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政治理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8 06:12: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鄧小平政治理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論鄧小平的國際政治理論
一、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的基本內容
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的思想觀點相互關聯、相互貫通,與馬列主義、思想所包含的國際政治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鄧小平曾經指出:“中國的對外政策是一貫的,有三句話,第一句是反對霸權主義,第二句是維護世界和平,第三句是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或者叫聯合和合作。”[1](P415)這三句話不僅是中國對外政策和國際戰略的基本原則,也是鄧小平國際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據此,我們把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的基本出發點。
冷戰時代結束以后,世界加快向多極化發展,但國際局勢依舊動蕩,地區性沖突與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強,而心的矛盾和沖突都具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色彩。對此,鄧小平指出:“現在不發達國家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發達國家的需要。發達國家欺侮落后國家的政策沒有變。”[2](P319)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在許多國家煽動動亂,實際上是搞強權政治、霸權主義,要控制這些國家,把過去不能控制的國家納入他們的勢力范圍。”[2](P348)
推行強權政治的一些國家,往往借口“人權”、“民主”等問題,任意干涉別國內政,對發展中國家說三道四。鄧小平認為,就民主而言,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并不是不需要民主,“民主是我們的目標。”[2](P285)但是,“要求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辦不到的。世界上那末多伊斯蘭國家就根本不可能實行美國的所謂民主制度,穆斯林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2](P359)就人權而言,“真正說起來國權必人權中要得多。”[2](P345)“西方的一些國家拿什么人權、什么社會主義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實際上是要損害我們的國權。搞強權政治的國家根本就沒有資格講人權,他們上海世界上多少人的人權!從鴉片戰爭心略中國開始,他們傷害了多少中國人的人權!”[2](P348)在鄧小平看來,談人權離不開國權,人權首先由國權保障的人的生存權、發展權。
鄧小平政治理論使命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完成了對政治解放的歷史批判,建立起“從政治解放到人類解放”的著名命題。鄧小平把這一命題的展開提到了新的歷史層面和新的理論境界。鄧小平的政治努力以超越政治解放為使命,實際回應了“歷史終結論”,回應了“第三波”。鄧小平的政治努力實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話語體系的轉換,成功地在中國開始了超越政治解放的路徑探索。
【關鍵詞】馬克思的命題/鄧小平政治理論/超越政治解放
【正文】
1.鄧小平如何提出問題?
1.1對黑格爾國家哲學的超越是馬克思完成歷史唯物主義發現的重要關鍵點。在這一超越的理論過程中,馬克思形成了“從政治解放走向人類解放”的重要命題。這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第一個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命題,同時也是歷史唯物主義早期理論史上的一個支柱性的命題。“政治解放本身還不是人類解放”(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5頁。),只有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會,使現實的個人同時也是類存在物的時候,才能實現人類解放。這一命題規定了1844年以后馬克思的工作中心,構成馬克思其后為中心工作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同時,這一命題也為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政治實踐的歷史內涵作了說明。從此以后,社會主義政治實踐就是以實現對政治解放的揚棄和爭取人類解放的目標為自身的歷史規定性和主要哲學基礎。
1.2但是,在20世紀社會主義歷史上,以否定政治解放,爭取人類解放為旗幟的政治實踐卻顯現出難以盡言的幼稚,在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上,屢屢出現悲劇式的扭曲。到20世紀晚期,鄧小平以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展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實踐努力和理論努力時,所面對的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驗的嚴重不足,以及至少是形式民主意義上的民主傳統的嚴重缺乏。在論及推進中國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使命時(注:關于政治制度改革,1979年鄧小平的提法是:“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08頁。)在1977年到1982年間,鄧小平穩定使用的范疇是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明確要改革的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制度范疇。1982年在所作黨的十二大報告中,以及1983年十二屆二中全會鄧小平的講話中,正式使用“政治體制改革”的提法。此后,中國共產黨的各種文件,鄧小平的講話和文章里,不再使用“政治制度改革”一語,對于處于復雜的國際政治格局和工業化初、中期進程中的中國來說,這一提法改變的理由是十分清楚的。至于本文的表述,將在更接近鄧小平原意的意義上主要使用“政治制度”這一范疇。),鄧小平是這樣提出問題的:
鄧小平政治理論的使命論文
【內容提要】馬克思完成了對政治解放的歷史批判,建立起“從政治解放到人類解放”的著名命題。鄧小平把這一命題的展開提到了新的歷史層面和新的理論境界。鄧小平的政治努力以超越政治解放為使命,實際回應了“歷史終結論”,回應了“第三波”。鄧小平的政治努力實現了中國社會主義政治話語體系的轉換,成功地在中國開始了超越政治解放的路徑探索。
【關鍵詞】馬克思的命題/鄧小平政治理論/超越政治解放
【正文】
1.鄧小平如何提出問題?
1.1對黑格爾國家哲學的超越是馬克思完成歷史唯物主義發現的重要關鍵點。在這一超越的理論過程中,馬克思形成了“從政治解放走向人類解放”的重要命題。這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第一個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命題,同時也是歷史唯物主義早期理論史上的一個支柱性的命題。“政治解放本身還不是人類解放”(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5頁。),只有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會,使現實的個人同時也是類存在物的時候,才能實現人類解放。這一命題規定了1844年以后馬克思的工作中心,構成馬克思其后為中心工作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同時,這一命題也為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政治實踐的歷史內涵作了說明。從此以后,社會主義政治實踐就是以實現對政治解放的揚棄和爭取人類解放的目標為自身的歷史規定性和主要哲學基礎。
1.2但是,在20世紀社會主義歷史上,以否定政治解放,爭取人類解放為旗幟的政治實踐卻顯現出難以盡言的幼稚,在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上,屢屢出現悲劇式的扭曲。到20世紀晚期,鄧小平以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展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實踐努力和理論努力時,所面對的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驗的嚴重不足,以及至少是形式民主意義上的民主傳統的嚴重缺乏。在論及推進中國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使命時(注:關于政治制度改革,1979年鄧小平的提法是:“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08頁。)在1977年到1982年間,鄧小平穩定使用的范疇是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明確要改革的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制度范疇。1982年在所作黨的十二大報告中,以及1983年十二屆二中全會鄧小平的講話中,正式使用“政治體制改革”的提法。此后,中國共產黨的各種文件,鄧小平的講話和文章里,不再使用“政治制度改革”一語,對于處于復雜的國際政治格局和工業化初、中期進程中的中國來說,這一提法改變的理由是十分清楚的。至于本文的表述,將在更接近鄧小平原意的意義上主要使用“政治制度”這一范疇。),鄧小平是這樣提出問題的:
論鄧小平的國際政治理論 ——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
鄧小平的國際政治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出發點;維護世界和平、謀求發展是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的核心內容;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之間包括中國相互加強團結和合作,是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國際階級斗爭理論、三個世界劃分理論是一脈相承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創新和發展。
一、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的基本內容
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的思想觀點相互關聯、相互貫通,與馬列主義、思想所包含的國際政治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鄧小平曾經指出:“中國的對外政策是一貫的,有三句話,第一句是反對霸權主義,第二句是維護世界和平,第三句是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團結和合作,或者叫聯合和合作。”[1](P415)這三句話不僅是中國對外政策和國際戰略的基本原則,也是鄧小平國際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據此,我們把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鄧小平國際政治理論的基本出發點。
冷戰時代結束以后,世界加快向多極化發展,但國際局勢依舊動蕩,地區性沖突與不穩定因素不斷增強,而心的矛盾和沖突都具有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色彩。對此,鄧小平指出:“現在不發達國家之間的戰爭,實際上是發達國家的需要。發達國家欺侮落后國家的政策沒有變。”[2](P319)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在許多國家煽動動亂,實際上是搞強權政治、霸權主義,要控制這些國家,把過去不能控制的國家納入他們的勢力范圍。”[2](P348)
馬克思的人類解放命題與鄧小平政治理論的使命
【關鍵詞】馬克思的命題/鄧小平政治理論/超越政治解放
【正文】
1.鄧小平如何提出問題?
1.1對黑格爾國家哲學的超越是馬克思完成歷史唯物主義發現的重要關鍵點。在這一超越的理論過程中,馬克思形成了“從政治解放走向人類解放”的重要命題。這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第一個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命題,同時也是歷史唯物主義早期理論史上的一個支柱性的命題。“政治解放本身還不是人類解放”(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5頁。),只有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會,使現實的個人同時也是類存在物的時候,才能實現人類解放。這一命題規定了1844年以后馬克思的工作中心,構成馬克思其后為中心工作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同時,這一命題也為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政治實踐的歷史內涵作了說明。從此以后,社會主義政治實踐就是以實現對政治解放的揚棄和爭取人類解放的目標為自身的歷史規定性和主要哲學基礎。
1.2但是,在20世紀社會主義歷史上,以否定政治解放,爭取人類解放為旗幟的政治實踐卻顯現出難以盡言的幼稚,在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上,屢屢出現悲劇式的扭曲。到20世紀晚期,鄧小平以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展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實踐努力和理論努力時,所面對的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驗的嚴重不足,以及至少是形式民主意義上的民主傳統的嚴重缺乏。在論及推進中國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使命時(注:關于政治制度改革,1979年鄧小平的提法是:“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08頁。)在1977年到1982年間,鄧小平穩定使用的范疇是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明確要改革的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制度范疇。1982年在所作黨的十二大報告中,以及1983年十二屆二中全會鄧小平的講話中,正式使用“政治體制改革”的提法。此后,中國共產黨的各種文件,鄧小平的講話和文章里,不再使用“政治制度改革”一語,對于處于復雜的國際政治格局和工業化初、中期進程中的中國來說,這一提法改變的理由是十分清楚的。至于本文的表述,將在更接近鄧小平原意的意義上主要使用“政治制度”這一范疇。),鄧小平是這樣提出問題的:
“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后,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32頁。)
馬克思的人類解放命題與鄧小平政治理論的使命
【正文】
1.鄧小平如何提出問題?
1.1對黑格爾國家哲學的超越是馬克思完成歷史唯物主義發現的重要關鍵點。在這一超越的理論過程中,馬克思形成了“從政治解放走向人類解放”的重要命題。這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第一個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命題,同時也是歷史唯物主義早期理論史上的一個支柱性的命題。“政治解放本身還不是人類解放”(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5頁。),只有超越政治解放,克服市民社會,使現實的個人同時也是類存在物的時候,才能實現人類解放。這一命題規定了1844年以后馬克思的工作中心,構成馬克思其后為中心工作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同時,這一命題也為社會主義運動中的政治實踐的歷史內涵作了說明。從此以后,社會主義政治實踐就是以實現對政治解放的揚棄和爭取人類解放的目標為自身的歷史規定性和主要哲學基礎。
1.2但是,在20世紀社會主義歷史上,以否定政治解放,爭取人類解放為旗幟的政治實踐卻顯現出難以盡言的幼稚,在一些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上,屢屢出現悲劇式的扭曲。到20世紀晚期,鄧小平以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展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實踐努力和理論努力時,所面對的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經驗的嚴重不足,以及至少是形式民主意義上的民主傳統的嚴重缺乏。在論及推進中國政治制度改革和完善的使命時(注:關于政治制度改革,1979年鄧小平的提法是:“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見《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08頁。)在1977年到1982年間,鄧小平穩定使用的范疇是改革和完善“政治制度”,明確要改革的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制度范疇。1982年在所作黨的十二大報告中,以及1983年十二屆二中全會鄧小平的講話中,正式使用“政治體制改革”的提法。此后,中國共產黨的各種文件,鄧小平的講話和文章里,不再使用“政治制度改革”一語,對于處于復雜的國際政治格局和工業化初、中期進程中的中國來說,這一提法改變的理由是十分清楚的。至于本文的表述,將在更接近鄧小平原意的意義上主要使用“政治制度”這一范疇。),鄧小平是這樣提出問題的:
“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很少。解放以后,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32頁。)
“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即使像同志這樣偉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嚴重影響,以至對黨對國家對他個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我們今天再不健全社會主義制度,人們就會說,為什么資本主義制度所能解決的一些問題,社會主義制度反而不能解決呢?這種比較方法雖然不全面,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不加以重視。斯大林嚴重破壞社會主義法制,同志就說過,這樣的事件在英、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不可能發生。他雖然認識到這一點,但是由于沒有在實際上解決領導制度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導致了‘’的十年浩劫。這個教訓是極其深刻的。不是說個人沒有責任,而是說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33頁。)
政治理論水平考試通知
各區(縣)市委,市委各部委辦(工委),市直機關各單位、各人民團體黨組(黨委):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在全黨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的通知》,中組部、《關于建立縣以上黨政領導干部理論學習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見》,以及市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市直各單位干部學習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為了促進領導干部的政治理論學習,現就建立后備干部政治理論水平考試制度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立后備干部政治理論水平考試制度的重要性
后備干部政治理論水平考試制度,是規范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增強學習自覺性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政治理論學習質量,檢驗政治理論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這一制度,是加強和改進領導干部的政治理論學習,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必然要求。對于全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鞏固和擴大''''三講''''教育成果,進一步興起理論學習的新高潮,全面提升領導干部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考試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考試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同志''''三個代表''''思想的要求,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考試方法,建立健全科學的考試標準和考試體系,逐步實施領導干部政治理論學習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促進領導干部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的不斷提高,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講話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班,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實施工作,培訓“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切實提高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意義的認識,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要求上來
1.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大學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度重視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的頭腦。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也面臨著許多新形勢。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從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對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年3月,總書記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提出要本著與時俱進的精神,從培養師資隊伍、加強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改進宏觀指導等方面下功夫,力爭在幾年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狀況有明顯改善。20*年1月,總書記親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討論通過了新課程設置方案。經中央同意,、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5號)和實施方案。20*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審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4門課程的教材編寫提綱。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高度重視。我們一定要從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全面把握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決策和部署上來。
2.準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的精神實質。
個人對照檢查情況考察材料
自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我按規定認真學習《努力實踐“三個代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讀本》等有關文件及其他必讀內容,并展開討論。通過對“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具體內容的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到必須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認真對照自己平時的實際工作及思想動態,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自己找、群眾提、上級點、互相幫”的要求,認真思考,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深刻剖析,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照,揚長避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現根據自身情況和工作實際,從思想和工作兩方面對照檢查如下:
一、主要好的方面
1、注重理論學習,堅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追求思想進步,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中國革命史,對黨的性質、宗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心,樹立了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的志向,積極向黨組織攏并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堅決擁護黨和國家的各項決定和精神,認真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工作。
2、積極主動開展工作。作為一名年輕干部,能充分認識到自己閱歷淺、經驗少的不足,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力爭做好各項工作,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彌補自己的缺陷;兢兢業業,確保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保持了較高的工作熱情和較飽滿的精神狀態。通過廣泛和全面地接觸各項工作,豐富了自己的閱歷,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政治理論學習欠缺,理論與實際脫節。理論學習不刻苦,沒有系統地鉆研政治理論,特別是對原著的研讀欠缺,只注重表面學習,沒能準確把握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忽視了理論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導致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對待理論學習,只滿足于片面地引用個別原理,而不能有效地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關于三個代表
通過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到必須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自己找、群眾提、上級點、互相幫”的要求,結合進居入戶的啟發,認真思考,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深刻剖析,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照,揚長避短,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現根據自身情況和工作實際,從思想和工作兩方面對照檢查如下:
一、主要好的方面
1、注重理論學習,堅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追求思想進步,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中國革命史,對黨的性質、宗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心,樹立了要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的志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并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堅決擁護黨和國家的各項決定和精神,認真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工作。
2、積極主動開展工作。作為一名年輕干部,能充分認識到自己閱歷淺、經驗少的不足,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前輩請教,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力爭做好各項工作,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彌補自己的缺陷;兢兢業業,確保按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保持了較高的工作熱情和較飽滿的精神狀態。通過廣泛和全面地接觸各項工作,豐富了自己的閱歷,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1、政治理論學習欠缺,理論與實際脫節。理論學習不刻苦,沒有系統地鉆研政治理論,特別是對原著的研讀欠缺,只注重表面學習,沒能準確把握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忽視了理論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導致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脫節,對待理論學習,只滿足于片面地引用個別原理,而不能有效地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