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與發展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17:11: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創建與發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職安全防范創建與發展思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生存環境的安全,對社會安全防范建設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司法類唯一的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站在戰略高度,敏銳地意識到安防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未來需求,提出了“順應產業創專業、根植行業建專業、服務行業促專業”的建設思路,于2000年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創建了安全防范技術專業,解決了安防一線崗位技能型人才無對口專業培養途徑的問題,填補了專業設置的空白。
近年來,該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獲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筆者擬以此為基礎,對安全防范技術專業建設的成果加以總結,旨在促進自身及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的建設。
1.三方合作設計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關于人才培養的藍圖,是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作為一個全國首創的新專業,形成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首要的問題。
為此,我院按照“崗位—任務—能力—課程”的開發路徑,由行業企業專家提供對應安防系統維護、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線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統安裝維護員》國家職業標準,專業教師歸納行動領域,教育專家全程進行指導,三方共同論證、確定學習領域,構建了“突出布線、安裝、調試、維護等核心能力,滲透‘忠誠、奉獻、責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學習領域重素質,專業學習領域重能力,拓展學習領域重發展”的全新課程體系。按照能力遞進的培養規律,設計了認知式實習、體驗式實習、參與式實習、頂崗實習的工學交替四階段,形成了對國內同類專業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養方案。
自2003年首屆畢業生走向社會以來,該專業畢業生年平均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一半以上畢業生已成為安防一線工作崗位的技術骨干。畢業生就業發生了由原來學院向企業推薦,到企業主動向學院要人的根本性轉變,用人單位給予高度評價。畢業生中涌現出了“全國優秀百名保安員”,榮獲三等功的看守所普通干警,在大型安防工程中獨當一面的崗位能手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高職安全技術創建與發展詮釋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生存環境的安全,對社會安全防范建設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司法類唯一的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站在戰略高度,敏銳地意識到安防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未來需求,提出了“順應產業創專業、根植行業建專業、服務行業促專業”的建設思路,于2000年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創建了安全防范技術專業,解決了安防一線崗位技能型人才無對口專業培養途徑的問題,填補了專業設置的空白。
近年來,該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獲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筆者擬以此為基礎,對安全防范技術專業建設的成果加以總結,旨在促進自身及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的建設。
三方合作設計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關于人才培養的藍圖,是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作為一個全國首創的新專業,形成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首要的問題。
為此,我院按照“崗位—任務—能力—課程”的開發路徑,由行業企業專家提供對應安防系統維護、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線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統安裝維護員》國家職業標準,專業教師歸納行動領域,教育專家全程進行指導,三方共同論證、確定學習領域,構建了“突出布線、安裝、調試、維護等核心能力,滲透‘忠誠、奉獻、責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學習領域重素質,專業學習領域重能力,拓展學習領域重發展”的全新課程體系。按照能力遞進的培養規律,設計了認知式實習、體驗式實習、參與式實習、頂崗實習的工學交替四階段,形成了對國內同類專業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養方案。
自2003年首屆畢業生走向社會以來,該專業畢業生年平均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一半以上畢業生已成為安防一線工作崗位的技術骨干。畢業生就業發生了由原來學院向企業推薦,到企業主動向學院要人的根本性轉變,用人單位給予高度評價。畢業生中涌現出了“全國優秀百名保安員”,榮獲三等功的看守所普通干警,在大型安防工程中獨當一面的崗位能手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專業的發展影響和帶動了專業群的發展,目前安防專業群已擁有安防技術、安全保衛、消防工程技術、安全技術管理等4個專業,課程建設成果實現了資源共享,專業建設的理念和思路也為校內其他專業的建設提供了指導。
高職安全防范技術創建與發展綜述
摘要:安全防范技術專業是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于2000年在全國率先創建的,經過幾年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校內實訓基地的師生共建、教師團隊的雙向互通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安全防范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生存環境的安全,對社會安全防范建設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司法類唯一的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站在戰略高度,敏銳地意識到安防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未來需求,提出了“順應產業創專業、根植行業建專業、服務行業促專業”的建設思路,于2000年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創建了安全防范技術專業,解決了安防一線崗位技能型人才無對口專業培養途徑的問題,填補了專業設置的空白。
近年來,該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獲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筆者擬以此為基礎,對安全防范技術專業建設的成果加以總結,旨在促進自身及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的建設。
三方合作設計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關于人才培養的藍圖,是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作為一個全國首創的新專業,形成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首要的問題。
高職安全技術創建與發展透析
摘要:安全防范技術專業是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于2000年在全國率先創建的,經過幾年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校內實訓基地的師生共建、教師團隊的雙向互通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安全防范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生存環境的安全,對社會安全防范建設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司法類唯一的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站在戰略高度,敏銳地意識到安防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未來需求,提出了“順應產業創專業、根植行業建專業、服務行業促專業”的建設思路,于2000年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創建了安全防范技術專業,解決了安防一線崗位技能型人才無對口專業培養途徑的問題,填補了專業設置的空白。
近年來,該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獲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筆者擬以此為基礎,對安全防范技術專業建設的成果加以總結,旨在促進自身及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的建設。
三方合作設計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關于人才培養的藍圖,是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作為一個全國首創的新專業,形成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首要的問題。
為此,我院按照“崗位—任務—能力—課程”的開發路徑,由行業企業專家提供對應安防系統維護、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線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統安裝維護員》國家職業標準,專業教師歸納行動領域,教育專家全程進行指導,三方共同論證、確定學習領域,構建了“突出布線、安裝、調試、維護等核心能力,滲透‘忠誠、奉獻、責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學習領域重素質,專業學習領域重能力,拓展學習領域重發展”的全新課程體系。按照能力遞進的培養規律,設計了認知式實習、體驗式實習、參與式實習、頂崗實習的工學交替四階段,形成了對國內同類專業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養方案。
小議高職安全防范創建與發展
摘要:安全防范技術專業是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于2000年在全國率先創建的,經過幾年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校內實訓基地的師生共建、教師團隊的雙向互通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安全防范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生存環境的安全,對社會安全防范建設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司法類唯一的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站在戰略高度,敏銳地意識到安防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未來需求,提出了“順應產業創專業、根植行業建專業、服務行業促專業”的建設思路,于2000年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創建了安全防范技術專業,解決了安防一線崗位技能型人才無對口專業培養途徑的問題,填補了專業設置的空白。
近年來,該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獲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筆者擬以此為基礎,對安全防范技術專業建設的成果加以總結,旨在促進自身及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的建設。
三方合作設計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關于人才培養的藍圖,是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作為一個全國首創的新專業,形成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首要的問題。
為此,我院按照“崗位—任務—能力—課程”的開發路徑,由行業企業專家提供對應安防系統維護、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線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統安裝維護員》國家職業標準,專業教師歸納行動領域,教育專家全程進行指導,三方共同論證、確定學習領域,構建了“突出布線、安裝、調試、維護等核心能力,滲透‘忠誠、奉獻、責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學習領域重素質,專業學習領域重能力,拓展學習領域重發展”的全新課程體系。按照能力遞進的培養規律,設計了認知式實習、體驗式實習、參與式實習、頂崗實習的工學交替四階段,形成了對國內同類專業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養方案。
探索高職安全預防技術專業創建與發展
摘要:安全防范技術專業是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于年在全國率先創建的,經過幾年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校內實訓基地的師生共建、教師團隊的雙向互通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安全防范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生存環境的安全,對社會安全防范建設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司法類唯一的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站在戰略高度,敏銳地意識到安防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未來需求,提出了“順應產業創專業、根植行業建專業、服務行業促專業”的建設思路,于年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創建了安全防范技術專業,解決了安防一線崗位技能型人才無對口專業培養途徑的問題,填補了專業設置的空白。
近年來,該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于年獲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筆者擬以此為基礎,對安全防范技術專業建設的成果加以總結,旨在促進自身及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的建設。
三方合作設計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關于人才培養的藍圖,是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作為一個全國首創的新專業,形成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首要的問題。
高職安全防范創建與發展詮釋
摘要:安全防范技術專業是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于2000年在全國率先創建的,經過幾年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校內實訓基地的師生共建、教師團隊的雙向互通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安全防范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關注生存環境的安全,對社會安全防范建設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作為全國司法類唯一的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站在戰略高度,敏銳地意識到安防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未來需求,提出了“順應產業創專業、根植行業建專業、服務行業促專業”的建設思路,于2000年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創建了安全防范技術專業,解決了安防一線崗位技能型人才無對口專業培養途徑的問題,填補了專業設置的空白。
近年來,該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獲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筆者擬以此為基礎,對安全防范技術專業建設的成果加以總結,旨在促進自身及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的建設。
三方合作設計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關于人才培養的藍圖,是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作為一個全國首創的新專業,形成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首要的問題。
長期護理保險章程創建與發展
2011年9月17日,國務院印發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建立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體系基本框架,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工作目標,讓廣大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十二五”時期,我國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老年人口增長高峰,2011年至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①。人口老齡化加快將導致社會有效勞動力資源增長率放緩,老年人養老保障和護理服務需求增加,伴隨著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我國老年人護理服務事業發展任重道遠。本文就完善我國老年人社會保險制度角度出發,對德國社會性護理保險做一簡要分析,擬就發展適合我國現階段國情的老年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發展作一粗淺的探討。
一、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發展概述
(一)概念界定
當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概念在我國并未明確的界定,學界廣泛接受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概念描述:一是“對被保險人因為年老、嚴重或慢性疾病、意外傷殘等導致身體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喪失,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入住長期護理機構,接受長期康復和支持護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護理時支付的各種費用給予補償的一種健康保險”(荊濤,2010);二是“護理保險是借用國家、社會或私人的力量,對需要照顧的老年人提供相應的生活服務,以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它關注的是老年人口因年老而帶來的生活及生理需求”(王莉莉、葉曉恬,2011);三是“長期護理保險是指那些因為老年、疾病或者傷殘導致喪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被長期照顧的人提供護理費用或者護理服務的保險”(黎建飛、侯海軍,2009)。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指國家或社會建立的、為了解決因年老、傷殘導致的喪失自理生活能力問題而舉辦的社會保險。它的手段在于長期護理需求產生后,為被保險者提供相應的費用補償或者服務補償。它的一般性目的在于免除社會成員的后顧之憂,增強其抵御年老或者傷殘時自理生活風險,特殊目的在于應對人口老齡化、家庭結構變遷等原因導致的老年性社會問題,以促進經濟發展社會的穩定。
(二)主要制度
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主要集中在商業性保險領域,商業保險公司通過征收商業保險費建立保險基金,當被保險人發生保險責任范圍內的傷殘或者年老風險損失時,保險公司依據合同對其進行經濟給付或者服務補償。當前市場上主要的護理保險產品有以下三類:2005年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率先開發出康寧長期看護健康保險產品,它主要針對30到50歲的健康人士,為被保險人提供身故或全殘保險金、長期看護復健保險金、長期看護保險金;2006年中國人保健康推出全無憂長期護理個人健康保險,它主要針對18~59歲的健康人士,可以與單獨出售,也可以與其公司的其它產品捆綁出售。當被保險人產生護理需求費用時,保險公司派專業調查專員實地調查,根據被保險人的實際情況,確定賠付標準,給付長期護理保險金;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近年來推出一個更為詳細的護理保險產品———太平盛世附加老年護理保險。此產品將參保者的年齡分為三個級別,分別為70~79周歲、80~89周歲、90周歲及以上,年齡越大的獲得的保險金就越多。按照被保險人繳納的保險金額支付保險金,支付時要根據簽訂的合同和最后一次繳費的憑證、保險金領取人的身份證明和戶籍證明,到保險公司填寫保險金申領書領取保險金,受益人均為被保險人本人,不得指定其他受益人。②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為一種社會化的風險分擔機制,為參保者提供抵御老年殘障風險服務,解除其后顧之憂。同時它也是一種更具目標性和針對性的經濟保障機制,商業保險參加者通過繳納護理保費,滿足人們多層次和特殊的護理需求,進而保險制度經營主體獲得利潤。但是商業性保險的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是基于經濟利益建立的合同關系,屬于私人經濟范疇。主體始終追求個體利潤最大化的經營個體,對投保對象也存在選擇性。這就致使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收費高、覆蓋面狹窄、風險控制能力弱等,難以抵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人護理需求大幅提高的問題。鑒于此,我們可以舉辦社會性長期護理保險。
創建小康社會與林業發展
近20年來,徐州市銅山縣在林業建設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全縣現有林業用地87萬畝,其中有林地71.3萬畝;四旁植樹保存3000萬株,活立木蓄積230萬立方米,已建農田林網160萬畝,其中高標準農田林網130萬畝,林木覆蓋率為31.2%,大型林果加工省級集團2個,下屬中、小型加工廠120余家,可生產12個系列60余種板材產品,年產值已超過17億元,為銅山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歷屆黨委、政府領導下,全縣人民年復一年大搞植樹造林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在林業方面:1986年被評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1991年被評為全國義務植樹先進縣,1993年被評為“全國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先進單位”,1994、1995兩年先后通過省和國家林業部的驗收,被授予“消滅宜林荒山先進縣”和“二五普法教育先進單位”的稱號,1997年又取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和“全省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先進縣”的榮譽,1999年被列入“全國林業標準化示范縣”,2000年榮獲“全國林業生態建設先進縣”,2003年被評為“全國林業先進單位”,2004年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縣”。2005年被評為“全國林業工程創新體系工程建設一等獎”,2004年被省政府評為“綠色江蘇建設先進縣”,2005年被評為“全省林政資源管理先進縣”,連續多年被評為市、縣林業工作先進單位,林業各項工作處全省領先地位。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起來,國家的綜合實力顯著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使中華民族富強起來,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必將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宏偉目標,呼喚著林業必須有一個大發展,呼喚著林業加速從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歷史性轉變的進程。同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為推進林業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和重大的歷史機遇。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林業建設的新起點
林業是社會的林業,是滿足社會需求不斷變化的林業。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林業走過了一個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這個歷程,是一個森林資源經受破壞、恢復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以木材生產為中心的林業建設指導思想從不斷強化到逐步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對林業地位、作用、性質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在傳統林業經營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以木材生產為中心的建設格局,林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木材。這一階段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原因。一是經濟發展必須依靠林業提供木材,以保證國家工業、建筑、軍事用材的需要;二是打破國際經濟封鎖,恢復和發展經濟所必須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大程度上僅把森林看作是一種經濟資源,把林業當作是國民經濟的一項基礎產業,同時也把林業部門作為一個產業部門來對待。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后期,是我縣林業發展較快的時期。以高標準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實施為標志,我縣林業進入了木材生產與生態建設并重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我縣林業在生產木材的同時,逐步加強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陸續啟動了一批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同時對林業作出了“既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又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的判斷,提出了建設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的奮斗目標。到20世紀末,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林業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林業迎來了歷史性轉變的重大機遇。我縣林業建設進入了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堅持三大效益兼顧,生態效益優先,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可以說是第三個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成為建設小康社會,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嚴重制約因素。黨中央、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大計和強國富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強調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人口、資源和經濟協調發展,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的作用,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的首要需求。同時,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深刻改變著人們傳統的生存和生產方式,對森林資源作為生活和生產原料的單一經濟需求,逐步發展為提供林產品、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文化遺產、發展森林文化等多樣化需求。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政府越來越成為公益事業建設的主體,通過經濟手段優化配置社會資源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責任。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賦予林業建設新內涵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看,我們不僅要在吃穿住用等方面達到小康水平,更重要的是城鄉居民要有一個處處有草地樹木、山青水秀、鳥語花香、街道整潔、空氣清新、水體清潔的生活、出行和工作環境。否則,雖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小康社會水平,但是生態環境因單純追求發展而惡化,這顯然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本意。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慮和進行決策,同時還要培養公民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成愛護生態環境的社會道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林業必須跨越式發展。沒有林業的跨越式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速度就難以與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相適應。因此,加速林業發展,在提高發展速度的同時全面提高建設的質量,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林業的特殊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有限的土地資源對絕對富余的勞動力來說是承載就業的重要基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種狀況難以改變。我國林業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民的林業,農民是林業建設的主力軍,而農民的林業也是落后地區的林業,同時又是生態壞境脆弱地區的林業。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建設小康社會,既存在著發展階段所特有的矛盾與沖突,也面臨著生態環境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沖突,甚至搞得不好還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出現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風險。尤其是在廣大農村,林業面臨著既要發揮經濟功能推動區域經濟迅速發展,又要在發展中防止生態環境遭到進一步的破壞的艱巨任務。這是在特殊發展時期的兩難選擇,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破解的一道難題。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林業面臨著新問題
農業信息服務系統創建狀況與發展
陜西是西部地區的農業大省,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關系全省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特定省情決定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農業信息化始終是陜西省農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戰略。然而,農業信息化的核心與基礎是構建起一個完備、高效,由服務主體、服務客體、服務網絡、服務內容及利益分配等諸多要素按照一定運行規則和制度所組成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探索與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解決信息服務滯后在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中的瓶頸問題,是當前陜西農業和農村工作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1陜西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1.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與農業網絡平臺初具規模
近年來,陜西省通過先后實施“村村通電話”、“鄉鄉有網站”及“信息入村”等工程,使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廣播電視及電話網絡建設方面,全省已全面完成了村村通廣播電視和電話的目標。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達448萬戶,其中農村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114萬戶。電話用戶突破3600萬戶,其中固定電話780.7萬戶,移動電話2841.3萬戶。在互聯網的建設方面,光纖通信線路已通達全部行政村,寬帶數據網覆蓋了所有鄉鎮和絕大部分行政村[1]。據《2010陜西互聯網發展報告》,截止2010年12月底,陜西省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485萬個,省內域名總量超9.6萬個,網民數量達1295萬人[2]。另外,通過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已搭建起了以省、市、縣農業信息綜合性網站為樞紐,以專業性網站及鎮、村信息服務站為支點,縱橫交錯的農業信息網絡服務平臺。例如以“陜西農業信息網”、“陜西省農村經濟信息網”、“楊凌興農網”等為代表的農業信息綜合性網站,以及以陜西省種業信息網、陜西省果業信息網等為代表的農業信息專業性網站。
1.2農業信息組織與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經過幾年的努力,陜西省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農業部門為主體,龍頭企業、經銷大戶等相關社會力量參與的農業信息組織與服務體系。省農業廳及全省11個市區、100多個縣級農業部門均成立了農業信息服務機構,并配備了一批固定的專、兼職信息工作人員。通過實施“鄉鄉有網站”及正在實施的“信息入村”等工程,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建成鄉鎮政府門戶網站1220多個,累計建設完成27910多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并且這些村級服務站均達到了“一套設備、一個場所、一個網絡、一個隊伍、一套制度”的村級服務站“五個一”標準配置[3]。另外,通過引進、培訓等途徑陜西省已初步建成一支覆蓋全省的農業信息工作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擁有各類農業信息員4000多人,中級職稱以上者占到總數的1/3,其中通過國家農業部認證的有2000多人。農業信息組織與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為陜西省農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與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