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音樂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21:23: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間音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間音樂在傳統音樂的地位探索
摘要:本文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剖析了民間音樂在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地位,闡迷了民間音樂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影響,及民間音樂在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民間音樂傳統音樂地位和發展趨勢
中國民間音樂博大精深,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筆者擬從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剖析,試圖厘清其引領作用與影響。
一、從發展脈絡看民間音樂在歷史上的引領作用
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可分為四個時代:秦以前、秦漢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現當代。從這四個時期可看出其在歷史上的引領作用表現。
(一)先秦時期的《詩經》
民間音樂對我國傳統音樂的影響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間音樂傳統音樂地位和發展趨勢
論文摘要:本文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剖析了民間音樂在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地位,闡迷了民間音樂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影響,及民間音樂在中國傳統音樂中的引領作用。
中國民間音樂博大精深,在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筆者擬從從縱向和橫向兩個角度剖析,試圖厘清其引領作用與影響。
一、從發展脈絡看民間音樂在歷史上的引領作用
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可分為四個時代:秦以前、秦漢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現當代。從這四個時期可看出其在歷史上的引領作用表現。
(一)先秦時期的《詩經》
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的應用
摘要: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是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瑰寶,在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應用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不僅具有重要文化傳承意義,也是促進師范學校音樂教育進一步完善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必要性,并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及應用對策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師范學校;音樂教育
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向來都是一個國家與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體現。中國作為一個民族眾多的國家,擁有著體系豐富、數量龐大的民族民間音樂。對于師范學校來說,在音樂教育中有效的應用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師范學校音樂教學內容,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認識度與認可度,從而為傳承發揚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作出更多貢獻。
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在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滿足音樂教育體系課程改革的基本需求。隨著我國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師范學校音樂教學改革也在進行著不斷的探索與創新。新課程改革要求各學校教育體系,積極主動的去開發一些具有地方特色、民族民間特色以及人文風貌的文化形象,來作為各類教學課程的應用內容,以此來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對于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來說,除了創新性的應用教育部門提供的音樂教材外,還應該加大融入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內容。進而充分發揮地方學校的課程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音樂教育的豐富性和延伸性。民族民間音樂一直都是各民族最為寶貴的文化財富。不同民族擁有著不同的文化情感和精神風貌,音樂最能體現本民族思想和靈魂。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尤其是師范類學校的音樂教育中,融入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不僅讓學生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民族精神,也可進一步擴大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播途徑,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此外,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作為培養音樂教育人才的重要平臺,如果在培養過程中不僅有效的應用本土音樂文化,將會導致演唱、演奏本土音樂人才的斷層,甚至資源枯竭。因此,為了滿足當前師范學校音樂教學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滿足對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需要,在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應用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非常必要。(二)滿足全球視野下音樂教育多元化發展的需要。多元化是現今各個教育領域不斷發展的基本訴求,在全球視野下各國家的教育風向也在不斷改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將地方文化、本土文化與全球文化緊密聯系起來,達到文化的大同,是全球文化發展的大趨勢,必需受到我們的關注和重視。在全球視野下,音樂文化的多元化、多樣化發展也是音樂文化價值最大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全球視野下,師范學校音樂教育體系,必須審時度勢,認可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保持自身音樂教育的開放性,在積極吸收接納外來音樂文化的同時,堅持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教學應用,進而豐富自身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滿足全球視野下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需求。
二、師范學校音樂教育中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應用現狀
民間音樂在音樂教育的傳承研究
摘要: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無數光輝燦爛的文化,民間音樂就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中的一支奇葩。我國的民間音樂浩如煙海、內涵豐富,形成了鮮明的風格與特色,在世界文化寶庫中都占據著重要位置。由于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原因,我國當前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狀況堪憂,亟需找到傳承和發展的路徑。職業院校民間音樂教育理應肩負起傳承與弘揚民間音樂的重任,依托民間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民間音樂;職業院校;音樂教育;音樂素養
在我國,民間音樂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是凝結著人民智慧的一種音樂表現方式,具有較強的民間性、群眾性以及多功能性。職業院校的教育中,音樂教育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其關乎著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將民間音樂元素融入職業院校的音樂教育中,不僅能夠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對我國民間音樂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職業院校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民間音樂元素的開發以及利用。
一、民間音樂的定義
民間音樂,簡稱民樂、民歌、民謠,又稱民間短篇詩歌、民俗音樂、民間歌謠等。“經過口傳過程發展起來的普羅大眾音樂”,是國際民間音樂協會對民間音樂的定義。也可以說,民間音樂的傳播過程,純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記錄教習,并親身傳授所得。民間音樂反映的是本地域、民族、文化的特色,展現的是本地區的文化特征。我國的民間音樂藝術,是當今世界獨具特色和表現力的一種優秀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我國傳統音樂藝術的核心和基礎。其表現范圍包含歌曲、簡單樂器演奏,甚至舞曲曲調步調。
二、民間音樂的教育意義
彝族流行音樂與民族民間音樂分析
摘要:我國眾多的少數民族都有著深厚的民族民間音樂底蘊,并各具魅力,是中華民族音樂寶藏中一塊璀璨的瑰寶。隨著我國流行音樂的迅速發展,許多音樂人積極創新,將流行音樂融入本土民族音樂的創作中,涌現了大量獨具中國特色的本土化流行音樂作品。本文從音樂風格、旋律節奏、創作題材三個方面對我國近年來彝族流行音樂與本民族民間音樂融合的創作特點進行分析,展現了少數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碰撞所迸發出的絢麗火花。
關鍵詞:彝族;流行音樂;融合;創作特征
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山水地靈,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區,早期也是游牧民族,他們喜愛摔跤、騎馬、狩獵,后來伴隨著農耕生活,由于光照強烈,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都很高。早期的游牧生活激發出他們的野性和自由,他們呼遠山,撫流水,男兒俊姑娘俏,山好水好嗓音好,“會說話就會唱歌”,說的正是彝族青年們。他們大多擁有一副令人癡迷的嗓音,有狂野、渾厚,也有細膩、清亮。自90年代以“山鷹組合”“彝人制造”為代表的彝族原創流行音樂唱響中國歌壇之后,他們自然淳樸的歌聲和渾然天成的和聲帶著濃郁民族風情和精神得到了各方好評,并得到中國流行樂壇極大關注與贊譽,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彝族流行音樂的光芒。近幾年來大熱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的吉克雋逸所演唱的《不要怕》《帶我去山頂》;《中國好歌曲》莫西子詩的《要死就死在你手里》、賈巴阿三的《晨曦》等作品再一次將彝族流行音樂推向繁盛。而俄木果果、南瑪子呷、秋風、阿夏組合、“南方葉子”“阿諾樂隊”“老彝腔組合”等眾多彝族原創音樂人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彝族音樂成為中國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流行音樂創作先驅和典范。
一、彝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風格上的融合
流行音樂是大眾的、通俗的、口語化的音樂,它講究的是節奏、樂感、即興、情感的自然流露。從一開始黑人的布魯斯出現并逐步發展,衍生出眾多音樂風格,搖滾、爵士、鄉村、嘻哈、索爾等,也正是由于它分支多樣,充滿了新鮮感,才贏得了當代年輕人的喜愛和商業市場。彝族民間音樂有各式各樣的傳統曲調,諸如爬山調、進門調、迎客調等,無論男女老少,個個都會幾首。有的曲調有固定的詞,有的是即興填詞,這種傳統音樂中的隨性和即興與流行音樂是“不謀而合”的。彝族民歌豐富多樣,是彝族社會歷史文化的重要反映,體現著濃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而這與流行音樂的起源———布魯斯,在表現方式、表達情感、唱腔等都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如近年來極具代表性的并充滿彝族風的歌曲———《不要怕》,這首歌本來是一首彝語民謠,加入電聲樂隊伴奏,演唱自由隨意又飽含深情,副歌部分的自由宣泄獨具感染力,更是讓人們深刻體味到一種溫暖與堅強。全歌就幾句歌詞重復,但層層的情感遞進吶喊出這首歌蘊涵的精神———不要怕,你是勇敢的彝族人民!山鷹組合、彝人制造為代表的彝族歌手們開創了帶有濃烈搖滾風格的民族音樂,隨著現代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的推廣,近幾年后來發展而起的彝族流行音樂風格除開早期的搖滾風格外,更有布魯斯、舞曲、抒情流行音樂風格融入他們的創作中,那詩歌化般的精練歌詞,淳樸悠揚自然天成又帶著一種少數民族特有野性的歌喉,十年如一日的對民族音樂忠貞追求的精神,成就了一首首的經典歌曲。這些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卻又充滿現代氣息音樂風格很好的詮釋了民族音樂與流行風格相融合。
二、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旋律節奏的融合
民間音樂文化教育研究
一、湖南民間音樂文化概述
湖南地處我國中部地區,地形多山地和丘陵,也不乏湖泊水系,正是這些地方孕育出了數之不盡的民歌。湖南的少數民族非常多,因各地語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其音樂風格也不同。北部湖南中部地勢較為平坦,人們在生產和勞動過程中傳承并挖掘了許多時令小調以豐富生產生活,代表作品例如《放風箏》《瀏陽河》《劉海砍樵》等。湖南水系交叉盤錯,當地勞動人民耳熟能詳的號子較為典型,例如《澧水船夫號子》《澧水船工號子》等。這些音樂不僅能提示人物內心豐富情感,還能烘托氣氛,其結構嚴謹、用詞獨特、曲體多樣、別具一格,達到了極高藝術境界。
二、湖南民間音樂主要種類
湖南民間音樂按題材,可以分為山歌、小調和號子。山歌是湖南人民在生產勞動中所演唱的曲子,在山野,在田間,在山岡,一種放松心情的方式,可以獨唱,也可以對唱,男聲多在砍柴、割草、出工時演唱,女聲多在采茶、摘果和浣衣時演唱。山歌歷史悠久,按其聲腔又可以分為高腔、平腔、哼腔和童腔山歌。湖南山歌雖然沒有北方山歌的豪放,沒有西部山歌的遼闊深遠,卻有其獨特的豪邁大氣和綿柔婉約。湖南小調結構規整,以抒情為主,旋律委婉流暢,節奏勻稱。小調易學易唱,充滿濃厚的生活情調。湖南小調又可以分為絲弦和生活小調。絲弦小調以絲弦樂器伴唱,歌詞含蓄,曲調柔和;生活小調描繪了普通勞動人民的家長里短、日常生活、人生百態,地域色彩濃厚,通常自由演唱,不用伴奏。湖南號子主要是湘、資、沅、澧水系演繹的號子,可以分為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和洞庭船工號子,在這五大水系中,湘江和資水船工號子較為相似,澧水號子流傳較廣,其中又以船工的勞動號子流傳最廣。
三、湖南民間音樂特色
民間音樂簡單、婉轉、清新、耐人尋味,湖南民間音樂也是如此。從旋律、音階調式、節奏節拍等方面來看,湖南民間音樂獨具一格。(一)音階調式。在音階調式上,湖南民間音樂也和當地語音和語調有很大關系。湖南號子按水系分為五大水系號子,這其中湘江和資水船工號子音階調式相似,澧水和沅水在湘西縱橫,流經西南方言區,也有相似之處,八百里洞庭則吸收了各水系的特色,呈現自身特色。湘江船工號子以6123四聲和61235五聲調式音階為主,資水旋律由613三聲和6135四聲音調構成,主要為羽式調。澧水調式豐富,宮、羽、徵均得到采用。由于其在行船過程中形成,因此也由獨特的地方小調轉化而成。沅水屬于西南官話地區,沅水號子與澧水號子相似,四聲和五聲都有,主要采用羽式調。洞庭水系船工號子通常采用6135大、小三度音調,但也有612和561等音調的曲調旋律。湖南山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片區:湘方言區、西南官話區和贛、客方言區。各個片區在曲調上不同,但主要是五聲音構成,由6135構成,以羽式調為主,曲調豐富。除此之外,湖南山歌中還有一種獨特的“徵”音,其可以上入羽音,下入角音,在湖南山歌中發揮了其獨一無二的作用。湖南小調主要采用徵調式,但也有宮調式和商調式,大、小三度音階的進階音出現頻繁。(二)音樂旋律。在音樂旋律上,湖南民間音樂呈現了與湖南人民勞動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特征。無論是田間耕作時唱的勞動號子,還是山間勞作的山歌,抑或是分享生活樂趣、歌唱世界萬物的小調,都和當時的地理環境、生活環境等相關聯。號子的旋律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湘水、沅水、資水、澧水和洞庭水系的船工號子演唱和音樂風格都各不相同。例如湘江船工號子采取領唱自由且拖腔長,還有長領、長和的形式,而資水船工號子領唱部分以短促的高音和爆發性強的長音為主,和唱部分重復固定的旋律。湖南山歌在旋律上變化較大,節奏舒緩,曲調多滑音、倚音和甩腔。湖南山歌也與湖南人民的耕作勞動息息相關,因此注重娛樂性。它不如號子鏗鏘有力,也不如小調綿柔多情,但它表達出人民的淳樸和野性,例如《郎在外面打山歌》《隔河望見荷花開》《對著妹妹唱山歌》等。湖南小調通常為獨唱,對唱較少。小調以旋律優美婉轉為特點,但也有大跳音階,起伏較大,例如《洗菜心》《思情鬼歌》等。(三)節奏節拍。“節奏是旋律的生命”,節奏的快慢、簡單性、復雜性等都會直接影響音樂所塑造的形象。在節奏節拍上,湖南民間音樂也有其獨特風格,從整體上來說,可以分為結構規整和結構不規整、帶有疏散傾向的節奏節拍。在湖南的民間音樂中,號子、小調和山歌節奏單一、統一,一般是四二拍和四四拍,節奏感強。號子比較突出,節奏突出、強弱對比明顯、堅穩有力。而湖南山歌通常有固定節奏,用以突出主題,強化形象,使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湖南山歌中,也有不規整的節奏,節拍豐富多變,有多單拍子和復拍子,具有疏散傾向,不受速度約束,也不受動作、舞蹈動作、樂器等伴奏的影響,演唱時往往會增加臨時長音、延留音和切分音。有些山歌甚至不用小節劃分,節拍非常自由,例如《對著妹妹唱山歌》等。
民間音樂藝術論文
一、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1.以西方音樂為核心,忽視中國民族音樂教育
在目前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西方文化同質化趨向尤為突出,高校音樂教學內容多以西方音樂為主,理論知識上重視西方樂理、音樂史,音樂實踐中又以美聲唱法、鋼琴、西方交響樂等更受關注,而關于中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教育內容比較少。這種觀念導向使得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音樂認知有邊緣化的傾向。
2.社會和家庭對傳統音樂文化重視程度較低,未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歷代封建統治者對民間音樂都持鄙視和壓制的態度,因而其長期以來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民間音樂更多是民眾自娛自樂的一種形式。家庭教育也存在諸多問題,在實用功利的驅使下,父母認為“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傳統音樂文化對現代社會的適用度不高。長期漠視導致大學生對民族藝術、民間音樂文化缺少認同感,人文素養淺薄,精神家園缺失。
3.大學音樂課程設置單一,缺乏創新性與獨立性
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策略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能夠接觸到的音樂文化和音樂題材越發增多,各種新奇的音樂藝術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而民族民間音樂藝術逐漸失去了許多可供其長期發展的渠道。國家應盡可能多地保留音樂文化遺產,堅定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音樂地位。本文首先對音樂藝術傳承保護的重要性加以分析,后又對傳承現狀以及保護策略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民族民間音樂;傳承;保護策略
本文所描述的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特指在少數民族民間流傳的音樂藝術形式。當下多數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者并未承擔起自己應有的責任,許多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藝術傳承岌岌可危。本著高質量保留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的根本目標,本文對其傳承與保護策略展開分析,以期提高傳承與保護工作的實際質量。
1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現狀
1.1民族音樂的傳承工作受外來因素影響程度過大。民族民間音樂作為在小范圍內傳播的音樂藝術,受到國內音樂市場變動的影響。音樂市場逐步打壓,國內傳播形勢又過于緩慢,雙重壓力作用下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工作逐漸進入了低迷的發展狀態中。1.2年輕人并未重視民族音樂藝術傳承的重要性。在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中,年輕人是傳承工作的主力。但目前年輕人明顯對現代流行音樂和搖滾音樂等比較有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參與藝術傳承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策略在實施過程中尤為艱難。1.3民族民間音樂傳播方式已然落后。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中,族人們往往不認同現代媒體這種傳播方式。在相關負責人與其商議開展傳承保護相關工作時,他們堅持要求只在本族內進行傳播與傳承。而當少數民族的年輕人并未重視民族音樂藝術傳承的重要性時,這種僅在本族內開展傳播行為的“原則”也就成為了限制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保護的影響因素。1.4少數人對民族民間音樂抱有偏見,忽視其傳承價值。一些人認為民族民間音樂藝術代表著“落后的音樂”,他們往往不懂得欣賞民族音樂的美感和藝術價值,淺顯地認為民族音樂藝術應該被新音樂形式所替代。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這種觀念極為錯誤,阻礙了民族民間音樂藝術傳承與保護工作的展開。1.5流行音樂的發展使民族民間音樂失去傳承鏈條。前些年,我們還能在各種藝術表演的舞臺上看到以民族民歌為主打的民樂歌手,但近年這類專項歌手已經越來越少。無論是作曲家還是表演者都已經將表演重點放置在流行音樂上,缺少傳承工作的“奠定者”。來自民族的民間音樂藝術似乎已經趨近于“傳承枯竭”,表演者找不到愿意主動傳承的學生,社會人群也未能對傳承工作有所重視。民間音樂藝術的弘揚進入了低潮期。
2我國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的傳承、保護策略
民間音樂教學現狀思考與展望
音樂是人類藝術文化的重要形態與載體之一,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獨有的表達方式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個領域,更高層次地滿足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多元音樂文化的背景下,也出現了音樂本土文化的浪潮,并引起人們對本土音樂文化的關注。河南省處于中原地帶,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河南省內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音樂就是其中之一。河南民間音樂具有音樂與河南本土文化的雙重性,可以說,河南民間音樂既傳播了音樂,也傳播了河南的本土文化,所以,研究河南民間音樂具有一定的文化人類學意義。
一、河南民間音樂文化概況
(一)河南民間音樂的歷史發展和現狀
據相關文獻記載,在新石器時期,河南地域就已經有了音樂。此后,隨著文明進程的推進,中原人民在勞動實踐中豐富了河南民間音樂的形式。河南民間音樂包括戲曲、樂器、民歌、曲藝等,并與中原地區的生活氣息相結合,最終形成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民間音樂風格。河南民間音樂的種類繁多,戲曲主要有豫劇和曲劇;樂器有舞陽地區出土的骨笛、嗩吶等;民歌有山歌、號子、打漁歌等;曲藝有河南墜子、安陽大鼓以及河洛大鼓等。河南民間音樂不僅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原人民幾千年智慧的結晶。近期,隨著筆者對河南民間音樂的調查,發現民間音樂的發展程度差別比較大,有的一直在被傳承和發揚,而有的卻面臨著失傳的現象。
(二)河南民間音樂在網絡時代下的發展
新時期,隨著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網絡信息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網絡信息技術不但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給河南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雖然河南民間音樂是我國民間音樂藝術中的佼佼者,但在流行音樂的沖擊下,其傳承和發展面臨嚴峻的考驗,出現生存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部分河南民間音樂出現了利用舊曲調填寫新詞的現象,使其傳唱的區域更廣泛。另外,有些河南農民在河南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新的民間音樂演繹方式,使河南民間音樂煥發新活力。
民間音樂與藝術教育研究
摘要:從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的教學和科研出發,探索學院的藝術教育體系中四川地區民間音樂的傳承與實踐。從而尋求地區民間音樂與高校藝術教育相結合的長效機制,達到推進地區民間音樂持續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四川;民間音樂;藝術教育;傳承
四川省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民間音樂資源豐富,包括民間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等種類,如巴山背二歌、川北薅草鑼鼓、川江號子、川劇、四川清音、蜀派古琴、口弦等。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30多項,還有數不勝數的省級、州級、市級、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四川文化藝術學院(以下簡稱川文藝)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是川西北地區唯一的藝術類全日制高等學校。目前該校共有綿陽、梓潼、成都三個校區;下設音樂舞蹈學院、美術學院、傳媒學院、文化經濟學院等5個學院;涵蓋音樂學、美術學、環境設計、表演與編導等34個本科專業、16個專科專業。因此,將地區民間音樂與高校的藝術教育體系有機結合,能夠完善高校的藝術教學課程,優化教學資源,促進地區民間音樂的發展。
一、四川地區民間音樂在川文藝教學中的傳承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實地采訪等形式,了解到川文藝全校學生對四川民間音樂的認知情況(見表1)。通過對表1調查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川文藝學生對四川地區民間音樂的認知情況:(1)學生對四川地區民間音樂認知普遍偏低,大部分不知道、只有部分音樂專業學生了解少量的四川地區民間音樂。(2)音樂專業學生對四川地區民間音樂的認知高于非音樂專業學生對四川地區民間音樂的認知。(3)學生對四川地區民間音樂認知順序依次是民間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器樂音樂、歌舞音樂。認知最高的是民間歌曲,最低的是歌舞音樂。針對上述情況,筆者將從川文藝的科研、教學兩方面,討論四川地區民間音樂如何與川文藝的藝術教育體系有機結合,從而在高校中建立傳承與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四川地區民間音樂在川文藝教學中的實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9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