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漁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9:36: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海洋漁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海洋漁業國際法論文
1海洋漁業資源管理的理論基礎
1.1全球共同利益原則
漁業資源是人類從海洋獲得的最主要的水產品,占人類捕撈的水產品的90%,也是海洋最主要的生物資源,與海洋生態環境甚至整個地球生態系統都有緊密聯系。對于漁業資源的國際法關注也早就突破了單純海洋法的范圍,國際環境法的視角的強化更強調對海洋漁業資源的養護。為實現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人類活動應恪守義務約束;且活動關注的中心也應從人類利益轉向人類與生物共享的全球利益??梢灶A見的將來,對漁業資源的國際法規制必定是更多地吸收國際環境法的先進理念并通過具體的制度予以落實,這也意味著漁業資源國際法規制終將歸位于全球利益原則和義務重心。
1.2極限理論
漁業資源枯竭的現狀說明漁業資源的總存量是有限的,漁業資源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也是有極限邊界的;人類的過度捕撈活動一旦超越了這一邊界就會產生漁業資源衰竭的問題。二十世紀80至90年代聯合國對公?!按笮瓦h洋流網捕魚”作業的系列決議就是漁業資源“極限”問題的實證。海洋資源分配所體現的基本精神義務,它為人們占有、開發海洋資源的行動設置限制,它要求各國占有、開發海洋資源的行動服從全球海洋資源持續利用的總體安排。作為最主要的海洋生物資源,要以有限的漁業資源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自然也應服從這種以義務為重心的分配,而這種分配的義務重心則不僅要求漁業資源法律制度以限制人類行為為主,更重要的是為各項制度安排明確的義務主體并建立完整的責任體系。因此,對海洋漁業資源的國際法規制最終仍應落實和以推進國際合作國家責任為方向發展。全球共同利益原則和極限理論說明:一切作為人類共同財產的資源,其一定是將義務置于權利之上的,即將義務作為重心。且這種義務本身也是為了實現義務承擔者的長遠利益。國際海洋漁業資源法律制度正應以“全球共同利益原則”和義務重心的基本思想為指導原則,任何可能背離這兩點基本法理的嘗試都是危險的。實際上,國際漁業資源法律制度的發展已經表明其義務重心,《公約》和后公約時代的各項制度都通過義務主體的安排,對漁業活動予以了越來越具體的限制,且越來越強調通過國際合作履行義務。
2專屬經濟區內漁業資源管理
海洋漁業挖掘潛力來源探究
一、我國海洋漁業生產取得的成績
(一)淺海、灘涂海水養殖和海珍品增養殖取得顯著成效
為實施“海上遼寧”、“海上山東”的戰略,遼寧、山東兩省充分發揮地處遼東、山東半島和北黃海、渤海灣的優勢,利用淺海、灘涂積極發展水養殖業。1996年,遼寧、山東兩省海水養殖產量分別達到111萬噸和259.7萬噸,占海產品總量的43%和54.5%。為培育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兩省又積極開發海水增養殖業,實施了對蝦人工增殖放流和海底底播工程。遼寧省自1985年開始生產性放流以來,共放流1~3厘米幼對蝦125億尾,回捕產量達1.9萬噸,直接經濟效益6.5億元,社會效益達2.8億元,投入產出比為1∶10,居全國領先水平。海底底播是近些年來新興的生產領域,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大連市長??h是一個海島縣,全縣底播增殖面積40萬畝,重點發展鮑魚、海參、海膽、蝦夷扇貝等海珍品,以及文蛤、雜色蛤、魁蚶等品種,產量共達8萬多噸,初步建成了一個以底播增殖為主的海底莊園。山東省長島縣的海水養殖區現在已由近岸淺海擴展到深水大流海區,養殖品種由傳統的海帶、扇貝擴大到鮑魚、海參、蝦夷扇貝等海珍系列養殖,養殖形式也由單一的筏式養殖轉變形成為海上筏養、海底播養、陸上工廠化養殖等多種養殖形式一起上的新局面。在列島周圍70萬畝海域,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水層綜合利用的“藍色牧場”。1996年全縣海產品產量30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產量達20.87萬噸,養殖收入6.58億元。浙江省在合理調整漁業產業結構之后,也確立了以養殖業為主的發展思路,海水養殖取得顯著發展。1996年,全省海水養殖面積達到85.82萬畝,產量達39.51萬噸,列全國第六位。1997年,浙江省桃花海洋漁業公司和象山港漁業公司,分別從福建省引進歐鰻和大黃花魚種苗,采取大面積海水人工養殖,并獲得成功,由于經濟效益顯著,預計將會有更大發展。
(二)建立了新型的海洋捕撈機制,積極發展遠洋漁業
浙江省瀕臨東海,大陸架漁場面積達34050萬畝,是浙江省陸域面積的兩倍多。著名的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加速了浙江省海洋捕撈業的發展。1996年,全省漁業總產量達342.14萬噸,其中海洋捕撈占259.72萬噸,居全國首位。針對我國近海傳統魚種結構的變化,浙江省積極采取對策,使海洋捕撈結構從以沿岸近海為主,初步實現了向外海發展的轉變,遠洋捕撈作業已發展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極大地促進了海洋漁業的發展。1996年,全省外海漁獲量已占海洋捕撈總產量的61%。遠洋漁業從無到有,迅速發展并具有了一定規模,去年產量達13.4萬噸。
(三)積極開發水產品加工業,培育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
有關海洋漁業制度敘述
【論文關鍵詞】規制漁業中國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隨之帶來的資源環境問題也變得日益嚴重。政府為了達到經濟發展和壞境保護這兩個主要的政策目標,實行了一系列的關于海洋漁業的規制。本文回顧了海洋漁業規制的相關文獻,對我國主要的規制手段進行分析,最后對其進行簡要的評價。
漁業是一項重要的食物來源。在我國的漁業部門中,海洋捕撈漁業產出占漁業總產出的42%至48.7%,占海洋漁業總產出的71.3%到79.8%。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捕撈業的不斷上升,近海岸的漁業資源迅速耗竭,一些重要的目標魚類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如何解決環境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政府為此制定并實施了許多政策來支持和保護海洋漁業,由此形成了中國海洋漁業政策規制,也形成了與漁業相關的規制經濟學。
1規制經濟學
規制經濟學是上世紀70年代在西方國家產生并發展起來的,研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如何對市場微觀經濟體進行干預管理的產業經濟學分支,經濟性規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約束企業定價、進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漁業中的許可證制度就是經濟性規制。
規制經濟學發展至今經歷了規制公共利益理論、規制俘虜理論、規制經濟理論、可競爭市場理論以及激勵性規制理論五個階段(周慧許長新,2006)。通過對其發展過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總結出西方規制經濟學發展的八大特征,其中規制內容從經濟性規制到社會性規制演進,規制手段從傳統規制手段到激勵性規制手段演進與漁業規制相關,特別是規制手段的變遷。傳統的漁業規制沒有改變過度捕撈的激勵,而基于產權的漁業規制如可轉讓的個體配額(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個激勵性的漁業規制。
海洋漁業規制分析論文
1規制經濟學
規制經濟學是上世紀70年代在西方國家產生并發展起來的,研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如何對市場微觀經濟體進行干預管理的產業經濟學分支,經濟性規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約束企業定價、進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漁業中的許可證制度就是經濟性規制。
規制經濟學發展至今經歷了規制公共利益理論、規制俘虜理論、規制經濟理論、可競爭市場理論以及激勵性規制理論五個階段(周慧許長新,2006)。通過對其發展過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總結出西方規制經濟學發展的八大特征,其中規制內容從經濟性規制到社會性規制演進,規制手段從傳統規制手段到激勵性規制手段演進與漁業規制相關,特別是規制手段的變遷。傳統的漁業規制沒有改變過度捕撈的激勵,而基于產權的漁業規制如可轉讓的個體配額(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個激勵性的漁業規制。
2漁業規制目標
漁業政策目標包括兩個方面:經濟上的和環境上的。一方面,政府應該保證漁民獲得應有的利潤,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應該采取措施保護海洋環境,避免過度捕撈。在現實社會中,漁業資源是一種公共資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可耗竭性的特點,隨著捕撈者的增加,擁擠成本也會越來越大。漁業的這種開放獲取的性質主要帶來了以下問題:①經濟上和生物經濟上的無效率。與私有產權相比,開發獲取導致付出較多的捕撈努力但是獲得較少的收益。并且,高水平的捕撈努力使得生物經濟學的均衡魚存量低于最大持續產量。②過度捕撈。由于漁業幾乎沒有進入的技術障礙,因此人人都可以進入該部門。在這種情況下,漁民總是試圖捕撈更多,因為如果他們不這么做,別人也會這么做。這就產生了“捕撈競賽,導致漁業資源的迅速減少甚至耗竭。
盡管有學者認為水產養殖是一個避免過度捕撈并且滿足不斷增加的對海產品需求的好方法,但是它也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首先,發展水產養殖可能會毀壞海岸的地貌,破壞某些生物的棲息地。例如,在我國,許多紅樹因為水產養殖而遭到砍伐,而由此整個紅樹林生態系統也遭到了難以修復的破壞,這些損失難以彌補。另外,過多的水產養殖會降低水質,而修復水質,清潔沉積物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此,要解決漁業資源開放性獲取所帶來的無效率和過度捕撈,在經濟與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能僅僅靠用水產養殖業來代替漁業。政府必須通過一系列的管制措施來糾正開發獲取帶來的問題,彌補市場失靈,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漁業規制目標。
海洋漁業發展論文
1規制經濟學
規制經濟學是上世紀70年代在西方國家產生并發展起來的,研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如何對市場微觀經濟體進行干預管理的產業經濟學分支,經濟性規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約束企業定價、進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漁業中的許可證制度就是經濟性規制。
規制經濟學發展至今經歷了規制公共利益理論、規制俘虜理論、規制經濟理論、可競爭市場理論以及激勵性規制理論五個階段(周慧許長新,2006)。通過對其發展過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總結出西方規制經濟學發展的八大特征,其中規制內容從經濟性規制到社會性規制演進,規制手段從傳統規制手段到激勵性規制手段演進與漁業規制相關,特別是規制手段的變遷。傳統的漁業規制沒有改變過度捕撈的激勵,而基于產權的漁業規制如可轉讓的個體配額(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個激勵性的漁業規制。
2漁業規制目標
漁業政策目標包括兩個方面:經濟上的和環境上的。一方面,政府應該保證漁民獲得應有的利潤,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應該采取措施保護海洋環境,避免過度捕撈。在現實社會中,漁業資源是一種公共資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可耗竭性的特點,隨著捕撈者的增加,擁擠成本也會越來越大。漁業的這種開放獲取的性質主要帶來了以下問題:①經濟上和生物經濟上的無效率。與私有產權相比,開發獲取導致付出較多的捕撈努力但是獲得較少的收益。并且,高水平的捕撈努力使得生物經濟學的均衡魚存量低于最大持續產量。②過度捕撈。由于漁業幾乎沒有進入的技術障礙,因此人人都可以進入該部門。在這種情況下,漁民總是試圖捕撈更多,因為如果他們不這么做,別人也會這么做。這就產生了“捕撈競賽,導致漁業資源的迅速減少甚至耗竭。
盡管有學者認為水產養殖是一個避免過度捕撈并且滿足不斷增加的對海產品需求的好方法,但是它也會帶來一些環境問題。首先,發展水產養殖可能會毀壞海岸的地貌,破壞某些生物的棲息地。例如,在我國,許多紅樹因為水產養殖而遭到砍伐,而由此整個紅樹林生態系統也遭到了難以修復的破壞,這些損失難以彌補。另外,過多的水產養殖會降低水質,而修復水質,清潔沉積物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因此,要解決漁業資源開放性獲取所帶來的無效率和過度捕撈,在經濟與環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不能僅僅靠用水產養殖業來代替漁業。政府必須通過一系列的管制措施來糾正開發獲取帶來的問題,彌補市場失靈,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漁業規制目標。
海洋漁業船舶報廢補助操作制度
為規范本市海洋漁業船舶報廢拆解工作,根據農業部、財政部《海洋捕撈漁民轉產轉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和農業部《漁業船舶報廢暫行規定》,特制定本操作規程。
一、組織領導
在“*市實施海洋捕撈漁船控制制度,推進漁民轉產轉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下設漁船報廢拆解工作專家組,專家組設在*漁港監督局(*漁船檢驗局)。
各區(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的海洋漁船報廢拆解工作。
二、海洋漁業船舶報廢補助申請
1、漁船報廢拆解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海洋漁業經濟轉型升級路徑
摘要:營口是一所海濱城市,海洋經濟是營口市經濟發展的一項重點內容,近年來海洋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海洋漁業自然資源逐漸衰退,加之創新驅動力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產業專業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營口市相關漁業產業的發展,海洋漁業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對發展海洋漁業經濟的優勢進行了說明,對轉型升級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最后提出了實現海洋漁業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
關鍵詞:營口;海洋漁業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由于地理原因,營口市具有豐富的海洋產業資源,海洋漁業作為營口市海洋經濟的基礎性產業,深入研究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是提升營口市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對促進營口市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營口發展海洋漁業經濟的基礎條件
(一)海洋自然資源豐富
海洋空間(主要包括海域、近岸灘涂和海島)是海洋漁業的主要生產基地,也是發展海洋漁業的基礎,海洋自然資源豐富,營口市位于遼河入??冢痰畢R集,天然地適合海洋漁業的繁衍,擁有122公里海岸線,管轄海域面積1185平方公里,海洋漁業自然資源豐富,近海有魚、蝦、貝類等經濟生物400多種,毛蝦、海蜇是營口市地方性漁業資源。因此,營口市具有發展海洋漁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海洋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對策
一、漁業內部產業結構演進
我們將漁業產業劃分為漁業第一產業、漁業第二產業、漁業第三產業。漁業第一產業是狹義的漁業,主要包括捕撈和養殖;漁業第二產業是指漁業工業和建筑業,包括與魚產品有關的精深加工與銷售、漁港魚貨貿易、加工生產、鮮活運輸等;漁業第三產業是指漁業流通和服務業,包括水產流通和運輸,漁村的旅游,漁家樂、游釣業、休閑漁業等等。近年來,我國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水平和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到“十一五”末,水產品總產量中養捕比例由“十五”末的67:33發展為71:29;漁用二、三產業產值比重達到48%,水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加工能力提高了30%。
(一)基于“三軸圖”法的漁業內部產業結構演進分析
在統計口徑中,缺少單獨對海洋漁業三次產業產值的統計,因此在這里采用的是《中國漁業統計年鑒》中漁業產值對我國整個漁業的產業結構演進來進行分析,即包括海洋漁業部分,也包括淡水漁業部分。運用三軸圖法,分析我國漁業產業1986~2012年間的結構演進情況。三軸圖法,即在平面上建立一個X1、X2、X3軸的三軸空間坐標,三軸成兩兩相交成的120°夾角射線。用某一年度的海洋漁業三次產業產值占產業總產值的百分比作為這三個軸的刻度,在各自相對應的軸上得到A、B、C三點,連接這三點得到一個年度的結構三角形,不同年度分別對應一個年度三角形,這樣可以形象地通過三角形的變化來考察三次產業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求出每個結構三角形的重心,將結構三角形的重心在仿射坐標系中描繪出來,根據重心在坐標區間的位置來判斷該年度產業結構的比重情況,其變化軌跡即為這一時期內三次產業比重關系的動態反映,進而展示了產業結構演進和變化的過程。仿射坐標軸以及120°軸角的平分線將該平面坐標體系平分為6個區間,不同區間表示不同的產業結構狀況。
(二)海洋漁業產量變化分析
海洋漁業水產品的產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海洋漁業三次產業的變化。這里選取1986年至2012年我國海洋漁業水產品產量數據進行分析。從我國海洋漁業水產品產量變化圖可以看出,我國海洋漁業水產品產量明顯分為1986年-1996年和1996年-2012年兩個階段,與漁業產業結構演進趨勢相符。
我國海洋漁業生產論文
一、我國海洋漁業生產取得的成績
(一)淺海、灘涂海水養殖和海珍品增養殖取得顯著成效
為實施“海上遼寧”、“海上山東”的戰略,遼寧、山東兩省充分發揮地處遼東、山東半島和北黃海、渤海灣的優勢,利用淺海、灘涂積極發展水養殖業。1996年,遼寧、山東兩省海水養殖產量分別達到111萬噸和259.7萬噸,占海產品總量的43%和54.5%。為培育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兩省又積極開發海水增養殖業,實施了對蝦人工增殖放流和海底底播工程。遼寧省自1985年開始生產性放流以來,共放流1~3厘米幼對蝦125億尾,回捕產量達1.9萬噸,直接經濟效益6.5億元,社會效益達2.8億元,投入產出比為1∶10,居全國領先水平。海底底播是近些年來新興的生產領域,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大連市長??h是一個海島縣,全縣底播增殖面積40萬畝,重點發展鮑魚、海參、海膽、蝦夷扇貝等海珍品,以及文蛤、雜色蛤、魁蚶等品種,產量共達8萬多噸,初步建成了一個以底播增殖為主的海底莊園。山東省長島縣的海水養殖區現在已由近岸淺海擴展到深水大流海區,養殖品種由傳統的海帶、扇貝擴大到鮑魚、海參、蝦夷扇貝等海珍系列養殖,養殖形式也由單一的筏式養殖轉變形成為海上筏養、海底播養、陸上工廠化養殖等多種養殖形式一起上的新局面。在列島周圍70萬畝海域,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水層綜合利用的“藍色牧場”。1996年全縣海產品產量30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產量達20.87萬噸,養殖收入6.58億元。浙江省在合理調整漁業產業結構之后,也確立了以養殖業為主的發展思路,海水養殖取得顯著發展。1996年,全省海水養殖面積達到85.82萬畝,產量達39.51萬噸,列全國第六位。1997年,浙江省桃花海洋漁業公司和象山港漁業公司,分別從福建省引進歐鰻和大黃花魚種苗,采取大面積海水人工養殖,并獲得成功,由于經濟效益顯著,預計將會有更大發展。
(二)建立了新型的海洋捕撈機制,積極發展遠洋漁業
浙江省瀕臨東海,大陸架漁場面積達34050萬畝,是浙江省陸域面積的兩倍多。著名的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豐富的漁業資源加速了浙江省海洋捕撈業的發展。1996年,全省漁業總產量達342.14萬噸,其中海洋捕撈占259.72萬噸,居全國首位。針對我國近海傳統魚種結構的變化,浙江省積極采取對策,使海洋捕撈結構從以沿岸近海為主,初步實現了向外海發展的轉變,遠洋捕撈作業已發展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極大地促進了海洋漁業的發展。1996年,全省外海漁獲量已占海洋捕撈總產量的61%。遠洋漁業從無到有,迅速發展并具有了一定規模,去年產量達13.4萬噸。
(三)積極開發水產品加工業,培育海洋經濟新的增長點
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摘要】在遼寧省的海洋經濟中,海洋漁業是其重要的組成之一,促進海洋漁業的發展將對遼寧省海洋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在強調海洋漁業的重要性基礎上,從遼寧省海洋漁業當前的發展現狀入手,發現其海洋漁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主要是存在海域污染嚴重、海域資源被過度利用、海洋經濟體制存在缺陷以及漁業生產的安全隱患等方面的問題。基于此,通過探索加強海域功能區監管、擴展養殖新道路、構建漁業發展新體系以及制定漁業發展新政策等有效策略,使遼寧省海洋漁業的結構得到了優化調整,實現漁業生態平衡,進而推動了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海洋經濟;海域功能區;漁業生態平衡
遼寧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其屬于我國沿海最北部的一個省份。遼寧省海洋有著眾多功能區,其中海洋漁業在全省海洋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分量,推動海洋漁業的發展成為了遼寧省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將從遼寧省漁業發展現狀入手,對當前阻礙遼寧省漁業發展的主要現象與問題進行剖析,并深入的探究有效的改善對策,為促進遼寧省海洋漁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1海洋漁業的相關概念
11.1海洋漁業的內涵。海洋漁業是將生長在海洋中的水產經濟動植物進行開發、合理的采捕、人工增殖等,以此來對其進行加工利用的一種綜合性產業。海洋漁業根據水域的遠近,可以分為沿岸漁業、近海漁業以及遠洋漁業;按照生產結構來分,則可以分為海水養殖業與海洋捕撈業。當前的海洋漁業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體系,集海洋產品的貯藏、加工以及貿易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海洋漁業為人類動物性蛋白質食物提供了重要的海洋產品,同時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著重要的分量[1]。11.2海洋漁業的作用。海洋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一種傳統產業,也需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基礎生存需要,水產品的質量與安全性與人民群眾的健康息息相關,并關乎社會的發展與穩定。目前來看,我國對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還不夠充分,通過加大力度合理的開發海洋資源對人民群眾的生活有著重要作用。首先,海洋漁業的發展將會使國民的飲食結構更加科學,海洋產品蘊含著豐富的水產蛋白與海洋礦產微量元素等,對人們的健康及其有利;并且,海洋漁業能夠在發展中加強與其他生產部門的協作,更進一步的促使科學技術獲得發展;除此之外,在海洋漁業的發展中,海洋中的資源可以被用在新型藥物、新裝飾材料等行業當中;同時,休閑漁業也將立足于海洋漁業獲得發展,使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滿足[2]。11.3海洋漁業的功能。1.3.1保障民生。海洋漁業是大農業中的基礎產業與民生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的一種產業類型,海洋漁業能夠擴大就業,并使眾多群眾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并且,海洋中水產品的質量、數量與其本身的安全性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社會的穩定發展也受到其一定的影響。作為農業現代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洋漁業可以對海洋中的公共資源加以利用,并為人們提供優質的水產蛋白質食物,以此來使漁業產業獲得支撐。當前,海洋健康養殖與遠洋漁業成為了安全食物的新領域,為全世界提供了食物安全的保障[3]。1.3.2傳承文化。作為傳統的涉海產業,海洋漁業的發展離不開海洋豐富的文化資源,因此,保障海洋漁業和諧發展,將對多樣化的海洋文化起到重要的保護意義。從另一方面來看,海洋漁業在發展的進程中,對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的形成都產生了影響,同時也使人們的審美受到了一定的熏陶,并促使人與生態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從這一角度來講,海洋漁業作為精神產業,其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內涵對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能夠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并且,在長期的海洋生產實踐當中,海洋漁民已經形成了海洋生產的生活精神,海洋文化也成為了支撐漁民生活的精神支柱。1.3.3維持生態。海洋漁業有著獨特的生態功能,其主要體現在開發利用海洋動植物資源時,海洋生態環境與經濟活動之間能夠達成動態平衡[4]。發展海洋漁業將對生態環境的維持與改進起到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海洋漁業自身就是維持生態的重要因子。海洋漁業的生態功能體現了很多方面,能夠促使海洋漁業經濟獲得發展,并改善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對自然災害存在一定的防護作用,同時也能夠維持生物的多樣性等等,在多個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在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當下,人們對海洋資源不科學、不合理的開發已經使漁業資源變得越來越匱乏,目前依靠海洋漁業的生態功能來維持生態平衡也日益得到重視。1.3.4國際政治。海洋漁業同時具備著國際政治的功能,其主要體現在海洋漁業的生產范圍與我國海洋權益有著緊密的聯系,并受到國際規則的局限。懸掛著五星紅旗的海洋漁船可以在中國的海洋領域與經濟區內自由的航行,這是對我國所屬的海洋國土、海洋資源以及海洋權益的維護。我們可以將海洋當作是國家流動的國土,在本國海洋漁船航行到與其他國家的過渡水域時,需要嚴謹的遵守漁業協定來進行生產與作業;在公海中進行生產作業時,需要履行相關的海洋國際公約;而在其他國家的海洋水域進行??繒r,則要嚴謹的遵守當地的海洋漁業法律規定[5]。
2遼寧省海洋漁業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