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舞臺燈光設計新發展思路

時間:2022-10-08 14:56:52

導語:電視舞臺燈光設計新發展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舞臺燈光設計新發展思路

【摘要】基于國內電視綜藝節目整體制作水平的提升、節目形態和種類的多元化及技術的發展,闡述對電視舞臺燈光的新認知、虛擬技術的應用,以及線上演出、高校專業燈光人才培養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電視舞臺燈光設計;燈光設計師;線上演出;虛擬技術應用

廣播電視產業的飛速發展和電視技術的不斷革新,國內電視綜藝節目整體制作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電視舞臺燈光成為豐富節目形態、提升視覺藝術美的利器。電視燈光設計作為電視舞臺視覺造型元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電視節目的整體視覺呈現效果,進而影響電視節目的輸出質量。隨著電視舞臺燈光技術的迭代,數字化的燈具、燈光輔助設計軟件及多媒體視頻裝置等有了更多的應用,改變了電視舞臺燈光設計的創作手段和方法,使燈光效果與視頻等其他舞美呈現有機結合,特別是電視綜藝類節目呈現出新穎多樣的視覺效果,擁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從而吸引更多具有不同審美追求的受眾,也有效地推動了電視綜藝類節目的創新發展。隨著國內電視綜藝節目整體制作水平的不斷提升,節目的形態、種類的多元化,舞美、攝像、燈光、在線包裝等各領域創新技術的融合,電視舞臺燈光設計的觀念和方式都在不斷更新。這對國內演藝市場及燈光設計師來說是機遇同時也是更大的挑戰,因此,探索電視舞臺燈光設計的新發展思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構建電視舞臺燈光新認知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新興光源燈具的不斷出現,在燈光設計中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和設備,加之藝術呈現的無限豐富性,也使得電視舞臺設計的藝術表現門類交叉融合,綜合多學科的藝術表現元素,進行跨學科跨專業的研究與探索,已經成為新時代電視舞臺燈光設計者們面對的新課題。同時,人們審美追求也在同步變化,電視舞臺演出模式面臨永恒的革新問題,電視節目制作的理念將隨之變化,只有全方位地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才能使創作具有生命力。電視舞臺燈光設計作為舞臺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靈活絢麗的造型屬性,從而富有藝術感染力,在電視舞臺美術呈現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燈光設計不但需要打造一個個符合藝術審美要求的空間,以及各個環節與不同時空的轉換;而且需要滿足人物、情節、環境氛圍的營造,使得絢爛多彩、變幻莫測的光影與節目內容高度融合。未來的燈光設計作品(無論是虛擬效果設計作品還是現場燈光設計作品)包括設計者本身都將是傳播載體呈現的一部分,因此,設計者從幕后走向臺前的不僅僅是電視舞臺燈光設計作品,還包括設計者本身,個人IP盛行的時代將賦予電視舞臺燈光設計師藝術文化價值傳承的新標簽。在多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視頻技術、虛擬技術等多領域的技術有了更多的應用,電視舞臺燈光設計師不僅要完成現場燈光效果設計,還要與相關專業配合,這要求燈光設計師對3D、4K等視頻技術及其成像原理對燈光的需求進行深入的探究,并能將這些多媒體技術結合到電視舞臺燈光設計的實際應用中。同時,電視舞臺燈光設備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舞美燈光設計師運用燈光控制臺不僅控制常規的燈具,還需要控制舞臺上包括大屏、投影幕、燈帶等更多的發光設備,并實現一體化的控制,這也是電視綜藝晚會視覺設計技術操作層面的發展走向。對于演藝產業來說,除現場演出、電視節目外,線上傳播的開拓必不可少,作為新時代的電視舞臺燈光設計師需緊跟潮流,充分了解線上演出模式的邏輯架構。現場及電視的舞臺燈光等硬件配備如何更好地應用到線上,線上演出制作質量如何提升,演藝產業的線上模式作為暫時性應對策略,其商業價值如何進一步的挖掘,使得電視舞臺燈光行業能夠趨利避害開辟出新的路徑,這都需要從業者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和思考。

2虛擬技術應用于電視舞臺燈光

目前,多媒體技術、虛擬技術已越來越多應用于舞臺藝術中。電影(電視劇)已然將綠幕摳像技術應用到后期制作中,實現了無實物表演的大膽設想,并將這種技術表現得淋漓盡致。電視節目制作也在應用VR、AR、XR等技術呈現虛擬化的演出背景,而虛擬技術在電視舞臺燈光的應用處在孕育階段,在燈光、虛擬技術應用人員的努力研發之下,隨著線上演出的推進,現場演出形態的變化,會實現更多的功能,呈現更多樣的表現形態。電視舞臺燈光設計的線上展現方式如今基本依然依托于實體演出,即仍需要搭建舞臺,安裝燈具、大屏、投影幕等硬件設備,如采用VR、AR、XR等虛擬技術在電視舞臺燈光設計、后期等制作環節,可以呈現出較實體場景更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特別是各線上演出平臺整體視覺呈現效果的豐富性和藝術性不再單獨地依托于實體的舞美設計和大量硬件設備支持。同時,燈光輔助設計軟件可模擬出舞臺場景中將要呈現的燈光效果,使燈光設計變得高效、便捷。

3線上演出趨勢

如今信息傳播已經進入了一個融媒體的新時代,電視制作和首播的內容,不再過度依賴電視這一媒體進行傳播,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如抖音、快手等直播平臺。電視舞臺燈光設計主要是針對大型演播廳的舞臺演出的錄制及室外節目錄制,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大減少了現場錄制。困境往往與機遇并存,演出市場開始絕處逢生,嘗試一系列的線上演出。各類“云演出”形式開始進入大眾視野,“云劇場”“云演唱會”等線上演出方式成為眾多演出行業從業人員的應對之策。“云演出”的形式雖失去了演播室現場錄制時嘉賓與觀眾之間面對面的互動效果,但制作者采用VR、AR等技術增加互動、沉浸感,并豐富了觀賞性。在運用VR、AR等技術的新形式下,受到拍攝、傳輸等技術手段的影響和制約,線上演出中燈光的表達相比舞臺燈光呈現還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多方技術嘗試與磨合,進一步提升燈光表現力。中國演藝產業的線上需求量激增,線上電視演播室演出形式下的定制款演出產品越來越受消費者的歡迎,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愈加符合電視演播室的制作與傳播邏輯,長遠來看,付費線上演出產品將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線上演出整體制作質量及規模較之線下依然處于弱勢,想要成為熒屏上最具活力和參與感的觀演方式,一味追求快感而忽略視覺呈現效果只能曇花一現,應借鑒電視舞臺及燈光等相關設計中注重專業性及創新性的成熟經驗。電視舞臺燈光設計作為電視制作鏈條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對于線上演出產品同樣不可或缺,借助燈光跟隨節目節奏、吸引觀眾視線、催化觀眾情感,提高觀眾的參與度,特別是VR、AR、XR等虛擬技術在燈光設計、后期等制作環節的應用,將創作的虛擬場景與現實演出畫面融合,通過視覺沖擊力的增強升級服務體驗,讓觀看者隨著場景變化產生情感共鳴、角色轉換,真正參與到節目中,實現舞臺和觀眾的良性互動。同時,電視舞臺燈光設計手段也愈加成熟,各類燈光設計軟件在不斷升級,功能不斷擴展,燈光輔助設計軟件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電視媒體技術中,虛擬3D設計效果愈加逼真。作為電視舞臺燈光設計者面對挑戰必須強化自身專業素養,掌握類似“云演出”這種新形式的底層邏輯,深入鉆研各類燈光設計應用軟件的基本原理,甚至包含錄屏技術與信號輸出原理,更好地將各種技術應用到設計創作中,輸出高品質、藝術性強的作品。

4電視舞臺燈光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

隨著虛擬技術的應用和線上演播的不斷發展,演出行業對掌握虛擬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劇增。演出藝術領域既懂藝術又通曉高新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嚴重匱乏,尤其缺乏能夠針對線上場景進行再創作的人才,需要大力培養現代信息技術與演出藝術生產制作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就燈光設計發展走向來說,燈光輔助設計軟件、燈光控制軟件、燈光離線編程軟件等應用越來越廣泛,燈光師需加強與相關專業的協同合作。因此,需要結合中國演藝市場特色制定人才培養標準,培養有理論、有文化積淀、有專業技能的人才,避免無藝術性的“技術流”。從教師層面上,當前演藝市場行業培訓存在大量“蜻蜓點水”、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甚至教師自身與時代脫節,對虛擬、網絡等跨領域技術知之甚少,傳授內容難以滿足行業的需求。因此,教師要轉變授課思維和方式,專業素質一定要過硬,除具備扎實的電視舞臺燈光專業理論知識,還應不斷學習新技術,并參與實踐創作,做到與時俱進,因材施教。同樣,對于學生的專業實踐教學也應給予重視。高校的各類藝術活動是學生將電視舞臺燈光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可以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感知力;與此同時,了解電視舞臺燈光設備特性及功能,不斷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思考能力,從而培養出具有綜合專業素養的學生,達到順應行業發展需求、學以致用的目的。

5結語

在信息化、科技化的文化產業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伴隨創新中國電視舞臺演藝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觀念、新技術、新應用更迭變換,各種技術手段已然參與到舞臺演出的創作中,拓展了舞臺演出的空間。作為電視舞臺燈光設計者,建立既具有個性化又在諸多元素中求得平衡的創意設計理念,豐富創意的形式和表現手法,著力創作與觀眾精神共鳴的作品,借技術之力傳播中國文化,實現電視舞臺燈光設計從技術到藝術的完美融合與升華。

參考文獻:

[1]蔡蔚,江中鴻.尋找一種新的視覺平衡——談電視晚會LED視覺空間中的燈光設計[J].現代電視技術,2019(08):86-89+129.

[2]田霖,陳晨.舞臺光影魔術師——電視舞臺燈光設計的現狀與未來[J].影視制作,2014,20(03):16-23.

[3]王一鳴.新型冠狀肺炎對中國演藝產業的影響探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3(02):153-161.

[4]鄧迪,Hye-WonJang.疫情下中國政府對演出市場的支持與思考[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06):27-28.

[5]倪曉.燈光設計大師——WYSIWYG[J].藝術科技,2002(04):16-19.

[6]熊英,于濤,孫洋.現代信息技術助力演出藝術傳播方式創新研究[J].演藝科技,2021(11):64-70.

作者:朱凈孺 單位:河北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