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4 05:42: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林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土雞林下生態養殖論文

1土雞生態養殖發展現狀

土雞生態養殖采取“林(果、茶)—雞”的放養方式,天然草料和人工投料相結合,采食自由,不僅節省飼養成本,而且土雞肉質鮮美細嫩,賣相極好,市場上十分暢銷。農戶利用山坡林地的有利條件放養土雞,生產優質無污染的綠色雞肉和土雞蛋,土雞的養殖效益明顯提高,既滿足昌寧居民對雞肉雞蛋的需求,也增加了農民收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昌寧縣2013年末土雞存欄122.4萬羽,出欄146.2萬羽,雞肉產量4849t,雞蛋產量1734t。分布于全縣珠街、耇街、漭水等13鄉鎮。散養主要為農戶利用自家庭院放養,戶均飼養10~30羽,數量眾多且分散;適度規模養殖有田園鎮四角田村,耇街鄉打平、水爐村和柯街鎮聯合、玉地里和仙藥村發展了8個飼養場,存欄規模為600~3000羽,養殖模式為林(核桃園、桃園、桔子園及雜木林)下種草牧養,飼養品種有武定壯雞、武定烏雞及本地土雞,年內出欄17800羽,年末存欄肉雞16060羽。

2發展土雞生態養殖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優化畜牧業結構

當前畜牧業已進入綠色健康發展階段。在畜產品市場供應豐富和市場大流通的背景下,昌寧縣畜牧業暴露出養殖規模偏小、缺乏自身特色、市場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不明顯的弊端。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積極調整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立足本縣市場,發揮昌寧山地眾多的自然優勢,提高禽產品的自給率和市場競爭力。

2.2有利于促進效益農業的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

查看全文

林下經濟產品貿易潛力分析

從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以來,兩國的貿易發展也十分迅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額從最初的50.27億美元到2015年貿易額高達2760.38億美元,20年間增長了約54倍。韓國是中國在亞洲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世界第四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已成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1]。然而現今韓國經濟進入低增長時期,中國的經濟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增長動力不足,韓國要擺脫當前的經濟困境,需要中國廣闊的市場,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需要韓國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水平。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持續快速發展,2015年6月,經過3年共14輪貿易談判,兩國政府簽訂了《中韓自貿協定》,中韓FTA正式建立。中韓FTA是迄今為止中國對外簽署的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涉及領域最多的自貿協定[2]。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自貿協定之一,《中韓自貿協定》的簽署實施必將對中韓雙邊經貿發展、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和亞太經貿格局產生重要影響[3],同時將為中國的“一帶一路”與韓國的“歐亞倡議”的戰略對接提供制度基礎。中韓自貿協定是一個全面的、一體化程度較高的自貿協定,覆蓋領域比較廣泛,包括商品、服務、投資、TBT、金融、電子商務等領域,根據規定,協定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開始降稅,自協定生效20年的過渡期內,中國實現零關稅的產品稅目為90.7%、進口額的85%,韓國實現零關稅的產品稅目達92.2%,進口額的91.2%。其中中國約占進口額44%的商品和韓國約占進口額52%的商品將立即實現零關稅。隨著中韓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在雙方都敏感的農林產品方面逐步放開已成定局。在FTA中,根據兩國協議,在未來20年內,兩國將逐步取消林產品貿易關稅,這將意味著具有比較優勢的林產品生產國更容易實現產品的出口。在中國,隨著國有林區全面禁伐,林下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林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林下經濟產品的生產、銷售將成為林區經濟中重要的經濟活動和利潤組成。農林產品貿易是中韓FTA建立過程中敏感問題,雙方為了保護各自利益都沒有立即實現全面開放。其中林下經濟產品的開放時間安排是:中國對韓國的全面開放的過渡期為10年,而韓國對中國的全面開放的過渡期則為15~20年。目前,由于農產品是中韓兩國自貿協定談判中的敏感議題,談判的阻力較大,所以關于建立FTA對兩國貿易的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農產品方面。廖戰海等[2]分析發現中韓FTA的實施會對韓國農產品造成較大沖擊,而中國農產品有一定的增長,而沈銘輝等[4]則通過結合貿易引力模型和雙重差分法指出韓國對外簽署FTA對韓國進口影響不顯著,因此,構建中韓FTA將促進韓國對中國產品的出口。王歡歡等[5]運用貿易引力模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了FTA的簽署對中國農產品出口具有促進作用,中國對韓國農產品出口發展潛力較大的結論,孫致陸等[6]指出,FTA實施后中國農產品對韓國出口總體上具有的增長潛力將進一步擴大。關于食用菌貿易方面,曾楊梅等[7]通過分析中國食用菌產品的貿易潛力,發現中國與韓國食用菌貿易最密切。運用貿易引力模型進行貿易潛力的測算,是目前操作比較簡單的一種常用方法。基于貿易引力模型,王歡歡[8]對中韓工業制成品的貿易潛力進行了研究,杜佳楠[9]則測算了中韓農產品貿易的潛力,認為FTA簽訂后中韓雙邊農產品的貿易潛力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王雅琪[10]、金綴橋等[1]發現中韓雙邊貿易目前處于“潛力開拓型”;孫亞君[11]則得出了中國對韓國的出口從“潛力巨大型”逐漸向“潛力開拓型”轉變,而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則基本屬于“潛力再造型”的結論。與中國地緣相近、文化相似、生活習慣相近的韓國將成為中國林下經濟產品出口貿易的重要伙伴,而FTA的簽訂將有利于林下經濟產品貿易的實現。筆者以食用菌的進出口貿易為例,利用引力模型對中韓FTA框架下林下經濟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及未來林下經濟產品貿易的潛力進行研究,以期為兩國林下經濟產品貿易的研究提出新思路。

1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1.1模型假設貿易引力模型(TradeGravityModel)的基本思想源于物理學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該定理指出,兩物體間的作用力與其質量成正比,與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貿易引力模型就是在該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早提出貿易引力模型并運用在國際貿易方面的是Tinbergen[12]和Pyhnen[13],模型的原始形式為Tij=βYiYj/Dij,表示兩國(地區)之間的雙邊貿易流量與兩其經濟總量成正比,與兩國(地區)之間的距離成反比。后來,學者們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加入了新的變量。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影響貿易額的內生變量,比如人口、匯率等,另一類是代表政策的虛擬變量,比如WTO、FTA等[14]。該研究運用擴展貿易引力模型測算中韓兩國食用菌貿易的潛力。貿易引力模型的原始形式是:Tij=βYiYj/Dij(1)式中,Tij表示國家i(出口國)與國家j(進口國)的雙邊貿易額,β為常數項,Yi和Yj通常為兩國的GDP,分別表示國家i(出口國)供給能力的和國家j(進口國)的需求規模。Dij表示兩國的距離,通常用兩國首都之間的距離來表示。為了滿足線性估計的需要,對(1)式兩邊取自然對數,成為:lnTij=β0+β1lnYi+β2lnYj+β3lnDij+μij(2)式中,β0、β1、β2、β3均為回歸系數,μij為標準隨機誤差項。1.2模型構建及變量說明該研究通過構建2個擴展的貿易引力模型來分別研究中韓FTA框架下兩國食用菌貿易的潛力,中國的食用菌貿易以出口為主,2015年中國食用菌出口額高達1.92億美元,而進口只有199.64萬美元,所以擬構建中國食用菌的出口貿易引力模型。韓國食用菌貿易的引力模型貿易額比較平衡,所以擬構建韓國食用菌貿易引力模型來研究韓國食用菌貿易的潛力。影響兩國食用菌貿易的因素很多,為提高模型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筆者在原有模型的基礎上,加入了常用的內生變量匯率和人口,根據實際,在中國的貿易引力模型中加入了技術性貿易壁壘變量,根據研究目的,又加入了虛擬變量WTO、FTA等幾個比較重要的因素來構建貿易引力模型,即:lnXtij=β0+β1lnYti+β2lnYtj+β3lnDij+β4lnPtj+β5lnERtij+β6lnFTAtij+β7lnWTOtij+β8lnAPECtij+β9lnTBTtij+μij(3)lnTtij=β0+β1ln(YtiYtj)+β2lnDij+β3ln(Pti+Ptj)+β4lnERtij+β5lnFTAtij+β6lnWTOtij+β7lnAPECtij+μij(4)式(3)是中國食用菌出口的引力模型,其中,Xtij表示t年i國(中國)對j國的食用菌出口額;式(4)是韓國食用菌貿易的引力模型,其中Ttij表示在t年i國(韓國)與其主要貿易伙伴國j國之間的貿易額,β為待估系數,μij為標準隨機誤差項。各自變量解釋說明如下。(1)出/進口國供給/需求能力(Y)。出口國的供給能力和進口國的需求規模是影響兩國貿易流量的重要因素,常用經濟總量GDP表示,經濟規模越大,其出口的供給能力和進口的需求規模就越大,預期符號為正。(2)距離(D)。指兩國首都之間的距離,表示運輸成本,是阻礙兩國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兩國距離越大,運輸成本越高,預期符號為負。(3)進口國人口(P)。人口也是影響一國產品供給和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66年利尼曼首次提出在引力模型中加入人口變量后,學者們研究的人口規模對兩國貿易流量的影響方向不盡相同。一般來說,一國人口越多,需求規模越大,進口國傾向于增加進口,填補本國需求缺口,出口國則傾向于滿足本國消費,減少出口,所以人口規模與貿易流量的影響方向與兩國的供求結構有關,為了減少復雜性,只選取進口國人口作為影響變量,預期該符號為正。(4)匯率(ER)。該國貨幣對各貿易伙伴國貨幣的實際匯率,該國貨幣貶值,該匯率值變小,食用菌出口價格下降,出口額增加,進口價格上漲,進口減少,(3)式預期符號為負,(4)式預期符號為正。(5)自貿區(FTA)。虛擬變量,當兩國在該年建立自貿區時取值為1,否則為0。兩國建立FTA,會產生自貿區內貿易創造、自貿區外貿易轉移效應,增加兩國食用菌貿易額,預期符號為正。(6)世貿組織(WTO)。虛擬變量,兩國在該年同為WTO成員時取值為1,否則為0。加入WTO兩國貿易關稅會降低,可增加兩國的貿易額,預期符號為正。(7)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太地區級別最高、影響最大、機制最完善的經濟合作組織。虛擬變量,當兩國在該年同為APEC成員時APEC取值為1,否則為0。組織內自由化和便利程度較高,可增加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預期符號為正。(8)技術性貿易壁壘(TBT)。以中國食用菌出口受到各國的TBT和SPS通報數量來表示,預期符號為負。1.3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中韓兩國的食用菌貿易都存在貿易國家或地區集中的特點,但是中韓兩國食用菌對外貿易的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兩國食用菌貿易引力模型選取的樣本數據也不盡相同。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關于中國的食用菌貿易引力模型,該研究選取了2001—2015年中國對15個主要貿易伙伴國(地區)的食用菌出口貿易額的面板數據,這15個國家(地區)分別為韓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越南、荷蘭、俄羅斯、泰國、菲律賓、德國、挪威。中國在2015年對這15個國家(地區)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90.77%,能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中國食用菌出口貿易的情況。關于韓國的食用菌貿易引力模型,筆者選取了2001—2015年韓國與10個主要貿易伙伴國(地區)的食用菌貿易額的面板數據,這10個國家(地區)分別為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越南、荷蘭,2015年韓國與這10個主要貿易伙伴國(地區)的食用菌貿易額為食用菌總貿易額的95.17%,能較好地說明韓國食用菌貿易的情況。中國對各國食用菌的出口額和韓國與各國的食用菌貿易額均來自UNComtrade數據庫,按照HS編碼進行分類查找,再經過計算整理得到;各國的GDP、人口均來自于世界銀行的WDI數據庫,經過計算整理得到;中國、韓國與各國之間的距離來自巴厘島旅游網在線數據,該網站常用來查詢兩國間距離;人民幣、韓元對各貿易國的實際匯率來自美國農業部網站。TBT-SPS通報數據通過中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網收集整理而成。

2結果與分析

2.1模型回歸結果運用Eviews7.0軟件進行回歸估計,面板數據的模型主要有3種:固定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和混合估計模型。首先因為該研究選取的變量中有不隨時間變化的距離變量和FTA、APEC等虛擬變量,用固定效應模型無法進行估計。另外由于模型(3)的隨機效應模型的Hausman檢驗的P=0.0000,模型(4)的Hausman檢驗的P=0.0028,均拒絕了隨機效應模型的原假設,所以模型(3)、(4)的模型形式為混合估計模型,用GLS法對模型(3)、(4)進行回歸。由上表可知,進行回歸估計后,結果顯示各變量均通過了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符號均與預期相符,調整后的R2的值也較高,達0.973,說明擬合度較好。所以中國食用菌出口貿易的引力模型如下:lnXtij=-4.057+0.363lnYti+0.475lnYtj-0.981lnDij+0.289lnPtj-0.152lnERtij+1.513lnFTAtij+0.353lnWTOtij+0.714lnAPECtij-0.055lnTBTtij(5)第一次回歸估計后,人口變量和WTO的符號與預期不符,APEC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余變量的符號均與預期相符,且通過了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說明人口、WTO和APEC對韓國食用菌貿易的影響不顯著,刪去這3個變量,進行第二次回歸估計,結果顯示各變量的符號都與預期相符,也都通過了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調整后的R2、DW值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其中調整后的R2的值在第二次回歸估計后達0.953,說明模型擬合程度較好。所以韓國的食用菌貿易的引力模型如下:lnTtij=-26.165+0.923ln(YtiYtj)-1.289lnDij-0.043lnERtij+1.207lnFTAtij(6)2.2回歸結果分析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經濟和貿易發展的趨勢,中韓FTA的建立對兩國食用菌貿易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遠遠超過了經濟總量、人口、匯率等內生變量和WTO、APEC等外生變量對兩國食用菌貿易的影響。2.2.1貿易總量。由(5)、(6)式可看出,經濟總量是兩國食用菌貿易的重大推動力量。在中國食用菌出口貿易模型中,中國經濟總量每增長1%,食用菌出口額增長0.363%,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總量每增長1%,中國食用菌出口額將增加0.475%。可見貿易國的GDP對中國食用菌貿易影響更為顯著,這是因為中國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供給能力的飽和程度比需求規模的飽和程度更高,需求的彈性更高。經濟總量對韓國食用菌貿易也具有重要的正向影響作用,經濟總量增長1%,韓國食用菌貿易額將會增加0.923%,GDP是兩國食用菌貿易的重要影響因素。2.2.2距離。距離是阻礙兩國貿易發展的重大因素之一,距離每增加1%,中國食用菌出口額將下降0.981%,韓國食用菌貿易額將下降1.289%,說明距離嚴重制約了兩國食用菌貿易的發展,這可能跟食用菌產品的特殊性有關,食用菌保鮮期短,易腐爛,運輸和存儲比較困難,對距離更為敏感。2.2.3進口國人口。進口國的人口規模是影響中國食用菌出口的因素,卻不是韓國食用菌貿易的影響因素。進口國的人口規模每擴大1%,中國食用菌的出口規模將增加0.289%。2.2.4匯率。在兩國的食用菌貿易中,匯率的系數均為負,但是系數值都相對較小,說明雖然匯率對兩國的食用菌貿易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但是阻礙作用不大,人民幣匯率每貶值1%,中國食用菌貿易的出口額將增加0.152%。韓元每貶值1%,韓國食用菌貿易額將增加0.043%,另外,韓國食用菌貿易模型中匯率的系數為負,說明匯率的變化對出口的影響更為顯著。2.2.5WTO和APEC。從最終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WTO和APEC不是影響韓國食用菌貿易的主要因素,但對中國的食用菌出口貿易影響顯著,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貿易一體化進程不高。若兩國均為WTO成員國,則出口額將比非成員國高142%(e0.353),若中國和貿易國都為APEC成員國,則出口額將高于非APEC成員國204%(e0.714)。2.2.6FTA。FTA對兩國食用菌貿易的影響都十分顯著,中韓兩國與建立了FTA的貿易國(地區)的貿易額將比未建立FTA的貿易國(地區)的貿易額分別增加454%(e1.513)、334%(e1.207)。雖然FTA對韓國食用菌貿易的影響力度小于中國,但是FTA仍然是促進韓國食用菌貿易發展的最大影響因素,所以建立中韓FTA對兩國食用菌貿易都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能有效增加兩國的食用菌貿易額,實現雙贏。2.2.7技術性貿易壁壘。從結果可知,貿易進口國設置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越嚴格,中國食用菌的出口流量越小,食用菌出口受到進口國家的TBT和SPS通報數量每增加1%,食用菌的出口額將減少0.055%。2.3中韓食用菌貿易潛力估算根據2個國家的食用菌貿易引力模型回歸結果可以估算國家間雙邊食用菌貿易流量的潛力,即用實際貿易值除以模型模擬的理論貿易值,得到的比值可以用來表示兩國之間食用菌貿易的潛力,用P表示。根據劉青峰等[15]對貿易潛力的分類,當P<0.8時,說明兩國的食用菌貿易具有較大的潛力,稱為“潛力巨大型”當0.8≤P≤1.2時說明兩國的食用菌貿易還存在一定的貿易潛力有待發揮,稱為“潛力開拓型”;當P>1.2時,說明兩國的食用菌貿易潛力已經得到充分發揮,應該積極發展和培養新的要素來創造新的潛力空間,稱為“潛力再造型”[16]。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對韓國的食用菌出口的貿易潛力一直較高,除2014年外,其余年份的數值都小于0.8,說明中國對韓國的食用菌出口貿易潛力巨大,韓國是中國食用菌出口貿易的重要潛在市場。但中國對韓國的食用菌貿易已呈現由“潛力巨大型”向“潛力開拓型”轉變的趨勢,2012年中韓FTA談判的正式啟動,潛力值下降。2015年中韓自貿區正式建立,貿易潛力達到了近年來的峰值。從表2可以看出,韓國對中國的食用菌貿易已經從“潛力開拓型”向“潛力巨大型”轉變,2007年達到了貿易潛力的峰值,因為該年韓美簽訂了自貿協定,韓國對中國的實際進出口貿易額明顯下降,導致該年的貿易潛力值出現了巨大下滑。2012年中韓FTA談判正式啟動,2015年中韓自貿區正式建立,貿易潛力均得到了較大提升。可以看出,中韓FTA的建立對兩國的食用菌貿易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結合表1、2來看,雖然中國對韓國食用菌的貿易潛力總體在下降,韓國對中國的食用菌貿易的潛力呈上升趨勢,但幾乎都在1.2以下,且2個平均值分別為0.375和0.735,均未達0.8,說明兩國食用菌貿易潛力巨大。從兩國FTA開始官產學研究一直到正式談判再到簽訂自貿協定,兩國食用菌貿易的潛力反向變化,說明中韓FTA的建立對韓國的食用菌貿易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這是因為韓國的農林業一直是兩國FTA談判中的敏感議題,韓國的林下經濟產品的關稅水平居高不下。兩國自貿協定規定的中國食用菌的平均關稅為14.8%,韓國的食用菌的平均關稅高達28.37%,約為中國的2倍,且降稅年限近一半是中國的2倍,近一半產品維持原稅率不變。縱然兩國食用菌貿易潛力巨大,但是高稅率、長過渡期無疑會限制兩國食用菌貿易的增長。

3對策與建議

查看全文

林下肉雞養殖技術分析

摘要:目前,林下肉雞養殖技術作為一種現代養殖結合傳統養殖的新型肉雞養殖模式,能夠合理的利用林下資源,實現畜牧業與林業之間的相互結合,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實現共同經濟發展。因此,本文就林下肉雞養殖技術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探討,希望可以確保肉雞的生態品質。

關鍵詞:林下;肉雞;養殖

目前,林下養殖肉雞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大多數消費者認為林下養殖的肉雞,其肉質更加的鮮美,并且也能夠吃的放心。不難看出,林下養殖肉雞能夠滿足大眾對于食品安全需求,且發展前景較為廣闊。同時,林下肉雞養殖,還可以滿足土地的節約,降低養殖成本。所以,在現階段就成為行之有效的肉雞養殖模式。

1林地的選擇

養殖場最好是選擇在向陽的丘陵、山坡,距離公路較遠,并且要求通風透光、地勢高燥。林地需要長勢較好的嫩草,昆蟲較多,這樣能夠為肉雞提供對應的飼料。如此的養殖,不僅可以提供豐富的食物,同時也可以擴大其活動范圍。另外,還應該注意林地的選擇應該擁有良好的水源,一般選擇壤土或者是砂壤土,所選擇的地塊最好是沒有細菌、化學污染的地塊。在林地選擇中,要考慮到過窄的林帶、單一品種的林地都是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的。所以,針對林地的選擇應該保持其科學性與合理性,只有在基礎條件準備妥當之后,才能夠進行后續的一系列操作,為林下肉雞養殖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

2養殖場的設置

查看全文

生態放養雞林下養殖技術分析

生態放養雞林下養殖是將傳統養殖方法和現代舍飼養殖相結合,在天然環境下,利用草山草坡,果園林地,荒山荒坡等自然資源養殖地方優良雞種,讓雞自由采食青草,昆蟲,呼吸新鮮空氣,飲用天然水,輔以人工補飼,生產安全優良、風味獨特、口感上乘的肉雞和雞蛋的一種養殖方式。它具有投資少,品質風味好,經濟效益好等特點,是值得因地制宜發展的致富項目。

1場地選擇和場區布局

生態養殖要選擇有良好生態條件的山地、坡地、果園林地等作為養殖場地,果園樹齡在3~5年為佳。場地布局應劃分管理區、生產區、隔離區及無害化處理區。管理區應位于生產區的上風向地勢較高處,隔離區應位于生產區的下風向及地勢較低處,生產區也要根據常年主風向,按育雛區、放養區的順序設置。

2雞舍的建設

雞舍采用磚混結構或板房結構,背風向陽,遮風避雨,排水通暢。育雛舍和放養雞舍分開,在放養區相對集中的位置修建開放的投料棚,按15只/m2的標準建設,地面用混土硬化,并配套防污染的飲水槽,保證飲水清潔。為方便飼料和雞只運輸,生產區內應修便道,與雞投料棚相通,便道用混泥土硬化。在場內下風向設化尸池和堆糞池,并設置隔離網,防止健康雞只進入。整個場區應設置相應的標示標牌,場區四周設立防疫警示標志。

3林下生態雞的放養管理

查看全文

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摘要:發展林下經濟是解決當地農民擺脫貧困,實現小康生活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從凌源市林下經濟發展實際出發,總結了凌源市發展林下經濟的五種主要模式,同時根據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現狀及對策;凌源市

為保護森林資源,提高森林對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促進作用,提升森林整體質量和經濟效益,國家鼓勵和支持各地發展林下經濟[1]。2012年,國務院專門制定并下發了《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從國家層面給予指導,林下經濟開始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在國家的支持下,短短幾年時間,全國各地的林下經濟產業就取得了快速發展[2]。林下經濟總產值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發展林下經濟使廣大林農擺脫了貧困,向小康生活邁進,并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林下經濟。

1林下經濟的總體狀況

凌源市位于遼寧省的西部,主要由山地、丘陵和盆地三部分組成。山地面積廣大,占全境面積的60%;丘陵面積較少,約占全境面積的25%,集中分布在凌源市的北部、南部和東部。凌源市土地資源主要分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大部分。土地利用的特點是農業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積較大[3],但人均面積所占比例較少。凌源市通過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條件發展林下經濟,既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積累了發展林下經濟的寶貴經驗,尋找到了當前適合凌源市發展的五種林下經濟模式。1.1林藥模式。林藥模式是凌源市發展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之一。凌源市緯度位置適中,氣候條件優越,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芍藥、苦參、黃芪、甘草、地榆等180多種中藥材在這里都有分布,林藥模式發展類型及規模(表1)。在林下種植中藥植物,不僅經濟價值遠遠高于糧食作物,而且對種植人員技術、年齡、性別等要求不高,適合當地農戶種植。1.2林菜模式。凌源市地處中緯度,雨熱同期,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而且位于遼、冀、蒙三省交界處,與北京、沈陽等大城市距離較近,發展蔬菜種植業解決多個城市的吃菜問題,也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目前,凌源市已經成為北方最大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發展類型及規模(表2)。培育森林的同時在林下種植蔬菜,不受種植人員年齡、性別、學歷等條件的限制,種植蔬菜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適合當前農村留守人員種植。1.3林菌模式。林菌模式是指餐桌上的一些食用菌類,如木耳、猴頭、蘑菇等,可以在林下或林中空地進行種植,不需要占用寶貴的農業用地或其他建設用地,到一定季節放入接種好的菌包,待生長發育成熟后即可進行收獲,這樣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稱之為林菌模式。這種模式需要有一定的主料,比如黑木耳需要林木的粉末,還有一些需要玉米秸。凌源市每年都大量種植玉米,收獲后可以產生大量的玉米秸,可以用來做林菌模式的主料。一方面可以增加林農的收入,另一方面也避免環境污染,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林菌模式發展類型及規模(表3)。1.4林禽模式。利用林下空間發展家禽飼養業,以昆蟲、蚯蚓、草本植物為主要飼料,不需要食物添加劑進行純天然飼養家禽,可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在滿足人們對天然、綠色食品需求的同時,也能為養殖戶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這種家禽養殖方式對飼養人員的技術含量要求不高,適合當地不同人群從事開展。林禽模式發展類型及規模(表4)。1.5林游模式。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更加注重高品質的生活環境。為了舒解緊張的工作壓力,調節良好的生活情趣,人們在空閑時間走進鄉村、走進大森林去親近自然,享受大自然賜予的清新、幽雅與恬靜的自然環境,以此來放松心情。凌源市依山傍水,結合當地山地、河流眾多的實際狀況,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金花山是凌源市的最高峰,森林密布,山勢陡峭,1994年被遼寧省林業廳確定為省級森林公園,現已發展成為以全國文明,自然環境美化為特色的旅游觀光景區,是國家旅游開發支持的觀光景點。凌源市的母親河—凌源河,全流域234.8km,在凌源市內77.39km,有許多歷史故事,每年都吸引全國各地大量游客參觀游玩(表5)。

2發展林下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查看全文

林下經濟基本情況調研報告

發展林下經濟是開發和利用好森林資源中非林木資源,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發展林下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和森林旅游業,它涵蓋林下、林中、林上等產業。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空間環境條件,以林為主,建立林下種植、養植和森林景觀利用相結合的立體林業經營模式,不斷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業綜合經濟效益,對轉變林業經濟增長方式,延伸林業產業鏈,實現森林經營的良性循環,增強林業自身持續發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林下經濟基本情況

位于市北部,是全省重點林業,國土面積1287.4平方公里,其中林業用地面積874.8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68%;森林面積83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64.7%。曾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全國百個經濟林產業示范、全國國土綠化突出貢獻獎、全省林權制度改革先進等稱號。目前我各類經濟林面積有16.8萬畝,林產品加工企業4家,年總產值約為1.4億元,涉及農戶2300余戶,有效的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是以林種模式為主,林養模式為輔。

根據2013年林業補充調查結果,我共有油茶林面積13.6萬畝,其中本地油茶面積12.9萬畝,高產油茶面積0.7萬畝,主要分布于鎮、巴邱鎮、硯溪鎮等。本地油茶基本為50年代所造,樹勢衰退,加之管理不是很精細,多數產量偏低。高產油茶為2010年才開始實施,屬于初產期,產量也不是很高。

林苗模式主要是以鄉土樹種為主的花卉苗木產業,品種有香樟、杜英、火力楠、女貞等品種,升值空間不是很大。地點以鎮、金坪民族鄉為主,種植主體以個體農戶為主,規模較小,沒有集中連片,難以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缺乏市場競爭力。另有少量的楠木苗,主要集中在國有林場,但也是有價無市。

林果模式有楊梅、翠冠梨等,全楊梅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主要集中在鎮、鎮兩鄉鎮,現巳全部達到豐產期,每年產鮮果4900噸。由于楊梅鮮果不易貯藏的特點,產品銷售以本地市場為主,因沒有進行楊梅飲料、楊梅干等深層次加工來提高附加值,又沒有專門的銷售隊伍來開拓銷售渠道,往往出現豐產不增收的局面。

查看全文

林下經濟發展策略

1林下經濟模式的概念和發展

早在1986年,我國的科研人員就針對農林系統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之后又在實踐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直到2003年我國才開發出“林下經濟”一詞,原因在于我國出現洪澇災害之后,黨和國家密切關注林地的發展動向,以前以森林資源為生存根本的現象應該得到改變。為此國家有關部門加大了對于林下經濟的發展密度,尤其是以東北和西南林地為首要發展對象,在多種經營方式的帶動下,林業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緊接著國務院又出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重要決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針對林業進行可持續性的發展體系日益完善,林業經濟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帶來了新鮮血液,真正實現了規模化、專業化的林業技術水平。

2林下經濟模式存在的問題

2.1生產技術水平偏低

我國的林下生產技術在世界行列中還處于比較低下的階段,例如在滅菌、家禽防病、廢物利用等方面的技術還不是很成熟,研究對象也僅僅停留在大型牲畜的層面上,部分家禽對于林地資源的影響研究方面幾乎呈現空白狀態。

2.2開展工作不夠深入

查看全文

林下生態蛋雞養殖現狀及對策

摘要:林下生態蛋雞養殖產業是安順市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產業扶貧的主導產業之一。文章分析了安順市林下生態蛋雞養殖的基本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和對策,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安順市;蛋雞;生態養殖;發展現狀;對策

林下生態散養蛋雞以蟲子及雜草為主食,五谷雜糧為輔食,飲山泉水,所產雞蛋品質較好,符合人們對綠色生態農產品的需求,市場前景廣闊[1]。安順市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合發展林下蛋雞養殖,并具有悠久的林下蛋雞養殖歷史。安順市在發展《生態家禽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中指出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特別是發展林下生態蛋雞養殖助推脫貧攻堅。到2019年,全市生態家禽年出欄3000萬羽,禽蛋年產量3萬t;新建或改擴建種禽場1個,規模養殖場300個。林下蛋雞養殖產業作為“短、平、快”扶貧項目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具有重要意義。

1安順市林下生態蛋雞養殖現狀

1.1養殖戶文化程度及年齡結構。經調查統計,養殖戶文化程度為:小學占15.8%,初中占48.5%,高中占27.1%,大專占8.3%,本科及以上占0.3%。另外,養殖戶的年齡偏高,年齡在50歲以上占60%。養殖戶年齡結構老化,科學文化水平偏低,難以滿足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需求。1.2養殖規模及組織化水平。林下散養及合作社分散飼養較多,場均5949羽。存欄量1000羽以上的養殖場(戶)占65%,存欄量10000羽以上的養殖場(戶)占10.21%,存欄量50000羽以上的養殖場(戶)僅占0.5%,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養殖格局。雞蛋自銷或商販上門收購占82.18%,養殖場(戶)自配飼料占72.61%,自購雞苗占73.17%,由村合作社組織統一供種、簽約企業提供占25.17%。這些數據表明,林下蛋雞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不高,規模化、專業化養殖比重少,不利于配套技術推廣應用,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方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1.3飼養品種。養殖場(戶)飼養的品種以地方優良品種為主,有海蘭、羅曼、京紅及少量其他品種,各品種所占比例分別占53.39%、24.72%、18.27%、3.62%。1.4資金來源。全部利用自由資金占53.33%,利用外出打工所賺資金占21.74%,向親戚朋友借款占15.36%,向銀行貸款占9.57%。資金缺乏成為制約養殖場(戶)進一步擴大規模的決定性因素。1.5養殖技術來源。向其他養殖戶學習占23.58%,通過長時間養殖經驗積累占21.79%,高校、科研院所或者畜牧獸醫站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占18.81%,扶貧產業專題技術培訓占13.43%,通過宣傳冊及專業書籍學習占20.3%。其中,通過網上學習林下蛋雞飼養技術的比例最低,僅占2.09%。參加過林下蛋雞養殖培訓的養殖戶平均達80%以上。

2存在的主要困難及問題

查看全文

林下經濟問題分析及策略改進

摘要:遼寧省自林改以來,林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遼東山區根據地區的資源優勢,對于林下經濟的發展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取得的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文章分析了遼東山區發展林下經濟的現狀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改進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遼東山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策略改進

發展林下經濟不僅能夠對現有森林資源進行保護,還能充分利用林地資源與自然條件,開展復合經營模式,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在國家林下經濟發展意見的指導下,遼寧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逐漸的建設了一批林下經濟發展示范基地,帶動了林下經濟的發展。遼東山區自然條件優越,有林地面積342.62萬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積的49.28%,森林覆蓋率達到53.29%,具備良好的林下經濟發展條件。各地政府也出臺了一些鼓勵政策,推動林下經濟的發展。本溪、撫順等地先后出臺林業產業發展規劃,指導林下經濟科學有序發展。目前,林下經濟已經成為遼東山區林業產業的支柱產業,在促進農村產業轉型、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遼東山區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遼東山區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林地資源,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加工以及森林休閑四大類。林下種植主要有林糧、林菌、林藥以及林菜等模式;林下養殖主要有林禽、林蛙、林峰等;林產品采集加工有堅果、野菜等,森林休閑主要有森林旅游、森林采摘等。2018年,遼東山區林下開發產值超過200億元。其中,林藥種植年產值約80億元,山野菜年產值約35億元,林蛙養殖年產值約45億元,林產品加工年產值約25億元,森林休閑收入約25億元。遼東山區重點建設了以食用菌、山野菜為主的林下產品培育基地,以林蛙、馬鹿為主的野生動物馴養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的帶動下,林下種植以及林下養殖等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1]。隨著林權體制改革以及森林保護工程的不斷深入,林下經濟發展成為了生態效益良好的發展模式,發展前景廣闊。遼東山區林下經濟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林木資源經營利用模式,逐漸的發展成為多元化的綠色生態發展模式,實現了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高度融合,提升了遼東山區林業產業的發展層次。

2遼東山區發展林下經濟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林下經濟的發展多向性透析

關鍵詞:林業經濟;林下經濟;群落結構

摘要:由于林業資源可利用周期長,可利用資源面臨枯竭等因素導致林業整體經濟快速下滑。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林業附加值,改善林業經濟局面勢在必行。文章介紹了林下經濟的意義,指出了林下經濟的發展應該以國有林場為主力,注重林下經濟發展。

一、林下經濟及其意義

林下經濟是以林地生態環境為基礎,在林冠下開展林、農、牧、能源等多種項目的復合經營。對縮短林業經濟周期,增加林業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學的人工森林群落結構,維護生態安全,保障森林資源永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林下經濟必須以國有林場為主力軍,因為國有林場是林業企業的主體,并且有很大的企業屬性優勢。

不論是國有的、集體的還是民營的企業,同樣是人在管理,國有企業出現的問題絕不是權屬問題導致的,國有企業發展的障礙在于管理層及管理機制帶來的問題。發展國有企業經濟必須建立針對管理層的,可監控的、有問責約束、民主的制度來給予保障,這是國有企業發展的前提。國有林業企業更是這樣,否則國有林業企業的資源優勢、地域優勢、人力資源優勢、技術優勢等都將會被損失殆盡。

二、林下經濟的發展應該以國有林場為主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