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18:17: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利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析全球利率趨勢

要把握2000年全球利率走向,需要考察1999年全球利率變化的決定因素,根據2000年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九九全球利率先降后升

1999年,主要發達國家的利率水平經歷過由松到緊的轉變,基本原因是:1999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已經開始出現復蘇跡象,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有所加快;部分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呈現「V字型」經濟恢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相繼調高了對1999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與此同時,全球物價繼續走低,部分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有抬頭的跡象,如1999年美國的消費物價指數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為了防止通貨膨脹,實現經濟增長與低通貨膨脹的有效組合,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率先采用提高利率目標的政策取向,使全球利率水平出現逆轉,呈先降后升態勢。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貨幣政策變化也較大地影響到歐元區、英國和加拿大等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致使全球市場利率呈現先降后升態勢。

決定2000年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國經濟。促進2000年美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應靠私人部門經濟活動。

美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1)美國經濟增速過快,已經持續增長100多個月,而且過去3年的年均增長率達4%,美國經濟增長已經難以為繼;(2)美國勞動力市場緊俏,工資、物價上升的壓力增大,失業率為29年來最低水平;(3)股市過熱,潛伏著資產價格「泡沫」,因而有的投資銀行家提出,美國低通貨膨脹的強勁增長奇跡,會因股價過高而轉化為金融泡沫。

查看全文

論利率管理概念

中央銀行對利率管理的基本目標是:

1.調節和控制利率的總水平,使其既能反映社會資金的供求狀況,又能引導社會資金供求變化;

2.調節和控制利率結構,優化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利率管理的內涵:

利率管理是指根據客觀經濟規律和國家的經濟政策及利率政策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對利率的水平、體系和管理方法進行調整、組織與控制,充分而有效地發揮利率調節經濟的功能。

利率管理的原則:

查看全文

利率改革啟示論文

摘要中國利率市場化已是必然。對歐美發達國家和若干發展中國家利率政策及其改革進行比較分析,得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改革應遵循的一般規律,就美日兩國利率市場化的具體改革措施著眼,闡述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具體實施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利率利率市場化金融創新

1世界各國利率市場化的實施進程及一般規律

1.1各國利率市場化進程

近30年來,利率市場化成了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政策。從發達國家、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到部分發展中國家,利率市場化浪潮不斷涌動。雖然各國情況不盡相同,所選擇的改革時機、方式及結果也不一樣,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出一些基本規律。

1.2利率市場化的一般規律

查看全文

推進利率匯率改革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存款準備金制度概述;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功能演變;近期我國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背景分析;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的貨幣政策效應分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存款準備金被視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并進行資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銀行一定數額的資金、建立存款準備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為了保證銀行券和客戶存款的兌付、1984-1998年:中央銀行籌集資金手段、1998-2004年:一般性貨幣政策操作工具、2004年至今:一般性與結構性的貨幣政策操作工具與支付清算保證、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信貸規模激增、國際收支順差矛盾突出、固定資產投資及房地產投資過熱、公開市場業務及再貼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存款準備金被視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其中,存款準備金因為其貨幣乘數效應而會給社會金融及經濟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往往是中央銀行慎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我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從2003年的6%逐漸提高至2007年末的14.5%,2007年年內竟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達10次之多,存款準備金躍然成為我國實施貨幣政策的常規工具,本文旨在對我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背景及效應進行了分析,揭示了存款準備金在我國貨幣政策中的作用。

關鍵詞: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制度貨幣政策

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存款準備金被視為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其中,存款準備金因為其貨幣乘數效應而會給社會金融及經濟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往往是中央銀行慎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目前,在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存款保險制度的西方國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有逐漸趨于零的發展趨勢,而我國卻恰恰相反,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從2003年的6%逐漸提高至2007年末的14.5%,2007年年內竟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達10次之多,存款準備金躍然成為我國實施貨幣政策的常規工具。

一、存款準備金制度概述

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并進行資金清算需要而存入中央銀行一定數額的資金,金融機構按規模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一般來說,實施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國家中吸收存款的金融機構一旦獲得儲戶存入的存款,就須將一定比例的存款再存入作為貨幣管理當局的中央銀行。這種貨幣管理制度就是通常所說的存款準備金制度。

查看全文

剖析利率市場下銀行利率風險

摘要:國際利率市場化的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想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更具有風險性。利率市場化后,對我國商業銀行而言,只要資產和負債的期限不匹配,就會有利率風險,其大小取決于利率波動的大小和資產與負債之間的期限不匹配的程度。本文按照巴塞爾委員會的定義分析利率風險,具體可分為四大類:重新定價風險、基準風險、收益曲線風險和期權風險。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基準風險;期權風險

1重新定價風險

該風險來自于銀行的資產、負債和表外頭寸的成熟期的不匹配和重新定價。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期限是失衡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占了大部分,而貸款中則是短期貸款為主[37]。根據計息規則,在利率做出調整后,存款利率不受存款期內的利率調整的影響,而貸款利率則跟隨利率調整而調整。這就使得在利率下降的時候,存款利率不會下降,而貸款利率則下降了,這會減少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直接減少商業銀行的利潤。

第一類:成熟期匹配缺口頭寸。假定某家銀行只有一種負債,假定金額為100萬元,期限為一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再假定該銀行把這筆100萬元的存款以6%的固定利率發放一年期的貸款,這兩筆業務無頭寸缺口,因而可以說是沒有利率風險的。假如在一年內市場利率發生變化,假定市場利率在一年內上調了100個基點,銀行在存款到期后將把存款利率由原先的3%上調到4%,與此同時,銀行的一年貸款利率也將上調100個基點,由6%提高到7%,此時銀行的存貸利差仍然為2%。如果市場利率在一年內下降了100個基點,銀行在貸款到期后將把貸款利率由6%下調到5%,同時一年期存款利率也下調,由3%下調到2%,此時的存貸利差仍然為2%。見表1。

表1成熟期匹配的缺口頭寸

查看全文

淺析央行票據對利率影響

目前,我國發行的央行票據大多是三個月期或一年期的短期票據,而影響經濟實體的資本成本、進而影響資產投資和宏觀經濟的主要是長期利率,因此中央銀行能否通過調節央行票據的發行利率來對經濟實體產生影響,其關鍵在于央行票據利率作為貨幣當局可控制的短期利率,其與長期利率之間的關系如何。只有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之間的關系穩定才能保證中央銀行能夠通過調節短期利率來影響長期利率、進而影響經濟運行。因此,研究我國央行票據利率對長期利率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理論上,描述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關系的經典理論是預期理論。其主要內容是:本期的長期利率是本期短期利率與未來預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用公式可簡單表示為:

Rt(n)=1n(rt+Etrr+1+Etrr+2+…Etrr+n)公式(1)

其中,Rt(n)為t時點的長期利率,rt為t時點的短期利率,Etrr+1、Etrr+2、…Etrr+n為t時點對未來短期利率的預期值。

貨幣政策可以控制短期利率,但進而如何對長期利率產生影響,取決于人們對未來貨幣政策的預期,即預期未來短期利率的變化方向和程度。例如,貨幣當局針對通貨膨脹,在t時點上調本期的短期利率,即rt增加時,如果市場預期未來短期利率不變或繼續上調,則按公式(1)都會導致本期長期利率Rt(n)的上升,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通貨膨脹期及貨幣緊縮期的開始。而當經濟處于通貨膨脹期及貨幣緊縮期的末端時,市場預期在本期短期利率rt上調之后,通貨膨脹會消除,甚至經濟衰退,為此貨幣當局在未來將降低短期利率,即Etrr+1、Etrr+2、…Etrr+n下降。根據公式(1),本期的長期利率Rt(n)將有可能下降。因此,綜合看來,短期利率的調整對長期利率的影響如何,取決于短期利率調節處于經濟周期的哪一部分,進而人們對未來貨幣政策的預期如何。

查看全文

國債利率的動態實證透析

摘要:由于宏觀經濟因素以及金融市場本身眾多的因素處于不斷的變化中,利率也在不斷的變化。本文針對我國國債收益率曲線的變動模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從動態的角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動態性可以由三個主成分完全解釋,只要給出每個主干利率的變動,就可以由三個主成分得到整條收益率曲線的運動。而且各個主干利率的變動是高度相關的,波動性各不相同,相差很大.

關鍵詞:國債;國債收益率;利率期限結構;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利率期限結構,是描述在某一時點上,在相同風險水平下,各種不同期限國債的利率(即到期年收益率)與到期期限之間的關系,或者說是理論上的零息債券利率曲線。利率期限結構是貨幣政策的重要指標,是金融投資和借貸的一個重要依據,是資產定價和發現套利機會的重要工具.

有了到期收益率曲線,就能夠預測未來利率的變動,并對利率型金融產品進行定價,為投資者提供投資的參考和依據.

但是,由于宏觀經濟因素以及金融市場本身眾多的因素處于不斷的變化中,利率也在不斷的變化,需要從動態的角度對收益率曲線的變動模式進行分析。一般認為,利率曲線的變動模式主要有三種,即平行移動、斜向移動和曲率移動。

查看全文

分析利率與居民儲蓄的關聯

自1998年以來,提高消費需求以帶動經濟增長,成為政府部門及理論界議論的焦點。降息以抑制儲蓄、擠出消費的思路,形成一些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的重要原因。自1996年至1999年上半年以來,中央銀行已連續7次降息。降息幅度之大和頻率之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但降息的政策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居民儲蓄率依然很高,并有加速增長的趨勢。政策實踐對理論界提出了問題:我國居民儲蓄到底是否受利率的影響?為什么?在這種背景下,研究居民儲蓄的利率彈性問題,顯得十分現實和迫切。

本文試圖通過對我國1978年以來居民儲蓄與利率關系的考察,分析利率對我國居民儲蓄的作用。

一、經典經濟理論對儲蓄利率彈性的見解

儲蓄利率彈性指利率變化對儲蓄變化的影響程度。我國經濟界對儲蓄和利率的關系有一個通俗的說法,即“利多多儲,利少少儲,無利不儲,負利減儲”。這種說法與西方古典經濟學的觀點是一致的。

按照古典經濟學的觀點,利率對于儲蓄的作用是單一的、正方向的和十分有力的。所謂單一和正方向,是指利率對儲蓄的作用只有一個,即利率的提高可以刺激儲蓄、抑制消費;利率的降低則抑制儲蓄,刺激消費。

現代經濟理論對利率與儲蓄的作用的解釋與古典經濟學有很大不同。現代經濟理論提出,利率對儲蓄的作用可能是雙重的,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反向作用。正向作用同古典經濟學的解釋完全一樣,指利率的變化對儲蓄的作用方向一致;反向作用指利率的變化對儲蓄的影響完全相反,當利率提高時,儲蓄反而會下降。

查看全文

利率互換應用研究論文

利率互換的應用機制

假設A公司(AAA級)和B公司(BBB級)都需要一筆1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來進行投資,由于兩公司的信用等級不同,A公司在長期資本市場上借款具有比較優勢,而A公司投資的收益是隨市場利率浮動的;B公司投資的是固定收益的資產,卻經常在短期貨幣市場上進行籌資,通過中介銀行進行利率互換以達到各自的目標。A、B公司籌資利率見表1。利率互換業務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A公司向資本市場支付10%的利率,從中介銀行獲得補償,同時向中介銀行支付LIBOR的利率,比自己在貨幣市場借款可以節省0.35%的利率;B公司向貨幣市場支付LIBOR+0.85%的利率,從中介銀行獲得補償,同時向中介銀行支付11%的利率,比自己在資本市場借款可以節省0.5%的利率;中介銀行作為互換交易的一個環節,可以獲得11%-10%-0.85%=0.15%的利率收益。利率互換交易可以使三方都獲得收益,并減少A、B公司的籌資成本。

利率互換的定價理論

利率互換的定價是尋找一種合適的固定利率,使某一筆新互換交易凈現值為零。刁羽的文章中闡述了利率互換的定價理論分為無風險定價理論、單方違約風險定價理論和雙方違約風險定價理論等三種,都是參考交易活動中的不同機構有沒有違約行為而分析出的定價理論。現有的定價模型有零息票互換定價法、債券組合定價法及遠期利率協議定價法等。

無風險定價理論是指在進行定價活動中不考慮雙方違約的情況,交易雙方都按照預先簽訂的合約參與交易,最早是零息票互換定價法,把利率互換看成是兩個債券的交換: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債券。他們認為定價就是確定浮動利率債券價格,即金融市場的利率期限結構,這是定價的基礎和關鍵。

查看全文

論論信用社利率實證

【摘要】本文運用利率風險的識別、衡量及其管理原理,對通道縣農村信用社連續數年贏利驟然變為虧損的實例,就利率風險角度對信用社虧損原因進行分析,從重新定價風險、內含選擇性風險、基本點風險三方面識別信用社利率風險。研究了造成利率風險的原因。提出了利率市場化下的農村信用社利率風險管理的四點啟示是:學會借鑒國際上商業銀行對利率風險的識別衡量技術來做好增收工作,建立農村信用聯社利率風險的內控機制,合理確定信用社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銀監會應開展對信用社利率風險的監測分析與檢查。

利率風險是指農村信用社的財務狀況在利率出現波動時面對的風險。基本的利率風險有重新定價風險、基本點風險、內含選擇風險、收益曲線風險.盡管這些風險是信用社的一個正常組成部分,但嚴重的利率風險會給信用社的贏利水平和資本帶來巨大的威脅。本文意在通過對通道縣農村信用社連續十幾年贏利驟然變為虧損的歷史回顧,來分析利率波動對信用社經營成效的影響,以期希望農村信用社在今后復雜的金融市場中,特別是面對不斷深化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能采取各種積極措施應對與管理利率風險。

_、通道縣農村信用社利率風險實例

通道縣農村信用社從1990年到1998年,連續九年社社贏利,年平均贏利26萬元。1999年,突然虧損611萬元。驟然由贏轉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筆者經分析認為: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利率頻繁波動引發經營損失的集中反映,也是長年來農村信用社不重視利率風險管理的結果。我們從以下分析中可以對農村信用社利率風險進行識別。

識別之一:農村信用社重新定價風險表現在利率敏感性資產大于利率敏感性負債,利率下降,收益減少。

從理論上講,重新定價風險又稱成熟期不匹配風險即利率敏感性缺口風險。它產生于利率變動的時間與銀行現金流動的時間之間的差異,是指某﹁時期內信用社需要重新定價的資產與需要重新定價的負債數量不相等,二者存在一定缺口時,信用社再吸收存款或再次貸款時所承受的風險。當信用社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大于利率敏感性負債,即存在“正缺口”時,隨著利率的上升,信用社的凈利息收入增加;隨著利率的下降,信用社的凈利利息收入減少。只有在信用社資產和負債的平均生命周期(即成熟期)互相匹配時,才不存在此類利率風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