姆雷特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哈姆雷特人生發生巨大轉變另一個關鍵原因是他的性格,他可謂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莎士比亞就是通過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形象,把一個高貴的王子呈現在讀者眼前,隨著王子人生的忽然轉折,進一步吸引讀者理解整個英語文學作品。

2.生動性

查看全文

語言暴力大學體育論文

1.大學體育教師課堂語言暴力的內涵說

體育課堂上的語言暴力雖不等同于身體的直接暴力,同時表面上看起來語言暴力對受害者的身體沒有傷害,但這種暴力實際上對大學生的情感、自尊和心靈傷害非常深,學生需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傷害對學生的危害程度與身體暴力產生的傷害可能更嚴重,嚴重的還會影響到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2.大學體育教師課堂語言暴力的類型

大學體育教師語言暴力具有隱性和顯性兩種,可以分為多種類型。隱性的語言暴力,雖其內容上未必涉及暴力方面的因素,但在課堂教學中試圖強行將個人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所以,課堂中隱性的語言暴力往往是在思維邏輯上玩的花樣,因此更為隱蔽性,表面上難以察覺到。從而可看出,有時隱形語言暴力的教育方式比直接的謾罵更傷害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就顯性而言主要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用的言語在意義上暴力指向明確,言語多帶有攻擊性,如貶低壓抑型、侮辱粉刺型、威脅恐嚇型和抱怨哀求型等表現類型。

2.1貶低壓抑型和威脅恐嚇型

大學體育課堂中有的體育教師常常用貶低、壓抑方式教育對所謂的“問題學生”,尤其是教育的過程中,常常用否定的態度來看待一個學生。如“已經練習這么久了,還是老樣子,你有沒有帶腦袋啊”、“笨手笨腳的,能做什么啊”等,這些貶低性言語通常會使學生在內心里產生一種低能力的錯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大學體育教師倘若對大學生一味固執貶低的態度,不但在精神上和心理傷害了學生,而且會增加學生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同時會降低大學生對體育課及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威脅恐嚇型主要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使用威脅恐嚇性的語言,這也會使學生在精神上和主觀意識上產生恐懼情緒,不但在教學中起不到積極的作用,相反,會嚴重地傷害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查看全文

藝術語言模糊性分析

摘要:藝術語言作為一種變異語言,其模糊性是由言說客體的模糊性、言說主體的審美情趣的模糊性和接受者的審美能力及審美的模糊性決定的。藝術語言模糊性受傳統思維方式影響至深,而藝術思維的形象性是以神話思維的混沌性為基礎的,心象思維作為藝術思維的一種具體形式,心象思維的模糊性就映射在藝術思維中,以藝術思維為底色的藝術語言必然帶有模糊性。

關鍵詞:藝術語言;模糊性;思維

一、藝術語言

駱小所先生1992年9月出版的專著《藝術語言學》,從藝術的角度來研究語言,拓寬了語言學的研究領域,從理論和方法上另辟蹊徑,創立了一門嶄新的語言學分支學科。藝術語言學是從藝術的角度研究語言的科學,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藝術語言是指文學語言和其他藝術門類中的一切表現手段。例如:電影語言包括戲劇語言在內的一切藝術表現形式。有人總結王家衛的電影特點時說“村上春樹味兒十足的臺詞、魔幻現實主義、解構主義、意識流加后現代文藝腔作風。MTV似的恍惚鏡頭、街頭流行的酷表情、古龍式的醒世格言、濃濃的懷舊情調……”[1]電影中的臺詞、鏡頭、表情、情調都可以作為廣義的藝術語言來理解。而狹義的藝術語言是指語言的變異,也即變異語言,又叫破格語言。它是通過拉大辭面和辭里的距離來超越科學語言的一種言語藝術。如:“積淀的淡而不逝的莫名的沉重和悲哀”,這個句子的表層形式上是不符合語法規范的、也是悖于理性表達的,但是從其深層內容上卻可以體悟到言說者特定心境的一種“無理而妙”的模糊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殊情緒。藝術語言是重在表達情感的一種情感語言,它更多的是借言說者的情緒、想象、直覺、心理意象來實現語言藝術化表達的效果。語言的功能就是語言的表達目的,不同的表達目的,決定了不同的言語形式,而藝術語言就是為表達情感而創構的。情感的表達是一個對所反映的事物或現象的認知的復雜過程。因為受感情的牽制,言說主體對言說客體的認識常常是若明若暗的,有種若隱若現,若是若非的感覺。這種感情不比抽象的概念清楚,反而比思維過程中的概念更為模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的模糊性。[2]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人們不僅用精確方法分析觀察事物,而且也用模糊方法去認識一些復雜的事物。在漢語的言語活動中,常常運用模糊的方法來傳達信息,提高交際水平。如:《紅樓夢》中對黛玉外貌的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笈煙眉,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摈煊窬烤故窃鯓拥?,這是具體描繪不出來的。讀者可以在這樣的模糊語辭中,想象出黛玉的與眾不同的美,這就是藝術語言模糊性的魅力所在。

二、語言的模糊性

語言的模糊性,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美國科學家查德在1965年提出了“模糊集”,從而產生了模糊語言、模糊邏輯、模糊數學之類的學科,李小明認為“無論在人類任何的認識領域中,非定量、模糊和不確定的認識形式和因素不是例外而是常規?!倍@種模糊性在語言上的表現就是模糊語言。比如“高”“矮”“胖”“瘦”這樣的形容詞,它們并沒有清晰的界限、確定的外延。而正是這種不能精確劃一的模糊語言,形成一些邊緣不清的、復雜多變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模糊集合,使得語言的交際功能更具彈性和可擴展性。語言的模糊性更多的是側重于語義的模糊性。語義的模糊性“是指語義所體現的概念外延即概念邊緣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而其中心區域,此一概念和彼一概念還是清楚的”[3]藝術語言的模糊性,主要是始發于心理的模糊性。心理的模糊性,是一種感覺能力,是一種理性上趨勢明確、知覺上朦朧混沌的模糊。心理的模糊性一般都以模糊的方式實現復雜的精神現象上的準確,具有明顯的自動性,而這種自動性只要擺脫人的主觀性,就是一種非自覺性的行動。在直覺和靈感的相互作用下,這種自動性就成為一種沖動,隨之激情自然噴涌,直接為被人的天性制約著。[2]心理的模糊性直接通過語言的模糊性表現出來。

查看全文

新聞傳播仿擬藝術運用策略

新聞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獨特窗口,是當代社會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然而,在信息爆炸的當今時代,人們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被各種各樣的信息包圍。因此,“新聞報道只有先引起受眾的注意,并維持他們閱讀的興趣,才談得上讓受眾接受,而新聞報道在題材上的新穎,表達手法上的不落俗套,正是引起受眾注意的重要條件”。正是為了留住那些在各種媒體上匆匆瀏覽的目光,新聞工作者們在精心組織內容的同時,對言語表達也格外重視,雕詞琢句,匠心獨運。而以新穎獨特、幽默風趣為主要效果的仿擬也就成了他們手中一大法寶?!胺聰M”是一種“仿”照某現成的語言形式“擬”創出一個臨時性新說法的修辭方法。[2]它在滿足廣大受眾的心理需求、實現新聞報道的相關目標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然而,縱覽當今國內新聞傳播中仿擬的使用情況,我們發現其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因此,如何提高新聞傳播中仿擬應用的藝術,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們認為,在新聞傳播中運用仿擬辭格應力求實施“求同”“求異”“求簡”“求趣”四大策略。

一、求同法策略

所謂求同法策略,“即努力使仿體接近、類似本體,努力保持本體的基本面貌,以充分顯示本體和仿體之間依附與被依附的關系,使仿體能較快地被受眾辨認出來,并使人們能較容易地從本體身上推出仿體的含義”。如:例1.消費者:從文盲、法盲到營養盲(《青年時訊》,2006-03-03)例中的“營養盲”雖是一副“新面孔”,但由于它和本體“文盲”一詞具有明顯的趨同性,讀者只要借助對“文盲”一詞的認知,就能很快類推出“營養盲”的含義。實施求同策略,一是可以提高受眾對仿體這個新言語形式的認知度,二是可以加強新聞語言的親和力,拉近新聞和受眾的心理距離,讓受眾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甚至有一見如故之感,從而產生解讀的興趣和信心。實施求同策略,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一)本體的求同———習見性

任何仿體都是依附于本體才得以“存身”的,它們的語義、語用乃至情感意義,都必須借助于本體的引導、提示才能得以實現。因此,本體越為人們所熟知、所習見,其仿體就越容易為人們所認知、所接受。如:例2.《好馬也吃回頭草》(《中國教育報》,1994-07-18)該例的本體“好馬不吃回頭草”是一則流傳已久、為人們所習見的俗語,因此,一看到仿句,人們自然就會聯系起本體,進而對其間巨大的語義反差產生強烈興趣。當然,習見性并不一定就是指具有歷史淵源的詞句。且看下例:例3.一捆廢紙引發的血案(《錢江晚報》,2006-03-01)人們也許還記得,2005年末,胡戈將陳凱歌導演的電影《無極》剪輯制作了一個視頻幽默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一時間,“饅頭血案”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片名“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知名度也借助網絡一路飆升,幾乎達到了無人(網民)不知的程度。于是,“一個XX引發的血案”也成了人們群起而仿之的本體,例3顯然正是其中之一。正是由于作者選擇了具有高度習見性的言語形式為本體,該新聞一刊出,就因標題沾了“饅頭”的光而吸引了不少受眾的眼球。因此,新聞傳播者在運用仿擬辭格時,可盡量選擇一些“知名度”、流通度較高的言語形式來充當本體,如成語、熟語、經典名人名言、暢銷書書名、流行歌曲的歌名歌詞、電影片名、經典臺詞等,以獲取“名語效應”。

(二)仿體的求同———形式趨同

查看全文

以藝術邏輯思維培育藝術教學審美

藝術是人們的主要審美對象,是審美感受的對象化、物質化藝態,是形式美的體現。藝術就是人們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方式,把客觀存在著的事物通過人的美學理念表現出來,藝術構成的表象是可以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感受出來的一種超越現實的形象,可供人欣賞的作品是人類社會特有的思維現象,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實踐中思維的發展。藝術思維是人類對客觀事物間接地以審美的印象概括性認識的過程。藝術思維的特點就是間接性與概括性,藝術思維是以抽象的藝術語言為工具來反映思維的審美意識,藝術思維是由動作思維、形象思維,理論思維所建構而成。另一方面,藝術思維也蘊涵著科學的邏輯思維。兩者相互緊密聯系,相互作用,互為補充,共同完成復雜的行為活動。[1]藝術的始發活動起源于原始社會的勞動實踐,人類在勞動實踐之中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原始人類逐步開始進行藝術性的活動。例如:巖畫、舞蹈。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思維的發展和審美能力逐步提高,由此人類開始研究藝術、研究藝術思維的發展。早在春秋時期的儒家學者孔子在其著作《論語•述而》中就提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主張。而現代藝術和早期藝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現代藝術以造型藝術、實用藝術、表情藝術、言語藝術、綜合藝術等作為研究對象,并將藝術人文學、藝術心理學、藝術管理學、藝術邏輯學、藝術教育學、藝術傳播學、藝術語言學、藝術民俗學等納入藝術研究的體系。藝術可分為再現的藝術傳達形式,包括雕塑、繪畫、攝影、戲劇、電影等。表現的藝術傳達形式,包括工藝美術、建筑、書法、音樂、舞蹈等,語言的藝術,包括文學等。藝術活動的建構又是什么?這是藝術研究的一個重點,藝術活動是由藝術客體的世界、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傳播這四個因素建構而成??腕w世界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人與藝術客體世界的關系就是藝術活動的審美實踐與審美印象,概括而言就是感知美、記憶美、創造美??腕w世界一方面是指多數人的審美理想和標準,另一方面是指藝術工作者所遵循的事物客觀發展規律。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基于自己的藝術修養和經驗,而產生的審美意態的靈動,任何一種單純的藝術活動都是非常個人化的東西,是藝術家個人的表現。

藝術家由此開始使用自己的視覺語言作為精神交流的媒介,藝術創作的視覺語言可以概括為是通過不同的符號所實施的文化形式和宗教形式的社會性行為,藝術創作的視覺語言是符號元素既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象征,所指是意會。由此藝術創作內涵的感性與開放性特征就處于游離的狀態和相依狀態。藝術作品是藝術主體的審美意識的物質形式成果,在審美意識的物化形式后,就需要借助媒介進行傳播,將藝術信息傳遞給藝術受眾。

一、論藝術外延之美的性質

在自然界中,人們對美的感受力大部分都是由直接的感覺形式引起的。人們反復地接觸這些自然美的形式,便能引起美的聯覺,人們對外界環境、聲音、氣氛和色調的和諧組合形式不斷記憶,就會產生一種形式美的感受力,逐漸將這種感受力分解成細小的分子進行外延,對每一個細小因素的感受加以判斷,然后,綜合得出一個總括性的記憶表象。那么美在何處?在人類由勞動創造美的長期實踐中,逐漸發展了人對各種形式構成因素的印象,包括聲音、線條、色彩、形體等外延分子,這些外延分子人類已逐漸掌握了這些形式因素的各自特點。視知覺可以打通各種感官,調動更多的感受參與美術形式的體驗。[3]如對聲音這個要素的感受力,這種感受力不是泛泛的停留在聲音本身的結構之中,而是指向聲音內部更深的層面。當人聽到強烈的噪音時,不僅不能引起美感,而且會煩躁甚至造成聽覺的損壞;當人聽到優美、柔和、的樂曲時,人們就會進入熱情自信心境,而當人們聽到凄涼的樂曲時,就會產生一種悲痛、壓抑的感受。這就說明音樂的穿透力是極強的,音樂的特性就在于音波的運動,聲音的運動是隨著旋律的移動,人的感情也會隨之被調動起來,隨著聲音流動。聲音的感染力是非常強烈的,情感的東西是非常深刻的,聲音的美感就在于聲音流動的形式既外延分子的流動,是美的形式感的集中表現。

二、論造型藝術之美的性質

在繪畫藝術之中,美的外延符號就是線條,線條是線在空間狀態運動而得到的軌跡。圖形的線條看得見,中國書法藝術已超越了實用性,書法已充分展現了線條的變化奧妙,筆調、行走、妙運形成書法的形式感,好的絕妙的運筆行走給人一種雄健的感受,書法已成為一種美的藝術。曲線表現柔和,波狀線表現輕快流暢,輻狀線表現奔放,交錯線表現激蕩,平行線表現安穩。繪畫就是以線條為主的,突出線條,用線條勾勒出世界的景觀,一幅畫中表現的挺拔的松樹,用直線才能表現出它的氣勢和力量,直線在這里就很美。石頭雕刻充分展現了雕刻之功,其實就是刀隨線條運行的軌跡,就是一件充分展現形式感的美的作品。線條的運動要先有一個意境,行走有神,有氣勢,有韻律,勾勒出的圖形就是讓人進入形式感之美的體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