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21:50: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寧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寧夏節水灌溉模式

1設施農業節水高效工程技術模式

設施農業栽培也稱保護地栽培,是利用日光溫室、塑料棚等保護設施,人為地創造適于作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從而達到優質、高效、高產。其生產對象是高附加值的供城市居民消費的蔬菜、花卉等價格高的作物。

郊區是發展設施農業節水高效工程技術較理想的地區,在這些地區滴灌技術為最常用的節水灌溉技術。這種工程技術模式一般包括:水源工程、日光溫室(或塑膜大棚)、灌溉首部樞紐(水泵、控制設備、施肥設備、過濾設備)、輸水管道、灌水器。灌水器常用滴頭、滴灌管(帶)、涌水器,還可結合覆膜進行膜下灌溉。

設施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裝備應立足于國內先進水平。尤其在現階段我們吸收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適合寧夏地方的設施農業裝備。在設施農業用的節水灌溉設備方面,應重點解決適合普通溫室應用的成套微灌設備的材料配方、生產工藝問題,降低銷售價格、提高可靠性和耐久性。為最大限度發揮微灌設備在設施農業應用中的優勢,應花大力氣解決利用微灌設備施肥的技術落后和裝備不過關的問題,研究生產適合設施農業各種作物在各個生育期使用的可溶性肥料,使灌溉時能做到水肥同步,發揮最大的水肥綜合效益。

2井灌區生態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模式

目前寧夏的井灌區,大多存在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在這類灌區,減少灌溉用水量的主要目的應是改善水環境,恢復生態平衡,維護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因此,在灌區內的作物灌溉用水量,應按生態要求可供給的地下水開采量來確定。在這種前提下,當前這類灌區大多數已不能對全部灌溉面積上的作物實行充分灌溉。要解決這個問題可采取兩種辦法,一是減少灌溉面積,在余下的灌溉面積上,仍采用追求最高單產的傳統充分灌溉方法,其他面積則發展“雨養農業”;二是仍維持原來的灌溉面積,對作物灌溉則采取非充分灌溉方法,即在水分對作物產量形成的最敏感時期實行充分供水,而在其他時期實行少供水甚至不供水,不追求作物單產最高,而追求總產最高。在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方面,一般對大田作物采用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或噴灌,對經濟作物可采用微灌。

查看全文

寧夏文化藝術前景和創新

摘要:本研究基于國家層面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情境下,通過對寧夏文化發展現狀的分析和研究,探析寧夏文化發展前景和創新,總結分析古絲綢之路歷史文化藝術資源帶給我們的啟示,以及寧夏地區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優勢,進而提出寧夏文化藝術發展的幾點建議,即“走出去”戰略、重視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發展。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寧夏;文化藝術

一絲路文化的歷史啟示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在中央層面被正式提出和確立,全國各個地方開始挖掘自身區位優勢,試圖積極融入”一帶一路”的國家建設。[1]寧夏作為一個區域概念,無論從政治、經濟角度,還是從文化、藝術的角度,都應承接這一歷史機遇,這既能充分發展自己又能有所擔當,為國家發展戰略提供助力。但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真正走出自己鮮明而又有特色的接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方式并不是一個簡單而不言自明的道理,許多地方的做法可以說是簡單粗暴,別人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口頭上說發揮自身優勢,手底下卻是大干快干。上馬項目,最終結果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真正能夠做到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而又不重復建設,關鍵要看能否在較深層面真正理解絲綢之路的價值,真正挖掘出絲綢之路的歷史資源和現實意義,尤其是挖掘文化藝術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我們首先應該著眼的是,文化藝術的古絲綢之路對于形成我們今日之絲綢之路上的一顆顆如寧夏般的“明珠”起到了什么作用,留下了哪些文化和思想資源?我們以須彌山石窟等寧夏境內的古絲綢之路藝術載體為例,初步探究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絲綢之路的形成不僅僅基于通商需求,文化的傳播從來不可避免,宗教文化尤其如此,佛教文化的形象載體如石窟、佛像如繁星點點,散落在絲綢之路沿線,見證了沿線文化的交流與交融。研究這些石窟、佛像,可以深入了解所在區域的歷史事件、文化背景和產生的思想資源。寧夏須彌山東麓的須彌山石窟對絲綢之路佛教文化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它不僅對中國境內石窟造像藝術影響深遠,同時佛教東傳日本這一歷史事件也能看到須彌山文化的影子。須彌山石窟位于絲綢之路石窟藝術的過渡帶上,云崗、龍門石窟的造像手法與須彌山石窟極為相似。日本佛教信徒多有前往須彌山尋根之舉,不斷見證著須彌山對日本佛教文化的影響。須彌山石窟在20世紀80年代才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在此之前長期缺乏重視,如果不是后期學者的不斷考證和發掘,領域之外的人很難理解須彌山對后期幾大石窟的影響以及作為日本佛教文化源頭這一事實。[2]這讓我們管窺一豹,了解到寧夏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歷史節點,在文化藝術領域發揮了如何重要的作用,更讓我們了解到,伴隨著絲綢之路上的駝隊與貿易,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傳播實實在在改變和塑造了后來以及今天的人們。作為文化歷史研究者眼中的絲綢之路是人類文化歷史研究領域的一顆明珠,從這一角度來講,不論是古絲綢之路還是今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都說明跨文化交流有著極為重要、難以替代的現實作用。曾經的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歷史帶來的巨大影響喚醒了我們今天對于文化交流的價值認知,讓我們重新審視文化交流的意義,從而對今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文化藝術交流的價值方向進行反思。涉及的所有國家、所有民族和個人共同面對著如何把握人類進入新時代后精神文化的走向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提出不僅是對沿途人們在政治、經濟領域帶來的一次重大機遇和變革,也是在文化藝術領域為我們帶來的一次契機與革新。絲綢之路文化的價值走向有機會改變西方社會“中心—邊緣”這種二元認知的藩籬,建立具備共有、融合、交叉、沖突、互利共贏等等精神內涵的思想理念。絲綢之路文化在這種大背景下必須堅定走文化共通、藝術融通的理念,發揮自身獨特優勢,融入國家戰略的偉大實踐之中。

二寧夏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優勢分析

1.區位優勢。自古以來,寧夏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和節點。絲綢之路在寧夏,一條是漢唐時期從長安出發經由寧夏穿越河西走廊的沙漠絲綢之路,這是絲綢之路的主道。一條是草原絲綢之路,如西來佛教文化經由寧夏轉向蒙古、西伯利亞,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大量沿線出土的文物可以清晰展示這一地域傳播的文化脈絡。據此可以有力證明,寧夏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作用,即由寧夏始,沙漠絲綢之路與草原絲綢之路分道揚鑣,南來北往的商隊以及隨行而來的各類人群在寧夏匯聚、擴散,文化藝術也得以在此集中,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寧夏在古絲綢之路上的區域繁榮,使得寧夏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寧夏境內的固原古城、開城遺址、固原北朝、隋唐墓地等體現了絲綢之路寧夏段的中西文化交流與商業貿易的繁榮,以上歷史資源的發掘,在學術界與考古界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寧夏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時至今日依然保有。一方面,交通區位優勢。“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依托高速鐵路的貫通。寧夏即位于這一大陸橋國內段的中部位置,直達歐洲的鐵路不會繞開寧夏。另一方面,經濟區位優勢。“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預示中亞及向西各沿線都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腹地,在這種未來背景下,寧夏不再是西北邊陲,而將是對接這一經濟腹地的前沿。針對這兩點優勢,寧夏應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支點的理想定位自身,清晰應對未來經濟、文化各領域的布局。伴隨著經濟貿易的往來,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創造、交流、傳播上,寧夏同樣應找準自身文化戰略支點定位,立足自身資源、找準發展優勢、早做產業布局、促進文化交流,開創寧夏自身獨有的文化藝術發展新模式。2.促進中阿文化交流的人文基礎。寧夏在國內外文化交流認知度以及已有的文化交流成果上都具備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從“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的必要性上來說,中東—中亞地區既是極為重要的能源區域,也是巨大的消費市場,“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在逐漸完善和發展的基礎上將極大地盤活世界最大大陸的整體資源,為未來的世界發展注入無窮的活力。從文化藝術的角度來說,推進中阿文化交流,實現兩地民心相通,能夠極大的助力經濟帶各地區的政治、經濟的發展。因此,寧夏在促進中阿文化交流方面具備很大的優勢,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民間層面都具備較好的共性文化基礎。

查看全文

寧夏短期用工勞動合同范本

勞動合同范本

甲方(用人單位):

名稱

經濟類型

經濟類型

法定代表人(單位負責人)

查看全文

寧夏縣域旅游業發展

一、寧夏縣域旅游資源的特點

寧夏位于祖國的西北內陸地區,黃河中游,特殊的自然、人文環境,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沙湖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有湖面、沙丘、蘆葦、珍魚、候鳥,是生態旅游的“黃金寶地”;沙坡頭景區是黃河和沙漠的交匯的地方,也是4A級景區,開展了騎駱駝穿越沙漠、乘羊皮伐子漂流黃河等特色旅游項目;六盤山旅游區山勢雄偉,景區內有被稱為黃土高原“綠島”的涇河苑,有紀念紅軍長征和主席創作《清平樂·六盤山》的將臺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遺址公園;首府銀川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都市旅游、商務旅游、會展旅游、休閑旅游的好去處。目前寧夏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級4個,自治區級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有歷史遺產類旅游資源,比如:水洞溝遺址是中華史前文明的見證;西夏王陵規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寧夏還是長城和黃河唯一交匯的地方,自治區境內有秦、漢、隋、明等朝代的古長城遺址,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有文化類旅游資源,比如:寧夏鎮北堡的華夏西部影視城和金水旅游區曾拍攝了《紅高粱》、《賀蘭雪》等一批優秀獲獎影視作品。有民俗類旅游資源,寧夏回族風情濃郁,清真寺建筑別具一格回族風味小吃美味可口,風俗歌舞優美動人,吸引著海內外眾多游客。

二、寧夏縣域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不夠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憑借和依據。寧夏縣域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但是由于主客觀原因,目前縣域旅游資源開發仍較為落后,除一些中心城市旅游資源的開發相對較好外,大部分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程度偏低,有的甚至還處于待開發狀態。寧夏縣域旅游資源整體上存在著分散性、可進入性差、基礎設施簡陋、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薄弱、品位較低等主要問題。

2.資金投入不足,旅游設施建設落后

查看全文

漫談寧夏縣域旅游業發展與策略

摘要:近年來,寧夏十分重視旅游資源的開發,縣域旅游業有了較快發展,但是,各縣(市)的旅游開發與自身擁有的旅游資源優勢還很不相稱。本文在分析寧夏縣域旅游資源的特點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快寧夏縣域旅游業發展并將其培育為縣域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寧夏縣域旅游業發展與對策

旅游業日益成為各國和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的重點扶持的戰略產業,對推動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促進與國內外的經貿合作,增加外匯收入和稅收收入,還可以拉動和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旅游業已經成為寧夏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同時也已成為寧夏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點產業。

一、寧夏縣域旅游資源的特點

寧夏位于祖國的西北內陸地區,黃河中游,特殊的自然、人文環境,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沙湖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有湖面、沙丘、蘆葦、珍魚、候鳥,是生態旅游的“黃金寶地”;沙坡頭景區是黃河和沙漠的交匯的地方,也是4A級景區,開展了騎駱駝穿越沙漠、乘羊皮伐子漂流黃河等特色旅游項目;六盤山旅游區山勢雄偉,景區內有被稱為黃土高原“綠島”的涇河苑,有紀念紅軍長征和主席創作《清平樂·六盤山》的將臺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稱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遺址公園;首府銀川市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是都市旅游、商務旅游、會展旅游、休閑旅游的好去處。目前寧夏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級4個,自治區級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有歷史遺產類旅游資源,比如:水洞溝遺址是中華史前文明的見證;西夏王陵規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寧夏還是長城和黃河唯一交匯的地方,自治區境內有秦、漢、隋、明等朝代的古長城遺址,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有文化類旅游資源,比如:寧夏鎮北堡的華夏西部影視城和金水旅游區曾拍攝了《紅高粱》、《賀蘭雪》等一批優秀獲獎影視作品。有民俗類旅游資源,寧夏回族風情濃郁,清真寺建筑別具一格回族風味小吃美味可口,風俗歌舞優美動人,吸引著海內外眾多游客。

二、寧夏縣域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查看全文

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思考

一、“十二五”以來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成就“十二五”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以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就。(一)全區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立。截止2014年上半年,寧夏共建成圖書館23個,文化館2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31個,村文化室2146個。初步建成了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實現“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有綜合文化站”、“社區有文化活動中心”、“村有文化活動室”的目標。2017年,寧夏以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中南部9縣(區)為切入點,全面實施文化扶貧工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大力推動文化扶貧惠民工程,支持資金6060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資金6090元,全面完成貧困地區606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成555個村功能提升任務,建成縣區“兩館”3個,新建8個標準化鄉鎮文化站(16),實現“四到”目標,即文化設施到村、文化服務到戶、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扶貧到“根”,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二)通過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全區群眾聽廣播、看電視難的問題基本解決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是“為了解決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盲區”的農民群眾收聽廣播、收看電視問題,由國家組織實施的一項民心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廣電系統實施的投入最多、時間最長、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的一項系統工程”。2017年7月,寧夏共有9套廣播電視節目通過直播衛星覆蓋全區80萬直播衛星戶戶通用戶,使寧夏省級廣播電視節目覆蓋面擴大了近1倍,實現了省級廣播電視節目在全區覆蓋率100%的目標。(三)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面實現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場數字電影目標。《國家“十二五”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實現農村流動銀幕達到5萬塊,每個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場數字電影,每學期農村中小學生觀看兩場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的目標”。“十二五”期間,自治區政府連續5年將農村電影放映列入民生計劃,全區連年超額完成年度放映任務4萬場,實現了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全數字化覆蓋;進入“十三五”以來,寧夏農村電影放映立足全面小康目標,在堅持繼續完成“一村一月一場電影”目標的基礎上,以電影放映的“提質增效”,促進農村電影發行放映的可持續發展。2017年確定為農村電影放映“提質增效年”,即電影放映質量、監管質量、保障質量明顯提高,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增強。(四)農家書屋工程基本解決了農民看報讀書難的問題農家書屋工程主要針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落后、農民讀書看報的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始建的。“十二五”期間,全區基本實現了農家書屋行政村全覆蓋,農家書屋的建設任務全面完成。進入“十三五”,將農家書屋的持續發展重心轉移到了管與用方面,如都以固定的資金以及專家選定書目,以更加符合農村實際、農民需要的各類圖書,為每個農家書屋持續供應補充書籍,推動農家書屋有效性的使用。(五)廣場群眾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百姓生活日益豐富。“十二五”時期,寧夏具有代表性的廣場文化活動有“清涼寧夏”、“湖城之夏”、“星海之夜”、“彩色周末”、“農民藝術節”等。寧夏“自2002年開展“清涼寧夏”廣場文化活動。多年來,全區已建成40個特色品牌文化廣場,年均演出1200場以上,“百鄉千場”送戲下鄉每年演出1500場以上”,形成了群眾文化天天有,廣場文化周周有,節慶文化月月有,大型活動年年有的局面。2017年“清涼寧夏”廣場文化活動示范展演109場次,同時還將適時精選各地近年來廣場文藝演出中的優秀節目進行巡回、交流、慰問演出,滿足廣大群眾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讓“沒有圍墻的劇場”深入民心,扎根人民;新疆以“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為主題,持續開展“百日廣場文化活動”、“百姓周末大舞臺”等系列群眾文化品牌活動,特別是“百日廣場文化活動”自2001年以來連續舉辦,活動從每年的5月初到10月底結束,廣場文化活動總場次由最初2001年的2435場上升到2011年的4374場;從2014年起,創新實施了“四個一批”(即恢復一批、新創一批、下去一批、扶持一批)文化惠民演出活動。2014-2016連續三年,自治區級文藝院團下基層演出1600多場次,帶動地縣兩級文藝院團演出近20000場次,大力開展結對幫扶基層文化帶頭人、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此外,自治區財政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以及文化惠民工程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充分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政府為主導,以財政為支撐的特征,財政支持成為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保障;圖書館、博物館以流動圖書館、博物館,網上圖書館、博物館的創新服務渠道,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活動室、社區文化中心以及農家書屋、常態化的都在以其特有的供給方式服務于大眾百姓。

二、加強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

黨的報告指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在國家的統一部署和有步驟地推進實施下,寧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實現了“十二五”目標。“十三五”時期如何更好更快地構建寧夏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筆者提出對策建議。(一)有效利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指出,“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臺,億萬網民在上面獲得信息、交流信息,這會對他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會對他們對國家、對社會、對工作、對人生的看法產生重要影響”。“十二五”以來,寧夏自治區在公共文化硬件設施建設方面進展很快,覆蓋城鄉的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該階段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大,投入高,軟件(管好和用好)建設薄弱。今后應加強以管理和服務為核心的“軟件”建設,管好和用好公共文化設施,不斷探索館、站免費開放的內容和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一是省(區)、市、縣級圖書館以及區級和行業博物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方式不夠,服務基本停留在免費開放一個渠道。比如可以探索有效利用流動圖書館、流動博物館、數字圖書館、博物館的創新服務方式,在現有人力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管理人員的培訓業務,高效發揮自身所具有的資源,充分發揮軟、硬件的社會效益。二是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這些基層文化設施,普遍存在管理人員文化水平低,兼職管理或專干不專,使得圖書管理不能到位;有些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存在“空殼化”現象或將設施挪作他用、擠占或時常不開門;農家書屋的圖書配置結構不盡合理,存在供需之間不能很好對接的問題。目前農家書屋的圖書配置結構是圖書報刊類多,視聽類和電子音像制品較缺乏,借閱率低,影響了農家書屋的使用效應。要發揮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的作用,首先要對現有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這是改善文化站、農家書屋使用狀況不良的核心問題。其次,優化農家書屋圖書配置結構。針對農村常住人口的老齡化和低齡化現象,多增加一些試聽類的圖書和設備,多配置一些適合兒童類的圖書;由于我區農業產業結構的不同,不同地區的農民對于技術類書籍的需要不同,配送的“三農”書籍應多增加一些針對性強的農業實用技術類的圖書。(二)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體制。現行的文化管理體制中,文化服務的職能分屬多個行政主體部門,尤其是農村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分別由縣(市)廣電局、縣(市)文化局、縣(市)委宣傳部等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問題。如鄉鎮文化站行政上隸屬于鄉鎮政府領導,業務上接受文化局指導這種現象,是當前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開展得不順暢的重要原因。建議要以文化體制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變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狀況,實現統一領導、統籌規劃、合理配置與資源共享。(三)建立健全評價監督機制。目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績效評價監督機制從國家到地方都嚴重缺失,個別地區探索性地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評估監督指標體系。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評估監督機制顯得越來越迫切,績效評價監督機制作為寧夏未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軟件”建設,建議開展探索性地建立適合寧夏實際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績效評價監督機制,將該評價機制納入地方政府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作為評價地區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以此機制的建立能和不斷完善,激發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四)提升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度。目前,雖然我區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渠道通暢,已經成為西部民族地區基層群眾看書、看戲、看電影、聽廣播、上網等消費公共文化產品的重要途徑,但是在建立完善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體系過程中,政府主導下的一元化供給模式帶來的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仍然存在適銷不對路的弊端,造成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效能低下的情況。文化產品既具有意識形態屬性,也具有商品屬性。當下,我國經濟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大力推進,這一經濟理念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思維方式值得在提高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有效度時加以借鑒,要借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思路,著力提升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以有效供給激活文化需求,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改變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有效供給低下的現狀,推動我區乃至西部地區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一次新的文化長征(視域?公共文化服務系列報道之一)[N].人民日報,2010-05-04.

查看全文

寧夏太陽能產業發展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的加劇,太陽能的開發與利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寧夏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較好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基礎,加快太陽能產業發展在寧夏具有突出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但由于產業存在發展規劃的戰略性和前瞻性不夠、相關激勵政策的制定明顯滯后、研發人才極其匱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寧夏太陽能產業的做大做強。

關鍵詞:太陽能;產業發展;寧夏

當前,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等問題日益嚴峻,在此形勢下,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1]。寧夏具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和較好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基礎,加快太陽能開發利用及產業發展,對于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寧夏加快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1.是實現寧夏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

據權威部門預測,到本世紀后期,太陽能發電將占世界總發電量的60%以上[2]。從2001年開始,寧夏由電力輸出省區變為電力輸入省區,到2003年,成為了因電力供應緊張而采取拉閘限電的省區之一。雖然到2006年寧夏通過電網改造和加大電力開發投入已基本解決了電力供應緊張問題,但隨著寧夏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壓力將不斷增大。為此,除大力提高非可再生能源效率外,加快開發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是重要的戰略選擇。太陽能產業是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太陽能產業必將成為寧夏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選擇,將能有效拉動寧夏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寧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查看全文

對寧夏服務業標準化的建議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服務業標準化工作開展的情況,并對寧夏的服務業發展情況及服務業標準化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介紹,最后對寧夏服務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提出了6個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服務業;標準化;建議

1我國服務業標準化工作

1.1我國服務業情況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服務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而長期的戰略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服務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對加快我國服務業發展做出了明確的部署和要求。在“十一五”期間,國務院先后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7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08]11號)兩個重要的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將“加快發展服務業”和“進一步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黨的十八大指出,在當代中國,經濟發展更多要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帶動,要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壯大。總理更是強調要“把服務業打造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截至2014年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占到了國民生產總值的46.7%,同時服務業中現代服務業保持較高增速,比重不斷提高。并且服務業增長對工業增長的依賴減弱,獨立性增長,能力增強。

1.2服務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

查看全文

堅持科學發展 建設和諧寧夏

今年4月,總書記親臨寧夏視察工作,并發表了重要講話。總書記的講話,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內涵深刻、語重心長、情深意切,充滿著對寧夏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和愛護,包含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和實踐性,是指導寧夏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針和強大思想武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以更加開放的思想觀念、更加執著的奮斗精神、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奮力實現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是寧夏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的首要任務。

一、著力推動科學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總書記指出,寧夏經濟發展的任務很繁重,各族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的愿望很迫切,必須切實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推動經濟發展不斷躍上新臺階,必須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又好又快地把寧夏現代化建設搞上去。為此,總書記提出了“邁出四個更大步伐”的明確要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邁出更大步伐,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邁出更大步伐,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上邁出更大步伐,在深化改革開放上邁出更大步伐。學習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要貫穿于寧夏經濟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寧夏經濟發展的各個環節,體現在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各項具體實踐中。

奮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我們要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技術和農業物質裝備,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加大政策扶持、技術研發、精深加工力度,盡快把特色優勢農業培植成寧夏農業的主導產業。總書記對農民增收問題十分關切,每到一地,都詳細了解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情況,要求寧夏要下大力氣促進農民增收。總書記的殷切期望,使我們增強了緊迫感,一定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外出務工經商渠道,想方設法促進農民增收。同時要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事實證明,沒有農村社會事業的大發展,實現農村的全面繁榮和文明進步就是一句空話。總書記要求寧夏下大力氣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這完全符合寧夏的實際。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的機遇,加快建設一批農村飲水、道路、能源、電網和教育、衛生、文化等基礎設施,加快塞上農民新居、危窯危房改造的力度,爭取用3至5年使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明顯的改善,讓農村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奮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總書記高度關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出必須切實抓好三項重點工作:加快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做好節能降耗工作。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我們將積極主動加大調整力度,在調整、轉變中加快發展,在加快發展中加快調整、轉變,以贏得又好又快發展的主動權。要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創造新優勢,主動依托寧夏的資源優勢和現有基礎,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大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真正形成具有寧夏特色、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要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構筑新平臺,大力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高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能力,堅決淘汰落后生產力,發展循環經濟,堅決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要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開辟新領域,在規范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同時,重點發展面向生產的現代服務業,盡快把服務業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要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寧夏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必須扎實推進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的發展,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積極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不斷增強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的自我發展能力。要善于在劣勢中看到優勢,在落后中找到潛力,善于變壓力為動力,不斷創新發展思路,突破常規,走出新路子,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過程中實現寧夏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奮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建設祖國西部生態屏障作出貢獻。總書記對寧夏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非常重視、非常關心。他要求:“把寧夏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緊抓好,扎實努力,長期努力,使生態環境不斷有新的改善,為建設祖國西部生態屏障作出貢獻。”這是總書記賦予寧夏的一項重大使命。這幾年,寧夏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從總體上講,生態環境還十分脆弱,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那么實現科學發展就無從談起。我們要繼續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退牧還草工程、防風治沙工程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努力實現從“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轉變;要加強湖泊濕地保護和動植物資源保護,加大管護力度,堅決制止隨意砍伐、隨意放牧、隨意開荒、濫采亂挖等行為,堅決鞏固封山禁牧成果。總書記在視察中明確講到,國家正在研究退耕還林還草到期以后的接續政策,要讓廣大農民吃上“定心丸”。為此,寧夏要用足用好中央的政策,大力發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接續產業,使廣大農民從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中得到實惠,真正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內在動力。

查看全文

寧夏農村公路路面結構型式透析

摘要:目前農村公路建設處于大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于交通量較大的農村公路,仍應采用瀝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對中小交通量的農村公路,建議可考慮寧夏尚未采用的油礫石路面、彈石路面、磚砌路面和土壤固化技術,文中從關鍵技術、施工工藝和主要特點等方面對這幾種國內外中小交通量公路修建技術作了簡要介紹。

關鍵詞:農村公路;路面;結構

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了農村公路建設的目標、任務和要求,農村公路建設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是交通運輸部門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寧夏地處我國家西北地區東部,農村公路路面交通設施薄弱,建設資金短缺。為此,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針對區域環境的特點,研究探索農村公路路面結構型式方案,對加快我區農村公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鑒于瀝青混合料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應用廣泛,技術成熟。

在這里,主要對其它幾種路面型式作一概述。

一、油礫石路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