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推廣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18:06: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技推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技推廣改革培訓講話
同志們
加快推進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建設的意見》[安政發(20105號]文件精神。縣政府決定召開此次全縣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培訓動員會,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確保圓滿完成改革任務。后面,安康學院的教授專家還將就生豬良種繁育進行專題講解,請大家認真聽講。下面,先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重大意義,認清形勢。
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是設立在縣鄉兩級為農民提供種植業、畜牧業、農業機械等科研效果和實用技術服務的組織。縣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有關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縣級農技推廣機構,對農業的技術服務方式、服務內容以及推廣體系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作了相應調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在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防治動植物病蟲害、提高農民素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現有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已不能完全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但在新形勢下。一定水平上制約了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當前我縣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與新形勢下要求更新更高的農業服務職能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是農技推廣機構特別是鄉鎮一級農技推廣機構設置不合理,專業人員缺乏,基本處于“線斷、網破、人散”局面;二是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整體專業水平不強;三是基礎裝備落后,縣級農技推廣機構多數儀器設備簡陋不全,鄉鎮畜牧獸醫站大多數沒有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四是縣、鄉、村、戶的農業技術推廣渠道不暢,缺乏有機銜接,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必需認清當前形勢,因此。緊緊抓住國家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機遇,認真實施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范縣項目,不時鞏固和強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更好地為“三農”發展服務。
農技推廣瓶頸和對策
1引言
農業科學與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是現代農業技術轉化為現實效益和具體生產力的關鍵,是加快和推動當前的新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根本所在。所以,研究和探討如何加強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促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課題之一。
2農業技術應用和推廣的現實困境
目前,因為存在著思想觀念、經濟條件、工作方式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和制約,農業科技在農村的推廣普遍存在著一系列的難題和困境[1-2]。現將這些問題總結如下:一是在廣大農村的推廣體系和體制不銜接,經常出現斷層,導致技術服務不能及時到位。二是在有些地方以政府行政命令式地進行推廣,農民在接受起來普遍積極性不高。三是農民的整體科技文化素質還不高,在應用新技術方面還存在著很多難題。四是農業技術的服務渠道和環節單一,不利于提高推廣的效果;五是農業技術人員缺乏更新技術和知識的機會,對于新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本身也不夠全面。六是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有些地方在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時,卻沒有經費,推廣服務難以展開和實現。
3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策略
根據目前農村新技術、新設備難以推廣的現實局面,農技工作者需要放開思路,在觀念上也要有突破,在行動上實施切實可行的方針和措施,從根本上推動農技推廣的開展,并力求讓農民增加收入,讓農業增加效益,為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3-4]。
農技推廣安排意見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1號文件和省委省政府、農業部關于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有關文件精神,圍繞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中心,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不斷創新思路,加大改革力度,強化公益性推廣機構建設,全面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公共服務能力,為吉州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有效服務和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堅持精干高效,科學設置機構,優化隊伍結構,合理配置農業技術推廣資源;堅持政府主導,支持多元化發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職能,充分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進行探索和實踐;堅持統籌兼顧,與區鄉機構改革相銜接,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三)總體目標。按照“整合資源、綜合建站,統一協調、分塊運作,‘三權’歸區、財政保障,雙重管理、以區為主”的思路,在鄉鎮統一建立農業技術推廣綜合站,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財務獨立核算,人員集中管理。
二、主要內容
(一)體制改革
談論農技推廣意見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是農業大國,為了供養占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發展現代農業尤其重要,現代農業是指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以更加先進、更加環保等技術發展農業。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現代農業的投入,并逐年遞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科技,并明確:“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作用,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安全是長期的重大問題。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1年我國糧食實現“八連增”,并連續5年超過一萬億斤。它標志著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不斷提升。糧食供需平衡的壓力并沒有因為糧食產量達到一個新臺階而有絲毫的緩解,而靠資源性的增長已經沒有更多的前途。因此只能挖掘內涵的潛力,也就是著力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這要靠土地節約、勞動力節約、資源的優化配置,這些都離不開農業科學技術。
1農技推廣最大問題是技術源頭缺失
農民碰到技術問題,不找推廣站,反倒依賴直接將技術送到家門口的農業物資銷售等單位。現在的農業技術推廣以省地縣鄉四級推廣網絡為主體,以大學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等作為補充,即“一主四元”。在實踐中,現有的四級推廣網絡已經遠不能滿足需求,更重要的是,現行的農科推廣體系中,農業推廣服務部門有推廣責任,但沒技術,而有技術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卻沒有推廣任務,科技創新的源頭高校和服務的對象農民是脫節的,現如今糧食豐收,但糧食價格還在不斷攀升,原因在于相對于生產的增加,需求變化更快、增長更快,這在一個經濟成長國家特別是我國表現得尤為突出。解決這種供需平衡壓力,應該講在我們國家選項不多。靠資源性的增長已經沒有更多的前途,我國無論是耕地資源還是水資源,總量非常不足,捉襟見肘。因此只能挖掘內涵的潛力,也就是著力增加單位面積的產量,這要靠土地節約、勞動力節約、資源的優化配置,這些都離不開農業科技。
(1)農技推廣應堅持“一主多輔”,重視市場化多元主體的作用,特別是要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這些企業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提供了大量的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對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水平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一支有效的力量。
(2)設置相應的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以專職或兼職身份投身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通過專家帶項目、帶成果進農業龍頭企業、進農戶的方式,建立起無縫對接渠道,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示范和推廣。
(3)政府項目推廣與技術示范輻射相結合的推廣。各鎮(街道)農技推廣部門每年要有選擇的實施一批適宜當地生態條件、品質優、基礎好、效益高、有市場需求的設施農業重點項目,在統一規劃、科學布局下,有計劃、有組織地大面積推廣應用。在項目確定后,各級財政都應撥付一定經費,由市里組織專家研究提出集中應用的新技術或配套技術。開展以入戶指導為主要方式的技術服務,技術指導員要統籌制定指導方案。
農技推廣問題思索
建國至今,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農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政治經濟體制的不斷的改革發展,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也在不斷變化,因而隨之產生了管理、制度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中體現的最為明顯。沂源縣作為山東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其在農技推廣所遇到的問題值得研究。
一、沂源縣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1.農業推廣機構設置概況
沂源縣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現有5個,包括:農業局、蔬菜局、農機局、畜牧局、科技局。其中農業局有下設農技中心、種子站、農經站、農廣校、果品中心、土肥站。全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都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無經營性收入。全縣鄉鎮級別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l1個,另有一個辦事處處于建設中。這些服務機構的職能依據各鄉鎮的實際情況而有所差別,例如,中莊鎮是沂源縣的蘋果生產基地,該鎮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就主要圍繞果樹的培育、管理以及新品種的引進等諸多問題展開。
2.農業推廣人員
據統計,截止到2011年底全縣農業系統人員總數345人,其中:管理人員135人,專業技術人員210人。沂源縣農業推廣體系共有209人,其中縣級有139人,鄉鎮級別有70人。
農技推廣途徑及創新研究
[摘要]新農村建設是我國民生工程中的重要工程,而在新農村建設中基層農技推廣的途徑有多種模式。基于此,本文分析新農村基層農技推廣的途徑,包括政府主導型、市場開發型和農民參與型。然后分析農技推廣的創新策略,創造性地設計總體工作模式,以期促進新農村基層農技推廣。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途徑;創新策略
1新農村基層農技推廣途徑
1.1政府主導型農技推廣。一方面,政府需要根據農業發展或者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需要,由專業的部門將技術成果推廣運用到農業生產中,促進農業發展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基層地方政府進行組織協調,推動和實施各種農業技術推廣活動,調動農民積極學習先進農業技術的積極性,最終有利于農業技術的推廣。此外,政府要將農業技術推廣計劃納入農業生產計劃中,通過政策手段,協調科級單位積極普及農業技術知識,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知識的培訓,加強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最終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1.2市場開發型農技推廣。科級單位可以選擇當地有技術、有資源的項目,和經濟實力較強的單位進行合作,或者是政府或者科級單位與農戶通過經濟合同的方式共同建立高產優質的實驗田,然后進行技術推廣。此外,在加強科學知識宣傳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市場調節,讓農戶認識到掌握農業技術的重要性;同時培訓農民,引導他們熟練地掌握農業技術。1.3農民參與型農技推廣。農民參與的推廣方式主要是讓農民提出所需要的項目,選擇農民代表參加,貢獻經驗知識,調動農民的參與積極性。農民也可以在推廣人員的協助下,向技術發明人購買新技術,開發適合自身的農業產品,并且自產自銷,促進農業產業鏈的發展。另外,農民可以與從事同類農產品經營的農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規模化經營,最終促進市場競爭力的提高。
2新農村基層農技推廣的創新策略
2.1明確農業技術推廣目標。農業技術推廣方式的創新必須要注意確立明確的目標,即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注重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品質量,重點發展關鍵產品。始終要將提高質量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目標,建設一支能夠促進技術推廣的領導隊伍,積極地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服務。另外,必須要抓好農業示范縣的發展工作,建立機構完善、業務水平過硬的專業農技推廣隊伍,切實提高農民的農業技術水平[1]。2.2明確農技服務對象。農業技術的發展離不開農民的運用。在推廣創新過程中必須注意明確農技服務對象,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建立專業合作社,加強農戶合作意識,降低風險,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必須注重引導中小農戶,借鑒國外培訓農業人員的方式,與小農戶互相交流,提供新技術、新政策、新產品等信息,加強管理,引導農民依靠科技發展致富。此外,必須要鼓勵當地企業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合作,共同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加強技術交流,讓農戶明確農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性,而推廣人員必須明確服務對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2.3優化設計服務內容。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必須要加強資金、信息和技術多方面的服務。一方面,地方財政必須要增加農業技術推廣投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促進農技推廣事業的發展,及時實施重大的公益性技術推廣項目,爭取企業和社會對農業的扶持和幫助,最終擴大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必須要強化信息網絡技術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業,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方式讓農民了解農業技術知識,同時加強各種培訓使農戶能夠熟練掌握農業技術,最終促進農業技術的推廣[2]。
農技推廣實現增效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前言;農技人員及農民的素質亟待提高;加快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措施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農技推廣體制不順.隊伍不穩、鄉鎮站編制被擠占、挪用,農技人員經常被抽調搞各種“中心工作”、資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基礎設施不全、農技推廣人員素質亟待提高、農技推廣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有所下降、農民群眾的素質亟待提高、把農技推廣普及工作抓出成效,為實現農業增效、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努力使農民接受農業科技由被動變為主動、進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農民了解農業生產新技術由間接變為直接、進一步加強技術培訓,努力使農民應用科技由外行變為內行、進一步搞好配套服務。努力使農民從農技應用中得到的實惠由理論變為現實、進一步優化運行機制,努力使農技推廣機構由“空心”變為“實心”等,具體請詳見。
一、前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以世界7%的土地養活著世界21%的人口,可見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當前農村的科技推廣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認識、工作方法、資金保障等方面的差異,農技推廣工作喜憂參半,有的早已被事實證明成效顯著的新技術,如旱育秧及機械化插秧等,但推廣多年覆蓋面仍然不夠理想。可以說,普遍存在農技推廣難的現象。
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的問題
農技推廣體制不順.隊伍不穩
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鄉鎮站編制被擠占、挪用,農技人員經常被抽調搞各種“中心工作”,鄉鎮機構改革后,井入農業服務中心,農業服務中心人員由鄉鎮政府統一管理,行政管理權下放到鄉鎮,工作由鄉鎮統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辦公,上面又沒有相對應的單位,業務工作形成了多頭指揮、多頭管理,工作隨意調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鄉里的一些多而雜的工作.如部分鄉鎮在農事季節任意抽調農業服務中心的人員去抓征收稅費、計劃生育等工作,加之農技推廣經費的不落實,農業生產現狀的低格局,使其根本無法安心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致使部分人員對本職業務工作喪失責任心,失去了進取心。由于農業服務體系經過改革后,農業服務中心的大部分職能都由鄉鎮管理,農業局只有職稱評定的這唯一權利,不能對鄉鎮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實實在在的管理.多種業務活動相對受到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從事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一些農技人員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經營自己的服務網絡.不能很好地運用現有的資源,壯大自己的服務網絡和經濟實力,從而很好的服務干農業。
基層農技推廣輪訓計劃
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組織開展好全省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輪訓活動,提升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水平、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本次輪訓的對象是鄉鎮在崗的國家農技推廣人員(其中包括畜牧、水產、農機等技術推廣人員)。輪訓的目標任務是更新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業務知識,提高政策理論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市場意識、法制意識和效益意識;優化農技推廣人員業務技能結構,強化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特別是共性關鍵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能力;提升農業公共信息服務、技術指導和農民培訓等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通過培訓使廣大農技推廣人員及時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成為受農民歡迎的復合型服務人才。
二、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主要分公共知識部分和專業知識部分。公共知識部分包括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涉農法律法規、農資打假、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專業知識部分主要包括糧食等大宗作物、蔬菜、園藝、茶葉和蠶桑等特色經濟作物、畜牧、水產等。培訓教材由省農委組織統一編印,各地可結合生產實際增加培訓內容。
三、培訓組織方式
縣農技推廣實施小結
明確分工,保障措施:一是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各負其責;二是狠抓精神文明建設,促工作開展。
站在縣委、縣政府及農業局的正確領導下,上級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把農業科技推廣放在首位,以服務糧食生產和特色農業“果、藥、菌”三大支柱產業為重點,以促進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為核心,創新推廣機制,大力發揚創業、敬業和團結精神,繼續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土壤有機質提升項目》等,認真開展農業新技術引進,一年來。試驗,示范,推廣和技術培訓工作.做好技術服務。現將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匯報如下:
1.2010年工作匯報
1.1糧食作物生產技術指導
一是根據農時季節開展培訓;二是通過縣電視臺舉辦技術講座、印發技術資料、組織農民推廣員等多渠道培訓;三是設立農業技術服務熱線、田間進行技術指導、集中村、組群眾召開技術培訓會等多種形式培訓。下鄉進行生產技術調查18次,開展技術培訓18000人次,發技術資料5萬份,舉辦縣電視臺專題技術講座12期,向市縣業務主管部門上報小麥、水稻等作物生產技術意見,調查報告和技術總結等20多份。根據農時季節,下鄉進行生產調查,研究技術方案,撰寫調查報告,提出生產技術意見,做好超前技術服務。開展主體技術培訓方面。
組織2名高級農藝師,科技下鄉包村技術服務。站長帶領下。7名農藝師,經常出車做好巡回指導,鄉、村與包村干部、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戶建立聯系,進行麥田管理和中后期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指導。縣電視臺做了跟蹤報道。通過巡回指導麥田春季及中后期管理,使今年小麥在遇到冬春季寒潮頻繁,低溫寡照,造成小麥成熟期推遲10天左右;生育中期寒潮低溫使穗粒數減少;后期多陰雨造成赤霉病等病蟲害后發作等特殊氣候條件下,減產幅度很小。據調查,小麥平均單產273.8公斤,較2009年減產20.8公斤,減7.06%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保證了小麥生長穩健。據在重陽鎮半川村調查,偃展4110配方施肥麥田千粒重平均43.2g而習慣施肥麥田千粒重平均為37.3g最低只有33.3g玉米、水稻等主要秋糧作物上,全面落實了配方施肥、中耕、化學除草、病蟲防治、適時收獲等關鍵技術措施,使我縣秋糧在今年生育期間陰雨寡照低溫的不利天氣條件下,沒有發生大面積倒伏等災害,壓低了災害損失。水稻生育中期病蟲危害較多,水稻田間管理的各個環節,深入稻區田間調查,針對生產中存在問題,村、組召開培訓會,指導稻農科學防治,合理用藥,使田間管理的關鍵技術措施達到家喻戶曉,落實到田間地頭。
加大農技推廣力度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新型農技推廣組織網絡進一步加大農技推廣力度的通知》(浙政辦發〔2008〕16號)精神,為進一步整合全市農技推廣資源,建立健全農技推廣組織體系,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就抓好新型農技推廣組織網絡建設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按照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市”戰略,以市校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示范區為契機,以增強農技推廣能力為核心,借助**大學科技優勢,通過機制創新,優化整合現有農技推廣、科研、教學等資源,集聚農、科、教、企等各方力量,建立健全以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為骨干、科研教育機構和社會化農技服務組織為補充、鄉鎮責任農技員為基礎、與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緊密結合的新型農技推廣組織網絡,全面實施責任農技推廣制度,促進農技推廣有序有效開展,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建立健全縣級以上新型農技推廣組織網絡
(一)建立市級新型農業技術推廣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