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4 15:57: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完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完整

信號完整性準則論文

信號完整性(SI)問題解決得越早,設計的效率就越高,從而可避免在電路板設計完成之后才增加端接器件。SI設計規劃的工具和資源不少,本文探索信號完整性的核心議題以及解決SI問題的幾種方法,在此忽略設計過程的技術細節。

1、SI問題的提出

隨著IC輸出開關速度的提高,不管信號周期如何,幾乎所有設計都遇到了信號完整性問題。即使過去你沒有遇到SI問題,但是隨著電路工作頻率的提高,今后一定會遇到信號完整性問題。

信號完整性問題主要指信號的過沖和阻尼振蕩現象,它們主要是IC驅動幅度和跳變時間的函數。也就是說,即使布線拓撲結構沒有變化,只要芯片速度變得足夠快,現有設計也將處于臨界狀態或者停止工作。我們用兩個實例來說明信號完整性設計是不可避免的。

實例之一︰在通信領域,前沿的電信公司正為語音和數據交換生產高速電路板(高于500MHz),此時成本并不特別重要,因而可以盡量采用多層板。這樣的電路板可以實現充分接地并容易構成電源回路,也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大量離散的端接器件,但是設計必須正確,不能處于臨界狀態。

SI和EMC專家在布線之前要進行仿真和計算,然后,電路板設計就可以遵循一系列非常嚴格的設計規則,在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增加端接器件,從而獲得盡可能多的SI安全裕量。電路板實際工作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為此,通過采用可控阻抗端接線,可以避免出現SI問題。簡而言之,超標準設計可以解決SI問題。

查看全文

分析怎樣完整國債市場

【論文關鍵詞】國債市場貨幣政策

【論文摘要】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表明,經由國債市場的發展來推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比較有效的改革路徑之一,從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看,真正能夠成為基準利率的是國債市場的利率。文章提出完善我國國債市場的建議與措施。

一、利率市場化需要完善的國債市場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表明,經由國債市場的發展來推進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比較有效的改革路徑之一。十多年來的中國國債的市場化改革對利率的市場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國債二級市場及其收益率的形成、國債一級市場引入競爭性的招標機制、國債回購利率的市場化、國債期貨交易的試驗等改革舉措,是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加快了改革的進程。近年來中央銀行開展公開市場業務引導市場利率,以及各種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的出臺,都為最后放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準備了基礎條件。但是,隨著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逐步加快,中央銀行亟需確定一個市場基準利率來引導市場利率。

所謂市場基準利率,是在多種利率并存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是金融市場上所有金融產品價格確定的重要參考依據,是人們公認的并普遍接受的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利率。目前,中國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利率實際上起著基準利率的作用。但從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看,真正能夠成為基準利率的是國債市場的利率。

首先,從國際金融市場的一般規律來看,能夠成為基準利率的必須是流動性好的金融商品的利率。國債利率具備這一特點。國債有“準貨幣”之稱,變現力極強,它的價格形成與波動能夠靈敏地反映資金市場供求的變化,因而可以成為其他金融工具定價的基礎。誠然,國債利率也會受到通貨膨脹和到期風險的影響,但由于國債到期還本付息是一個固定額,在通貨膨脹率與利率變化可以預期的條件下,國債利率就自然成了基準利率的代表。實際上,美國、日本等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市場基準利率就是國債利率,國債利率處于整個利率體系的中心環節,它的變動決定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變動。

查看全文

醫院資產安全完整性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失效的表現;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失效的原因;加強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建設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會計信息失真、一些醫院管理者指使會計人員虛構經濟業務、內部支出預算執行隨意,造成收不抵支、違法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內部會計控制的意識不強、會計人員素質較低、醫院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得力、內部審計工作重視不夠、外部監督乏力、缺乏監督獎懲機制、提高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認識、改善單位內部環境、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建立嚴密的醫院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強化內部審計職能、強化外部監督,督促醫院不斷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評價、激勵機制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完善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醫院管理者和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各醫院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提高對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意識,不斷完善醫院的內部會計控制,讓內部會計控制真正在醫院經營管理中發揮起應有的作用,促進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作為醫院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是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

關鍵詞:醫院內部會計控制

一、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失效的表現

1.會計信息失真。(1)為了完成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考核目標,一些醫院管理者指使會計人員虛構經濟業務,人為地調整財務指標。(2)一些收費人員利用工作之便采取“大頭小尾”的開票方式將公款據為己有。(3)財務會計部門在填制記賬憑證時對原始憑證審核不嚴,致使一些虛假、不規范的發票、驗收單據蒙混過關。

2.內部支出預算執行隨意,造成收不抵支。醫院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要求財務收支平衡。

查看全文

完整的營銷企劃案

一份完整的營銷策劃案應包括以下要素,但是現實中由于信息來源不充分以及受制于各個公司實力等一系列因素,我國目前很多企業對于營銷策劃所需要考慮的方面不是很周全。

本方案企業的領導層應該非常注重營銷部門的地位,企業的生產經營戰略都是建立在營銷部門對大量市場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并提出的基礎上,即企業的戰略是絕對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需求為核心來制定。

本方案是筆者結合自身在營銷工作中的心得,企業的戰略定位的調整方面的經歷,并在充分吸收菲利普.科特勒先生的營銷思想精華整理出來,希望能與大家分享并互相提高。

一、分析營銷機會

1、管理營銷信息與衡量市場需求

(1)、營銷情報與調研

查看全文

走向完整的分裂

一種有助于自身的自我分析,它不是純技術性的,而是在真誠與不斷求索中生成的。恰如寫詩,真正的詩并不依賴單純的技巧,而是詩人心靈中和血液中的痛苦的生產。紀德說:“應該而且只能在自身尋覓個人的倫理觀,不應將任何外在于自我的東西強加給我,或以此約束自我。”然而,真誠,對于自我本身的忠實,卻又容易在童年萌發的神秘主義染色下進入象征的桎梏。象征,猶如一把利刃,切割著自身,走向多元化分裂。無形中,我們區分著靈與肉,上帝與魔鬼,地獄與天堂,或者其他的一些意象。二元論和道德主義,都是急性子,他們不滿于單單的看或者行走,緊要的是先作出判斷。如此的判斷恰恰成為了看和行走的束縛。但表現在紀德身上,象征似乎并不簡單,而是一個復雜糾纏的線團。

手淫,首先是肉體的,其次才是精神的和思索的,甚而是生活方式的。紀德對瑪德萊娜的圣潔之愛,幾乎達到了消除實體——人,的地步,此中不難看出一個清教徒的的深的宗教影響。同時,這種對實體的消除的愛注定跟源自肉體的騷動是割裂開的。靈與肉的這種狀態,使紀德同時趨向天堂和地獄,一種二元論逐漸的將主體——人,撕裂開來,使其飽受痛苦。而另一方面,新教提倡的內省和反省,無疑加重了分裂的封閉性和紀德的幻夢和想象,把事件掩飾起來,單單在心靈里通過懺悔達到一種空的“和諧”。然而這種靈與肉的持續對峙卻越發變得壓抑和窒息。紀德深陷西奈半島的陰暗之中。

身體,被紀德曾經稱為行為的起源的所在,卻叢生著疾病,以致過早地將紀德拉入一種生成的焦慮中,而且對自己的生命很是擔憂。在這樣狹縫式狀態中,或者是哈姆雷特,或者是唐璜,或者是唐·吉訶德。如此三個角色在紀德的人生舞臺上穿插演繹那些悲喜劇,將痛苦、快慰、壓抑、堅韌表現得淋漓盡致。即使紀德在情感低落的時候,在為自己探索一個和諧存在的時候,曾試圖批判三者的滑稽;但未能徹底,直到臨死前,他說:“始終是介乎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掙扎?”

文學創作,或者說唐·吉訶德之矛,在紀德的自我分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紀德借《偽幣制造者》中小說家愛德華的思考,表示:“我的心只因同感而跳動;我只通過他人而生活;可以說我是通過或者與人結合而生存,而我從沒有比躲開自己而成為另外一個人更感到生命力的充沛。”一種生命的他者求索,其實就是一種幻夢和想象的表現,也是一種象征。他,紀德,小說的創作者,在不同的角色中游蕩著,穿梭著,體會他們不同的情感。我們從某種意義上,或者可以說,小說里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紀德。他把自己身體潛在的沖突、情感、欲望,生成筆下各樣的人物,并在小說的情節里求索一個可能的和諧相處。

分裂,就一定要完整嗎?起碼最初,紀德是這樣認為的,雖然后來有了更深的認識。紀德于1919年寫道:“我從來不會放棄什么,我在自身同時庇護著精華與糟粕,我生活在分裂的狀態之中。可是,我身上共存的各趨極端的東西并沒有像某種存在和生活動人心魄的集中感受那樣,給我帶來太多的不安和痛苦,這該如何解釋呢?截然對立的傾向沒能使我成為一個痛苦的人,卻使我成為一個令人困惑的存在,——因為,痛苦伴隨著某種人們希望擺脫的狀態,而我并不想逃避這種使我全部存在的可能得到發揮的狀態。這種對許多人幾乎是不堪忍受的對話狀態,對我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這樣的心境,就像一個嗜酒的人喝醉的狀態,他不是在酒中求索,而是在醉酒后求索。他渴求的是那樣的狀態。

然而,每次的對性壓抑本身的沖破,隨后都會帶來重新的分裂或者是依然的分裂。特別是在手淫控制他的時候,他思想混亂,身體虛弱,情緒低落,如他所說,“為了可悲的安寧”。什么樣的“安寧”呢?分裂的沖突和一種對自身的模糊所造成的混亂。越是如此,他越是無法擺脫手淫。直到從愛戀童稚中得到第一次的靈與肉的和諧相處,仿佛行為依照了自身的倫理觀。這種激情和歡樂,使他很容易擺脫了手淫的控制和思索的混亂,使他感覺到“新力量”的存在。

查看全文

海外華文文學完整性

一、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回顧與分析

海外華文文學主要指中國本土之外作家用漢語創作的文學作品(包括雙語寫作的華人作家用非漢語寫作又被翻譯成漢語的作品)。百年海外華文文學則指上世紀初以來發生在海外各國的漢語文學,目前分布于70多個國家,大致可分為東南亞、東北亞、北美、歐洲、大洋洲等不同“板塊”,近年來南美華文文學也有所興起。近30年來,包括大陸、臺灣、港澳在內的百年中國文學研究取得很大進展,而百年中國文學除在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等在內的本土取得成就外,也在海外有了豐富的延伸和重要的影響。一是中國作家旅居海外的創作;二是華僑、華人在東南亞、東亞、北美、歐洲、大洋洲等地創作形成的居住國華文文學,這種華文文學屬于居住國文學,但其以第一代移民和華僑身份創作的文學,與中國文學仍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尤其是香港、臺灣的公民身份政策和歐美等國的移民政策,使已加入外國國籍的華人與中國也仍有密切關系;三是各國漢學家對百年中國文學的研究成果(也可包括非華人用華文創作的作品,但數量很少),這雖不是華僑、華人所寫,但反映出百年中華民族新文學的世界性影響,也構成對民族新文學的重要影響,尤其是其中用中文寫作的內容。這三種形態在不同層面上反映了中華文化傳統在世界的傳播,構成海外華文文學的主要內容,也與百年中國文學構成密切的互動關系,其在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東方與西方、雅與俗等重大問題上的實踐及其經驗已產生世界性影響,并使得漢語文學成為世界性語種文學,推動著世界各語種文學多元共生秩序的形成。而其本身已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資源和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借鑒,也是世界文化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海外華文文學在近百年中生存強韌、發展強勁,1980年代以來遍及的國家更多,創作更豐富,提出的課題更多樣,而其分布廣,個人性文學活動多,顯得散零、邊緣的文學現象中有更深層的內在聯系。面對這樣的文學存在,展開整體性研究顯得格外重要,即在20世紀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的背景上,打通不同板塊、國別的華文文學,探尋其內在聯系,展開海外華文文學的“經典化”研究,在百年海外華文文學史的寫作、海外華文文學的重要課題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有文學創作就會有相應的文學研究,但有較自覺的學術意識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則大致開始于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的方修等對馬華文學(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史的研究及相關文學史著述的出版,臺灣旅美學者對美國華文文學的研究及相關研究著作的問世,可以視作東、西方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自覺展開。40年過去,海外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依舊構成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重要一翼。盡管其研究大多出于華文教育和華人社會生存的需要,注重本國華文文學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但也不斷提出整體性的問題。

一是會從本國華文文學的現實境遇中產生出富有挑戰性的話題,這些話題往往事關海外華文文學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例如馬來西亞華文文學界提出的馬華文學“經典缺席”等問題,新加坡華文文學界提出的“雙重傳統”等問題,美國華文文學界提出的“流動”文學史觀等問題,其實都涉及了海外華文文學發展中的根本性問題。二是在海外現代文學理論資源的直接影響下,會產生出一些文學的前沿性問題,這些問題的探討深化了海外華文文學的整體性研究,例如東南亞華文文學學者所作的“越界”研究,北美華文文學學者側重的“離散”研究等,都有多維度、多層次的研究特色,深入到海外華文文學的特質、價值等層面,對海外華文文學的創作和研究都起了推動作用。臺灣、香港與海外華人華僑的關系在1950年代后顯得格外密切,從華僑華人史研究中逐步獨立出來的華文文學研究,其重點除了香港、臺灣移居海外的作家研究外,更多的是中華文化傳統在海外華文文學中的傳播等。香港在東西方冷戰意識形態對峙的年代扮演了在海外延續、傳播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角色,而臺灣國民黨當局也以“文化中國”的正統代表來聚集人心。這種情況使得臺灣、香港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較多地從傳統在“離散”中的延續和豐富的角度關注海外華文文學的命運。尤其是香港,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自覺打開了“海外華文文學”的窗口,充分發揮了其溝通東西方華文文學的橋梁作用,很多刊物、出版社在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創辦27年、出版發行了300余期的《香港文學》是全世界刊出海外華文文學專欄和作品最多的刊物,涉及的國家、地區和作家也最多。中國大陸的研究是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臺港文學研究擴展到八、九十年代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基本上是在“世界華文文學”的框架中進行。它的提出,與“大中國文學觀”、“文化中國”等觀念的倡導有密切關聯,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關系密切也就不言而喻,而海外華文文學強調的多重的、流動的文學史觀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也產生了影響;由于其“跨文化性”和“世界性”,也被比較文學學科關注,甚至已成為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它本身包含的“離散性”、“本土異質性”、“中心與邊緣”、“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民族與世界”、“東方與西方”、“現代與傳統”、“本土與外來”、“身份”批評等課題等也為文藝學所關注。這種研究“領域”的跨學科性如果得到深入溝通,海外華文文學的整體性研究也會得到深化。19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的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就其成果而言,大致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海外國別、地區華文文學的研究,東南亞國家的華文文學史尤其較早得到研究,歐洲、北美等的國別、地區華文文學史研究則顯得薄弱。例如陳賢茂主編的4卷本《海外華文文學史》(1999年版),東南亞華文文學占了近3/4的篇幅。之后,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國的華文文學史也得以出版,《海外華文文學教程》、《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等也都分國別展開華文文學史的敘述。這些國別華文文學史在國別華文文學研究上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但尚未有歷史的整合,有的在歷史的敘述上有較多缺漏,或缺乏史料的提煉,在作家、作品的“入史”上較粗疏,缺乏“經典化”,歐洲、北美等的國別華文文學史研究空白較多。倒是其中一些取專門的研究視角的國別、地區華文文學研究在海外華文文學的“內部”和“外部”研究上都有深入。二是海外華文文學的專題研究,這些專題一般都關注了海外華文文學的特質,并展開了相關理論的探討,如2000年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作為世界性語種文學的華文文學之研究”,2003年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從華人文學到華人族裔文學的當代轉型”,2004年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身份理論與世界華人華文文學”等,海外華文文學的“語種性”、“雙重傳統”、“越界視野”、“多重身份”、“離散寫作”等問題得到探討。

形象學的探討有深入,“異”的形象尤為受到關注,但也受視野所囿,問題的探討與文學史結合不夠。三是從中國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關系的角度展開的研究,或是將海外華文文學置于世界華文文學的歷史格局中予以考察的研究,這些研究溝通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海外華文文學的雙向內在聯系,不過,這方面的探討還較為表層。近年來,《中國與海外:20世紀漢語文學史論》(2004)、《中國現代漢語文學史》(2007)、《漢語新文學通史》(2010)等著作相繼出版,則反映了學界在中華民族文學的背景上對海外華文文學資源的關注,并從“漢語文學”這一角度作了開掘的努力。但這種努力剛剛開始,無論是海外華文文學資源的開掘和提煉,還是相關文學史觀的調整和深化,或是中國文學和海外華文文學關系的把握等等,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海外華文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關系的研究有深入,文化母題在異域環境中的嬗變尤為受到關注,楊匡漢的《中華文化母題和海外華文文學》對此作了很好的研究。四是海外華文文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方面的研究,其中20世紀80年代后的“新移民”作家的創作尤為受到關注,新世紀以來的海外華文文學也得到相應研究,為海外華文文學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建設性意見,但還是顯得較為零散,同時由于受到一些非文學因素的制約,一些重要作家、作品仍被遮蔽,影響了整體上對“新移民”創作的評價。五是關于海外華人學者的文學理論、批評建樹和海外漢學的相關研究,近年也有拓展,以往較被忽略的國家的漢學研究開始得到重視,當代海外華人學者文學批評理論由于對中國大陸的文學研究產生的“沖擊”而被關注,對其研究也隨之展開。這些研究大半正在進行中,也還不足以覆蓋海外華人學者的文學理論、批評建樹和海外漢學的相關重要內容,尤其是兩者的“連接”點,如海外華人學者文學批評理論和實踐對海外漢學的影響等尚未受到充分關注。海外華文詩學研究,即在海外華文文學的批評實踐中建立海外華文文學學科研究的詩學范疇和方法,雖已提出多年,但尚缺乏深入。所有這些研究基礎和發展方向其實都指向了海外華文文學的整體性研究。

二、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整體觀

展開海外華文文學的整體性研究,理解歷史總體性的方法論和具有文學的生命整體意識是重要的。歷史總體性的方法論其實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即人類社會最終走向自由,人自身最終實現解放,而社會發展的現實與總體趨勢有著辯證的聯系和互動,總體化的歷史進程有著極其豐富的差異性,甚至以差異性作為前提,從而呈現開放性的格局。“五四”新文學運動開啟的現代意義上的“人的文學”表現出文學對于人的認識的深化和人性的全面解放的追求,反映了文學的歷史總體趨勢。現代中華民族文學的種種現象都是這一文學總體歷史進程中不同(特定)階段的表現,都會在“人的文學”的歷史進程中自我揚棄,直至走向“人的文學”的終極完善;而同時,文學的現實階段和眾多領域,在其復雜多樣的存在中,克服著理論與實踐、創作與現實之間的割裂,努力突圍出文學的異化、物化,使文學最終走向真正合乎人性的境界。這成為現代中華民族文學不同時期、不同區域文學之間的根本性貫通,也是海外華文文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內在呼應。這里,強調“歷史總體性”并非遮蔽差異性,而要接納、揭示差異性是重要的。文學的生命整體意識則是指不同板塊、不同地區、不同層面的漢語文學尤其有著密不可分性,缺了任何一點點,民族新文學的血肉就少了一塊;對任何一種文學的傷害,都是對自己文學生命的致命傷害。而將各地區的漢語文學視為一個生命整體,就把握到了不同時期民族新文學的血脈走向,自然也能更好地審視海外華文文學。對包括東南亞、東亞、歐洲、北美、大洋洲、南美等地區各國在內的百年海外華文文學展開整體研究,其歷史整合就要打通“國界、洲別”,避免現有“海外華文文學史”羅列各國華文文學歷史,缺乏整體把握和有機聯系的情況。為此,除了文學史料要翔實,要對其進行很好的學術梳理和提煉,尤其要對目前還被忽視的一些海外華文文學重要資源進行深入開掘,既避免重要遺漏,又防止龐雜瑣碎外,還要在充分關注不同地區、國別海外文學的相異和不平衡性的基礎上把握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的歷史一體性、文學整體性和豐富差異性,探討切合海外華文文學狀況的文學史框架。如何完成這種歷史的“整合”,有多個方面是需要關注的。百年海外華文文學史的體例既要體現百年海外華文文學的整體觀,揭示百年海外華文文學在20世紀人類進程和世界格局背景下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基本線索、形態,又要充分關注不同地區、國度(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和其他地區之間)由于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及對華政策不同影響下形成的華文文學豐富的差異性、不平衡性及其獨特價值。

查看全文

電氣設施完整性管理

電氣設備的正常運行是企業安全生產、可靠運行的重要保證。設備在制造、安裝、檢修、維護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設備長期運行后出現的材料絕緣性能老化、材質劣化現象,均可成為導致電氣設備故障的主要因素。隨著工業和信息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設備的技術制造水平大大提高,集成式、維護少的設備得到了大量應用,各種監測自動化系統和在線檢測與分析的技術手段廣泛應用,繼續采用傳統的周期性檢修模式,既浪費人力物力,又會給設備的可靠性增加新的不確定因素。電氣設備完整性管理系統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設備故障和管道事故的發生,保證管道設備的安全運行。

1研究目標

基于狀態評價的電氣設備完整性管理研究的目標是:通過對預防性試驗數據和設備運行、監測數據的分析,建立設備的狀態評價系統,將設備管理由傳統的周期檢修轉變為狀態檢修;建立設備的風險評估模型,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實現電氣設備的完整性管理。狀態評價主要依據Q/GDW168-2008《輸變電設備狀態檢修試驗規程》、QCSG10010-2004《輸變電設備狀態評價導則》等標準[1-2],依靠收集到的各類設備信息,確定設備狀態和發展趨勢。狀態檢修是企業以資產、安全、環境、效益等為基礎,通過設備的狀態評價、風險分析、檢修決策等手段開展設備維修工作,達到設備安全可靠運行、檢修成本合理優化的目標。狀態檢修將設備管理工作的重點由修理轉移到管理,強調管理和技術分析的作用,真正做到“應修必修,修必修好,不需不修,按需檢修”。為了實現電氣設備的完整性管理,以預防性試驗數據為基礎,進行設備運行情況的統計分析,達到能夠對設備的運行狀態作出評價的要求,在狀態評價的同時對整個設備風險程度進行評估,以實現針對性維修,避免重復故障的發生。

2電氣設備狀態評價

狀態評價流程是貫穿整個電氣設備完整性管理系統的核心紐帶,其將系統各主要功能模塊相互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圖1)。試驗和巡視是檢查設備“健康”狀態的兩種不同方式,其工作周期和方法也不相同,一般是分開單獨執行,而設備的狀態評價同時依賴于試驗和巡視的結果。因此,在每次進行試驗或巡視后,都應該重新對設備進行狀態評價,以保證設備狀態評價結果的實時性。狀態評價的主要功能包括:查詢狀態評價數據、進行設備狀態評價和狀態評價結果審核等。

2.1評價方法

查看全文

信號完整電路板設計研究論文

1SI問題的提出

隨著IC輸出開關速度的提高,不管信號周期如何,幾乎所有設計都遇到了信號完整性問題。即使過去你沒有遇到SI問題,但是隨著電路工作頻率的提高,今后一定會遇到信號完整性問題。

信號完整性問題主要指信號的過沖和阻尼振蕩現象,它們主要是IC驅動幅度和跳變時間的函數。也就是說,即使布線拓撲結構沒有變化,只要芯片速度變得足夠快,現有設計也將處于臨界狀態或者停止工作。我們用兩個實例來說明信號完整性設計是不可避免的。

在通信領域,前沿的電信公司正為語音和數據交換生產高速電路板(高于500MHz),此時成本并不特別重要,因而可以盡量采用多層板。這樣的電路板可以實現充分接地并容易構成電源回路,也可以根據需要采用大量離散的端接器件,但是設計必須正確,不能處于臨界狀態。

SI和EMC專家在布線之前要進行仿真和計算,然后,電路板設計就可以遵循一系列非常嚴格的設計規則,在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增加端接器件,從而獲得盡可能多的SI安全裕量。電路板實際工作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為此,通過采用可控阻抗端接線,可以避免出現SI問題。簡而言之,超標準設計可以解決SI問題。

下面介紹設計過程通用的SI設計準則。

查看全文

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統設計與實踐

摘要:油田各單位間管道數據標準、系統建設思路互不統一,導致管道完整性數據呈現“豎井式”隔離,難以實現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依托中國石油地理信息系統和中國石油采油與地面工程運行管理系統,構建了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統,并在油田管道管理工作中進行了實例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統的建立,實現了空間數據查詢、統計、空間分析等功能。同時,地理信息系統GIS服務功能實現了導航、可視化、空間分析、決策支持等地理信息共享服務,為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支持,也可以滿足日常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要求,其有較強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油田管道;完整性;系統設計;數據庫

管道是油氣田生產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油氣田開發年限的延長及管道規模的擴大,管道腐蝕、老化問題日益突出[1],且部分管道位于環境敏感區域,安全運行管理面臨諸多困難。因此,油氣田管道隱患治理及管道安全受控運行具有重要意義[2]。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對管道面臨的風險因素不斷進行識別和評價,持續消除已識別的不利影響因素,采取各種風險消減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圍內,最終實現管道安全、可靠、經濟運行的目的。油田在管道完整性管理方面尚缺少統一的管理系統,雖然有部分單位已經建設相關信息系統[3-7],但各單位間缺少統一標準,無法實現管道完整性的統一管理。而且不同單位建設的完整性管理系統所注重的內容不同,有的系統全面建設,有的系統重點關注數據管理,有的系統重點關注管道巡線等等。為了提高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水平,打破各單位間的數據障壁,形成統一、高效的管理機制,建立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統是十分必要的[8-10]。

1系統架構設計

根據管道完整性管理標準,依托中國石油地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A4)、采油與地面工程運行管理系統(以下簡稱A5),搭建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統,使地理信息服務與管道完整性管理核心內容有機結合,提供高后果區管理、風險管理、完整性評價等功能,為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其系統架構設計如圖1所示。本系統依托A4、A5云化環境建設,無需再添加服務器、存儲器、交換機等設施(圖2)。設計時將數據中心機房作為系統部署地點,進行集中部署,要求穩定、可靠、安全,且實時性要求很高,因此系統的核心服務器采用兩臺設備集群的方式,保證單節點故障不影響系統的運行。

2系統數據庫設計

查看全文

天然氣管道完整性管理策略

1管線完整性管理技術內涵

(1)完整性管理輸氣管線的流程

目前,完整性的管理輸氣管線的關鍵點就是要做好長輸管線的完整性評價。目前,輸氣管線的完整性評價主要包括了對于管線本身的評價與輸氣站場的設施完整性評價兩個方面的內容;并且,有時輸氣管線的完整性評價還包括了儲氣庫的評價。其中,對管線主體進行的是適用性的評價和防腐涂層的有效性評價,以及站場中設施的故障診斷等方面的內容。因此,要想做好對長輸管線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從做好輸氣管線流程的管理入手,不斷的加強對各方面發展建設的管理。

(2)管道的完整性管理中的關鍵技術

管道在完整性管理的過程中是一種跨學科的、系統的工程,它不僅僅是涉及到自然類學科以及工程技術的相關專業,并且是包括了政策法律、經濟管理的相關社會類學科。在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的相關層面,進行完整性管理以及數學、地質學、物理學以及石油工程、材料科學、機械工程和工程力學、工程、信息科學、可靠性工程以及與工程相關的、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在使用與實用的角度來說,完整性管理的關鍵性技術應包括相應的失效分析以及失效的案例數據庫的建立與研究,對于危險因素以及危險源進行識別的技術、管道的相對檢測技術、風險性的評價、適用性的評價技術、地質災害的預警以及相關評估、機械設備的相關故障診斷以及關于地理信息系統建立的問題等。

2對于天然氣的管道完整性及管理體系的發展建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