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專題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9 07:21: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視專題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視專題片表現手法
摘要:電視作為一種傳播介質,強調的不僅是對外的形式宣傳,還在于傳播內容內在思想對人的感化作用。電視專題片作為以電視為傳播介質進行思想教育感化的主要電視題材,為了最大效果地發揮其影響力,需要在片中運用多種構圖方法與表現手法,通過巧妙的蒙太奇手法將畫面語言進行處理,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現專題片的主題。《舞火狗》成功地通過多維視角解讀與畫面語言多樣化構建,實現了專題片思想的多樣化表達。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表現手法;多元化
電視專題片,是我國電視節目類型中比較有非凡特色的一類節目,既不同于新聞,也不同于電視紀錄片,是我國電視節目類型的一種突破。它突破了電視紀錄片固化的拍攝模式和情景表達,又結合了新聞真實性表達的優點,將趣味性、豐富性與教育性融為一體,通過畫面語言、音效語言、環境渲染等多重表現手法的搭配與堆疊,力圖將專題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核心感染到每一個受眾[1],實現教育的啟示意義,這也是每一部電視專題片策劃創作主題的基礎和前提。大多數電視專題片一般來說,都是以挖掘具有藝術價值和保護意義的傳統風俗為主題,也有一部分是以歷史事件為主題進行專題片的制作。“舞火狗”作為瑤族的傳統舞蹈,是已經瀕臨失傳的極具民族藝術價值的舞蹈形式,是瑤族少女進行成年禮時的必備形式之一,現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舞火狗:正在老去的瑤寨少女成年禮》,是為了宣傳和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精心策劃拍攝的專題片。在片中,作品摒棄了傳統、冗長的紀實片的表現手法,以獨特的視角和多角度、多層次的視覺畫面,將這一歷史悠久的文化習俗,僅用不足17分鐘的片長完整的詮釋出來,并指出當前“舞火狗”瀕臨消亡的原因與困境。
一、唯美視角解讀傳統習俗,多元化表達拓寬專題內容
任何一部專題片從策劃到制作,其中的整個過程都是費盡心思和心力的,是去粗取精、火煉真金的過程。《舞火狗》尤為如此,從確定“舞火狗”這一傳統習俗開始,圍繞主題而開展的資料搜集、走訪研究、現場考察便從未中斷,繼而在了解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整個劇本結構、風格影調、畫面音效的構思,最終呈現出這一部特色鮮明、形式獨到、內涵豐富的電視專題片。作為一部挖掘瑤族傳統習俗內在精神的專題片,《舞火狗》并未以藝術展現的形式來進行專題片的制作,而是通過樹立典型人物的手法與故事化的表達,來進行全片的結構鋪排。在片中,作者給“舞火狗”賦予了三個不同的意義,“舞”以譚松娣為代表,象征老一代瑤族女性代表,是舞的極致與藝術的代言人;“火”以林何娣為代表,象征中年瑤族女性代表,是火的傳承與精神的向導;“狗”以楊秀娣為代表,象征青年瑤族女性代表,是“狗”的繼承者與傳承的希望。通過這三條明線,作者再以她們三人與“舞火狗”的故事為暗線,來進行整部片子的表達。除此之外,本片在傳統的解說詞加畫面表現的表現手法上,又通過環境對比、語調節奏的安排與變化,增強了整部片子的可欣賞性,使全片好看而有深度。以片中某片段舉例:在專題片中,分別呈現了瑤族不同時期的生活住所,一個呈現的是原始而純樸的“圍屋”式的大家庭村落生活方式;一個呈現的是因為公路的修建,而把“圍屋”的形式破壞而產生的“自立門戶”的洋樓生活方式。通過這兩種形式的對比,作者旗幟鮮明的表明自身對于“圍屋”這種體現“水土交融、自然圓滿”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從而通過這種主觀情感的代入,引發觀眾思考。不難發現,解說詞以這種略帶遺憾的語調,將“舞火狗”的發展軌跡與興衰原因濃縮其中,并通過前后對比的方式,讓受眾自發地陷入深思,感受專題片所要表達的深意。但是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通過畫面對比而引發受眾思考的方式,對于解說詞與配音解說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一般而言,專題片打動觀看受眾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畫面語言、音樂語言與文字語言。解說詞便是文字語言的一部分,在專題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舞火狗》中,便是通過散文一般的解說詞,給全片帶來一股詩一般的韻律和哲學的思辨色彩,將片中所要展現的人文情懷極富節奏型的展現出來。需要指出的是,專題片的三種語言之間并不是各自獨立的客體,往往一種語言的展現需要三者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否則效果將大打折扣。以一部分解說詞為例:(解說詞)以前瑤族女性在參加舞火狗儀式時,天空中的滿月,是紀念其生命中最美好時刻的象征,仰望天空的那一刻滿眼都是家鄉的美麗;如今身處“鋼鐵森林”的城市,仰望天空,不知道一眼望到的,是眼中的摩天大樓亦或霓虹燈光,還是心中的那一輪滿月?注:瑤族舞火狗儀式舉行時的月景。通過滿月以及周邊烏云的鏡頭,暗示著“舞火狗”正在遭受外部環境的威脅而瀕臨失傳,同時以仰望的視角引人深思以反問結尾,片中最后再以極富總結性的字幕加以概括:(字幕)藍田瑤族鄉境內有流洞水、倒流水這兩條河順流?倒流?民俗文化正在拔河……通過這一系列的閱讀,一股感慨歷史傳統文化受現展沖擊,而瀕臨消亡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但僅從字幕上的排列無法打動觀眾內心。為充分的發揮專題片的文字效果,一方面我們通過邀請國家級配音老師進行文字配音,確保將解說詞的感情與節奏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另一方面,大量的后期時間花費,對整個畫面語言及字幕設計進行非線性設計,并加入特效、色彩處理等技巧,希望能以賞心悅目的畫面語言加上細膩動人的文字語言,有效激發觀眾的欣賞情趣,增強專題片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從內容本質上來講,專題片的功能也側重于文化教育與歷史紀錄功能,同一般的電視紀錄片的目的并無太大區別,但從表現形式來講,電視專題片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耐看元素更多,《舞火狗》尤為如此。雖然《舞火狗》創作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瑤族這一傳統習俗,但《舞火狗》突破了一般的電視專題片的拍攝手法,通過采用類似電影敘事蒙太奇的手法,進行了電視專題片一次拍攝手法與構思上的創新突破,加強了電視專題片的情節沖突,由此吸引觀眾可以從始至終帶著濃厚飽滿的興趣進行觀看,便于觀眾更容易感受和理解專題片中所蘊含的主題思想。
二、畫面語言的多樣化以及鏡頭細節描寫對表達深度的影響
制作電視專題片論文
摘要:在媒介進入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品牌化經營的今天,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品種的電視專題片,在受眾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這是當前電視媒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結合多年來從事專題工作積累的經驗,我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策劃;包裝
關于電視專題片的界定,目前電視界和學術界眾說不一。但可以肯定,專題片不是純新聞,它不要求時效性,而是追求歷史的、文化的和社會的價值;它兼容某些新聞的特性,但與新聞有著本體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因此它既不會取代其它電視藝術,也不會被其它電視藝術所取代,有著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回顧我國電視專題片的創作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她身上的時代烙印。而今的電視專題片已開始拒絕枯燥無味的敘事和亟其冗長的鏡頭,追求“可視性”、“節奏性”、“故事性”。這就需要對電視專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策劃和包裝。
一、策劃首先要精心選材。
專題片可涉足的范圍極為廣泛,包括會議專題,歷史題材,民生報道等等。而選題的關鍵是在于它的內涵價值,我曾經拍攝過的《小布鞋大市場》、《小葫蘆做出大產業》、《松鳴巖花兒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觀眾的關注,是因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觀眾的欣賞情趣和口味,講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們能動地介入到片子中來,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的互動。
電視專題片營銷策劃
摘要:在多媒體崛起的時代中,廣大受眾對電視節目越來越“挑剔”,需求日愈多元化、多樣化,市場競爭也日愈激烈。基于此,電視專題片應抓住受眾的需求,積極思“變”,把握時代的脈搏,創新營銷模式,發揮專題片的獨特魅力,提高電視專題片的收視率,完成專題片向社會傳達“真、善、美”的使命,為社會營造和諧、健康的氛圍。而要實現這些使命,則必須在營銷策劃方面多下心思和功夫,講究策略,與時俱進。
關鍵詞:多媒體;電視專題片;營銷策劃
市場的需求是電視專題片發展的方向,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僅改變我們的生活、工作方式,而且改變了我們思維方式,激發了我們的創新意識。因而電視專題片也應以受眾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改變電視專題片的傳統營銷模式和方法,積極探索適應時展的營銷模式,注重廣大受眾的感受與體驗,讓專題片節目走進受眾的心中,留下美好,創造美好,不斷提高受眾的關注力與節目的收視率。
一、電視專題片營銷策劃的動力
營銷策劃是產品進入市場,贏得市場的必須手段,這是每個行業進行改革創新的最原始的動力。電視專題片與其他電視節目一樣虎視眈眈地盯著有限的市場,從節目的品質抓起,增強節目的營銷策劃力度,希望以創新突圍,獲得勝利。(一)吸引受眾之動力。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常常會受到個人因素、社會因素以及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得人們的需求日趨多樣化與多元化,而為了滿足人們的不斷變化的需求,各個行業都努力地把脈市場,以市場為導向,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這成了各行各業積極探索、創新的動力。電視專題片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它以紀實的方式深入地揭示現實生活與社會文明,給予人們豐富的精神給養。電視專題片是一種無形的精神產品,也要適應市場環境,把受眾的需求轉變為專題片節目創新與市場營銷策劃的動力。專題片制作組應根據不同階層的受眾的需求對市場進行細分,并以此為依據,做好營銷策劃,以便于制作精良的節目在推向市場之際,才能吸引受眾的“眼球”,打動受眾的心,從而在市場脫穎而出,贏得市場的好口碑。(二)技術創新之動力。滿足廣大受眾的內心需求和欲望是電視專題片營銷策劃的核心。隨著新媒體的快速崛起,以其方便快捷、“無處不在”的便利性贏得廣大受眾的喜愛,迅速占據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半壁江山,傳統電視的王者之位岌岌可危。新時代有新氣象,“保守”只能被動挨打,只會被市場淘汰,創新才能獲得發展,贏得市場,這也是各行各業構建新型營銷平臺,積極做好營銷策劃的一種強大的動力。因此,在多媒體發展的趨勢下,傳統電視以及專題片制作組也應迎合時代的發展,加快技術革新,加大與博客、微博、微信等多媒體融合的力度,以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作為節目創新的原點,深化專題片的營銷策劃,整合利用社會各方資源,拓寬營銷渠道,構建節目傳播平臺,有效解決廣大受眾被動收視的問題,滿足受眾的需求。
二、電視專題片營銷策劃的策略
小議電視專題片的策劃與包裝
摘要:在媒介進入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品牌化經營的今天,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品種的電視專題片,在受眾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這是當前電視媒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結合多年來從事專題工作積累的經驗,我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策劃;包裝
關于電視專題片的界定,目前電視界和學術界眾說不一。但可以肯定,專題片不是純新聞,它不要求時效性,而是追求歷史的、文化的和社會的價值;它兼容某些新聞的特性,但與新聞有著本體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因此它既不會取代其它電視藝術,也不會被其它電視藝術所取代,有著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回顧我國電視專題片的創作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她身上的時代烙印。而今的電視專題片已開始拒絕枯燥無味的敘事和亟其冗長的鏡頭,追求“可視性”、“節奏性”、“故事性”。這就需要對電視專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策劃和包裝。
專題策劃首先要精心選材。專題片可涉足的范圍極為廣泛,包括會議專題,歷史題材,民生報道等等。而選題的關鍵是在于它的內涵價值,我曾經拍攝過的《小布鞋大市場》、《小葫蘆做出大產業》、《松鳴巖花兒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觀眾的關注,是因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觀眾的欣賞情趣和口味,講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們能動地介入到片子中來,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的互動。
在專題片題材的選取上我們要注意選取典型,就是所選取的人或事在一個時期一個地方具有普遍性、現實性、代表性和時代性。雷鋒、孔繁森等先進人物都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們之所以能成為改革中的先進典型,不僅因為他們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更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都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體現出鮮明的時代風采。這樣的典型讓人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將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電視專題片,就會收到很好的社會收益。因此,我們地方電視臺在創作專題片時就應注意選取這樣的典型。
現代電視專題片包裝創新論文
摘要:在媒介進入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品牌化經營的今天,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品種的電視專題片,在受眾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這是當前電視媒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結合多年來從事專題工作積累的經驗,我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策劃;包裝
關于電視專題片的界定,目前電視界和學術界眾說不一。但可以肯定,專題片不是純新聞,它不要求時效性,而是追求歷史的、文化的和社會的價值;它兼容某些新聞的特性,但與新聞有著本體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因此它既不會取代其它電視藝術,也不會被其它電視藝術所取代,有著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回顧我國電視專題片的創作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她身上的時代烙印。而今的電視專題片已開始拒絕枯燥無味的敘事和亟其冗長的鏡頭,追求“可視性”、“節奏性”、“故事性”。這就需要對電視專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策劃和包裝。
專題策劃首先要精心選材。專題片可涉足的范圍極為廣泛,包括會議專題,歷史題材,民生報道等等。而選題的關鍵是在于它的內涵價值,我曾經拍攝過的《小布鞋大市場》、《小葫蘆做出大產業》、《松鳴巖花兒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觀眾的關注,是因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觀眾的欣賞情趣和口味,講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們能動地介入到片子中來,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的互動。
在專題片題材的選取上我們要注意選取典型,就是所選取的人或事在一個時期一個地方具有普遍性、現實性、代表性和時代性。雷鋒、孔繁森等先進人物都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們之所以能成為改革中的先進典型,不僅因為他們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更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都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體現出鮮明的時代風采。這樣的典型讓人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將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電視專題片,就會收到很好的社會收益。因此,我們地方電視臺在創作專題片時就應注意選取這樣的典型。
電視專題片解說詞語言特色
1解說詞的生動性
解說詞在電視專題片中,主要的職能就是服務于主題。第一,解說詞應盡量寫得親切、自然、樸實。一部電視專題片要得到觀眾的認可,能引起觀眾的興趣,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這個距離的“連接點”就是樸樸實實的語言,那種居高臨下,我說你聽的說教式方法萬萬要不得。在撰寫解說詞時,作者最好將自己擺在同觀眾平等的位置上,采取與觀眾拉家常,說心里話的方式,娓娓道來,讓觀眾感謝到親切自然。例如專題片《豫東人從容面對蘋果之戰》的開頭,作者的解說詞是:“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播報》。這兩年,在社會上,蘋果的話題變得有些沉重。主要原因,是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有句話說得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年豫東大地的蘋果又將面臨巨大的壓力,如何采取應對的措施呢?對此,豫東人民是處驚不亂,從容應變。”這段話包含著豐富的內涵。第二,解說詞要寫得要口語化,生活化。口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能打動人的,因為口語明了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在寫作時應注意選擇一些富有感情的語氣詞,觀眾聽了會產生一種親切的感覺。第三,解說詞要寫得朗朗上口,富有節奏,聽后催人奮進。例如專題片《百萬畝果園引水工程》中末尾的一段話:“2008年底到2009年上半年,幾個月的時間只不過是歷史的一瞬間。勤勞智慧的豫東人民在面臨干旱長達半年之久的時間里,要完成近一百畝的果園引水澆灌工程,不能不說是一個宏大的工程。這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巨大的勞動,困難可想而知。但是,我們相信,有黨的政策的指引,有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豫東人民一定能完成這一工程,走向勝利的明天。”這段話鏗將有力,感情豪放,能夠釋放出一股巨大的感染力。
2解說詞的形象性
形象化的語言用在電視專題解說詞中具有很強的鼓動性,最容易打動觀眾。一位哲人曾這樣說過:“解說詞什么時候寫得像從帶有情緒的人物和激動的劇情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什么時候就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這句話是對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創作的最高要求。一位新聞界的前輩對電視專題片解說詞作了這樣一個評價:“解說詞為泥塑補充了許多情節和內心獨白,強烈地感染觀眾。”的確如此,一篇好的電視專題片解說詞與鮮活的畫面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即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電視專題片,既是畫面藝術,又是語言藝術,是視聽語言的具體應用,只有將美的語言溶為一爐,才能創作出感人之作。如中央電視臺播出的《話說長江》里寫葛洲壩大江截流,共填了八千萬土石方。為了讓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寫道:“如果把這些土石方堆成高寬各一米的墻,有八萬多公里長,可以繞地球赤道兩周多。”真謂主題鮮明,語言形象生動、令人叫絕。
3解說詞的喻理性
電視專題片策劃的發展論文
摘要:在媒介進入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品牌化經營的今天,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品種的電視專題片,在受眾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這是當前電視媒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結合多年來從事專題工作積累的經驗,我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策劃;包裝
關于電視專題片的界定,目前電視界和學術界眾說不一。但可以肯定,專題片不是純新聞,它不要求時效性,而是追求歷史的、文化的和社會的價值;它兼容某些新聞的特性,但與新聞有著本體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因此它既不會取代其它電視藝術,也不會被其它電視藝術所取代,有著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一、回顧我國電視專題片的創作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她身上的時代烙印。而今的電視專題片已開始拒絕枯燥無味的敘事和亟其冗長的鏡頭,追求“可視性”、“節奏性”、“故事性”。這就需要對電視專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策劃和包裝。
專題策劃首先要精心選材。專題片可涉足的范圍極為廣泛,包括會議專題,歷史題材,民生報道等等。而選題的關鍵是在于它的內涵價值,我曾經拍攝過的《小布鞋大市場》、《小葫蘆做出大產業》、《松鳴巖花兒的殿堂》等片子,之所以受到觀眾的關注,是因為它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觀眾的欣賞情趣和口味,講述了老百姓的故事,使人們能動地介入到片子中來,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的互動。
在專題片題材的選取上我們要注意選取典型,就是所選取的人或事在一個時期一個地方具有普遍性、現實性、代表性和時代性。雷鋒、孔繁森等先進人物都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的典型人物,它們之所以能成為改革中的先進典型,不僅因為他們具有勇于吃苦、甘于奉獻的精神品質,更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都符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展需要,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體現出鮮明的時代風采。這樣的典型讓人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將這些典型人物制作成電視專題片,就會收到很好的社會收益。因此,我們地方電視臺在創作專題片時就應注意選取這樣的典型。
電視經濟專題片探討論文
電視經濟專題片是對客觀物質現實的真實紀錄,同時,又是對客觀物質現實的藝術表現,它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經濟活動中剝離出那些有關注價值的人和行為,讓我們更真切、鮮活地認識這個世界。
電視經濟專題片是表現的,更重要的一點它又時時受到真實性原則的制約,可以這樣說,電視經濟專題片比起其它類型的電視節目,受真實性和藝術性雙重制約的程度更為突出。正是基于這一點,才形成了電視經濟專題片的獨特表現形式,也造就了一批獨具才華的電視經濟節目的編導,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為電視經濟專題片的發展開拓出了一片嶄新的空間。當我們在觀看有價值的電視經濟節目時,除了感受到社會的經濟活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嬗變的同時,又能從中獲取到這一類型節目所帶給我們的獨特的審美感受,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就在于編導在尊重客觀物質現實的同時,又把握住了在創作中的藝術性原則,通過點點滴滴的諸多元素,生發出獨特的整體性審美經驗和感受,在這里,枯燥的數字、簡單的人物、平淡的事件在編導的創作魔方中都具有了別致的審美價值,也就是說,在電視經濟節目實用、客觀的基礎和范圍內,盡可能多的強化藝術的表意功能,使其具有真正的審美價值。當觀眾在觀看和欣賞本質上具有美的事物時,其想象、情感、認識等各種心理能力便被激發而活躍起來,開始了不同的心理體驗的過程:或悲哀、或喜悅、或憤怒、或警覺、或者是感到崇高,或覺得渺小等等,然而最終都獲得了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悅輸,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你所傳遞的信息和你在經濟節目中所做出的分析、判斷和推理,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恩格斯曾這樣描述好的作品給勞動者帶來的審美享受:“使一個農民作完艱苦的日間勞動,在晚上拖著疲乏的身子回來的時侯,得到快樂、振奮和慰藉,使他忘卻自己的勞累,把他的磽瘠的田地變成馥郁的花園……”①那作為電視經濟專題片也應該具有這樣的審美價值,給觀眾帶來這樣的審美享受。
一、創造意識
人類思維著的頭腦,用藝術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和理論的四種方式掌握世界。電視經濟節目這種形態,它所觀照的是整個人類的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那么作為一名電視經濟節目的編導在用思維著的頭腦掌握世界的時侯,就不能非此即彼或以偏概全,而是有所關聯和適度地運用掌握世界的四種方式,這也就決定了電視經濟節目本身所固有的審美特征。
藝術掌握世界的方式可以理解為人們用心靈去觀照世界的方式。
同時也是人們進行藝術生產的方式,當我們面臨一種經濟現象或經濟行為并用藝術的掌握方式去觀照它時,會驚奇地發現,我們已不僅僅把藝術的方式當作一種意識形態來認識,同時也把藝術的方式當作一種生產形態來看待,因為“任何藝術,它的本質特性是審美的,創造性的意識形態,也是審美的、創造性的生產形態。藝術,必須要借助一定的物質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審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質材料、心靈與審美對象相互作用,相互結合的情況下,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造性勞動。”②由此可見,當我們用藝術的方式去把握經濟社會中的一個客觀現實時,創造性的勞動已經開始了。從主體上看,編導者的創造沖動和創造意識,是掌握這一客觀現實的原動力之一。從客體上看,客觀現實,為藝術掌握以人為中心的自然、社會提供基本的原型。從主、客觀關系方面來看,把主體的創造意識和審美經驗“物化”于作品之中,在“物化”的過程中,隨著客體內涵的不斷顯露和主體對客體的層層深入,又會反過來刺激主體的創造性,以最佳的藝術性原則,使作品表露出其特有的審美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每一位編導者都應將創造意識視為自覺的追求,沒有了創造意識,也就失去了把握經濟現象的原動力,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創造意識的生成可以使創作者將自己獨特的個性、氣質、語匯和情感符號“物化”于作品之中,同時也將創作者自己主觀世界的審美情致、體驗以及自創的恰當得宜的美的形式構成,“物化”于作品之中,它可以使作品產生一種不可重復性和獨創性,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電視經濟專題片的審美價值。
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特征論文
摘要:電視解說詞是電視人與觀眾進行交流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寫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片子的質量。就電視專題片解說詞的語言特色進行論述。
關鍵詞:電視專題片;解說詞;語言特色
一部有感染力的電視專題片,除了內容深刻,畫面真實,音樂和諧之外,解說詞是否有鮮明的語言特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聲音因素。
每一位前臺電視工作者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和特色,有的如雷電交加,氣勢磅礴;有的似行云流水,清高氣爽;有的委婉纏綿,耐人尋味;有的節奏鏗將有力,粗狂豪放。
電視解說詞是電視人與觀眾進行交流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寫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片子的質量。
大文豪高爾基曾經說過:“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語言是文學的重要工具,它與各種事實生活現象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文學的材料。”電視專題片解說詞,屬于文學的范疇。因此,要寫好電視解說詞,并使其特色鮮明,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廣播電視語境下音樂專題片研究
摘要:音樂專題片是電視這一大眾傳播媒介發展起來以后的藝術形態,通過電視藝術的視聽化敘事手法,進而闡述音樂作品、音樂家及同音樂相關的文化形態特征,將聽覺藝術可視化、大眾化,以便獲取更為廣泛的媒介傳播效果。本文將以電視音樂專題片《尋找貝多芬》為例,探尋廣播電視語境下的音樂專題節目創作規律。
關鍵詞:音樂專題;視聽語言;大眾傳播
一、音樂與電視的融合方式
音樂學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之一,已經存在數千年之久,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最早對音樂的理性元素進行了比較系統化的論證,而在東方文明古國中國,《樂論》《樂記》等專著也突顯出中國古典音樂美學的獨有特色。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以前,音樂學的研究語境一直處于傳統的、穩定的、單一的格局發展之下,而電子技術及物理學的飛速發展,使音樂學的研究語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場變革的觸發點就是電視的發明。電視的發明對于音樂藝術來說,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將抽象的聽覺語言進行具象的視覺傳達,而無法具體表現的音樂情感也能夠通過電視節目中的語言進行表現。而對于電視藝術本身來說,音樂也為其注入了新的內容及活力,傳統意義上的以敘事、新聞為主體的二分天下的電視內容格局被打破,音樂成為抒情型電視節目的最直接表現方法。音樂同電視的融合大致上有如下幾種方式:首先是音樂電視:即帶有廣告性質的MV,這同MV誕生的初衷密不可分,即利用可視化的媒介來對音樂進行廣告營銷,使某一音樂作品或音樂人獲得更為廣泛的受眾群體,MV剛好能夠達到這一目的,音樂人能夠通過在MV畫面中的直接或間接出現來獲取一定受眾的支持,音樂作品的表現方式也能夠因為畫面的存在而變得愈加豐富。其次是電視音樂:即為特定電視節目而配的旋律音樂。較為優秀的電視節目能夠帶動音樂作品的普及率,例如由于某一電視劇或電視綜藝節目而被廣大受眾所熟知的欄目音樂以及主題音樂。再次是現場音樂會轉播或音樂會錄像。這是音樂藝術通過電視媒介呈現的最直接方式,將本來存在的、正在演奏聽覺作品的視覺形象通過電視表現出來,等同于現場音樂演出,不同的僅僅在于電視媒介的加入。而電視媒介的加入則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優化了受眾欣賞現場音樂會演出的效果,由電視轉播所提供的畫面往往是專業人士進行的優化選擇,這使得觀眾更容易觀賞到最為精彩的演出瞬間。最后則是本文所重點論述的音樂節目:即以介紹音樂家及其作品等為主要內容的電視欄目。通過電視節目以達到將音樂知識獲取更廣泛的普及率的目的,尤其對于高雅音樂藝術來說,其受眾范圍的狹窄使其普及范圍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電視作為最廣泛的大眾傳播媒介,對高雅音樂藝術知識的傳播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及價值。《尋找貝多芬》正是這樣一檔介紹貝多芬人生及其音樂作品的電視欄目,它本身已經脫離了傳統音樂學研究領域的單向維度范疇,而開始朝向縱深方向發展,在傳統音樂學文本的基礎上,同傳播學、電視藝術學等多種學科相結合,表達樣式更加直觀立體而豐富,不僅將貝多芬自身的音樂故事進行視聽化呈現,同時結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及社會背景,使人物形象、音樂語言更為全面的表現出來。
二、電視音樂節目編排與后期剪輯
《尋找貝多芬》之貝多芬的愛情包括如下幾種探詢方式與角度:被采訪專家的評述、以第三人稱角度的客觀旁白、主持人總結出來的探詢線索、貝多芬歌劇的內容暗示。以上大致四種探詢貝多芬感情經歷的角度按照插敘的方式進行編排,通常由被采訪專家先對貝多芬的愛情進行大體上的評述,然后穿插電影片斷并配合客觀旁白,回到貝多芬所處的年掘其情感線索。接下來被采訪者以個人的角度繼續對影像中發掘的貝多芬感情線索進行描述,主持人則對以上部分進行總結并進行下一階段的過渡。歌劇選段的運用是為了增加敘事的感染力并讓敘事形式更加豐富多彩,當全篇完成時,編導卻發現了在歌劇選段剪輯過程中的一個缺憾:沒有將樂團伴奏切入到畫面中來,因此對女主角不同景別、不同角度的切換略顯得單一。另外,作為音樂會主要形式的歌劇演出,其導播與切換節奏也能夠體現出其技術魅力。配合以上四種探詢角度的畫面大致上有以下幾種類型:被采訪者現場、主持人現場、電影畫面、自然景物、建筑、貝多芬不同時代的畫像、歌劇演出現場。電視專題片同影視劇的剪輯原則有所不同,以本片為例,其更具有特殊性,因為《尋找貝多芬》不僅僅是一部電視專題片,更是一部音樂電視專題片,聲音元素在其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剪輯更多所遵循的原則是聲音原則,或者說是聲畫關系,畫面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主持人和被采訪者的畫面剪輯比較單一,每一個片斷基本上由三個或三個以下同一人物不同景別的鏡頭構成。當第三人稱進行客觀旁白時,聲音和畫面構成了同步和并行兩種關系,畫面更多的是根據解說詞的內容進行切換。部分帶有自然景物的畫面,如鮮花、水面、云層等元素,起到了象征作用。如貝多芬的詩句“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愛……”所配合的畫面就是美麗的花朵和風景,象征著其內心世界對愛情的憧憬及愛情本身的美好。當敘述者的聲音所講述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小故事時,片子的剪輯原則以畫面為主,此時,剪輯更大意義上被看成為影視劇本身的剪輯,鏡頭景別的匹配、角度的匹配以及軸線關系需要重點加以考慮,但還是或多或少受到了畫外音的制約。編導在選取電影畫面時,還不得不面臨一個重要問題,即畫面內容并不完全按照本片所表現的主題內容一一呈現,尋找貝多芬的情感線索,還需要省略電影敘事中同本片主題無關的內容,相應填充進來的是具有象征意義的自然景物、建筑以及不同時代貝多芬本人的畫像。當電影片斷、自然景物等元素被剪輯在一起時,我們要保證畫面的視覺連貫性。因為不同時代、不同光線、不同設備所拍攝出來的畫面質量自然有所差異,表現為清晰度的不同、明暗效果不同等等,這就需要后期進行相應的畫面處理,帶有懷舊感的電影片斷是畫面的主體,而現場用高清設備拍攝的自然景物以及建筑等則需要在明暗關系上稍做處理,達到兩者影調一致。而清晰度的不同一般后期很難修復,編導巧妙地借助解說詞的作用,將敘述時空在過去時和現在時中穿梭,同兩種清晰度的畫質進行了嚴格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