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護理范文

時間:2023-05-04 09:17: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床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病床護理

篇1

【關鍵詞】家庭病床護理;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8-0186-02

上世紀70年代起,家庭病床在我國各地已經初步建立,開始出現了專科性的家庭病床。家庭病床成為社區護理的主要形式。在家庭病床開設中,護士擔負重要任務。家庭病床的建立使醫務人員走出醫院大門,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醫療護理要求,服務的內容也日益擴大,形成了一個綜合的醫療護理體系;家庭病床是順應社會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醫療護理形式。當前社會正處于轉型期,人們承受著著各種病痛,更承受著越來越多的精神壓力。現實中,人與人的疏遠及人與自然的隔閡一步步加深了人的孤獨感、壓抑感,人的健康需要情感的輸導和和宣泄。護理人員作為一個白衣天使,要做到的不僅僅是治好病人肉體上的痛苦,更應從思想和情感的層面體現出真誠的人文關懷,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服務觀念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文關懷不僅是醫院謀求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下面是筆者的一點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

2006年2月至今我院分別在在四個社區建立家庭病床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齡19~78歲;糖尿病足截肢2例,中風患者83例,癌癥晚期35例、老年癡呆癥患者10例、外傷40例、精神障礙患者10例、上呼吸道感染20例。

2 方法

2.1 深刻把握護理人文關懷的內涵護理人員是人文關懷服務理念的具體實施者,要充分認識到人文關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把握人文關懷的內涵:人文護理是“以人為本”,在醫療護理服務中,不管服務對象來自哪個階層、有何種背景,他們都享有追求幸福生活、維護個人尊嚴、體現自身價值的權利。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和對人類的理解與自由的追求。它要求把人、人性從封建神學的迷信中解放出來,反對野蠻,愚昧的世界觀,其核心表現為對人精神價值的重視以及對人性的根本關懷。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關心人,重視人的個性,滿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權力。所以,尊重每一位服務對象、善待每一個生命,是護理人文關懷的首要因素。人文關懷是一種主動關懷人的意識和意愿,并在具體行動中體現出來,努力形成“關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文環境和氛圍,進而達到思想上的共鳴,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護理中人性的溫暖和關懷,如:一個稱呼、一個微笑、一個攙扶、一句問候、一聲致歉,都使患者心情舒暢,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減少醫療糾紛,提升醫院的整體形象[1]。人文護理集中體現在一個“愛”字上面,而潤物細無聲就是我們護理工作的真實寫照。人文護理讓護患雙方互相尊重和信任;讓病人的合理需求獲得滿足;讓病人的問題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決;讓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能夠發展。在公作中應時時處處體現出對患者的關心、體貼和愛護,做一個讓患者真正信賴的守護神。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尊嚴和健康權是護士的天職,以人為本、尊重患者是護理服務理念的最高境界。在實際工作中應平等待人,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權利,把一切尊重患者的言行自覺融于日常護理工作中,真正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關系。

2.2 努力加強培訓學習,不斷提高家庭病床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護理人員的素質的高度直接影響到家庭病床人文護理水平的高低。這就需要注重培養護理人員的“四心”,即:同情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這“四心”是護理人員應必備的優良品質。首先要政治思想好,熱愛護理工作,要有敬業精神,有責任感,真誠地關心、愛護患者,為患者著想。能吃苦耐勞,不計報酬,要有主動性、自覺性。因為家庭病床的特點是面向社會,外出訪視一般要獨立行動,走千家串萬戶,一天不知要跑多少路,吃多少苦,完全靠自覺,由自己掌握工作量。護士必須要熟練掌握各專科的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能及內、外、婦、兒等專科常見病的一般診療方法;掌握急診和院前搶救的各項操作技術。熟悉流行病學、公共衛生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學科知識;不但要進行個人自學,還要積極進行溝通交流,增強學習的互動性,提高內涵修養;通過追求真、善、美的價值觀,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將人文知識的累積和熏陶化為自身的內在品格。要積極進行實踐,努力增強工作的針對性。積極進行換位思考。具有緊急處理及康復護理的知識和技能,必須有豐富的判斷能力和應急能力。能對患者現有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做出準確的診斷和處理。同時,還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質,在面對各種危急時,能夠做到鎮靜從容,忙而不亂,表現出高度的組織性。要有良好準確的表達能力,嫻熟恰當的人際溝通技巧有利于處理醫、護及與患者之間的關系,對有效診治患者,做好社區、醫院的衛生服務工作有著積極的作用。家庭病床的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等任何一項服務都涵蓋了護理工作內容,都需要護士的參與和協調。護理人員還應具備管理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充分運用社區資源協調各方面工作[2]。 定期舉行諸如“假如我是病人”此類活動,充分體現護理工作者作為一名患者所產生的一系列需求。倡導的“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患者的需求”等主題的活動來加強醫院人文建設。提升醫院內涵服務無疑是非常重要和及時的。要不斷進行總結,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做到獨善其身。要加強對護理中的難點、疑點進行攻關,做到有突破、有創新,努力把我們的感情及智慧融入到護理工作中。激發工作熱情,不斷增強愛崗敬業的自覺性。積極引導護理人員樹立“精業厚德,同創健康”的思想,真正把工作當成事業干,努力增強護理人員的事業心。建立健全賞罰制度,對工作標準高,責任心、事業心強的人員應予以獎勵;對工作消極懈怠的應予以處罰,真正形成“讓不干事的想干事,讓想干事的干成事”的良好氛圍。積極開展“奉獻愛心,爭當模范”活動,并進行評選一次,對表現突出的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努力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不斷激勵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以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3]。

3 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努力提高護理質量水平

3.1 創建整潔的物理環境。這要求環境干凈、舒適、安靜,設施方便、安全,環境布置美化。如家庭的病床上不再是刺眼的白色,可使用綠白小格相間的花床單、花被罩,顏色柔和,款式時尚,加上柔和的墻壁和燈光,透出幾分家的溫馨。還應特別注重病人“觀景養眼”的習慣,在家庭的合適位置,擺放特意制作、外形精巧的淺藍色小沙發,中間的茶幾上,一束小花顯得盎然生機。另一方面在護理人員的禮儀上做文章,護理人員著裝整潔、儀表端莊、態度主動熱情、語言文明禮貌、人人注重禮儀,主動幫

助患者。

3.2 創建溫馨的親情環境。讓病人感到家的溫暖,盡一切努力使患者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得到精心周到的照顧。首先要把患者當作親人來看待,除關心和解決他們的生活需要外,要著重在一切護理服務中體現對患者的尊重,即尊重患者的隱私和其他權利。要學會理解患者,并不斷地給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要關愛患者,主動幫助患者解決困難,為患者建立家庭與社會的支持,要求護士學會換位思考,給患者以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之感。其次要把患者看成正常人來看,有人際交往,獲得信息的需求,除了合理地安排患者會客、娛樂外,護理人員有責任回答患者對用藥、治療、費用各個方面的提問。解除患者疑慮,特別要保質保量的做好護理健康指導,為患者提供專業預防保健知識,改變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使患者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確對待疾病和健康問題。

3.3 創建熱情的服務環境。一方面要積極想患者之想,做到細致入微的關心患者。護理服務最理想的狀態是應敏銳地察覺出各種患者各種的需求并予以滿足。除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民族信仰、生活習慣、需求層次因人施護外,還應認真評估判斷出患者心、身護理問題,制訂出個體化護理方案,認真實施,真正把整體護理落到實處,使患者處于心身的最佳康復狀態。另一方面要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的觀念,確保護理安全。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規范護士各種操作規程,重視細節管理,細節決定成敗。護理人員的人性化服務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往往一個微笑、一句溫暖的語言、一個得體的撫摸可起到藥物無法替代的作用。強調護理的預見性,積極預防和解決患者潛在的和現存的護理問題,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安全。

3.4 創建暢通的溝通環境 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對于提升護理服務質量非常重要,與患者建立恰當的溝通,有利于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消除不利于康復的心理,及時開導患者,同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增加患者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信心。與患者溝通時,首先應認真傾聽患者訴說,了解其所需和要求,尤其是對疾病的敘述,注意患者情緒,以及對疾病治療的期望值,針對各類患者或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溝通時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學會自我控制,避免使用易刺激對方情緒的語句,不用過多的專業詞匯,要通俗易懂,取得溝通的順利。但是每次與患者交流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增加患者的緊張和疲勞。避免強制的教育態度。有第三人在場時談話不要涉及病人的隱私,要保護病人的隱私,尊重病人的知情權。護士應重視信息溝通的雙向性,本著誠信、尊重、同情、耐心的原則,注意自己說話的語調、表情、態度,使患者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人性化的服務。及時了解自己工作的不足,對病人提出的中肯意見要虛心采納,盡快改正,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結果:我院護理人員上門服務,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他們在舒適的家庭環境中接受治療,心理壓力小,也免除了來往路途的勞累,減輕社會及家庭的經濟負擔,有利于疾病的康復,為病人就醫提供方便,合理地利用衛生資源。向社會提供更多的優質護理服務,向社會傳播健康知識,體現護士的社會價值。在家庭病床護理中人文關懷理念成功展開深入人心。

討論:家庭病床護理是醫療機構、患者、家庭“三位一體”的護理形式, 通過有針對性患者的追蹤觀察,到目前仍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家庭病床的開展仍然是社區護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讓病人在熟悉、溫馨的環境中接受醫療和護理是時代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必將成為護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是醫院為患者提供高品質服務的基礎,也是減少醫療糾紛、創造品牌服務的先決條件。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護理人員作為實踐人文關懷的服務主體,必須在實踐中不懈努力,才能真正體現護理學科應有的地位和價值。用中國特色“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武裝頭腦,做人民滿意的“白衣天使”。我們要把“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實踐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中,用愛心和責任心去關愛我們的每一位患者,實行人道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不斷推進和提高護理質量,適應護理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朱萍.以人文關懷為特點的健康教育在產科護理的運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2):166-167

篇2

【關鍵詞】老年性癡呆 安全 護理

老年性癡呆(AD)是老年期出現的漸進性精神衰退疾病。據資料統計,我國65歲以上人群的老年性癡呆患病率為4%-6%,80歲以上老人的患病率為20%。癡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安全問題時有發生,給老年人帶來痛苦,給家人帶來不幸,給社會帶來負擔,已引起廣泛關注。為了讓老年性癡呆患者有一個高質量的晚年生活,故做好安全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臨床資料

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家庭病床科共收治老年性癡呆患者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齡63—90歲,病史2—8年,根據AD病情演變,第一期:遺忘期(早期)20例、第二期:混亂期(中期)12例、第三期:極度癡呆期(晚期)6例。

2 安全護理問題

2.1生活安全護理 (1)日常生活用品應放在其看得見、找得著的地方,減少室內物品位置的變動,地面防滑。患者的衣袖、褲腳不宜過長,鞋子大小合適、平底防滑。去除家中的障礙物,以防跌倒。上下床起床要保持平衡,防止墜床,必要時加床欄。(2)不要讓患者獨自承擔家務,讓患者遠離電源、化學物品、煤氣。洗澡、喝水時注意溫度不能太高,熱水瓶放在不易碰撞之處,以防燙傷。(3)在門框邊、廁所、房間空余墻壁上,尤其是拐彎處裝上扶手,以便扶持。(4)求夜間房間、走道、廁所都開著燈,燈光不需要太亮。(5)注意保管好家里的器具,如煤氣、電器定期進行安全檢查。

2.2飲食安全護理 (1)飲食過程中注意安全,吞咽困難時勸患者緩慢進食。(2)對思維混亂的患者應當有專人陪護,避免發生誤食、誤服、錯服、和拾外面別人丟棄的食品服用。(3)飲食要定時定量,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不要隨意進補,不要進食易引起興奮的食物,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

2.3用藥安全護理 (1)服藥時必須有人在旁陪伴,幫助患者將藥全部服下,以免遺忘或錯服。

(2)癡呆老年人常常不承認自己有病、或者幻覺、多疑,認為給的是毒藥,他們常常拒絕服藥,需要耐心解釋。(3)吞咽困難的患者不易吞服藥片,要碾碎后溶于水中服用,昏迷和不能吞咽的患者鼻飼藥物。(4)癡呆老人服藥后常常不能述說不適,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患者有何不良反應。對伴有抑郁癥、幻覺和自殺傾向的患者,要管理好藥品,放到患者拿不到的地方。

2.4行為安全護理 (1)提供較為固定的生活環境,當患者到一個新環境,需有人陪同至患者熟悉新的環境和路徑。佩戴標志:對輕度癡呆患者,應交代家屬將患者姓名、病情、家庭地址、聯系電話等寫在卡片上,讓患者隨身攜帶;對中度癡呆患者應嚴加照看,控制其單獨外出活動,防止走失。(2)癡呆老人常見的行為異常表現為激越行為,應提示患者家屬及陪護,為其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對其適當“放縱”的效果往往比主觀限制美好。盡量滿足患者的生理需求,不能使用禁止、命令的語言,也不能在患者有激越行為時將其制服或反鎖在屋里。還要將家中的危險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患者發生激越行為時毀物傷人。(3)找出引出患者激越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2.5心理安全護理 要囑咐家人及陪護注意尊重患者,對其發生一些精神癥狀和性格變化,要理解、寬容、給予愛心,用誠懇的態度對待患者。耐心傾聽其訴說,切忌使用傷害感情或損傷自尊心的語言和行為,使其受到心理傷害,產生低落情緒,甚至發生攻擊性行為。給患者足夠的照顧,保證居室安靜,安排有趣的活動,指導患者聽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不強迫患者做不情愿做的事情。多觀察患者的言行變化,多與患者交談,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分析產生焦慮的具體原因,然后有計劃、有目的地與患者交談,掌握談話的技巧,向患者多說一些關愛的語言,與患者建立信賴關系。注意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態,盡量選擇患者精神與情緒穩定時進行溝通,并注意態度親切、語調平和、說話簡短、內容選擇患者喜歡或熟悉的內容。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以促進疾病的穩定與緩解。

3 小結

老年性癡呆患者住院治療的確可以得到比較系統到位的護理,但是,患者病程較長,不可能長期住院治療。美國目前主要實施并提倡居家照顧為主,結合社區、社會設施的護理模式,因此,家庭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家庭病床科對家庭照顧者實施有效地健康教育,通過定期的家訪和患者來院的互訪,不斷提高照顧者的護理技能,指導照顧者掌握與老年性癡呆患者交流的方法,注意上述提出的安全問題和護理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無發生護理安全以外,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篇3

【關鍵詞】 家庭病床;綜合護理模式;腦卒中患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95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055-02

由于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以及致殘率高的特點,已經成為危害人們健康和生命重大疾病之一。而因為腦卒中患者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或者情感障礙等,所以需要進行長期的康復護理工作。而家庭綜合病床的開設,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醫院病床緊張的問題,也能消除患者對與住院的一種抵觸心理,具有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本文對家庭病床綜合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患者的效果進行了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0年8月到2011年8月的92例腦卒中患者分成對照組40例和干預組52例,干預采用家庭病床綜合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一般的出院護理模式。其中,患者中無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肝腎功能障礙等疾病。干預組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體重和血壓等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 對于對照組和干預組都進行規范的藥物護理和常規護理知識教育,對干預組進行的家庭病床綜合護理的內容如下:

121 健康知識教育 對腦卒中患者以及其家屬簡析腦卒中的發病的原因、病患誘發的因素以及預防治療措施等;講解腦卒中可能會導致的一些并發癥等,讓患者對腦卒中有充分認知,并理解積極康復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122 行為護理 護理醫生以及護士應該根據腦卒中患者發生的后遺癥情況來指導并且協助患者去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有針對性的進行肢體功能訓練、肢體康復訓練、吞咽功能訓練、語言能力訓練以及日常生活的訓練等。

123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該要多和腦卒中患者進行溝通,以能夠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需要,以便及時為患者解決問題,同時也能穩定患者的情緒,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

124 隨訪護理 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隨訪,根據患者的實際障礙情況,一般是第一個月每周進行三次隨訪,第二個月每周兩次、第三個月每周一次,在此情況上可以適度調整隨訪的頻率。

13 觀察指標和判定標準 本研究采用了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Barthel指數(BI)以及Fugl-Meye運動量表(FMA)來分別對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認知功能、運動功能、神將狀態、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同時采用生存質量測定是量表(WHOQOL-BREF)來評估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以及環境等四個方面的生存質量。

14 數據處理 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引用SPSS150來進行統計分析。用 來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來進行組間比較,用 來檢驗計數資料。以P

2 結 果

腦卒中患者的隨訪前后的各項指標評分變化,見表1。

3 討 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提高的兇手,這些慢性疾病加大了社會的衛生資源需求,而由于現有的醫療設施以及資源分配體制的限制,導致衛生服務方面存在著共需不足的情況[2]。而正式由于這種需求而產生了家庭病床綜合護理這種護理形式。家庭病床是以社區以及患者的家庭來作為醫療護理的主要場所,它是醫院病床的衍生補充形式,可以為患者提供醫療、護理以及康復教育和心理指導等醫療服務。家庭病床的開展有利于患者的康復,也可以減輕患者家庭的住院負擔以及醫院的病床不足壓力[3]。

有許多研究證明了家庭病床綜合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腦卒中患者相關功能障礙的恢復,并且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減少腦卒中帶來的并發癥,并可以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本次研究采用了對腦卒中患者的家庭病床綜合護理的形式,在護理中使患者得到了相應的知識教育和行為指導,并且得到有效的醫療護理。這些都表明了家庭病床綜合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療,并且促進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以及環境上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黃麗偉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研究新進展[J]吉林醫學,2011,3(19):4039-4040

篇4

【關鍵詞】:床頭卡 隱私

床頭卡是醫院掛在病人床頭的紙制的牌子,上面有病人的年齡,性別,姓名,住院日期,入院診斷等內容。主要是為方便醫務人員查房、處置等工作需要。目前正規的醫院都講究三查七對,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病人病情的了解。如果在床頭卡上只寫姓名性別,而不寫病情,那么床頭卡也就失去了意義。在醫院里病人的主治醫生不是固定不變的,比如一名得了心肌梗塞的病人,主治醫生不在,而他的床頭卡也沒有寫病情,此時病人犯病,再去取病志是十分危險的。一個醫院有四五百個床位,都不寫床頭卡僅僅靠翻病歷,肯定會耽誤病情。設置床頭卡作為衛生管理部門的一項規定要遵守,在醫生面前,病人不能諱疾忌醫,尊重患者的“隱私權”,但不能泛化和擴大化。因此設置床頭卡還是有必要。

然而對一些特殊病人來說,卻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成了病人及其家人的心理負擔。患者認床頭卡寫得太“暴露”,自己的秘密給人一覽無余,尤其是一些傳染性或隱秘性比較強的疾病,如肺炎、肝炎、宮外孕、腫瘤疾病、性病等患者,對醫院掛床頭卡持反對態度。因此,從床頭卡保護患者的隱私顯得尤為重要。 醫護人員放置床頭卡時,既要告知患者放置床頭卡的意義,做好解釋工作,又要尊重患者的意見不能侵犯患者的隱私權,施行人性化服務例如在兒童醫院,可以將每個病床的床頭卡都用第一人稱口氣,按孩子們自己選擇的圖案寫出來的。有一個叫Marry的小女孩的床頭卡是這樣寫的,“我的名字叫Marry,今年4歲,我喜歡小動物,我的醫生是愛倫”。小小床頭卡也充滿了童趣。或者把床頭卡的中文換成英文。這樣一來,只有醫護人員和患者知道病情,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病人隱私。這種英文的床頭卡和原先的中文床頭卡一樣大小,上面也按要求標明了患者的各種信息,除姓名是漢字外,其余全用英語。有些醫院推出“模糊床頭卡”,對一些床頭卡不寫疾病名稱,或寫得很含糊,其他內容如幾級護理則予以保留。一些醫院允許病人把床頭卡放在床頭抽屜里,這樣一來,只有醫護人員和患者知道病情,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病人隱私。

參考文獻

篇5

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 ,我所完成 95 例原位肝移植 ,7例受體發生膽系并發癥 ,發生率為713 % ,除 2 例受體因膽系并發癥死亡外 ,余均得到及時有效診斷治療。現將原位肝移植后膽系并發癥的護理經驗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臨床資料

95例受體中 ,男性81例 ,女性 14 例 ,年齡 19~68 歲[平均(4318± 1012)歲]。肝移植術前診斷:進展期肝癌并肝硬化 29例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8例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18 例 ,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4 例 ,酒精性肝硬化、 膽汁性肝硬化各3例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肝包蟲病、 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各2例 ,肝淀粉樣變性、 多囊肝、 Caroli 病、 肝移植后環孢素毒性肝損害、 轉移性肝癌各1例。

112   手術方式

體外靜脈轉流下原位肝移植 12例,背馱式肝移植 78例,活體部分肝移植5例。5例活體肝移植外的 90 例移植中,71 例肝移植物的切取采用標準法,19 例采用快速切取法[1]。

標準法及活體肝移植獲取的移植物熱缺血時間為 0 min ,快速切取時肝移植物熱缺血時間為5~19 min。供肝冷灌注、 保存使用 4 ℃平衡液、 UW液。肝移植物冷保存時間310~1815 h ,平均(718± 315) h。

肝移植物植入時膽道的重建方式:移植物膽管與受體膽總管對端吻合91例 ,其中55例放置 Fr 12 T管或 Fr 8 橡膠尿管外引流膽道 ,其長臂經受體的膽總管戳孔引出 ,36 例未放置膽道4例應用膽管空腸 Roux 2en2Y吻合 ,未放置膽道外引流管。

膽道的吻合重建均在直視下應用 520 或 620 Vicryl、Monocryl 或 PDS縫線單層縫合完成 ,對端吻合的兩膽管內徑 ≥4mm時 ,采取連續縫合方式 ,內徑 < 4 mm時采取間斷縫合方式。移植后應用環孢素 A 或 FK 506 + 霉酚酸酯 + 甲潑尼松三聯抗免疫治療。

根據術后患者進食及血清膽紅素下降情況 ,在術后5~7 d夾閉膽道外引流管 ,于術后3個月拔除膽道外引流管。

113   膽系并發癥診斷及治療

7例受體術后發生膽系并發癥 ,發生率為 713 %。2 例術后7、 10 d時 ,出現腹脹、 腹部隱痛等腹膜炎臨床表現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及噬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 ,T管造影提示吻合口處膽漏 ,超聲掃描見右膈下、 肝下間隙積液 ,再次剖腹探察 ,見吻合口左前方有013φ、 015 cm破口 ,予修補 ,腹腔引流 ,治愈。1例術后1個月時血清膽紅素水平、 堿性磷酸酶及γ 2谷氨酰轉肽酶活性升高 ,ERCP提示膽管吻合口狹窄 ,內鏡下支架內支撐治療 ,迄今已2年 ,無膽道梗阻表現。2例術后3個月拔除 T管時出現腹脹、 腹痛等膽汁性腹膜炎表現,1例保守治愈,1例腹腔鏡下縫合竇道、 腹腔引流治愈。

1例術后5個月寒戰、 發熱,血清膽紅素水平、 堿性磷酸酶及氨酰轉肽酶活性升高,CT掃描提示膽管消融、 膽泥形成,患者因膽管炎死亡。1例術后 10 d時肝動脈血栓形成,CT提示肝內膽管壞死,并有膽汁性腹膜炎表現,再次手術見吻合口處膽漏,行膽道外引流,3 d后死于肝衰竭。

114   膽系并發癥護理

1141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肝移植后早期發生的腹脹、 輕微腹痛可能是膽漏的首發癥狀 ,因肝移植后鎮痛、 免疫抑制等處理措施的聯和應用 ,有膽漏并發癥的受體腹膜炎的臨床表現并不典型 ,所以要認真觀察患者腹痛性質及腹部體征、 腹腔引流物性狀。

如患者訴腹脹、 腹痛 ,腹腔引流液中有膽汁性液混合或切口處有膽汁性液溢出時 ,應高度警惕膽管吻合口處膽漏。肝移植后1~3 個月出現黃疸、 發熱、 腹痛時 ,應考慮膽系并發癥可能。

單純吻合口狹窄致膽管擴張未合并膽道感染時患者可能無任何不適而僅表現為黃疸及血清堿性磷酸酶及γ 2谷氨酰轉肽酶活性升高 ,而合并膽道感染時則通常伴有發熱、腹痛。

繼發于肝動脈血栓形成后的膽管壞死患者 ,在有上述膽系疾患臨床征象同時 ,常伴有嚴重的肝功能損害 ,隨著肝臟合成功能的下降 ,出現低白蛋白血癥及出血傾向。

11412  膽道系統影像檢查的護理

超聲、 CT、 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PTC) 、 經內鏡逆行膽道造影(ERC)及核磁共振膽道成像(MRC)是常用的膽道系統疾患檢查手段。在實施超聲、 CT、 超聲等非侵入性檢查前,應作好腸道的清潔,防止腸道積氣影響成像。

實施 PTC及 ERC等侵入性檢查時,在圍檢查期需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并注意觀察有無膽道出血等并發癥發生。11413  膽道外引流管的護理

肝移植時 ,膽道重建后可留置經吻合口的膽道外引流管 ,常采用 T型管或硅膠管。留置膽道外引流管時 ,應保持膽道外引流管的通暢 ,觀察膽汁的量及性狀 ,有無泥沙或絮狀物混合。每天更換引流袋并嚴格行無菌操作規范。

定時作膽汁細菌培養。膽道外引流管妥善固定 ,防止患者變換時脫出或折疊影響膽汁外引流。治療膽系并發癥時 ,可能留置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PTCD)管或經十二指腸留置鼻膽管 ,應定期沖洗 PTCD管及鼻膽管 ,保持其通暢 ,同時注意記錄外引流物的量及性狀。

11414  心理護理

接受肝移植的終末期肝病患者手術后期望獲得優良的生活質量 ,對痊愈期望很高。而膽系并發癥的發生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患者思想顧慮多 ,焦慮不安 ,表現為沮喪、 情緒低落 ,對移植遠期療效失去信心。護理時宜在精神上給患者以關心、 幫助 ,主動與其談心、 緩解其心理壓力 ,告知患者膽系并發癥通過積極外科治療能獲得痊愈 ,并不影響其遠期生存 ,使患者保持樂觀情緒 ,身心處于最佳狀態 ,更好地接受治療。

2   討論

原位肝移植已成為終末期肝病的常規治療手段 ,移植后 5年存活率達到80 %以上 ,但膽系并發癥已成為可能影響患者長期生存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膽系并發癥是指具有臨床表現、 有放射學依據 ,需要進行手術或介入性治療的膽道狹窄、 梗阻及膽漏等[2 ]。

肝移植術后發生膽系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可分為兩類 ,一是外科操作技術因素 ,二是膽道缺血性損害及免疫相關性損害等非技術性因素。因手術操作技術導致的膽系并發癥主要有膽漏和膽管吻合口狹窄。膽漏是嚴重的并發癥 ,發生率可高達22 %[3 ],膽管吻合口狹窄的發生率為 5 %~20 %[4 ],發生部位在吻合口或膽道外引流管引出處 ,主要與縫合技術不當、 供肝膽管斷端血液循環不良、 肝動脈血栓形成等有關。肝移植物冷保存 > 1115 h、 多次排斥反應事件等是導致非技術性膽系并發癥的主要因素[5 ]。

黃疸、 腹痛、 發熱常是肝移植后膽系并發癥共有的臨床表現 ,護理時應嚴密觀察上述癥狀、 體征 ,在實施侵入性檢查及治療時應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并作好膽道外引流管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 Y anaga K, P odesta L G, Broznick B , et al1 Multiple organ recovery fortransplantation1 In Starzl TE ,ed1 Alas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1 J1 B1 Lip2pincott C o[M]1 Philallphia : G ower Medical Publishing , 1992. 3 - 111

[2 ] Moser M A , Wall WJ1 Management of biliary problems after liver trans2plantation[J ]1 Liver Transpl , 2001 , 7 (11 Suppl 1) :46 - 521

[ 3 ] Neuhaus P , Blumharrdt G, Bechstein WO , et al1 Technique and results ofbiliary reconstruction using side2 to2side choledochocholedochostomy in 300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 ]1 Ann Surg , 1994 , 219 (4) :426 - 4341

篇6

中圖分類號:R593.2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12)05-0779-02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累及多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體內存在多種免疫異常,加上需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控制病情發展,使SLE患者極易合并感染。該疾病多發生于青年女性。病毒性腦炎是病毒所致腦實質和腦膜炎癥,與環境和自身抗病能力有關,發病前2~14d均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嚴重的有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癥狀。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病毒性腦炎患者4例,通過積極治療及精心護理均康復出院。現將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了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病毒性腦炎患者4例,均為女性;年齡16~45歲,平均30.5歲;患者均有發熱、乏力、頭痛、惡心嘔吐癥狀,其中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2例患者有躁動現象,1例患者有出走傾向。

1.2結果

通過積極治療及精心護理,4例患者均康復出院,住院9~22d。

2.護理

2.1一般護理

2.1.1發熱護理 每4h測體溫1次,并觀察熱型及伴隨癥狀。當體溫超過38.5℃時應及時給予降溫,可采用物理降溫,如頭部放置冰帽,頸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乙醇擦浴,冷鹽水灌腸。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肌注復方氨林巴比妥2ml,做好降溫后記錄。將體溫控制在38℃以下,以減少大腦氧的消耗,防止并發癥。

2.1.2飲食護理 患者因頭痛、惡心嘔吐致食欲差,對于拒絕進食或有意識障礙者給予留置胃管,結合靜脈補充營養,保證患者充足的熱量。每日補充適量的水和電解質,準確記錄24h出入量。神志清楚后拔出胃管,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囑患者避免進食光敏感食物,以免誘發SLE活動。

2.1.3皮膚護理 加強全身皮膚護理,尤其應注意口腔、外陰、臀部及指甲的護理,防止繼發感染。保持皮膚清潔,使用溫水洗臉,不可使用堿性肥皂和化妝品。給予臥氣墊床、建立翻身卡,每2h給予翻身并按摩受壓部位,在膝部和踝部墊放軟枕。保持床單的平整、干燥、無皺褶。及時更換患者汗濕衣服,大小便后及時給予清洗,給予口腔護理和會陰沖洗2次/d。局部壓紅者給予紅外線照射2次/d,每次15min。

2.1.4安全護理 ①患者因意識不清,有躁動現象,病床應加放床欄,準備好壓舌板、開口鉗及各種搶救物品和器材,各項治療護理應集中進行,動作輕柔,限制人員探視,保持病室安靜,暗化,減少聲、光刺激。②患者恢復意識后,對有明顯出走傾向的患者要嚴加防范,懸掛防走失標識牌,班班交接,設專人陪護,并且提醒家屬或陪護不能睡得過沉。對患者要加強安全護理,嚴格按等級護理巡視病房,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2.1.5康復護理 患者恢復意識后,可行肢體按摩和被動活動,包括肩、肘、髖、膝、踝關節的屈曲、伸展及抬舉等活動。活動量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度,目的是減少消耗、保護臟器功能、預防并發癥。

2.1.6心理護理 由于病程長、病情重、家屬負擔大,患者及家屬喪失信心,易出現猜疑、不信任、悲觀情緒,護士應給予理解和同情,細心照顧患者,給予患者更多關懷,及時了解他們有哪些不良心態。運用科學和通俗的語言向患者家屬介紹有關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病毒性腦炎的治療和護理,解除患者家屬的心理顧慮,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

2.2專科護理

2.2.1顱內高壓的護理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意識、瞳孔、呼吸狀況,并做好記錄。觀察頭痛程度及持續時間,有無嘔吐及嘔吐性質,及時發現腦疝的前兆癥狀。絕對臥床休息,可給予抬高床頭15~30°,予冰帽冰敷頭部,持續低流量吸氧,減少不必要的頭部搬動,保持大便的通暢。

2.2.2用藥護理 ①脫水藥物的護理:20%甘露醇是最常見的降顱內壓藥物,使用時要求10ml/min,注意保護患者的血管,給予留置針,防止藥物發生外滲,遵醫囑檢查血、尿常規及測血糖,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和腎功能狀況。②激素治療的觀察及護理:激素具有抗炎、抑制纖維化、溶解滲出物等作用。長期使用激素患者不可隨意漏服、停服及自行減量,以免引起病情“反跳”。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時,要觀察患者有無腹痛、排黑便現象及血糖變化、有無誘發感染等,同時按醫囑給予胃黏膜保護藥及補充活性鈣。

2.2.3腰椎穿刺的護理 對躁動和不合作的患者遵醫囑給予鎮靜劑。術后囑其去枕平臥4~6h,可抬高頭部,以防穿刺后反應,如頭痛、惡心嘔吐、眩暈等。觀察有無頭痛、腰痛,有無腦疝及感染等穿刺后并發癥。保持穿刺部位的紗布干燥,觀察有無滲液及滲血。特殊情況應立刻報告醫生。

篇7

[關鍵詞] 高血壓;急性左心衰;護理;急救

[中圖分類號] R544.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4(c)-113-01

急性左心衰是高血壓急癥之一,發病急驟,進展較快,處置不當可危及患者生命。本院于2009年1~12月共救治高血壓并發急性左心衰患者22例,現將臨床護理情況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22例高血壓并發急性左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4例,女8例,年齡52~78歲,平均67.64歲,血壓(155~230)/(90~135)mmHg,平均174.28/106.54mmHg。所有高血壓及急性左心衰診斷均符合《內科學》(第5版)診斷標準[1],并排除冠心病、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等其他器質性心臟疾病。

1.2 護理方法

1.2.1 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雙腿下垂于病床邊。

1.2.2 吸氧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給予30%乙醇溶液濕化的氧氣吸入,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時調整吸氧濃度及壓力,必要時應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

1.2.3鎮靜早期靜脈注射嗎啡3~5 mg。

1.2.4 利尿應用呋塞米20~60 mg靜脈注射,4 h后可重復應用。

1.2.5 增強心肌收縮力應用毒毛花苷k 0.125~0.250 mg,靜脈注射。

1.2.6降壓選擇快速降壓藥,如硝普鈉、硝酸甘油等靜脈滴注。

1.2.7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內容包括意識、血壓、脈搏、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以及患者實施護理措施前后的病情變化情況。血壓每30分鐘測量1次,記錄測量結果,重點觀察呼吸的頻率、節律、幅度等。

1.2.8 心理疏導利用護理操作的空隙,及時開展心理疏導,簡要介紹左心衰的發病機制及搶救治療成功率,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消除患者緊張、焦慮情緒。

1.3 研究方法

回顧性統計分析患者臨床護理資料,總結臨床護理經驗。

2 結果

本組22例高血壓并發急性左心衰患者經積極搶救與護理,全部癥狀消失,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恢復正常,無一例死亡。

3 討論

高血壓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長期的血壓增高可導致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以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而統稱高血壓病[2]。急性左心衰是高血壓病后期常見的急癥之一,發病機制主要為長期過重的心臟后負荷導致心肌組織結構異常,肌球-肌動蛋白復合體解離障礙,心室舒張勢能減少,順應性降低、心肌收縮力降低,回心血液滯留于左心室,進而引起肺動脈高壓、肺毛細血管壓力升高通透性增強,而出現呼吸困難、發紺、咳嗽、咳粉紅色泡沫痰等臨床癥狀[3]。

呼吸困難、缺氧是急性左心衰的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及致死原因。保持呼吸道暢通并迅速吸氧是及時緩解缺氧的有效途徑。筆者采用乙醇濕化的氧氣療法,可有效降低肺泡表面張力,防止肺泡破裂。對應用無創呼吸機持續加壓給氧患者,嚴格按照呼吸機操作護理常規進行,做好上機前解釋和說明,使患者了解輔助呼吸的要點和意義,做好氣道濕化和設備觀察、維護工作[4]。

本組22例急性左心衰發作期血壓均顯著增高,提示高血壓既是左心衰的病理基礎,也是誘發因素,因此,有效控制血壓是搶救治療的關鍵,密切觀察血壓變化,既是為醫生提供真實、可靠的血壓數據,對醫生判定病情、合理用藥以及患者病情恢復至關重要。在血壓監測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每30分鐘查看監護儀的血壓計數1次,出現報警應隨時測量血壓,同時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防止出現其他情況的高血壓危象。

高血壓合并急性左心衰是內科急癥之一,需要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左心衰的臨床護理常規,定期做好急救藥品、器械的貯備、更換和檢查工作,確保急救藥品的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在有效期內[5]。另外,及時開展心理疏導,科學進行健康教育,可以增強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預防和規避發病誘因的能力,降低復發率[6]。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J].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58-268,155-169.

[2]金惠銘.病理生理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91-212.

[3](美)Braunwald,陳灝珠(譯).心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065.

[4]周小香,馮麗欽,梁艷娉.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病人的護理[J].全科護理雜志,2009,7(10):2748-2750.

[5]劉曉光.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20):188-189.

篇8

【關鍵詞】 糖尿病;臨床護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很多過去很少發作的疾病。相關數據顯示,糖尿病近年來在臨床上呈多發態勢。糖尿病是一種難以治愈的慢性疾病,一旦患上,一生都要受其折磨。而且糖尿病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導致人體免疫力低下,代謝功能紊亂,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很大的痛苦。所以說,糖尿病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本文將護理的體會和經驗闡述如下:

1 糖尿病患者消極表現

1.1 憤怒、悲觀和失望 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有此類表現。這類患者由于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患上終生難以治愈的疾病令他們對人生產生一種憤怒的情緒,怨天尤人。這類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依賴外源性胰島素維持內分泌平衡,往往對生活產生悲觀消極的思想,性格急躁易怒,情緒極為低落,對疾病的治療往往也持排斥的態度。

1.2 內疚、自責、厭世,拒絕治療 這是為數眾多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確診后的普遍反映。在這類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數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是家里的經濟支柱。罹患糖尿病后家庭經濟陷入危機,患者在家庭中的角色易位,由家里的頂梁柱變為受家人照顧的“弱者”,心理一時調整不過來,產生內疚、自責的情緒,甚至悲觀厭世,認為自己活著就是家人的負擔,干脆放棄治療,求得“解脫”。

1.3 焦慮、恐懼 由于糖尿病終生難以治愈,而且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后都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恐懼心理,對未來的生活比較迷茫,害怕患病后會遭到家人和社會的嫌棄。

1.4 懷疑、拒絕和滿不在乎 有些糖尿病患者為了掩飾自己的患病現實,不愿意接受正常的治療。

2 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

2.1 患者確診后首先采取常規的護理方式,對患者的糖尿病相關常識的掌握程度進行摸底了解。對患者的心態要盡早掌握,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基本常識的同時詳細觀察患者的外貌體征,采集患者相關生理數據,例如患者的體溫、體重的測量等,及時觀察患者的神志、視力、血壓、舌脈象、皮膚情況,尿量及尿液的顏色和氣味。患者入院后要做好衛生清理工作,定時清掃病房衛生,保持病床的干燥清潔,及時消毒,勤換床單,避免患者病房受到感染。

2.2 糖尿病患者了解疾病相關常識后,要在護理工作中讓病人意識到控制飲食對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性。嚴格控制患者飲食,根據患者病情和身體狀況制定出有利于患者恢復治療的日常飲食規劃,從飲食上積極配合醫師的臨床治療措施。

2.3 臨床護理工作要重點突出藥物治療環節。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藥物治療是重要的治療措施,護理人員要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患者用藥要嚴格遵守醫師規定,定時、定量,按要求服用。1型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治療時,要叮囑患者飯前注射,選擇注射部位要科學合理,經常更換不同的部位注射胰島素,在注射過程中要注意衛生安全,避免發生注射感染,使胰島素治療取得最大的療效。

2.4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可以適量運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在運動過程中要適當把握運動量,護理人員及時提醒患者切勿超量運動。糖尿病患者飲食受到嚴苛限制,運動過量會導致患者體內血糖含量過低引起頭暈目眩等癥狀。除適量運動外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的日常飲食進行指導,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患者服用藥物、注射輸液等環節需要注意的事項要詳細說明,患者居家治療時需要注意事項也要全面兼顧,出院后要按規定定期回院復查。

2.5 患者個人衛生維護是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操作。護理人員要保持患者個人衛生的清潔、干凈。患者臥床時要按時給他們做定期清潔,使患者始終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狀況。要注意不能讓患者穿戴過緊的貼身衣襪,保持身體寬松,確保全身血液循環流暢。在日常生活中要讓患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平時注意保持個人衛生,避免感染。

2.6 在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上,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方案。這要求護理人員要具有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掌握大量的一線臨床護理資料數據。結合患者反應,及時作出有效的護理措施。例如,患者感到疲乏、心悸、有饑餓感時,護理人員根據患者表現出的頭暈、出汗癥狀,應該判斷出患者是血糖過低,應適當安排患者少量進食,補充血糖,以緩解癥狀;當患者出現昏迷時,應立即檢測患者血糖含量,此時患者無法進食,可采取注射葡萄糖的方式加以補救;患者感覺皮膚瘙癢、發現癤腫時,護理人員要及時清理患者衛生,更換床褥,按時清理病房衛生;護理過程中發現患者患有肺結核等并發疾病時,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的呼吸道隔離措施,使患者病房內的空氣保持流通,確保患者的室內保持空氣新鮮,陽光充足。

糖尿病終其一生無法治愈的特點讓諸多患者對人生悲觀失望,產生孤獨、抑郁等消極心理。沉重的心理負擔使得糖尿病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要重視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可以經常開展一些患者容易接受的文娛活動,使患者緩解精神壓力,產生對生活的信心。對一些長期遭受糖尿病病痛折磨的患者,要定期開展心理護理,及時疏導患者產生的焦躁、抑郁等消極心理情緒,增進患者同家屬及醫護人員的感情,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引導患者樂觀開朗的看待患病現實,積極配合治療。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讓患者意識到,換一種觀念,糖尿病人也同樣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氣和健康的陽光。患者從心理上戰勝病魔,樹立長期規范治療的決心,對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將會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循環系統疾病;住院;護理

【中圖分類號】R725.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2-0140-01

循環系統是由心臟、血管、調節液循環神經與體液組成,首先要了解循環系統疾病的患病率與患者的居住地點、居住條件及從事的職業有關,如血壓高、冠心病等多見于城市和腦力勞動者;風濕性心臟病則在住房擁擠、環境潮濕的人群中發病率明顯增加。

1一般資料

首先了解:①患者有無煙酒嗜好,吸煙、飲酒的量及時間,是否有喜好油膩和偏咸飲食習慣。②患者有無與遺傳相關的循環系統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等。③既往健康狀況:患者有無慢性扁桃體炎、關節疼痛、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發生,了解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基本原因及誘因。

2臨床表現

2.1呼吸困難評估呼吸困難的程度,可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及端坐呼吸,其類型反映了左心功能不全的嚴重程度。

2.2心悸了解心悸發作的誘因、時間、特點、如心悸是否與體力活動、精神緊張等有關;是陣發性還是持續性,心律是否規律;發作時是否眩暈、黑朦、抽搐、胸痛等伴隨癥狀,并了解患者對其心悸發生是如何理解的。

2.3胸痛了解胸痛發作的誘因、部位、持續時間、性質及用藥后能否緩解,胸痛發作時伴隨癥狀,如血壓改變、心悸、意識改變等。

2.4水腫了解水腫出現的時間、部位、程度及性質,心源性水腫多為下垂性凹陷性水腫。

2.5暈厥須向家人和知情人了解患者暈厥發作的情況,有無預兆、持續時間,發作時無抽搐、口吐白沫等;發作后意識恢復情況。既往有無類似發作,是否有誘因,患者原有心臟病和心功能狀況,有無其他臟器疾患。有無顱腦外傷及誤服藥物、毒物等,同時評估患者暈厥發作時生命體征、意識狀況、瞳孔大小及反射等情況。

2.6發紺了解發紺的時間、部位極嚴重程度,以判斷患者全身或局部組織缺氧程度及患者心功能狀態。

2.7心、肺體征①肺部評估應注意有無干、濕性音及胸腔積液;②心臟評估應注意心尖搏動的位置,震顫和負性心尖搏動,第一、二心音強度及性質的變化,雜音的部位、時像性質、傳導范圍及與呼吸、變化的關系時相等。

2.8心理社會評估循環系統疾病一般病程長,難以根治,并無可發生猝死及各種合并癥,常常給患者及家屬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應注意了解患者的婚姻、家庭、工作、事業及經濟方面的情況,評估其焦慮、恐懼的程度等。

2.9實驗室及其他檢查循環系統常用的實驗室及器械檢查包括血脂分析、血糖、血凝指標、心肌酶譜、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試驗等。應了解各檢查的目的、意義及操作護理等。

3常見護理問題

①心排出量減少:與器質性心臟病、心功能受損有關。②氣體交換功能受損-呼吸困難。③舒適的改變胸痛與心肌缺血有關。④體液過多:水腫及(或)腹水與右心功能不全,質體內水、鈉潴留有關。⑤潛在的生命危險性:與嚴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其他心臟急癥等危險因素有關。⑥活動無耐力:于心功能不全或各種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其他心臟急癥等危險因素有關。⑦潛在的藥物中毒或藥物不良反應:與服用洋地黃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有關。⑧焦慮、恐懼。⑨知識缺乏。

4主要護理措施

4.1環境的設置保持病室空氣清新,環境安靜,溫度及濕度適宜,病床最好選用能搖動的靠背床,重病室(ICU)因有較多的搶救與監護儀器,床間距離至少在1m以上,以利于搶救。

4.2休息應重視患者精神及身體兩方面的休息,根據患者心功能狀態,定制出合理的休息與活動計劃,并協助患者進行活動。

4.3飲食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禁止吸煙飲酒,避免刺激性食物,應結合患者病情選擇合理飲食,如心衰水腫的患者,給予低鹽飲料,限制入水量。

4.4病情觀察嚴密觀察患者心律及心率、脈率及心律、血壓呼吸變化,注意有無呼吸困難,劇烈胸痛,咯血等癥狀,及時發現異常報告醫師。

4.5對癥處理

4.5.1呼吸困難給予半臥位或端坐臥位,氧氣吸入,一般吸氧,2~4L/min,若發生急性水腫,則給予高濃度吸氧,氧速度6~8L/min,并通過20%~30%。

4.5.2心悸讓患者臥床休息,避免精神緊張同時仔細觀察病人情況,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報告醫師。

4.5.3胸痛胸痛發作時,應使患者保持鎮靜,絕對臥床休息,同時記錄心電圖和測量血壓,如為心絞痛,立即給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并密切注意心電圖變化:急性心肌梗塞,應立即行連續心電監護,并遵醫囑給予鎮痛、鎮靜、擴張血管等藥物。應注意觀察胸痛的特點及伴隨癥狀,并指導患者避免誘發胸痛的各種因素。

4.5.4水腫每天測量體重。腹圍觀察水腫消長、出現的部位,記錄液體出入量,并給予低鹽飲食,控制飲水量(每天500mL以內)。加強皮膚護理,每天擦洗皮膚,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并進行局部按摩,臥床息者,應協助患者每2小時翻一次身,以防止發生壓瘡。

4.5.5暈厥使患者平臥,檢查呼吸及脈搏,如無脈搏跳動、心源性暈厥應考慮可能是由室顫導致的,一旦發現應立即叩擊心前區1~2次,做體外心臟按壓,并盡早電除顫,如為心室停搏,可行臨時起搏。

篇10

【關鍵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臨床護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102例糖尿病患者,65例男性,37例女性,平均年齡44.6歲,且該102例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均確診患有冠心病。所有患者均出現胸悶、心悸、多飲多食、多尿、煩渴等臨床癥狀;患者入院時空腹血糖在6.6-21.2mmol/L,收縮壓144-180mmHg,平均收縮壓152.2mmHg;舒張壓90-124mmHg,平均舒張壓108.6mmHg;血漿總膽固醇水平在242-160mg/dL,平均251.4mg/dL。

1.2 護理方法

分析上述患者各項指標及臨床癥狀后,采取下列護理干預措施:

1.2.1 心理護理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發病時癥狀比較特殊,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并且受家庭經濟狀況、社會角色轉變等因素的影響,有些患者可能會對治療產生抵觸心理,這些消極情緒會對其治療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要針對這些患者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注意溝通時保持溫和的語氣及誠懇的態度,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客觀、準確的認識,消除其抵觸情緒;與患者家人做好溝通,指導多給予患者精神上鼓勵,其實家人的關心對于患者來說更加重要。此外,患者也要學會自我調節,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情緒上盡量不要大起大落,防止心肌缺血缺氧。

1.2.2 藥物護理

護理過程中藥物治療十分必要,因此要合理使用各類降糖、降壓藥物。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用藥需要特別注意,不同的降糖藥會對心肌血生不同的影響,比如優降糖會導致心肌缺血加重,而格列美脲的影響則相對較小。使用降壓藥時同樣要注意控制血糖,通常Ca通道阻滯劑為首選,比如維拉帕米對血糖、血脂不會產生過大影響,因此針對心率過快的糖尿病患者有較好療效;再比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不僅可以降壓,而且可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對耐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總之,使用藥物時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有效藥物。

1.2.3 飲食護理

不合理的飲食也是誘發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這類患者臨床上要求遵循“三低兩高”的飲食原則,所謂“三低”即低糖、低鹽、低脂,“兩高”則是指高鈣、高纖維素。盡量選擇多聚糖,脂肪類則以植物脂肪油為首選,動物脂肪食物控制在1/3以內;為避免水鈉潴留導致心臟前負荷加重,盡量控制每日攝入食鹽量不超過4g;多進食諸如菠菜、牛奶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這類食物相當于鈣通道阻滯劑,可以起到防止鈣離子進入血管平滑肌而誘發心絞痛的作用;而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C的食物則可起到抗氧化作用。

1.2.3 運動指導

科學、合理的運動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而方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因為運動可以提高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度,增加前列腺素的含量,從而起到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血糖、減輕胰島素抵抗作用,對降糖藥物發揮療效起到促進作用。在選擇運動方式與運動量時,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通常老年人可以進行慢跑、散步、太極等運動,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1h以內,且飯后1h后進行,每周堅持4-5次可取得較好效果。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可隨身攜帶糖果,防止發生低血糖;如果運動時出現胸悶、胸痛等癥狀,則要立即平臥休息,

1.2.4 生活指導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胃腸道功能紊亂、腸蠕動能力也會隨之減弱,因此極易出現腹痛、腹脹、大便干結等現象,并且糖尿病患者如果發生便秘,排便時會增加心肌耗氧量,從而增加心絞痛及心肌梗塞的發病機率。要指導患者在飲食上注意預防便秘,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盡量空腹排便,形成習慣性排便時間;清晨飲用蜂蜜水促排便;如有必要可使用通便藥物,比如番瀉葉、開塞露等。此外,要注意性生活的,可取女上男下或側臥位,并注意節制。

1.3 統計方法

就用SPSS軟件針對患者入院及出院時的相關數據進統計分析,數據經過t檢驗,P

2 結果

1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入院時與出院時各項生化指標檢測結果如下表1所示:

糖尿病患者由于長期反復高血糖,脂肪易進入血管壁;常伴有血脂異常,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并且糖尿病患者體內血液易呈現高凝狀態,加大血栓的形成機率,伴有高血壓等,因此容易并發冠心病。現階段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而冠心病更是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嚴重并發癥,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因。本組研究資料中,對102例患者采取全面護理措施,其出院時的空腹血糖、收縮壓、舒張壓、血脂等各項指標較入院時均有明顯改善,因此在有效治療的基礎上輔以科學的護理措施,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陳志敏.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1例護理體會[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0,35(7) :74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