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03:49: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管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酒店成本管控優化
[摘要]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特別是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往的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風得以遏制,會議、培訓的規模和次數得到精簡。同時,國家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新常態。在以漢庭快捷酒店、速8酒店、宜必思酒店為代表的快捷酒店迅速沖進酒店市場大戰以來,不少酒店受到沖擊,其經營業績更是迅速下滑。傳統的高端酒店行業要想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就必須改變其原有的經營理念,找準定位,調整現有的經營和銷售模式?,F今形勢下,要想大幅度地提高酒店業績難度太大,但是采取“守勢”、加強管理、降低酒店運行成本以保住現有業績卻切實可行。因此,酒店運行成本的管理與控制工作是當前酒店行業的首要任務。文章從增強員工降成理念、降低物資成本、提高人力效率等多個方面分析了酒店在經濟新常態下的成本控制問題,從而促進酒店的長期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酒店管理;成本管控
就當前實際來看,大多數酒店工作人員打工意識濃厚,缺乏“主人翁意識”。因此,一般工作人員缺乏降低成本的意識。在酒店日常工作中由于酒店并沒有對水、電、餐巾等物資選派專人進行管理,工作人員在使用這些物資時存在肆意浪費的現象。尤其是酒店在承接婚喪嫁娶等大型活動時,上述物資的使用更是沒人管理,進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同時,酒店在上述物資的管理上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或者說制度老舊已經不再適合于酒店物資管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酒店工作人員缺乏降低成本的意識,但酒店的管理制度又沒有及時跟上。這就導致了工作人員無節制地采辦物資和使用物資,無節制地采買導致部分物資根本用不上,這樣既造成了物資資源的閑置,更是一種浪費。除此以外,酒店工作人員的人力資源效率過低。往往是一個崗位上安排多個工作人員同時又缺乏監督機制,這就必然導致了個別工作人員的閑置和“偷懶”,長此以往閑置工作人員的工資就致使酒店的人力成本的增長。綜合來看,上述酒店管理的現狀和人員素質有關,更和酒店的相關制度有必然的關系。
1建立健全酒店成本預算管理制度
(1)細化成本預算。在充分完善當前酒店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酒店成本預算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以預算管理的形式開展對酒店的成本管控工作,是十分必要和亟須的。所謂的預算管理,通常來講就是公司的各個職能以各自以往的實際工作經驗,并結合科學、正確的預算方法,去預估本部門下年度的費用支出。在企業高級管理層面,要選派分管成本管理工作的二把手進行統籌管理,指導公司財務處把各個職能部門報上來的本部門下一年度預算進行匯總。在充分征求酒店各個部門的意見之后,制定出整個公司下一年度的成本預算。在酒店行業制定成本預算時,一般流程和上述的公司預算流程相差不大。都是先由業務部門先擬定各自的預算,然后報財務部審核,經多次研究并匯總各部門的預算后報酒店總經理審批,最后由上級部門決議通過。(2)深化成本核算。在整個酒店預算方案明確下達以后,酒店各部門必須在財務處的指導下,按照一定的時間結點,對本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在成本核算中按照過去經驗制定的產品銷售價格基礎之上,與預算執行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如此的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有助于科學地制定酒店各種產品的售價,并能提供相應的成本標準,還能夠揭示相關成本差異的原因。酒店職能部門在整個酒店的預算體系中必須掌握成本核算的相關知識,和財務處工作人員一起參與到本部門的成本管控工作當中。財務處工作人員要及時催促酒店各個職能部門按照時間結點上報成本支出,并公布各個職能部門本時間結點內的預算執行結果。職能部門負責人要將財務處反饋的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找出本時間結點內預決算差異的原因,并為下一階段成本管控的重點和方向提供明確目標。除此以外,財務處不能只等著相關職能部門的匯報,必須深入酒店各個業務環節的監控中,明確規定原材料的采購數量及采購價格。根據市場變化不斷開展市場價格調查,盡可能地多同酒店供應商之間開展定價會議。同時,要按照每個時間結點的數據資料先進行成本差異的分析,并把分析報告反饋給各職能部門,讓他們作為參考,再深入分析。最終和各個職能部門共同提出改善成本偏離的綜合性改進措施。(3)建立考核制度。酒店管理層一定要嚴肅成本預算制度,使各個職能部門都重視起來。酒店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在財務部門的幫助下,制定出一套關于成本預算方案執行結果的執行獎懲制度,對于執行率高的部門給予獎金的發放,并優先考慮這些部門工作人員的升遷問題。這樣才能夠行之有效地加強成本管控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在人事部門展開對于職能部門考核的同時,酒店采購部門要對酒店原材料供應商展開定期的價格招標工作,對于物美價廉的產品簽訂長期合同,達到優中選優的目的。
2增強員工意識
簡述企業成本管控研究
摘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背景下,成本管控成為企業重點分析和研究的話題。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企業業務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企業管理人員需要不斷豐富和補充成本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成本管控習慣,提高成本管控質量和水平,不斷創新和優化降低企業成本的方式和途徑,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成本;管理與控制;存在的問題;解決對策
一、前言
產品標準成本由直接材料標準成本、直接人工標準成本和制造費用標準成本構成,隨著經濟發展,物價上漲,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不斷增加。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提高企業的經濟收入,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加強成本管控工作,不斷優化成本管控行為,強調運用作業成本法、注重生命周期成本。
二、企業成本管控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企業最終的經營目標是使用最低的經營成本獲取最高的利潤,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和高質量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從而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因此,企業要加強對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在成本管理中運用作業成本法的思維,加強增值作業管理,最大限度減少非增值作業,減少非必要成本的支出。目標成本管理關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成本,包括購買價格、使用成本、維護與修理成本、處置成本等減少各環節中不必要成本的產生,進而增加利潤。企業生產的過程是成本支出的過程,企業通過進行合理的成本管控,可以降低費用支出,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進而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收入。技術水平、成本高低、產品質量、市場價格是影響企業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成本比較容易控制,對企業盈利水平的影響比較深刻。企業通過有效的成本管控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成本支出,防止在生產經營中出現不必要的費用浪費,將更多的資金用于生產、服務質量提升,進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提供企業市場競爭力,最大限度實現企業的價值。(三)有利于合理使用和配置社會資源。企業成本管控工作與科學發展觀相符,有效協調了經濟增長、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促進了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避免資源浪費,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作用,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四)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成本管控工作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企業科學合理的成本管控策略可以明確的劃分不合理的成本,將企業成本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有效調控各個部門的成本。同時,成本管控工作使企業的業務流程更加系統化和標準化,有利于提高企業日常管理水平,不斷完善企業組織流程,提升企業評估和考核業績的準確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有效地調整和轉變企業的經營制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質量和水平。
關于企業成本管控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主要是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成本管控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中至關重要。本文以上市公司H公司為例,分析其經營管理過程中面臨的成本管控意識、方法、人員等問題,且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H公司在管理過程中通過各部門分解細化成本控制目標,規范和管控每個部門成本項目職責及核算,利用共享數據,下游企業合并等戰略實現了上市集團企業成本的有效管控,對我國上市公司的成本管控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成本管控;問題;措施
一家優秀的上市公司必定有一套完善的內控體系,企業財務管理是整個內控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H公司作為一家縣級上市公司面臨著內部改革及外部市場競爭的各種問題。本文首先梳理了成本管控的相關概念,其次以H公司為例,具體分析了上市公司運行過程中成本管控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一、企業成本管控概述
(一)企業成本管控的概念。成本是商品的經濟價值,范疇是企業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對象化的所有的費用稱之為產品的成本。成本管控是指企業根據生產目標下達生產計劃,制定一定的部門預算目標成本,企業根據實際發生的成本和費用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成本進行分析和管控,并對實際發生的成本和預算目標成本差異進行分析做出及時的調整。(二)企業成本管控的重要性。第一,成本管控為企業開拓新產品市場提供了競爭優勢。日常的企業管理中,產品銷售額是企業最終的利潤方向,一套科學的企業成本管控方法可以成為決策者在預期未來的市場中對產品定價成敗的依據。第二,成本管控能為企業日常管理提供績效考核的數據依據。有效的成本管控不僅能使日常產品的成本核算更細致,還可為企業未來的發展保駕護航。第三,有效的成本管控能對企業的產品成本的經營管理提出更嚴格的管理要求,進而提升公司高品質的商業形象。
二、企業成本管控案例研究
稅源監控設置管控
稅源監控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涉及到稅務機構和人員的設置和配備,又應體現稅制結構和稅種特征,同時與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密切相關。根據當前基層地稅工作實際,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不斷推進稅源管理的系統化、科學化和精細化,形成嚴密的稅源監控體系。
(一)推行戶籍管理,加強源泉控管。要突出兩個環節和一個管理手段;一是突出稅務登記環節。嚴格稅務登記審批,通過辦理稅務登記將納稅人納入戶籍管理,特別是對申請注銷、停歇業戶進行嚴格核查審批,審批前必須繳清稅款、墩銷發票。二是突出納稅申報環節。開展以刊報納稅及稅負變化情況為主要對象的納稅評估工作,采取事前介入、事中管理、事后防范的辦法,深入納稅人生產經營場所詳細了解生產成本、利潤水平、財務指標的變動情況;對帳制不全的個體工商戶,在了解生產經營情況的基礎上,合理核定稅收定額,督促納稅人依法自覺如實申報納稅,大輻度壓低異常申報率,有效解決申報不實和零申報、負申報,以及賬外經營、體外循環、選避稅款、蠶食稅基等問題。三是突出“以票控稅”的管理手段。要在鞏固和擴大“以票管稅”成果的基礎上,推廣使用稅控收款機,對飲食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筑安裝業實行以票控稅,不定期對用票單位進行檢查,從源頭上堵住稅款流失。
(二)管戶管事結合,實施動態跟綜。新征管模式實施后,稅務機關推行了專業化管稅制度,在克服了以往專管員管戶執法不嚴、為稅不廉、責任不清等弊端的同時,出現了專管員坐等納稅人上門辦稅這種被動式的靜態管理情況,以及稅務機關對各類涉稅事項進行實地調查、核對、查驗等工作的缺位脫崗現象。因此,既要堅持專業化管理方向,也要吸收專管員管戶的成功經驗。即管事與管戶的有機結合,對稅源進行動態管理,做到哪里有稅源,哪時就有稅務人員。
(三)深化機構改革,強化管理基礎。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信息處理權的高度集中,上下級之間的中間層次將減少,管理寬度將加大。與此相適應,必須進一步深化征管改革,重組征管業務流程,強化稅源管理。應當在堅持屬地管理原則下,按經濟區劃合理設置稅源管理機構,最大限度地延伸稅務管理“觸角”,消滅稅源管理的“空白地帶”和“交叉地帶”。堅持一靠科技、二靠人、三靠崗責清晰和嚴格考核的工作機制,做到以事設崗,管事到戶,責任到人。
(四)健全信息網絡,依靠科技進步。在當前加速稅收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設“一體化”的稅收征管信息系統,在充分考慮到城鄉有別、稅源集中與分散有別,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地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統一業務需求和應用軟件,加快建立覆蓋省、市、縣的稅收廣域網,實現廣域網上的數據和資料共享。二是國家應將地稅機關的信息化建設納入“金稅工程”。實現國稅和地稅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地減少以增值稅為主的納稅人地方稅收的流失。三是加強信息交流和合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稅務機關與政府、工商、銀行、財政、金庫等部門的信息聯網,實現信息共享。
(五)堅持依法治理,規范政策行為。國家要加強稅收法制建設。
議應款項管控
一、企業應收賬款的現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競爭激烈的白熱化,A公司為了穩住自己的銷售渠道,擴大產品銷路減少存貨,增加收入,常常向需要的客戶提供信用業務,這樣就導致了應收賬款的產生,應收賬款的形成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影響到企業營運資金的周轉和經濟效益。
為了企業的企業職工的切身利益,更是為了企業的良性房展,A公司的領導層和決策者必須就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問題引起高度的重視,加深其必要性的認識。
據有關專業機構統計分析,在發達市場經濟中,企業逾期應收賬款總額一般不高于10%,而在A公司這一比率高達55%以上,嚴重違反市場經濟的規則,從此下去,必將企業拖垮。
二、造成應收賬款的原因,歸納有如下兩大因素:
(一)公司經營環境的影響。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作為市場一份子,為了在競爭中求得生存,采用了賒銷手段來壯大自己的市場占有份額,尤其是在09年市場疲軟、銀根緊縮、資金匱乏的情況下,賒銷是具有比較明顯的促銷作用,對公司銷售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在這種銷售策略的推動下,公司的應收賬款不斷增加,經營的危險性與日劇增。
檔案管控論文:檔案管控實踐范式謅議
作者:曹玉單位:黑龍江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兼顧公平與效益的工作理念效率至上的原則一直處于行政學研究核心地位,直到公共管理變革開始,將公平提到了與效率等高的地位,也正因為如此,公平與效率之間的爭論始終未有結論。公共管理理論突出回應性、公眾利益、公眾參與,與檔案管理工作為社會服務的理念如出一轍,若要兼顧效率與公平,無論在理論與實踐中,都缺乏可操作性。檔案管理的效率是管理收益與管理成本之比,即用最小的投入(包括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完成與檔案相關的各項工作,并取得利用成果的最大收益。檔案管理收益包括工作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檔案管理公平的理念體現自由、平等、正義、參與、評估原則。在公平面前,公眾與國家平等地享受檔案利用的權利,轉變檔案服務于政治、經濟為服務于社會的價值取向,效益公平講求權衡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工作效益;利用主體公平要兼顧組織與個人、中國人與外國人,特別注重對弱勢群體檔案利用的公平性;利用客體公平要合理劃定保密年限及開放范圍。在公平的理念下保證該開放的檔案資源及時開放,方便各類型利用者的利用,發揮檔案資源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檔案館是服務性質的機構,服務對象為社會組織或個人,所體現的社會效益高于經濟效益,這一先天優勢有利于檔案館在效率與公平的鐘擺上站穩腳尖,檔案的公平服務不僅有利于消除信息鴻溝及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檔案資源的公平利用、共享服務更能夠降低由于貧富差距、種族矛盾所引起的社會動蕩危機。
公共管理視閾下檔案管理的理性化路徑
公共管理提出顧客導向的發展戰略,是對官僚體制的補充與完善,公共管理理論要秉承官僚體制的合理性,并創新建立在顧客滿意基礎上的理性化。檔案管理在追尋以利用者為導向的服務路徑時,必須兼顧效率與公平,基于此,一套完備的理性化管理體制便應運而生?,F代化的理性管理體制,以制度為根基,以機制為支撐,以文化為基調,制度是外化的綱領性文件,機制是內在的協調性準則,文化是自覺遵守的規范。只有理性化的服務路徑,才能保證檔案管理理念的實現。加強檔案管理制度化建設制度建立的目的并不是使制度執行者實行強制性的統一,而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制度的制定主體、執行主體、責任主體、受益主體、受控主體等相關主體都是人,也就是說,制度的根本作用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劃定人的職、權、責、利?!爸贫鹊墓π芊駶M足社會的要求,一個重要的方面便取決于制度本身的程序設定。程序設定科學、有效,制度功效滿足社會需要的程度自然會高一些,否則,制度的合法性便面臨危機。”[2]制度作為工具理性的具體表現形式,其功能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價值理性的基礎上,公共管理理念下的檔案管理制度程序的設定必然要以滿足人的發展為前提,這也是檔案管理工作制度構建的價值取向。檔案工作制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為根本,以法規為主體,以規章為補充,建立檔案管理工作的標準,加強制度監管,保證相關權利人按照章程行事,正確把握個體職、責、權、利的尺度,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更好地適應公共管理的需要。完善檔案管理與服務機制“機制指維系各對象之間有效運作的準則,著眼于在不同對象之間建立有機聯系,使之有效互動,以期建立對象間的合理關系?!盵3]公共管理以顧客為導向,以公眾利益為先導,因此公共管理視閾下的檔案管理機制,除競爭、獎懲等老生常談的管理機制外,責任機制是檔案管理中最為重要的,同時也是目前檔案管理所欠缺的。責任機制是內在的驅動力,是制度有效執行的保障,責任機制是責任主體與其履行相應職責,并對此做出客觀評價以及評價基礎上的職、權、責、利之間建立起的內在有機聯系。責任機制的外顯形式包括崗位目標責任制、責任評估與責任追究。崗位目標責任制以科學、合理的分工為基礎,明確的責任分工,不僅能使管理目標按時按質按量,甚至是超額完成,而且能使責任主體認識到工作中的不足,及時調整,發揮主觀創造性。責任評估,也是績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根據既定的目標及標準對責任主體所做工作的進行鑒定與評價的活動,評估機制的建立要全面考慮眼前的及長遠的利益,把握量變與質變的關系。責任追究建立在責任評估基礎上,根據評估的結果給予相應的獎勵或懲罰,其最終目的并不是獎與懲,而是通過問責激發責任主體的潛在意識,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崗位職責。我國檔案工作的評估主體大多是政府機關及檔案行政部門,評估標準以制度規范為主,這對于公共管理視閾下的檔案管理來說顯然是滯后的、缺乏靈活性的,以目標為評估標準,加強自我評估、社會評估、媒體評估是保證機制有效發揮的途徑。營造檔案管理文化氛圍檔案管理文化從廣義上講,既包括檔案管理的環境、制度、設備實施、人員、氛圍等與實體保管相關的資源,還包括檔案管理所創造的成果及價值等信息資源。檔案是信息資源的源頭與基礎,檔案所創造的成果雖然是滯后的、隱性的、難以量化的,但也是豐富的、創造性的、不可或缺的。在公共管理改革之際,為檔案工作發展帶來了機遇,黨和國家對檔案資源的重視度明顯提升,擺脫了檔案為政府獨享物的囚籠。借此契機,加大資源接收力度,擴大檔案利用范圍,簡化檔案利用手續,使更多人全方位了解檔案及檔案工作,更好地發揮檔案的文化價值。檔案文化價值的體現不能脫離檔案管理文化,必要的資金投入、必備的設備設施是基礎,良好的互動學習氛圍是關鍵,制度建設是保障,人是檔案管理文化價值體現的核心。創建適合檔案管理者工作、學習、交流、共享的文化環境,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建立專家、學者、實踐工作者互動的平臺,還要特別注重建立檔案工作者與利用者的溝通渠道,以及檔案管理與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
公共管理視閾下檔案管理實踐范式
“范式”一詞最早見于1959年庫恩的《必要的張力》一文,1962年《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庫恩也未對“范式”做明確的界定,其中最為明晰的一種表述為,“范式就是一個公認的模型或模式?!盵4]基于此,本文所指的檔案管理實踐范式,是檔案管理活動的模型或模式,用于指導檔案工作者實踐工作、理論研究的范例,是檔案實踐工作的世界觀及方法論。公共管理視閾下的檔案管理范式并不是規則與規定的確立,而是以體現公共服務理念為起點的管理模式,在民主與效率的平衡博弈中實現檔案管理的創新發展。文檔集成化管理范式政府信息公開為文檔集成化管理提供了契機,使得原本應塵封的文檔提前受用于公眾,也加快了文檔一體化的進程,使文檔集成化管理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文檔的集成化管理,是將文檔管理視為一個由若干過程組成的系統,強調的是文件與檔案的不可分割性,利用系統的方法進行增值管理。系統方法尤其注重各個過程間的相互協調運作,每個過程對于整個系統的運作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若要確保系統的良性發展,首先就是要保證每個過程及過程間的銜接始終處于健康的狀態。然而我國文檔工作長期以來各成體系,文件由文書部門管理,檔案由檔案部門管理,文件形成者更多的是關注文件的內容、價值、效用,忽視文件的完整性、規范性等要素,而文件的移交也是有時限的,因此檔案部門就只能照本宣科,從檔案接受開始便難以保證其完整性,更不用說30之后的開放利用。文檔的集成化管理范式是文檔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標,強化文檔集成化管理也是保證檔案服務與公共管理的需要。資源管理范式自檔案工作產生以來,檔案僅僅是統治階級鞏固政權地位的一種工具,強調的是檔案實體的管理與利用,側重于檔案的憑證價值。伴隨著“信息”這一概念的廣泛應用,檔案工作的重心轉向了信息管理,側重于檔案的情報價值。當信息與物質、能源并稱為三大資源時,檔案工作者的思維才最終得以轉變,信息資源為人類提供的是智力資源,1985年,國務院“大力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指示,推動了檔案信息資源意識的形成。2007年,國家檔案局局長楊冬權將檔案資源作為體系正式提出,兩個體系到三個體系的發展,資源體系建設始終是根本的、基礎的、主要的前提。在已經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管理成為主題,從知識的獲取、開發、存儲、加工到知識的利用、流通、共享,檔案資源始終處于基礎地位,是知識的來源。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創新,就檔案管理而言,目前走過了信息管理階段,更加注重檔案資源的管理,正朝著知識管理邁進。人性化管理范式公共管理提倡以顧客為導向,只有人與人之間才能建立起最為有效的溝通,因此,人性化管理也是檔案管理的另一實踐范式。人性化與人格化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性化是以人為本的體現,而人格化則是偏激的、片面的強調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文檔工作的非人格化,指嚴格按照已有的制度、政策規定開展文檔業務工作,進行文檔工作管理,防止制度與政策外行為,或因人而異地執行制度與政策?!盵1]在管理過程中,避免個人感情因素的影響,按照有關制度規定的要求開展服務與利用工作。檔案是日后處理糾紛、查考取證的工具,也是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要史料,收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利用,因此,通過各種渠道大力開發檔案信息資源以擴大館藏范圍,確保所收集的檔案齊全、完整、便于統一保管,在管理過程中,恪盡職守,維護檔案的實體完整、狀態完整、信息完整是檔案安全保管的重要內容。與檔案工作相關的人包括檔案工作者及檔案利用者。檔案工作者是前鋒,也是規章制度的執行主體,檔案利用者是促使檔案價值有效發揮的主體,公共管理的核心理念———以顧客為導向更加充分說明利用者在檔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換句話說,無論從實踐角度還是理論角度,檔案工作者與利用者都將是公共管理理論中的權利主體。這也就要求在檔案管理實踐工作中,要切實考慮權利人的思想因素及價值體現?,F代化管理范式創新是傳統管理范式向現代管理范式轉變的關鍵,各種新型載體文檔,特別是電子文件的涌現為檔案管理帶來了諸多新問題,如何做好新型載體檔案及電子文件的管理與利用是近些年研究的重點。與此同時,因特網的發展也為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帶來了機遇,檔案部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于網絡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擴大利用面,使利用變得更為快捷、便利。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技術管理,檔案工作者必將會力不從心,因此,要主動與管理部門、信息部門、技術部門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共同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服務。在以往的紙質文檔管理實踐中,面對單一的管理對象,很難實現管理創新,如今,技術的進步不僅催生了多種載體文件,網絡的發展也使得檔案利用者的需求多樣化,利用群體復雜化,這雖然是挑戰,但也是創新管理、創新發展、創新服務的機遇。公共管理視閾下的檔案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服務為目的,以利用者為導向,兼顧效率與公平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注重文檔管理與資源管理,實現管理的現代化、人性化,建立檔案公共管理實踐范式,才能適應政府公共管理的發展進程,為國家和社會公眾提供最有價值的檔案信息資源。
內部管控論文:校園內部管控改革透析
作者:王榮輝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紛紛開始實施“政府再造”計劃時,也對高等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形成了新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徑與管理體系,建立了新的高等教育發展模式。英國高等教育領域全面實施了以市場為基礎的改革,1988年、1992年分別頒布了《教育改革法》和《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加強了質量和外部監督,推行了與評估結果掛鉤的撥款政策和繳費上學的成本分擔機制,引發了教育資源的“聚集效應”,從整體上提高了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美國高等教育領域開展了大規模的改革以回應民眾對高績效管理的訴求,建立了開放性市場化運行模式,樹立了“學生就是顧客”的教育觀念,于1981年成立了國家教育卓越委員會負責調查教育質量,并于1993年通過了“質量承諾法案”,形成了公立、私立學校相互競爭的良性態勢。我國香港地區則從1989年隨著《公營部門改革》報告的拉開了行政改革的序幕。高等教育擴張引發了政府和院校之間關系的變化,政府開始減少公共財政的投入并通過引入市場力量來追求高等教育的低成本與高效益運行,以分權或授權的方式將權力分散,教育中介組織在院校治理中擔任重要角色,政府本身則負責對院校的監控與評估。
高等教育領域開始受到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的劇烈沖擊,學校作為一個“自組織”,不斷地在結構和程序上進行調整來適應它們周邊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改變組織結構、建立多中心管理機制我國公共管理水平受到的制約突出的表現為管理手段單一、管理方式陳舊與管理方法落后。因此,改變組織結構,建立多中心管理機制,實現校內各機構之間職權轉移與分擔是改善高校管理水平的有效舉措。高校管理中,教職工代表大會、校工會、學生代表大會等機構職能發揮的缺失,導致了行政管理權力的過分聚集,高校多中心管理機制有助于理性選擇與合理決策。章程是高等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實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職能的基本準則。按照《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規定,高校法定代表人、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以及學校董事會(理事會)的企業代表和校友代表,均需在章程中明確其相應的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和議事程序。不同的團體組織參與學校事務決策,既能提高重要決策過程中的民主性和科學性,也能有效規避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更好地執行各利益群體在學校公共管理中的監督權力。廣泛采用授權或分權的方式進行管理集權制度是我國政治體制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集權制度充分地發揮了優勢。集權制度有利于發揮集體決策的優點,避免在決策過程中由于個別主觀因素而與正確決策偏離,保證權力的統一,規避不恰當的行使權力的行為發生。而在當前現實背景下,集權制度導致決策速度慢、效率低的缺點逐步突顯,提高決策效率的壓力不斷地沖擊著決策系統。因此,在管理方式中采取授權或分權式管理體現了其推行的歷史必然性。其一、教育分權代表著一種不可逆轉的學校組織范式的歷史性轉變,將帶來現代學校制度的創新[6]。高校事務中,高校組織建設、行政事務及學術管理屬于不同的管理領域,其業務性質、發展規律及管理方式表現為不同的形態。因此,在高校內部權力配置中要將不同的權力職責劃定給不同的權力系統,由黨委機構負責學校組織建設,保證各機關部門在思想戰線的高度統一;行政權力負責學校機關部門按照規章制度行事,保證學校辦學的有序開展;學術權力負責學校學術事務的控制與決策,保證學術活動的運行。三者共同構成了學校的多元管理結構,在各自權力范圍內相互支持,而不能相互替代。另外,高校管理中也可采取授權或者委托的方式將權力進行下放,獲得授權或者委托的基層組織能夠在響應外界變化時及時做出反應,這可以增強事務處理中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更好地調動基層組織的主觀能動性,建立科學合理的多層級管理組織。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則,實施明確的績效目標控制新公共管理理論重視市場活動的產出和結果,充分認識市場機制是改善政府績效的一個有效手段,引入競爭機制,用市場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1]。高校內部管理中應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則,采用企業化考核方式,實施績效目標控制,各校屬機構按照不同職能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與目標,根據目標完成情況接受學校的工作考核;各崗位按照不同工作性質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與目標,根據計劃完成執行情況接受學校的工作考核。
實施績效目標控制,將校屬機構的資源配置及各崗位的薪酬獎勵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逐步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與多元的考核評聘機制;在不斷完成個人工作目標與部門工作目標的過程中,提高服務的質量與水平,促使教師形成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并升華為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念和理想的團隊精神。在公辦院校辦學中引入社會資本,建立社會投資通道發達國家經驗表明,實現教育資源的多元供給,形成競爭性服務選擇,能提高公共教育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產生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高等教育的供給體制應當盡快從單一主體中解脫出來,最大限度地構建多元主體并存的高等教育供給體制[8]。當前,公辦院校發展仍然是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提高的中堅力量,雖然在各省市教育基金、有償讀書及外延式擴張政策已經實行,但辦學經費不足仍然是制約公辦院校發展的重要因素。鑒于我國高等教育整體結構與發達國家的差異性,發揮市場在教育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在公辦院校辦學中引入社會資本,作為政府資源配置的有益補充,既能調動社會組織參與教育的社會責任,更有助于為我國高等教育供給體制創新提供有效途徑,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在辦學水平、內部管理、學科建設等領域的良性競爭,逐步完善我國教育體系,優化教育結構。
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管控分析
摘要:隨著國內外宏觀經濟變化加快、經濟增速放緩、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涌現了大量的企業集團。集團業務日益多元化,管理層級也逐漸由二層增加到三層、四層,甚至更多級,由此催生出對集團管控的迫切需求,財務管控是集團管控的核心。本文從企業集團治理的總體框架入手,通過對企業集團管控的理論研究及集團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分析,從而提出財務戰略管控的思路和具體措施,以期對我國企業集團在集團層面上實現財務戰略管控帶來一定啟發作用。
關鍵詞:企業集團;公司治理;集團管控;財務戰略管控
近年來,我國企業集團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長和擴大,這一方面有利于增強企業抗風險的能力,通過資本的擴大效應提高業務規模;同時也對企業集團如何屹立于世界之林,實現價值增值帶來了比較迫切的需求和思考。傳統觀點認為企業集團只是子公司的個數積累、物理整合,母公司只需要做好出資人職責,子公司做好利潤中心即可。經過了這些年的探索,人們對企業集團有了新的認識和觀念,企業集團整合子公司之間共同構成一個大的價值鏈,每個子公司和母公司都是為集團大的價值鏈服務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1]。企業集團要實現集團總體戰略目標,需要在戰略角度實現對各子公司及下屬公司的有效管控,財務管控因其職能的特殊性,在集團管控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多層級的集團公司組織結構,更要求建立戰略財務管控,不僅要重視絕對值的純財務指標,更應重視財務運營指標的達成,有效完善對下屬公司的績效評估和對管理層的評價。
1企業集團管控的主要方式
1.1企業集團治理的理論研究。企業治理源自于理論的研究和相關解決方案,企業內控主要研究單個法人企業的內部風險控制,不同于對外部風險的管理和規避,內部控制主要聚焦企業對內部決策、管理、運營、銷售、物流等財務活動的可控因素的分析、評估和管理、監督[2]。企業集團已經超出了單個法人企業的范疇,對集團企業的管理控制也不僅限于對內部流程和內部資源的管理,而是更多聚焦如何發揮集團的協同作用,風險分散及風險對沖,從而使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整體能最大限度的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隨著集團公司的發展和業務多元化,集團公司管控逐漸由管運營向管投資、管回報發展,集團戰略的實施也由集權型逐漸向集權和分權混合型發展。這一方面基于國內外形勢的日趨復雜化,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相關政策變化速度加快,企業需要及時作出反應和決策。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日益復雜的股權結構和商業協同效應?,F代企業已經無法在某一行業或領域靠單打獨斗取得市場和產品優勢,必須做好供應鏈上下游、集團企業內部各企業、各業務單元之間的協同、協作管理,完善全球化布局,有效規避財務風險和匯率風險。從全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來看,通常是產業之間不斷融合,并沿著價值鏈不斷延伸,催生出大量新的產業,從而逐漸由新的產業替代傳統產業,導致市場越來越分散和多變,呈現出網絡化的格局。為了應對分散和多變的市場特征,要求企業需同時具有靈活高效的組織運行系統與較強的創新能力。根據企業集團對下屬企業的集權和分權程度不同,可以分為投資管控型、戰略管控型和運營管控型三種模式。相對來說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會傾向于不同的管控模式,一般企業初期會偏重運營管控型,下屬公司的權限相對較低,以保證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集團戰略。我國企業在運營管控型控制模式中經驗較多,也是之前使用最多的一種管控模式,這與我國大一統的傳統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模式簡單,易于操作。但這種管控模式顯然與現代商業環境匹配度不高,大大削弱了下屬公司及事業部對市場的反應速度,集團企業運營逐步僵化。投資管控型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集團公司認為自己只是一個財務投資者,企業戰略和運營的事務完全依托下屬企業董事會及管理層,母公司只收取股利收益。這種管控方式多見于股權投資性企業集團,搭配一定的股權激勵和業績對賭,有利于集團公司評估不同事業部或下屬公司的財務貢獻度,但往往會導致企業資源的浪費,各業務單元協調性差,重復建設成本高,對企業集團整體價值的提升貢獻度減弱。戰略管控則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集團管控模式,相對比較靈活,既能保證集團公司在涉及重大財務和戰略問題上的統一與最終決策權,又能充分發揮下屬公司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各管理層的積極性,有效利用當地資源及經驗[3]。企業集團的管控模式已不再是界限明顯的“三分法”,而是逐漸向以治理、控制和宏觀管理協調一體的系統化方向發展。1.2企業集團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企業集團責、權、利的劃分不清。好多企業集團成立之初并未考慮為什么要成立集團,只是因為投資和參股的公司多了,要罩上一個集團的帽子,顯示實力和形象,實際上各業務板塊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在劃分母公司、子公司、關聯公司、聯營公司的職責、權限大小、績效標準上沒有系統、可靠的方式方法,導致集團大而不強、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等。沒有嚴謹明確的集團管控理論和方法指導,組織結構不明確,下屬二級、三級企業管理層兼職,沒有足夠精力來傳達集團的戰略思想。關于企業集團的治理和管控,在國際上沒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國外的公司大了以后基本上以事業部單獨成立獨立的法人機構,很少出現類似國內的多元化經營集團在一個法人主體下。傳統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對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及員工的任職職責、要求和相關權利、利益關系的規定,在企業集團中并不適用。董事會形同虛設。董事會作為企業運營的權利機構,在集團的下級公司中,往往權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容易出現集團多頭指揮,導致下屬企業無所適從。最終董事會因權限有限,碰到問題直接反饋給集團公司,等待上級領導指示的情況也是比較普遍的。
2財務戰略管控的程序和方法
房地產企業成本管控探索
摘要:房地產企業項目成本是影響利潤的核心因素,建立一套適合房地產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且涉及流程優化設計、成本核算與審核辦法、融資方案、績效考核等眾多內容的成本管控制度,對于企業能否成功地完成項目開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闡述了房地產企業成本管控的必要性,然后對房地產企業成本管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剖析,并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成本管控措施,以期為提升房地產企業成本管控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成本管控;應對措施
一、引言
近期國家基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理念,針對房地產行業密集出臺了多項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加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房地產企業的市場雖然仍在增長,但房價上漲和利潤空間在逐步壓縮。國內許多知名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嘗試開始進行開發模式的創新,例如:對產品設計進行戶型、裝修等的調整升級,在營銷推廣中采用更貼近百姓生活實際的營銷理念和策略等。在這種充滿變革的背景下,成本管控對于實現企業財富最大化的作用逐步凸顯,加強成本管控將成為企業運營管理中的重要環節。
二、房地產企業成本管控的必要性
所有企業利潤指標的最為敏感因素當屬成本,尤其是具有資金投入量大、開發周期長等特點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成本管控體系,對于其可持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一)為企業創造核心競爭力。處于同一競爭市場的企業,若自身銷售價格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且不能降低產品品質、服務質量以及品牌的效力,要想穩定甚至擴大市場占有份額,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采用成本領先戰略。要成為同行業中成本領先者,就需要企業建立健全一套符合自身經營特點的成本管控體系,這套體系必須貫穿房地產項目開發的立項、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竣工結算、銷售等各個節點。(二)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一方面房地產企業投入成本金額大、多樣性、動態性強等特點,決定了企業必須有一套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等的使用效率為目的的成本管控制度。另一方面樹立和強化全體員工的成本管控意識,有助于發現企業在項目開發、制度流程運營方式及內部控制方面的薄弱環節,也有益于企業的總體管理水平的提升。
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對策
摘要:進入2020年以來,各行各業的困境頗為顯著,其中以傳統制造業最為明顯。為了提高傳統制造業企業自身的持續經營能力,增加抗風險的資本,那么成本管控就是企業內部積累的重要手段,是財務管理的核心。有效的成本管控對企業來說就尤其重要,企業成本管控的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及時向管理者提供準確的信息,以便于作出正確的決策。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傳統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過程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對策,以便傳統制造企業提高自身成本管控,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成本管控;問題及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地發展,雖然傳統制造業在國家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但其本身所蘊含的生產能力和知識積累是一國經濟長期發展的關鍵。在成本支出日益增加的嚴峻趨勢下,成本管控能促進企業更好地利用有限資源,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一、企業成本管控的重要性
(一)企業成本管控的內容
隨著企業行業間競爭的加劇和整體經濟增長逐步放緩,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也日趨嚴酷。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時時刻刻都發生著成本,它無處不在。企業內部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等生產成本的上升以及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都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這新的背景下,企業必須進一步細化其成本,進行成本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我們在企業的生產環節、銷售環節、服務環節、管理環節等,以及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社會資源、時間資源、空間資源等,都需要進行成本管控,杜絕不必要的成本發生、資源的消耗,實行節約化生產。成本管控是企業內部管理的核心內容,它涉及企業每一個專業管理中的每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