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03:27: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病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眼科病床的有效規劃
問題重述
醫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患者掛號、就診、住院、劃價、取藥每一個服務機構,當某項服務的現有需求超過提供該服務的現有能力時,排隊現象就會發生。由于患者到達的時間和診治患者所需時間的隨機性,可控性小,排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排隊等待時間過長,不僅會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使其滿意度下降,而且導致醫務人員工作過于忙亂,易出差錯引起醫患糾紛,對患者和社會都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合理科學安排醫療資源,使醫院避免不必要的空閑,形成資源浪費,又能使患者排隊等待時間盡可能減少,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以便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費用,這是現代醫院管理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問題假設
假設醫院的手術醫生資源是充足的;
假設所使用的數據都真實準確;
假設住院費用與住院天數成正比;
眼科病床的有效計劃
摘要
醫院是一個由各部門相互聯系的系統,本題我們對醫院系統中住院部的病床合理安排利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基于對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這段時間內各類患者的門診時間、門診時間、第一、二次手術時間及出院時間情況的原始數據整理,運用排隊論即隨機服務系統理論,將模型引申為模型,通過數學方法定量地、對一個客觀復雜的排隊系統的結構和行為進行動態模擬研究,科學、準確地描述排隊系統的概率規律。并運用MATLAB計算出在患者到門診時,根據當時住院患者及等待住院患者的統計情況,能夠告知其大致入住時間的區間。基于原始數據制出平均治療時間表、滿意度表及一周每天平均入院人數表,假設就醫的患者是無差別的,滿意度也是無差別的,進而優化出每天的患者入院安排參考指南,因為我們得出的結論為FCFS的模型并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需要根據滿意度原則重新建立入院的數學模型,以達到患者和醫院的雙贏,使雙方利益最大化,提高對醫院資源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
模型滿意度負指數分布優化模型[13]入住前等待時間的區間
問題重述
醫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患者掛號、就診、住院、劃價、取藥每一個服務機構,當某項服務的現有需求超過提供該服務的現有能力時,排隊現象就會發生。由于患者到達的時間和診治患者所需時間的隨機性,可控性小,排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排隊等待時間過長,不僅會耽誤患者的最佳治療時間使其滿意度下降,而且導致醫務人員工作過于忙亂,易出差錯引起醫患糾紛,對患者和社會都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合理科學安排醫療資源,使醫院避免不必要的空閑,形成資源浪費,又能使患者排隊等待時間盡可能減少,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以便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費用,這是現代醫院管理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家庭病床輸液安全風險防范系統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家庭病床靜脈輸液存在的風險以提升相關安全性。方法選取家庭病床靜脈輸液患者319例,觀察組159例均采用制定的家庭靜脈輸液管理體系,對照組160例采用原有家庭病床靜脈輸液的管理辦法,觀察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評估家庭病床靜脈輸液管理體系的實際應用效果。結果2組在針頭滑出局部腫脹,補液不滴、過快,醫療廢棄物遺失或處理不當,私自更換靜脈滴注藥方面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2組在局部皮膚淤青、破損,穿刺失敗,輸液反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家庭病床靜脈輸液管理體系能夠有效減少輸液不良事件和護理風險的發生,提升家庭病床靜脈輸液安全性。
關鍵詞:家庭病床;靜脈輸液;護理安全;風險防范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及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亦不斷轉變,護士的工作范圍已由醫院逐漸發展到社區及家庭。社區家庭病床的建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舉措之一。其中家庭病床的靜脈輸液則是社區護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務。靜脈輸液具有藥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需要迅速發生藥效者的特點,但護理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可能會導致患者損傷或傷殘事件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因素。本中心根據臨床實際應用情況,以及家庭病床靜脈輸液存在的風險隱患,制定一系列家庭病床靜脈輸液風險防范制度和管理體系,以規范社區靜脈輸液流程,提高醫療安全。本研究選取相關家庭病床靜脈輸液患者進行安全性觀察,探討家庭病床靜脈輸液管理體系的實際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5年4月—2016年1月進行家庭病床靜脈輸液患者319例,其中觀察組159例,對照組160例。觀察組男75例,女84例,平均年齡(81.18±8.71)歲,其中腦供血不足34例,腦梗死及后遺癥77例,冠心病36例,高血壓5例,其他7例;對照組男72例,女88例,平均年齡(82.40±7.00)歲,其中腦供血不足43例,腦梗死及后遺癥68例,冠心病32例,高血壓8例,其他9例。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家庭病床管理制度
為方便職工就醫,加強家庭病床管理,根據《*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施暫行方法》,制定本辦法。
一、患晚期惡性腫瘤、腦血管病致癱等疾病,符合住院條件但行動不便的參保職工可申請家庭病床。
二、需要設立家庭病床的參保職工由本人申請,定點醫療機構醫務科或家庭病床科出具家庭病床收治通知單即可設立。
三、家庭病床醫療費用比照住院處理。先由參保人員按規定支付住院起付段標準的費用,超過起付段部分由統籌基金分段按比例支付。起付段標準按該醫療機構住院起付段標準確定。
四、定點醫療機構按每人每天的定額標準與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結算家庭病床醫療費用。在結算費用時應提供病歷資料,費用清單上應注明上門診療費、上門服務費、檢查費、化驗費、治療費、藥品費等各項醫療費用的明細。凡由個人負擔部分,定點醫療機構直接向病人收取。
五、家庭病床每一療程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個月,如因病情需要延長,應由病人家屬到定點醫療機構辦理延長手續。
公立醫院實行按病種收費研究論文
摘要:了解影響醫院出院人數的主要因素,為加強醫院管理提供依據。方法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匯總2000~2007年影響醫院出院人數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8年來醫院出院人數累積增長了113.77%,與之密切相關的開放床位數、醫務人員數和病床周轉率也分別增長了39.65%、25.27%和21.51%。結論影響醫院出院人數的主要因素為平均開放床位數、醫務人員數和病床周轉率。
關鍵詞:出院人數灰色關聯分析影響因素
灰色關聯分析方法,是根據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亦即“灰色關聯度”,作為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一種方法。灰色系統理論提出了對各子系統進行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概念,意圖透過一定的方法,去尋求系統中各因素之間的數值關系。因此,灰色關聯度分析對于一個系統發展變化態勢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適合動態歷程分析。灰色系統理論是由武漢華中大學教授鄧聚龍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該理論已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在醫學領域也得到了逐步的應用。
出院人數是醫院一項既反映醫院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又能體現醫院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的統計指標,它受到醫療市場競爭和醫院內部管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本文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出院人數產生影響的反映醫療質量和效率的部分指標進行關聯分析,通過分析、評價,定量地反映出它們對出院人數的影響程度,為醫院管理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來源
本文資料來源于某院信息科2000~2007年醫院工作年報。
醫療管理績效考核比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迅猛發展,醫療管理已從過去的經驗管理逐漸過渡到科學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各家醫院都在不斷摸索與探尋自己的發展之路,樹立健康有序的管理理念〔1-3〕。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中運用較為成熟而普遍的一種管理模式,已為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隨著醫療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外已有相關醫院嘗試將績效考核也納入到醫療管理體系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7〕。所謂醫療績效考核,就是針對醫療單位、臨床、輔助和職能科室、醫護、管理和后勤人員,通過制定目標和考核標準,組織實施,嚴格考核,獎罰分明,績效評價,最終完成預計目標的一系列過程〔8-9〕。本研究旨在評價績效考核用于醫療管理的可行性、科學性、有效性與實用性,為醫療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入選資料搜集我院2006~2011年期間各個科室的醫療相關的數量、質量及費用等相關病案資料,包括病案首頁、治療費用及藥品利用情況。根據是否采用績效管理,分為2006~2008年的常規管理模式組和2009~2011年的績效考核管理模式組。
1.2我院績效考核管理模式簡介醫院首先確定合適的近期及遠期發展目標和規劃,制定相應的績效指標。根據實際情況,將績效指標分為財務、內部經營、患者、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各個科室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科室發展的醫療管理方法,并組織實施。醫院對全體工作人員采用基本工資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薪酬分配。同時,醫院成立專門的核算辦公室,由專人負責醫院的核算和績效評價。
1.3評價指標比較分析績效考核前后醫院的病床數、入院人次、出院人次、平均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天數、院內感染率、病死率、術后10d死亡率、無菌手術感染率、出入院診斷符合率、治愈好轉率、臨床與病理符合率、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用以及藥品比例等臨床指標。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研究
一、方法論設計
(一)數據來源。本文在對浙江省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發展進行分析時,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浙江省統計局,通過整理近五年的統計年鑒中衛生事業相關數據而得。(二)分析方法與分析思路。本文分析所采用的方法為統計分析方法,運用統計學相關方法對數據進行歸集整理,在此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對浙江省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分析主要分為三個部分:①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分析,主要通過衛生人力資源數量和學歷構成兩方面進行;②醫療衛生物力資源分析,主要通過醫療機構的設置情況、醫療機構床位數、病床使用率等方面進行;③在以上兩方面分析基礎上,總結目前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
二、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分析
(一)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分析醫療衛生人力資源是指經過不同醫療衛生職業技術訓練,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并能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各類專業醫療衛生人員。醫療衛生人員的數量和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地區衛生事業的發展。1.醫療衛生人力資源數量分析醫療衛生工作人員不斷遞增。2004年~2011年浙江省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從221539人上升到374157人,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在6%~7%左右。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從185376人上升到306922人,每年增長速度在6%左右。在衛生技術人員中,醫生和護師(士)的人數均有增長,護師(士)平均每年的增長幅度為9%,高于醫生的增長幅度(7%左右),醫護比正在逐年減小,截止2011年,已基本達到1:1。每千人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反映了一個地區衛生人力資源與人口數量的關系,圖1依照常住人口計算繪制的每千人醫療衛生人力資源趨勢圖顯示:浙江省衛生綜合服務供給水平正逐年提高,但仍處于較低的水平,總的來說醫療衛生人力資源還比較緊張。農村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占人力資源比重小,且增長速度緩慢。從總數來看,2010年與2011年浙江省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分別為10995人與10833人,分別占當年衛生技術人員的3.8%和3.5%,大部分的醫療衛生人力資源集中在城市,造成了農村與城市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公平。從平均數來看,農村醫療機構平均擁有執業醫師數量較少,雖然近5年來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平均每家醫療機構的執業醫師仍不到0.5人,縣(區)鄉鎮聯合辦衛生室的平均執業醫師數相對較高,2011年達到1.05人,總體來看增長速度較為緩慢。另外,通過計算衛生室執業醫師占全省統計的醫生比重也顯示,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在農村與城市之間分配極不均勻。2.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學歷構成分析農村醫療衛生人力資源質量較低,優質資源集中于城市。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學歷構成反映了某一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的質量,可以看到,鄉村醫生以中專學歷及中專水平和在職培訓合格者居多,且自2007年開始平均每年占鄉村醫生總數的90%以上,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醫生每年有增長趨勢,但仍未超過10%,大部分擁有較高學歷的醫生更愿意去相對較完善的城市工作。醫療衛生物力資源是指醫療機構提供直接或簡介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料,包括醫療機構數量、用房面積、病房床位等,由于數據有限,本文主要從醫療機構的數量、病房床位等方面進行分析。1.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分析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呈增加的趨勢,各類機構的增長趨勢有所不同。2011年浙江省共有醫院73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526家,衛生院1250家,門診部746家,診所醫務室衛生所6879家,村衛生室13851家。除去衛生院為負增長、村衛生室2009年之前為負增長外,其余各類機構數量在近年均有一定程度增長,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年來的增幅最大,自2005年起有4年增幅在10%以上,有兩年甚至超過了20%;衛生院數量的減少幅度在逐年遞增,2011年減少的衛生院數量占2010年衛生院數量的22%;醫院數量的增長除2008年為負、2009年為2%之外,保持了近6%的增長勢頭。圖2繪出了浙江省2004年~2011年醫療衛生機構數量的變化趨勢。農村醫療機構數量呈減少趨勢。農村醫療機構主要包括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從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到全省衛生院的數量2004年以來正不斷減少,而村衛生室的數量除2011年有所上升外,其余年份均在下降,在目前醫療衛生機構數逐年增長的趨勢下,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卻在減少,可見醫療資源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拉大,使得農村處于不利的地位。2.醫療機構病床及病床利用率分析醫療機構病床數逐年增加,城市醫院病床數呈遞增趨勢,農村衛生院病床數遞減。由表2數據可以看到,2011年浙江省醫療機構病床位數比2004年增加了59620個,且逐年有增長;醫院病床數除2005年較2004年有所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均有較平穩的增長;農村衛生院數量自2004年起逐年減少,2011年較2004年減少了8662個。醫院病床利用率較高而衛生院病床利用率很低。表2中醫院病床2004~2011年的平均使用率為90%,而衛生院病床使用率為30%,兩者之間病床利用效率相差較大。近年來城市醫療機構和病床數的增加并沒有緩解病床使用的緊張狀態,而大量的農村醫療物力資源卻閑置。越來越多的人來城市就醫,2011年平均每家醫院的就診人次達到了24.85萬人次,較2004年增加了8.03萬人次,而每家衛生院的就診人次只有5.37萬人次,僅比2004年增加了3.12萬人次,這加重了城市醫療負擔。
三、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市衛生系統實施“惠民行動”方案
惠民行動
衛生系統實施“惠民行動”方案出臺。到2010年,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看病就醫問題都將得到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覆蓋各區縣,所有公立醫院全部開設濟困病床,社區衛生服務100%覆蓋城市社區,廣大城鎮居民將真正享受到“大病上醫院,小病進社區”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到2010年,瀘州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基本達到以滿足城鎮居民出生15分鐘以內可及社區衛生服務為目的,全市新建社區服務機構4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7個、社區服務站28個)。具體安排為,今年新建社區服務機構15個;2008年,建立社區服務機構15個;2009年,建立社區服務機構6個;2010年,建立社區服務機構9個,達到覆蓋100%的瀘州市城市社區。規劃設置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具備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衛生服務功能,使居民的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就近得到診治,真正實現“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
濟困病床:2007年,在瀘州市注冊的區縣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建立濟困病床;2008年,在瀘州市鄉鎮中心衛生院建立濟困病床;2009年,在瀘州市一般鄉鎮衛生院建立濟困病床;到2010年,在瀘州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建立濟困病床醫療服務,濟困病床數達到開放床位數的5%以上。同時將廣泛動員,拓展渠道,積極探索城鄉醫療救助新路子,引導各類企業、公益性社會團體、慈善組織以及社會熱心人士獻愛心,籌集幫困獎金,資助身患重病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貧困家庭。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7年,在推進敘永縣、納溪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礎上,新啟動瀘縣、合江縣、古藺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確保各縣平均參合率達到80%,2008年啟動江陽區、龍馬潭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今年還將建設規范化鄉鎮衛生院29個,到2010年末,瀘州市建設規范化鄉鎮衛生院116個,80%鄉鎮衛生院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根據各區縣實際情況,今年新創建甲級村衛生站500個,到2010年,全市累計創建甲級村衛生站3000個,全市村衛生站基本達到規范化管理水平。
手術醫療管理綜合評估
醫院統計工作作為醫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的決策支持系統[1]。醫院統計僅完成對原始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得到各項醫療指標的傳統統計方法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醫院管理者的需求,綜合評價能將多個指標轉化為一個能夠反映綜合情況的指標使評價結果不再是具體意義的指標,而是以指數表示參評單位綜合狀況的排序。我院長久以來反映手術科室的考核指標眾多,過于分散,評價效果不如意。本文利用功效系數法和距離法相結合對我院2009年度手術科室的多項主要醫療指標和總收入進行綜合評價,以此提高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為醫院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來源和方法
1.1資料來源從病案室提供的2009年度統計報表中選取了10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出院人數(人)D1;平均開放床位數(張)D2;病床周轉率(次/床)D3;病床使用率(%)D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天)D5;手術率(%)D6;治愈率(%)D7;三日確診率(%)D8;手術前后符合率(%)D9;出院者總費用(萬元)D10。這10個指標均為正指標,能客觀反應科室的醫療質量和醫療效益,具體數據見表1。
1.2統計分析方法
1.2.1功效系數法功效系數法是一種多目標決策的常用技術,用于醫院管理質量的綜合評價比較客觀[3]。根據多目標規劃原理,對每一項評價指標確定一個滿意值和不允許值,以滿意值為上限,以不允許值為下限,計算各指標實現滿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確定各指標的分數。在這里我們以各指標中最優值和最差值作為上限值和下限值,以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作為分母,實際值與下限值之差作為分子計算功效系數D,結果見表2。
1.2.2對經過同度量處理后的指標進行匯總,用距離法計算出綜合評價分值—總距離,根據總距離對參評科室進行排序,距離值越小越好。結果見表3。
推動衛生規劃實施進展
區域衛生規劃是當今國際上推崇衛生事業發展先進的、科學的模式。新的模式的展現,無疑是對過去傳統的衛生計劃模式的根本改革,也是衛生事業發展、適應兩個轉變的重要改革.要制訂與組織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必須體現政府行為,得到計委、財政、城建、物價、勞動、人事等部門的支持與配合。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由衛生行政部門具體組織實施。
1區域衛生規劃實施前狀況
1.1全市和城區醫療服務總供給與總需求失衡,供過于求。全市醫療病床與醫生需要數及其供需平衡調查評估表明:按病床使用率65.49線計算,病床的供與需之比為。.92,若按病床使用率85%,計算則處于過剩狀態。全市1993年至1995年病床使用率分別為53.5%、51.3%、50.8%;城區市直醫院病床使用率1993年至1995年分別為70.6%、70.9%、“.8%。醫生的供與需之比為1.2,也處于過剩狀態。
1.2衛生資源分布不合理,城市偏大、農村不足。據衛生評估調查資料表明:每千人病床數市區為10.47張、縣城為7.12張、農村只有1.27張。衛生經費分布主要集中在城市與縣城,占總衛生經費投入的88.38%,農村只占n.62%。
1.3醫療機構的效率與效益低。據九江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情況調查:市直8所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醫院綜合醫療平均每名醫生每日承擔門診量為2.35人次;每名醫生平均分管病床2.08張.每張病床平均年業務量收入為2.9萬元。
1.4衛生資源分布結構不合理,重醫輕防,比例失調。全市衛生總經費投入中,醫療經費占62.25%、預防經費占14.39%、婦幼經費只占2.96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