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14:03: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積累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積累

如何積累作文材料

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意思是說要多觀察,多說多聽多思考,多練習。這“四到”恰是一條很好的積累作文材料的經驗。

我們寫作必須要積累一定的材料。作文材料的積累,它相當于修一座大廈所必須的磚、灰、沙、水泥、鋼筋等基本材料。是寫作應走的第一步。文章有無內容和情感思想,關鍵在于相關素材的好壞和構建文章藝術方法的好壞。有的小學生一上作文課就叫難叫苦,就是苦肚子里沒“貨”,怎么“倒”得出來?

那么,如何運用這“四到”積累文章的材料呢?我就這方面淺嘗輒止,談談我的認識。

一、眼到

眼是我們自身獲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我們就是要通過多觀察,多讀別人的著作來做好作文材料的積累。多觀察能積累原始材料,多讀別人的著作能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及表達藝術。老師在課堂上創設教學情景與多媒體教學也就是藝術化的再現我們平時積累的原始材料。魯迅先生說:“要創作,第一須觀察。”“靜觀默察,爛熟于心,然后凝神結想,一揮而就。”這不就是說要我們認真觀察,善于觀察嗎?也就是學習寫作要隨時隨地認真觀察你身邊的事物,做到有目的,有方法,仔細、深入、全面。特別要做好對細節的觀察,眾多同學在觀察作文與日記中粗枝大葉,缺乏細節。如景物描寫的靜態和動態不容易把握,特別是動態,因為事物在瞬間的變動是不容易捕捉到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我們的觀察能力,同時需要展開聯想和想象,認真分辨哪些事物是靜態,哪些事物是處于活動變化狀態的。

二、口到

查看全文

古典文學積累研討

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最重要的內容。它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反映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集中體現。在提高學生作文綜合素質的教學中,積累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之一。而古典文學作為作文教學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怎樣才能發揮傳統古典文學的作用提高作文水平呢?我覺得應該注重以下及方面的積累:

一、詞匯的積累文學的傳承性是語言類作品最突出的特點之一,而作為語言類文學作品的承載者,詞匯的傳承是最豐富的。而作為中學生來講,由于其閱讀范圍的限制,學生的詞匯量還不是很大,所以在傳統文學教學中,如果能把詞匯的積累做好,將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和現代詞匯相比,經過歷史的沉積、沿革、發展,文言詞匯更言簡意賅、概括力更強、更能表現出豐富的內容。如果學生能在詞匯積累上做的好,那么對提高作文的表達能力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傳統文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詞匯的積累,為作文教學提供幫助。

二、典故的積累典故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精華的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東西,“畫蛇添足”、“葉公好龍”、“臥薪嘗膽”、“自相矛盾”、“守株待兔”、“三顧茅廬”、“負荊請罪”等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典故,本身就沉積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學生在學習古典文學中,如能更多的積累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典故,并能在作文中如能恰當的運用,一定能使作文水平不但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還能收到表達豐富、言簡意賅的效果。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典故是學生特別喜歡的內容,其他的可能記不住,但典故卻有異常的興趣,不但記的牢,而且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合情合理。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內在接受性。如果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能充分運用典故積累的作用。必將對我們的作文教學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優美詩詞的積累從《詩經》到《楚辭》,從諸子散文到漢魏歌賦,從唐宋詩詞到元明清小說,豐富的傳統文學作品中到處都是優美詩詞,從“溯回從之,宛在水中央”的優美意境到“操吳戈兮披犀甲”的悲壯。從“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慷慨激昂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從“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閑適到“車粼粼,馬蕭蕭,行人弓劍個在腰”的緊迫。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學體系當中,這樣的優美詩句,這樣這樣迷人的意境,如果學生能在學習傳統文學的中積累起足夠的的素材,對于學生提高古典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思想文化的積累文以載道,這是中國傳統文學的傳統。所以傳統文學不僅僅是文學的延承和積累,更是思想的傳承和光大。在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學作品中,蘊涵著中國最光輝、最燦爛、最智慧的文化內涵。無論是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還是儒家“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墨家兼愛的博大,法家的嚴謹求真,都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人性化的思想。而范縝的無神論,佛家的寬容,道家的天人和一,無不體現了中國古人社會與自然和諧的理想和睿智。這和我們當今提倡的“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治國理念真是不謀而和。我們不能不佩服中國古人對人類自身的合理理解,創造性的社會理想,以及通古閱今智慧。所以如果我們能在傳統文學教學中把這些優秀的思想融于其中,必將在塑造人、升華人、改造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動中賦予人最豐富的思想,最美好的精神,最感人的品格。這是傳統文學教學中最不可或缺的。

五、人格的積累在中國傳統文學作品中,具有中國最優秀品質的民族精英比比皆是。那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最寶貴的資源,是塑造健全人格、培養優秀品質的重要途徑。在歷史長河中,屈原的愛國情懷、伯牙子期的友誼、勾踐臥薪嘗膽的勵志、劉蘭芝愛情的堅貞不屈、陸游抗擊外侮的斗志、岳飛從容赴死的激昂、以及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意識。都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最可寶貴的資源,是我們在課題研究中認識到的、有開發潛力和利用價值的優秀內容。

查看全文

領導干部積累式監督思考

為進一步加強對領導干部經常性的監督管理,提高領導干部的自我約束能力,**年12月,寧波市**區委出臺了《關于強化領導干部監督管理的暫行規定》,細化量化領導干部監督管理內容,對區管領導干部進行積累式監督。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實踐,收到了十分明顯的成效。主要做法有:

深入調研,量化監督管理內容。針對領導干部隊伍中“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消極現象,加強調查分析,以解決干部監督滯后、監督點不相融問題為突破口,出臺了《關于強化領導干部監督管理的暫行規定》主體文件。文件適用對象是區委管理的領導干部,考評內容主要是根據領導干部的工作要求、制度執行、違紀違規等情況,列出監督管理內容15項,對未達到相關要求或違規的項目,按照要素輕重給予量化扣分。比如:上級組織統一安排的領導干部政治理論、業務知識進修、培訓學習等無故缺課、缺席,相關考試不合格的,扣1-3分;未按規定進行《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的,每項扣1分;在經濟責任審計結論中,領導干部有違反規定行為,負直接或主管責任的,扣3分,對違規問題糾正不力的,扣3分;受到行政記大過或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的,扣12分。

加強合作,聯手累積違紀行為。領導干部監督管理內容涉及學習教育培訓、干部制度執行、經濟責任審計、屆中、屆末和年度考核、黨風廉政、信訪舉報、違紀違規處分等方面,牽涉到紀檢、組織、人事、審計、信訪等部門。為解決監督點不相融問題,由組織部門牽頭,建立了由紀檢、組織、人事、審計、信訪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互相通報情況,供組織部門參考。組織部門每滿一年統計一次領導干部扣分情況,三年為期滾動,作動態計量考核。被考評的領導干部如在一年內扣分達14分或連續兩年累計16分或連續三年累計18分的,原則上由區委常委會討論決定予以降免職務或責令辭職。

及時反饋,切實做到警鐘長鳴。反饋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將領導干部年度量化扣分情況匯總后分別向區委組織部部務會議、區委書記辦公會議和區委常委會反饋,二是將領導干部執行規定扣分情況經討論決定后,以區委名義書面形式反饋給領導干部個人,在書面反饋單內具體包含了每項扣分依據條款、分數,累計扣分情況等,并附上《暫行規定》文件。促使被扣分的領導干部對個體表現進行再反思,對文件進行再學習,從而做到警鐘長鳴,防微杜漸。

今年初,組織部門根據領導干部監督管理檔案記錄,對141名區管領導干部實施了制度出臺以來的第一次扣分反饋。扣分原因涉及學習缺席的140名,誡勉的1名,屆末考核個體定格為基本稱職的3名,因屆末考核定格為三類班子的領導干部個體1名,因信訪反映經查屬實有輕微違紀行為的2名,其中有6名領導干部扣分涉及兩項,扣分中有2名領導干部達到10分。積累式扣分制度的實行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

領導干部自律意識進一步增強。這次量化扣分對領導干部的思想觸動比較大。在**年主體文件下發時,有些領導干部對這個暫行規定沒有記在心上,沒有對具體條款進行認真領會。今年下發扣分反饋單后,在領導干部中震動比較大,都紛紛通過電話訊問、到部里上門查詢扣分情況,有些領導干部雖然只被扣了1分,但也要問個明白,非常看重被扣的分數。

查看全文

激發興趣積累素材透析

雖然現在的孩子們接觸的多了,獲得信息的渠道多了,但是作文卻越來越無話可說了,要么謊話連篇,要么從資料上搬上一個,只要一說寫作文,馬上去找書,久而久之,對資料的依賴就更強了。怎樣讓孩子愿意說,有話可說,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在教學中,我體會到:激發興趣,積累素材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動畫片學生愛看,講起來會滔滔不絕;電腦學生感興趣,好多游戲無師自通。因為他們對這些感興趣,所以精力集中,做起來非常投入。寫作文也一樣,只有從各方面激發、調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幫他們積累足夠的材料,才能讓作文言之有物。

一、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心理特點:喜歡動,好奇心強,不甘落后,因而,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組織、開展活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積累寫作素材。

1、組織觀賞活動

讓學生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欣賞美、感受美、贊嘆美,激發他們強烈的表現欲。根據我們家鄉的特點,季節變化明顯,可以有目的的布置學生觀察。春天,讓學生觀察學校南墻邊的一排柳樹的變化,從枝條變柔軟到泛綠,在到抽出枝芽、長出嫩葉,把每一天的發現及時告訴大家,可以三五天寫一次,寫成系列日記。還可以組織學生放風箏,親身體會放的過程,體驗放風箏的樂趣。夏天,讓學生觀察樓下花壇里的花,感受百花齊放的美麗。秋天觀賞落葉飛舞,冬天組織觀雪景,打雪仗,哪一次同學們觀察得仔細、玩得開心點,哪一次作文也寫得相當不錯。

查看全文

語文積累分析論文

一、語文積累是現代課程論在語文課程理念中的一種折射

現代課程論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明確基礎教育是公民教育。教育要為大眾提供必需的語言、知識、價值觀的課程,給每一個學生以發展的機會,所以非常強調課程對未來公民的適用性。美國著名課程專家希爾斯(E.D.hirsch,Jr.)教授認為,學生們從學校獲得的東西是人們具有的共同的“背景信息”。這些“背景信息”幫助人們擁有普遍的經驗,是賦予生活以意義的人類存在不可或缺的條件。學生在語文教育中要獲得的最基本的東西是什么?首先當然應該是語文積累,是對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積累。這些積累是一個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不具備就談不上有發展機會。

這意味著學生通過語文課程,要達到一定的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鑒賞、記憶的水平。

具體來講,《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積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對語文“核心知識”“核心知識課程”的確切描述。它應該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如識字和寫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詞,積累大量的詞匯等,這是語言發展的基礎。二是語言運用規律的積累。口語交際、閱讀、習作,都有自己的規律。了解這些語言規律是語言發展的內核。三是規范語言的積累,如教材文本的學習、記誦古今中外優秀作品等。學生通過規范語言的學習,不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認識,更重要的是為語言發展獲得了借鑒。

另外,從《語文課程標準》所反映的課程結構來看,語文積累還體現了語文內涵的拓展,起到整合原有相互隔離的課程內容的作用。比如,語文學了語言積累,還必須注意文化積累和生活積累,語言本身是一種文化,語言學習就是語言文化的學習。語言學習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的文化緊緊相連,和生活實際緊緊相連。可見,豐富文化積累、生活積累既是語文學習的內容,又是促進語言發展的手段。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實踐性,可以通過對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吸收,通過對生活的了解、參與、改造來實現。

二、語文積累不是一個結果的描述,而是一種狀態的描述

查看全文

積累做題方法是關鍵

2014年山西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基本定于9月中旬舉行,時至今日,還剩下兩個月左右的復習和備考時間。專家提示考生,今年山西省招考職位增加到1464個,雖然職位數目增加了,但是報考競爭也增大到平均1:50。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沒有充分的復習備考,想要脫穎而出取得勝利是相當難的。專家根據多年備考經驗,提供給考生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要進行的備考工作的建議。

一、現在開始日常積累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與“申論”的考題覆蓋面很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人文、社會、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只靠臨時突擊是無濟于事的。不管是報考哪一類職位的考生,關鍵是應注重平時對多種知識的積累。

因此備考此次山西公務員考試現在就應該開始著手準備了。對于行測,尤其是常識判斷這種考察面比較廣泛的專項,就是要從日常積累開始要多關注人文社科、法律、經濟等多方面的信息,打好基礎。而言語理解與表達這種專項要考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更是在平時的閱讀中逐步提高的。

在這段時間里,要每天抽出一定時間來看新聞、看報紙,關注國家各個方面的動態,關注時事熱點,積累素材。其次要努力思考,聯系社會問題,政府問題等現狀,形成個人的思想。準備這些,是為了在申論作答中有東西可寫,使閱卷老師真正看到考生的寬廣的視野,廣博的知識。

二、按照大綱要求,抓緊時間快速系統學習

查看全文

傳記作家智力積累

一個作家要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必須建立起一定的智力結構(這里的智力結構并不只是幾個方面或領域的知識的簡單累加,而是由知識、經驗、感受、能力、思維方式等基本構成),或者說相應的智力結構是作家完成創作的必要條件。各類文體的作家不僅應該擁有共同的知識結構和基本能力,而且還應該根據有關文體寫作的需要建立起相應的智力結構。作為傳記文學作家,特別是給現當代文學家撰寫傳記的作家要順利地創作完成寫作,還應該建立起自己的智力結構。傳記文學作家的智力結構是由傳記文學的特性所決定的。同理,以文學家為傳主的傳記作家,所建立的智力結構應該與文學家傳記的特性相適應。對于傳記文學的基本特性,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傳記文學是以文學的方式(敘述、描寫和抒情等)敘述個人的歷史,因而它既具有文學性,又具有歷史性。這樣,就一般的傳記文學而言,其作家的智力結構應該著力于文學方面、歷史方面和學術方面的建構。要賦予傳記以文學性,傳記作家就應該具備審美創造能力。在具體寫作過程中,傳記作家既要善于捕捉傳主的生活細節并展示出來,又要善于敘述傳主的傳奇式的起伏跌宕的人生,還要善于駕馭語言,賦予語言以濃郁的詩意。傳記文學固然以敘述傳主的人生為己任,但是它與學術論著和通常的歷史著作的敘述不同。如果說學術論著和通常的歷史著作對人的敘述著眼于宏觀,那么傳記文學則是從微觀出發,以小見大,以微觀見宏觀。因而,當傳記作品走向文學領域的時候,細節捕捉與描寫必然受到極大的重視。《田漢傳》作者董健先生就非常準確地捕捉了田漢做夢的細節。1916年8月的一天,田漢離開祖國前往日本訪學。在直航神戶的“八幡丸”上,他做了一個“美麗的噩夢”。

董健先生所寫的這個細節在這本傳記中非常重要,因為這個夢竟然以隱喻的形式幾乎分毫不差地應驗著田漢后來幾十年的人生。這個細節在書中多次出現,就像是田漢人生中揮之不去的符咒一直籠罩著他的命運。一般的傳記文學作家都非常注重細節的描寫,以吸引讀者,但是真正像董健先生這樣善于抓住與傳主命運相連的細節描寫卻不多見。傳記文學的細節描寫不僅在于令傳主形象豐滿,賦予作品以強大的藝術魅力,而且在于有力地表現傳主的性格和精神世界,與傳主的命運聯系緊密。因此,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家應該具備善于捕捉這樣細節的能力。傳記文學固然需要以細節表現傳主的性格、精神世界和一生命運,但是這只是微觀上的,而從傳記文學的性質來看,它所表現的是傳主的幾十年人生(有些傳記文學所寫的可能不是傳主的一生,而是一個人生片斷)宏觀歷史,必須對傳主的人生(或所選定的人生片斷)作整體上的把握,這就需要作家善于結構作品,根據傳主的人生起伏與命運周折來精心設計敘事。在大部分傳記作家那里,對于傳主的敘述往往按照時間的順序從傳主的出生敘述到他去世,后面至多再敘述人們對傳主的悼念、緬懷以及追憶。但是也有作家打破這樣模式化的敘述結構,以自己對傳主人生的理解和認識來結構敘事,從而表現出他的敘述創新努力。韓石山的《徐志摩傳》對現代詩人徐志摩的敘述打破了從生到死的敘述常規,以“家庭”、“本傳”和“交游”三個方面展開敘述,從而讓讀者從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傳主,領悟傳主的人生。周良沛在寫作《丁玲傳》[3]時同樣顯示出他的創造性和獨特性,《丁玲傳》由“辯誣書”和“安魂曲”兩部分構成。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傳記前一部分的“辯誣書”所敘述的不是傳主的人生開端,而是傳主人生由輝煌轉向苦難的轉捩點。周良沛在該傳的《后記》中沒有談他如此結構作品的理由,但是我們可以從閱讀中體會到他的良苦用心,他以“辯誣書”開頭突出的是傳主人生大轉折。進入50年代,傳主丁玲與陳企霞被打成“集團”,意味著她“政治生命完了”[3](P566),由此傳記作家在50年代的現實與30年代的歷史之間穿行,尋求傳主精神歷程與命運起伏的內在邏輯。《丁玲傳》的后一部分《安魂曲》承接《辯誣書》敘述丁玲政治生命“死了”進而跳到29年后傳主物質生命的終結,繼而敘述傳主政治死刑后精神上的迷惘、困惑和痛苦。周良沛在《丁玲傳》的結構構思上確實從宏觀上準確地把握了傳主的精神演變與命運波折,顯示出他在傳記結構上高超的技能。傳記文學的文學特性決定了其語言必須文學化,那么傳記文學作家應該具備駕馭語言的能力,特別是語言文學化的能力。所謂語言文學化,是指傾注著作家激情并且賦予語言以形象化從而使語言洋溢著濃郁的詩意。傳記文學語言雖然并不完全必須文學化,但是在描寫和敘事時還是需要文學化。有才華的作家總是讓其傳記作品的語言詩意盎然。《李敖評傳》[4]的作者陳才生雖然不是專業作家,但是他的傳記語言顯示出他的語言天賦:60年來,在這方曾被梁任公稱之為“傷心之地”的小島,他(指傳主李敖———引者注)從慘綠少年到玩世青年,從文壇慧星到“人民公敵”,從論戰英雄到黑獄重囚,從“笑傲江湖”到競選“總統”,從顛覆“議會”到風靡神州,從銀屏“有話”到歸隱書房,他與之同生、與之同恨,他在這里跋涉、馳騁、呼嘯、叫戰,口誅筆伐,縱橫捭闔,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時髦不能動。這位文化思想界的孤星,在偏安一隅的孤島之上,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殘山剩水之內,在民進黨夜郎自大媚美殃民荒腔走板的“獨”夢丑劇之中,在舉世滔滔、眾神默默的時代,生根、滋葉、開花、結果,度過了馭風而行的青春歲月,迎來了如火如荼的人生的秋天。

像這樣氣勢恢弘的語言在陳才生的《李敖評傳》中還可以列出許多。我們雖然未必完全同意陳才生給予李敖這樣高的評價,但是不能不承認這種恣肆的語言所產生的非凡的美學效果,也不能不佩服陳才生的語言才氣。傳記文學既具有文學性,又具有歷史性和學術性,這就決定了傳記文學作家既要具有史學家的才干,又要具有學者深厚的學術造詣。傳記文學所敘述的是個人的歷史,不是簡單地羅列傳主的人生中重大的事件,不是單純地寫出傳主命運的坎坷和驚險的人生經歷,也不是純粹地展覽傳主的巨大成就和重要貢獻,而是要寫出歷史中的人,寫出文化中的人,寫出屬于他那個時代的人,還需要對傳主人生中的重大謎團進行詮釋和解答,盡力給讀者提供比較完滿的答案。因此,傳記文學作家就要善于廣泛地搜集傳主的有關材料,需要到實地去做細致的調查,需要采訪與傳主關系密切的各種人,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嚴格的考證,以去偽存真。因此,對于傳記文學作家來說,歷史考證應該是其最基本的功夫。程中原在撰寫《傳》時就搜集第一手材料下了很大功夫,為了寫好這本傳記,他查閱了“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大量的電報、書信、日記、筆記、文稿、講話記錄,主持的和參加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常委會議等會議記錄;黑龍江省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保存的在東北期間的歷史文獻、資料;在外交戰線十年的重要文電、講話;各個時期(包括1925年至1930年在莫斯科期間)填寫的各種履歷表、登記表和寫的自傳;在廬山會議以后和在‘’中的日記、書信、卡片、各種筆記、大量文稿和他寫的各種材料的底稿;從1919年到1959年在各種各樣報刊上發表的數量非常可觀的文字,以及出版的許多著作;已經搜集到的珍貴的歷史照片等等。”同時,程中原還“訪問了的親屬、同學和他的許多戰友、部下、學生”。

由于做了這些扎實的工作,程中原所寫的《傳》中的敘述才真實可靠。不僅如此,他在傳記文本中對于某些歷史疑點提供各種不同來源的材料,通過鑒別以確定某個結論。1935年,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當時博古如何向交接的呢?程中原通過注釋列出了本人、、鄧小平、陳云、、楊尚昆和等人的歡迎材料,互相參證[5](P140),從而讓博古向移交權力的具體過程的敘述更接近歷史事實。這充分顯示了程中原精于考證的功力。林語堂寫作《蘇東坡傳》時對傳主的事跡作了深入的考證[6](P490),澄清了民間關于蘇小妹的傳聞,從而確保他的《蘇東坡傳》歷史敘述的真實可靠。一個傳記作家如果缺乏考證的功夫,那么其作品所敘述的歷史真實性就非常可疑。他或許認為自己可以以想象來取代考證。傳記作品一旦讓想象代替考證,那么作品所敘述的東西就可能是天馬行空,任意編造。這樣寫出來的東西雖然可以冠以傳記文學的名號,實際上已經不再是傳記文學而是歷史小說,那么它也就不再具有學術研究的參考價值,就同《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一樣,只能當小說來讀,而不能當史料來研究。因此,一個嚴肅而認真的傳記文學作家必須具備考證的基本功,唯其如此,才能在寫作中做到對歷史負責。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時代、一定的人文環境之中,因而,我們每個人思想觀念、人格精神、心理性格、思維方式、生活行為乃至命運和成就都是時代、社會、文化、環境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傳記文學作家要準確、全面、深刻地把握傳主,刻畫其靈魂,展現其命運,概括其精神,敘述其經歷,就必須對傳主生活的社會現實、傳主所處的時代、與自然和人文環境作充分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傳記作家應該是這方面的專家———對于涉及傳主的政治風云、經濟走向、民風民俗、人文思潮、社會時尚等十分精通。季紅真在寫《蕭紅傳》[7]之前對傳主家鄉的自然地理、近代地理和民俗風情都有非常細致地考察和研究,因而她在這部作品中作了充分展示。比如,我們閱讀了她的《蕭紅傳》的第一章《富饒北疆的邊陲小城》,對傳主家鄉黑龍江的民族分布、清王朝到近現代百十年當地的歷史變遷、當地富饒的物產、近現代呼蘭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政治變革都有了比較細致的了解。在后來的章節中,季紅真具體描述了傳主自清嘉慶年以來家族的繁衍和變故。季紅真的這些描述,目的在于厘清傳主人格、性格形成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根源。同樣,在宋益喬的《梁實秋傳》[8]中,傳主的出生地北京內務部街20號與童年生活的場所內務街(勾欄胡同)都得到了細致地描寫,讓我們看到的是非常精細的當年北京的世俗圖景。不僅如此,讀者還可以通過這部傳記了解北京的各種小吃、兒童玩具、老式家庭的起居生活形態以及各種官方和民間藝術,正是這些東西滋潤著,培育著,塑造著傳主,從而令傳主養成了雅致的性情和貴族式的趣味,也讓我們認識到為什么只有梁實秋才會寫出妙趣橫生的《雅舍小品》這樣的散文精品。

雖然近年來傳記文學的傳主可以是普通民眾,但是就總體而言,絕大多數的傳記文學的傳主還是重要的歷史人物、政治人物、社會名流、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現當代的文學大家。因此,對于傳記文學作家來說,要將傳主的人生與精神寫得非常傳神,那么他就必須是傳主的研究專家,不僅需要對傳主的人生有著細致的了解和深刻的認識,而且對傳主的思想和精神世界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這方面有所建樹。這樣,才能夠把握傳主的思想精髓,才能對傳主的精神世界作入骨地描繪,才能與傳主作精神上的對話。《周作人傳》[9]的作者錢理群不僅是一位非常卓越的現代文學研究專家,而且對魯迅和周作人都作過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出版過學術論著《周作人論》[10],就傳主的思想和創作都有深刻而獨到的見解。有了對于傳主的研究,錢理群才能在他的這本傳記中全面而準確地展現不同時期周作人的思想精神,才能梳理出周作人的思想理論的基本來源,才能厘清周作人思想演變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動因。這樣,錢理群的《周作人傳》就不再是簡單地描述傳主的頗為曲折的人生,也不再是按照已有結論簡單地對人物作出評價,而是向讀者展現出一個血肉十分豐滿,思想非常豐富而錯雜的周作人,一個既偉大又渺小的周作人。《雨巷中走出的詩人———戴望舒傳論》[11]的作者王文彬本來就是戴望舒研究專家,到寫作這本傳記的時候已經從事戴望舒研究20年。此前,他出版過《戴望舒評傳》[12]、《戴望舒穆麗娟》[13]、《中西詩學交匯中的戴望舒》[14]等,還主編了《戴望舒全集》[15]。王文彬不僅長期研究了傳主的人生及其創作,而且在研究中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自己走進傳主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徑:“我在長期努力與詩人心靈溝通中,視角有了轉移,思路也有了變化,以為對于詩人的研究,應是一種平等而親切的對話,是理解和闡釋,不能用某種意圖理論、成見和定見,作為價值取向,去衡量詩人。詩人的作品本身,即是理解和闡釋的標識,并且也在研究者的理解與闡釋中成為有生命的實存。”[11](P383)王文彬的研究經驗為他采取與傳主靈魂對話的姿態進行傳記寫作提供了可能,從而使他的傳記寫作有別于他人的崇拜或批判傳主的寫作方式。如果要為作家立傳,那就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學鑒賞水平。作家的人生固然是豐富復雜的,但是其最主要的成就體現在文學創作方面,他的思想、觀念、性格、操守、理想、信仰都會在作品中得到一定的表現,因此,通過對其創作的解讀、研究和評論,可以走進傳主的心靈世界,可以觸摸到傳主的靈魂,可以實現與傳主的精神對話。對于作品的解讀和評析,既需要深厚的文學修養、審美眼光,又需要對作品敏銳的藝術感受力,特別是對作品細微之處的藝術感知。張耀杰的《戲劇藝術大師曹禺———嘔心瀝血的悲喜人生》[16]對于傳主作品作了獨到而深刻的解讀。曹禺的代表作《雷雨》長期以來一直是人們解讀、闡釋、研究和評論的對象,但是張耀杰對這部作品的剖析仍然讓人耳目一新,眼睛為之一亮。在張耀杰看來,“《雷雨》中的周沖就是曹禺自己,四鳳就是曹禺所愛過的那個伺候他的小丫頭。換個角度來看,出現在曹禺筆下的人物,幾乎無一例外地帶著或正面或負面、或淺顯或深致、或理想或寫實的自傳色彩。《雷雨》中那個與曹禺一樣經常要去外國教堂的周萍,對于四鳳的盲目追求和對于繁漪的又愛又恨又怯又憐的復雜情感,似乎也透露著曹禺與鄭秀之間的某些蛛絲馬跡……”[16](P36)張耀杰的這種“索隱”式的讀解,把準了曹禺的精神之脈,觸及到曹禺那青春跳動之魂。

古今中外作家中不乏全才,他們不僅在文學創作上取得輝煌的成就,而且還可能在其興趣范圍內的其他領域取得驕人的業績,有些作家雖然在文學之外不一定取得突出的成就,但是他的某項愛好還是值得注意的。或許他的這些文學外的愛好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或許他的創作中融入了他的某項興趣愛好。因此,傳記作家雖然不一定擁有同樣的愛好,但是必須對傳主的愛好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至少在這方面應該是內行,這樣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傳主的情趣愛好。香港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青年時代是一個中國象棋和圍棋愛好者。《梁羽生傳》[17]的作者劉維群不僅深通中國象棋的基本棋理、套路乃至棋譜,而且對于當時中國象棋史還有一定的了解。這樣,他在敘述傳主的棋藝以及與棋友的交往時才如魚得水,從容而又到位。同樣,在敘述傳主與國內外圍棋大師及具有同樣愛好的金庸等人對弈切磋時,劉維群由于懂行而使他的敘述瀟灑自如。每個傳記文學作家在傳記文學創作過程中都會根據創作實際建立起自己的智力結構,都可能摸索到建立自己智力結構的根本途徑。但是,傳記文學作家要成功地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要讓自己的作品成為精品乃至經典之作,就必須在文學、歷史和學術幾個方面下功夫,建立起適應創作需要的智力結構,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智力結構。

查看全文

積累資料的方法

一、畢業論文資料搜集的范圍

撰寫畢業論文必須詳盡地占有資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論文寫成,可能要搜集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字的資料。資料是畢業論文寫作的基礎,沒有資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研究無從著手,觀點無法成立,論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詳盡地占有資料是畢業論文寫作之前的另一項極重要的工作。

畢業論文寫作之前,至少應當占有如下五個方面的材料:

第一,第一手資料。第一手資料包括與論題直接有關的文字材料、數字材料(包括圖表),譬如:統計材料、典型案例、經驗總結等等,還包括自己在親自實踐中取得的感性材料。這是論文中提出論點、主張的基本依據。沒有這些資料,撰寫的畢業論文就只能成為毫無實際價值的空談。對第一手資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時要注意其真實性、典型性、新穎性和準確性。

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這是指國內外對有關該課題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撰寫畢業論文不是憑空進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對于他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氣重復進行研究,人們可以以此作為出發點,并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借鑒和指導。對于他人未解決的,或解決不圓滿的問題,則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再繼續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顧埋頭寫,不管他人研究,否則,撰寫的畢業論文的理性認識會遠遠低于前人已達到的水平。

第三,邊緣學科的材料。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人類的知識體系·呈現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狀態,傳統學科的鴻溝分界逐漸被打破了,出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分支學科及邊緣學科。努力掌握邊緣學科的材料,對于所要進行的學科研究,課題研究大有好處。它可以使我們研究的視野更開闊,分析的方法更多樣。譬如研究經濟學的有關課題,就必須用上管理學、社會學1JL、理學、人口學等學科的知識。大量研究工作的實踐表明,不懂一些邊緣學科知識,不掌握一些邊緣學科的材料,知識面和思路狹窄是很難撰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

查看全文

積累資料的方法

一、畢業論文資料搜集的范圍

撰寫畢業論文必須詳盡地占有資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論文寫成,可能要搜集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字的資料。資料是畢業論文寫作的基礎,沒有資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研究無從著手,觀點無法成立,論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詳盡地占有資料是畢業論文寫作之前的另一項極重要的工作。

畢業論文寫作之前,至少應當占有如下五個方面的材料:

第一,第一手資料。第一手資料包括與論題直接有關的文字材料、數字材料(包括圖表),譬如:統計材料、典型案例、經驗總結等等,還包括自己在親自實踐中取得的感性材料。這是論文中提出論點、主張的基本依據。沒有這些資料,撰寫的畢業論文就只能成為毫無實際價值的空談。對第一手資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時要注意其真實性、典型性、新穎性和準確性。

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這是指國內外對有關該課題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撰寫畢業論文不是憑空進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對于他人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氣重復進行研究,人們可以以此作為出發點,并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發、借鑒和指導。對于他人未解決的,或解決不圓滿的問題,則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再繼續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顧埋頭寫,不管他人研究,否則,撰寫的畢業論文的理性認識會遠遠低于前人已達到的水平。

第三,邊緣學科的材料。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人類的知識體系·呈現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狀態,傳統學科的鴻溝分界逐漸被打破了,出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分支學科及邊緣學科。努力掌握邊緣學科的材料,對于所要進行的學科研究,課題研究大有好處。它可以使我們研究的視野更開闊,分析的方法更多樣。譬如研究經濟學的有關課題,就必須用上管理學、社會學1JL、理學、人口學等學科的知識。大量研究工作的實踐表明,不懂一些邊緣學科知識,不掌握一些邊緣學科的材料,知識面和思路狹窄是很難撰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

查看全文

學生語言積累管理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文教學擔負著的積累語言的任務,應包括語言材料、語言范例、語言知識三方面的積累。語言材料主要是指漢字和詞語;語言范例是指好詞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語言知識是指同語言材料、語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關的字詞句篇、語法邏輯等知識。語言積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讀中積累、學中積累、說中積累、用中積累、課外閱讀中的積累等。下面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開辟語言積累途徑、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朗讀中豐富積累

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讀出滋味,讀出情趣,從而讀有所值,讀有所得,在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豐富的語文材料。葉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讀稱為“美讀”,并指出,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在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因而,教師要注意引發學生在朗讀中動情、生情,主動積極地積累語言。《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景美文美,它以優美的筆觸,描寫了西沙群島的絢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師可讓學生聽配樂朗讀,可讓學生觀看西沙群島的相關圖片,激發學生對西沙群島的熱愛向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表演讀,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西沙群島的特點,在讀中想象西沙群島的美景,在讀中欣賞美麗壯觀的圖畫,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將自己融入優美文字之中,就在感情朗讀中順理成章地積累了語言。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少”字的含義有二:一是讀的少,二是記住的少。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巴金先生也曾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里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的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話給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語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

二、品析中深化積累

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可在品析中積累。我們強調在品析鑒賞中積累語言,就是要學生不能淺嘗輒止,而應在好詞佳句的鑒賞中,深化認識融會貫通,把握實質將范文中的語句化為己有。如《大海的歌》一課中有這樣一個句子:“只見海港兩岸,鋼鐵巨人一般的裝卸吊車有如密林,數不盡的巨臂上下揮動;飄著各色旗幟的海輪有如衛隊,密密層層地排列在碼頭兩邊。”我稍加了一下修改,改成了“只見海港兩岸,裝卸吊車的巨臂上下揮動;海輪排列在碼頭兩邊。”讀句子,說說這兩個句子哪句好,好的句子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教師先讓學生自讀這些句子,然后從句中描繪景物、用詞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導想象,品詞析句,體會海港興旺、繁忙地壯觀景象和作者遣詞造的準確,如“鋼鐵巨人一般的裝卸吊車有如密林,數不盡的巨臂上下揮動;”可先指導學生從裝卸吊車的高大、數量入手,想象朗讀,品味描述裝卸吊車樣子的詞語:“鋼鐵巨人”體會想象它的高大、“有如密林,數不盡”,體會想象它數量的多,學習作者是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這樣,學生在品詞、品句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把這些好詞佳句記憶在腦,豐富了自己的“語言倉庫儲備”。

三、說話中沉淀積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