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積累在小學語文的作用
時間:2022-02-10 10:10:28
導語:閱讀與積累在小學語文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小學語文習作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綜合性課程,是對以往所學知識的整理與歸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加強文學素材的積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鑒讀和賞讀的作用,從而在探究學習中切實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教師在傳授學生習作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個性化培養,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閱讀、寫作的習慣和拓展對課外優質詞句等素材的積累,以切實提高習作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閱讀與積累;習作教學;作用探討
一、閱讀與積累在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意義
現代教育改革推動了小學語文課程由以往課堂上老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教育模式,逐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素質教育模式。就高年級語文習作課而言,其主要教學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造能力,改變學生以往固定的邏輯思維,讓學生能夠清晰地表達自身的思想觀點和真實情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教師除了習作課堂上的引導,還要注重課外指導活動,不能只是局限于課上的語句和錯別字的糾正,要將課堂與課后有機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拓展和積累寫作素材,發揮想象力。所以,在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有效調動課堂氛圍,并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以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和生活案例,還能塑造良好的心理品格和意志品質,對培養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二、語文習作中建立閱讀與積累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閱讀氛圍,提高學生領會習作題意的水平
學生在參與習作學習的過程中,其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環境,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更高。例如,在語文習作課堂上,教師以“父母的愛”為主題,出示一段比較能引發共鳴的導語讓學生思考。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先引出父母對孩子的愛與關懷,將學生帶入寫作氛圍;緊接著,引出當在生活中和父母出現誤解、矛盾時該如何進行傾訴的問題。教師拋出這一問題,全面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同時幫助學生清晰地理解題意和確定寫作方向。由此可見,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環節,有助于營造出濃厚的寫作氛圍,切實提高學生領會習作題意的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隨著建構主義理念的完善與發展,興趣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備受關注。教師創設習作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對情境體驗的興趣,實現了情境與習作教學的深度耦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除課上對習作知識技能的傳授外,還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將習作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到一起,并能夠熟悉地進行比較與分析,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閱讀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的階段性特征,教師要做到從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愛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整個班級中渲染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更多的學生受到感染。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后面做一個“圖書角”,提供給學生內容豐富、類型多樣的書籍。這樣一來,整個班級就會有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也能夠在此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彼此之間可以分享在書中學習到的小知識。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還能培養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的能力。學生的閱讀過程,就是學生自己的思想與作家的思想進行碰撞的過程,這個過程才是最容易觸發學生靈感與創作沖動的關鍵。
(三)積累課內外的優美語句
教師在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對課內和課外優美語句、段落進行積累。反觀當前習作課堂的教學現狀,學生對待寫作多數持抵觸心理,無法切實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對好詞好句的積累能力,通過這一環節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課堂內,學生可以將所學課文或者課外閱讀中的優美詞句用筆以標橫線的形式標注,課后謄抄到筆記本上,以擴充知識儲備。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的筆記本,要求學生背誦摘抄的質量較好的詞語、句子,并在下一次的習作課上讓學生將記錄下來的語句加以運用。日積月累,學生的知識庫逐漸變得豐富起來,語言描繪和表達能力也獲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形成了做記錄的好習慣。課外,教師還要督促學生多看國內外優秀的文學作品,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特別是小學高年段的學生群體,隨著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初具高度。在作品的選擇上,教師可以提供閱讀素材,如國外名著包括《老人與海》《綠野仙蹤》等,國內名著有《三國演義》《朝花夕拾》《家》等。除了這些名著,學生也可以閱讀兒童類的文學作品。
(四)將閱讀積累與寫作實踐結合起來
語文教學課堂的討論環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文課堂的活力,但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讓部分教師困惑的是,為什么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學習過很多課文,也背誦過很多優美的詞匯與句型,但是在實際的表達及寫作過程中,仍然會出現缺少詞匯量、話不成篇的現象。其實,出現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師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所以習作教學成為語文課堂上一個公認的“瓶頸”。根據以上情況,筆者認為應當在日常的閱讀課中增添一些實際的練習,提高學生們對語言的敏感度、對表達技巧的認知度。如果閱讀和寫作之間出現脫節,那么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很難得到提高。閱讀積累的過程就是積累、吸收的過程,而寫作正是輸出表達的過程,所以,閱讀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到先讀后寫、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學生對國內外優秀文學作品里的好詞好句積累,主要目的在于,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將其合理地運用,使寫作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因此,教師在寫作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在刻畫或者描寫時大膽造句,將班級里寫得好的學生作品及作品中的精彩語句部分進行展示。經過長久往復的習作練筆,學生不僅可以將平時積累的文學素材做到為我所用、加深記憶,還可以提高自身的寫作和閱讀水平。這也呼應了陶行知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導學生如何去學,當學生形成較為固定的學習思維時,教育的目的便達到了。
三、結語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一些教師對寫作的偏頗認知,提高教師對學生寫作實踐的重視與理解程度;我們要改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形式化,引導學生將閱讀和寫作實踐看作一體,把訓練自己的語言作為課堂的重點。同時,教師也要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與寫作習慣,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文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及科研能力。閱讀與積累不單單是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回顧,也是對課外知識的拓展與交融。因此,教師要注重對習作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完善,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和閱讀與積累的能力,以切實提高習作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的教育目標。
作者:裴國珍 單位:天水市麥積區馬跑泉中心學校
- 上一篇:中職語文教育人文素養拓展途徑
- 下一篇:測繪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