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模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9 14:02: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思維模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實踐觀點思維模式
一、實踐是一種思維方式
“實踐唯物論”、“實踐本體論”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都是以實踐為核心范疇重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哲學理論,但在對實踐范疇的不同理解中卻蘊含著值得深入研究的學理上的區別。馬克思把人的存在方式理解為實踐,并以此為基礎來理解以往所有的哲學。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第一次提出了實踐的概念,實踐范疇的提出,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天才世界觀的誕生。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公開以實踐作為“新唯物主義”的建構原則和全部哲學變革的出發點。他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納入到實踐的解釋框架中去理解,指出過去舊唯物主義的缺點在于:“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而唯心主義的缺點則是:“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盻2這段話充分表明了馬克思是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置于實踐這一全新的解釋原則之下,從實踐的觀點出發看待整個西方傳統哲學,去理解傳統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并且從這一角度闡明了自己的哲學與以往哲學的不同。
馬克思不僅從實踐觀點出發去看待整個哲學史,而且還進一步把所有的理論問題都歸結為實踐的問題。所以,馬克思認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本o接著,馬克思又進一步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奔幢闶怯^念的東西,包括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也要從物質實踐來予以說明。這樣,實踐范疇便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范疇,不僅社會物質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且社會精神生活在本質上也是實踐的,所以,馬克思認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樣,實踐不僅成為馬克思理解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而且也成為馬克思理解所有哲學問題的思維方式。與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相比,實踐觀點作為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待一切問題的思維邏輯。
從實踐的觀點出發去理解人的社會生活,并以人的實踐活動的觀點去批判“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這是“實踐唯物論”、“實踐本體論”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這三種解釋模式的共同之處,但是,“實踐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所理解的實踐和所強調的實踐,是人的實踐活動本身,也就是從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諸如實踐活動的客觀性、歷史性、能動性、目的性等出發去解釋各種哲學問題。這就是說,在“實踐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這里,實踐是一個被描述的對象,是一個實體性的哲學范疇,尚未構成一種哲學意義的解釋原則或思維方式。因此,“實踐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既試圖把實踐作為核心范疇而貫穿于各種哲學問題之中,又無法把實踐作為解釋原則而重新解釋全部哲學問題。與“實踐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不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所理解的實踐和所強調的實踐,是馬克思所說的“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也是把實踐觀點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來理解人、理解人與實踐的關系,從而理解和看待一切哲學問題。正因為是把實踐的哲學意義理解為“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所以,這里的實踐既不是一種“實體”范疇,也不是客體意義上的“關系”范疇,而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解釋原則。這種解釋原則,就是從“現實的個人”即“從事實踐活動的人”出發,去理解和解釋全部哲學問題。因此,馬克思的實踐觀點是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哲學解釋原則的創新,這才是實踐觀點的真實意蘊。
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的內涵
“思維方式是人們思維活動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評價客觀對象的基本依據和模式”。所以,觀點僅僅屬于哲學理論的個別表現,思維方式才代表哲學家思想的精神實質。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實質,關鍵就在于理解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的內涵。任何一種哲學,都主要是因它的思維方式而與其他哲學相區別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是否貫徹實踐觀點這種思維方式,是判定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則界限的基本依據。就哲學傳統而言,馬克思繼承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唯物主義思想傳統,但是他的“新唯物主義”與傳統的唯物主義卻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個區別就在于馬克思提出的實踐觀點,而不在于他具有的辯證法思想,這是因為馬克思的辯證法思想也是以實踐觀點為理論基礎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的最根本之處就在于對人的本質進行了重新理解,把實踐看作人的存在方式,從而實現了從抽象的、虛幻的人到具體的、現實的人的轉換。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點就“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得到的現成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發點的“現實的個人”與西方傳統哲學的“主體”概念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哲學的“主體”概念是以主客二分為前提的,而在馬克思的哲學中,實踐成為人的存在方式,人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主體,而成為“現實的個人”,從而超越了主客二元對立,達到了主客同一。
研究生中醫臨床思維模式分析
摘要:自2014年之后,中醫臨床規培教育制度推行以來,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逐年下滑。現行制度下,學術型研究生面臨著較大的科研壓力,普遍存在中醫專業基礎不堅、中醫臨床思維缺失等問題。由于學科的特殊性,中醫學術型研究生也得具備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這就需要導師、學校都意識到培養學術型研究生中醫臨床思維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
關鍵詞:學術型研究生;中醫經典;臨床思維
隨著國務院《中醫藥發展戰略綱要(2016—2030)》的頒布,我們又迎來了一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期[1]。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中醫藥人才的培養?!秾W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必須以高素質人才構建新的競爭優勢,以創新激發新的發展動力……建成一批中國特色、國際一流的研究生培養基地”。中醫藥高等教育已經是中國特色,要達到國際一流,必須提升中醫藥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和層次[2]。然而,自2014年之后中醫臨床規培教育制度推行以來,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逐年下滑。由于學科的特殊性,中醫學術型研究生也得具備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這就需要導師、學校都意識到培養學術型研究生中醫臨床思維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學術型研究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1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現狀
現代醫學研究生教育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2個類型培養,自2014年以來,我國全面推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中醫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相結合的中醫臨床規培教育制度,這一舉措促進了中醫專業型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卻造成了中醫院校的學術型研究生數量的遞減和培養質量的下降。出于各種原因,優秀的中醫學本科生更傾向于攻讀專業型學位,這直接影響了學術型研究生的學術創新與學科的學術發展[3]。此外,中醫學術型研究生還承擔著較重的科研任務,如果想達到畢業要求,他們至少需要在科研上投入1年以上乃至2年的時間,這就大大擠壓了學術型研究生去臨床實踐的時間,學術型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臨床思維、臨床技能都得不到鍛煉。雖然中醫學術型研究生大多選擇高校和科研機構為自己的就業去向,但在中醫藥事業被高度重視的大背景下,要繼承好、發揚好中醫學精髓,中醫藥人才降了需要具備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中醫相關的其他科學知識研究中醫中醫藥的科研創新能力,對中醫經典功底、中醫臨床能力的要求更高。
2提高研究生經典水平的措施
司法改革思維模式的改革
本文作者:李峰工作單位: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
我國司法改革的關鍵是對不同司法文化的認識,司法改革的成敗直接取決于這種思維活動正確與否。很多司法改革方面的難題與思維范式的缺陷有密切關系。范式概念是庫恩范式理論的核心,最早產生于科學技術哲學領域,而范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理論體系¹。該理論體系實質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和解的產物,范式本身所蘊含的是一個社會共同體所持有的理論和方法上的共同信念,進而成為該共同體的文化傳統。在社會科學領域,范式理論得到廣泛的運用,并將其內涵具體化。鄧正來就認為,所謂范式,乃是一種在某個時代處于主導或支配地位的規范性信念,,與任何明確闡釋的理論模式相比較,-范式.有著更廣泛、更具滲透性的支配影響力。這意味著-范式.的這種影響力有時候是人們所意識到的,而在更多的時候則是人們不意識的。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范式.的影響不僅在于引導人們去思考什么,而更在于引導人們不去思考什么[1]。作為一個屬概念,司法改革思維范式同樣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潛意識特性,因為它不易被人們所發覺,思維范式中的缺陷往往難以及時得到糾正。當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用什么改造我們的思維范式?應當形成什么樣的司法改革思維范式?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二元對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的解析
由于中外司法文化之間、法治理想與現實之間充滿復雜的矛盾,加之對價值判斷著力點的認識不同,學界對司法改革路徑和理想目標的理解存有很大的分歧。例如,犯罪嫌疑人沉默權、辯訴交易、司法審查、公益訴訟、先例判決、違法證據排除規則等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觀點對立,其不同觀點主要表現在是與否、立行與緩行上。在研究上述西方流行的司法制度時,持是或立行態度的學者雖然也認為司法改革應當注重研究中國的實際情況,注意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但更注重司法理念的普適性,強調作為人類共同遺產的司法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指導意義,移植西方成熟的司法原則和制度,對缺乏現代司法理念的內生能力的中國來講,是一種成本較低的方式。而傳統專制文化與現代民主法制思想格格不入,對法治建設總體上起到阻礙作用,應當堅決予以摒棄。持否或緩行態度的學者雖然也承認許多西方司法理念和制度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具有普適性,但是只有在根據中國¹的前提下進行司法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而浸透著西方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司法制度與理念移植到中國后,會產生水土不服問題,出現排異性。在沒有解決排異性之前,不能盲目地吸納。有些學者還對盲目追隨西方理論的現象表示深深憂慮,認為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中國社會科學的發展所具有的最為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社會科學知識為某種社會秩序及其制度-添附.正當性意義之進程的日益加速。從較深的層面來看,這種進程的加速實是與中國論者為了建構中國社會科學而引進西方各種流行理論的知識運動同時展開的,甚或構成了這一-知識引進運動.的一部分:它不僅表現為中國社會科學是西方各種流行理論的追隨者,而且更意味著西方各種流行理論有關人類社會秩序及其制度的圖景在中國學術場域或中國社會秩序之建構過程中的正當性[2]。我國這些年來的司法改革大體在這兩種類型的觀點之間搖擺,陷入無休止的比較與選擇之中。在三大訴訟法的修訂中,不少學者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觀點歸為其中一方,而將不同意見歸為對方,形成二元對立的司法改革思維范式。司法改革之中的二元對立思維還表現在多個方面。例如,將司法文化區隔成傳統與現代。而不少人在傳統與現代關系的理解上,往往隱含著對立性。傳統與現代作為兩大范疇,首先由馬克斯#韋伯在他的歷史社會學中提出。盡管韋伯并不簡單的認為傳統必然是現代的障礙,但其后的一段時間內,無論是西方的社會科學家,或者是中國的學者一般都傾向于把傳統看作是現代的反面,理性、進步、自由等價值是現代的標志,而傳統則是阻礙這些價值的實現[3]。將司法文化二分為傳統與現代,看兩者又互為反面,必然導致傳統和現代互相排斥的結果。二元對立思維還表現在對西方主流國家訴訟制度的理解上。對于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的訴訟模式,也存在一定對立性認識。有的學者就以我國司法制度的特性更接近于大陸法系國家為由而主張在司法改革中以職權主義訴訟模式為依據,從而反對引入具有濃厚當事人主義訴訟模式的某些制度。此處所講二元對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的實質內涵,與西方近代以來流行的二元對立哲學思想不能劃等號,二元對立哲學思想的立足點是主客二分,在人類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二元對立的思維范式則是指思維習慣、思維方法等方面流行的社會觀念。在這里論及二元對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是對該文化現象從社會心理、政治、歷史等多個角度進行審視,主要體現為社會學意義上的分析。二元對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有兩個基本要素。一種是二分法。即根據研究的需要,將司法文化中的若干問題盡可能劃分為相對應的兩個方面,形成在司法改革中將研究對象進行二元化劃分的偏好。當一種研究方式成為經常采用的習慣時,就很容易陷入機械和武斷。常常會把一些復雜的司法改革問題簡單地歸結為對應的兩種類型,忽略了看待問題的更多角度。這種簡單化的處理方式,掩蓋了司法文化實際存在的豐富多樣性,導致研究視野偏狹。另一種是對立性。對二元劃分之后形成的兩種司法改革問題或者兩個方面,看成互為反面、相互排斥的關系,從而形成二元結構中的對立性。這種司法改革思維范式通常會暗示二元結構中只有一方具有正當性,另一方則應當摒棄。當然,這種對立性的思維表現不一定那么直接,更多地存在于潛意識之中,成為一種不自覺的思維習慣。基于對立性思維的影響,在衡量一種制度的科學性時,往往會在普適性與民族性、傳統與現代等范疇中作出肯定一種而否定另一種的判斷,極易造成邏輯規則的錯誤運用,將本質上不相互矛盾的兩個判斷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選擇,得出的結論自然是荒謬的。二元對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顯然是非理性的,但卻在我國的司法改革中普遍存在,不能不引起深思。思維作為社會關系的產物,從根本上還要受制于社會因素的影響,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倫理、習俗、法律等[4]。司法改革思維范式必然也要受各種文化交流、社會變革、歷史傳統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二元對立思維范式與中西文化的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態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中遺存下來的一種思維范式,這種思維范式至今仍然在影響著我國的司法改革。一度泛濫的¹這里所借用的根據中國一詞,是鄧正來先生常用的表述方式,強調法律移植中堅持以中國為出發點、解決中國問題的強烈目的性。如果脫離了這樣的場景,必然導致中國法律發展方向的偏差。用西方司法理念和準則作為判斷的標準,以及對中國傳統和現實不加區分的遷就,這兩種思維現象同時存在即是明證。目前對現代化范式掩蓋下的西方中心主義大張撻伐,確實反映中國學者反思現階段法治建設的勇氣,但這種反思是否會淪于盲目排斥西方成熟的法律精神與理念,以國情排斥普適性的價值取向和司法發展規律?則又是我們要高度警惕的。
二、民族精神對司法改革思維范式的主導性認識
克服二元對立的思維范式,確實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如前所述,既然思維范式是一種規范性的信念,具有潛意識和思維習慣的特性,說明文化因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僅僅分析該思維范式的邏輯錯誤不可能解決問題。發掘出文化觀念中的正確的信念,賦予司法改革清晰的支柱和驅動力,形成司法改革的統一靈魂,是超越二元對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的必由之路。對于彌漫在人們意識深處的司法改革思維范式,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利用同樣存在意識深處的合理信念進行改造和完善。一種推動民族進步的支柱和靈魂一定能在克服不良思維范式中發揮作用,這個支柱和靈魂就是民族精神。º民族精神往往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步凝練而成的,是積極向上的民族文化,沉浸在民族意識的深處,不會輕易改變。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在外延上并不相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被包含在民族文化之中,因為并非所有的民族文化都是積極進步乃至長期傳承的。民族精神對本民族的文化有廣泛的影響力,擴散到民族文化的各個層面,不管是否意識到,人們的意志、心理、思維等方面都會受到民族精神的深刻影響。民族精神反映了一個民族認識世界的風格,民族的思維習慣、思維方式往往與民族精神有密切的關系。當民族精神得到較為充分的張揚,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充分顯現時,就會像影響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一樣,在思維范式的形成和完善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司法改革實際是民族文化變遷的組成部分,其過程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深刻影響。用民族精神影響司法改革思維范式,克服司法改革中引進、吸收、創新等環節出現的困難,進而形成和完善司法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各國的司法改革中不乏成功范例。例如,美國的司法改革無不散發著自由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民族精神,最早創制了現代司法權,建立了滿足市場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完善的司法體制。»日本民族素有善于學習、嚴謹精細、團結合作的精神,在這種精神的主導下,法律制度的建設迅速擺脫了簡單模仿某一國家的做法,將兩大法系訴訟模式進行有機的結合,構建符合本國需要的系統司法體制,形成精密司法的特色,司法裁判的準確性和解決糾紛的效益大為提高[5]。不過,此處所指的民族精神不同于歷史法學派的代表人物薩維尼的民族精神。其實在薩維尼的論著中,并沒有采用民族精神的概念,而是表述為民族性或者民族個性。他認為,在人類信史展開最為遠古的時代,法律已然秉有自身確定的特性,其為一定民族所特有,如同其語言、行為方式和基本的社會組織體系。法律以及語言,存在于民族意識之中[6]。而本文中所指的民族精神則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支柱與靈魂。薩維尼的民族個性顯然在外延上上要廣泛得多,包括一個民族的哲學思想、語言、心理、行為和社會制度等多重內容。在中國司法改革中發揮支配作用的應當是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是在近代以來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逐步挖掘和總結出來的,它對我國社會變革的各個方面都有深厚的影響力,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是維系民族共同體的精神支柱和靈魂。和合精神是中華民族最重要、最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合精神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首先是系統性。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其世界觀具有整體統一性的特點,從來不是孤立地、分割地看待世界。5周易6中將天、地、人謂三才,看成一個統¹有人認為,鄧正來提出了西方法律理想圖景和中國法律理想圖景這一組對稱概念,并批評中國法學研究者是在中國建立西方法律文化圖景,恰恰說明了鄧正來自身也陷入了現代化范式的困局。參見袁賀:5現代性與中國法學的迷思6,5浙江社會科學626年第1期。º多數學者認為,民族精神是支撐、指導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思想文化的精華,可以起到統攝人心、聚合族類的作用,很難將民族的劣根性列入民族精神的范疇。參見余祖華、趙慧峰:5中華民族精神問題研究述評6,5史學月刊623年第12期。»美國憲法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分權制衡的理論上升到根本大法的高度,在分權的原則中,司法審查權是其核心內容,從而在三權制中凸現了司法權的地位和作用。參見湯維建:5美國民事司法制度與民事訴訟程序6,中國法制出版社21年版,第71頁。一的整體。在司法審判中歸納出五聽,即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等等方面都反映了系統性的思維方式。其次是協調性。在哲學思想上,主張天人合一、物我一體,認為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古代國家禮制上,將鼎作為國家和王權的象征物,蘊含了兼收并蓄,百族齊聚,和睦諧一的象意。這些都反映古人對世界相互依存、協調共生的認識[7]。在重構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潮流推動下,和合精神逐步占據社會思潮的主流,被人們所認識和弘揚,成為社會共同信念的組成部分,也在思維范式重構中發揮重要作用。超越二元對立,具有嶄新內涵的司法改革思維范式就是對話型的思維范式,這種思維范式正是中華民族和合精神作用于我國社會轉型的具體表現之一,也是對現有司法改革思維范式改造的基本方向。對話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不是建立在二分法的基礎上,它承認二分法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所具有的合理因素,但盡力避免機械地將二分法運用于研究對象的認識上,力戒將二分法絕對化。它承認世界上存在中、西司法文化、西方存在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司法文化、西方訴訟模式存在職權主義和當事人主義的劃分,但又不限于這樣的劃分,而是以更加寬宏的視野看待所有司法文化。與其他所有民族文化一樣,司法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是豐富多彩的。所有司法文化都應成為司法改革中文化交流的范疇,所有不同類型的司法文化組成一個系統,司法改革所需要的有益文化因子都可以在這個統一的系統中借鑒和吸收。對話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承認不同司法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但更強調不同司法文化的協調共生,注重求同存異,注重不同司法文化在各自民族文化中的適宜性。對話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應是在世界司法文化的宏觀視角下平等看待所有民族司法文化,即拋棄現在所謂的西方中心主義,也反對以民族主義簡單排斥西方文化。¹以對話和交往作為處理不同文化之間的關系,在中西方都存在思想基礎,也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發展的一種趨勢。對話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既立足于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也是反思以往的二元對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的結果,與當下影響越來越大的世界主義的潮流不能不說是一種契合。對話型司法改革思維范式不會自動產生,需要經過復雜的建構過程。要使其上升到人們信念的層面,成為社會主流的思維范式,并嵌入到社會個體的意識深層,必須在文化建設方面投入大量精力。
易學對道教思維模式的影響論文
內容提要以周易為首的易學對道教的影響決不僅僅止于其在細枝末節上的滲透,最為重要的是:易學從根本上決定了道教關于宇宙論、生命觀、煉養術等重要內容的思維模式。本文從"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易分陰陽,順天而行"、"順則成人,逆則成仙"三個方面粗略地勾勒出易學對道教思維模式的影響,并且指出:在道教的發展成熟過程中,易學由于決定了其重要內容的思維模式,因而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易學道教影響思維模式
道教自其產生始就以雜而多端著稱。在道教的發展成熟過程中,受到過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其中以周易為首的易學對道教教理教義的方方面面多有影響。筆者認為:易學對道教的影響決不僅僅止于其在細枝末節上的滲透,更為重要的是,易學從根本上決定了道教關于宇宙論、生命觀以及煉養術等重要內容的思維模式。而易學對道教的這一影響,才是最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本文擬就這一問題粗線條地勾勒出易學在思維模式上對道教影響的大致輪廓,從而揭示出易學在道教成仙理路形成過程中的重大作用。
一、法天象地、天人合一
早在遠古時代,中國的先民們就對天地日月、鳥獸蟲魚、四季寒暑等自然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先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俗無不是對自然的模擬和再現。而這種與自然息息相關的親和力在《周易》里得到了最大的匯聚和發揮。《周易.系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可見,這種觀物取象的思維模式是八卦之所以成立的根本依據?!吨芤祝缔o下》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又《周易.說卦》說:"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quot;在《周易》里,天、地、人是它所要闡發的主要內容,天、地、人都遵循同一法則,而人道是取法于天道和地道的,換言之,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是易學的基本思維模式。
在道教中,這種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貫穿始終。魏晉神仙道教的著名宗師葛洪說:"夫五谷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絕之則死,又況于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于五谷邪?夫金丹之為物,燒之逾久,變化逾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于外物以自堅固,有如脂之養火而不可滅。銅青涂腳,入水不腐,此是借銅之勁,以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榮衛,非但青銅之外傅也。"⑴葛洪的"假求于外物以自堅固"的成仙理路可謂丹鼎派的典型思維模式。他認為,在自然萬物中,唯有黃金能入火不消,埋地不朽,如果能夠服用它們,那么人身就能得到黃金這種不消不朽的特質,人自然也就能肉身不壞,長生不死了。對于這種成仙理路我們暫且不作任何價值判斷,在此應該指出的是:這種理路正是易學中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思維模式的繼承和發揮。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的探討
摘要:為了實現建筑設計的創新,使建筑具有美觀性和實用性,就得在建筑設計創新中應用可拓思維模式。本文首先明確了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之間存在的聯系,然后分析了可拓思維模式的具體內容,最后就如何在建筑設計創新中應用可拓思維模式進行了研究,需要將可拓思維模式應用到建筑設計方法和設計形態中,還需要重視各種可拓思維模式的具體應用,進而全面提升建筑設計的水平,在最大限度上實現建筑設計創新。
關鍵詞:建筑設計創新;可拓思維模式;應用措施
0引言
建筑工程的設計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占據著不可代替的位置,所以,為了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就必須重視建筑工程的設計方案,使其具備較高的有效性。人們不僅關注建筑工程的質量,對其美觀性也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重視可拓思維模式的應用。在市場經濟下,建筑工程對信息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傳統的建筑思維模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必須不斷創新建筑設計理念,合理使用可拓思維模式。
1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之間的關系
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對建筑設計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可拓思維模式中,既有邏輯思維又有非邏輯思維,可拓思維模式對創新建筑設計理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建筑設計任務開展過程中,設計理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須重視設計理念的創新,提高設計質量和水平。現在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不重視建筑設計理念的創新,自身的競爭實力無法得到提升,無法適應市場競爭,建筑工程項目沒有任何特色,落后于時代潮流。在建筑設計理念的創新過程中,需要提高對可拓思維模式的重視程度,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創新的效果。在可拓思維模式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對建筑設計的思路進行歸納總結,并且將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在建筑設計創新中,可拓思維模式發揮著推動作用,現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的思維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需要使用可拓思維模式,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建筑設計創新,全面提升建筑設計項目的競爭實力。
公務員行測數字推理思維模式
數字推理是我國目前所有公務員考試行政能力測試的必考題形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對數字和基本數列的敏感程度,也是反映考生基本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加這方面的練習也能有效的鍛煉考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對圖形推理和類比推理等一些題型的深度把握也有重要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數字推理中應用到的三種思維模式。
首先我們要說的是三種思維模式中的第一種,也是最基本的思維模式,那就是橫向遞推的思維模式。
橫向遞推的思維模式是指在一組數列中,由數字的前幾項,經過一定的線性組合,得到下一項的思維模式。舉個簡單的例子。
5112347()
根據橫向遞推的思維模式,思考方向是如何從5得到11,會想到乘2再加1,按照這樣的思路繼續向下推,發現,每一項都是前一項的2倍再加1,于是找出規律,這里應該填95。
再舉一例。
初中數學解題思維模式培養研究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數學習題,這就需要學生準確解答各類數學習題,避免學生在解答各類數學習題時出現思維混亂和實際學習能力下降等習題。而對于初中數學解題思維模式培養存在的習題來說,就應結合各項習題的表現形式制定完善的培養策略,保證初中數學解題思維模式培養策略的合理性,培養初中生解題思維,為學生解答數學習題提供有力支持。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培養時可能會受到一定限制,這就影響學生數學解題思維的合理性和穩定性,學生在解答數學習題時也會出現問題,直接影響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和實際思維狀況。這就應從初中數學科目教學的角度出發規劃針對性培養策略,解決學生解題思維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彰顯培養學生解題思維的現實意義,將解題思維模式在初中數學科目教學中的作用體現出來。
1解題思維模式的概述
解題思維模式是指學生在解答各類問題時產生的思維模式。而且初中數學教學通常通過數學習題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到相應教學氛圍當中,并在學生解答數學習題的條件下學習各項知識,這對于保障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意識和解題能力培養效果顯得至關重要。對解題思維模式進行研究,其對學生發散性思維模式和創新性思維模式有很高要求,這就應在保證學生各項思維達到合理狀態時對其開展解題思維培養,突出解題思維模式在初中數學科目教學中的作用。
2培養學生解題思維的意義
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培養具有明顯現實意義,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培養學生解題思維,可以強化學生在解答數學習題中的參與力度,促使學生在解答數學習題的過程中深入學習各項知識,避免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受到自身固有思維干擾,從而彰顯解題思維模式培養優勢和現實作用,以此推進初中數學科目教學高效、合理地開展。其次,不同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解題能力存在很大差異,這就應在考慮學生實際學習狀態和各項數學知識教學情況對其進行解題思維培養,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數學習題解答目標,并在合理目標支持下促進學生準確解答相關習題,并在學生解答數學習題過程中鍛煉其自身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最后,培養學生解題思維還能改善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思維僵局,確保學生可以嚴謹地學習各項數學知識和解答相應習題。保證各類數學習題解答與數學科目教學之間的關聯性,并將初中數學科目教學順利開展的目標落到實處。
3初中數學解題思維模式培養的困境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建筑設計創新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建筑設計創新是建筑設計當中的重要部分,而其實現的最佳方式就是通過可拓思維模式。只有將可拓性思維模式融入建筑設計當中,才能更好地實現設計創新。文章主要對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進行詳細地討論。
關鍵詞:建筑設計;創新;可拓思維模式
可拓思維模式對建筑設計創新來說帶來了很多指引的作用,不僅讓人們意識到了建筑設計在方法上的創新,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形態上的建筑設計創新。這對建筑設計行業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將對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進行討論,希望以此為我國的建筑設計行業提供有益地建議和幫助。
1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比較
傳統建筑設計與現代建筑設計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并體現在了多個不同的方面。從設計的性質來看,傳統的設計比較重視設計的技術性,而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則將技術水平與文化背景等內容結合在了一起,以便于求得更好的設計效果。從設計的過程來說,在傳統設計中通常不是很重視過程,導致過程顯得比較隨意。而在現代建筑設計過程中,卻重視起設計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從手段上來看,傳統設計中主要通過手繪的方式來完成設計圖,而現代建筑設計則主要通過先進的儀器和計算機來進行相關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從上述的這些差異上可以看出,在現代化的建筑設計中,更加地重視起設計中的技術和測量,同時設計的空間更加廣泛,對建筑設計的創新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事實上世界上任何的事物都是具有可拓性的,可拓性又是創新的主要來源。建筑設計創新對設計師來說是他們不斷向前的動力,并且也是他們在建筑設計中的必然要求。因此,從可拓性思維模式對建筑設計創新進行詳細地討論是十分有必要的。
2建筑設計創新的影響因素
初中英語開放性思維模式研究
一、開放性思維模式的培養優勢
初中英語是開闊中學生視野的一門課程,通過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學生們能夠了解國外的文化及生活習慣,有利于其情操的陶冶和品位的提升。借助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在與國外思想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定位自己的人生意義、目的及價值,通過重新審視和定位進而確定先進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所以,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開放性思維是存在優厚基礎的。與此同時,隨著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對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進行改善,借助思想境界、素質培養的進一步提升,可促使學科教育學習目的的實現。學生通過對英語的學習,不僅能夠從中體會樂趣,還能夠學習國外先進的創新思想及文化知識。所以,初中英語教學中注重開放性思維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二、開放性思維模式下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分析
(一)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進行培養,是初中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開放性思維模式的重要內容。只有學生具備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擁有更多的學習動力。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方式的多樣性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即迎合學生的興趣及特點,對趣味性、多樣性的英語課堂進行營造。首先,朗讀英語課文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深入教學,選擇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不僅有利于趣味性課堂的營造,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其次,聽寫單詞或做英語習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進行比賽。如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以積分方式進行聽寫或答題比賽,最后將成績相加作為評選的總成績,然后定期每周根據各組成績進行小組評優,并適當給予獎勵。通過趣味性課堂的創建,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團隊意識。最后,引入多媒體技術提高初中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以其新穎、直觀的形式進行英語教學,繼而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通過英語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就會更加直觀,同時有利于從聽覺、視覺等多個方面對英語知識進行學習和了解,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英語課堂的熱愛,為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及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情景化教學
互聯網思維模式新媒體營銷策略
【摘要】當前,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行各業要想獲得良好發展就一定要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有效的營銷活動,利用新媒體開放性、互動性與市場性的優勢提高營銷工作的效果,為行業發展開辟更大的空間,為市場經濟帶來活力。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新媒體營銷仍存在問題。論文分析互聯網思維模式下新媒體營銷的現狀,根據分析結果探索新媒體營銷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互聯網思維;現狀;發展模式;營銷策略
1互聯網思維與新媒體營銷的概念
要想提高新媒體營銷的實際效果,就一定要對互聯網思維與新媒體營銷的相關概念進行理解。當前,對互聯網思維的定義有多種,不同人從不同角度對互聯網思維都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將互聯網思維定義為社會化營銷,還有一部分人將互聯網思維理解為電子商務,但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并沒有對互聯網思維的整體概念有一個詳盡的把握。人們可以站在市場營銷學的角度理解互聯網思維,指的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制定完善的產品和創意性活動吸引用戶,在市場化的生態系統中對這條價值鏈進行重新思考的方式[1]。要想正確掌握互聯網思維就一定要重視系統化思維,讓品牌和企業的各種營銷活動、行為以及管理模式,在這種系統化的思維之下開展,而不是簡單地使用網絡技術或互聯網平臺進行產品的銷售。在研究互聯網思維時一定要研究用戶思維,將用戶作為研究的中心,研究怎樣讓用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完成信息的篩選和瀏覽,并將營銷信息變為用戶關注的重點。互聯網思維更加注重個性的表達,針對不同用戶的喜好進行用戶畫像,提高營銷信息的精準性。新媒體營銷指的就是企業利用當前的信息技術創造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平臺,進行產品信息的傳播與,進而獲取收益[2]。新媒體營銷的平臺多種多樣,最常見的就是網絡平臺,還有移動媒體與數字媒體等。與傳統營銷模式的不同之處在于新媒體營銷主要依靠網絡進行信息擴散,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品牌和產品的宣傳營銷工作,可以與用戶群體建立多項關聯,進而提升品牌或產品的知名度。
2新媒體營銷的價值與意義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信息時刻處于爆炸的狀態,怎樣準確地將品牌或產品信息傳遞到用戶手中就成為當前市場營銷思考的重要問題。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營銷模式開始發生變化,新媒體營銷作為時展衍生出的營銷模式,可以積極推動經濟發展。因此,人們一定要重視新媒體營銷的管理建設工作。與傳統的市場營銷方式相比,新媒體營銷可以抓住消費者的興趣點,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另外,隨著各種社交軟件和網絡平臺產生,消費者可以利用網絡渠道對產品和品牌進行了解與溝通,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的傳遞。因此,新媒體營銷與傳統營銷模式相比,將消費者變成傳播過程當中的媒介,如果營銷手段得當,可能會引起病毒式傳播,從而形成市場需求逐漸擴大的營銷效果。使用新媒體營銷,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接上節省營銷的成本,還可以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良好口碑,與此同時,還會督促品牌和產品不斷提升自身服務的質量與性能,使品牌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逐漸形成良性循環,擴大品牌影響力。新媒體營銷可以針對不同的消費者群體給出針對化營銷,利用大數據對用戶進行精準篩查,發掘潛在用戶,明確消費者需求,使品牌可以做到精準服務用戶,擴大發展與盈利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