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9 12:31: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信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信業

透析電信業的營銷戰略

一、中國電信市場的形勢

20世紀80年代以后,電信業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改革開放浪潮,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我國電信業從政府統一管理的部門轉變為競爭激烈的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1997年2月15日,世界貿易組織中的69個成員國,代表了全球90%以上的電信業務,正式簽署了2000年的電信市場對外開放協議。主要內容為:1998年1月1日,美國、加拿大、歐盟部分國家和日本(相當于世界電信收入的75%)全面開放電信市場。

在2004年年底,外資在我國移動語音和數據服務中的持股比例限制由開放初期的25%逐步提高到49%,并可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建立中外合資企業,提供基礎電信服務。2005年,外國電信運營商進入我國的最關鍵時期已經到來。

二、我國電信企業的現狀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在打破行政壟斷、引人競爭機制等方面,我國電信進行了改革。1994年,中國聯合通信公司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中國電信行業的大統一的天下被打破。但是,至今電信業在破除大統一局面、引入新的競爭主體方面的工作尚未完全到位,我國電信與政府的“血緣”關系并未完全割斷,現有的幾個國有電信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企業內部還沒有真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加入WTO后給我國電信業市場帶來一定的負面響,如國外信價比高的產品將大量進入我國電信產品市場,外國實力強勁的電信公司將紛紛進入我國的電信市場,對我國電信企業造成巨大沖擊。我們對于通訊市場曾經有過的壟斷時代已成為“昨15I黃花”,電信市場不再有“巨無霸”的存在,代之而起的是諸侯割據群雄逐鹿。同時經歷了這幾年電信市場的長足發展,郵電通信能力和技術水平飛速提高,郵電通信不再是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部門。從總體上說,通信能力與市場需求相比已經不再是短缺。更為嚴重的是,在國內需求普遍疲軟的情況下,WTO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我們未來的競爭對手將比現在可怕。

查看全文

電信業服務營銷論文

摘要:在中國加入WTO大背景下,我國電信業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競爭必將日趨激烈,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焦點正從網絡資源的競爭向服務競爭轉變。因而,對電信業服務營銷策略進行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電信企業要做好電信市場服務營銷工作,首先應分析影響電信業服務營銷能力水平提高的基本因素。本文剖析了影響電信業服務營銷水平的一般性因素,這些因素包括網絡技術、員工素質、企業經營理念、市場環境等。

關鍵詞:電信業服務營銷員工素質競爭者分析

電信業屬于第三產業,即服務業。電信企業要想在電信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高度重視電信市場服務營銷工作。電信企業要做好電信市場服務營銷工作,提高電信市場服務營銷能力是明智的選擇,但首先應分析影響電信業服務營銷能力水平提高的基本因素。一般而言,影響電信業服務營銷水平提高的基本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電信企業網絡技術和員工素質

(一)電信企業網絡技術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電信網絡的依賴正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態勢。如果說在以前電信業務是一種奢侈品的話,那么現在人們對電信網絡的依賴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從當前發展來看,全球范圍內電信、信息和IT的融合是大趨勢,未來社會必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信息產品市場潛力巨大。電信企業提供的產品是服務,而電信產品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電信的網絡質量,所以,電信企業的網絡規模和質量是電信市場營銷能力的基礎。從全球的視角看,21世紀向人們展示了電信業在用戶需求和技術方面的兩大發展趨勢。用戶需求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多樣化、綜合化、娛樂化、個性化。這就要求電信企業更新網絡服務平臺,開發大量用以滿足人們的廣泛需求,提供“一站式”集成、融合的服務;要求電信企業向多媒體方向發展,面向客戶廣泛提供聲像、圖文并茂的交互式通信與信息服務;同時,以客戶為中心,按用戶的個人意愿向其提供“隨時隨地隨意”的服務,以滿足人們愈發娛樂化和個性化的需求。這些都要求有一個高可靠性、高質量的電信網絡來承載,支撐由此帶來的網絡流量、管理控制、交換傳輸的復雜變化對網絡的新要求。信息化為電信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機遇,同時也對運營商構建面向信息社會的高可靠性、安全的網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查看全文

電信業發展對策論文

從2007年開始,中國加入WTO的5年保護期已經走完,國際電信企業正在進入中國這一開放的電信市場,國外電信業擁有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且即將進軍中國電信行業,中國電信業各項業務勢必會受到沖擊。目前,我國的電信市場雖然運營商數量有多家,但從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上,都存在一家獨大的現象。寡頭壟斷的局面依然存在,沒有形成有效競爭格局,所以,當前我國電信市場亟需國家對產業走向予以引導,創造一個良好的企業生存環境,進一步改善中國電信行業的結構。怎樣使中國主要的四大運營商均成為競爭力極強的企業,應對WTO全面開放電信業后的中國電信市場乃至全球化電信市場的競爭。

筆者認為從國家主體層面來說主要是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首先應加快立法速度,完善通信法律體系。為了滿足WTO進一步開放電信市場,規范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絡和信息安全,我國也陸續制訂了一些法律,如全國人大在2000年了《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國務院相繼了《電信條例》(2000年)、《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1996年)、《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2000年)、《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02年)等行政法規;信息產業部制定了一系列部門規章。這些法規和規章適應了電信業對外開放的需要,其中,《電信條例》和《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是電信行業最主要的兩部行政法規。但中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電信法》,對電信業的管制更多的是依靠條例和部門規章。這與美國1934年出臺的《電信法》、英國1984年出臺的《電信法》形成了鮮明對比,我國目前通信業立法速度太慢,過渡期即將結束而通信法律體系尚未形成,此外,通信執法主體的設定和行政執法的監督機制不健全。為了適應電信業進一步國際化的要求,我們必須根據國際電信服務貿易的原則和要求,盡快出臺《電信法》,提高立法質量。

其次應建立獨立監管機構,實現對電信運營商的有效管理。由于中國電信業長期政企不分,造成了監管機構的錯位。信息產業部是電信法規的主要行政執法機構,但在電信價格管制和電信基礎設施及重大電信投資決策和審批上則由國家計委負責,有線電視網絡及其他電信專網的管理也依然分散在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這說明我國尚不存在獨立的電信管制機構,造成多頭管理,這既不符合WTO的有關規定,也影響管理效率的提高。鑒于此,我們應盡快建立一個獨立于所有運營商之外的電信監管機構,來實現對電信運營的正常監督和管理。

從企業自身的主體層面來說應該積極的適應規則,特別是國際規則,提升市場應變能力,增強自身綜合實力。首先可以借3G牌照的發放,積極進取移動通訊市場的重組和變革。3G時代的到來對國內的通訊市場的格局必定會產生一定影響。中國在2007年必定進入3G時代。3G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的演進和服務的豐富,更重要的是產業格局和游戲規則的變遷。在3G時代即將到來的時刻,如何構建緊密的產業鏈,并策動產業鏈之間的競爭是移動運營商面臨的新挑戰。運營商整合產業鏈、構造生態系統的能力決定著3G業務發展的狀態。韓國的CDMA產業的發展得益于零部件產業、終端機產業、系統產業和運營服務產業為一體的體制,通過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鏈。這種體制的實施使CDMA從開發到推廣、到服務、到市場整體全面地突破和發展,從而使韓國從移動通信的落后國家一躍成為移動通信強國。從四大運營商的經營現狀看,中國移動實力最強,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均居首位,原本一直經營狀況不佳的中國聯通現在已經漸漸走出困境,而兩大主要以固話為主的運營商的營業收入增長和利潤增長都已顯出疲勢,這將促使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將借3G牌照發放之際積極爭取進入移動通訊市場。在3G的技術選擇和技術支持上,我們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的研發,以期擁有更多的技術標準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借“請進來、走出去”的契機,利用國外成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技術上的跨越。再次,通過差異化競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電信行業是一個規模經濟非常明顯的行業,具有較強的自然壟斷性。但與此同時,無論從國外還是從國內的情況來看,電信業又是一個競爭性行業。由于3G關系到上千億投資,建一張覆蓋全國的3G網絡,投資可能接近2000億元,如何布局以避免3G網絡重復建設,就成為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如果不加控制地增加進入者,引來更為激烈的競爭,會將一些運營商帶入資金的泥潭,這對中國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將是致命的打擊。在電信市場開放的情況下,這種影響還會進一步加大,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電信業的發展。有鑒于此,中國有關部門應該合理控制3G牌照的發放數量,新的市場競爭者如中國電信或中國網通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將發展重點放在優質的現有本地用戶和寬帶用戶上,盡量避免與中國移動或中國聯通展開正面的價格戰,努力實現規模效益與有效競爭之間的平衡。構建后的格局應該能夠同時發揮企業的規模經濟性和電信業的市場經濟效率,是兩者之間的一種平衡。這其實就是經濟學中提到的“馬歇爾沖突”:如果只強調規模,壟斷是最好的,但沒有競爭的壓力,企業可能生產經營效率低下;如果競爭過分、過度的話,企業又沒有市場規模,成本大幅增加,也無法達到優化社會資源的效果。

最后,通過優質服務,培育用戶忠誠度。用戶忠誠度是電信運營商取得競爭勝利以及擴大和保持市場份額的關鍵。在我國加入WTO之后,隨著外資的進入,我國電信運營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市場份額的競爭,是爭奪用戶的競爭。只有服務質量好的電信運營商才能培育用戶的忠誠度,防止用戶的流失,擴大新的用戶群。跨國電信公司的服務水平和能力明顯高于我國電信運營商。為了能與競爭對手,尤其是跨國電信公司展開競爭,我國電信運營商必須苦練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首先,從上到下都要樹立市場觀念,轉變服務態度,以“消費者滿意就是我的最大滿意”為標準。其次,建立健全電信運營商的各項服務制度,根據消費者的反映和管制部門的建議不斷完善自己的服務水平。第三,嚴格按照有關電信業的服務標準提供電信服務。這些標準包括《電信服務標準(試行)》等。最后,熟知市場細分,培育高消費用戶。因為高消費用戶的支出占了大部分市場份額而且比較穩定。在加拿大,14%的用戶帶來平均月收入的53%,且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因此,要將用戶劃分得越來越細,并針對其需要制定多種服務選擇,從根本上做到用戶需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總之,在WTO要求中國全面開放電信后,我國電信運營業將面臨更大的市場開放和國際競爭的壓力,在全球競爭環境下,如果中國電信運營商能夠抓住機會,不斷改革完善自己企業的方方面面,在中國政府提供給一個更加公正、平等的競爭平臺,與世界電信巨鱷展開全面競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必然能在世界電信市場上占據重要的地位,給國家發展帶來更大的收益。

查看全文

試論電信業的銷售策略

論文摘要:我電信業在短短十幾年中躍居世界先進行列。根據我國電信企業行業的現狀,組建企業集團、堅持技術創新、以顧客為中心等的營銷對策。對于促進我國電信產業的快速發展,適應激烈市場競爭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關鍵詞:電信企業;市場形勢;營銷戰略

一、中國電信市場的形勢

20世紀80年代以后,電信業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改革開放浪潮,最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我國電信業從政府統一管理的部門轉變為競爭激烈的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1997年2月15日,世界貿易組織中的69個成員國,代表了全球90%以上的電信業務,正式簽署了2000年的電信市場對外開放協議。主要內容為:1998年1月1日,美國、加拿大、歐盟部分國家和日本(相當于世界電信收入的75%)全面開放電信市場。

在2004年年底,外資在我國移動語音和數據服務中的持股比例限制由開放初期的25%逐步提高到49%,并可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建立中外合資企業,提供基礎電信服務。2005年,外國電信運營商進入我國的最關鍵時期已經到來。

二、我國電信企業的現狀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電信業轉型的現狀論文

世界即將進入21世紀的第十個年頭,在本世紀初開始的全球一系列電信業的轉型工程究竟進展如何,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有何值得吸取的教訓,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一、電信業轉型需要同步

百年未遇的深刻變化正在極大地動搖長期以來傳統電信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包括技術模式、發展模式、商務模式、運營模式乃至體制、機制、人才和文化等各個層面。電信運營商開始紛紛從不同的角度高調提出各種轉型計劃。其中比較著名的是英國電信的21世紀網絡(21CN)計劃、美國Verizon的FiOS、AT&T的光速計劃、日本NTT的FTTH計劃、法國電信的轉型計劃NExT、澳大利亞電訊的IT計劃等等。

對于電信運營業而言,轉型既是世界性的大趨勢,也是長遠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唯一出路,至少要涉及3個方面或領域的同步轉型。首先是網絡轉型,這是電信企業轉型的基礎和先導;其次是后臺/IT系統的轉型,這是電信企業轉型的業務和商務保障,也是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商務和業務轉型,包括各種業務傳遞方法、與合作伙伴協作和服務客戶的新方法等等。

就制造業的轉型看,是有不少成功的案例的。例如IBM從主機制造商成功地轉型為IT業務服務商,蘋果從一個二流的計算機制造商轉型為時尚精品消費電子產品和內容服務商等。

對于電信業,特別是電信運營業的轉型而言,尚無完全成功的案例,都在摸索之中。目前大家已經認識到轉型不僅是技術問題,至少要涉及網絡、后臺/IT系統、商務和業務3個方面或領域的同步轉型。最終的挑戰則是拿什么來替代日益減少的傳統核心電信業務并能維持適度增長。

查看全文

淺談電信業服務的法律問題

電信產業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已經由過去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成為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可以說這是我國最有希望能在技術上和實力上與外國一比高低的為數不多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然而,當我們對我國電信業的高速發展感到欣慰的時候,也同時感到了我國電信業存在的諸多不盡人意之處。突出的問題表現在電信業整體服務水平不高,這是當前社會普遍關心的焦點,也是中國電信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加入wto后,中國電信業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修身齊家,以最佳的服務狀態面對國外電信業的競爭,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電信服務是指電信業務的經營者向電信用戶提供電信業務的過程;電信服務質量是電信用戶對電信業務的經營者所提供的電信服務性能達到持續滿意程度的綜合效果,包括服務質量本身和網絡性能質量。由于電信服務本身具有無形性、可變性、易消失性、服務的生產與消費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服務的全程全網和互聯互通等特點,使得電信服務變的多樣和復雜。信息產業部頒布了《電信服務標準(試行)》,這標志著我國電信業服務質量進入到依法管理的新的歷史階段,電信服務質量將在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用戶監督的管理體制下健康發展。

本文旨在運用大專課程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對電信服務中比較突出的幾個法律問題提幾點管窺之見。

一、關于遵守服務標準問題

200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電信服務標準(試行)》(下稱《標準》)是衡量電信服務質量水平高低的準則,它作為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頒布的電信服務的經營者向電信用戶提供服務的行業強制性服務標準,任何電信經營者都必須嚴格遵守,這是電信經營者的法定義務(《電信條例》第三十一條)。《標準》對電信服務質量指標中的熱點問題,如裝、移機時限、故障修復時限、移動電話入網開通時限、數據通信裝、移機入網時限、計費查詢等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對通信質量中的計費準確率、網絡可靠性、信息傳遞質量以及呼叫接續時延等作出了嚴格的要求。該《標準》將對規范電信經營者的服務,維護電信用戶的合法權益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標準》所規定的要求與發達國家電信服務標準相比,還相差很遠,例如美國及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實現24小時內裝、移機。因此,每一個電信業務的經營者都應對照《標準》制定并施行高于《標準》的本企業標準,并向社會公布,嚴格履行。對于因通信能力限制,達不到《標準》要求的情況,應向電信用戶說明原因,并應在具體承諾的時限內完成,必要時應與用戶簽訂協議,明確應履行的義務。如果電信經營者逾期未履行義務,應按規定向用戶支付違約金。

為了使電信業務經營者嚴格按《標準》向廣大電信用戶提供優質的電信服務,除電信經營者的本身自律外,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機制。這套監督機制的主體,無非有兩大類,即通信行政機關的監督和公民、法人構成的其它組織的監督。前者屬行政監督,后者屬社會監督。

查看全文

淺析入世中國電信業挑戰

加入世貿后,中國電信業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隨著中美雙邊市場準入協議的簽署,中國加入世貿的最大障礙已經消除。由于美國目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在世界經濟活動中占據著無以替代的主導地位,因此,可以樂觀的估計,中國加入世貿基本已成定局,剩下的只是時間的問題了。那么加入世貿以后將會給中國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各行各業將會面對怎樣的機遇和挑戰,應該如何應對,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必須抓緊考慮研究的問題。電信業作為本次中國加入世貿談判的一個焦點和一個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對下世紀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極具戰略意義的行業,尤其要對其在電信市場開放后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全面研究,拿出自己的對策。本文將主要就這一問題闡述作者的觀點。一、中國電信業的現狀

中國國家公用通信網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綜合通信能力明顯增強,網路的規模容量、技術裝備水平,數字化、綜合化、寬帶化、個人化的通信網正在逐步形成,至98年底:

本地交換設備容量1.35億門,網路規模居世界第二位。縣以上城市全部開通程控電話交換機,程控化比重達到99.8%。長途業務電路總數達到163萬路;在長途業務電路中,數字電路占99.6%。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483萬路端。本地電話用戶達到8735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6257萬戶,占全部用戶的71.6%,農村電話用戶2478萬戶,占全部用戶的28.4%。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話進入千家萬戶,住宅電話比重達到79.8%。

移動通信設備能力大幅度增強。中國電信移動通信交換機容量4162萬戶。其中:數字移動通信交換機容量2940萬戶。移動通信基站數和信道數分別達到3.2萬個和1360萬個,其中:數字移動通信基站數和信道數分別達到2.3萬個和108萬個。GSM900/1800已經正式投入商用。中國聯通數字移動通信交換機容量169萬戶。數字移動通信基站數和信道數分別達到0.2萬個和6.6萬個。中國電信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2356萬戶,其中:數字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732萬戶,已占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73.5%。中國聯通數字移動電話用戶142萬戶。全國移動電話用戶接近2500萬戶,列世界第三位。中國電信無線尋呼用戶總數達到3783萬戶。中國聯通用戶總數達到202萬戶。

數據通信網、多媒體通信網繼續得到較快發展。數據通信總容量端口數達到75萬個;其中:基礎網端口總容量達到61萬個,IP網端口總容量達到14萬個。無線數據通信網正在建設之中。“八縱八橫”光纜傳輸網的建設已經完成,分組交換用戶達到11萬戶,數字數據用戶達到19萬戶,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絡用戶(CHINANET)達到68萬戶,中國公眾多媒體網(169)用戶總數已發展到53萬戶。各類數據業務用戶總數達到154萬戶。

查看全文

電信業務管理競聘演講材料

電信業務管理競聘演講材料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在這里我以平靜的心態,參與營銷客戶服務中心的綜合電信業務管理崗位的競聘。首先感謝局領導為我們創造了這次公平競爭的機會!我現年歲,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程度,助理政工師專業技術職稱。年參加工作,先后從事過傳輸機務、機關行政管理等工作。我演講的題目是:《適應改革需要,轉變經營角色》

適應改革需要轉變經營角色原創:

一、對競聘綜合電信業務管理崗位的理解:

查看全文

電信業轉型思路論文

世界即將進入21世紀的第十個年頭,在本世紀初開始的全球一系列電信業的轉型工程究竟進展如何,取得了怎樣的成果,有何值得吸取的教訓,面臨什么樣的挑戰?

一、電信業轉型需要同步

百年未遇的深刻變化正在極大地動搖長期以來傳統電信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包括技術模式、發展模式、商務模式、運營模式乃至體制、機制、人才和文化等各個層面。電信運營商開始紛紛從不同的角度高調提出各種轉型計劃。其中比較著名的是英國電信的21世紀網絡(21CN)計劃、美國Verizon的FiOS、AT&T的光速計劃、日本NTT的FTTH計劃、法國電信的轉型計劃NExT、澳大利亞電訊的IT計劃等等。

對于電信運營業而言,轉型既是世界性的大趨勢,也是長遠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唯一出路,至少要涉及3個方面或領域的同步轉型。首先是網絡轉型,這是電信企業轉型的基礎和先導;其次是后臺/IT系統的轉型,這是電信企業轉型的業務和商務保障,也是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商務和業務轉型,包括各種業務傳遞方法、與合作伙伴協作和服務客戶的新方法等等。

就制造業的轉型看,是有不少成功的案例的。例如IBM從主機制造商成功地轉型為IT業務服務商,蘋果從一個二流的計算機制造商轉型為時尚精品消費電子產品和內容服務商等。

對于電信業,特別是電信運營業的轉型而言,尚無完全成功的案例,都在摸索之中。目前大家已經認識到轉型不僅是技術問題,至少要涉及網絡、后臺/IT系統、商務和業務3個方面或領域的同步轉型。最終的挑戰則是拿什么來替代日益減少的傳統核心電信業務并能維持適度增長。

查看全文

激勵性規制在電信業中應用論文

一、傳統理論認為,電信業由于具有規模經濟性、范圍經濟性和成本劣加性等特征而屬于自然壟斷性產業。在大多數國家中,電信業都被一個或幾個運營商所控制,這極少數的企業被政府賦予壟斷供給權,同時為了保障社會整體福利,政府會對運營商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和質量等進行規制。然而,傳統的規制方式越來越不能適應電信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由于運營商自然壟斷的地位,沒有降低成本、改善服務的壓力;二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政府很難確切了解電信運營的真實成本,運營商可以通過虛報信息來使政府提高規制價格,并從中賺取高額壟斷利潤。這些現象的存在歸結出一個結論:政府規制的結果與政府所希望的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初衷背道而馳,政府規制的有效性受到了質疑。

二、激勵性規制理論的產生

傳統的投資回報率規制(rateofreturnregulation,ROR)和完全成本分配規制(fullydistributioncostsregulation,FDC)都是以規制雙方擁有共同信息為主要假設前提的。然而,在規制實踐中,規制者和被規制者之間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對稱的,規制機構擁有的關于被規制企業的信息要遠遠少于被規制企業,規制雙方的博弈只能是非對稱信息博弈。因此,能夠成功應用于私人交易的傳統委托—理論很難直接應用于規制機制的設計。為解決規制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拉豐(Laffont)和泰勒爾(Tirole)等人將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中的激勵理論應用于規制理論分析,并對規制機構在擁有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激勵機制設問題進行了系統闡述。Littlechild在1983年英國電信管制報告中提出價格上限規制;隨后,Baron和Myerson等將委托理論、機制設計理論等引人規制經濟學;拉豐(Laffont)和泰勒爾(Tirole)在《電信競爭》一書中討論了電信業的政府規制與競爭定價方式,詳盡分析了激勵性規制理論在電信產業的應用,激勵性規制理論得以系統性研究和發展。

三、激勵性規制理論在電信業中的應用

傳統上看,電信資費多采用成本加成的定價原則,即規制者根據電信運營商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制定一個相應的回報率,使得運營商除了收回成本外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利潤回報。這種定價機制盡管簡單易行,卻有明顯的缺陷。運營商在這種定價規則下,沒有任何降低成本的動力。因為無論成本高低與否,他都獲得成比例的收益。高的成本將轉嫁給電信用戶,運營商不會承擔任何損失;低的成本也只會使用戶受益,運營商不會獲得任何額外的收益。這樣的最終結果是消費者利益的損失和整個社會福利的下降。

于是規制者開始醞釀更有激勵性的定價措施和規制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價格上限規制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價格上限規制原則下,規制者綜合考慮成本、技術、國民經濟、居民消費水平等因素制定出一個電信資費的最高上限。每個電信運營商可以根據顧客需求、市場競爭、技術能力等在限價范圍內自由靈活的制定價格。這一規制形式,促使運營商下大力氣降低成本,因為節約的成本將轉化為他自身的利潤。同時他也可以根據各項業務的需求彈性來相應調整價格水平。對需求彈性小的業務適當調高價格,從而利于其回收成本;對需求彈性大的業務則適當降低價格以吸引更多的顧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