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1 06:47: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習慣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習慣教育

道德習慣教育安排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道德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為了更好地指導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根據《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德育規程》,特制定《區中小學生道德習慣養成教育指導意見》。

一、道德習慣養成教育的目的與原則

道德習慣是做人的基礎,加強學生道德習慣的培養,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題,也是德育的基礎性工作。要通過基礎道德習慣的培養,使學生懂文明,講禮貌,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良好心理品質,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樹立公德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為成功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小學生道德習慣養成教育必須遵循以下六個原則:

1.科學性原則。道德習慣培養必須按照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身心成長的規律,在長期的訓練中逐步生成,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和可持續性發展為目標。

2.養成性原則。道德習慣培養是一個逐步提高、生成的過程,即要注重良好道德習慣的培養,還要注重已形成的不良道德習慣的矯正,使學生在長期的引導、強化、矯正中形成外在行為。

查看全文

反思教育習慣讀后感

我是一個教齡三年的新老師,從開始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注重培養自己的教育習慣,但是我一直很迷茫什么樣的教育習慣是適合學生的呢?很多教師認為繼承以前的教育習慣就行了,認為教育習慣會被繼承下來就說明這個教育習慣是對的,但是我一直質疑“從來就有的,就一定對嗎”?

直到最近我讀了孫云曉老師主編的《反思教育習慣》后,覆蓋在我心頭的迷霧終于散開了。傳統教育習慣有多少是我們應該繼承,哪些是我們應批判改進的,這本書中的實例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更讓我重新反思自己的習慣教育,再三思之而動。這里我更愿意讓自己的讀書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討:

一、用尊重對待尊重

尊重是人的基本欲望,尊重是一種基本價值,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平等的教育是互動。一旦教師尊重的理念發生變化,過去所習慣的許多做法就會動搖。教師從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到管理學生的細枝末節都發生質的改變。比如,不讓學生當“義工”,給老師自己安排衛生區,并和學生一起快樂的大掃除;比如,請遲到的學生輕輕走進教室,改喊“報告”為敲門;比如,老師找學生談話,請學生坐下來說,而不再像過去那樣老師坐著學生站著;比如,許多老師把講完課后習慣問學生“你聽懂了嗎?”改成“我講明白了嗎?”;比如,批改作業時把“X”為“?”;比如過去一些老師不喜歡學生“插嘴”,現在則給學生“插嘴”的機會,從中看到了學生“插嘴”中有智慧的火花;比如,提出不用命令的方式請家長、慎請家長等等。這些老師還梳理出一些十分可貴的理念,比如,不對學生說“你給我……”,“真的比正確更重要”,“老師讓出一分,學生努力十分”,“還給學生午休時間”等等。

二、用人格影響人格

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教師遇到的道德問題也不比學生少。在思考中學習,教師本人也是學習者;在交往中學習,教師本人也是成長者。教師在完善自己的人格過程中,也促進了學生的人格發展。

查看全文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心得感想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么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生作用了.”

確實,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習慣對于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事實上,習慣是一種慣性,也是一種能量的儲蓄,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發揮出巨大的潛能.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每一個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圣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葉圣陶先生非常重視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20世紀40年代,葉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理念,并專門寫了《習慣成自然》和《兩種習慣養成不得》等文章.

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學美國,師從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大師杜威.歸國后,他終身致力于中國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實踐經驗都十分豐富.

陶行知認為,兒童期是人格和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他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一文中寫道:“從福祿倍爾發明幼兒園以來,世人漸漸地覺得幼兒教育之重要;從蒙臺梭利畢生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世人漸漸覺得幼稚園之效力;從小學注意比較家庭送來的與幼稚園升來的學生性質,世人乃漸漸覺得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給他建立得穩.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后只要順其自然,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

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

查看全文

教育局推進良好習慣養成教育通知

各中心學校、各中小學:

《市中小學生及幼兒良好習慣養成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全市各中小學深入研究、努力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體而言,仍然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機制不健全、措施方法不得力、各校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為深入推進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質量有效提升,現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提高對習慣養成教育工作的認識。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第四章第八條,對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提出的總體要求是:“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我們的基礎教育應該帶給學生什么,這四句話道出了真諦,指明了方向,而其中良好習慣的培養又是根本的目標和歸宿,因為它是學習、健體及做人做事的前提和保障,沒有良好習慣作支撐,一切都是空談。從這個意義上講,良好習慣養成是我們基礎教育工作中的一項具有根本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的工作。要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負責,要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從良好習慣抓起,這是一個有思想的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的。從小處來講,抓良好習慣和良好品行,也是促進學生學習和質量提升的關鍵環節,一味靠題海戰和死拼硬擂來強迫學生學習和成績提高是徒勞無益的,這是一個明智的懂得教育規律的教師和校長應該清楚的。

實施習慣養成教育也正是從教育規律出發,確立的德育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教育內容,各校對此務必高度重視,把它作為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確實貫徹落實,決不可偏廢。為此對學校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提出十項要求,即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總體思路、做好工作計劃、細化活動內容、突出教育重點、開展課題研究、完善規章制度、營造文化氛圍、注重階段小結、保證教育效果。各校校長要圍繞上述要求,切實擔負責任,親自研究部署,定期督促檢查,做到一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一學期進行一次總結評估,確保十項要求落實到位。市教育局將對照十項要求對各校習慣養成教育工作進行考核評估,其結果作為教育質量評價中德育工作評價的重要方面,并實行一票否決,養成教育工作不到位的取消一切質量評價表彰獎勵。

二、進一步明確習慣養成教育的基本目標和主要內容。

查看全文

家庭教育對幼兒良好習慣影響

摘要: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幼兒園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父母幫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就是留給孩子的一筆寶貴財富。幼兒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幼兒健全人格的基礎。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任務,只有家園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家園教育;幼兒習慣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人的好習慣就是在銀行里存入了一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的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是還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這個比喻非常重要,表明父母為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是多么重要。

1聚焦家庭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老師,但離家庭更加不可分割。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幼兒園的孩子處于學習的萌芽狀態,更多的習慣來自家庭。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特別重視幼兒的早期教育,常常會鼓勵孩子多愛書,并幫助孩子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有位經驗豐富的家長有一次在家長會交流期間提到,他的從孩子剛讀小班開始他就堅持為孩子定制各種兒童的啟蒙書籍,每天花一些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和聽故事。他還提到,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孩子在閱讀書籍時,父母盡量不要去打擾孩子,或者制造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他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觀看,父母可以看看自己的書,孩子們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環境下把閱讀書視為一種愛好,會使他們受益終身。

2聚焦家庭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查看全文

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探討

伴隨現代教育體制的改革,孩子的素質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因為一個擁有高素質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加強對孩子文明習慣的培養。細節決定成敗,良好的文明習慣往往能夠獲得別人的尊重,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然而,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人卻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一個講文明的人往往具有良好品德,能夠懂得體貼身邊的人,尊重老師,關愛同學,孝敬父母,這都是良好的文明習慣對孩子所產生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孩子良好文明習慣的培養,不管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教師自己的教學工作,促進孩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

一、注重點滴小事,引導行為習慣

很多時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夠給孩子帶來很大影響。比如說,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向教師尋求求助,教師可以先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而是觀察這件事孩子能否自己做到,或許只是缺乏一定的引導,教師就可以通過這件事提高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要注意對孩子各種行為習慣的觀察,找出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缺點,幫助孩子進行積極改正,比如說,孩子不懂分享,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只想到自己,不會與周圍的同學分享,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可以教導孩子讓孩子在吃之前,先想一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讓孩子學會感恩,讓家長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事例。還有,教師要注重對孩子誠實品格的培養,要教導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在孩子犯錯誤時,教師不要急著對孩子作出批評,可以對孩子誠實的品格作出表揚,這就能培養孩子誠實的品格。

二、教師以身作則,示范行為習慣

很多時候教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所以教師要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作出良好榜樣,認真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避免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很多教師當著孩子的面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比如說,隨地吐痰、破壞花草、說臟話等很多不文明現象,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影響。很多時候孩子會不自覺模仿大人的行為,而跟孩子接觸最多的可能就是教師,可見教師對孩子的影響十分巨大,所以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盡量在孩子面前不表現出很多過分的行為,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孩子之間的合作,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就要跟各種各樣的人合作,為了孩子能夠擁有良好的合作習慣,教師要促進孩子之間進行合作,不斷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三、注意寬嚴相濟,強化行為習慣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幼兒飲食習慣養成教育研究

幼兒的身體骨骼器官尚未發育完成,幼兒期是人體生長的關鍵時期,對飲食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各種營養物質的及時供應,也講究各種食物質量和種類的合理搭配。幼兒期也是學習語言、培養習慣、掌握必要的行為能力的關鍵時期,對幼兒期的孩子進行學習誘導,為其接下來小學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就有了幼兒園這種專門負責引導幼兒學習成長的教育機構。幼兒的學前教育多數是在幼兒園完成的(當然也有家庭的影響),不少幼兒園會給孩子提供餐食,這有利于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言、行、知、禮等實施全方位的引導教育,讓孩子在幼稚園充分釋放天性、獲得知識、養成好習慣。因此,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師有必要對幼兒飲食營養搭配形成充足的知識儲備,要能夠對各種食物所對應的營養功效有系統成熟的認知。對各種肉蛋水產、五谷雜糧、瓜果蔬菜的性味、食療功效了然于胸,對幼兒肌體生理知識有一定了解,能夠根據幼兒身心發育狀況,科學地為其提供營養搭配均衡、品質健康安全的餐食,為幼兒的身心成長和學習保駕護航。由楊軍主編的《飲食營養巧搭配》(人民軍醫出版社,2015年1月)一書對人們日常飲食接觸的各種類型的食物(包括五谷雜糧、肉蛋水產、瓜果蔬菜、調味品、飲料等)的性味、功效及食療作用作了詳細闡釋分析,涉及多種藥食同源的理論,對幼兒、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身體機能特征進行了專項分析,在此基礎上,針對幼兒等各年齡段人群的飲食營養搭配提出了科學有效的建議。具體來看,全書主要呈現出以下幾點特色。

一、語言通俗流暢,將各種飲食基礎知識以口訣的形式呈現

從具體文本來看,撇開內容質量,本書最突出的特征是語言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讀者識記。因為本書包含的飲食營養搭配知識是極其豐富的,不僅包括各種不同食材的性能功效和食療作用,還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人體機能狀況、飲食習慣、易患疾病等與飲食相關的問題做了細致分析,使全書內容十分龐雜。面對如此多的知識點、如此多的飲食建議,本書在部分章節巧妙地采用了歌謠和順口溜的形式,將原本龐雜無序的內容以簡潔精煉、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現出來,使本書的編排布局顯得更有層次、邏輯順暢。本書作為一本針對幼兒等各年齡段人群飲食營養搭配的指南書,要提供系統科學、切實有效的飲食營養知識,而這種“切實有效”的屬性不僅要通過內容來傳遞,同樣也通過內容的合理編排來完成,以通俗易懂的歌謠口訣來闡釋晦澀難懂的生物營養學理論,是一種創新獨到的著述形式,降低了讀者的理解難度,增強了書本內容的實用性。例如書中提到的“適量食用肉蛋水產身體好,妙用五谷雜糧百病消。普通蔬菜也防病,巧用調味品保安康。吃對水果可延年,喝對飲料不生病,讀懂天然食物大功效。”幾句,將食物的營養功效概括得非常到位,又不顯得臃腫贅余,將豐富的飲食營養學知識凝練成短短數句話,好讀又好記,十分方便。

二、科學系統,基于營養學和人體科學提出幼兒飲食營養搭配建議

前面提到,幼兒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期若沒有合理安排好日常飲食搭配,飲食中缺少幼兒生長發育所需的某種營養元素,對幼兒身心健康發育是極其不利的。本書充分認識到幼兒期孩童與中年和老年人群在身體機能和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基于系統科學的人體生物學和飲食營養學理論,針對性地對學前教育階段孩童的飲食營養搭配作了細致分析,作者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一是要及時、適量、均衡地為學前教育期的孩童提供營養餐,不能流于形式。目前國內許多幼兒園未遵守幼兒飲食營養搭配規范,圖方便省事,不用心做幼兒的餐食。拿早餐來說,許多幼兒園只提供簡單的“牛奶加面包”或“包子加豆漿”這樣的“老三樣”。這種不根據每個幼兒身體發育情況而定餐的籠統做法,長期來看,將對幼兒的身體發育造成不利影響。二是要引導學前教育期的孩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幼兒期是引導孩子養成健康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許多幼兒有嗜甜怕苦、挑食的行為,學前教育的教師要逐步引導孩子向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上走。三是對各種食材的性味功效作了詳細分析,特別提到了哪些食材所蘊含的營養元素對幼兒肌體發育的好處。同樣是以歌謠、順口溜的形式呈現,教師可引導孩子進行理解識記,使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在幼兒腦海里扎根。

三、全面豐富,詳細分析日常食材的性味功效和食療作用

查看全文

家庭習慣與性格教育論文

一位著名哲人說過:“一個人的命運就在他的性格中,一個人一生是否有所作為,是否幸福,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就是性格,而不是智力,但是一個人的習慣卻塑造了命運。

兒子自嗷嗷待哺到今天已經經歷了快五個年頭了,由一個剛出生八斤二兩重的胖小子,成長為一個小小的“男子漢”,盡管到現在為止還是有些懂事有些不明白,但是發現他長大了,干起事來是那么機靈,無聊寂寞的時候會一個人靜靜的寫字畫畫,雖小但是幼小心里已經有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夢......回顧孩子的成長,作為母親的我,我感言萬千。

呵護孩子的成長,關愛孩子的健康,培養孩子的習慣,開發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這一切都是從家庭出發的,都是與父母分不開的,孩子是從父母跟前學到第一句話,孩子是從父母面前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孩子是父母的第一個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父母那里學到人生最初的經驗,養成人生最初的情緒。

作為一名教師,本人從事多年的義務教育工作,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因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不斷地吸取一些優秀學生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不斷探索,堅持研究,尋求一條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契合點,力求使兩種教育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同時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大環境,培養他的健全人格,以及做人的基本素質,以適應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發展的人,做一個正直守信,意志頑強,開拓創新的人。

教育感言之一:習慣決定人的健康與未來世界上天生沒有壞孩子,所有的孩子天真無邪的,他們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的語言是美好的,他們的思想是單純的,但是他們又是生活在家庭這個小環境里,同時又是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大環境里,他們那單純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侵蝕,個個孩子都應該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可是如果在孩子的成長之初,我們沒有注意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孩子的不良習慣就一個接一個養成。

在培養兒子的最初階段,我們缺少經驗,對待孩子培養走了一些彎路,孩子養成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吃飯時,不愛惜糧食,寫作業時,愛吃東西,在人多的環境下,不能專心致志等。發現問題后我們作為父母及時反思,以便糾正孩子的錯誤,一邊反省自己,發現原來我們做父母的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也是三心二意,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因此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給孩子樹立榜樣,言傳身教,叫兒子做到的我們父母首先垂范,比如,對孩子講的話“言必行,行必果”,不說做不到的事情,不說不能實現的目標。培養孩子誠實守信,做人正直、認真,不徇私舞弊,不討好他人阿諛奉承。

查看全文

小學習慣教育培訓經驗交流

一、養成教育的意義:

習慣決定品質,行為形成習慣。品質決定命運。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關鍵期,一二年級又是最佳期。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成習慣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曾說過,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利息;養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債務。蔡元培先生也曾說過: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則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應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教育實踐中,就要以多種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扎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

二、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

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包含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的內容,分別十項要求,簡稱“習慣養成雙十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內容

1、學會傾聽的習慣((1)上課不做小動作,不玩玩具及學習用品,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看他們發言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3)要傾聽老師講解,并按要求認真練習。)

查看全文

良好習慣與德育教育探究

培養公民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是一項長期性的使命,要從孩子抓起。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將基本的道德規范轉化為人的道德行為,并養成相應的道德習慣。因此,養成道德習慣對思想道德建設的意義重大。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可操作且最有實效的德育教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核心就是教會學生做人,其中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是首要的。良好的思想品德會使人有博大的胸懷、遠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因此,德育教育在對社會和個人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德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筆者對這句話有三方面的理解:(1)德育與好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2)德育不完全等同于好習慣;(3)好的習慣是德育的一部分。但筆者不主張把所有的“好習慣”均歸入德育的范疇,但德育與“好習慣”的確密不可分。下面筆者以道德習慣為例談談德育與好習慣的關系。為什么說德育與好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呢?“德”的概念是很寬泛的,它包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愛黨、愛國、愛民,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具有奉獻社會、助人為樂的精神,還包括孝順父母,尊重長輩,與人為善,寬厚待人,知恩圖報的心田,也包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觀念等,不管是宏大的還是微小的,都屬于意識領域,這是其一。其二,德育是思想教育與行為教育的統一體,思想教育的成果要靠行為表現體現出來,否則,德育就成了空洞的說教。其三,不僅英雄壯舉才是“德”的體現,更現實的德育成果就體現在平常的最普通的行為中,包括許許多多的好的習慣,比如,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語言習慣,良好的待人接物的習慣,良好的環保習慣等。有小才可以有大,良好的習慣越多,德育的成果越明顯、越豐厚。培養良好的習慣是最直接的德育教育,良好的習慣也體現著教育的效果,所以說,德育與好的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德育又不完全等同于好習慣,因為德育的領域是寬廣的,好的習慣所反映的意識領域僅僅是德育的一部分而已,同時,德育思想應該有高低層次之分,人的境界也有高低之分,良好的習慣代表的一般是普通的(當然是可以肯定的)思想境界,尚不能代表具有愛主義、民族大義、英雄主義之類的高尚情操。好的習慣是德育的一部分,這個觀點已經在以上闡述中表明。要培養好習慣,首先要研究它的重要性,因為學生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會有培養這個習慣的強烈愿望。一般來說,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習慣必然在有意識的訓練中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形成,這是好習慣與不良習慣的根本區別。此外,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不會是輕而易舉的。

在學校教育中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呢?最根本的也是最實際的做法就是從小事做起。比如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從要求學生勤剪指甲勤洗手做起,從要求學生不隨地吐痰丟紙屑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習慣可以從揀起地上的一個塑料袋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可以從“對不起”“謝謝”“老師好”“辛苦了”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按時完成作業,不恥下問做起。總之,要從小處入手,大處著眼,循序漸進,逐步擴展,層層深入,慢慢提高,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將受用終身。其次,教師要以制度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要以身作則來當好學生的表率。以制度來規范中小學生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習慣,主要目的就是以制度阻止和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的發生和不良習慣的形成。約束不良的習慣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又如學生遵紀守法,自覺按規章制度要求來檢查自己的行為品質就是在培養學生的一種良好習慣。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很必要的,但這只是外在的手段。如前所述,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還得讓學生明白某種好習慣的重要性,對人的一生成長中的積極作用,他們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位,行動上才能積極起來、自覺起來。同時,教師要重視表率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中小學生而言,這句話更具有實際意義。對于心靈尚未成熟的中小學生來說,教師、家長的言行舉止、言傳身教對他們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學校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以身作則,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否則就會讓學生失去信任。另外,家長的表率作用也不可低估,所以,教師還得獲得家長的積極配合,使學校、家庭形成一個德育的整體,形成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陣地。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德育既不完全是相同,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把握好二者的關系,充分認識到良好習慣的形成對教育的促進作用。

本文作者:康新應工作單位:甘肅省武山縣慎公中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