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征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22:45: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稅收征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稅收征管

稅收征管改革思考

我國傳統的稅收征管模式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自50年代至80年代,實行征管查集于一身的模式。也就是以專管員為核心的管理模式;80年代中后期,進行以征、管、查分離為核心內容的稅收征管改革,在稅務機關內部將稅收征收、管理和檢查劃分為各自獨立的職能部門,實行征管權力的分離和制約,同時實行專業化管理、以提高征管效率。

1996年新的稅收征管改革任務是建立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其特點在于由分散型、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型、規范型管理轉變;由傳統的手工操作方式向現代化的科學征管方式轉變;由上門收稅向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轉變;由專管員管戶的“保姆式”、包辦式管理向專業化管理轉變;其核心是管理機制的轉變。稅收征管體制改革以來,征管水平提高很快,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稅收征管新格局,基本適應了稅制調整與完善的要求。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在基層征管實踐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征管職責劃分、人員分工、相互協作等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必需的一些配套措施和外部環境還不夠理想。

一、目前基層征管工作中的問題

(一)計算機的依托作用不能有效發揮。現行征管模式依托計算機進行稅收管理,而計算機的運用是以信息的準確、全面為基礎的,涉稅信息資料的采集和分析是整個稅收征管活動的基礎。但實際運用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問題,一是信息化很大程度上仍模擬手工操作,信息傳輸仍有相當比例是紙質傳輸,造成征管各環節信息不暢。二是與工商、銀行、海關、財政、統計等部門還沒有實現網絡連接和信息共享,涉稅信息的采集不充分、不及時,體現不出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三是軟件的開發和應用不規范,目前基層使用的各類軟件達十幾種且數據的統計口徑不一致,應用中相當一部分人員素質不高,專業人才、技術力量嚴重不足,先進設備許多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開發和運用。甚至對現有的程序,也不能做到真正用好管好。計算機巨大潛能由于使用者的限制無法發揮出來,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稅收征管的業務組合銜接不暢。機構關系尚未完全理順,稅收管理權被分散在各個職能部門,機構間職責范圍難以劃分清楚,機構重疊、職能交叉,工作分配環節多,無增值的管理環節多,造成上下對應困難,信息傳導不暢、衰減;征收、管理、稽查三個系列之間界限明顯,信息相對封閉,協調配合能力弱,銜接不暢。

(三)稅源監控管理乏力。新的征管模式最大的特征是由管戶變為管事。集中征收后,并未根據信息化要求,采取現代化的稅源管理措施。在這種情況下,基層征收人員與納稅戶之間的直接接觸大大減少,基本上處于被動受理的狀態,稅收信息來源渠道窄,且對有限的稅源信息利用不夠,致使稅務部門對納稅戶數、納稅人基本情況、稅源結構及變化趨勢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稅源監控管理乏力,特別是對重點稅源戶和異常戶的管理弱化。

查看全文

稅收征管重在改制

當前我國正處在體制轉型的關鍵時刻,加強稅收征管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與加強征管相比,更重要的是加快稅收制度和稅收體制改革。當前,以下諸點應予以關注:理順納稅人與稅收征管人、公務員之間的關系,確立納稅人的主人翁地位;依法照章納稅,廢止自上而下地下達征稅指標的傳統做法;根據擴大內需和深化改革的要求,全面改革稅制已經提上了日程;為適應加入

WTO后形勢的變化,改革現行內外有別的稅收制度,實行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公平稅負;為全面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由抑制投資的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過渡;規范稅外費征管,減輕納稅人的稅外費負擔,并逐步將游離于財政之外的收入納入政府預算。

稅收是政府主要的財源,又是政府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杠桿。當前我國正處在體制轉型的關鍵時刻,加強稅收征管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與加強征管相比,更重要的是加快稅收制度和稅收體制改革。當前,以下諸點應予以關注:

1、理順納稅人與稅收征管人、公務員之間的關系,確立納稅人的主人翁地位。

稅收是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途徑和形式。勞動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納稅人,無論是自然人或者法人,他們所繳納的稅金都來自勞動群眾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納稅人與政府之間是權力和義務對等的關系。公民作為納稅人具有照章納稅的義務,同時又享有接受政府及其雇員所提供的服務的權力;政府及其雇員擁有依法納稅、領取俸祿的權力,同時又必須履行對納稅人應盡的義務。這種權力、義務體現了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主仆之間的關系。納稅人是社會的主人,政府公務員則是為納稅人服務的公仆。古人把官吏稱之為百姓的“父母官”。其實,納稅人供養了政府及其官吏,而不是相反。政府及其官吏絕沒有超越公仆之外、凌駕于主人之上的特權。明確這種主仆關系,是市場經濟有效運作的必要條件。稅法要實現稅收調節收入再分配的功能,首先必須規范這種主仆關系,并給予法律保障。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主仆關系在人們心目中卻往往被淡忘,甚至被扭曲、顛倒。特別是一些官員并不珍惜手中的權力為納稅人服務,他們肆意侵吞公共財富,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他們所作所為不僅背離了人民政權和執政黨的宗旨,而且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

查看全文

財政稅收征管審計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稅收征管力度的意義,從稅務部門不按時收稅、稅務監管力度不夠和稅收中的法律等幾方面闡述了稅收在征管過程中審計存在的問題,總結了如何加強財政稅收征管審計,旨在維持國家經濟穩定。

關鍵詞:稅收;審計;稅收征管

一、凸顯稅收征管審計工作的力度

稅收的征收時間每年基本都是固定的,國家大部分經濟來源主要是以稅收的形式獲取的,為了滿足國家日常的財政開支等,政府有時也會按照月或者季度從國家各個方面征收稅款。稅款的征收有利于維護國家政權,保障國家利益,提高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以此來保障社會公平。其中審計工作就是使我國制定的稅收政策能更好的執行下去,減少審計稅務部門偷稅和漏稅等不良現象的出現。

二、稅收征管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按時收稅和稅務監管不到位。有些稅收部門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害怕因為本年稅收基數高而影響到下一年收稅目標的順利完成,所以會故意拖延稅收的征收進度,導致來年稅收征收情況會出現異常。在稅務監管這一方面,主要是有些稅務征收部門監管不全,在征收稅務的過程中并沒有對納稅人所交稅款的數額進行核準,導致部分企業為少交稅而不按照規定開發票,出現應繳納稅款和實際收到稅款不一致。(二)稅收法律實施沒完全落地。稅收一般都是通過國家直接進行征收,但在特殊情況下政府部門可以調整稅收政策,地方政府是沒有權利直接調整本地稅務征收的額度的,部分地方政府擅自減少本地企業繳納稅收額,是由于稅收征管審計不嚴而造成的越權行為。國家政策制定后,如果后期監管不嚴,很容易造成稅收政策無法發揮出它的實際效用,稅務部門作為稅收政策的施行者其內部依然存在違規行為,一種情況是稅務部門不按照國家規定的稅收標準,自己制定出稅收優惠措施,導致稅收流失,國家總財政收入降低。第二種存在的情況是稅務部門在對納稅人進行稅收征款時,用納稅人低于評估價值的物品做抵押后,再把抵押的物品直接發放給部門的工作人員,這一做法在法律上已經構成了違法行為,對整個稅收工作的開展都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也是使得政府財政收入減少的原因。

查看全文

稅收狀況及稅收征管體制革新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經濟發展模式處于變革轉折的關鍵時期。相對于整體宏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導致稅收收入節節攀升,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沾沾自喜,因為在復雜多變的經濟活動中,稅收工作處于瓶頸狀態,一方面,稅收總量逐步增大,但是另一方面,稅收政策帶來的稅收扭曲效應也逐步凸顯,稅收負擔不公平現狀頻發,稅收征管制度亟需進行一定的調整與革新。

一、我國間接稅的稅收問題

(一)我國以間接稅為征稅重點的原因

我國雖然是以流轉稅與所得稅為雙主體的稅收體制,但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卻是以流轉稅為主要征稅目標,這是與我國經濟發展現狀所相適應的。我國經濟發展整體水平還不高,公司盈利水平與人均收入水平也不夠高,所以實施現代的直接稅制仍未達到其經濟基礎。

而間接稅的征收管理相對簡便,稅收來源比較穩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國家財政的需要,也符合我國的具體實情。

(二)間接稅的稅負扭曲

查看全文

稅收征管信息化思考

近年來,隨著我省國稅系統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深入,信息技術已廣泛運用于稅收征管工作的各個環節。一方面,它有力地推動了稅收征管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轉變,促進了稅收征管業務的規范和工作流程的統一,提高了稅收征管質量與效率,優化了納稅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它也使得基層征管人員及各級管理層對征管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日益增大,龐大的信息系統正常運行的有條件性和由此帶來的各種潛在風險也相對集中。加之,目前國稅機關征管機構的地域分散性、相關應急制度建設的滯后性、部分稅務人員應急意識的薄弱,更使得這種征管信息系統本身所固有的各種可能的、突發性的障礙風險對稅收征管工作的有序性形成了潛在威脅。有鑒于此,張士龍副局長在2008年度全省征管和信息化會議上要求全省各級國稅機關“要認真研究、制定信息系統突發故障后業務處理的應急保障方案,選擇試點單位開展模擬信息系統突發情況下的應急業務處理演習,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一、征管信息系統運行的有條件性和應急管理

CTAIS2.0江蘇優化版綜合征管系統是支撐我省國稅部門稅收征管工作運轉的基礎性業務處理平臺,也是各類外掛系統(網上申報系統、電話申報系統、網上認證系統、一窗式票表比對系統、稅銀庫聯網系統等)進行信息交換的重要依托。我們認為,征管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依賴于外部運行環境、內部運維管理和硬件設備自身的穩定性三大類因素,這三大因素的有條件性就構成了征管系統正常運行的主要風險及其類型。

1、制約征管系統正常運行的外部因素

(1)電力供應和網絡連接。由于運營商的原因或雷擊等自然災害造成斷網、停電、電信故障,導致系統無法啟動運行。

(2)惡意攻擊導致系統運行故障。如黑客非法訪問和入侵系統,竊取口令、拒絕服務攻擊、越權訪問,假冒、篡改或刪除系統信息等。

查看全文

稅收征管調研報告

近年來,儀征國稅第六稅務分局根據基層稅收征管工作實際情況,按照科學規范、安全集中、真實準確、簡便實用的原則,切實抓好征管資料的規范化、精細化管理,有效地促進了分局綜合管理效能的提高。

一、明確辦法細化職責不斷規范征管資料管理

稅收征管資料是形成于征納活動的第一手材料,它包括稅收征管資料的收集、流轉、整理、歸檔、保管、使用等環節,而收集、流轉是整個稅務資料管理的核心內容。針對過去部分稅務干部“重稅收任務輕資料管理”的情況,該分局在征管資料規范化管理過程中,堅持做到“五個明確”,不斷規范征管資料管理。確保征管資料管理在內容上全方位,在形式上程序化。

一是明確收集內容。為了規范涉稅資料的內部流轉及保管,分局制訂了《征管工作流紙質涉稅資料流轉、保管處理試行辦法》,分別對依申請的工作流、依職權的工作流所需的涉稅資料和納稅人報送的申報資料的流轉、保管辦法進行了明確。對于依申請工作流的涉稅事項,由受理環節負責受理和返還審批文書。對于依職權工作流形成的資料,由調查執行環節負責有關涉稅資料、文書的收集、整理,歸入納稅人戶籍資料夾保管。對于納稅人納稅申報報送的申報資料由受理環節負責受理、整理和保管,對逾期報送資料的也由受理環節負責催收。也就是說:納稅人上門申報、申請的各類資料由受理環節負責收集;上納稅人門調查、執行而形成的資料,由調查執行環節負責收集。

到目前為止,分局已明確了包括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發票管理、納稅評估等92條工作流程,涵蓋分局各股室之間的工作職責及各環節必須提交的各類稅務文書和資料。

二是明確傳遞環節。根據稅務登記、稅款征收、發票管理等征管業務流程特點,逐一明確股室之間、股室內部人員之間各崗位人員的傳遞職責,對所有上報資料實行由副分局長扎口負責制,既加強了對資料的審核把關,又確保了資料上報的及時性。對一些當場受理、當時決定的事項,由受理人當即處理并將結果直接返還納稅人。工作流終結后,由受理人將有關涉稅文書、資料整理后直接歸入納稅人戶籍資料夾。而受理環節受理后需轉調查環節、核批環節的工作流,由受理環節審核受理。對可以出具《受理通知書》的,向納稅人出具《受理通知書》。受理人員受理后,有關信息在機內流轉的同時,將納稅人提供的紙質資料轉至調查執行環節。調查環節調查后,將納稅人提供的資料和調查紙質資料暫存,同時將有關調查信息在機內轉至核批環節,核批環節核批結束后,及時通知受理環節打印核批文書,一份由納稅人憑《受理通知書》領取,另一份轉調查執行環節,由調查執行環節連同納稅人提供的資料及紙質調查資料歸入納稅人戶籍資料夾。受理環節對納稅人報送的資料進行形式上的審核,主要包括:資料內容齊不齊、項目填寫全不全;而調查環節主要調查核實納稅人所填資料的內容,對納稅人填寫項目的真實性負責;核批環節對受理和調查工作進行全過程監控,對工作質量全面把關。

查看全文

國內稅收征管的狀況及提議

一是對期貨業的稅收征管定性問題。資本市場是金融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期貨市場,其投資交易也是金融投資領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此相適應,期貨業理應列入金融業,按照金融業的標準繳納稅負。但是,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成立的時間較晚,加之期貨市場在市場經濟中的特定功能未能為社會和人們所真正認識和完全了解,故在實際稅收征管中,期貨業未能被等同為金融業,而是與旅游業、餐飲業等視為同類,按照一般社會服務業標準實施稅收征管,履行納稅義務。稅收征管上的這種偏差引發了期貨業內外人士的長期爭論而又懸而未決,對于期貨業的正常發展影響較大。

二是多征營業稅的問題。期貨公司的主要營業收入是客戶交易的手續費。期貨公司獲取的這些營業收入,成為稅務部門實施征稅的主要對象。但是,期貨公司向客戶收取的手續費還包括代期貨交易所收取、并為期貨交易所所有的手續費;換言之,期貨公司收取的手續費并不完全歸屬自己所有。手續費中屬于期貨交易所的那部分,期貨公司只是在為期貨交易所盡代收義務而已。而在實際征稅中,有的地區并沒有將期貨公司代期貨交易所收取的這部分手續費加以扣除,仍以期貨公司收取的全部手續費來作為計稅基數的依據。顯然,這種不合理的征稅辦法,加大了期貨公司不應有的稅負,多征了期貨公司的營業稅,損害了期貨公司的合法權益。

三是風險基金計提得不到認可問題。期貨市場是金融投資領域內的高風險市場之一。為有效防范期貨市場的風險,增強期貨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根據《商品期貨交易財務管理暫行規定》的規定,期貨公司可以按手續費收入的5%計提風險準備金,專用于彌補風險損失。然而稅務部門有關文件規定,期貨公司計提的風險準備金不能作為費用在稅前扣除,仍應納入征稅范圍。照此辦理,不僅增加了期貨公司的經營成本,更為嚴重的是,對本已不足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所得稅,進一步削弱了期貨公司的抗風險能力,為防范和化解期貨市場風險增添了壓力。

四是地方稅制的差異導致對期貨公司的重復計稅問題。稅制改革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在深入進行。但是,由于全國各地稅制改革進展有別,步調不一,各種特區和特殊稅制存在著較大的地區差異。有的地區完成了國稅和地稅的分離,有的則仍然實行統一征稅,有的甚至還實行包稅制。地區稅制的實際差異導致了期貨公司及其各地營業部的納稅困惑。有的地區對期貨公司的手續費收入總額進行全額征稅,存在著交易所和期貨公司重復征稅的不合理現象;地區稅制的差異也導致期貨公司營業部之間納稅成本不一,如果地區稅制協調不好,同樣也會存在營業部和公司重復納稅的問題。

總之,由于我國現行期貨市場稅收征管政策尚未完善,對期貨業的稅收征管存在著諸多不公平、不合理等問題,加大了期貨業的稅收負擔,沒有很好地對新興的期貨市場起到扶持、保護和促進作用。鑒于此,完善期貨市場的稅收征管政策,已經成為期貨業久已盼望的心愿和共識。

完善現行期貨公司稅收征管的幾點建議

查看全文

稅收征管成本論文

傳統的稅制優化理論為了分析的簡便,往往把稅收征管成本和征管部門的征管能力忽略了。然而現實生活中,再好的稅制,最終必須依靠征管才能實現其目標。稅收征管的難易程度和征管成本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優化稅制的設置。由于稅收征管因素的影響,有可能使得優化稅制在執行中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偏離設計時的初衷。因此,有必要把優化稅收理論和稅收征管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征管因素作為衡量稅制結構優化的標準之一。

一、稅制優化必須考慮征管因素

1.稅收征管的成本不容忽視

優化稅制理論往往在稅收導致的經濟效率損失與增進社會公平之間進行權衡,以尋求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然而,稅制優化和稅收征管是密不可分的,稅收征管是保證稅收制度有效運行的手段,稅收制度目標依賴于稅收征管來實現。但稅收的課征并不是一種不花錢的活動,相反,稅務當局征稅要消費資源。與此同時,納稅人奉行稅制要付出代價,包括會計師和稅務師費,還有納稅人在填寫稅收申報表和作記錄時所花的時間價值。

優化稅制應當考慮到稅務機關的征管費用和納稅人的依從費用。目前發達國家的稅收成本一般是1%~2%,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征管水平較低,因而稅收征管成本更高。稅收征管成本對優化稅制目標的實現,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影響可能大到足以扭曲優化稅制設計時的初衷。

2.稅收征管能力制約稅制優化

查看全文

稅收征管模式實現的途徑綜述

現行的“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稅收征管模式,通過多年的征管工作實踐和積極探索,效能逐步顯現。它促進了稅收征管手段和服務方式的改善,提高了征管質量和效率,規范了稅收執法行為,實現了稅收收入的穩定增長,基本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然而,現行稅收征管模式也存在著分工不明、職責不清、銜接不暢、管理缺位、信息傳遞、反饋和共享不盡如人意等問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加入WTO,特別是新《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頒布施行,稅收征管的經濟和法律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統一高效的稅收征管機制。為此,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關于加速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推進征管改革的試點工作方案》,提出“實現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和專業化’,建設統一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實現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的以專業化為主、綜合性為輔的流程化、標準化的分工、聯系和制約的征管工作新格局”的新一輪征管改革目標。從改革目標可以看出,加速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推進征管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現在信息化支持下的稅收征管專業化管理。構建這一現代化的稅收征管模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鞏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為現代稅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礎。

建立現代稅收征管模式,應是對多年征管改革的發展和完善,通過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級稅務機關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豐碩成果、鍛煉了大批的干部,所有這些都是推進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礎和寶貴財富,因此,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給予足夠的重視和保護,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減少浪費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連續性。推進征管改革,應以“依法治稅、從嚴治隊”為根本,堅持“科技加管理”的方向,鞏固、提高、豐富和完善“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加速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實現稅收征管專業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

二、建設“一體化”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為現代稅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托。

信息化是推進征管改革、建立現代稅收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和前提條件,必須加快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正確處理好信息化與專業化的關系,按照新《稅收征管法》第6條“國家有計劃地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各級稅務機關,加強稅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建立、健全稅務機關與政府其他管理機關的信息共享制度”的規定,建立“一體化”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一體化”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包括統一標準配置的硬件環境、統一的網絡通訊環境、統一的數據庫及其結構,特別是統一的業務需求和統一的應用軟件。當前,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應放在信息網絡建設上,加快建立覆蓋省、市、縣的地稅城域網、廣域網,按照“穩步推進,分批實施,講求實效”的原則,市一級地稅機關應建立以中小型機為主的城域網,縣一級地稅機關應建立以服務器群為主的城域網,并配備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平均每2人應配備1臺),接入三級廣域網中,實現廣域網上的數據和資料共享;同時,還應加快統一征管軟件應用的步伐,注意統一征管軟件的兼容性和差異性,充分考慮到城鄉有別、稅源的集中與分散有別,經濟發達與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有別的實際情況,逐步修改完善統一征管軟件,以避免征管軟件與征管實際不相適應,影響征管效率的提高。

1.建立數據處理中心。數據的集中是實現稅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證,是實施科學管理的基礎。“集中征收”的關鍵是稅收信息的集中,其實質應是納稅人的各項涉稅信息通過計算機網絡集中到稅務機關進行處理,稅務機關在準確地掌握納稅人涉稅信息的基礎上,為納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稅服務;稅務機關通過數據處理中心可以獲得政府管理部門的各種經濟信息和情報,可以監控各項稅收征管和職能的執行情況。稅收征管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信息管理,包括稅務登記、發票領購、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檢查等數據信息,通過網絡能夠準確、自動地匯總到數據庫,實現稅收征管內部數據匯總自動化,基層征管單位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查詢上級稅務機關相應的數據庫,便于強化稅收征管分析功能和管理功能,實現網絡資源共享;上級稅務機關可以迅速把有關指示和工作安排,及時傳達到下級各部門、各單位,提高稅收征管工作效率。因此,要根據集中征收的要求,在相應層級的稅務機關建立數據處理中心,負責本地涉稅數據和信息,特別是申報征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處理。

查看全文

稅收征管模式實現途徑

一、鞏固多年征管改革成果,為現代稅收征管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礎。建立現代稅收征管模式,應是對多年征管改革的發展和完善,通過多年的征管改革,各級稅務機關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豐碩成果、鍛煉了大批的干部,所有這些都是推進征管改革的重要基礎和寶貴財富,因此,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多年的征管改革成果給予足夠的重視和保護,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減少浪費和投入,保持征管改革的連續性。推進征管改革,應以“依法治稅、從嚴治隊”為根本,堅持“科技加管理”的方向,鞏固、提高、豐富和完善“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征管模式,在加速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實現稅收征管專業化管理,大幅度提高征管質量和效率。

二、建設“一體化”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為現代稅收征管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托。信息化是推進征管改革、建立現代稅收征管模式的突破口和前提條件,必須加快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正確處理好信息化與專業化的關系,按照新《稅收征管法》第6條“國家有計劃地用現代信息技術裝備各級稅務機關,加強稅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統的現代化建設,建立、健全稅務機關與政府其他管理機關的信息共享制度”的規定,建立“一體化”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一體化”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包括統一標準配置的硬件環境、統一的網絡通訊環境、統一的數據庫及其結構,特別是統一的業務需求和統一的應用軟件。當前,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應放在信息網絡建設上,加快建立覆蓋省、市、縣的地稅城域網、廣域網,按照“穩步推進,分批實施,講求實效”的原則,市一級地稅機關應建立以中小型機為主的城域網,縣一級地稅機關應建立以服務器群為主的城域網,并配備一定數量的計算機(平均每2人應配備1臺),接入三級廣域網中,實現廣域網上的數據和資料共享;同時,還應加快統一征管軟件應用的步伐,注意統一征管軟件的兼容性和差異性,充分考慮到城鄉有別、稅源的集中與分散有別,經濟發達與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有別的實際情況,逐步修改完善統一征管軟件,以避免征管軟件與征管實際不相適應,影響征管效率的提高。

1.建立數據處理中心。數據的集中是實現稅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證,是實施科學管理的基礎。“集中征收”的關鍵是稅收信息的集中,其實質應是納稅人的各項涉稅信息通過計算機網絡集中到稅務機關進行處理,稅務機關在準確地掌握納稅人涉稅信息的基礎上,為納稅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涉稅服務;稅務機關通過數據處理中心可以獲得政府管理部門的各種經濟信息和情報,可以監控各項稅收征管和職能的執行情況。稅收征管內部各部門、各單位的信息管理,包括稅務登記、發票領購、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稅務檢查等數據信息,通過網絡能夠準確、自動地匯總到數據庫,實現稅收征管內部數據匯總自動化,基層征管單位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查詢上級稅務機關相應的數據庫,便于強化稅收征管分析功能和管理功能,實現網絡資源共享;上級稅務機關可以迅速把有關指示和工作安排,及時傳達到下級各部門、各單位,提高稅收征管工作效率。因此,要根據集中征收的要求,在相應層級的稅務機關建立數據處理中心,負責本地涉稅數據和信息,特別是申報征收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處理。

2.加強信息交換。利用信息系統加強信息交換,在加速國稅、地稅系統信息共享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的實現與政府有關部門的信息聯網,重點應放在工商、銀行、財政、金庫、審計、統計等部門聯網,實現信息共享,提高稅款解繳入庫、納稅戶控管等環節的質量和效率。

三、劃清專業職責,構建信息化支撐下專業化管理的稅收征管新格局。

1.建立專業化分工的崗位職責體系。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速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推進征管改革工作的總體目標是“實現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和專業化”。專業化是信息化條件下的必然要求和結果。但目前征管各環節專業化分工并未完全到位,特別是未能充分考慮信息技術條件下信息使用的重要性,沒有按照信息流的相對集中合理劃分征收、管理、稽查三個環節的職責,各環節之間還存在交叉重復、職責不清問題。因此,應按照職責明確的原則將稅收征管的各項工作劃分為征收職能、管理職能和檢查職能,并實行“征管、稽查外分離,征收、管理內分離”,一級稽查運行的征管模式。征收、管理、稽查三系列的具體職能可劃分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