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06:01: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風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風格

藝術風格對女裝風格影響論文

摘要:藝術和文化上的發展變化,必然會在人們的服裝風格上反映出來,尤其是女裝的風格總是與一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的文化藝術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關鍵詞:哥特式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女裝風格

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藝術風格流派,它們表現在建筑、美術、音樂、文學及染織藝術等各個藝術領域,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產生影響。在歐洲的藝術史上哥特式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地影響到同時期的服裝風格。

一、四大藝術風格的特點

哥特式藝術風格“哥特式”原本是起源于一種極具特色的建筑風格——筆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頂,多尖的拱門,這些均可見于中世紀的一種以尖頂大教堂,特點為尖拱、小尖塔、垛墻、飛扶壁和彩色玻璃鑲嵌等典型元素。這種風格影響到整個歐洲,反映在不同的藝術領域,如繪畫、雕刻、裝飾、音樂等藝術形式上。其特點是夸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復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的線條為其一大特征。

巴洛克藝術風格巴洛克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具有氣勢雄偉、生氣勃勃、色彩艷麗、線條優美、富麗豪華的風格。它把人類精神從古典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使其沉溺于無邊無際的、令人神往的夢幻之中。它一開始主要針對17世紀意大利的建筑風格。后來,巴洛克風格影響到建筑、美術、音樂、文學及染織藝術各個領域。巴洛克藝術風格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

查看全文

藝術風格對女裝風格影響論文

摘要:藝術和文化上的發展變化,必然會在人們的服裝風格上反映出來,尤其是女裝的風格總是與一個時代以及這個時代的文化藝術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關鍵詞:哥特式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女裝風格

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藝術風格流派,它們表現在建筑、美術、音樂、文學及染織藝術等各個藝術領域,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產生影響。在歐洲的藝術史上哥特式藝術風格、巴洛克藝術風格、洛可可藝術風格、新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樣地影響到同時期的服裝風格。

一、四大藝術風格的特點

哥特式藝術風格“哥特式”原本是起源于一種極具特色的建筑風格——筆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頂,多尖的拱門,這些均可見于中世紀的一種以尖頂大教堂,特點為尖拱、小尖塔、垛墻、飛扶壁和彩色玻璃鑲嵌等典型元素。這種風格影響到整個歐洲,反映在不同的藝術領域,如繪畫、雕刻、裝飾、音樂等藝術形式上。其特點是夸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復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的線條為其一大特征。

巴洛克藝術風格巴洛克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具有氣勢雄偉、生氣勃勃、色彩艷麗、線條優美、富麗豪華的風格。它把人類精神從古典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使其沉溺于無邊無際的、令人神往的夢幻之中。它一開始主要針對17世紀意大利的建筑風格。后來,巴洛克風格影響到建筑、美術、音樂、文學及染織藝術各個領域。巴洛克藝術風格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

查看全文

中西影視形式與風格

首先我想說的是電影形式,即form.電影形式是指觀眾在看電影時所認知到的整體結構,也就是電影中各元素的整體關系系統。通常觀眾通過辨識電影中的元素來了解電影的意義。他影響著觀眾經驗電影作品的方式。電影的形式中包含了諸多元素,有結構,內容,意義,表達內容的功能,執行形式的原則及敘事方式。這些構成了電影形式的整個關系系統。

純粹形式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觀眾。例如,以字母A開始的字序可能按照英文字母順序出現,于是出現AB,那么觀眾的期待往往被證實。那AB之后呢?許多人會說是C。一般的形式結構常以如此順序下去。若是出現ABA了呢?這也許會讓我們吃一驚他會使我們躊躇。但我們被這種形式所困擾時,同時會調整出新的期待。ABA之后呢?這里只有兩種可能性ABAB或ABAC。猜中后者可能觀眾的期望得到滿足,于是便自信的預測下一個字母。而猜中前者的就應該再放膽猜下。這個簡單的游戲說明了形式吸引人的力量,一般觀眾絕不會讓藝術作品的任何部分在眼前溜過,你會主動參與并合作,提出看法,在發展經驗的同時,重新調整對形式的期待

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說明,中國早期電影里程碑之作《小城之春》出自詩人導演費穆之手,全片時間跨度只有5天,人物也只有5人。講述了妻子玉紋出于道義照顧長期重病在床的丈夫禮言,不期與舊時情人志忱相遇的故事。從其結構內容來看,都很樸素簡單。但該片打破了以前中國電影的敘事方式。尤以結尾志忱離開,而玉紋站在有著象征意味的城墻上,禮言蹣跚著來到他的身后,就這樣,每個人都在自我和責任之間做出了痛苦的選擇。結局貌似確定實際上又是開放的,是傷感的也是光明的。在1948年,這部片子的拍攝展現了費穆獨特的視角以及對于電影所反映的深層次的探討,雖然并不迎合當時主流思想,在今后卻難以掩蓋其光輝。

而在中國電影里另一個具有特色的電影形式便是武俠片。相比于內地,港臺地區的武俠片可能更令人印象深刻。上世紀60年代武俠片開始展現出輝煌并在隨后幾十年中長盛不衰。期間誕生了胡金銓,張徹,等武俠片大師。而邵氏公司對于武俠片的運作模式也對其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港臺經典武俠片上,往往融合了中國傳統山水畫風格和多種戲曲元素。在武俠片中內容多以懲惡揚善,鋤強扶弱為主,故事情節一般以順序展開。背景及音樂融合于武術的陽剛美中,展現了獨特的畫面美感。如胡金銓的《大醉俠》《龍門客棧》都是非常經典的武俠片。

盡管如今一些武俠片也已被蓋上商業片的標簽,經過眼花繚亂的包裝,成為充斥在人們面前的爆米花電影。其空洞的內容,低俗的品味及毫無特點形式僅供觀眾娛樂消遣而已。這一現象其實商業化浪潮中難以避免的。

而相對于國外,好萊塢,歐洲電影及日韓電影引起我相當多的關注。由于生活方式,思維習慣,語言使用等的差異,中西方的電影不免存在著差異。電影風格的差異是在所難免的,而形式上的的體現值得探討。

查看全文

剖析教育風格

與經濟和政治體制轉型同步的我國教育體制轉型活動,在全球化運動過程中已走出“獨白”時代,開始進入同世界教育進行全面對話新時代。[1]這種對話不單指各級各類學校走出去請進來進行教育大交流的學術活動方面,尤突出表現在引進的各種現代教育思想理念及體制、專業設置、教材等在教育界引起的思想學術爭鳴和各種教育實踐與辦學新路的試探之中。特別是近十年來各級各類民辦和社區辦學校的興起所激發的競爭與爭議,更促動了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大討論,充分表現出這種對話帶來的空前活躍新氣象,必將使我國教育轉型走向一個多元并舉、自由開放新體制的繁榮絢麗前景,從而在世界教育競爭活動中后來居上,成為先進國家之一。當然,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非一蹴而可就。

正是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為長期被忽略的教育風格問題現已條件成熟應當提出來進行討論并厘定它的一般涵義,作為推動教育新發展的重要動力。正如人所共知,以往幾十年里我們在計劃經濟和大一統政治模式上實行的是單一化的死板又封閉的教育體制。那千人一面、千腔一調的學校教育模式既死氣沉沉又缺乏活力和創造性,當然也就培養不出各種世界級一流人才,自然沒有什么教育風格問題可以討論研究的。

教育作為人類文明的先進公共事業,眾所周知是由人所建立、人所傳授、人所受業,亦即圍繞著人這個中心展開活動的,其根本目的和宗旨便是盡可能廣泛和眾多地將一代代幼童和青少年培養成適應時代生活發展的多智能多技能的新人,進而全面提升整個民族的知識技能和良知心靈素質水平。而風格即人,人即個性。沒有風格的教育是培養不出品格高尚、素質優秀、技能卓越的高水平人才的。學校教育只有辦出個性和獨特的風格才有力量和發展前途。這正如著名數學家、哲學家懷特海所說:“教育所要傳授的是對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條理的一種深刻的認識,以及一種特殊的知識。”這是一個很高的標準與要求。所以他又說,“風格是力的塑造”,只有“有了風格,才可以實現你的目標”。[2]由此可見,風格對于教育是多么重要。風格概要地說是由多元素綜合組成的力量。它既是藝術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中外古今名校都是有自己獨特個性和教育風格的。英國的牛津、劍橋,美國的哈佛、耶魯、斯坦福,法國的巴黎高師,德國的洪堡、波恩、法蘭克福(研究所與大學),日本的早稻田、東京,我國早期的北大、南開、清華、復旦、無錫國專以及育才、格致等無不如此。一般地說,一所名校所具的獨特教育風格及魅力是通過創辦人、學校主持人、眾多教師和學生長期共同努力奮斗才逐步形成的。其中包括學校體制和專業、課程設置之設計、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秩序和教師延聘任用之確立和規定等許多內容,且均要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特質而不能千篇一律,否則辦不出什么特色,也就不會有卓爾不群的教育風格。

這種精心獨特的設計和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展開橫向比較研究,同同類學校進行競爭的過程,因而獨特教育風格之形成也是不斷展開競爭的結果。世上著名學校無不是在這種設計和競爭雙重努力下育成其獨特教育風格的。法國高師不斷推出思想家,德國洪堡和法蘭克福學院與研究所專出學者型思想家,美國芝加哥大學成了杰出經濟學家搖籃,它們都在學術思想上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凡此等等,細加觀察即可知他們在辦學過程中如何懂得揚長避短精于設計的用心。不無遺憾的是,我國目前教育競爭雖甚激烈,但在體制和專業設計上用心甚少,有的只在樓房、校園等硬件上下力,只有少數學校開始在軟件如體制規劃、校風校訓之培育和人才招聘引進等方面進行調整改革,所以要在全局上形成全方位改革、展開以學科見長、名師出眾、校魂幡幡的正面價值競爭和教育風格各領風騷的局面,還須待以時日不斷奮斗才能達到彼岸。

教育風格雖由諸多資源要素綜合組成,然其核心和具生命個性活動力的要素則是能統率各種元素和聚合全校師生力量構成一種創新探索風氣的教育精神。如人共知,當年蔡元培先生便是用古今中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學術自主精神延攬各種不同政見與學派的學者和教師發揮各種學術優勢,匯成一股思想學術力量,[3]使北大在其時教改中走在前列而打下了堅實的名校基礎揚名全國的。這類例子見諸中外名校史上多不勝數。可見,我們今天搞排行榜、爭座次、搞統考積分和出版發表率等量化制,只是學到人家的皮相而非其有血有肉之靈魂,實質性價值極有限,一時爭到的名次并不為人折服,日后如何更難逆料。與其如此,不妨捫心自問,我校有否和有怎樣的教育精神能獨立行世,與人比肩?我們的專業與課程設置及教師配置和特長哪些占全國領先地位,并可與國外名校一比高下?我們有哪些專業學科形成了有自己觀念方法和作風學派群體?培養出的人才即教育產品有多少是各行業中的頂尖英才,可以入于國家及國際級的行列?若只是在所謂量化指標上做文章,說我校有多少正副教授,多少博士碩士生及其授予點,而回答不了上面的問題,則不啻一張沒有意義與價值的菜單而已。

當然,教育風格按懷特海所說,作為一種思想和美的創造性魅力,是個具有融真善美為一體的普遍性品格范疇,不局限于一所學校,而同時也可指某項專業和學科以及教師個人,大而言之還可指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狀態。

查看全文

透析教育風格

與經濟和政治體制轉型同步的我國教育體制轉型活動,在全球化運動過程中已走出“獨白”時代,開始進入同世界教育進行全面對話新時代。[1]這種對話不單指各級各類學校走出去請進來進行教育大交流的學術活動方面,尤突出表現在引進的各種現代教育思想理念及體制、專業設置、教材等在教育界引起的思想學術爭鳴和各種教育實踐與辦學新路的試探之中。特別是近十年來各級各類民辦和社區辦學校的興起所激發的競爭與爭議,更促動了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大討論,充分表現出這種對話帶來的空前活躍新氣象,必將使我國教育轉型走向一個多元并舉、自由開放新體制的繁榮絢麗前景,從而在世界教育競爭活動中后來居上,成為先進國家之一。當然,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非一蹴而可就。

正是在此背景下,筆者認為長期被忽略的教育風格問題現已條件成熟應當提出來進行討論并厘定它的一般涵義,作為推動教育新發展的重要動力。正如人所共知,以往幾十年里我們在計劃經濟和大一統政治模式上實行的是單一化的死板又封閉的教育體制。那千人一面、千腔一調的學校教育模式既死氣沉沉又缺乏活力和創造性,當然也就培養不出各種世界級一流人才,自然沒有什么教育風格問題可以討論研究的。

教育作為人類文明的先進公共事業,眾所周知是由人所建立、人所傳授、人所受業,亦即圍繞著人這個中心展開活動的,其根本目的和宗旨便是盡可能廣泛和眾多地將一代代幼童和青少年培養成適應時代生活發展的多智能多技能的新人,進而全面提升整個民族的知識技能和良知心靈素質水平。而風格即人,人即個性。沒有風格的教育是培養不出品格高尚、素質優秀、技能卓越的高水平人才的。學校教育只有辦出個性和獨特的風格才有力量和發展前途。這正如著名數學家、哲學家懷特海所說:“教育所要傳授的是對思想的力量、思想的美、思想的條理的一種深刻的認識,以及一種特殊的知識。”這是一個很高的標準與要求。所以他又說,“風格是力的塑造”,只有“有了風格,才可以實現你的目標”。[2]由此可見,風格對于教育是多么重要。風格概要地說是由多元素綜合組成的力量。它既是藝術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中外古今名校都是有自己獨特個性和教育風格的。英國的牛津、劍橋,美國的哈佛、耶魯、斯坦福,法國的巴黎高師,德國的洪堡、波恩、法蘭克福(研究所與大學),日本的早稻田、東京,我國早期的北大、南開、清華、復旦、無錫國專以及育才、格致等無不如此。一般地說,一所名校所具的獨特教育風格及魅力是通過創辦人、學校主持人、眾多教師和學生長期共同努力奮斗才逐步形成的。其中包括學校體制和專業、課程設置之設計、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秩序和教師延聘任用之確立和規定等許多內容,且均要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特質而不能千篇一律,否則辦不出什么特色,也就不會有卓爾不群的教育風格。

這種精心獨特的設計和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展開橫向比較研究,同同類學校進行競爭的過程,因而獨特教育風格之形成也是不斷展開競爭的結果。世上著名學校無不是在這種設計和競爭雙重努力下育成其獨特教育風格的。法國高師不斷推出思想家,德國洪堡和法蘭克福學院與研究所專出學者型思想家,美國芝加哥大學成了杰出經濟學家搖籃,它們都在學術思想上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凡此等等,細加觀察即可知他們在辦學過程中如何懂得揚長避短精于設計的用心。不無遺憾的是,我國目前教育競爭雖甚激烈,但在體制和專業設計上用心甚少,有的只在樓房、校園等硬件上下力,只有少數學校開始在軟件如體制規劃、校風校訓之培育和人才招聘引進等方面進行調整改革,所以要在全局上形成全方位改革、展開以學科見長、名師出眾、校魂幡幡的正面價值競爭和教育風格各領風騷的局面,還須待以時日不斷奮斗才能達到彼岸。

教育風格雖由諸多資源要素綜合組成,然其核心和具生命個性活動力的要素則是能統率各種元素和聚合全校師生力量構成一種創新探索風氣的教育精神。如人共知,當年蔡元培先生便是用古今中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學術自主精神延攬各種不同政見與學派的學者和教師發揮各種學術優勢,匯成一股思想學術力量,[3]使北大在其時教改中走在前列而打下了堅實的名校基礎揚名全國的。這類例子見諸中外名校史上多不勝數。可見,我們今天搞排行榜、爭座次、搞統考積分和出版發表率等量化制,只是學到人家的皮相而非其有血有肉之靈魂,實質性價值極有限,一時爭到的名次并不為人折服,日后如何更難逆料。與其如此,不妨捫心自問,我校有否和有怎樣的教育精神能獨立行世,與人比肩?我們的專業與課程設置及教師配置和特長哪些占全國領先地位,并可與國外名校一比高下?我們有哪些專業學科形成了有自己觀念方法和作風學派群體?培養出的人才即教育產品有多少是各行業中的頂尖英才,可以入于國家及國際級的行列?若只是在所謂量化指標上做文章,說我校有多少正副教授,多少博士碩士生及其授予點,而回答不了上面的問題,則不啻一張沒有意義與價值的菜單而已。

當然,教育風格按懷特海所說,作為一種思想和美的創造性魅力,是個具有融真善美為一體的普遍性品格范疇,不局限于一所學校,而同時也可指某項專業和學科以及教師個人,大而言之還可指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狀態。

查看全文

淺析詩詞藝術風格

摘要:一生胸懷大志,具有高瞻遠矚的偉人視野和宏大雄偉的英雄人格,因而其筆下寫出的詩詞具有一種雄奇豪放的獨特藝術風格,字里行間都散發著一種“蒼茫大地,我主沉浮”的豪氣與魄力。作為一個無產階級政治家和詩人,在繼承古典詩詞名家屈原、李白、蘇軾、辛棄疾等浪漫主義詩人、豪放派詞人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又以共產主義者的胸襟將其發揚光大。本文側重從雄、奇、豪、放四個方面來簡要剖析詩詞的藝術風格。

關鍵詞:詩詞;藝術風格;雄奇豪放

一、雄

“雄”指詩詞內涵宏大、強勁有力。詩詞“雄”的內在表現就是其思想深度,這種思想深度表現為解放全人類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政治遠見和遠大抱負。如寫于1936年春的《沁園春•雪》,這是一首很著名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在上闋中描寫了北國風光的雄渾壯闊,在下闋批判了在中國一直持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在《沁園春•雪》里抒發這樣一種情懷,他把國家民族振興富強的希望寄托在今朝風流人物——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身上,把祖國的大好江山和時代英雄相結合,使億萬人民對即將誕生的分外妖嬈的新中國滿懷憧憬。除了內在深厚的思想深度外,從始至終蘊含在其詩詞中的那種英雄情結,也為詩詞的雄渾風格增添了一筆光彩。眾所周知,既是詩人也是軍事家,這兩種身份的結合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在漫長的戎馬生涯中,詩人和軍事家的雙重身份使其性格形成了兩個方面: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儒雅奔放的浪漫氣質。在這里,我們只談他的英雄氣概。的英雄氣概代表著一種叱咤風云的霸氣、無堅不摧的毅力以及勇敢無畏的精神。這種英雄氣概或者說英雄情結,在一些刻畫戰爭的詩詞中表現得十分明顯。而且在凸顯這種英雄情結時,總是有意放在危急關頭加以表現。如他在《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上闋中這樣寫:“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上闋刻畫了一幅紅軍戰士在槍林彈雨中穿梭的危急場面,意在突出紅軍戰士的英勇形象。“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作為結尾一句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和作者的英雄氣概在詞中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詩詞之所以具有“雄”的特色,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思想深度,根本原因在于詩詞涉及中國革命戰爭的本質。1929年2月率領紅軍在大柏地戰斗中取得了巨大勝利,所以,他的那首《菩薩蠻•大柏地》其實是一首對黨領導革命戰爭的頌歌。在這首詞中,上闋描寫彩虹飛舞、關山蒼翠的自然景色,下闋則轉向寫戰爭導致的“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的人文景觀;上闋贊美彩虹等自然景物,下闋贊美革命根據地。激烈的戰爭過后,前村的石壁留下的是滿滿的子彈穿過時的痕跡。這些昭示著戰爭的激烈與殘酷的彈洞在作者眼里卻成了讓革命根據地看起來更顯壯美的裝飾。如此景象,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革命實踐并深知革命戰爭推翻舊世界、創建新世界的巨大威力的,才能看到、感知并加以描繪歌頌。

二、奇

“奇”指出人意料、與眾不同、變幻莫測、以奇制勝。詩詞的“奇”不單單是革命領袖的奇特想象,更是他這樣一個革命領袖對定式的突破、對傳統的創新、對客觀世界的獨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志向奇詩言志,詩詞是人的志氣最為強烈集中的表現。的志就是從社會結構上推翻舊世界,實現人類解放的宏偉目標。這種志氣奇異非凡又雄偉博大。清朝詩論家葉燮曾說過:“志高則言潔,志大則辭宏,志遠則旨永。”所謂風格即人格,要想寫出宏偉的風格首先就要有宏偉的人格。宏偉人格的核心就是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遠志氣。這種古往今來無人可比的非常之志蘊含在詩歌中,給詩詞增加了一種內涵上的崇高性和重大性。“糞土當年萬戶侯”(《沁園春•長沙》),“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一唱雄雞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從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具有高瞻遠矚的偉人眼光和改天換地的偉大抱負。從“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長沙》)、“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水調歌頭•游泳》)、“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七律•冬云》)中可以看到他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卜算子•詠梅》),“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念奴嬌•昆侖》),表現他像梅花一樣謙虛質樸、無私奉獻的廣闊胸懷。以實現人類解放為自己的終極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一生都在鍥而不舍地追求著。這種雄奇高遠的志向正是詩詞強大精神力量的核心,也是詩詞變化莫測、雄奇豪放風格的形成原因。2.趣味奇趣味奇是詩詞風格奇異的第二個內在因素。嚴羽說:“詩有別趣。”史震林云:“趣者,生氣與靈機也。”所謂趣味奇就是指詩詞別致新穎、充滿生機與靈氣。詩詞中的奇趣來源于他的奇志。的奇志反映到他的詩詞里就構成了詩詞的奇趣,這種奇趣也是他詩中所描繪的鮮明畫面中內在蘊含的靈氣與生機的自然流露。因為這些人、事、景物都是常人所未經、未感、未悟,而所獨經、獨感、獨悟的,故而散發出一種新穎獨特的美學趣味。用兩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雪與梅來說明。在古人筆下,無論雪還是梅給人的印象都是一種冰冷清高的感覺,但筆下的雪與梅卻與古人筆下的截然不同,他筆下的雪與梅是熱的。《沁園春•雪》里的雪是熱火朝天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卜算子•詠梅》里的梅是熱情似火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再如寫長征,常人都是以樂為樂,卻是以苦為樂。別人眼里的長征都是艱險又充滿磨難的,卻把長征寫成了一件樂事。如他的那首《七律•長征》詩,把長征路上的艱難困苦寫成了一種獨特的樂趣。還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長沙》)、“戰地黃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陽》)、“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沁園春•長沙》)等。這些詩詞充滿了戰斗精神。以戰斗為美、以創新為美的審美情趣給其詩詞涂抹上了一種史無前例的奇異的戰斗色彩。

查看全文

繪畫藝術風格研究

摘要:惲壽平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畫家和理論家,不僅善于山水與花鳥,且有著詩書畫“南田三絕”之稱,是“清初六家”之一。惲壽平的花鳥畫繼承和發展了北宋徐崇嗣沒骨畫法,以其法為宗,重視師法造化,注重寫生,強調筆墨,風格清新淡雅,提出了“攝情說”等繪畫理論,給當時與后世的花鳥畫風格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頗為重要的意義。此文運用文獻分析法、史論分析法,圖文結合,研析惲壽平的繪畫藝術特色,揭示其藝術風格在中國美術史中的獨創性和美學價值。

關鍵詞:惲壽平;設色;寫生;攝情

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卷六中曾對“沒骨圖”有記載:“沒骨圖,李少保端愿有圖……惟用五彩布成,旁題云:徐崇嗣畫沒骨畫,以其無筆墨骨氣而名之,但取其濃麗生態以定品”。自徐氏創立“沒骨花”之后,沒骨發展流傳至元、明兩代時已逐漸失傳,幾成絕響,直到清代沒骨畫法在惲壽平的繼承變革下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他的沒骨法學徐崇嗣、趙昌的沒骨法為宗,在造型準確的基礎上將用水與用色使用得恰到好處,創造出色染水暈法,且重視寫生,把寫意和寫生相結合,主張師法造化和筆墨之外的意韻,極具獨特性。惲壽平繼承傳統的同時并對其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將其發展變革成為獨具特色的沒骨花鳥畫畫法。惲壽平的藝術風格具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探索的,在此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其進行研究。

一、以彩當墨

從唐至五代,王維、張璪、荊浩等人發展了水墨藝術。五代荊浩在《筆法記》里就論述了“六要”里面有關于墨的問題,發展了“以墨當彩”的水墨藝術,而從元代的“墨花墨禽”開始,“以墨當彩”就替代了“隨類賦彩”的形色問題,這種手法一直到明末清初惲壽平的出現,則又使“以墨當彩”轉變成了“以彩當墨”。惲壽平說,“幽淡原真性”。強調幽靜淡雅的色調是畫家真實感情的外化體現。與此同時,在古人用色這方面,他認為是有使用過于沉著厚重的或過于清淡飄逸的,但是不論是沉厚亦是淡逸,都不為一個正確的方法,若運色較之秾麗,則會消散畫的氣韻,而偏于淡逸,又會顯得輕飄,只有找到一個適合的度,將兩者有機的結合才能達到極致的效果。其次,他也極為推許元代趙孟頫的古意色彩以及南宋趙伯駒的淡雅色調,曾評價他們的設色古澹淡雅又不過于艷麗,并且色調神韻適中,是極為好的。由此可見,惲壽平追求的是淡雅清澹的色調,也就是說在以色彩來替代墨色同時,他的繪畫色彩基調是淡雅的,但他并沒有排斥宋代院體花鳥畫推崇的妍麗的設色格調,有史料記載了他曾為廣霞所繪的“設色花卷”圖,廣霞評價其為“如玉環豐肌艷骨”。因而可見,惲壽平在設色方面的繪畫風格,有偏好而沒有偏見。他“以彩當墨”的形式實質上是一種文人畫與院體畫相融合的創新,將色彩融入到筆墨中,全以五彩縛染而成,表達出一種艷而不媚,麗而不嬌的清新淡雅之氣。

二、水墨致用,粉筆帶脂

查看全文

彼得·多伊格藝術風格分析

圖片在現當代藝的創作中使用非常廣泛,是許多藝術家不可或缺的創作素材與靈感來源。英國藝術家彼得•多伊格(PeterDoig)的作品大多是充滿想象與回憶的畫面,他常常從電影畫面與攝影圖片中獲得創作感受,那些似曾相識的記憶片段,通過藝術加工,以魔幻的非現實的畫面呈現在觀者面前,引起人們的遐思。他的畫面中,色彩是充滿幻想而獨特的,肌理語言是豐富而讓人贊嘆不覺的,畫面的意境充滿神秘的非現實的氣息。每個人駐足他的畫作前,總是看了又看,不忍離去。這些看似熟悉而又陌生的風景,都曾經出現在觀者的內心深處,引起人們的共鳴。

一、獨特的色彩語言

多伊格的作品創作基礎大量來源于其過往的照片,他利用圖片混合記憶,形成了奇特的色彩效果。他的色彩是夢幻而敏感的,充滿超現實的意味,似真非真,有強烈華麗的對比,也有溫柔相似的融合。藝術家以隱喻的方式,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圖像效果,讓人聯想起過往的記憶。他的畫面探討圖片與記憶,真實與虛幻的關系,記載了時間的流逝,呈現出往昔的歲月與當下的混合,讓人無法辨認。時間在這里停滯了,就如同觀眾的腳步駐足與藝術家的畫前,仔細品味、斟酌,久久不愿離去。《Blotter》這幅作品,現在英國利物浦沃克畫廊,這幅作品的來源是他的弟弟圣•恩丁冬天站在一個結冰的池塘上的一張照片。多伊格是在加拿大長大的,這張照片攝于加拿大。雖然是一張簡單的戶外場景,但是如同他許多作品一樣,充滿神秘感。模棱兩可的題目《Blotter》,既指畫中人物隱現于風景,與風景融為一體,似有似無,又指浸透在畫布上的油畫顏料。彼得•德哥藝術家們將眼中的世界通過自己的雙手表現出來,這既是藝術家眼中看到的世界,也是心中的世界。畫中,粉色的意味是濃厚的。上方的背景層是深色樹林枝椏疊壓在清冷的粉藍色雪地上;中景是畫面中最亮的一個層次,粉白色在這里豎起一道墻,將整個畫面分成三塊。近景,人物身穿藍色上衣,戴橙色頭巾。略深的粉藍、粉紅、粉紫相互融合,構成了結冰的湖面。畫面由非現實的色彩,成就了迷離的氛圍。畫中男子的橙色頭巾成為視覺的中心,與周圍清冷的冬季色彩形成對比。周圍景物的繪畫是令人回味的顏色,各種含蓄的、灰的、粉的色彩層次分明,從湖面冰層下噴涌而出的水增強了冰面的反光,增加了畫面的超現實性。藝術家以圖片為創作靈感的來源,重組照片中的真實色彩,展現奇特的光影效果。他的風景不同于傳統寫實藝術,他有意拉開與寫實主義的距離,運用個性化的隱喻表現手法,將創作意圖與審美追求糅合其中,形成自己的色彩風格。

二、豐富多樣的肌理語言

多伊格注重肌畫面理語言的豐富性,他很善于使用不同材料,運用多樣的繪畫技法。用肌理表現記憶與現實,畫面充滿回憶的氣息與迷離的氛圍。他的肌理語言具有強烈的痕跡感與觸感,敏感而耐看。他常常以逶迤蜿蜒的筆痕縱橫于畫面間,厚重的、大小不同的塊狀、點狀顏料有節奏地散布在畫布上。很多條狀顏料是從吸管里直接擠出來的,刮刀涂抹,噴灑的點狀肌理,多層做。不同形狀、大小、厚度、質感的肌理營造出夢幻迷離的效果。多伊格的許多作品看起來并不是非常典型的加拿大風景,比如《滑雪者杰克》,原始創作資料是源自多倫多一家報紙上的日本的一個滑雪勝地的照片。照片原本是又長又窄的形狀,讓人聯想到黑白卷軸畫。藝術家在創作時,將長條形尺寸變為橫向長方形,用兩個木板拼接而成,如同鏡子一般變形扭曲了原有的尺寸。在創作之初,藝術家在畫面中畫了與主題相關的一些人物,隨后不斷添加人物數量,達到上百個小人。這些小人是由顏料色點噴灑再加工而成。如果觀眾貼近畫面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動作奇怪的人原來是正在努力學習滑雪的初學者。在這幅畫中,藝術家將顏料甩和噴灑到畫中,給畫面增加了一層未曾預想到的層次,而這樣的偶然效果也是藝術家想要的。原來的現實感覺不是那么拘束,這給藝術家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的機會。藝術家將現實從照片中移開,變成更為抽象的畫面。畫面中除了巧妙噴灑的點子之外,從灌木叢中向下流淌的色料似乎要涌向畫面外。這些長短不一的水漬,既增加了畫面的層次和豐富性,也富有當代性。看似隨意的水漬都順從一個方向向下流淌,幽暗的灌木叢環繞木屋,白色的雪地上穿插著橙色的滑雪道,遠處窄窄的深紅色的山腳下矮矮的橫著一排木屋,與前景的木屋形成對比呼應。畫面中的白、黑與紅色營造出一種難以名狀的神秘感覺。將回憶與圖片并行的策略是藝術家創作的一個重要方式。

三、神秘的畫面意境折射出人與自然的關系

查看全文

莫扎特鋼琴作品風格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第2位大師。莫扎特的鋼琴音樂是他創作中重要領域,主要鋼琴作品,有20多部鋼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20首,還有變奏曲、回旋曲和幻想曲等。

莫扎特的鋼琴音樂以優美、流暢、明朗、樂觀為主要特征。莫扎特在歌劇中表現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顯示在鋼琴音樂中,如鋼琴樂曲中不僅慢板主題氣息、寬廣、悠揚、婉轉,恰似歌劇中的詠嘆調,甚至那些輕捷綺麗的華彩經過句,也都是發自心底的歌唱。莫扎特鋼琴演奏風格,以典雅,精致,纖巧,細膩而著稱于世。莫扎特創造性繼承、發展了阿爾貝梯低音寫作手法,增強了低音的旋律性,既吸取了法國庫泊蘭古鋼琴音樂中裝飾音的曲雅趣味,又大大地改變了裝飾音的形式,使裝飾音不再僅僅裝飾作用使之為旋律的組成部分。這種新的鋼琴語匯創造,不僅形成了莫扎特鋼琴音樂所特有的纖巧、優雅的風格,而且對19世紀波蘭鋼琴家肖邦也有很大影響。

《第十一鋼琴奏鳴化曲》創作于1778年。1772年莫扎特結束旅行演出后,回到家鄉薩爾斯堡任當地大主教宮廷樂長,為了擺脫大主教專橫、粗暴、野蠻的壓制,希望到別的宮廷謀求職位,于1778年隨母親再度赴巴黎旅行演奏,可是這位當年紅極一時的“神童”,如今在巴黎上層社會卻受到冷遇,謀求職位落空了,母親在巴黎又去世了,盡管遭到這種種不幸,但他仍寫下了5首優秀巴黎鋼琴奏鳴曲,這些樂曲情感內容深刻,大都樂觀、明朗,帶有一種啟蒙時期特有的自信和樂觀,然而樂曲中卻不時流露出悲哀的陰影籠罩著。這5首鋼琴奏鳴曲也標志著莫扎特鋼琴奏鳴曲創作的完全成熟。

《A大調鋼琴奏鳴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首樂曲,而上述莫扎特鋼琴音樂創作手法及其特征,也充分體現在這首奏鳴曲中。《第十一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是由“主題和6個變奏曲目組成的變奏套曲”。主題:帶有再現二部曲式主題的體裁風格,近似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民謠特性,旋律樸實,明朗富有歌唱性。在性格_L更為內在而抒情,音樂的安詳情緒接近了莫扎特的精神,而表現出溫暖情感的深度是空前的。主題優美的行板,6/8節拍,A大調,附點的節奏,音樂時值基本上一拍一音,旋律有意簡化,同音反復也為后面變奏留有余地。在主題的4個樂句中,前半段為8小節,后半段為10小節:每句前半旋律流暢抒情,每句后半音響加厚是和弦式陳述。而每樂句開始都以西西里舞曲特性節奏開始。主題的呈示部分與再現部分是歌唱性,中間部分主要是舞蹈性。整個主題是歌唱性與舞蹈性相互滲透各有側重。從總的來看“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不能同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曲抗衡,尤其不能同悲槍,月光,熱情比肩。但是在今天世界成千上萬架鋼琴,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樂譜,永遠是放在一起的,肯定還要繼續到下個世紀,只要人還是人,保有基本的人性……”莫扎特和貝多芬的曲子總是互補的,就像大陽和月亮、樹林和飛鳥、天空和大海、永遠是互補的那樣。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哪里擺著鋼琴,哪里就一定有兩位作家的鋼琴奏鳴曲樂譜放在琴上,這叫做不朽。

演奏他的作品必須把握既含蓄、典雅,又玲瓏剔透的音樂風格。具體地說,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旋律性極強。莫扎特的作品主旋律往往是簡單而極富歌唱性的。彈奏時,應清晰突出,不能草草了事,每一個音符都必須彈得透而不燥,實而不硬,富有一定的韻味。

查看全文

服裝風格論文:論服裝流行個性化風格

本文作者:楊賢春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當許多消費者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們無形中對流行服裝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無論他們是否有這方面的意識,其結果都是這樣。事實上,流行服裝的潮起潮落有其特定的規律和周期。但歸根結底它必須緊跟時尚的風潮才能使流行,它具有不確定性,雖有人為因素,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的力量,甚至還有民俗、宗教、地域等因素,這些都在深刻地影響著服裝的流行。社會的意識往往決定著人們對時尚和流行的觀念,中國在改革開放后隨著對外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對服裝由以往共性的需求迅速地轉變為對個性化風格的需求。特別是中國與歐美國家通過服飾文化的展示與交流,其服裝流行的周期大為縮短,并從國際化、時代性的視野中接受了更多服飾文化的理念。在信息流的支撐下,中國女性在著裝上更為大膽,敢于穿、敢于表達自己對服裝流行的追求,敢于通過服飾文化去表現自己的個性。因此,中國女性在服裝流行中不斷尋找個性的美感,在她們的潛意識中其個性就是獨立性的表達,不愿意被別人認為其在服裝流行中是沒有意識的人,更愿意做對時尚和流行自覺的人。無論是古典美還是現代風格,只要流行和喜歡,就愿意穿,甚至是與女性性別相悖的服裝,因為她們是在追求個性服裝中的自由。與男性服裝相比,女性服裝的款式變化多,色彩更加豐富,有人形容“服裝是女人的世界”,這話雖有些過頭,卻也是實話,因為女性有著更多的挑選權利。所以,男性在追求服裝個性表現上往往“以材取勝”,注重服裝流行的材質和材質肌理,他們通常重視視覺感官上的感覺,在手感上有一種舒適感和新穎感,在款型方面強調和講究自由、品質,有一種心理上的解放,能釋放工作上的壓力,且能通過服裝流行去選擇更隨意的組合搭配,以此證明自己在服裝搭配上的能力、創意組合能力。世界服裝設計大師克里斯汀、拉克魯瓦、吉爾、桑德爾、馬丁•希等在評價自由的個性化服裝時都表示認同,并認為這種個性化風格具有創意境界。實際上服裝流行的共性和個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當中國走進改革開放的春天里,現在的中國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個性化的服裝流行大國。

服裝流行中的個性化風格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如果從時代特色的角度去分析就不難發現和理解,這正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追求自我存在的“自我價值”,從而實現高質量的生活品質。人們以舒適、自由、輕松、活潑為目標,極力拉開與別人的距離,以此構筑自己的精神高地,以一種個性化服裝表達方式來自娛、自樂,從中傾注自己的情感。因此,人們現在在服裝消費中已非常理性,也就是說人們在消費觀和消費心理方面的成熟使得其在價格方面更有自我控制力。正是這種現實、實際的觀念和目光,為個性化服裝流行提供了環境和空間,特別是那些簡潔、明確的個性化服裝更是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將以獨特的魅力去征服消費者。實際上每一種風格的服裝產品首先要在心理層面讓消費者接受它、喜歡它,這是獲得市場空間的先機。個性化服裝風格既從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產生,又在國際服飾文化的流行中傳播到各個國家。因此,服飾的交流會形成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從而形成新的個性化風格,特別是在時尚文化中,工業發達國家處于強勢地位,并主導著世界時尚的文化流行。國外在個性化服裝中所傳播的“簡潔是美”“和諧是美”“優雅是美”的觀念,形成中外文化在服裝中的交匯和撞擊,它以自身獨有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對個性化情有獨鐘的消費者。各種不同的個性化服裝給中國的服飾帶來一股清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的消費者。每一次流行所刮起的旋風都會有大批的追隨者,因為這種流行中所產生的文化深深吸引著他們,而這正是在不同時期由個性化服裝所創造的形式。正如法國服裝設計大師香奈爾所說的“設計師他只需要在適合的時候拿出合適的款式”,這就是對個性化的解讀。個性化的服裝風格之所以被人們津津樂道和推崇,那是因為人們在其個人心理中總有求新、求異的理想和希望。一旦設計師抓住某個細節,特別是把握流行趨勢,并在設計主題上做足文章,那么這種經過深思熟慮且被提煉的簡潔的個性化服裝就會成為消費者追逐的時尚。也許設計師的高明就在于善于從消費者的期待和迷茫中給他們以最大驚喜,使其從迷失中重新找到感覺和方向,從而創造經典、創造新的個性化服裝。香奈爾曾經這樣評價:“時尚來去匆匆,而風格永存。”這就是說個性化服裝,其實就是流行與時尚中的創新,它是人性化的高度提煉,順應了時代和時尚的潮流。

服裝的個性化風格需要叛逆的精神,敢于向反時尚挑戰,如果沒有“喜新厭舊”的思想,個性化風格就沒有市場。對于消費者來講,個性化是其自信的表達,而對設計師而言創造個性化風格,就是要使這種風格成為時尚,并以這種新時尚去引導消費者,使他們在社會共性審美和公眾趣味中去發現屬于自己個性的美感。因此,消費者和社會時尚總是互相交替,一方面消費者為彰顯自己的生活風格去流行的潮流中體現其變異性特征,反映出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社會時尚潮流則成為了服飾時尚的先鋒和開拓者,特別是最先到達的潮涌和浪花,以最快的節奏和速度引領著時尚。就像2010年意大利向世界推出的紈绔風格服裝,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個性化服裝,因為它把握了服飾流行的脈搏,以它特有的力量從另一種層面詮釋了西方經濟衰退的內因,喚起人們對復蘇經濟的關注,從這個意義上講,個性化服裝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上有著其重要意義,并表達出時尚的美感。服裝的個性化和流行化如果從哲學的層面上講,其實質是哲學的認識論反映,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設計師都必須有一種超前的認識,才能敏感地對流行進行預測,并在其過程體驗時尚的美感。對消費者而言,以個性化服裝去表現時尚的語言、感覺,以服裝傳達出內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對于設計師來講,只有在時裝流行的潮流中汲民族文化之精華,納世界時尚藝術的風采兼蓄并用,才能折射出個性化服裝的光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