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16:02: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師范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師范教育

師范教育政策分析論文

【正文】

中國現代師范教育源于鴉片戰爭之后,最早成立的師范教育機構當數盛宣懷創辦的上海南洋公學于1897年所設的師范院,而真正開啟高等師范教育的是1902年在京師大學堂所設的師范館。歷經了艱難歷程而形成的以各級各類正規師范教育為主體、多種教育機構參與的多層次、多形式、多規格、多元化的我國師范教育體系,正負擔著世界最大規模基礎教育師資的培訓任務,僅1980年至今,已為中小學培養教師近700萬,接受學歷培訓教師500余萬,在師資培訓中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在教育科研上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中國師范教育基本是公立的,是國家政策的產物。因而,師范教育的成敗系于政策一身,政策是中國師范教育發展的關鍵。

一、中國基礎教育發展模式及師范教育的世紀走向

中國基礎教育規模巨大,學生近三億,教師逾千萬。走向新世紀,中國基礎教育發展模式發生了新的變化,稱“三大樂曲大協奏”:即從上學型轉向普及型,從普及型轉向精英人才型,從少數英才模式轉向普及型英才模式。現在,三種轉型同時存在,而且不同模式在相當長時間內交叉作用著,這就促使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師范教育呈現新的走向。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的復合因素的作用,如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和人員的多樣化流動,師范教育也相應進行了多種改革嘗試。1998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終于從政策上確認允許綜合性大學培養教師,中國師范教育自建國以來建立起來的單一定向型體系被打破,呈現出新的走向:

查看全文

漫談免費師范教育制度

摘要:2007年,教育部決定在六所直屬師范大學實施免費師范教育,本文分析了免費師范教育的內涵,免費師范生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當前的免費師范教育與以往有何不同。

關鍵詞:免費;師范教育;制度

一、概念界定

(一)免費的含義免費在新華字典解釋是:“免去費用,不收費”。在這項免費師范教育制度中,免費主要是指,師范生免繳學費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所需經費由國家財政承擔。《教育大辭典》認為,學費(tuition)是指受教育者向學校或教育舉辦者(單位或個人)交納的培養費。《國際教育百科全書》中,學費是人們為接受教育所支付的費用,以支付學校、學院、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全部或部分教育耗費。由于各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差異及人們認識習慣的不同,對學費的理解和定義也不一致。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大學學費指的是高等教育的辦學主體——高校向學生收取的部分或全部培養成本。公立高校收取的是部分培養成本,民辦高校一般收取的是全部培養成本。

(二)師范及師范教育的概念界定“師范”一詞具有師范教育的涵義,成為師范學校或師范教育的代名詞,最早始見于清朝未年的一些著作中,如梁啟起的《論師范》中有“故師范學校立,而群學之基悉定”,“故砍革舊習,興智學,必以立師范學堂為第一義”。如今的師范教育具有三種含義:

(1)師范教育是指,培養師資的專業教育,包括培養新師資的職前教育和培訓在職師資。

查看全文

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轉變論文

摘要:文章對師范教育與教師教育的產生及其內涵特點進行了概述,從教師教育的國際發展趨勢以及我國傳統師范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兩方面討論了我國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轉變的必要性,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應走出的誤區。

關鍵詞:師范教育教師教育轉變必要性誤區

一、師范教育與教師教育

(一)師范教育的產生及其內涵

教師雖然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但在漫長的古代,教師的養成方式卻一直處于經驗一模仿階段,直到文藝復興后歐洲的工業革命急需大量有文化有技術的勞動者從而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教師的養成方式才得以改變。為了保障義務教育對大量師資的需求,西方國家逐漸建立起專門培養教師的師范學校。1681年,法國“基督教兄弟會”(TheBrotherofChristianSchools)神甫拉薩爾于蘭斯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師資培訓學校,成為人類師范教育的濫觴;后來,德、奧等國開始出現短期師資訓練機構;再后來的1765年,德國首創了專門培養師資的國立師范學校,隨后,師范教育在西方發達國家迅速展開,并于清朝末年傳入我國。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的南洋公學師范院是我國師范教育之始。

雖然師范教育(NormalEducation)產生之后在世界各國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有著不同程度的發展,其制度也不盡相同,但師范教育作為特定歷史階段的特定概念及發揮的特定作用,卻始終具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1)從形式看,主要是終結性的教師職前教育;(2)從辦學模式看,師范教育是獨立、封閉的——師范院校從低級到高級自成一體,實行定向招生、定向教育、定向分配和免交學費政策;(3)從內容看,師范教育的專業設置往往局限于教師未來所教學科。

查看全文

小學教育工程中的師范教育

高等專科教育(以下簡稱“高專教育”)工程是培養小學教師的搖籃工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啟蒙工程,任重而道遠。作為培養社會有用型人才的行業教育,高專教育必須肩負培養具備“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任。下面就師范教育產生的主要原因、教師職業道德、專業基礎以及個人素質等一系列問題作一簡單的闡述。

1.師范教育產生的原因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注重培養傳導、授業者,是師范教育的先驅。現代在普及教育的過程中,對教師這種專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由此師范學校應運而生,它是專門訓練教育教學人才的機構。也就是說師范教育最初是源于培養普及初等教育師資的需要。師范教育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解決教師的“如何教”的問題,它體現了教師的教育專業性,也就是說,師范生必須有專業的教育水平。高專師范教育,是專門培養小學師資的行業教育。上師范學校的人大部分是下決心準備干教師這一行的人。因此說,師范學校,是培養那種甘心奉獻自己的未來人才的搖籃。祖國的建設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而育人是基礎。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而“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需要高專師范教育為其源源不斷地輸送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和良好個人素質的小學教師。

2.高專師范生的素質要求及素質教育

高專師范生,作為未來站在小學講臺前的人,為人師表最重要,品格的培養應該是第一位。可以說,道德、人格素質是小學教師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師教育“師范性”的最集中體現。高專師范個人素質包括很多,不僅指一個人的能力,更看重人文性,具體來說包括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和行為素質等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一個人的個人素質可以說代表了一個人處世立足的能力,決定著一個人做人和做事的成功與否。師范生的個人素質,不僅關系到其本人的為人處世和工作能力,而且因其將來所要從事的是教育人的職業,要擔負“以人格塑造人格”這一特殊使命,來培養祖國的花朵,這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所以對其個人素質的要求也具有不同尋常的高度。因此,師范學生必須具備“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素質。現在,師范生的個人素質現狀還是很不錯的,大多數師范學生是因為喜歡教師這個行業而自愿報考師范學校的,他們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很好地完成學業和自覺地進行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有一部分師范生,他們的個人素質現狀較差。就專業而言,學業不精,點到為止,沒有擴展知識面的渴求,沒有培養創新意識的要求;就品德而言,自我道德教育松懈,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就身心健康而言,不注重心理教育,不能自覺加強心理教育,培養心理健康、個性健全、人格完善的自我。因此,加強對師范生的素質教育任重道遠。“要成才,先做人”,加強做人、為師的基本道德和人格素質培養,歷來都是師范教育工作的重點。因此,對將要擔負“以人格塑造人格”這一特殊使命的師范生而言,其品德發展、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其次,技能的培養是資本。師范生學習與一般學生不同,各門功課要全能。在所學的科目中,尤其要注重基礎課。另外,師范生還要學習怎樣備課,怎樣教學,怎樣批改學生作業,怎樣管好學生,怎樣指導學生生活等等。師范生應該是一個全才,是小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才能符合一個合格教師的稱號,才能有資格培養祖國建設需要的人才。作為新世紀的師范生,不僅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深厚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教育科學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勝任教育教學任務。要重視調動學生參加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訓練,無論是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還是普通話訓練、口語表達、書寫、課堂設計、課堂組織能力、組建班集體技能、培養優良班風、組織學生的課內外活動、對學生的個體教育和心理指導、學生家訪、班主任技能訓練等,都要重視起來。作為新時代的師范生,將擔負著二十一世紀的小學基礎教育的重任,無論是專業基礎知識、技能,還是個人素質修養,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才能不辱使命,培育好新時代的小學生。

3.高專師范生的小學教育

查看全文

小議教育電影在師范教育用途

在師范教育中,除了利用電影的影像媒介優勢以外,電影的題材內容也是重要的教學材料,尤其是優秀的教育電影。所謂教育電影,是指以教育故事為題材,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學校風貌、師生關系,以塑造教師形象和學生形象為主的藝術電影和紀錄電影。教育是一種“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首要和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包括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教育始終是關涉家長、學校、社會、政府的主要問題,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總會與傳統產生許多戲劇性的矛盾和沖突。因此,文學藝術非常關注教育問題,教育電影是思考教育問題、開展教育實踐的合適媒介和文本。

西方自二戰后開始關注教育電影。《音樂之聲》大受好評,《死亡詩社》引起了關于“何為好的教育”的教育智慧的討論,《心靈捕手》提供了優秀的心理教育范例,《蒙娜麗莎的微笑》中超越傳統與追求真善美的凱瑟琳老師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關注,而《春風化雨》(又譯《放牛班的春天》)對教育智慧與愛心撫觸作出了新的詮釋。中國教育電影也比較繁榮,建國后有《武訓傳》、《祖國的花朵》、《朝霞》等;新時期以來也產生了多部影響較大的教育電影,如《苗苗》、《燭光里的微笑》、《紅衣少女》、《孩子王》、《一個都不能少》等,以及紀錄片《高三》、《請投我一票》等。這些電影對教育教學過程、教師形象以及教育的外圍問題進行了冷峻的觀察和思考,凸顯了富有理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啟發價值。

一、教育電影的特性及其在師范教育中的優勢

電影是綜合性極強的藝術樣式,構成復雜、內容豐富,是培養文化藝術素養的優質媒介。正如魯迅所說,“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教育電影因為關注教育問題,從而在教育媒介與教育內容兩個方面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

1.媒介的逼真性與教育的現實性

前蘇聯電影藝術家普多夫金認為:“電影是這樣一門藝術,它為力求現實主義地再現現實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電影藝術能夠十分準確、十分精細地紀錄客觀現實,具有視聽的真實感,其塑造的人物、敘述的故事、表達的感受真實可信。電影的逼真性不僅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更表現為內在本質的真實性,因而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教育電影極為關注教育與家庭、社會的關系,關注教育現狀和教育過程中的沖突和矛盾,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與教育現實。

查看全文

師范教育思想對農村教育的重要性

從20世紀末起,我國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階段,相應地,對擔負培養大學新生任務的高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長期以來的城鄉差距使農村教育成為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農村教育碩士學位的設立是近年來我國發展師范教育的新舉措之一,有助于教師素質的提高、農村教育的發展。但在培養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不僅長期從事鄉村教育實踐工作,而且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師范教育思想。針對農村教育碩士計劃自身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可以主要從三方面借鑒陶行知的師范教育思想。

一、農村教育碩士的發展與問題

農村教育碩士計劃即通過推薦免試入學和免費攻讀學位等優惠政策,吸引優秀的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到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的學校任教。教育部從2004年開始實施“農村高中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采取“1+1+3”的教育方式。2006年,教育部又出臺了“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進一步完善了農村教育碩士培養的相關政策,主要包括:擴大了實施地區,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擴展到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村學校;新增了培養單位,增加了4所師范大學開展專項推薦免試工作;調整了培養方式,由“1+1+3”變為“3+1+1”的模式[1]。具體培養方式為:前三年,取得農村教育碩士入學資格的學生(以下簡稱為農村師資教育碩士生),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安排到簽約農村學校任教;第四年,農村師資教育碩士生到培養學校注冊研究生學籍,脫產學習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第五年,農村師資教育碩士生回到任教學校,邊工作、邊學習,通過現代遠程教育等方式繼續課程學習,并撰寫學位論文。通過論文答辯后,由高校授予教育碩士學位并頒發碩士研究生學歷證書。目前全國試點省份均有一至兩所大學承擔了農村教育碩士的培養任務[2]。農村教育碩士學位的設立順應了我國教育發展趨勢,有助于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但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差距以及農村教育的復雜性,使現實中農村教育碩士的培養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培養出真正滿足中國農村實際需要的教師。農村教育碩士是教育碩士的分支之一。教育碩士最先產生于美國,是美國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對專門人才的需要而設立的專業學位。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對專業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碩士被引進中國,并有了長足的發展。農村教育碩士實施時間還比較短,因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方面還直接脫胎于教育碩士,缺乏與中國農村實際的有機聯系。二是如何使這些培養出來的優秀教師能真正為農村服務。農村教育碩士從教的地方都是國家級和省級貧困地區,缺少發展的機會和資源,這與教育碩士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何使農村教育碩士在服務期滿后仍有志于從事農村教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20世紀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鄉村師范教育思想,其中的真知灼見對今天的農村教育仍有巨大的借鑒意義。

二、陶行知的師范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我國教育事業特別是鄉村教育改革。他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教育是民族解放、大眾解放、人類解放的武器。同時他又指出教育質量的好壞取決于教師,而培養教師的關鍵則在于師范教育和師范學校。他強調“有生活力的國民,是要靠有生活力的教師培養的;有生活力的教師,又是靠有生活力的師范學校訓練的”[3]。針對中國的現實狀況,他明確提出師范教育要面向廣大農村,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生產服務,為農村培養師資[4]。他不僅在思想上重視師范教育,而且身體力行實踐著他的師范教育思想。1927至1930年間他開辦了曉莊師范學校,致力于鄉村教師的培養和鄉村教育的改造。在實踐中,他結合教育發展規律以及我國鄉村的實際情況,形成了獨具特色又極富指導意義的鄉村師范教育思想。早在20世紀初陶行知就認識到中國教育必須聯系中國國情的問題。他指出中國教育界不是乞靈古人,就是仿效外國,缺乏時代精神和中國特色[5]。中國鄉村教育包括鄉村師范教育的問題在于脫離農村實際,以城市為導向,他認為我們的師范教育必須是從自己的親切經驗里長上來的[3]。除了重視教育聯系實際之外,陶行知還非常強調對教師進行終身教育,他認為人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人不應以從學校畢業作為教育的結束。只有教師自身得到充實,才能真正有益于學生。此外,陶行知也十分重視師德建設,他不僅以身作則,“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而且鼓勵青年教師要有“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開拓精神,要投身于最需要教師的貧困地區。總之,在有關鄉村教師培養的論述中,他強調教育聯系農村實際、突出中心學校的地位,主張教師教育的終身性并重視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這對我國當前開展農村教育碩士計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如何培養出真正滿足中國農村實際需要的教師以及如何使這些教師能真正為農村服務這兩個問題有巨大的啟發意義。

三、啟示

查看全文

本科師范院校新師范教育實踐路徑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師范教育賦予了新特征、新使命和新要求。為推進由傳統師范教育向“新師范”教育轉型,邢臺學院傳承百年師范教育傳統,全面實施“做精、做優、做強”新時代教師教育振興戰略,就建立“新師范”教育的新范式進行了實踐探索。

關鍵詞:“新師范”教育;師范院校;實踐路徑

一、“新師范”教育的新時代背景

隨后公布的《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明確提出“經過5年左右努力,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院校和師范專業,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新形態基本形成。”[2]可見,辦好師范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性民生工程。邢臺學院作為一所具有百年師范辦學傳統的老校,對黨發展新時代師范教育的規劃作出了積極回應。2018年7月起,先后制定《關于加強師范專業教育的八條意見》《邢臺市中小學教育戰略合作聯盟章程》《師范教育振興行動八項工程》等,以“三聯盟一論壇”(幼兒教育聯盟、小學教育聯盟、初中教育聯盟和中小學校長論壇)為平臺,筑牢“U-G-S”教師教育共同體。目前已與包括新疆若羌在內的30余個縣市區36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深度合作,建成優質實習點400余個,將“新師范”教育的提質增效落在實處。

二、“新師范”教育的時代內涵

“新師范”教育需要精準把握當代師范教育新特點,在發揚老牌師范院校深厚師范教育傳統基礎上,依托“U-G-S”協同體,強化師德養成、革新培養模式、落實課堂革命、錘煉從教技能。通過校地合作制度化、培養模式實踐化、教學過程智能化、職前職后一體化等實踐,形成高水準、系統化、智能化、開放性的師范教育新目標、新形態、新模式,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四有”好老師。

查看全文

我國師范教育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20世紀,中國師范教育發展經歷了由設置獨立的“定向型”師范體系向設置多元的“開放型”教師培訓體系的過渡,盡管這個過渡才剛剛起步,但陳舊落后的教師培訓理念嚴重阻礙了中國師范教育的發展,延緩了向多元“開放型”教師培訓體系過渡的進程。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教師行業的輕視外,師范教育本身的專業化程度過低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面對教師專業化的世界趨勢,中國師資培訓該向何處去,是今天教育改革中值得深思的問題。

【摘要題】師范教育

【英文摘要】In20thcentury,China''''steachereducationunderwentatransitionfromthesystemofdirectionaleducationtothesystemofmultivariate"open"education.Yettheoutmodednotionofteachertrainingstoodinthewayofprogressofteachertraining,delayingtheabove-mentionedtransition.Thatwascausedbythefactthattheteacherswereloodkeddownuponin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andthelevelofspecializationofteachereducationwastoolow.Alongwiththeworldtrendsthateachersaretobespecialized,whathastobedonewithteachertrainingisaproblemthatshouldbeponderedoninChina''''seducationreform.

【關鍵詞】學術性/師范性/教師專業化

academia/teachereducation/specialization

【正文】

查看全文

師范教育體制改革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認為教師培養機構經歷了師范學校、師范學院和綜合大學中的教育學院三個發展階段,教師養成方式經過了摹仿、教師職業專門培訓和教師職業證書三個歷程,并指出師范教育的發展歷史是師范性和學術性從分離走向整合的發展軌跡。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師范教育體制改革的幾種國際趨勢,即學術性和師范性整合、師范教育的多層次化、師資培養渠道的非師范化、師范教育課程的通識化、教師資格認可機制的三級制、教育專業化以及實施研究生教育證書和教育碩士證書制度的國際趨勢。

【關鍵詞】師范教育/體制改革/國際趨勢

【正文】

人類社會即將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將先后進入到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已成為經濟的核心要素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也就是說,經濟的發展有賴于科技的發展和相應的文化發展,而科技和相應的文化發展又有賴于高素養人才的培養,即教育的發展。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作為教育“工作母機”的中樞部位——師范教育體制成為攸關人才培養和教育質量提高的關鍵。由于不同的時代對教育和教師有不同的要求,教師的養成也就有了不同的方式,在這樣一個科技、經濟和社會變革時期,教師的培養方式即師范教育體制或機構也將做出相應的變革。實際上,國際師范教育體制已經出現了變革的端倪,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國際師范教育體制改革的趨勢。本文從教師培養機構和方式的發展階段認識出發,總結了國際師范教育體制改革的幾種趨勢。

一、教師培養機構和方式的發展階段

(一)教師培養機構的三個歷史發展階段:

查看全文

師范教育創新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師范教育的地位作用、培養目標、辦學模式、教育途徑等方面,分析建構我國現代師范教育體系,推進師范教育發展和創新的重要性。

關鍵詞:師范教育;教師職業;教師素質;教育結構;教育過程

師范教育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我國教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必然選擇,也是師范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師范教育現代化是適應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需要,迅速達到先進國家教育發展水平的大工程。師范教育現代化既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又是師范教育高度發展的一種狀態。

一、全面審視師范教育的重要作用,實現教師職業專業化

我國偉大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教育是“立國之本”[1](P374),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1](P.88)作為普及教育之本的師范教育辦得好與不好是關系到民族興衰、國家存亡的大事。這就是說任何一個國家要想有適當的國民,“就全靠教育”,“要造就適當的國民,須有適當的教員。”[1](P374)而要想有適當的教員,就要有適當的師范教育,所以陶行知先生認為“師范學校負培養改造國民的大責任,國家前途的盛衰,都在他手掌之中。”[1](P374)“國家所托命之師范教育”“可以興邦,也可以促國之亡。”[2](P139)將師范教育提到與民族命運、國家前途密切關聯的高度來闡明其地位和作用的思想,對我國師范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確定和實施,使全社會認識到,實現四個現代化,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的培養和教育,關鍵在師范教育。這就是說,只有師范興,教師興,才能教育興,國家興。師范教育不僅具有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技開發等一般性的高等教育功能,還具有為基礎教育服務的特殊功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