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4 22:40: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切除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膽囊切除術術期監護
伴隨微創外科的逐漸推廣,現在90%以上的膽囊切除都可經過腹腔鏡來實現[1],總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干預護理經驗及體會十分必要。現將本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12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20慢性膽囊炎患者,男57例,女63例,年齡最大為85歲,最小為17.3歲,平均47歲。其中,合并肝內膽管結石的有37例,合并膽管結石的有74例,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有102例。
1.2護理方法
認真觀察病情變化并隨時監測生命體征,如果患者有腹痛加劇、腹痛范圍增大、寒戰高熱,要立即報告值班醫生,給予積極處理[2]。患者產生腹痛癥狀時應囑其絕對臥床休息,選用舒適體位。必需時應按醫囑使用鎮痛藥,患者有高熱時要4h測體溫1次,同時要物理降溫,必需時按醫囑使用降溫藥物。患者嘔吐時應確保呼吸道暢通,避免誤吸。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低脂肪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嘔吐或禁食頻繁者要補充足夠營養,維持水電解質穩定。術前要全面進行肺、心、腎、肝等重要臟器功能的檢查,并化驗血型、血常規、凝血功能等,評估患者的手術耐受能力。手術前要備皮,術前1d晚上進流質食物,手術前12h禁食,術前4~6h禁水。術后患者采取平臥位,生命體征平穩,麻醉蘇醒后采取半臥位,病情平穩后,囑患者下床適當活動。手術后要觀察病情變化及監測生命體征,通常手術后要觀測到麻醉蘇醒后,若有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3]。手術后要禁食水,同時要靜脈給予營養支持,胃腸道功能恢復以后要進流質食物,逐漸改為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肪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監護研討
膽結石、膽囊炎、闌尾炎等是常見的外科腹部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表現復雜。傳統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治療單純膽囊結石或膽囊息肉方面,療效顯著;同時腹腔鏡下的闌尾切除術也在臨床廣泛應用。隨著腹腔鏡設備的不斷進步以及手術技術的提高,基本可在少量增加切口甚至不增加腹部切口的前提下,同時完成兩種以上聯合疾病治療方法,減少患者痛苦。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可確保手術順利進行,避免并發癥[1],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需在腹腔鏡下行膽囊或闌尾切除術的45例患者,男11例,女34例;平均年齡(45.2±3.8)歲。其中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12例,急性發作3例;膽囊息肉樣病變5例;存在慢性闌尾炎病史11例,急性闌尾炎5例,3例女性患者存在右下腹疼痛史;6例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
1.2手術方法
采取全身麻醉方式,將特制穿刺導管插入到腹腔中,注入CO2,建立人工氣腹,采取3孔或4孔操作方法。結合患者膽囊及闌尾的實際感染程度,遵循手術規則,將膽囊或闌尾切除。在劍突下穿刺孔中,將膽囊與闌尾提到腹腔外,同時在右下腹位置放置引流管[2]。
子宮切除術論文
我們采用經過改良的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簡化了手術步驟,取得良好效果,現將其方法和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將36例因子宮良性病變行全子宮切除的患者分為兩組:陰式全宮切除18例,年齡35~56歲,平均43歲;其中子宮肌瘤12例,子宮腺肌瘤4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例。常規腹式全子宮切除18例,為對照組,年齡32~52歲,平均45歲;其中子宮肌瘤10例,子宮腺肌瘤5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3例。兩組患者均有一胎以上生育史,兩組子宮均<12周,活動度好,除術前常規婦檢外,所有患者均作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對于不規則陰道流血者,分段診刮排除子宮惡性病變。
1.2手術方法
1.2.1陰式全子宮切除手術操作:病人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導尿、暴露宮頸。在膀胱溝下與后穹窿與宮頸交界處中間粘膜下注射立止血1u加生理鹽水混合液20ml。于膀胱宮頸溝下方約3mm處環繞宮頸切開宮頸與陰道交界粘膜,深3~4mm達宮頸粘膜,電刀鈍銳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及宮頸直腸間隙,達前后腹膜反折,打開前后腹膜靠宮頸一次性鉗夾骶主韌帶,切斷后縫扎近端的斷端,宮頸側不縫。此時再次觸摸子宮,了解子宮大小,活動度,肌瘤位置等,視具體情況再進一步處理。子宮大難牽出者,可用宮頸紺紺夾宮頸兩側,自宮頸始將子宮對半切,如見瘤體影響子宮下降隨時將肌瘤挖除,同時結合行子宮分碎術,去核術等,可望有效縮小子宮體積后牽出。子宮不大者,則以食指觸摸附件拉出,直視下斷兩側卵巢固有韌帶。如附件有病變,則斷卵巢懸韌帶,亦可切下子宮后再處理附近件;各殘端線尾保留,但避免牽拉,檢查無出血后剪斷線尾,將腹膜與陰道粘膜一層連續交鎖縫合,陰道塞紗團壓迫止血。
1.2.2經腹橫切口全子宮切除術:按傳統經腹全子宮切除步驟操作。
肺葉切除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小切口肺葉切除的效果及技巧。方法:對我院1999年6月~2006年12月小切口肺葉切除8例病案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全部8例小切口肺葉切除術患者無嚴重并發癥。結論:小切口肺葉切除術是介于傳統后外側切口及胸腔鏡之間的一種亞微創手術,對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及美容、手術效果有很好的體現。
關鍵詞:小切口;肺葉切除;技巧
中圖分類號:R65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8)07-062-01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單滿足于治病的療效,同時對美容也有所追求,故微創手術逐漸成為外科手術發展的主要方向。1999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腋下小切口進行肺葉切除共8例,臨床及美容效果均滿意,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肺切除術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全肺切除術;護理;并發癥
[關鍵詞]全肺切除術;護理;并發癥
臨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傷性主支氣管斷裂,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療手段。因手術后并發癥較多,因此,術后護理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本文總結了我院1997年至2005年全肺切除共18例,現就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8例,女3例,年齡56歲~74歲,平均年齡63歲,均為肺癌患者,男15例,24歲~71歲,平均年齡51歲,吸煙者14例,其中12例為中心性肺癌患者,3例外傷后主支氣管斷裂,1例術后第5天出現支氣管胸膜瘺,于術后第9天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經隨訪1a都能達到日常的生活料理。
2護理
膽囊切除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降低膽囊切除術后膽道殘余結石的發生率和降低膽總管的陰性探查率,減少術中膽道的醫源性損傷。方法:我院2004年4月~2008年4月共完成術中膽道造影96例。結果:96例膽道造影均獲成功,發現膽總管結石25例,1例膽道畸形。結論:術中膽道造影操作簡單、安全、易行,能有效避免膽道殘余結石和降低膽總管陰性探查率,并能指導醫生術中解剖,防止醫源性膽道損傷的發生.
關鍵詞:膽囊切除;術中膽道造影
膽囊結石行膽囊切除術后膽道殘余結石的發生率各家報道不一,一般為10%~30%[1],膽道殘余結石也是膽道再次手術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為外科醫生的一大難題,而術中膽道造影(IntroperayiveCholan-giography,IOC)對膽道結石診斷準確率可達到90%~98%[2,3]。我院自2004年4月~2008年4月共完成IOC96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9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70例,年齡26~81歲不等,平均53.5歲,術前均經腹部B超證實為膽囊結石,未發現有膽總管結石。但均有膽總管探查相對指征,所謂的膽總管探查相對指征:①術前B超探查膽總管擴張,直徑大于8MM,但未能探查到結石征像;②既往有黃疸病史或者有胰腺炎病史者;③實驗室檢查提示總膽紅素升高,特別是直接膽紅素的升高;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AKP,GGT,有兩項以上升高者;④術中發現膽囊管較粗且膽囊內結石細小或者泥沙樣結石;⑤術中發現膽囊三角解剖關系不清者。術前B超或磁共振已經明確膽總管結石患者不在本研究范圍。
闌尾切除術臨床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的手術適應證及效果。方法:回顧分析小切口切除闌尾388例。結果:手術效果滿意,隨訪1年6個月均無近遠期并發癥。結論:通過小切口切除闌尾創傷小,恢復快,不失為一種微創技術。
【關鍵詞】闌尾炎;微創技術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13-1926-02中圖分類號:R6文獻標識碼:A
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闌尾炎腹腔鏡手術切除越來越被大家認可和接受。但是一部分闌尾炎患者利用小切口(約1~2cm)切除闌尾,不但可使穿刺孔減少,同時也減少了因腹腔鏡穿刺以及氣腹引起的并發癥與意外情況,經臨床觀察療效滿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男212例,女176例,年齡3~86歲,平均35歲。其中壞疽性闌尾炎24例,合并穿孔12例,化膿性闌尾炎243例,淺表性炎癥18例。
喉全切除術護理論文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以手術為主的治療或手術加放射治療的綜合治療仍是目前改善喉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1]。喉癌發病多在40歲以上,尤以60歲以上發病率為高。我科自2000年10月~2008年1月共收治30例晚期喉癌行全喉切除患者,我們對患者疾病的不同階段進行了全方位護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現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資料中的30例患者來自2000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喉癌行全喉切除患者,均為男性,年齡在41~81歲,平均60.8歲;在行全喉切除的同時,并進行患側根治性頸淋巴結清掃,對側功能性頸淋巴結清掃術。有1例術后2小時并發創口出血、4例術后6天因咳嗽頻繁頸部傷口裂開、1例術后4天并發食管吻合口瘺、3例術后10天出現咽瘺。
護理
心理護理:喉癌患者突然失去發音功能后,從心理上很難接受,懷疑自已有無生存的必要,甚至認為生不如死。針對這些問題,護士要多同情和關心患者,耐心講解疾病的有關情況及心理療法對癌癥轉歸的作用,鼓勵患者要以枳極的心態去應對疾病[2]。本組有25例患者通過認真細致的思想工作,均能配合治療;有5例患者在醫生給予術前談話后,了解到術后可能失去發音功能,只能用其他方式來代替表達語言,患者立即拒絕了手術治療。因此,對這類的患者,護士和家屬要共同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他們耐心進行心理宣教,提高其正確認識疾病和自我護理及康復能力,調整好他們的心理狀態。據文獻報道,66.3%的患者享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可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復[3]。要讓已獲得臨床手術效果的患者“現身說教”,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指導和訓練患者簡單手語和文字表達方式以配合術后護理,告訴術后還可以利用食管發音或配置電子喉與常人進行交談,條件許可也可行發音重建術,使患者理解手術的重要性,從而接受手術治療。
術后護理:①術后一般護理:病人術后要送回病房監護室觀察,護士應認真做好交接班,詳細了解術中情況、手術范圍及出血量。對全麻手術后未完全清醒的患者,要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吸除氣管套內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要監測生命體征和Sato2,給予氧氣吸入,本組4例患者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下,經過加大氧氣吸入后,Sato2上升至96%;對清醒后的患者,取半臥位并抬高床頭30°~45°,可利于術后患者的呼吸、頸部雙側的引流和減輕頭面部的水腫,同時還可以使頭頸輕度前屈,以減輕頸部皮膚切口縫合的張力。②術后呼吸道護理: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預防切口及肺部感染;對術后患者定時變換體位,利于分泌物排出,鼓勵患者早期活動;氣管切開術后2~3天,氣管內分泌物較多應及時吸除,吸痰過程中要注意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監測,吸痰前吸入高濃度氧1~2分鐘,可有效預防缺氧;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引器的導管每天清洗消毒,吸痰時應遵循先氣道后口腔的原則,指導病人進行有效的咳嗽并行翻身拍背以促進痰液排出。氣管切開術后由于吸入空氣未經過上呼吸道濕化,氣管內纖毛擺動功能紊亂,造成分泌物黏稠甚至干結,容易阻塞管腔,因此,充分的氣道濕化是保持氣管切開后呼吸道通暢的關鍵之一,應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每日2~3次氣道濕化。③術后飲食指導:喉癌患者術后一般需留置胃管,以供給機體營養,所以護士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留置胃管的目的,指導預防鼻飼管脫出的方法,避免胃管滑脫而重新插入增加患者的痛苦;患者食物一般選用混合流質,營養調配應均衡。本組有4例患者因術后咳嗽頻繁,傷口愈合欠佳,醫生給予換藥的同時,護士對患者要加強營養支持,在米湯、骨頭湯、魚湯等中加入藥飲湯,如適量的杞子、紅棗、黃芪等,每天保證流質的數量和質量以增強體質,促進康復。20天后4例患者傷口先后愈合。在鼻飼時,讓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防止食物返流,鼻飼完畢固定好胃管并做好標記,在患者留置鼻飼管期間,我們采用朵貝氏液與1%的洗必泰溶液清洗口腔,每天3次,預防口腔炎的發生。30例患者術后無1例出現口腔炎。[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護理:①術后出血的觀察護理:手術后出血常發生于術后24小時內,可由于
膽囊切除術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患者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與傳統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對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接收的96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患者進行分析,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與傳統護理的兩組分別為對照組(48例)與觀察組(48例)。結果對照組患者進食、排氣、下床及治療時間等手術指標均長于觀察組,P<0.05。結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患者應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其臨床應用效果明顯強于傳統護理手段,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進度與時間。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傳統護理
作為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膽囊疾病的發病率正逐漸提升,對人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存在重要威脅[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受創口小、術后恢復速度快等優勢,已被廣泛替代于傳統開腹手術,且受到患者們的廣泛青睞。為提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療效,本文選取96例患者給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手段,現匯報對比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接收的96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患者進行分析,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與傳統護理的兩組分別為對照組(48例)與觀察組(48例)。對照組(n=48):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30~53歲,平均年齡(43.5±3.2)歲;觀察組(n=48):男性28例,女18例,年齡26~66歲,平均年齡(44.6±3.5)歲。患者組間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患者可安排對比。1.2方法。對照組48例患者采取包括術前禁食禁水、心理防護、血壓等體征監測等措施的圍手術期傳統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基于傳統護理,行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措施。1.2.1術前快速護理措施。(1)術前疾病知識教育宣傳,囑咐患者飲食術前護理人員應將疾病知識、健康常識、護理措施及手術方式等有效告知患者,增加患者對疾病認知能力,提升患者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做好自身心理建設。為減少患者腸道負擔,促進術后腸道功能恢復,囑咐患者術前6h禁食,術前3h禁水。術前1晚,攝入800ml碳水化合物,術前3h攝入200ml碳水化合物,確保肌肉可維持正常功能代謝。(2)提供心理指導患者術前均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與抑郁情緒,易增加患者術中機體應激反應的發生風險。為降低患者術中危險性,開展一定的心理指導措施是至關重要的。結合患者病情、心理情緒,給予細致、耐心的個性化鼓勵,對患者持有的疑問,積極耐心解答,對患者持有的焦慮情緒,給予妥善安慰,減少患者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的發生幾率。1.2.2術中快速護理措施。術中妥善關注患者體征變化,仔細觀察患者引流液顏色,適當給予補液。觀察患者術中血壓、脈搏情況,發生異常,及時告知醫生,做好各體征的記錄工作,保持患者體溫始終處于37℃。為降低患者術后應激反應發生,減輕患者疼痛,可安排患者接受預鎮痛治療,術后通過靜脈鎮痛泵或阿片類藥物給予有效止痛。1.2.3術后快速護理措施。持續監測患者脈搏、呼吸等體征,行低流量吸氧,并保持患者呼吸順暢,待患者血壓、心率及血糖指標異常,通知醫生處理。建議患者術后6h進食流質食物,術后1d混入半流食,恢復患者肌肉強度與心肺功能。術后6h,建議患者在家屬幫助下下床活動,3-4次/d,待患者病情逐步恢復,逐漸增加下床活動次數。為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增加患者術后營養支持。1.3指標觀察。記錄患者手術指標,如排氣時間與下床時間等。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相關手術指標,下床時間等計量資料指標使用(x±s)代表,并發癥等計數資料指標使用百分比代表,t與卡方檢驗后,P<0.05,則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子宮全切除術護理學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全切除術的護理方法。方法對36例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全切除術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切除術中出血量減少,腹壁無切口,陰道創傷小,鄰近器官干擾小,不易發生陰道內及腹腔粘連和感染,患者恢復快。結論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全切除術擴大了傳統的手術適應證的范圍,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
【關鍵詞】改良;陰式子宮全切除;臨床護理
陰式子宮全切除手術適應證以往僅限于年老子宮脫垂者。本院近年來開展的改良陰式子宮全切除術擴大了傳統的手術適應證的范圍,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更優質的服務。有文獻報道[1-2],歐美國家陰式全宮的比例達61%~90%,國內最高比例達92%。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改良式經陰道子宮全切除手術36例,取得滿意臨床療效,現將臨床護理體會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36例患者中年齡最大72歲,最小32歲,平均49.8歲。其中子宮肌瘤20例(子宮≤孕3個月),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6例,宮頸不典型增生4例,宮頸原位癌2例,宮頸肉瘤2例,慢性宮頸炎2例。有2例患有原發性高血壓,病理診斷或陰道鏡檢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宮頸炎。
2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