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09:49: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跨文化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奧地利跨文化教育及啟示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跨文化教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標是培養服務國家意志、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能力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奧地利的跨文化教育理念和體系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形成了獨有的體系。本文通過對奧地利跨文化教育的現狀和目標進行深入探討,結合奧地利IMC克雷姆斯應用技術大學具體的跨文化教育課程的實際運行情況,從教育理念、師資隊伍等方面闡述對我國跨文化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奧地利;跨文化教育;啟示
1跨文化教育的概念和發展歷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往發生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內容涉及國家、組織、個人等不同層面,同時涵蓋民族、宗教、地區等不同維度,其高度、廣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國際學術界自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逐漸重視跨文化類的學科研究。[1]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在以“教育對文化發展的貢獻”為主題的國際教育大會中提出了“跨文化教育”的理念。該書闡述了“如何承認不同文化局域的同等尊嚴”、“文化遺產與現代文化之間相得益彰的聯系”、“跨文化性及多重文化主義(Interculturality/Multiculturalism)”、“跨文化或多重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InterculturalEducation)”。[2]雖然該書并沒有明確地對“跨文化教育”這一概念進行明確的定義和解釋,但這是第一次在國際范圍內公開提出跨文化教育這一概念,標志著跨文化教育即將成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預示著跨文化教育模式將成為國際教育的主流模式。這一概念的提出,在國際教育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在1998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辭典》中,對“跨文化教育”進行了定義:(1)在多種文化并存的環境中,同時進行多種文化的教育或以一種文化為主同時兼顧其它文化的教育;(2)在某種特定的文化環境中成長的學生到另一個語言、文化、風俗、信仰和價值觀都不相同的環境中去接受教育;(3)特別設置跨文化的環境,讓學生更好地去適應非本民族語言、文化、風俗、信仰和價值觀的教育。[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3年發表的《EducationinaMilti-linguaWorld》一文中指出,在跨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全方面、多角度、系統性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和學習過程,其中包括:教學環境、課程安排、教學方法設計、語言環境選擇、師生互動方式等,而不是簡單地將跨文化教育當作一種“依附”在傳統課程教育上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教學方法設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其中,教學環境的設計和語言環境的選擇是順利開展跨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6年發表的《UNESCO.UNESCOGuidelinesonInterculturalEducation》一文中指出跨文化教育的兩個內涵。其一,跨文化教育過程中,需要考慮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文化背景,平等對待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個體,秉承著“尊重差異、和而不同”的理念,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互動,讓受教育者真正地去認識自身文化的發展以及體會相鄰民族文化間的文化共榮,最終達到不同文化間整合與升華。其二,跨文化教育是一種互動的教育形式,它以實現每一個受教育者積極、充分地參與到社會生活為目的,促使不同國家、民族、地區、宗教、不同性別的人群互相交流、提高。所以說,跨文化教育是一種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發展和共榮的教育形式。[5]這兩個內涵充分體現了跨文化教育核心理念和主要目的。綜上所述,可以將跨文化教育概括為一種在復合文化背景下,以形成合理的跨文化意識為核心,培養尊重、開放、寬容和平的心態,堅持客觀、無偏見的理念,結合傳統的教育模式,通過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學生間的互相學習,從而增強人們在發揚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時,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達到不同文化群體間的互相理解、尊重、提高的新型教育模式。[6]
2跨文化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跨文化教育的內容與傳統的大學課程設置會大有不同。傳統的大學課程設置更加關注與對于知識點的灌輸和演示,而在跨文化教育過程中,主要是向受教育者傳遞一種包容性的概念,幫助學生去理解、認識和分析目標人群的文化特點,倡導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共榮。在教學內容上則以跨文化溝通、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為主,例如自我意識的培養、復合文化知識體系的構建、跨文化交流的方法等一系列的管理組織。根據Watzlawick的觀點,溝通是人際交往間的一種相互行為,這種相互行為在人對事物的理解和價值觀上得以體現,[7]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是建立在具備相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的,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幫助受教育者克服文化差異所產生的文化障礙。因此,跨文化教育的內容上不僅有跨文化行為互動的內容,而且包括組織行為、行為心理的基本知識。[8]跨文化教育的方法是根據培養目標和內容設置的變化而變化,形式多種多樣。美國知名跨文化教育學家Forstamann和Gudykunst的研究結果指出,跨文化培訓的方法可以分為文化特色教學法和文化特色實驗教學法兩大類。文化特色教學法,又可以分為文化特色教學和非文化特色教學法。文化特色教學法針對某一種特定的文化,介紹相關的歷史、語言、文化、風俗、信仰等文化信息以及對該類人群交流溝通的方法。而非文化特色教學法指的是一般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文化特色實驗教學法,又可以分為文化特色實驗教學法和非文化特色實驗教學法。文化特色實驗教學法是通過模擬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現在陌生的文化環境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場景,學生通過模擬場景的切身體驗和結合自身實際感受,進行跨文化適應性的探索和訓練,并且在模擬場景結束后進行小組討論,從之前的模擬實踐中提煉出文化差異和尋找最佳解決方案。[9]
跨文化教育傳統民族文化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變得日益頻繁。跨文化教育引起了大家的重視,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在多元文化環境下,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大學生進行跨文化教育不僅僅是教授他們西方文化,也應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文章分析了跨文化教育背景下,傳統民族文化的現狀及策略分析,指出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關鍵詞:跨文化;民族文化;和諧共榮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的腳步極速加快,特別是信息化革命的到來,使人們不出家門就可以和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人進行交流。而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所以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世界。在這樣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處處存在文化差異,也處處存在著由于交際失誤導致的文化沖突和文化矛盾,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高校英語教學的要求。眾多外語教育者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外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有交際能力的人才,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際能力。2018年7月20日,TESOL(TeachingEnglish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中國大會在上海召開,會上指出了新時代下英語教育肩負的新使命。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副司長李海在會上表示,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博采各國之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離不開改革開放,同樣教育的現代化也應該面向世界開放。因此,跨文化教育也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同時大會明確指出教育的現代化進程,教育的世界化進程,不僅僅是學習西方文化,在此過程中要將外語教育與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傳承結合在一起,深入理解新時代下外語教育的內涵,使我們的跨文化教育不失民族特色。在跨文化交際中,既要尊重西方國家的文化,又要始終保持我們的民族文化自豪感。
1傳統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中的現狀
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者不單是了解目的語的文化,還應該了解本土的民族文化,對本國和目的語文化的共同了解才能構建交際者的國際視野,才可以達到完美的跨文化交際。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語言教學中的文化教學不能只教授西方文化而忽視本土傳統文化,否則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難以實現。如果只注重目的語的文化教育,難免會出現所謂的“文化生態失衡”現象。1.1跨文化教育中民族文化意識不強。其實,在英語教學中,大家對跨文化教育的理解就是西方文化的傳授與學習,這是很多人,包括學生和老師,都會犯的一些“錯誤”。英語教學普及很多年了,由于中國的應試教育,人們最開始的時候只關注英語語法、英語寫作,導致了“啞巴英語”的出現,很多年以來,大家都是“殫精竭慮”地在整治“啞巴英語”,強調口語交際的重要性。但是在口語交際的灌輸中最開始也沒有意識到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現在大家又一邊倒地過分關注跨文化交際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視了民族文化在交際中同等重要的地位,所謂“過猶不及”就是如此吧。1.2傳統民族文化在跨文化教學中缺失。很多英語教師在上學期間,缺少正規的跨文化教育課程,只有個別導師開設簡單的跨文化選修課,沒有系統學習。而且導師在講授跨文化課程的時候也是只講授一些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對這種跨文化課程是只知皮毛、不知精髓。那么在給學生上課時,為了引起學生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導入過程中也總是找些英語國家的文化內容作為切入點,忽視了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造成了學生對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失語癥”,那么在以后他們和不同國家的人進行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就不會有傳播本土民族文化的可能了。1.3學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缺失。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網絡的盛行,給中國打開了了解世界的大門。大學生作為年輕人,生活時尚、思維活躍,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且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不穩定,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中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侵蝕。一些大學生講究個人利益至上,追求享樂主義,以求達到“速成”的目的,認為西方文化更先進,更能代表個人,尤其是藝術類的學生,他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能更多地接觸到西方文化。所以有些大學生認為,民族文化太傳統,一些東西老舊、陳腐,而西方文化非常先進,出現了貶低民族文化、崇尚西方文化的思潮。學生在學習中更愿意學習西方文化,抵制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自豪感大大降低。中國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接受和認同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有些實際上是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必修課之一,其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能力其實是一種雙文化交際能力,既有對西方文化的學習理解,更需要對本民族文化的深刻掌握,而且用英語準確無誤地表達民族傳統文化,能對外輸出民族文化,才是跨文化交際的終極目標。
2改變傳統民族文化在跨文化教育中的缺失
韓語教學跨文化教育探索
【摘要】語言作為人類重要的交際工具和進行溝通過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一個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當語言教學中,由于語言反映出的文化內涵和意義對于語言學習本身極為重要,所以跨文化教育理念的提出對于語言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在韓語教學中,由于韓國本身作為文化輸出大國,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入跨文化教育可以更加直觀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韓語語言知識,提升學生學習韓語的興趣,提高韓語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韓語教學;跨文化教育;應用 ;意義
一、語言與文化關系綜述
文化作為一個寬泛的人文概念,簡單來說指的是一定地區內人類生活要素形態的集合。而語言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不僅能充分反映文化的具體內涵,同時也在文化的映襯下展現出語言自身獨特的形式。當前語言學主流觀點認為,語言、思想和文化三者并不是相互獨立的,也不是呈線性的直接遞推關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者在發展之中彼此之間相互形成的同時又相互影響,屬于共存共生的關系。通過語言的學習可以理解文化,通過了解文化反而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進步。這就是當前跨文化教育開展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同時,語言在學習和了解時并不能作為單一學科而存在,相關字母、語素的構成都源于一個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可以說文化是語言形式形成的重要外在條件。所以語言教學過程中文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需要通過從特定文化中提取出相應的重點來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語言的學習。這也是當前語言教學過程中跨文化教育開展的一個重要的現實因素。
二、韓語教學中開展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韓語作為當前世界影響力第九的語言(數據來自聯合國《2005年世界主要語種、分布、應用力與影響力調查》),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都頗深。韓國屬于文化輸出大國,其文化產品廣泛影響著亞太地區并向歐美輻射,文化產品在世界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教師在開展韓語教學時,以韓國文化為主要形式的跨文化教育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韓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可以發揮下列優勢。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外語的學習上。韓國文化產品以其豐富的形式和多樣的內容可以極大地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當前韓國的多種綜藝節目、電視劇、電影、音樂等文化產品在國內市場中表現出色,不僅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也被國內同行爭相模仿。基于此,教師可以廣泛利用多種韓國文化產品在國內深遠的影響力,積極豐富課堂素材,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2.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韓語作為外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充分提升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達到外國語學素養的要求。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利用跨文化教育中的對照、對比手段進行開展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了解韓語學習的語言規范,同時也能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綜合能力的運用。跨文化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提升自身韓語語言運用能力。3.擺脫母語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外語學習時,由于學生在外語使用時需要進行母語到外語之間詞語對應轉換這一過程,所以不論母語與外語的相似程度多深,這個過程都不可避免。在當前外語教學時,學生都是在掌握母語的基礎上進行外語學習,所以這種母語與外語轉換的過程會經由多種因素的限制,從語音、語法結構、到更深層次的社會與文化方面的內容都會影響到學生轉錄語言。所以通過跨文化教育可以從文化層面上最大限度幫助學生進行這種母語與外語的轉換,進而使得對外語的運用更為精純,熟練。漢語與韓語雖然在一些詞匯的發音上比較類似,但是具體的語法結構和句式卻大大不同,這就使得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很難熟練運用相關學習的語言知識來進行綜合性的韓語運用。而通過跨文化教育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幫助學生擺脫母語的限制,高效地運用韓語。4.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外國文化。在跨文化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區別于傳統的外語文化教學,跨文化教育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化方面對比來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認識。這種對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形象地幫助學生認識到母語文化與外語文化的不同,另一方面在不同文化語境下,同一問題的看法和表述由于文化的差異也會出現變化。韓國文化雖然在一些問題上與我國類似,但是通過對比之下還是可以發掘出多種的差異,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文化,并體現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
跨文化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間交流與合作越加頻繁。然而文化的差異時常給交流帶來阻礙,跨文化教育由此產生,成為教育界努力倡導的新方向。本文通過對比探究國內外跨文化外語教學研究現狀,從三方面分別闡述了我國跨文化外語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我國跨文化教學在高等教育中順利展開。
【關鍵詞】跨文化教育;外語教學;大學英語
一、跨文化教育的產生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已成為這個時代的主題。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極其重要的媒介體。自中國于2001年加入WTO,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中,跨國公司的迅速壯大以及國際交流活動的廣泛開展,意味著跨文化交流不斷深入。然而,文化間的差異往往導致跨文化交際沖突,跨文化教育由此產生,成為教育界努力倡導的新方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正式提出跨文化教育這一理念,2006年對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原則和標準進行了詳細闡述,并從教學實踐的角度給出了建議。高等學校作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實施者,更要把該理念貫穿于教育體制和各門課程的教學中,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有望成為跨文化教育最重要的陣地之一。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是一個長期的以語言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文化教學相對于語言技能教學還處于從屬地位,其內容多以目的語文化為主。此外,文化知識的教學主要集中在表層文化,如文學作品、風俗習慣、歷史等,較少涉獵交際原則、思維模式和價值理念等深層文化,實際上這不是真正意義的跨文化教育,阻礙了對學生真正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二、歐、美跨文化外語教學研究現狀
1988年,歐盟出版了兩本關于文化教學的論文集,其中對文化教學的模式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等做出了介紹。1989年至1996年,歐洲公民的語言學習計劃通過對如何提高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將各種語言文化教學方法進行了實踐,從而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英國的Byram和法國的Zarate關于文化教學的經典著作確立了他們在外語教學界的學術地位。在歐盟跨文化研究的帶領下,歐洲各國開始主辦關于文化教學的研討會、講習班和實驗課等,促進了文化教學思想理論的推廣和應用,各類跨文化教育實踐表明多元語言教育在歐洲成效顯著。美國語言教學研究機構CARLA分別在1994年1996年召開了兩次關于文化語言課程改革的研討會,同時承擔了跨文化教育的多項研究項目,CARLA的研究成果推動了美國的外語教學改革。1996年《面向21世紀的外語學習全國標準》(ACTFL),重新制定了外語教學目標,可概括為5個C,語言、文化、聯系、比較、群體。其中,比較和群體是基于21世紀時代特征而提出的新目標。通過比較目的語文化和本土文化,了解文化差異,以融入國內外多元文化群體為目標,體現跨文化外語教學的重要作用。美國新外語教學大綱作為國家文件認可和鞏固了文化教學的作用和地位,使文化教學得以普及和深化。
中職英語教學的跨文化教育
摘要:語言和文化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是學習該國的語言知識,更是學習該語言所蘊涵的文化,因此必須把跨文化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中,加強中外文化差異的對比,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從當前中職英語教學的現狀入手,分析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探討新課標下關于跨文化教育的內容,最后提出中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跨文化教育;語言;文化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它蘊含著民族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習慣。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的。英語教學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必然離不開文化教育。學生要學好英語,達到熟練地用英語交流的目的,除了掌握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外,還必須學習和了解英語國家本土的文化。全球一體化時代的到來,要求提高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1我國中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中職學生多是成績中下等、無望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英語水平較差,學習興趣不高。筆者在這幾年的中職英語教學中發現,中職學生除了詞匯量不足,語法知識欠缺之外,阻礙學生學好用好英語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英語文化知識匱乏造成的理解偏差或者交流失敗。在中國的傳統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只講解詞匯、語法等知識點,過分強調單詞的記憶和課文的背誦,片面地認為只要擁有足夠多的詞匯量,語法使用恰當,就能理解英語,用英語進行交際。這種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詞匯的內涵、外延以及文化意義,久而久之,學習英語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興趣減弱,有些學生甚至視學英語為一種煎熬,上課就睡覺或者做別的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從而導致了語言知識的欠缺。這也同時影響和束縛了學生對于外族文化的接受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跨文化交際。而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錯誤比語言錯誤性質更嚴重。一位中國人結結巴巴地用不符合英語語言和語法規則的中國式英語與外國人交流,與之談話的外國人會非常寬容,并且覺得很有趣。但如果這位中國人按照中國的習俗用標準的英語發音與外國人交談,雖然他語法使用準確,但很容易因為不懂英語說話規則而冒犯他人,被認為不禮貌。比如,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時愛問“你去哪?”“吃飯了嗎?”雖然是善意的,只是出于關心,但是英美國家的人會認為你在侵犯他的隱私或者以為你要請他吃飯。教師是跨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雖然中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中職學校的英語師資仍存在一些不盡完善的地方。很多教師教育觀念陳舊,跨文化意識相對淡薄,普遍缺乏跨文化視野,仍然認為英語教學就是語言知識的教學。教師自身缺乏全面的中西文化觀,這樣在知識傳授和語言技能培養時,就比較難做到發掘語言形式外的文化內涵。
2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英語教學之跨文化教育透析
摘要: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文化意識.即在英語教學過程要抓住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除了要認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之外.還要注意通過其他渠道開發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來拓寬跨文化教育的滲透渠道: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得體地傳遞和接收信息,應組織各種活動,使文化滲透的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語言的同時.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還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加強對學生的社會文化教學。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人文性跨文化教育校本課程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文化意識,即在英語教學過程要抓住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能主動自覺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環境中。
1.拓寬滲透渠道
教師除了要認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之外.還要注意通過其他渠道開發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來拓寬跨文化教育的滲透渠道。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注意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在開發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收集和積累文化信息豐富的相關材料。如以“閱讀美國”“閱讀英國”“閱讀加拿大”等為主題。對一些使用英語的國家進行系統介紹,內容涉及歷史、地理、政治等方面,也包括一些名人軼事、幽默笑話等。另外,在開發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循序漸進。及時向外教和專家請教,以確保其科學性、適用性和趣味性。
2.拓展滲透內容
跨文化教育下英語翻譯教學初探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理解和感悟目的語的國家文化是學習語言的必經之路。將跨文化教育融入英語翻譯教學中,可以增強學生從文化角度進行語言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提高對英語的敏感性和熟練度。該文通過分析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指出相應的跨文化教育策略,以供日后翻譯教學研究和參考所用。
關鍵詞:跨文化教育;高職;英語翻譯教學;初探
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發展,各國間聯系日益緊密,英語在國際合作和交往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確認識和理解不同的文化模式已成為影響國際交往的關鍵因素。文化學習是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語言學習會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約,學生通過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習俗,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有助于促進語言學習。因此,在高職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運用跨文化教育策略,把外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華,促進學生外語翻譯水平的提高。
1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學的重要性
1)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教育的過程中,最根本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綜合技能型人才,而隨著外語人才需求的國際化和多元化,對異國文化有著深刻理解和把握能力的人才越來越急需,這決定了跨文化教育成為高職英語教學不可回避的課題。高職的語言教學不僅教會學生怎樣來掌握一門特定的語言,更要培養學生對于語言的一種學習能力,讓他們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運用其所掌握的語言學習技巧,來快速掌握其他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主要傳播方式和傳播工具,就高職的英語翻譯教學來說,通過跨文化教育,揭示潛伏在語言背后容易引起誤會和沖突的文化因素,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在國外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語言規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語言學習能力的提升。2)順應學生社會性發展需要跨文化教育與學生發展的最終目標不謀而合,社會發展正是在不同文化交往和碰撞中實現,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知,理解和包容能力,更有助于幫助他們形成合作、相互尊重的精神。在現代生活當中,隨著網絡技術的崛起于發展,人們只需要通過一臺電腦、一部智能手機等工具,就能夠進行一些基本的社會活動,例如學習、交流與購物等。這樣雖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便利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需要,但也會導致其與人際交流社會越來越遠,并因此而導致其自身的社會性慢慢減弱。但是,當學生完成學業并走入社會時,社會性又是其所必須要具有的一項重要能力。而通過跨文化教育能培養學生從多元視角去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體系,讓學生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接納不同的立場,幫助學生學會敞開胸懷,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3)滿足本土文化的發展需求對于人與人的交流來說,語言是其最重要的工具。而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國外的文化知識,同時也能實現對本土文化的有效傳播,也就是說,文化的交流有著明顯的雙向性特征。如果我們想要真正全面的融入世界環境當中去,就必須要將自己的文化充分地展現出來,才能實現對我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弘揚民族精神。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們更傾向于把我們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先進技術推廣并影響世界。因此,在進行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應積極運用跨文化教育,確保學生能夠在對外國文化了解的同時,實現對本土文化的傳播,讓世界對于中國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與認知。
2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小議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摘要: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文化意識.即在英語教學過程要抓住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除了要認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之外.還要注意通過其他渠道開發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來拓寬跨文化教育的滲透渠道: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得體地傳遞和接收信息,應組織各種活動,使文化滲透的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語言的同時.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還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加強對學生的社會文化教學。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人文性跨文化教育校本課程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文化意識,即在英語教學過程要抓住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能主動自覺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環境中。
1.拓寬滲透渠道
教師除了要認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之外.還要注意通過其他渠道開發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來拓寬跨文化教育的滲透渠道。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注意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在開發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收集和積累文化信息豐富的相關材料。如以“閱讀美國”“閱讀英國”“閱讀加拿大”等為主題。對一些使用英語的國家進行系統介紹,內容涉及歷史、地理、政治等方面,也包括一些名人軼事、幽默笑話等。另外,在開發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循序漸進。及時向外教和專家請教,以確保其科學性、適用性和趣味性。
2.拓展滲透內容
小議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
摘要: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文化意識.即在英語教學過程要抓住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除了要認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之外.還要注意通過其他渠道開發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來拓寬跨文化教育的滲透渠道: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得體地傳遞和接收信息,應組織各種活動,使文化滲透的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英語教師在傳授英語語言的同時.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還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強烈的文化意識,加強對學生的社會文化教學。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人文性跨文化教育校本課程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文化意識,即在英語教學過程要抓住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能主動自覺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環境中。
1.拓寬滲透渠道
教師除了要認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之外.還要注意通過其他渠道開發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來拓寬跨文化教育的滲透渠道。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注意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在開發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收集和積累文化信息豐富的相關材料。如以“閱讀美國”“閱讀英國”“閱讀加拿大”等為主題。對一些使用英語的國家進行系統介紹,內容涉及歷史、地理、政治等方面,也包括一些名人軼事、幽默笑話等。另外,在開發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循序漸進。及時向外教和專家請教,以確保其科學性、適用性和趣味性。
2.拓展滲透內容
跨文化教育與英語教學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擬通過分析跨文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影響,闡明跨文化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以及幾點在教學中的具體方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差異
語言和文化是相伴而生的兩個相關聯的事物,它們之間的關系極其密切。近些年來,人們在外語教學中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語言的文化內涵,及其對語言知識教學的影響。美國語言學家Sapir在“Language”一書中就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和信念”。語言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深受其根植的文化影響。因而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知識教學,而且應包括其文化知識教學。
不少外語教育家認為,是否把跨文化交流納入外語教學的內容是區別傳統外語教學和現代外語教學的主要標志。美國外語教育協會在其提出的外語能力要求中已經把文化歸入交流能力的重要內容。交流能力包括五個方面,即四種語言運用能力(聽、說、讀、寫)加上文化素養(社會文化能力)。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相互進行交流時,應具有的文化素養,而不至于受文化的影響而出現語言失誤或造成誤解,使交流難以成功進行。圍繞在外語教學與文化素質培養的問題上主要有三種觀點:文化教學從屬于語言教學,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同時進行,文化教學融入語言教學。盡管這三種觀點強調的重點各有側重,中心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共通的:就是在外語教學中一定要有文化內涵。我國新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教學大綱》(2000)中規定: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能力除包括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外,還包括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能力。“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是學不好外語的。”(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道德觀、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們應把英語語言教學置于跨文化交際的環境之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正確得體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把跨文化交際列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英語教學才能達到完整、純正,才能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逐步了解: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特殊作用表現在:它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學習和應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文化。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有利于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之間的差異,對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在增強語感的同時,適應英美國家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能夠正確理解和運用,使交流和溝通不至于受到影響,以達到良好的交流效果。
那么,如何將跨文化教育引入到英語教學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