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調藝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12:00: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定調藝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定調藝術論文
興趣是學習之母。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鉆得進去;鉆進去,才會學深學透。語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那么,怎樣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以為,關鍵在于教師的激興藝術。這里我談談激興中定調的藝術。
懂音樂的人都知道唱歌奏曲前要選定調子,調子定得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表演的藝術效果。定調準確,既可引起聽眾的興趣,也為后面的表演打好基礎,教學也是如此。
(一)聯系實際,引發共鳴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數題材與學生有共鳴之處,能使他們觸景生情,聯系自身實際,對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我在教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首先不說課目,合書講到:少年時代是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對于人的一生有著長期的、深遠的影響。因此,少年時代的許多事情是難以忘懷的,往往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后回憶起來仍歷歷在目。同學們有沒有這方面的體會?經這一問,課堂陡地熱鬧開了,紛紛回答。學生聯系實際回憶兒時的生活情景,引起思維的興趣,激發了共鳴。我趁機話鋒一轉,言歸正傳:正因為每個人都有有趣的童年,所以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1926年以《舊事重提》的總名寫了一組回憶少年時代生活的文集,《朝花夕拾》,意即年老時才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這節課要講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朝花夕拾》中選的。學生們會意地笑了,明白了我之所以提問的用意,一個個情緒都很高昂,后面的課堂教學一直很順利。
(二)聲東擊西,展現意境優美的散文有其獨特的詩的意境,并非每個學生都能想象得出,這就需要教師展現意境,啟發學生去想象。如我教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首先提問前邊所學的朱自清的文章是描寫什么的,屬哪種體裁?回答為《春》、散文。我就進一步啟發他們想象春的意境,復述了幾個景致,接著提問學生背誦古詩中描寫春天美好景色的詩句,有杜甫的《絕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等。我講到: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春天預示著生機。有明媚的陽光,醉人的濃綠,爭妍的鮮花,難怪文人墨客著力描繪它,贊美它,那么冬天呢?冬天有什么?可愛不可愛?學生們嘆到:萬木凋零,一片荒涼,無可愛之處。我于是引導:既然沒有,老舍為何贊美它?請看《濟南的冬天》。這樣,導語的聲東,實質的擊西,引入新課過渡巧妙,且學生思維跟得緊,教學效果很好。
語文定調藝術管理論文
興趣是學習之母。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鉆得進去;鉆進去,才會學深學透。語文教學,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那么,怎樣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以為,關鍵在于教師的激興藝術。這里我談談激興中定調的藝術。
懂音樂的人都知道唱歌奏曲前要選定調子,調子定得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表演的藝術效果。定調準確,既可引起聽眾的興趣,也為后面的表演打好基礎,教學也是如此。
(一)聯系實際,引發共鳴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數題材與學生有共鳴之處,能使他們觸景生情,聯系自身實際,對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我在教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首先不說課目,合書講到:少年時代是每個人在人生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對于人的一生有著長期的、深遠的影響。因此,少年時代的許多事情是難以忘懷的,往往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后回憶起來仍歷歷在目。同學們有沒有這方面的體會?經這一問,課堂陡地熱鬧開了,紛紛回答。學生聯系實際回憶兒時的生活情景,引起思維的興趣,激發了共鳴。我趁機話鋒一轉,言歸正傳:正因為每個人都有有趣的童年,所以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1926年以《舊事重提》的總名寫了一組回憶少年時代生活的文集,《朝花夕拾》,意即年老時才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這節課要講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是《朝花夕拾》中選的。學生們會意地笑了,明白了我之所以提問的用意,一個個情緒都很高昂,后面的課堂教學一直很順利。
(二)聲東擊西,展現意境優美的散文有其獨特的詩的意境,并非每個學生都能想象得出,這就需要教師展現意境,啟發學生去想象。如我教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首先提問前邊所學的朱自清的文章是描寫什么的,屬哪種體裁?回答為《春》、散文。我就進一步啟發他們想象春的意境,復述了幾個景致,接著提問學生背誦古詩中描寫春天美好景色的詩句,有杜甫的《絕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等。我講到:春天是一年的開始,春天預示著生機。有明媚的陽光,醉人的濃綠,爭妍的鮮花,難怪文人墨客著力描繪它,贊美它,那么冬天呢?冬天有什么?可愛不可愛?學生們嘆到:萬木凋零,一片荒涼,無可愛之處。我于是引導:既然沒有,老舍為何贊美它?請看《濟南的冬天》。這樣,導語的聲東,實質的擊西,引入新課過渡巧妙,且學生思維跟得緊,教學效果很好。
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培養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調性調式思維習慣與五線譜讀譜方法均有首調與定調兩種方法,具有快捷反應、瞬間編配特點的鋼琴即興伴奏技能的培養,要求讀譜方法同調性調式思維習慣必須一致,以減少思維方式與讀譜方法之間轉換的中間環節。調性調式思維習慣與五線譜讀譜方法的互相矛盾,是鋼琴即興伴奏能力培養的真正瓶頸。
關鍵詞:鋼琴即興伴奏調性調式思維習慣讀譜方法
鋼琴即興伴奏,無論對于音樂創作人員、表演人員、教學人員,還是對于音樂學子都是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技能。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專業音樂教育,也都把鋼琴即興伴奏作為音樂專業學生的基本能力與器樂教學的一項重要指標看待,我國許多專業音樂院系都開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
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這樣的事實:盡管關于鋼琴即興伴奏的書籍、教材、音像資料汗牛充棟、數不勝數;盡管各級各類音樂學校的任課教師在課堂上言傳身教、殫精竭慮,但是,鋼琴伴奏課程的教學效果卻一直不甚理想,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總是困難重重。對此,音樂教育界的有識之士無不憂慮,有關專家學者予以深切關注。通過大量教學實踐,筆者深感讀譜方法同調性調式思維習慣的互相矛盾,以及高校和聲學等音樂理論教學中專一定調讀譜方法的運用,是影響高校學子鋼琴即興伴奏能力提高的真正瓶頸。
調性調式思維習慣與五線譜讀譜方法均有兩種:首調方法與定調方法。所謂首調思維和首調讀譜方法,就是根據調式主音的不同高度進行調性調式思維和讀譜,標準音A在不同調性調式中唱名不同。所謂定調思維和定調讀譜方法,就是所有調性調式都按照C大調的音位進行調性調式思維和讀譜,標準音A在所有調性調式中的唱名相同。
調性調式思維,既是一個習慣問題,也是一個能力問題,兩者是統一的。調性調式思維習慣或能力的形成,取決于每個人生活的音樂氛圍、接受音樂教育的狀況,以及所從事專業的特點。由于我國社會生活中旋律藝術高度發達,人們的審美習慣、欣賞心理總是對于旋律因素非常敏感。所以,音調感覺敏銳、調式概念明確的首調思維無疑占有絕對多數,即使有機會接受專業音樂教育的音樂學子也不能例外。這類人多數屬于聲樂專業、民族器樂專業、音樂教育專業和部分理論作曲專業。比較之下,具有定調思維習慣或能力的人即使在接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專業人員之中,也為數不多,至于在整個社會的人群之中,則更如鳳毛麟角。這是因為,定調思維習慣或者能力需要自幼培養,必須經過嚴格規范的視唱練耳教育。這類人多分布于鋼琴專業、小提琴等管弦樂器專業和部分理論專業人員之中。定調讀譜方法與首調讀譜方法,作為讀譜的唱名法各有優劣。首調唱名法音準容易把握,并且與簡譜視讀方法一致,但讀譜比較繁瑣。聲樂、民樂一般用此法讀譜;定調唱名法讀譜容易,但音準較難掌握。鋼琴和管弦樂隊樂器一般用此法讀譜。這兩種讀譜方法本身并無高下之分。世界各國有的注重首調方法教育,有的注重定調方法教育,有的則兩種方法教育并重。那種認為定調讀譜方法科學、首調讀譜方法落后;定調讀譜方法專業、首調讀譜方法業余的觀點,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是站不住腳的。
透析鋼琴伴奏與演唱者關聯
聲樂作品的表演幾乎離不開伴奏的襯托。伴奏能強化歌曲的節奏和旋律,即便是無伴奏合唱的聲樂曲,都會加以人聲的和聲配器。在塑造完美的音樂形象時,伴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聲樂表演的質量。在現今多種的伴奏形式中,鋼琴仍然占據著最主要的地位。而聲樂演唱中,鋼琴伴奏作為演唱的主要伴奏形式,在營造引人人勝的藝術氛圍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筆者通過鋼琴伴奏對聲樂演唱藝術的意義與作用,以及對《楓橋夜泊》和《你們可知道》等中外藝術歌曲的伴奏分析,來說明鋼琴伴奏與演唱者間的密切聯系。
一、伴奏在聲樂作品中的意義
歌唱是最直接抒發人們情感的藝術方式。富有歌唱性的伴奏與歌唱的關系如同兩種聲音的重唱和交融,為演唱者營造了良好的音樂氣氛與環境,對歌者起到支持和烘托的作用,攜手完成對歌曲的二度創作。我們知道,大多數的聲樂作品開頭都有前奏,它的作用在于為歌者的演唱做鋪墊,為作品的風格定性,決定節拍、速度、音高等使歌者能夠更好,更快地進入歌曲的意境,從而更好地吸引聽眾,使聽眾很快地與歌者達到共鳴,與歌者一起融入歌曲的情感氛圍與藝術環境中去。這就是筆者常提到的“要想感動別人,得先感動自己”的道理。由此可見,伴奏在歌者的表演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樣,在一段旋律結束后出現的間奏部分,它如同十字路口,讓整個表演進入一個調整區域,即轉調或是變換節奏或是推動情緒抑或是變換,同時,演唱者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調整氣息,醞釀情緒,準備開始變奏或是華彩部分。最后,尾聲部分的表現相當于終點。各個段落完成后,作品往往要在這里達到高潮,演唱者盡情發揮,伴奏者推波助瀾。但是,伴奏的“推波助瀾”并非只在這幾個地方,它在歌者的演唱中也尤為重要,根據歌曲的需要,準確的和聲配置及伴奏肢體的合理運用是歌曲伴奏中不可缺少的。很好地將這些元素運用,才能真正地為歌曲,為歌者的完美演唱起到“推波助瀾”甚至“畫龍點睛”。兩種表演方式交相呼應,使得表演更加豐滿。簡單地說:定性、定拍、定速、定調是伴奏對聲樂作品最具意義的作用。“一唱一和”的默契中產生出來的藝術美感和震撼力才能給觀眾留下莫大的享受及美的共鳴。
二、鋼琴伴奏與歌唱者相輔相成
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和伴奏者是兩個最基本的、缺一不可的組成部分。要完成一首聲樂作品,達到作品中的藝術意境,對伴奏者的要求比演唱者更加嚴格。我國著名藝術指導、鋼琴教育家李斐嵐老師在她的《鋼琴伴奏藝術縱橫》中點明了伴奏的任務:聽——用聽覺牢牢“抓”住自己的合作者;托——描繪意境,烘托背景;帶——引發合作者的情緒;推——促進及推動音樂向前發展;掩——為合作者揚長避短、彌補不足;調——對節拍過趕過拖加以調整。“聽、托、帶、推、掩、調”這六個任務表明:要創造聲樂作品的完美境界,伴奏者起著關鍵作用。因此,鋼琴伴奏要與演唱者相輔相成,才能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唱”和“伴”的互相配合是追求藝術完美的根本要求。要將一首聲樂作品雕琢成完美的精品,創造出完美的藝術境界,要靠演唱者與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然而,綠葉要很好的襯托這朵紅花是有前提的。作為一個好的鋼琴伴奏,不僅要對自己有一個很好的定位,還要具備一個良好的伴奏基力;很好的聽辨能力和反應能力伴奏者只有在熟練樂譜的前提下,才有精力去考慮歌曲更深層次的問題,如情緒、力度、音色和藝術效果等,只有在熟悉和了解合作者的情況下,才能把握控制全局,在伴奏中做出恰當的處理。在合作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看到許多經驗尚淺的鋼琴伴奏者,遺忘了伴奏的真正目的,從而忽視了演唱者的存在,像彈獨奏一樣把鋼琴伴奏放在主導地位,以為自己彈得越響越好,卻沒有想到這樣會導致“喧賓奪主”,并且還會以自己的主觀理解來改變情緒、變換速度與力度,使自己的合作者受到了制約,導致不能正常的發揮應有的水平,甚至變成你唱你的,我奏我的,兩者直接在臺上“打架”,無法演唱下去。與此同時,有的鋼琴伴奏又低估了自己的伴奏地位,只把自己當做一個附屬的陪襯,盲目地認為“跟”得好就是好的伴奏,你趕拍子我也趕,你拖拍子我也拖,甚至索性你唱你的,我彈我的,不主動去調整。這樣的合作使得音樂的感染力大大地削弱,讓聽眾很難感受到美的藝術表現。但是,如果鋼琴伴奏能夠把自己的定位調整好,對自己伴奏的質量也像獨奏一樣精益求精的話,那么呈現的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演出效果。在伴奏時掌握好力度的分寸感是相當不易的。伴奏的音量首先要根據歌唱者本身的條件做出調整,適當的根據不同的演唱者做出相對應的音色調控。例如戲劇女高音的伴奏音量可大一些,男高音的伴奏音量可以更大一些,而對于聲線比較細的演唱者,伴奏音量則要做出相對的控制處理,起到襯托的作用。著名的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先生說:“鋼琴伴奏好比是水,合作者好比是舟。水可載舟,亦能覆舟。”這就說明了伴奏音量過大會導致喧賓奪主;伴奏音量過小,則不能恰如其分地起到烘托作用。因此,鋼琴伴奏要有一個很好的音色掌控力,以更好地為歌者作鋪墊。在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可能會因為場地、環境、燈光等外界條件的影響,以及身體狀況、情緒緊張等內在因素的影響,使得演唱中出現突發性的變化。例如在考試的時候,演唱者可能因為過度地緊張而導致忘記反復,或是少唱一段的事情發生。這①新華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演唱者的發揮,以彌補演唱時的過失,使聽眾絲毫不能察覺,乃為上佳表現。所以鋼琴伴奏與演唱者必須密切配合,保持平衡一致,二者相互補充,共同創作和詮釋聲樂藝術的真諦,以及再現聲樂作品的藝術價值。
三、鋼琴伴奏在聲樂作品演唱中的作用
舞鋼軋琴文化保護論文
一、舞鋼郭氏軋琴之現狀
筆者實地考察的郭氏軋琴,由琴弦、琴面、琴頭、琴尾、弦軸、琴碼、琴梆、琴底、琴箱和馬尾弓等十個部分組成。軋琴的演奏技法和演奏方式,經國內學者、專家的研究認為,主要采用“宮、商、角、徵、羽”五音傳統調式定調,現代則以C調為主,F調輔之。具體技法和方式在各學報論文中也多有論述,本文不再贅述。一言以蔽之,從明代至今,軋琴能夠單獨演奏,又能與其他樂器合作演出,靈活性強,鄉土氣息濃厚。就舞鋼郭氏軋琴而言,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以十里八村從事婚喪嫁娶紅白喜事為主要營生手段,并以此延續著古老的鄉音。二是改革開放以來,從郭九洲的祖父開始,軋琴迎來了藝術的春天,多次在省市民間藝術表演中捧得獎項。三是新世紀以來,隨著各種音樂藝術思潮的碰撞,軋琴作為古老藝術形式,如何發揚光大,進一步展示中國古典民樂的獨特魅力,尚需喚醒政府和相關人士對民間藝術的保護意識。郭氏軋琴留下了一百多個優秀曲目。如,《大開首》、《高山流水》等小段,還有《陳三兩》、《南陽關》等大部頭戲。現在郭九洲還存有《三疊翠》等已經發黃的“戲溜子”(曲目單)和線裝綿紙、蠅頭小楷書寫的戲段子。值得慶幸的是,郭九洲在長期的民間演出中,能夠自編自演新的曲目,使軋琴藝術在新時期迸發出異樣的風采。他先后創作了《同心協力奔小康》、《賭博十大害》、《十七大會議照征程》等反映時代特征、具有教育意義的曲目,還制成光盤,廣為傳頌。郭氏軋琴前后300多年,幾度改良,幾經發展,歷經坎坷,堪稱見證歷史的民間瑰寶。
二、針對舞鋼郭氏軋琴展開地方文化保護的方法
文獻法:從圖書館等機構收集有關地方文化和軋琴演奏的音像數據和音響資料;從當地藝人手中獲取與軋琴演奏相關的樂譜。訪談法:通過訪談舞鋼民間藝人獲取第一手資料,并對舞鋼當地音樂工作者進行深入采訪,以更深入的加強研究。調查法:以平頂山教育學院為例。組建舞鋼軋琴課題組,進行實地考察。對軋琴之外的舞鋼現存的民間藝術作出詳細考析,縷清軋琴與其他民間藝術改良和發展的共同點和差異、演奏方法的差異、受眾的異同關系。歷史法:借助我國古代音樂文化文獻的理論力量,把軋琴發展的脈絡進一步梳理,深入了解軋琴的發展源頭、歷史軌跡及今后的發展方向。重點了解當地軋琴何時、何因傳入的基本情況;考察和研究舞鋼軋琴演變和新時期的發展。
三、舞鋼郭氏軋琴地方文化保護的難點
第一,軋琴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時間久遠造成其發展源頭模糊、相關記載稀少等問題,給軋琴的考察和研究形成了客觀阻力。第二,軋琴是一門稀少的民間藝術形式,其產生和發展的土壤來自于廣大農村。靠軋琴藝術家族的口傳身教,難以原汁原味的“還原”歷史和過去。加之農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對軋琴藝術理論研究的實地考察,形成一定的難度。第三,建國后的破四舊、等政治運動,對舞鋼地區軋琴藝術的沖擊很大,現只能對現有己整理出的部分音樂資料和對民間老藝人的調查與分析,了解軋琴的演奏情況。
縣重點項目調度總結會發言
同志們:
這次利用一天半的時間,圍繞全縣六項重點工作,現場調度了工業、城建和新農村建設,通過轉、看、聽,對當前項目建設的推進情況有了一個深入了解。總的感覺是:成績突出,問題不少;受鼓舞,更有壓力。
縱向上比,項目建設呈現五方面特點:一是項目建設勢頭好;二是項目投資規模整體水平有提高;三是在產業鏈條上的項目多;四是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快速推進;五是農業產業化形勢喜人。但從橫向上看,與“三年振興五年崛起”目標和上級要求相比,還有差距,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解決問題,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上半年正處在爬坡階段,是最關鍵的時期。要緊緊圍繞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咬定目標不放松,堅定信心抓落實。“三年振興五年崛起”需要我們齊心協力地想事、干事。第二,要定調叫板抓落實。定調拍板,解難落實,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從下周開始,政府將按照縣委的部署,狠抓項目建設,逐個調度重點工業、城建和新農村建設項目。
下面,我講幾點意見,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要構體系,成合力。構體系,成合力,就是要明確一個思路,握牢兩個拳頭,立穩兩個根基。明確一個思路,就是指揮部的指揮長思路要清晰。問題出在哪里,解決措施落實到哪里,效果達到什么程度,要清楚。握牢兩個拳頭,一個拳頭是要合作共事,不推諉扯皮,有牽頭單位,有配合單位;一個拳頭是法律支持,公檢法要大力支持。立穩兩個根基,一個根基是營造群眾支持的氛圍;一個根基是筑牢基層戰斗堡壘。
山西民歌
一、山西民歌的題材與分類
山西民歌的題材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反映農民苦難生活和對自己悲慘命運不滿和反抗的歌
此類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十年九旱的貧瘠山區。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由于自然條件、勞動條件很差,生產力極低。他們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披星戴月,終年辛勤勞動,有的甚至遠離親人去關外謀生。民歌《走西口》就是表現一對新婚夫婦,為生活所迫,丈夫決定到口外去謀生時,妻子依依惜別的動人場景。
2.反映青年男女之間愛情和有關婚姻問題的歌
此類民歌反映了勞動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愿望,表現了他們對封建禮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憤懣和反抗。如左權:《有了心思慢慢來》《苦相思》;河曲:《鍘草刀剜頭不后悔》等。
廣西少數民族歌曲錄音藝術分析
摘要: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們給出的答案是“創新”。本文旨在從兩個方面闡述我們的研究與創新成果。第一,錄音藝術與編曲。在這章中,我們對創作研究的幾首歌曲做了闡述。第二,演唱實踐。筆者旨在通過對唱腔的研究,探究民歌新唱的意義。
關鍵詞:少數民族;錄音藝術;演唱實踐
一、課題研究意義
論文從曲目改編與演唱兩個主要方面進行創新探索。同時創作了歌曲,素材以廣西壯族最主要且具有壯族民歌為對象,創作了歌曲《美在錦繡壯鄉》。以廣西隆林縣素苗山歌為素材,創作了搖滾味十足的《素描山歌》。在錄音上,運用多種制式錄音技術,對歌曲進行拾音。針對不同的歌手及其樂手運用不同的拾音方式,將話筒擺放在不同位置進行錄制,在后期用不同混縮手法進行混縮。編曲上,選擇現有的“壯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苗族、瑤族”的創作歌曲進行改編,力求用現代音樂元素與廣西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結合。在演唱方面運用西洋唱法與少數民族原聲態唱腔進行融合,對歌曲進行全新演繹。結合少數民族豐富的歌唱形式,如:歌舞、歌曲等,對歌曲演唱形式進行探索。跨界演唱在此次課題實踐用也有所運用,在《素苗山歌》中,演唱者運用了通俗唱法。
二、錄音藝術與編曲
在整個課題研究中,我們一共對5首歌做了改編以及創作了2首歌。創作歌曲是《美在錦繡壯鄉》與《素描山歌》、《再唱蝴蝶歌》。其余歌曲在原生態民歌中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原生態民歌在傳唱的過程當中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歌曲內容表達的也是現代的生活。以下就創編及改編的幾首歌作一個闡述。《美在錦繡壯鄉》整首曲子為二段曲式,主歌為e小調,副歌轉到A大調。伴奏樂器有弦樂、電鋼琴、大鼓及民族小打,弦樂以斷奏為主,電鋼琴用分解和弦進行填充加花。在錄音中主歌為獨唱,選用心形指向式拾音器進行拾音,在合唱部分則用全指向式。混音時,給人聲發送少量的混響,達到人聲集中靠前的效果。《素描山歌》選用素描原生態歌曲的一些唱段進行創編,編曲中,用了古箏、笙、蕭、失真電吉他及金屬鼓進行編配,嘗試用民樂與電聲樂器相融合。后期縮混中,整首曲子,為了讓全曲符合曲境,給各個音軌發送少量的混響,達到曲子靠前而清晰的效果。而在間奏電吉他的SOLO上,用了delay效果器,以2:1的發送量進行電吉他的來回延遲。《小河淌水浪翻翻》這首歌曲選用仫佬族傳統民歌,全曲定調為A大調,在伴奏編配上選用濃重的電子鼓,底鼓與開镲交替著,選用電子合成器的自動分解鋪墊和弦,吉他掃弦作為節奏填充,在第二段之后創新了八個小節的旋律唱段,提高音區,拉長音型,色彩和弦在長音地方用旋律環繞形式襯托著,且加了一個降七級音,使得曲子猶如離到D大調上。最后,曲子強調尾奏連續四個小節的半音升調達到全曲的最高處。《蟬動思情》是一首描寫侗族少女在仲夏之際聽見蟬鳴而思念自己情哥哥的歌曲。整首歌曲是二段曲式,旋律引用侗族里的打油茶歌曲選段進行改編創作,主歌音型密集,而副歌音型稀疏,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編曲上,主要樂器由弦樂組演奏,中國民間水鼓、沙錘等作為打擊樂進行填充,而鋼琴貫穿整首曲子。后期縮混中,減少壓縮比,減少整首曲子的生硬感。
屏邊苗族蘆笙文化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屏邊苗族蘆笙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屏邊苗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發揮著它獨特的社會作用。
關鍵詞:屏邊苗族蘆笙文化
苗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民族,是遠古時代“三苗”的后人,在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位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的七個省市。其中云南的苗族人口數位居第三位,僅次于貴州和湖南,而云南的苗族主要分布在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市,屏邊縣就是位于紅河州內的一個苗族自治縣。屏邊苗族使用川滇黔方言,屬于白苗、青苗、花苗和綠苗。
蘆笙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是苗族文化的象征,蘆笙文化在苗族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苗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要有苗族的地方,就有蘆笙,就有蘆笙文化,這一點在屏邊苗族表現得尤為突出。
一、屏邊苗族蘆笙文化源遠流長
通過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人民的口頭傳承的文化來看,蘆笙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
論油畫色調審美理念
由于油畫色彩所具有的豐富性和力度感,因此常被人們形容為繪畫中的交響樂。的確,善于運用好油畫中的色調,既能表現對象豐富的色彩變化及整體氣氛,又能以色抒情、以色傳神,達到形、色、神渾然一體的效果。縱觀油畫,我們可以列舉出許多大師成功地運用色調表現意境的例子,如波提切利、透納、柯羅、列維坦等。畫家們對不同色調的運用,不僅表達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情感,同時也給予了人們以不同的審美感受。
一、色調美與畫面整體的關系
調子原是從音樂中借用來的一個術語,是指各音對主音的傾向性,以及各音間的相互關系決定調式的特征。不同的調子可以表現出不同的情緒,例如,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由于情調上的不同表現,產生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給人以寧靜、輕柔、朦朧的情調,而后者呈現出的是一片緊張激烈的戰爭場面,給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在油畫色彩中,調子是指在一定的光源的籠罩下,各個固有色不同的物體帶有同一色彩傾向,就叫調子或色調。它可從色相上、明度上、純度上、冷暖上進行區分,并可產生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如紅色調、亮色調、鮮色調、暖色調等。不同的色調還能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比如,大紅色調的熱烈、興奮;亮調子的淡雅、華麗;濁調子的含畜、樸素;冷調子的清新、舒暢。不同的畫家擅用不同的色調來表現對象,比如,畢卡索根據表現不同時期、不同對象的需要,就產生出“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分別運用了憂郁的藍色調、詼諧的粉紅色調、粗獷的黑色調來表現下層人民的荒涼與悲傷,傳達了畫家對平民深深的同情和關注。又如,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也是一位創造色調的大師。他堅持戶外對景寫生,善于捕捉光色氣氛和瞬間印象,他經常面對同一景物按不同時間、季節、光線的變化而隨時調換畫布,并對同一對象作出了準確的記錄,他畫了《草垛》《魯昂教堂》等系列組畫,每組都多達30多幅,且每一幅都能表現出了不同的色調和情緒。例如,我們可以從2004年來我國展出的《印象派畫展》中看到兩幅不同的《魯昂大教堂》,其中一幅《魯昂大教堂》用的是冷色調,在亮灰色的天空襯托下,大教堂顯得陰森沉悶、氣氛憂郁,三個深色的拱門給人以神秘感,從地面反射到暗部的暖色與受天空影響的冷灰色相互交錯,顯示出一種透明、顫動感。而柱子形成的豎線條及各種不同形狀的門窗產生出強烈的對比和節奏感,整個畫面有一種建筑般的力度感和史詩般的永恒美。而另一幅《魯昂大教堂》,卻給人帶來另外一種感受。在充滿陽光的橙色調中,橘紅、橙色、黃色、赭色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只有畫上面的一小部分是蔚藍色天空,它與建筑物上的暖色塊形成強列的對比,顯得格外清新明朗,整個畫面猶如一首優美的小提琴曲,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溫和舒暢的情緒。從這兩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出,莫奈不愧是一位色彩大師,他準確地表現出了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光線下的不同色調,將情與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賦予作品以音樂感及詩意。由此可見,調子的合理運用是表現油畫色彩的關鍵所在,是一幅作品的靈魂。
二、色調美與感情的表達
優秀的色彩畫家,不僅能通過對自然的寫生發現色調之美,還能善于發現色調與人的心理情緒感情之間的聯系,以此傳神、寫意,最后使欣賞者受到感染、產生聯想,進入審美的境界。比如,波提切利常用單純微妙的色調表現一種淡淡的憂傷;透納用淡紫灰色調來表現海洋、港口的煙靄、水氣;柯羅喜用銀灰色調表現樹林朦朧的意境美;莫奈多用暖亮色調來表現陽光的燦爛;凡·高癡迷輝煌的黃色調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渴望;高更擅長濃郁飽滿互補色調表現對塔希提島原始、神秘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