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對道教思維模式的影響論文
時間:2022-09-01 04:15:00
導語:易學對道教思維模式的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以周易為首的易學對道教的影響決不僅僅止于其在細枝末節上的滲透,最為重要的是:易學從根本上決定了道教關于宇宙論、生命觀、煉養術等重要內容的思維模式。本文從"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易分陰陽,順天而行"、"順則成人,逆則成仙"三個方面粗略地勾勒出易學對道教思維模式的影響,并且指出:在道教的發展成熟過程中,易學由于決定了其重要內容的思維模式,因而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易學道教影響思維模式
道教自其產生始就以雜而多端著稱。在道教的發展成熟過程中,受到過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其中以周易為首的易學對道教教理教義的方方面面多有影響。筆者認為:易學對道教的影響決不僅僅止于其在細枝末節上的滲透,更為重要的是,易學從根本上決定了道教關于宇宙論、生命觀以及煉養術等重要內容的思維模式。而易學對道教的這一影響,才是最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本文擬就這一問題粗線條地勾勒出易學在思維模式上對道教影響的大致輪廓,從而揭示出易學在道教成仙理路形成過程中的重大作用。
一、法天象地、天人合一
早在遠古時代,中國的先民們就對天地日月、鳥獸蟲魚、四季寒暑等自然現象有著濃厚的興趣。先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俗無不是對自然的模擬和再現。而這種與自然息息相關的親和力在《周易》里得到了最大的匯聚和發揮。《周易.系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可見,這種觀物取象的思維模式是八卦之所以成立的根本依據。《周易.系辭下》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又《周易.說卦》說:"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quot;在《周易》里,天、地、人是它所要闡發的主要內容,天、地、人都遵循同一法則,而人道是取法于天道和地道的,換言之,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是易學的基本思維模式。
在道教中,這種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貫穿始終。魏晉神仙道教的著名宗師葛洪說:"夫五谷猶能活人,人得之則生,絕之則死,又況于上品之神藥,其益人豈不萬倍于五谷邪?夫金丹之為物,燒之逾久,變化逾妙。黃金入火,百煉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于外物以自堅固,有如脂之養火而不可滅。銅青涂腳,入水不腐,此是借銅之勁,以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洽榮衛,非但青銅之外傅也。"⑴葛洪的"假求于外物以自堅固"的成仙理路可謂丹鼎派的典型思維模式。他認為,在自然萬物中,唯有黃金能入火不消,埋地不朽,如果能夠服用它們,那么人身就能得到黃金這種不消不朽的特質,人自然也就能肉身不壞,長生不死了。對于這種成仙理路我們暫且不作任何價值判斷,在此應該指出的是:這種理路正是易學中法天象地、天人合一思維模式的繼承和發揮。
不但外丹如此,在內丹中,也貫穿著這種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天人合一"可謂內丹修煉的本質和基石。在內丹家看來,天地是一個大的鼎爐,天地以日月為坎離,而人身是一個小鼎爐,人身以神炁為坎離。而所謂內丹修煉的過程就是效法天地陰陽的和合,以神炁為陰陽,煉盡陰質,達到純陽之體。正如《鐘呂傳道集》所說:
天地之機,在于陰陽之升降。一升一降,太極相生。相生相成,周而復始。不失于道,而得長久。修持之士,若與取法于天地,自可長生而不死。若比日月之度,往來交合,止于月受日魂,以陽變陰,陰盡陽純,月華瑩凈,消除暗魂,如日之光輝,照耀于上下。當此時,如人之修煉,以氣成神,脫質升仙,煉就純陽之體也。
不但丹道修煉的基本理路自始至終都貫穿著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而且在丹道的具體修煉過程中,也打上了這種思維模式的深深烙印。正如俞琰所說?quot;丹法以天為鼎,以地為爐,以月為藥之用,而采取必按月之盈虧。以日為火之候,而動靜必視日之出沒。自始至末,無一不與天地合。"⑵這表明,在道教的丹道修煉過程中,其鼎爐、藥物、火候等關鍵要素多是借易學的模擬天道而闡發的。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周易參同契》:"《火記》不虛作,演易以明之。偃月作鼎爐,白虎為熬樞,汞日為流珠,青龍為之俱。舉東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兌數八,下弦艮亦八。兩弦合其精,乾坤體乃成,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在這里,魏伯陽將鉛爐比作偃月,將金比作"白虎",將水比作"青龍","流珠"比作汞。"上弦兌數八"指每月初八日,月生一半之明,以納甲言之,以兌卦用事。"下弦艮亦八",指每月二十三日,月生一半之魄。以納甲言之,是艮卦用事。由于兌卦的陰爻與艮卦的陽爻交換而成乾卦,艮卦的陰爻與兌卦的陽爻相交而成坤卦,于是便合兩弦而成乾坤兩體。于是乾坤兩鼎器成立,藥物火候盡在其中。"二八應一斤,易道正不傾"指的是月有上下二弦,上弦金半斤,共一百九十二銖,下弦水半斤,也是一百九十二銖,共計三百八十四銖。而易共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其中陰爻一百九十二爻,陽爻一百九十二爻,共計三百六十四爻,與上弦下弦三百六十四銖暗合。由此可見,丹道的修煉過程,其鼎爐、藥物、火候等關鍵要素無不與易學的模擬天地自然的變化運行有關。《周易參同契》被后世尊?quot;萬古丹經王",其煉丹之道為后世奉為圭臬,當然其借易學的法天象地、天人合一闡發煉丹之道,也就成為后世丹道的不二法門了。
道教這種法天相地、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顯然受到了易學的影響。我們不妨把它稱之為道教的大思維模式。因為由這種基本的思維模式出發而引發的小的思維模式,無不是與之相關并同樣受到易學影響的。
二、易分陰陽,順天而行
在《周易》中,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⑶闡發了其宇宙生成的模式。《周易.系辭》的作者認為在萬物產生之前有一個根源太極存在,這時天地未開,混沌未分。然后太極產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再產生四季,四季再產生天、風、火、山、澤、水、雷、地八種自然事物,最后由這八種自然事物相互變化而產生了世界萬物。而《周易》這種依次遞生的宇宙生成模式自始至終都滲透在道教的宇宙模式之中。
早期的道教經典《太平經》及《周易參同契》就是根據《周易》的這種卦象數理思維對宇宙萬物的產生進行初步的描述的,這對后代的道教學者產生了重大影響。南朝上清派宗師陶弘景說?quot;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極。太極則天地之父母,道之奧也。"⑷在這里,陶弘景雖然在太極之前加上了元炁和道,但是宇宙萬物這種依次遞生的模式與周易顯然一脈相承。五代彭曉的《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之《乾坤易之門戶章第一》中說:"太易、太初之前,雖含虛至妙,則未見兆萌。太始、太素、、太極之際,因有混成,乃混沌也,中有真一之精為天地之始,為萬物之母。一氣既形,二儀斯析,然后有乾坤焉,有陰陽焉,有三才五行焉,有萬物眾名焉。"彭曉關于宇宙萬物生成的次序依次為:虛--太易--太初--太始--太素(真一之精)--太極--二儀(乾坤、陰陽)--三才、五行--萬物。除了又添加了諸如虛、太初、太始等含混不清的概念以外,彭曉的宇宙生成模式仍然是周易宇宙模式的繼續和發揮。全真道的李道純說:"道本至虛,至虛無體,窮于無窮,始于無始,虛極化神,神變生氣,氣聚有形,一分為二,二則有感,感則有配,陰陽互交,乾坤定位,動靜不已。四象相系,健順推蕩,八卦茲系,運五行而有常,定四時而成歲。沖和化醇,資始資生,在天則旋萬象,在地則常養群情。形形相授,物物相孕,化化生生,奚有窮盡!"⑸在李道純看來,宇宙萬物由八卦所代表的八種自然事物配合五行的運行規律變化而生,而八卦由四象健順推蕩而成,四象又由乾坤陰陽感配互交而成,乾坤陰陽也不是從來就有的,而?quot;神"與"氣"聚變的結果。神與氣源于道,道體本虛,因虛空到了極點,才有了神氣的聚變和陰陽的變化。在這里,李道純的宇宙演化論顯然受到了《周易》乾坤學說的影響。
道教的這種宇宙生成論都認定萬物有一個共同的根源,然后這個根源產生了相反相成的對立面,如陰陽,乾坤等,再由這對相反相成的對立面互相作用,從而漸次遞進地產生天地萬物。這種模式與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大模式不無關系。比如在這種宇宙生成論中起著關鍵作用的陰陽和合產生宇宙萬物的模式,即是由男女交合的自然現象聯想而來。另外,道教的宇宙生成論?quot;氣"的引入也密切相關,對于這一問題,前人多有闡發,在此不再贅述。所以,我們可以推斷:道教這種宇宙發生論的模式貫穿著天人合一的大思維模式,甚至可以說是由法天象地、天人合一這一基本模式引發而來--當然,它們都受到了易學的影響。
三、順則成人,逆則成仙
道教關于宇宙生成、萬物演化的探討并不具有純哲學的終極目的,而只是為其飛升成仙作理論依據。在道教學者看來,既然宇宙發生、萬物演進的過程是太極--陰陽--萬物,在這個宇宙生成的過程中,人和萬物都是有生有滅的。如果想要肉身不死,只要逆著這一宇宙萬物生成的過程而行,達到復返先天之元即可。如果說對于宇宙生成、萬物演進的探討是為了明了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那么丹道的修煉則在于通過逆轉的方式,返本歸根。正如俞琰的《周易參同契發揮》中所說:"夫欲求長生,須求吾未生以前此身緣何而得,然后可以論養性延命之道。"然后他又接著說:"五行順則生人,逆為丹田。"
道教的這種逆用丹田的修煉模式源于"數往者順,知來者逆"⑹的易學"逆數"原理,與易學的先天、后天八卦圖式密切相關。在宋以前,《周易》是有卦無圖的。易圖的出現,始于北宋道士陳摶。他以八卦體系闡發丹道,并配以易圖。陳摶將易圖傳授給穆修,后經邵雍和朱熹而風行天下。這說明:丹道的修煉模式與易學、易圖的象數原理不無關系。
先天八卦圖又稱"伏羲八卦方位圖"。根據《周易.說卦》中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而排列。先天八卦圖式以乾坤定南北,其先天卦數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鬮濉⒖擦Ⅳ奩摺⒗ぐ恕F媸簦際酢F澠帕杏興襯嬤幀S梢壞剿氖悄媸閉敕較蛟碩鄖歟諛戲劍承蛭⒍搖⒗搿⒄鶿呢浴S晌逯漣耍撬呈閉敕較蛟誦校岳の兀詒狽劍承蛭恪⒖病Ⅳ蕖⒗ぁM保送劑攪較嘍裕辭肜ぁ⒄鷯胭恪⒖燦肜搿Ⅳ抻攵遙鞴鉤梢躚舳粵⑼騁惶濉?
后天八卦圖式又稱"文王八卦方位圖",根據《周易.說卦》中的"帝出乎震,齊出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前,勞乎坎,成言乎艮"排列。后天八卦圖式與先天八卦圖式不同,它是以離坎定南北,震兌定東西。其后天卦數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后天八卦以乾坤為父母,震、坎、艮、、離、兌為六子卦。
先天八卦圖,即代表了俞琰所說人"未鄖按松碓島味?quot;的狀態。所以它在內丹中被認為是人體生命的先天有序化狀態,是生命處于生長和旺盛的圖式。后天八卦圖的本質是按順時針方向順行來表達萬物于四時之中生養收藏的五行生克規律。也就是說,后天卦圖是用卦象來描述萬物與生命由生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quot;順行"過程。內丹家認為,人在母體中為胎兒時處于先天八卦圖式所象征的先天有序化狀態,一旦出生脫離母體以后,體內陰陽關系便發生變化,先天乾卦中的陽爻與坤卦中的陰爻易位,由乾坤南北相對的先天八卦圖式變為坎離南北相對的后天八卦圖式,先天的有序遭到破壞而變為后天之無序,人便因此慢慢走向衰亡。內丹就是針對這一生命現象,取坎填離,由后天返先天,從無序到有序,逆返至先天八卦圖式乾南坤北狀態。
由此可見,易學"逆數"說的思維模式在道教的丹道修煉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幾乎所有的內丹家都認為:世界從無到有是宇宙萬物包括人的發生過程,煉丹便是從有為始,至無為終,通過逆轉丹田,達到復返先天之元,這也就是內丹家們常說的"順則成人,逆則成仙。"
由于以上三種思維模式決定了道教成仙的基本理路,因而在道教教理教義中的地位尤為重要。而無論是"易分陰陽"的宇宙發生的"順生"模式還是"逆則成仙"的丹道煉養"逆成"模式,都打上了易學的深深烙印。在這一順一逆的作用力的相逆互補當中,易?quot;法天象地、天人合一"的大模式始終貫穿和滲透其中。細細研習這三種思維模式的關系,竟與"易分陰陽"的易學模式又有暗合之處:一順一逆的作用力正如陰陽的互相交感推蕩,貫穿始終的天人模式則正好與作為陰陽變化最高準則的易道相合,而這種巧合也許更證明了易學在道教成仙理路中的重要地位。
注釋:
(1)《抱樸子內篇.金丹篇》
(2)《周易參同契發揮》
(3)《周易.系辭上》
(4)《真誥卷五.甄命授第一》
(5)《中和集卷一》
(6)《周易.說卦》
- 上一篇:財產保險價格競爭策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養老金市場體系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