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評判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11:06: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實評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債券市場發展的現實評判闡述
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1月了《關于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簡化發行核準程序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財金[2008]7號,以下簡稱《通知》),對企業債券發行核準程序進行改革,為進一步推動企業債券市場化發展,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重新限定企業債券的發行條件,以額度審批為特征的計劃管理體制宣告終結。
一、企業債券的發行申報
企業債券是指企業依照法定程序公開發行并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包括依照公司法設立的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券和其他企業發行的債券。《通知》規定,企業申請發行企業債券,應按照《證券法》、《公司法》、《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編制公開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申請材料,報國家發改委核準。《通知》將審批權力部分下放到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發改委,規定中央直接管理企業的申請材料直接申報;國務院行業管理部門所屬企業的申請材料由行業管理部門轉報;地方企業的申請材料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發展改革部門轉報。
《通知》強調,公開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申請材料應真實、準確、完整,凡對投資者作出購買債券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均應披露。按《通知》附件要求,公開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的申請材料應包括國務院行業管理部門或省級發展改革部門轉報發行企業債券申請材料的文件、企業(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等19項內容。其中,企業(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的主要內容又包括債券發行依據、本次債券發行的有關機構、發行概要、承銷方式、認購與托管、債券發行網點、認購人承諾、債券本息兌付辦法、發行人基本情況、發行人業務情況、發行人財務情況、已發行尚未兌付的債券、籌集資金用途、償債保證措施、風險與對策、信用評級、法律意見、其他應說明的事項和備查文件共19項內容。
二、企業債券的發行核準程序
《通知》最為搶眼的舉措,是企業債券的發行核準程序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在原來的計劃管理模式下,國家發改委在收集一定量的企業發債申請后,集中向國務院報規模、批額度,再審批各企業債券的發行方案,即分為先核定規模、后核準發行兩個環節。《通知》將企業債券發行核準程序“合二為一”,由先核定規模、后核準發行兩個環節,簡化為直接核準發行一個環節,這為企業債券發行速度與規模的擴大奠定了制度基礎,由此帶來三點積極變化:
債券市場發展的現實評判詮釋
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1月了《關于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簡化發行核準程序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財金[2008]7號,以下簡稱《通知》),對企業債券發行核準程序進行改革,為進一步推動企業債券市場化發展,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重新限定企業債券的發行條件,以額度審批為特征的計劃管理體制宣告終結。
一、企業債券的發行申報
企業債券是指企業依照法定程序公開發行并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包括依照公司法設立的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券和其他企業發行的債券。《通知》規定,企業申請發行企業債券,應按照《證券法》、《公司法》、《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編制公開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申請材料,報國家發改委核準。《通知》將審批權力部分下放到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發改委,規定中央直接管理企業的申請材料直接申報;國務院行業管理部門所屬企業的申請材料由行業管理部門轉報;地方企業的申請材料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發展改革部門轉報。
《通知》強調,公開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申請材料應真實、準確、完整,凡對投資者作出購買債券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均應披露。按《通知》附件要求,公開發行企業(公司)債券的申請材料應包括國務院行業管理部門或省級發展改革部門轉報發行企業債券申請材料的文件、企業(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等19項內容。其中,企業(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的主要內容又包括債券發行依據、本次債券發行的有關機構、發行概要、承銷方式、認購與托管、債券發行網點、認購人承諾、債券本息兌付辦法、發行人基本情況、發行人業務情況、發行人財務情況、已發行尚未兌付的債券、籌集資金用途、償債保證措施、風險與對策、信用評級、法律意見、其他應說明的事項和備查文件共19項內容。
二、企業債券的發行核準程序
《通知》最為搶眼的舉措,是企業債券的發行核準程序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在原來的計劃管理模式下,國家發改委在收集一定量的企業發債申請后,集中向國務院報規模、批額度,再審批各企業債券的發行方案,即分為先核定規模、后核準發行兩個環節。《通知》將企業債券發行核準程序“合二為一”,由先核定規模、后核準發行兩個環節,簡化為直接核準發行一個環節,這為企業債券發行速度與規模的擴大奠定了制度基礎,由此帶來三點積極變化:
剖析互聯網對傳統倫理道德的影響
摘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開辟了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新空間,對傳統倫理道德構成了多重沖擊,出現了道德主體缺席、道德標準多元、道德評判弱化等趨勢和傾向。
關鍵詞:傳統倫理道德;互聯網;沖擊
傳統倫理道德的主要使命是調整和規范傳統社會中人們的思想行為,使其合乎一定的秩序或利益。面臨社會的轉型與變革,傳統倫理道德常常會難以勝任其應有使命,所以,倫理道德也要處于變化、發展之中,它必須接受和適應新生的事物、現象,調整自身的內容與形式;反過來,新生的事物、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原有倫理道德的約束。相對于傳統倫理道德而言,互聯網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它也受倫理道德的約束,同時互聯網也對傳統倫理道德構成了多重沖擊。
一、道德主體的缺席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主體地位始終是不可動搖的。并且,人的名字總是同他們的社會地位、權力、收入、聲望甚至性別、容貌聯系在一起的,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被人們拿來和某人“對號入座”,總是能找到肇事者、參與者等相關的人物。因此,現實生活中的道德主體通常是明顯、確定的。然而,在互聯網上,道德主體卻往往模糊難辨,有“缺席”的傾向。
1.主體的符號化
透析互聯網對傳統倫理道德的影響
傳統倫理道德的主要使命是調整和規范傳統社會中人們的思想行為,使其合乎一定的秩序或利益。面臨社會的轉型與變革,傳統倫理道德常常會難以勝任其應有使命,所以,倫理道德也要處于變化、發展之中,它必須接受和適應新生的事物、現象,調整自身的內容與形式;反過來,新生的事物、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原有倫理道德的約束。相對于傳統倫理道德而言,互聯網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它也受倫理道德的約束,同時互聯網也對傳統倫理道德構成了多重沖擊。
一、道德主體的缺席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主體地位始終是不可動搖的。并且,人的名字總是同他們的社會地位、權力、收入、聲望甚至性別、容貌聯系在一起的,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被人們拿來和某人“對號入座”,總是能找到肇事者、參與者等相關的人物。因此,現實生活中的道德主體通常是明顯、確定的。然而,在互聯網上,道德主體卻往往模糊難辨,有“缺席”的傾向。
1.主體的符號化
在互聯網上,人們慣于展示的不再是容貌、衣著、談吐、聲望等現實生活中的特征,而是一串串符號。同樣,人們的網絡交往對象也只能是一串串符號。這些符號可以被賦予各種意義,包含各種信息,但要追究其深層信息很難,試圖把網絡符號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進行一一對應更是不可能,因為互聯網具有跨越時空界限的特性,常常使人和網結合表現出隨機、偶然、毫無規律性。在網絡社會中,絕大多數言論、行為,都無法歸結到現實生活中的某人,最多只能找到言論、行為的源頭———某一串符號。
通常,現實生活中的人只有一個正當的名字、一個正當的身份,當他在某一確定的時間地點工作、學習時,他將無法再在另一時間、地點出現,即所謂“分身乏術”。而在網上,一個網民可以匿名,也可以擁有任意多的網絡名(或用戶ID),可以賦予每一個網絡名一種職業、一種性格,他能夠在網絡時空中任意馳騁,“分身有術”。多重身份在現實生活中常常使人疲于奔命,在互聯網上卻是一種時尚。由行為主體的符號化所導致的身份多重、行為多變,使得主體自己也常常難以堅持固有的倫理道德觀念。因為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常常是“情境主義”的,它們的適用性會根據時間、形勢、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一旦改變的頻率過快、幅度過大,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常常會顯得無所適從。例如一個網民在虛擬社區A中所感受到的是自我奮斗、自強不息;在虛擬社區B中又被互相幫助、同舟共濟所吸引;在網站C中又加入“強者為王”的游戲。在反差巨大的角色轉換中,行為主體固有的基于身份的倫理道德觀念會受到動搖。
互聯網對傳統倫理道德影響論文
摘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開辟了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新空間,對傳統倫理道德構成了多重沖擊,出現了道德主體缺席、道德標準多元、道德評判弱化等趨勢和傾向。
關鍵詞:傳統倫理道德;互聯網;沖擊
傳統倫理道德的主要使命是調整和規范傳統社會中人們的思想行為,使其合乎一定的秩序或利益。面臨社會的轉型與變革,傳統倫理道德常常會難以勝任其應有使命,所以,倫理道德也要處于變化、發展之中,它必須接受和適應新生的事物、現象,調整自身的內容與形式;反過來,新生的事物、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原有倫理道德的約束。相對于傳統倫理道德而言,互聯網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它也受倫理道德的約束,同時互聯網也對傳統倫理道德構成了多重沖擊。
一、道德主體的缺席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主體地位始終是不可動搖的。并且,人的名字總是同他們的社會地位、權力、收入、聲望甚至性別、容貌聯系在一起的,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被人們拿來和某人“對號入座”,總是能找到肇事者、參與者等相關的人物。因此,現實生活中的道德主體通常是明顯、確定的。然而,在互聯網上,道德主體卻往往模糊難辨,有“缺席”的傾向。
1.主體的符號化
股權分置改革股票定價方案研究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對股票定價方法的分析和比較,結合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的實際,并利用模糊綜合評判法的優點,結合股票定價理論得出非流通股股票定價公式,并指出其在股權分置改革中的應用。
關鍵詞:股權分置;股票定價;模糊綜合評判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開放中國證券市場是中國加入經濟全球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開放中國證券市場必然要求不斷解決中國證券市場自身的缺陷。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的國有股、法人股不流通問題,即所謂的股權分置,已引起國家、及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中國證券市場是在漸進式改革模式下發展的,國有股、法人股不流通的制度安排是歷史選擇的結果,具有必然性,但隨著改革的加深,股權分置的弊端逐漸暴露,大家對此也已形成一定的共識,如:股權分置帶來的同股不同權、不同價、不同利,從而導致股東利益取向不一致。上市公司的分配政策只為非流通股股東利益服務,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其次,由于大股東的股票是不流通的,其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價值完全脫離,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市場機制,使劣質股票有機會通過惡性炒作,在被割裂的中國股市中,令其價格遠遠高于其本身價值,甚至高于優質股票。在這樣的市場機制中,使我們的股市制造出大量泡沫,形成巨大的金融風險。因此,為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為了中國證券市場的未來,股權分置改革正在中國股市中逐步進行。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主要是解決非流通股流通問題,而定價問題是其中的關鍵。本文將結合定價理論,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二、定價方案的選擇及實施
1.定價方法的分析。股票的定價應該反映股票的價值,理論上應計算股票的內在價格。計算股票的內在價格可通過傳統的股票定價理論和現代的股票定價理論等。傳統股票定價理論主要有貼現現金流模型(DiscountedCashFlow,DCF),相對估價法,經濟附加值法(EconomicValue—Added,EVA)。現代股票定價理論主要包括現代證券組合理論(ModernPortfolioTheory,MPT),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CAPM),因素模型和套利定價理論(ArbitragePricingTheory,APT)等。
旅游業中模糊綜合評判的數學模型
摘要旅游業在中國發展迅猛,旅游學、旅游教育的發展卻相對滯后,文章用模糊數學中的綜合評判法為旅游學提供一種評價模式,使其不僅更具科學性,而且更具操作性,從而使旅游業的發展更具合理性。
關鍵詞旅游模糊數學集合綜合評價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模糊事物、模糊概念,比如暖、胖、亮、老等。我們的想法是怎樣利用模糊數學中的模糊集合概念來描述諸如此類的模糊事物。可以設定若集合用大寫字母A、B……來表示,則A、B……表示模糊集合,用?滋(x)表示元素X屬于模糊集合A的程度。?滋可在[0,1]內連續取值,所以能合適的表示元素,X屬于某一個模糊集合的種種曖昧狀態。例如,導游小姐為了使57歲的女士不至于為年齡大而傷心,告訴她其實女士的年齡只有66%屬“老年人”,而基本上可以說還不是老年人,因為:
?滋老年人(X)=≈66%
也就是說這位女士屬于老年人集合的資格只有0.66,按這個公式就連70歲的人也只有94%(而不是100%)的資格屬于老年人,女士有什么理由認為自己老的不能活下去呢?!
成功的用模糊數學公式勸導游客當然不是導游小姐的獨創,只是這位導游小姐能自如的把模糊數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罷了。模糊數學自1965年問世以來,發展的異常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多種專著、論文集以及雜志。從這些出版物中可以看到,國內外許多學者在這一重要和迅速發展的領域中作出了有價值的貢獻。今天我們也試圖在旅游行業中發現模糊數學的痕跡。模糊數學中的模糊綜合評判法,應該可以在旅游業中找到用武之地。
旅游業綜合評判論文
摘要旅游業在中國發展迅猛,旅游學、旅游教育的發展卻相對滯后,文章用模糊數學中的綜合評判法為旅游學提供一種評價模式,使其不僅更具科學性,而且更具操作性,從而使旅游業的發展更具合理性。
關鍵詞旅游模糊數學集合綜合評價
現實生活中充滿了模糊事物、模糊概念,比如暖、胖、亮、老等。我們的想法是怎樣利用模糊數學中的模糊集合概念來描述諸如此類的模糊事物。可以設定若集合用大寫字母A、B……來表示,則A、B……表示模糊集合,用?滋(x)表示元素X屬于模糊集合A的程度。?滋可在[0,1]內連續取值,所以能合適的表示元素,X屬于某一個模糊集合的種種曖昧狀態。例如,導游小姐為了使57歲的女士不至于為年齡大而傷心,告訴她其實女士的年齡只有66%屬“老年人”,而基本上可以說還不是老年人,因為:
?滋老年人(X)=≈66%
也就是說這位女士屬于老年人集合的資格只有0.66,按這個公式就連70歲的人也只有94%(而不是100%)的資格屬于老年人,女士有什么理由認為自己老的不能活下去呢?!
成功的用模糊數學公式勸導游客當然不是導游小姐的獨創,只是這位導游小姐能自如的把模糊數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罷了。模糊數學自1965年問世以來,發展的異常迅速,目前世界上已有多種專著、論文集以及雜志。從這些出版物中可以看到,國內外許多學者在這一重要和迅速發展的領域中作出了有價值的貢獻。今天我們也試圖在旅游行業中發現模糊數學的痕跡。模糊數學中的模糊綜合評判法,應該可以在旅游業中找到用武之地。
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理想現實統一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馬克思主義現實性政治價值觀的要點分析;馬克思主義現實性政治價值觀的性質定位;馬克思主義現實性政治價值觀的中國實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被認為缺乏言說現實政治生活的維度、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的謀取方向:實現無產階級各階段利益的所需、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的行為準則:強調政治解放和社會解放的統一、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的評判標準:克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間的沖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價值由于始終指向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利益所需、是發展中國家,可塑性較大、形式價值就是無產階級經歷的每個階段即政治解放、社會解放和人類解放中的平等、公正、民主、自由等的價值形式等,具體請詳見。
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被認為缺乏言說現實政治生活的維度,因此經常冠以“理想性”的政治價值觀,之所以有這一認知,主要突顯其理論的批判性,而忽視其建設性的特性。本文通過剖析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的要點、性質定位及中國實踐,體現其“現實性”的一面。
一、馬克思主義現實性政治價值觀的要點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的謀取方向:實現無產階級各階段利益的所需
政治價值觀是建立在一定物質生產方式之上的人類各種利益需求的外在表現,“‘思想’一旦離開了‘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因此,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及邏輯是建立在利益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同時,由于勞動群眾被認為是歷史發展的主體,強調廣大勞動群眾的生存與發展所需是歷史上一切社會活動的動力之源。而在眾多的社會活動中,政治運動的“目的在于用一種普遍的形式,一種具有普遍的社會強制力量的形式來實現本階級利益的階級動力”。但由共產黨人所領導的無產階級的政治運動謀取的并不是本階級的私利,這是因為:“一方面,在無產者不同的民族的斗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與此同時,由于無產階級的利益就是整個人類共同的利益,因此,作為政治運動的組織者——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也就是要把無產階級的階段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最終實現共同利益一致的共產主義社會。由于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宣稱自己的無產階級的階級性,政治所確定的價值目標要由無產階級認可、承擔和實現,所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的謀取方向是實現“本階級利益”即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共同利益。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價值觀的行為準則:強調政治解放和社會解放的統一
道德批評探究論文
如果按照批評標準的審美、思想二分法,道德批評屬于思想批評的范疇,思想批評分為政治思想批評、倫理思想批評、社會思想批評、哲學思想批評、宗教思想批評等若干方面,其中政治思想批評是最重要的方面,但是倫理思想批評也占極為重要的地位,道德批評也即倫理思想批評,它是對文學作品滲透出來的倫理立場的研究和批判,看它體現了進步的倫理意識還是落后的倫理意識,這個倫理意識是有利于人類的自由解放還是阻礙了人類的自由解放。如果按照批評標準的真、善、美三分法,道德批評獵屬于“善”的范疇,是對作品的道德觀念的評判,一部文學作品,它引導人向善還是趨惡?它是積極的還是頹廢的?它凈化人的靈魂還是污染人的靈魂?這是道德批評所要評判的問題。
一、道德批評何以可能
道德批評本身不僅是作為標準,而且是作為一種方法存在于文學批評之中的,它是對作品進行價值判斷的一種方式。但是古往今來,人們對道德批評的認識并沒有得到統一。道德批評在理論上依然有它的合法性問題。
文學作品如果沒有道德功能,那么,道德批評顯然就沒有存在的根據。道德批評的存在是以“文學作品具有道德功能”這個懸設為前提的。這對于道德批評是一個關乎其存在的基本理由的問題。但是在這樣的問題上,人們不是沒有爭議的。文學作品是否必須提供道德認識?文學作品是否本體地包含道德感化的目的?道德思想是否是文學作品必須具備的基本要素?
一種觀點認為文學作品是審美的超越功利的,因而和道德的實用價值是對立的。如康德。康德認為文學作品是不應當以道德的實用目的為創作的鵠的,他是持非功利說的,在康德的思想體系中,道德判斷和審美判斷依據著截然不同的規定(康德:《審美判斷力》)。席勒也持這種觀點,他認為審美的心境不可能來自道德的根源,它只能來自自然的恩賜,它只導致自由(席勒:《美育書簡》)。雪萊說:“如果詩人把他自己往往受時空限制的是非觀念,具體表現在不受時空限制的詩作中,他便犯了錯誤……他們常常抱有一種道德目的,結果他們越是強迫讀者顧念這目的,他們的詩的效果也就相應的越弱”。(《詩之辯護》)尼采認為“美學就應當是生理學。”(《權利意志》)
上述觀點的持有者并不都是如尼采一樣的非道德主義者,康德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地道的道德主義者,但是為什么他們會如此認為呢?從這些觀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并不是真的試圖將道德驅逐出審美的領域,而是認為審美現象和生活現象是不同的,它并不遵循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律(如雪萊所說的“受時空限制的是非觀念”),它遵循的是超越日常生活中善與惡二元對立的超越性道德(“超越時空限制”的),例如康德就認為審美在終極意義上和道德是相同的,二者在最高的終極理想的層次才是統一的,尼采之所以在美學領域反對道德主義,其實并不是真的認為美學和道德無關,只是尼采所認為的道德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弱者的道德,而是特殊的“強力”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