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導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0:55: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理疏導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議抑郁癥的心理疏導與護理
摘要:隨著老齡化人口的比重日漸加大,老年性疾病以及由其誘發的老年人心理問題成為醫務工作者面臨的一道難題。本文以例證的方式闡述了疾病導致老年心理問題的存在狀態,說明了老年人精神護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必要的精神護理策略。
關鍵詞:老年病抑郁精神護理
2010年7月13日,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向社會了《2009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該公報顯示,2009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14億,占總人口的12.5%。有關方面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2個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15%,老齡化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信息來源:新華網)。
根據聯合國的傳統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即標志該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顯然,一個嚴峻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我國在生產力水平尚不發達、社會保障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提前進入了老齡社會。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其中,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機制是當務之急。
1老年性疾病誘發抑郁傾向的現狀分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成為老年人口的高發病癥。與此同時,氣候變更、環境惡化導致的惡性腫瘤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也日趨增高。上述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點是:病程長,一旦染病將伴隨終身,目前的醫療技術尚無法徹底戰勝上述頑疾;此外,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力、抵抗力都遠低于年輕人,因此,上述疾病的并發癥也經常困擾這些病人。
中學生逆反心理表現及疏導探討
摘要: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斷成熟,中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逆反心理尤為突出,對其身心的健康成長產生諸多的不良影響和負面效應,因此,社會各界應給予關注和重視,并能正確地識別中學生逆反心理,分析原因,進行有效地疏導,從而促進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主要闡述了中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成因,從家庭、學校、社會、中學生自我教育等方面探討了逆反心理的疏導策略。
關鍵詞:中學生逆反心理心理疏導
逆反心理是客觀環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青春期的中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是一個普遍現象,這種現象對中學生自身、對家庭、對社會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社會各界應及時地、正確地識別中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從而采取有效地疏導策略,幫助中學生順利度過“疾風驟雨”時期,從而促進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l中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
1.1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客觀要求超出了主體的承受能力或認知水平,從而產生的逆反心理。一般認為,機械地無時間間隔的反復容易導致逆反現象;同樣的刺激物在強度過大,時間過長時容易引起逆反現象。如家長總是反復嘮叨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指責孩子各種不良習慣,從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學習成績日益下降,不良習慣越來越多;老師沒有弄清楚問題的性質和緣由。就主觀臆斷、嚴厲地批評學生,給學生“貼標簽”。小題大傲,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故意違反課堂紀律和校紀校規。以上現象都是中學生故意表現出與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舉止。
芻議特殊學生不良心理疏導
摘要:高職院校特殊學生群體不良心理的教育和管理。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疏導方式,力爭客觀全面展現學生教育的新研究路徑和方法,為高職教育帶來新的思考,也為各院校在特殊學生教育領域提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生特殊學生群體心理疏導
高職生的心理發展是一種職業教育的產物,又是接受職業教育的條件。而職業教育作為心理發展的決定性條件,制約著高職生心理發展的趨向和速度。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迅速發展,培養的大批高職學生已經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各類生產線上的高知識水平勞動主力,如果心理發展不正常,肯定導致嚴重的后果。如何有針對性有區別地進行教育疏導,實現高職院校特殊學生的心理教育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個重點熱點問題。
1特殊學生群體的心理特征及成因
青少年期是個體從不幼稚走向幼稚的過渡時期,處于這個時期的個體,生理幼稚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其心理發展的特點特別是智力發展、情感和意志表現、個性及言語表示上,都有其獨特的發展特征。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征是指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個體心理發展的各個年齡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一般的典型的實質的心理特征。既不同于前一個發展階段,又不同于后一個發展階段。特殊學生群體中很多人會發生各種心理問題,呈現不同的心理特征:思想偏激、性格過分內向、狹隘失望、脆弱自卑、困惑茫然、逆反、嫉妒、閉鎖等等。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困擾并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生長,成為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一大障礙。
1.1特殊家庭及環境形成偏激、逆反的心理
街道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做好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的工作精神,進一步加強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治愈患者心理疏導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加強對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的人文關懷和關愛幫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等服務,普及疫情相關心理行為問題的預防及應對知識,提高肺炎患者、隔離人員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努力減少疫情相關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促進治愈患者身心全面康復。
二、工作內容
(一)加強關愛幫扶。街道各社區(村)要組建由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志愿者、心理咨詢師等組成的基層服務團隊,定期對轄區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進行走訪慰問,加強人文關懷,了解服務對象情況、家庭經濟狀況等,協調落實救助康復等政策,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同時,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群眾訴求和心理服務需求,對合理訴求盡量協調解決,對發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干預。
(二)加大宣教力度。各社區(村)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肺炎相關知識的科普宣傳,介紹團結和睦的鄰里關系對促進患者身心全面康復的意義,引導城鄉社區居民正確了解肺炎特點,減少對治愈患者的歧視和排擠,共同營造理解、關愛、幫助治愈患者的良好氛圍。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居民經常活動場所設立心理健康科普宣傳欄或展板,介紹心理健康科普知識及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信息、服務方式、求助渠道等內容,幫助肺炎患者、隔離人員及家屬掌握心理自助和識別早期心理異常的方法,促進其主動求助。
思政教育的心理疏導融入思路
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第一,建設良好的文化育人陣地,即優秀的校園文化環境。這是學生精神活動的體現,是培養優秀人才的沃土,能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品味和人文修養,要構建良好的文化環境,首先要營造一個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如開展一些晚會和志愿者活動等,在學校環境的建設中喚醒人文意識。其次要在學校的規章制度、課程設置、師生關系等方面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體現以人為本,讓學生成為校園的主體。最后,要美化校園環境,加大校園綠化面積,保持人、自然、環境、生態的和諧。[1]第二,建設良好的網絡環境育人陣地。當前,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網絡環境是否健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強對網絡的建設和管理,確保網絡具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其次,要積極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提供專業學習、生活指導、心理輔導、職業規劃等方面的指導,寓教育于網絡之中。最后,要通過網絡的反饋來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為進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專業化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者心理疏導的專業化是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式,但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組織教師參與提高自身專業化的活動。第一,通過學習與培訓,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學知識,造就一支心理學知識豐富的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是脫產學習,提高學歷層次,提高教師有關心理疏導的專業知識。二是在崗培訓,讓在崗教師定期參加心理學課程的培訓,通過不斷的培訓讓教師掌握最新的心理疏導方面的資訊,提高自己運用心理疏導方法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性。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強自我修養。[2]第二,在實踐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疏導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疏導能力,必須回到實踐中。通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會發現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和思想問題,有些可能是其在書本中也無法找到答案的。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積極地把心理疏導運用到其中,不能光有理論沒有實踐,只會紙上談兵。通過心理疏導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提高他們思想水平的同時,也可以豐富自己的閱歷,使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從而也就提高了自己的應用水平,可以更好的將心理疏導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當中。
三、完善學生心理疏導機制
第一,開設心理疏導專門課程。現在的高校都設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但心理疏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一定差距的。[3]所以高校在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也要開設心理疏導專門課程。要根據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特點來編寫教案,以確保心理疏導實施的可行性。通過心理學的一些手段來了解學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并進一步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養成自我發泄,自我鼓勵,奮發向上的心理狀態。因此,不能把心理疏導與心理學教學混淆。第二,設立心理咨詢室。大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學習壓力,競爭壓力,家庭因素等。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每個方面,為了增強心理疏導的針對性,學校應當設立心理咨詢室。以便學生遇到令自己非常苦惱的事情而又無處訴說時,可以到心理咨詢室去尋求心理老師的幫助。通過心理老師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可以幫助學生宣泄情緒、調節認知,使學生獲得科學化、專業化的心理服務和人生指導,避免因心理壓抑而造成不利于自己的發展和危害社會的事件。[4]同時,在與心理老師的交流中,也可以使學生從自身的實踐中了解到心理疏導的重要性,學會自我心理調適、進行自我教育。第三,加強心態的監測、評估和預警機制。心理問題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當積累到一定量產生比較嚴重后果時才能引起人們的重視,但這時已經為時已晚。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加強心態的監測、評估和預警機制。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同時,也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對他們的心理是否健康做出一個正確的評估,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干預。對心理起伏比較大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了解造成其心理變化的原因,幫助學生化解矛盾,消除障礙,健康成長。總之,想要提高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必須突破傳統的教育方式,實現心理疏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機統一,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入思考,積極探索,這也是新時期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本文來自于《高考》雜志。《高考》雜志簡介詳見.)
小學德育“心理疏導”方法研究
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格,還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對于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從工作難易的角度來看,提高小學生文化知識的成績也許并不難,但是一旦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就成為難題。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規范教育的開端,學校一定要在德育中加強“心理疏導”教育,使學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心理疏導”的科學認知
首先,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學生所處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對于學生的心理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作用,甚至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為學生創建適合學生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是小學教育的關鍵內容。其次,心理疏導的原理是利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學生情緒的波動、抵觸心理等癥狀進行排解。心理疏導的方式包括語言和非語言兩種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德育工作者要按照小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疏導,通過交流和溝通將小學生心理的負面情緒清理掉。第三,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又礙于一些原因,覺得找不到人傾訴,因此就會產生抑郁、焦慮甚至害怕的心理狀態。小學生在接受了良好的心理疏導之后可以使自己心中的心結打開,將負面情緒傾倒出來,從而找回一個健康快樂的自己。
小學德育工作中“心理疏導”的具體方法
1.將愛投入到德育工作中。“愛是一把萬能的鑰匙,能夠打開很多的心結。”老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將愛帶入到工作中來,只有老師的心里充滿愛,才能引導學生打開自己的心結,也能讓學生在接受心理疏導的過程中放下心理的防備。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可以為學生講一些真實的故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于老師的關愛,通過愛拉近與學生心靈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自愿接受老師的心理教育,從而提高疏導的質量和效率。2.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盡管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師生關系,但是也可以發展成為朋友關系,特別是在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這一點非常重要。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友誼能使學生更加愿意將心里的真實想法告訴老師,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一個可以談心的朋友,這是心理疏導的關鍵。老師根據學生的想法找出其中存在的思想方面的問題,再進行心理疏導,這樣能使德育工作的實施更加有效果。3.設計生動的教育活動。小學生還沒有形成對這個世界基本的認知,對于一些復雜難懂的學術語言還無法透徹的理解,對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疏導更沒有形成具體的概念。老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知識的講解不會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起到解決的作用,甚至可能使學生的負面情緒繼續擴大。老師可以設計一些適合學生的小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了心理疏導教育,例如,老師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將心理學知識貫穿于故事之中,讓學生通過故事中的人物感受與自己進行對比,從而找到方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老師設計的活動應該有一定的針對性,將重點放在有心結的學生身上,通過活動使學生能敞開心扉,將焦慮、抑郁、不安等負面情緒排解出去。4.為學生消除心理壓力。消除學生心理壓力的前提是老師應該做到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理解學生的心境,找到心理問題所在,為學生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學生知道了當老師承受很大的壓力時是如何排解的。此外,老師應該給學生一些建議,比如心情不好時應該學會向別人傾訴,接受來自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多看一些勵志的書籍和視頻等。使學生將心里的壓力釋放出來,恢復心理的平靜狀態。5.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一個和諧、有趣的班級氛圍能使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更加愿意將注意力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面。因此,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的關鍵因素。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做一個表率,比如見到老師和同學時應該露出微笑,看到同學有困難時主動給予幫助,面對困難時不要選擇逃避或退縮。老師應該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使學生之間能夠和諧相處,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心理疏導方法。
綜上所述,心理疏導是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排解小學生心里負面情緒的有效方法。積極向上的心態、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狀態都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科學的方式方法。
論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及疏導
當前的素質教育的實質是根據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主動地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內化為自身較為全面素質的教育。它的突出特點是讓全體學生都能在主動學習中得到生動活潑的全面發展。然而,現實的教育與素質教育相差甚遠,特別是在面向全體學生方面做得很不夠。許多學困生和待轉化學生還是被歧視和嫌棄。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倡導面向全體、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今天,為什么學困生和待轉化學生還是被歧視和嫌棄。究其原因,本人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內部的原因。由于個別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還沒有脫離“應試教育”的樊離;或是極少數教師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沒有真正履行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二是社會和家庭的原因。由于社會對學校的評價,只是單憑這所學校考入上一級學校或重點中學的學生個數,家長也一味地要求子女重智育輕其他各育,促使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愈演愈烈,從而導致了學校老師重視尖子生的培養,忽視了學困生的教育。三是學生個體方面的原因。由于學生自身不努力,學習方法存在問題,一旦成績落后,便自暴自棄,不思進取,有的甚至對老師的教育視作與他過不去,從而放棄了老師和學校的教育。
一、學困生的心理障礙
中學生心理障礙在相當數量的學生中表現十分突出,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困生。作為教育工作來說,應密切關注,了解初中生這個階段的心理變化,運用較好的教育方法,對其進行教育。通過對任教班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調查和學困生的心理障礙調查。本人認為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反映在心理壓力、心理敏感性、心理矛盾、心理控制力、健康水平諸方面的心理特征上,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方面。成績不理想,名次滯后,因對某科或幾科不感興趣,對教學不適應,對該科或幾個學科失去學習信心。
2、人際關系不協調。由于成績不太好而老師關心不夠,或在同學中不善于交往而造成孤獨感、自卑感,同學之間出現不愉快,鬧矛盾,甚至下意識地在班上“惡作劇”。使之在集體中的地位低或表現欲得不到滿足,沒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或抓不住這種機會。
結合心理疏導管理班級論文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不久前,有人預言心理疾病將是21世紀之患,有關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比例也相當高。1998年天津師大教育學院對1782名中學生的調查表明,有心理問題的比例平均為35.31%,有明顯問題的比例為16.72%。而筆者在從事班主任期間也深刻體會到許多學生在行為表現中成表現的種種異常如:好動、多話、厭學、打架等并不是單純的品行問題,而往往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因此,將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一、了解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經過長期觀察,筆者認為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2、意志方面一般為憂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當其情感沖動時,自制力較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
醫院心理疏導工作措施
一、心理疏導的原則
1.迅速確定要干預的問題、強調以目前的問題為主、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2.必須有其家人或朋友參加心理疏導;
3.鼓勵自信、不要讓當事者產生依賴心;
4.把心理壓力作為心理問題處理、而不要作為疾病進行處理。
二、疏導方法
“人文關懷”“心理疏導”彰顯黨中央人本情懷
十七大在萬眾矚目下勝利召開了,總書記的十七大政治報告,貫穿了一批新名詞,新提法,新理念,充分體現黨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格局,使黨的剛領性文件更貼近時代的脈搏。比方說,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十七大政治報告里就第一次使用了“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字眼,這些字眼的提出,彰顯了黨中央的人本情懷。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獨創的工作方法,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搞好經濟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證。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教育人的手段,在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十分重視和倡導的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教育人的方法,常常是通過教育者的理性分析、言傳身教,道德灌輸等方法,通過“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教育形式,讓被教育者在思想、認識、觀點、立場等方面得到提高,從而達到啟迪被教育者心智的目的。
今天,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認知水平、價值取向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人們的這些變化,無形給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換言之,也即無形地向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確保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在人們價值取向出現變異的情況下,如何確保被教育者轉變觀念:在人們善惡標準出現扭曲的情況下,如何讓被教育者樹立正確的認知標準。
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要創新,這毋庸置疑是黨建工作者們共同的愿望。但,究竟該如何創新,該如何與時俱進,黨建工作者們在探索,在嘗試。今天,總書記的十七大政治報告提出了“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新名詞,這無疑是為思想政治工作指出了方向。
據一些專家解讀說這兩個新名詞中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新變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現在提出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體現了執政黨對人的關懷、社會對人的關愛,嚴肅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始關心人內心的感受,這拉近了執政黨與人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