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財政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5:13: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財政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與農業財政支出研究論文
一、財政支出相關概念界定和數據說明
財政支出是通過財政手段將籌集起來的資金進行分配使用,以滿足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需要。從國家層面的統計口徑上講,農業財政支出通常有大、中、小口徑之分。其中小口徑的財政支農支出只計算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的事業費,即通常所說的“兩類資金”;在小口徑的基礎上加上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農業科技三項費用以及農村救濟費,就構成了按中口徑計算的財政支農支出;在中口徑的基礎上加上財政通過其它間接渠道對農業實施的種種支援與補助,如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采用財政補貼辦法優惠供應農用生產資料和大型農業機械、對種糧農民進行補貼等等,就構成了按大口徑計算的財政支農支出。
由于陜西省農業科技三項費用數據不全,本文具體使用的數據:1996年以前,農業財政支出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農業綜合開發支出,農林水利氣象部門的事業費三項之和;1996年~1999年,農業財政支出為支援農業生產類財政支出和農村水利氣象部門事業費兩項之和;1999年~2005年,農業財政支出為農業支出,林業支出,水利氣象部門事業費三項之和。由于統計口徑的調整,難免數據局部跳躍性比較大。
農業人口指的是鄉村從業人員之中的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鄉村從業人員按行業分類,以主行業劃分,如以農業為主、兼營商業的,仍作為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農業GDP是國內生產總值按產業分第一產業的增加值。
二、農業財政支出與財政總支出的關系
數據來源:歷年陜西統計年鑒
公共農業財政支出論文
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國際上無不把公共財政農業支出政策,作為支持和保護農業、保障農民收益的主要宏觀調控手段。為了更好地完善我國的財政農業支出政策,我們不僅要立足國內現實,從我國以往的作法中吸取經驗教訓,而且應放眼世界,認真總結其他各國經驗,并從中提煉出對我們有用的啟示。從國際上看,在WTO《農業協議》允許的框架內,各國公共財政農業支出政策可分為政府一般性服務、農產品價格保護和直接補貼。
一、公共財政對農業提供的一般政府服務
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對農業的一般服務支持是公共財政農業支出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般服務支持是指為了給農業發展以及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環境,政府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服務、農業科研等方面進行的投資服務。
(一)美國
第一,直接投資或資助農業基本建設工程和環保項目。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一種投資大、周期長、外部性強而直接短期經濟效益低的社會公益事業,是一種類似于公共物品的準公共物品,完全由私人提供易導致供給的不足。雖然美國州和地方有獨立的財政預算權,但在美國幾乎所有的農田水利建設補貼,以及大量的跨地域、跨流域的農業基本建設投資都由聯邦政府承擔,中小型灌溉設施由農場主個人或聯合投資,農業部也要給予一定的資助。政府還在全國興建交通運輸、電力、能源供應等,不僅為農業提供方便的商品流通條件,還為農業生產和生活供應有利于環保的高端能源。
第二,提供農產品市場信息。美國農業部及各州的市場新聞局定期免費為農場主、批發廠商、經銷商提供農產品的價格、供需情況的最新信息,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覆蓋美國農產品主要集散中心及產區。
財政支持農業保險評價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對中美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支持項目、支持標準、支持層次、稅收優惠、財政支持農業保險績效評價六個方面的運作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結合我國國情和農業保險發展現狀,重點就構建運轉高效、協調有力的農業保險財政支持體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政支持農業保險中美比較
(一)支持模式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表現為農業保險的具體業務均在私論文營農業保險公司和農業保險投保人之間發生,由私營農業保險公司完成,政府不參與農業保險直接業務的經營領域,美國風險管理局(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負責農業保險推廣和教育,并且對私營農業保險公司經營的農業保險業務提供財政支持,對投保人提供保費補貼。另外,為了對農業保險的參保率提供保證,美國還將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與其它農業財政支持計劃捆綁起來,對農業保險實行事實上的強制參加。當前,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采取各地區試點的方式進行發展。從目前全國來看,已有近九成省份開展了有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支持模式主要有:上海、吉林為代表的“大農險”模式,浙江、海南為代表的以“共保”為主的模式,四川、蘇州為代表的商業性保險公司為政府代辦模式,黑龍江農墾區為代表,以互助合作組織為經營主體的模式。除了上海等幾個地區采取地區“統保”方式外,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均是自主自愿的原則,并沒有采取強制或變相強制的措施。美國和我國各試點地區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都是針對本國的實際情況建立的,具體對比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從市場化角度而言,美國財政對中美財政支持農業保險的比較研究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世界上發生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自然災害損失中農業最為嚴重,而且農業承受自然災害損失的能力最為脆弱。自然災害每年給我國造成巨額經濟損失,農業風險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在后WTO時代,傳統的農業補貼政策空間和效力日漸式微,以農業保險為代表的“綠箱政策”空間和效力與日俱增。但農業保險在我國現行的農業風險管理體系中仍處于附屬地位。借鑒發達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經驗,對于發展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事業有著重要意義。中美政府財政支持農業保險運作情況比較分析美國作為農業大國,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向來力度很大,自從其于1938年開辦政策性農業保險以來,針對自身的國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業保險運營模式和財政支持模式,這些模式和經驗對于發展我國特色農業保險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擬從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支持項目、支持標準、支持層次、稅收優惠、財我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市場化程度很高,其農業保險的具體業務均由私營農業保險公司直接經營,政府完全退出農業保險直接經營的領域,只是通過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為農業保險提供較大力度的財政支持,包括農業保險的強制性都是以經濟手段進行的;我國各試點模式的市場化程度也比較高,農業保險的具體業務要么由商業性保險公司直接經營,要么由商業性保險公司組成“共保體”經營,只有黑龍江農墾區由互助合作組織進行經營。美國模式的強制性較高,通過經濟手段,即用一定的優惠政策捆綁來達到事實上的強制性;我國的試點模式中上海與黑龍江采取的是地區“統保”,有著一定的強制性,其他地區基本上都是采取自主自愿的原則。
(二)支持項目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主要有:保費補貼,針對農業保險投保人所承擔高保險費率提供的補貼;業務費用補貼,針對經營農業保險具體業務,私營農業保險公司所承擔的高成本提供的補貼;再保險支持,針對私營農業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高風險性提供比例再保險和超額損失再保險保障;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各項費用以及農作物保險推廣和教育費用。我國現階段各試點地區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包括:保費補貼,針對農戶所承擔的高保險費率提供的補貼;保險責任分攤,即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與保險機構分攤保險責任;財政兜底,即對巨災風險造成保險機構的損失由政府財政兜底。美國與我國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的對比情況見表2,從中可以看出,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齊全,體系完善;而我國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中,只有保費補貼是在所有試點地區實施,其它項目只有在部分試點地區實行,從全國來看,我國政策性保險的財政支持項目仍有待完善。
(三)支持標準美國政府財政對參加農業保險的農民表1財政支持農業保險模式比較比較角度美國中國上海模式浙江模式四川模式黑龍江模式市場化程度高高高高低強制保險程度高中低低中60商業時代(原名《商業經濟研究》)2008年27期所交保費提供補貼,各險種的補貼標準不同,補貼標準因產量保障水平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大,同保障水平的高低相反。2000年,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額平均約為純保費的53%(保費補貼額平均每英畝為6.6美元),其中巨災保險補貼全部保費,多種風險農作物保險、收入保險等保費補貼率約為40%。表3為美國農作物保險一切險保費補貼率的變化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美國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的逐步增強,而到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經營業務的支持主要有,通過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向承辦政府農作物保險的私營保險公司提供20%-25%的業務費用(包括定損費)補貼,承擔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各項費用以及農作物保險推廣和教育費用,以及通過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向私營保險公司提供比例再保險和超額損失再保險保障,同時聯邦政府還通過其它一些法律規定,鼓勵地方政府根據其財力狀況對農業保險進行補貼。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比較低,尚處于保成本階段。但是對于保成本階段的保費補貼,財政支持的標準還是比較高的。中央財政補貼試點的六個省份中,各級財政提供的保費補貼比例超過50%,各級財政為能繁母豬保險提供的保費補貼比例也超過50%,地方政府自行試點地區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最低為海南省的30%,大多數在50%以上,甚至達到70%-80%。但是在各級財政在農業保險的其他支持項目上的標準卻很低,只有浙江等少數地區政府承擔保費收入3-5倍以內的超額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美國對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標準很高,雖然政府不介入農業保險的直接經營,但其對農業保險經營業務都有很高比例的財政支持;而我國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中,只有保費補貼是在所有試點地區實施,其它項目只有在部分試點地區實行,從全國來看,我國政策性保險的財政支持項目亟待完善。
農業保險財政補貼績效分析
農業保險可以說是有效維系農業發展,并且確保農民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基于這種農業保險的有效落實,因為很多農民意識不到保險的重要性,進而也就很難進行全面采購和應用,針對這一問題,我國采取了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方式,進而也就能夠促使農民能夠享受農業保險的積極作用,減輕農民經濟損失。這種財政補貼農業保險方式的應用對于農民而言必然是極為有利的,但是在具體落實中同樣也需要進行績效評估,確保公共管理的有序性。
一、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績效概述
針對財政補貼農業保險進行績效評估其實已經受到了高度重視,其也是研究財政補貼實際效益的重要手段,能夠較好評價財政補貼農業保險是否能夠帶來福利凈收益,對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有效發現和優化。結合當前我國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績效評估工作落實,其需要切實把握好以下幾個基本要點內容:(1)明確績效評估主體。對于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落實,必須要重點明確績效評估的主體,這也是保障該項工作有效執行的重要前提條件。一般在當前實際落實中,相應評估主體主要有政府部門和社會評估機構兩類,這兩類績效評估主體的操作落實條件和具體流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需要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有效關注。對于政府績效評估工作的落實,其需要由不同級別的政府正對其相關資金的到賬和實際應用狀態進行評估分析,并且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效益,促使其能夠圍繞著最終效果做出評價;而對于社會評估機構的參與落實,其除了由受益農民群眾做出反應和評估之外,專家機構的評估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方式,其需要首先保障相應評估工作能夠較為公正準確,具備第三方性質,充分提升績效評估的價值。(2)明確績效評估客體。所謂的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績效評估客體也就是主要對象和目標,其在實際評估處理中主要就是針對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資金使用效果進行分析評價,了解其實際應用水平是否滿足于前期預期,對于整個資金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進行詳細分析,最終也就能夠充分了解其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效益。(3)明確績效評估內容。對于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績效評估工作落實,還需要重點加強對于績效評估內容的明確,這種績效評估內容并非是指簡單的對象,而是應該進行細化,促使其能夠將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各個方面結果都進行詳細掌握,比如對于經濟性、效果性和效率性就是需要進行重點績效評估的三個核心內容,也是需要呈現的核心指標所在。這種績效評估內容的呈現同樣也需要促使其能夠表現出較為理想的規范性效果。
二、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發展建議
在未來我國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發展落實過程中,為了更好提升其落實效果,必須要圍繞著當前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控制,其中較為核心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點:首先,必須要嚴格控制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額度,避免出現補貼率過高而導致財政資金短缺的問題,促使其公共資金運轉較為合理流暢;其次,還需要重點圍繞農業保險監督機制進行不斷完善,促使其相應農業保險能夠得到較好應用,對于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資金濫用,或者是騙取財政補貼的問題進行嚴格控制,充分提升財政補貼資金的應用實效性;最后,對于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品種進行擴大同樣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需要進一步提升財政補貼的設計范圍,并且還需要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和針對性,對于一些條件較為惡劣的環境作物更是需要進行重點關注,更好提升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最終效益。
三、結束語
農業財政保險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對中美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支持項目、支持標準、支持層次、稅收優惠、財政支持農業保險績效評價六個方面的運作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結合我國國情和農業保險發展現狀,重點就構建運轉高效、協調有力的農業保險財政支持體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政支持農業保險中美比較
(一)支持模式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表現為農業保險的具體業務均在私論文營農業保險公司和農業保險投保人之間發生,由私營農業保險公司完成,政府不參與農業保險直接業務的經營領域,美國風險管理局(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負責農業保險推廣和教育,并且對私營農業保險公司經營的農業保險業務提供財政支持,對投保人提供保費補貼。另外,為了對農業保險的參保率提供保證,美國還將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與其它農業財政支持計劃捆綁起來,對農業保險實行事實上的強制參加。當前,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采取各地區試點的方式進行發展。從目前全國來看,已有近九成省份開展了有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財政支持模式主要有:上海、吉林為代表的“大農險”模式,浙江、海南為代表的以“共保”為主的模式,四川、蘇州為代表的商業性保險公司為政府代辦模式,黑龍江農墾區為代表,以互助合作組織為經營主體的模式。除了上海等幾個地區采取地區“統保”方式外,全國絕大多數地區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均是自主自愿的原則,并沒有采取強制或變相強制的措施。美國和我國各試點地區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都是針對本國的實際情況建立的,具體對比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從市場化角度而言,美國財政對中美財政支持農業保險的比較研究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世界上發生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在自然災害損失中農業最為嚴重,而且農業承受自然災害損失的能力最為脆弱。自然災害每年給我國造成巨額經濟損失,農業風險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在后WTO時代,傳統的農業補貼政策空間和效力日漸式微,以農業保險為代表的“綠箱政策”空間和效力與日俱增。但農業保險在我國現行的農業風險管理體系中仍處于附屬地位。借鑒發達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經驗,對于發展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事業有著重要意義。中美政府財政支持農業保險運作情況比較分析美國作為農業大國,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向來力度很大,自從其于1938年開辦政策性農業保險以來,針對自身的國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業保險運營模式和財政支持模式,這些模式和經驗對于發展我國特色農業保險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擬從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支持項目、支持標準、支持層次、稅收優惠、財我農業保險的支持模式市場化程度很高,其農業保險的具體業務均由私營農業保險公司直接經營,政府完全退出農業保險直接經營的領域,只是通過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為農業保險提供較大力度的財政支持,包括農業保險的強制性都是以經濟手段進行的;我國各試點模式的市場化程度也比較高,農業保險的具體業務要么由商業性保險公司直接經營,要么由商業性保險公司組成“共保體”經營,只有黑龍江農墾區由互助合作組織進行經營。美國模式的強制性較高,通過經濟手段,即用一定的優惠政策捆綁來達到事實上的強制性;我國的試點模式中上海與黑龍江采取的是地區“統保”,有著一定的強制性,其他地區基本上都是采取自主自愿的原則。
(二)支持項目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主要有:保費補貼,針對農業保險投保人所承擔高保險費率提供的補貼;業務費用補貼,針對經營農業保險具體業務,私營農業保險公司所承擔的高成本提供的補貼;再保險支持,針對私營農業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高風險性提供比例再保險和超額損失再保險保障;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各項費用以及農作物保險推廣和教育費用。我國現階段各試點地區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包括:保費補貼,針對農戶所承擔的高保險費率提供的補貼;保險責任分攤,即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與保險機構分攤保險責任;財政兜底,即對巨災風險造成保險機構的損失由政府財政兜底。美國與我國政府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的對比情況見表2,從中可以看出,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齊全,體系完善;而我國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中,只有保費補貼是在所有試點地區實施,其它項目只有在部分試點地區實行,從全國來看,我國政策性保險的財政支持項目仍有待完善。
(三)支持標準美國政府財政對參加農業保險的農民表1財政支持農業保險模式比較比較角度美國中國上海模式浙江模式四川模式黑龍江模式市場化程度高高高高低強制保險程度高中低低中60商業時代(原名《商業經濟研究》)2008年27期所交保費提供補貼,各險種的補貼標準不同,補貼標準因產量保障水平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大,同保障水平的高低相反。2000年,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保費的補貼額平均約為純保費的53%(保費補貼額平均每英畝為6.6美元),其中巨災保險補貼全部保費,多種風險農作物保險、收入保險等保費補貼率約為40%。表3為美國農作物保險一切險保費補貼率的變化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美國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的逐步增強,而到美國財政對農業保險經營業務的支持主要有,通過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向承辦政府農作物保險的私營保險公司提供20%-25%的業務費用(包括定損費)補貼,承擔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的各項費用以及農作物保險推廣和教育費用,以及通過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向私營保險公司提供比例再保險和超額損失再保險保障,同時聯邦政府還通過其它一些法律規定,鼓勵地方政府根據其財力狀況對農業保險進行補貼。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比較低,尚處于保成本階段。但是對于保成本階段的保費補貼,財政支持的標準還是比較高的。中央財政補貼試點的六個省份中,各級財政提供的保費補貼比例超過50%,各級財政為能繁母豬保險提供的保費補貼比例也超過50%,地方政府自行試點地區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比例最低為海南省的30%,大多數在50%以上,甚至達到70%-80%。但是在各級財政在農業保險的其他支持項目上的標準卻很低,只有浙江等少數地區政府承擔保費收入3-5倍以內的超額賠償責任。
綜上所述,美國對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標準很高,雖然政府不介入農業保險的直接經營,但其對農業保險經營業務都有很高比例的財政支持;而我國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的支持項目中,只有保費補貼是在所有試點地區實施,其它項目只有在部分試點地區實行,從全國來看,我國政策性保險的財政支持項目亟待完善。
農業財政扶持的具體運用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這樣的特征,總量成就顯著,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長期滯后。如何讓貧困地區迎頭趕上,這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1.農村經濟發展的財政支農政策扶持
在我國農業進人新階段之后,我們應該本著“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原則,改進財政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2.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力度
我們要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級政府對農業和農村投入的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強化政府對農村的公共服務,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考慮到農村經濟的現狀和農村發展的需要,今后農業財政支持政策的一個基本取向是:采取有效措施,堅持兩個“反哺”的原則,逐步提高財政支農支出的總量,體現財政投入對農業和農村的傾斜。
3.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環境治理等的投資
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的必要性
摘要:由于世貿組織規則不允許其成員對本國或本地區農業生產進行直接補貼,因此,通過補貼農業保險從而實現對本國農業生產的有效合理保護,成為市場經濟國家扶持本國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在已經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大部分都通過政府財政對農業保險進行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補貼,用以保障本國或本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根據我國的國情可以看出,政府財政補貼對發展農業保險,乃至于整個農業經濟都事關重大。
關鍵詞: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必要性
我國的農業保險在經營過程中一直面臨兩難的局面,市場化的經營模式導致農業保險的供需不平衡。一方面,對農戶來說,農戶收入低,負擔不起農業保險的保費支出,造成農業保險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對保險公司來說,農業保險賠付率高、損失額大,保險公司難以承擔巨額的保險賠款,造成很多商業保險公司不愿意經營農業保險產品,農業保險的供給乏力。發達國家的農業保險發展歷程都表明,要保障農業保險的順利發展必須依靠政府對農業保險的大量補貼或者是由政府直接經營農業保險業務。因此,在我國現階段農民無力負擔農業保險保費的情況下,政府給予充足的財政補貼,對發展農業保險和穩定農業生產都十分必要。
一、財政補貼農業保險符合世貿組織的規則要求
世貿組織限制各成員國對本國的農產品實施直接價格補貼,對生產和貿易產生扭曲作用的“黃箱”政策必須進行削減。而在允許的范圍內對農業保險進行財政補貼則屬于世貿組織允許的“綠箱”政策,因此大部分國家都對農業的支持政策進行了調整,將傳統的以價格補貼為主的直接保護政策轉變為由財政補貼農業保險來間接保護本國的農業經濟。我國作為世貿組織成員,也必須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目前,我國財政對農產品價格方面的補貼和直接對農業企業的補貼每年達到數百億元,如果可以將這種直接補貼的成本轉移到對農業保險的補貼上,則在保障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上也能夠滿足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
二、財政補貼農業保險,有利于增加農戶對農業保險的需求
農業財政支農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從小農戶分散經營到大規模企業化經營的農地經營方式變革,不僅是我國農業經濟今后改革發展的長遠方向,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之一。同時,為貫徹城鄉統籌發展戰略提供了現實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找到適合這一歷史性變革的財政支農政策,有效推進改革的穩步進行,則是根據中國國情所必須做出的宏觀政策性安排。本文就我國農地經營方式變革中,財政支農存在的問題,如何進行調整,以及進一步推進改革順利進行的政策取向做了較為深入細致的探討。「摘要題」土地經濟「關鍵詞」農地經營方式/財政支農/大規模集中經營/農業企業/土地使用權流轉“三農”問題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話題,就目前我國“三農”問題的現狀來看,要真正解決好這一復雜而又重大的問題就必須充分重視財政對農業的投入與支持,并且緊密結合農業各方面變革的實際,特別是近年來農業用地經營方式的變化趨勢,筆者認為它將代表今后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生產、管理、就業的發展模式與方向,并奠定徹底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石。本文就農地經營方式變革的前提下,財政支農政策如何與其相互配合并促進其不斷發展與完善加以探討。一、當前農地經營方式變革中財政支農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農業用地出現了許多如土地使用權流轉、土地集中規模經營、企業化農業等一系列新的生產經營方式。這不僅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改革的主觀愿望,更是農業生產力自身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然而,當前的財政支農政策和現實工作在一些方面還沒有完全跟上這一農業客觀發展的實際情況,存在許多問題。(一)財政支農投入不足,阻礙了新型農地經營方式的推廣盡管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發展,近年來對農業的投入也有大幅增長,但由于財力有限,使用效率不高,結構矛盾突出等原因,相對于當前我國農業基礎薄弱,效益低下的發展現實而言,投入仍嚴重不足,而且許多支農資金比重指標不斷下滑(如圖1)。
圖1“八五”以來國家農業投入情況
注:1.從1998年起,國家財政農業支出包括國債安排的農業基本建設支出。
2.從1998年起,國家銀行農業貸款占國家銀行總貸款比重以短期貸款計算。
同時,財政支農資金結構失調、管理混亂,導致生產性支農資金到位率很低,地方“吃飯財政”擠占挪用了大量有限的生產性支農資金,加劇了農用資金的供求矛盾,使得農業這一“弱質”產業的許多基本生產經營條件不能得到較好的維護和改善(如農業基礎設施,抗病防災能力,土地改良)。[1]這就無法為土地規模經營提供良好的農業投資環境,也就很難提高農業投資者集中土地現代化、集約化生產經營的積極性,阻礙了新型農地經營方式的推廣。
(二)財政支農資金分配、使用模式不適應農地經營方式轉變的需要
財政農業消費研究論文
一、引言
從“全面小康”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的推進可以看出,國家非常重視農村、農業、農民相關問題。新農村建設是在新形式下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收入消費水平的提高不僅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增長,更關系著和諧社會和小康目標的實現。因此,政府應不斷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投入,改善財政支出結構,制定有效的財政支農政策,以多種方式支持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消費能力。我們在貫徹財政支農政策和評價財政支農效率的時候,需要弄清楚財政農業支出和農村居民消費水平之間的關系,由此為人們提供理論基礎,并提出政策建議。
由于近幾年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低迷和消費能力偏低的情況,國內不同的學者和研究結構提出多種觀點。薛譽華(2002)通過分析我國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超緩的原因,認為提高廣大農民文化知識水平、發展規模農業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消費的根本所在。李長英(2004)通過基準壟斷模型及其擴展模型的分析,認為鼓勵國外和城市企業向農村直接投資是提高農民消費能力的有效途徑。孫偉艷等(2004)通過分析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特點及作用,得出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僅是農業經營體制的創新,也是農民增收的有效組織形式的結論。宋元梁(2005)通過建立動態計量經濟模型分析城鎮化與農民收入進而消費增長的關系,認為加速城鎮化建設是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江勇(2006)在其文章中指出,農業農村經濟整處在新的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時期,發展勞務經濟也具備一定的優勢,因此可以通過發展勞務經濟來解決農村富余人員,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民消費。本文結合當前的國家農業政策,專門從分析財政對農業的支出與農民消費水平的關系入手,以新的視角討論新農村建設中政府對農業財政支出是增加農民收入消費的有效途徑。
二、建立模型的理論依據
根據各種消費能理論,建立消費函數的一般形式為ct=a0+a1yt+a2ct-1+a3yt-1①
其中,ct、ct-1在這里分別代表農村居民t期和t-1期的消費,yt、yt-1分別表示t期和t-1的農村居民收入,此式子說明人們當期的消費不僅與當期的收入有關,還受到前期收入、前期消費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符合消費理論的觀點。然而yt-1與ct-1之間呈現高度的相關性(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指出:當期的消費主要取決于當期的收入),即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我們建立模型的時候首先要合并高都相關的解釋變量從而減少解釋變量的個數,達到消除多重共線性的目的。
農業財政資金自查報告
根據湘農計[2009]3號“湖南省農業委員會關于抓緊開展農業財政專項資金執行情況專項檢查工作的通知”和州牧發[2009]122號文件要求。我局匯同農業局一道共同研究,召開了專門的工作會議,認真布置了2008年度我縣農業專項資金使用和執行情況的自查。經過自查,我縣2008年度得到的農業專項資金共4個,總金額104萬元,項目均已實施完畢,發揮了應有的效益,沒有出現違紀現象。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農業專項資金自查小組,組長由局長擔任,副組長由分管財務的副局長擔任。成員由辦公室主任、業務股長、財務股長以及相關項目具體實施股室負責人組成。
二、自查工作步驟及方法。
(一)、步驟。先由項目實施股站對項目資金進行自查,形成自查報告,再由財務股對自查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核,收入、使用情況逐一對照,是否專款專用,工作內容是否完成,無問題后通過,有問題及時整改。
(二)、檢查的范圍。我縣2008年財政專項資金經檢查共計100萬元,其中:災后農業恢復重建資金共41萬元;基層動物防疫補助金費24萬元;能繁母豬補貼資金30萬元;重大動物疫病撲殺經費5萬元。所有這些項目都于2008年全部實施完畢,并取得較好的效益。
(三)、財政專項資金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