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15:29: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報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改進報刊審讀意見

各報刊社(編輯部):

切實有效地開展報紙、期刊的審讀工作,是提高報刊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和根本保證,也是加強和改進新聞出版管理重要方法。其任務是通過審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報刊出版領域的指導地位,保證報刊出版工作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及時糾正和處理報刊出版中出現的政治錯誤,把握報刊的整體格調和思想傾向,提出有關改進報刊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督促報刊出版單位不斷提高出版質量和水平,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我市社會、經濟、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為此,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宣傳、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工作導向,進一步宏揚主旋律,提升新聞出版工作引領能力和水平;掌握以表揚為主,批評為輔的基本原則,積極改進辦報刊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報刊的綜合質量和業務水平,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推進我市國際性海濱城市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二、審讀的范圍和主要內容

審讀的范圍是正式報紙和期刊,以及哲學社會科學類、經濟類、文藝類等江蘇省連續性內部資料出版物。

查看全文

團內報刊征訂通知

市直機關各直屬團委(總支、支部):

《中國共青團》雜志、《**》、《**》雜志和《**報》是共青團組織的重要思想輿論陣地,在傳達上級精神、指導基層工作,以及團結、教育、引導、服務青少年和推動團的各項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日,團市委對團內報刊的發行工作做出了具體安排。為了切實做好明年團內報刊的發行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發行工作的重要意義,確保發行任務圓滿完成

各級團組織要從講政治的高度,進一步提高認識,把團內報刊發行工作當作推進團的工作的一件大事抓緊抓好,克服困難,采取措施,努力實現提高發行數量的目標。要積極爭取黨政支持,充分挖掘資源,多渠道籌集訂閱報刊經費。要在抓好團內普遍征訂的同時,突出重點,發揮各級命名的“青年文明號”集體、各級“五四紅旗團組織”及創建單位的骨干帶頭作用。要積極探索新的征訂、發行思路和渠道,不斷拓展新領域,擴大讀者群,為本單位領導及圖書館、資料室訂閱報刊,鼓勵團員青年個人訂閱。各級團組織表彰先進個人和青年集體,可以把贈訂團內報刊作為基本獎勵手段。

二、征訂辦法

《中國共青團》(月刊,全年定價54元)、《**》(日報,全年定價270元)要求訂閱到團委,《**》(月刊,全年定價48元),要求訂閱到支部。上述3種團內報刊由各直屬團組織統一到市直機關團工委辦理征訂手續,各單位請務于11月底前將征訂清單(附后)及征訂費一并送交市直機關團工委。

查看全文

派報刊研究論文

由于種種原因,派報刊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媒體激烈競爭中,舉步艱難。派報刊將如何生存和發展,已顯得十分緊迫。

作為機關報類的派報刊將如何生存發展,筆者認為,還要從新聞的基本理論,從新聞規律和市場規律中去尋找答案,不斷提高報刊質量,來求得生存和發展。

一、明確派報刊的定位。

派作為參政黨,其主要職能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因此,派報刊的中心內容應是圍繞社會主義建設這個中心,運用自己的優勢,參政議政,參加國家各種形式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活動,深入調查研究,建言獻策。所以,派報刊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的同時,要通過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為各級政府建言獻策,為群眾排憂解難,對一些社會熱點、焦點、難點,利用派的優勢,提出高質量,前瞻性的建議。在百姓和政府之間架起一座理解和溝通的橋梁,為政府幫忙,替百姓排憂,促進社會安定。

二、遵循新聞規律,不斷提高派報刊的宣傳報道藝術水平。

報刊在體現對受眾的指導性的同時,還應避免辦得呆板乏味。報紙不生動活潑,不吸引人,同樣沒人愿看。因此,派報刊應從提高宣傳報道藝術水平上下手,增強報紙可讀性。

查看全文

報刊訂閱管理系統探討

摘要:本系統是一個面向報刊訂閱管理員的報刊訂閱管理系統。是基于JAVA和SQLSERVER2014數據庫而設計的智能化報刊訂閱管理系統。它面向所有報刊的管理員,并且具有安全性和時效性。同時可以實現報刊訂閱的基本功能,包括對報刊和用戶信息的增加、刪除、修改、查詢功能,和對訂單信息的管理和統計功能等操作,也可自行增加系統管理員。系統在設計過程中,為使程序代碼標準化和統一化,確保系統界面的友好型和可維護性,同時刪除不必要的數據冗余,實現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盡量做到實用、方便,以滿足生活中報刊訂閱管理的需求。

關鍵詞:JAVA;SQLSERVER2014;報刊訂閱;管理系統

一直以來,大眾訂閱報刊都是沿用傳統人工的方式進行管理報刊的訂閱,這種傳統的人工管理方法存在著很多缺點,比如,效率太低,保密性差,且隨著訂閱周期的變化及訂閱人數的增加,將產生的大量的訂閱記錄和無用的數據文件,對于管理員進行歸類整理等操作時很不友好,并且對于報刊訂閱信息的查找、更新和維護都帶來了不少的難題。本系統的開發目的就是為解決人工管理報刊訂閱的效率低下等問題,通過對數據庫的操作實現智能化的管理報刊訂閱等問題。

1開發環境

(1)開發語言:JAVA;(2)開發工具:Eclipse2020-06、SQLSERVER2014數據庫;(3)操作系統:Windows10;(4)數據庫版本:SQLSERVER2014。

2數據庫設計

查看全文

報刊征訂會領導發言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是縣委研究決定召開的,目的就是把中央、省、市黨報黨刊征訂發行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下去,對全縣年度黨報黨刊征訂發行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剛才,縣委宣傳部和縣郵政局對征訂發行工作做了具體部署,提出了具體要求,我都贊同。下面,我代表縣委講幾點意見:

一、站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重點黨報黨刊征訂發行工作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對進一步加強黨的執行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對輿論工作的領導,牢固占領輿論陣地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黨報黨刊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為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一個關鍵環節就是做好征訂發行工作,增加發行量,擴大待復蓋面。長期以來,黨報黨刊大力弘揚主旋律,充分展現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業績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大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積極開展輿論監督,廣泛傳播現代科技文化知識,為促進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做好黨報黨刊的發行工作也是新形勢下鞏固黨的思想陣地,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大力弘揚正氣的現實需要。當前,宣傳思想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新任務。從國際上看,雖然和平與發展是主流,但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的分化、西化活動始終沒有停止,滲透和反滲透的斗爭仍然存在。從國內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社會生活方式、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等方面不斷趨于多樣化,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價值取向也不斷發生變化、調整,致使一些人的思想產生混亂,甚至錯誤,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的東西趁虛而入。面對這些變化,各級各部門必須充分認識黨報黨刊的重要地位,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切實做好黨報黨刊的發行工作。

二、鞏固報刊治理整頓成果,為重點黨報黨刊發行提供有力支持

查看全文

報刊產業問題及對策

摘要:我國報刊產業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同時多數受眾仍然把閱讀報紙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因此,報刊產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體制改革較慢、競爭過度無序、同質化嚴重、實力較弱、資本運作能力弱等方面。報刊產業需要從制度創新、資本運作、差異化競爭、多角化經營、跨媒介、跨行業、跨地區發展等多個方面采取對策。

關鍵詞:報刊產業問題對策

當前,我國報刊的種數、發行總量、廣告收入等大幅攀升,報刊產業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報刊產業的經濟實力正在不斷增強。不過,報刊產業也面臨著許多復雜的問題。因此,報刊產業的發展應更重視戰略規劃,及時采取有效的對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報刊產業無可替代的地位

當世界上第一臺電視問世時,有人曾悲觀地預測報刊時代即將終結。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的菲利普·邁爾教授在《正在消失的報紙:在信息時代拯救記者》一書中甚至給出了時間表:“到2044年,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但事實上,即便現在網絡都已普及,報刊依然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日本《讀賣新聞》2006年10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90%的人認為報紙是最值得信賴的信息來源。在多媒體時代“需要報紙”或“相比電視更偏愛報紙”的受訪者所占比例合計高達92%。針對報紙在報道中是否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進行了調查,結果78%的人給出了肯定回答。在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購買報紙。《讀賣新聞》發行量高達1000萬份。這說明,即使在互聯網日漸普及的情況下,大多數日本民眾還是把讀報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從國外報刊產業數據資料來看,辦刊業具有重要的地位,仍然處于發展的上升階段。2003年,世界報業協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年會上表示,全球范圍內報紙訂閱量雖有所下降,但零售額仍上升5%,每天有超過10億讀者閱讀報紙。全球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曾發表的《2001-2005年世界娛樂業及傳媒業展望報告》認為,美國、加拿大、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和亞太地區的報刊市場將年平均增長4.9%。越來越多的歐洲、亞洲、美洲報業對傳統的報業戰略進行調整,發行量和贏利持續增長。

查看全文

網絡報刊及其發展模式思索

1網絡報刊的起源與發展

網絡報刊是基于互聯網,通過計算機信息網絡傳輸,用戶在終端設備上讀取的連續出版物。它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興盛于90年代中后期。1987年,位于美國硅谷的《圣何塞信使報》(SanJoseMercuryNews)首次將該報的內容送入初創階段的因特網,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家基于Internet的電子報紙,以此為標志開創了電子報刊和網絡媒體的新紀元。隨著萬維網(WorldWideWeb)和瀏覽器的推出,20世紀90年代中期報刊上網形成浪潮,其中的弄潮兒有顯赫的著名大報,也不乏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小報。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時報》、《芝加哥論壇報》、《時代周刊》、《新聞周刊》等。到1994年底,許多國家和地區受制于因特網基礎建設的水平,上網的報紙大多集中在美國,大約有幾十家,全世界也不超過百家。1995年底,上網報紙迅速增至1000多家,其后一發不可收拾。網絡報紙的數量發展之快,勢頭之猛,無不令人瞠目。目前美國網上報紙還在以近60%的增長速度在發展。據美國NewslinkAssociation統計,截止1997年底,全球上網的報紙總數已逾3600家。美報協(TheNewspaperAssociationofAmerica)統計報告,至1998年3月1日,全美1520家日報中已有近1/3的日報在互聯網上開辟了網絡版。同年底全美已有1/2日報上網。另據1998年10月初《美國新聞評論》雜志網站公布的數據表明,全球的網絡報紙共計4295家,1998年底越升至4925家,近兩年發展更為驚人,全世界在互聯網上刊行的報紙早已突破萬種大關。

網絡報刊的起步與發展是以因特網為依托,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成長壯大的。由于受到20世紀9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報刊電子化的影響,中國報刊界也做出了積極反應。與英、美發達國家報刊電子化源起于一些不知名的小報社相似的是,首開我國報刊電子化先河的不是全國性大報,而是一家地方報紙——《杭州日報》。1993年12月6日,在當時中國尚未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的情況下,《杭州日報?下午版》通過該市的聯機服務網絡——“展望咨詢網”進行傳輸,盡管技術很有限,傳播也不廣泛,但它開啟了中國報紙電子化的大門,意義重大。

1995年,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啟動,“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即Internet骨干網和公用網的開通,向世人昭示中國已駛入互聯時代。特別是“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和“中國科技網”(CSTNET)三網的于1996年相繼開通,帶動了中國互聯網前進的腳步,同時也為中國報刊的電子化、網絡化提供了技術條件,使報刊駛入信息高速公路成為可能。

1995年10月20日,《中國貿易報?電子版》捷足先登,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開播演示。成為國內首家在互聯網上正式發行的電子日報。該報創立了一種全新的新聞媒介形式,每天上網文字1.5萬字,其中中文1萬字,英文5000字。通過國際互聯網、中央電視臺圖文電視、全國電子信箱信息服務系統(CHINAMAIL)三大渠道向國內外傳播,引起國內外普遍關注。

中國國內第一份上網的中文電子刊物是《神州學人》。(它的印刷版最早由原國家教委主管和主辦的面向中國在海外留學人員的雙月刊雜志,創辦于1987年5月,1993年1月4日改為月刊。)該刊由原國家教委投資200余萬元,于1995年1月12日正式在因特網上發刊,取名為《Chisa》(ChinaScholarsAbroad的英文縮寫)。它的封面由五星紅旗和醒目的“神州學人”字樣組成。《Chisa》是一份與《神州學人》雜志同名而內容和形式完全迥異的網上中文期刊,屬于文摘性新聞周刊,每周從國內幾十種報刊中摘取最重要的信息,每周五通過“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范網絡”(NCFC,國內最早的全光纜計算機網絡,1993年12月主干網開通,1994年4月與Internet連接)送入國際互聯網。僅在創辦的第一年,直接訂戶就達3000多個,不定期閱讀者在15萬人以上。《Chisa》在保留《神州學人》作為國內唯一的留學生刊物特點的同時,博采國內外報刊之精華,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以其在國內電子刊物中的首創之舉和先進、快速的閱讀方式,被海外學子稱為“沙漠中的甘泉”、“來自北京的聲音”。1995年11月,《Chisa》被美國圖書館電腦網絡中心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正式編目。1997年8月,《神州學人·電子版)被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進入中央對外宣傳信息平臺。1998年9月,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準,發刊周期由原來的每周五發刊一次改為每周二、周五各發刊一次,每周在網上發刊兩次。1998年12月30日,其主頁進行了全面更新,共設置近40個欄目,較權威和全面地反映出有關留學的各種信息,特別受到海外華人的喜歡。

查看全文

談論白話報刊影響白話文運動

維新變法時期,資產階級改良派為開啟民智創辦的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白話報刊,不僅傳播了資產階級改良思想,而且為促進民初白話報刊的發展與白話文體的傳播,為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與現代國語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最終讓白話文成為全民族占主導地位的文體形式。正如學者所說“如果沒有現代傳播媒體,現代白話文就不會那么順利地產生”。

一、白話報刊實現了書寫語言的大眾化轉型

晚清以來以下層民眾為主要對象的的社會改革及思想啟蒙都是在語言變革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中白話報刊對白話文的興起與發展并最終確定白話文的正宗地位起著決定作用。正如施拉姆所說:“媒介一經出現,就參與了一切意義重大的社會變革——智力革命、政治革命、工業革命,以及興趣愛好、愿望抱負和道德觀念的革命。”口白話報刊的出現不僅帶來新的傳播媒介,而且帶來一種新的語言交際工具,文化形態及人的思想、文化觀念的本質變化。面對晚清社會占主導地位的桐城派古文,維新時期的啟蒙知識分子出于開啟民智,建立現代民族國家體制的需要大力倡導白話文并通過創辦白話報刊擴大白話文的使用范圍與社會影響。自黃遵憲首倡“言文合一”的主張起,梁啟超、裘廷梁等維新人士的大力推動并通過大量創辦白話報刊,使白話文在清末民初社會中得到初步確認,五四時期的報刊宣傳與理論倡導終使白話文運動取得成功。維新變法時期,在中國印刷的書籍與出版的報刊主要是文言文,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普通民眾閱讀困難。資產階級改良派為了實現“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變法目的興起了白話文運動,創辦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一批白話報刊,其中著名的有《演義白話報》《無錫白話報》《平湖州白話報》《通俗報》《女學報》。這些白話報刊運用淺俗的文字向民眾傳播變法與啟蒙思想,對促進現代白話文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l897年l1月7Kt,維新派第一份以“白話”命名的報紙《演義白話報》在上海創刊。該報在第1號《白話報小引》中道出辦報宗旨:“中國人要想發奮立志,不吃人虧,必須講求外洋情形,天下大勢,必須看報。要想看報,必須從白話起頭,方才明明白白。”表達了白話報創辦的原因:要想使國人不受欺凌,必須了解世界情形,而要了解天下大勢,就必須看報,看報首從白話報始,如此才能比較清楚地了解外部世界。《演義白話報》的白話文風為以后的白話報所仿效并產生實質影響,真正在其上發表白話文綱領性文章并在白話文領域產生深刻影響的是1898年5月l1日由裘廷梁和裘毓芳在無錫創辦的《無錫白話報》。《無錫白話報》提倡變法,鼓吹改良。裘廷梁為擴大《無錫白話報》在全國的影響在該報出到第5期時改報名為《中國官音白話報》,他在《無錫白話報》上發表的《論白話為維新之本》是近代系統闡述白話文理論的著名文章,影響深廣。他在文章中批判了文言文的弊端:中國“有文字而不得為智國,民識字而不得為智民”,“此文言之為害矣”。在歷數文言文的多種危害后從八個方面闡明了白話文的益處,即省目力,除驕氣,免枉讀,保圣教,便幼學,練心力,少棄才,便貧民,最后總結為“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話若”。

“文言興而實學廢,白話行而后實學興,實學不興是謂無民”。弘白話報可以“俾商者農者工者,及童塾子弟,力足以購報者,略能通知古今中外,及西政西學之足以利天下,為廣開民智之助”。這是對文言弊端與白話益處的理論化總結。裘廷梁的白話文理論經《無錫白話報》的傳播產生了廣泛影響,此后白話報刊大量創辦,適應下層民眾閱讀的需要,促進了書寫語言大眾化的進程,也為民民初及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奠定了基礎。失敗后,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滿清政府,在識字不多的新軍、會黨、手工業工人、城市貧民中進行革命宣傳而積極創辦白話報刊,掀起中國近代史上白話報刊的創辦高潮。從數量上看,1901至1911年,新創辦的白話報刊多達100余種,地域遍布全國近3O個大中小城市,甚至連最偏僻的拉薩也在1907年創辦了《西藏白話報》,在日木東京也出現了9種中國白話報刊。白話報刊數量之多,分布之廣都是維新時期所不及的。還有大量用白話或淺說寫成的鼓吹改良或民主革命的小冊子也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傳播。這一時期的白話報在內容上大都傾向革命,如林獬主編的《中國白話報》是革命黨人在上海創辦的第一家白話報紙;革命作家陳天華的《警世鐘》和《猛回頭》完全用白話文來警策世人。它們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下層民眾傳播革命知識,有的完全用方言進行民主革命思想宣傳。林獬在《中國白話報》發刊詞中分析了國民的識字情況:中國“四萬萬人中,其能識字者,殆不滿五千萬人也。此五千萬人中,其能通文意、閱書報者,殆不滿二千萬人”。而不識字的人主要集中在下層社會,他們無法讀懂用文言或半文言出版的書報。因此,將文言改為白話,創辦以下層民眾閱讀的白話報刻不容緩。彭翼仲在創辦《京話日報》時有感于文言報刊“文理太深,字眼兒淺的人看不了”等現實而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出版。陳獨秀在創辦《安徽俗話報》時就“是要把各項淺近的學問,用通行的俗話演出來,好教我們安徽人無錢多讀書的,看了這‘俗話報’,也可以長點見識”。報刊使用白話已是清末民初的重要文化現象,被納入到社會改革與啟蒙運動中。從傳播學角度看,語言符號與傳播媒介的關系密不可分,媒介是信息的載體,語言是指代信息的符碼,一定的語言符號必須與一定的媒介相適應,語言在其傳播活動中才具有意義。因而,一定的傳播方式和傳播媒體制約了人類的語言。白話文的出現既是一種文化發展的需要,又是現代傳媒對大眾化語言的要求。晚清及民初的白話報刊及白話文還只是作為維新派啟蒙民智的一種工具,尚沒有演變為一種深刻的思想文化運動,直至經過五四白話文運動的洗禮才最終導致了近代文言文向白話文的徹底轉型。不可否認的是晚清白話報刊為五四白話文運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如果沒有晚清白話報刊的大量創辦以及維新知識分子對白話文理論的構建就不會真正演化為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五四時期的白話報刊以語言改革為突破口,被納入到思想變革的范疇中。白話報刊不僅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體,而且帶來~種新的文化形態,是人的思想、文化觀念的本質變化。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參加者中有多人曾創辦或主編過白話報刊,他們從辦報實踐中體會到現代傳媒對文體革命和思想解放的重大意義。胡適在回憶主編《競業旬報》時說:“這幾十期的《競業旬報》,不但給了我一個發表思想和整理思想的機會,還給了我一年多作白話文的訓練”。《競業旬報》不僅是胡適訓練白話文的基地,更是他思想觀念存在的家園,這一經歷為他在五四時期倡導白話文運動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白話文運動最先從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開始。1915年9月l5日《新青年》由陳獨秀創刊于上海,1917年初隨陳獨秀一起遷到北京。《新青年》創刊后,發動了一場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的運動,這場運動最終使白話文徹底取代了文言文而成為中國主要的書寫語言形式。在這一運動中,白話報刊的大量創辦與對白話文的廣泛傳播起到了關鍵作用。1917年1月,胡適在《文學改良當議》中提出了文學改良“八事”,即:“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語俗字”。這“八事”主要從文學語言變革的角度觀照文字改良并具體制定了以白話代替文言的方法,同時強調文學應真實、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由于《新青年》的大力傳播以及知識分子的鼎力支持及對語言問題的深入研究終將白話文運動引向深入,《新青年》從4卷l期起全部改用白話文,其他報刊也相繼白話化。在《新青年》的帶動下,不少學生團體開始創辦白話報紙并很快席卷神州迅速發展到四百多種。北京的《晨報》《京報》《國民公報》;上海的《民國日報》《時事新報》《小說月報》《東方雜志》等大型報紙、雜志也開始采用白話文,在編排方式和欄目設置上繼承了晚清白話報刊的特點。大眾傳媒對于語言變革的要求在于書面語與口語的一致,白話報刊使用的書面語是來自于民眾生活化和現實化的語言,如此才能接近普通民眾,達到啟蒙目的。而生活化與現實化的語言經過傳媒的過濾規范返回到民眾中又促進了大眾化語言的純潔與完善,兩者互動式的影響推動了語言的現代化轉型,實現了晚清啟蒙知識分子所追求的“言文合一”。“現代傳媒與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關系,不僅在于理論倡導和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學的提倡,而主要在于通過這些媒體所建立起來的體現了新思想新文化新文學的語言符號體系”。傳播學家麥克魯漢認為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可能不是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呈現的傳播型態。沒有眾多白話報刊的廣泛參與,五四白話文主張難以形成巨大影響,更不會完成書寫語言大眾化的轉型。

二、白話報刊促進了傳統文學的現代化轉型

查看全文

近代報刊與馬克思誕辰紀念分析

[摘要]《紅色中華》《新華日報》《解放日報》《解放》等報刊是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展馬克思誕辰周年紀念的主陣地,《申報》《大公報》等民國主要報刊也有不少關注。近代報刊,通過介紹馬克思生平與品格、評價馬克思的貢獻與地位、分析馬克思對中國革命的態度、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源與體系結構,教育世人,推進讀者對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了解和認同。

[關鍵詞]馬克思誕辰紀念;報刊;報道與評論

自20世紀20年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國內對馬克思誕辰周年的紀念活動未曾停止過,通過對馬克思誕辰周年舉行形式豐富的紀念活動,宣傳馬克思的精神風范及其理論體系。報刊是研究馬克思誕辰紀念的一類重要史料。在近代報刊中,有大量記載馬克思誕辰周年紀念的史料。通過對這些史料的梳理、分析和比較,還原近代中國對馬克思誕辰周年紀念活動的樣態,從而激活歷史記憶和教育人民大眾。

一、近代報刊對馬克思生平與品格的介紹

《大公報》作為民國時期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重視國內時事的報道,對國際時局的動向很敏感。在馬克思誕辰周年多次紀念活動中,《大公報》都給予了報道。1923年5月6日(馬克思105周年誕生日的第二天),《大公報》發表消息,介紹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召開馬克思誕辰紀念會的消息,指出:馬克思“非但為一社會主義家,且為一社會主義實行家”,馬克思“一生悉屬困苦生活,但志趣則終不改變”[1]。1933年5月4日,《大公報》在其“世界思潮”欄目登載了《恩格斯在馬克思下葬時的演說》(實際上應譯為《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介紹了馬克思生平及其偉大貢獻。[2]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黨報黨刊經常刊發社論、紀念文章等評介馬克思的生平,樹立馬克思的偉大形象,擴大馬克思在中國的影響。《新華日報》在1943年馬克思誕辰125周年之時,發表《調查研究與習作合一———為紀念馬克思一百廿五周年誕辰》一文,強調馬克思“不是死啃書本的教條主義者”[3];1944年馬克思誕辰126周年,《新華日報》發表《向馬克思學習切實認真的學風》一文,提倡學習馬克思的“勤謹研究務實認真的學風”[4]。創刊于1941年的中國共產黨政治理論刊物《解放日報》,在1943年馬克思誕辰125周年之時,發表《馬克思的科學態度———為紀念馬克思誕生一百二十五周年而作》一文,認為“馬克思的科學態度,就是我黨的學風底最理想的模范”[5],號召大家學習馬克思的科學態度。中共中央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機關刊物《解放》于1939年3月發表了《馬克思小傳》,于1940年5月發表專文《馬克思回憶》和《卡爾•馬克思傳略》,介紹馬克思生平與功績。另外,也有不少報刊在紀念活動中宣傳馬克思的生平業績,如1947年4月在香港創刊的綜合性政治刊物《自由叢刊》在其1948年第13期發表《共產黨宣言一百周年訪問馬克思故居》[6]。成仿吾和張如心主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晉察冀解放區出版的綜合性文化刊物《北方文化》,在其1946年5月1日出版的刊物中登載了柯柏年的《馬克思之為人》一文,分為“學者的風度”“革命的精神”“良師兼益友”“模范的丈夫”“標準的父親”等五個部分[7];1946年6月在哈爾濱創刊的青年綜合讀物《知識》雜志,在其1949年2月15日出版的刊物中也登載了柯柏年的《馬克思之為人》一文,但內容有所刪減,分為“革命的精神”“良師兼益友”“不硬套公式”等三個部分[8]。1938年5月創刊于上海的由英國人馬彬和編輯的《眾生》雜志在馬克思誕生120周年之時,以及1941年8月創刊于上海的《時代雜志》周刊在馬克思誕生123周年之時,都曾發文介紹了馬克思奮斗而又不平凡的一生。近代報刊評介馬克思生平的內容很多,既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也有國外著作的翻譯,還有國人的著述,從不同側面對不同的讀者群展示馬克思的偉大形象和優秀品格,為中國國內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提供了動力源泉。

二、近代報刊對馬克思貢獻與地位的評價

查看全文

農村報刊市場營銷對策

集服務山區、老區、貧困地區為一體的廣東省梅州市郵政局,積極開拓農村報刊訂閱市場,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提高郵發報刊市場的占有率,克服“短板”和“瓶頸”,以更加有為、更加有力的舉措創新思維和思路,切入梅州農村產業和文化的發展,并不斷做大規模,唱響品牌,形成特色。

1“報刊扶貧”拓展農村扶貧開發新內涵

2011年9月22日上午10時,在廣東省五華縣安流鎮紅山村村委辦,值班村干部高興地從鄉郵員手中接過當天的《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等報刊。跟紅山村一樣,梅州市8個縣市的551個貧困村中有80%當天就能收到由對口幫扶單位為其訂閱的“扶貧”報刊。為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加快貧困農村的脫貧步伐,自2010年開始,梅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規劃到戶,責任到人”扶貧開發的總體要求,在全市廣泛開展“雙到”幫扶活動。在實施民生、安居、產業、學技幫扶項目的前提下,梅州市郵政局通過對“雙到”幫扶工作的深入調查,提出“報刊扶貧”項目,由對口幫扶單位出資為掛點貧困村訂閱《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南方日報》和《南方果樹》等各級黨報黨刊和科普報刊。作為文化幫扶項目,“報刊扶貧”受到梅州市扶貧開發局、各幫扶單位和貧困村的一致好評。

豐順縣郵政局為把“報刊扶貧”訂閱項目落實好,分管業務副局長親自起草營銷公關方案,帶領市場經營部的相關人員進村入戶宣講“報刊扶貧”的優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豐順縣郵政局的積極協調溝通下,豐順縣扶貧開發局專門下發“報刊扶貧”訂閱文件,要求各對口幫扶單位把“報刊扶貧”與民生、產業等幫扶項目結合起來,做到有資金安排,有項目保障,有專人負責。在強有力的部署下,豐順縣87個對口幫扶單位紛紛為掛點村訂閱“扶貧”報刊。同時,豐順縣還把“報刊扶貧”訂閱與“農家書屋”建設相結合,做到統籌兼顧,全面推進。梅州市郵政局市場部為把“報刊扶貧”訂閱項目做大,還制訂了考核和指導意見,明確指示各縣市局要把“報刊扶貧”訂閱項目作為農村報刊訂閱市場的新增點,進行培植和挖掘。

2《南方農村報》播灑新農村建設新風尚

《南方農村報》因通俗易懂、貼近農村生產生活而倍受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成為農民朋友閑余飯后學技娛樂的好幫手。2011年《南方農村報》的發行量突破50000份,成為梅州市郵政局農村報刊訂閱發行的拳頭產品。一直以來,梅州市郵政局十分重視與《南方農村報》的密切合作。隨著梅州市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該局更加注重與《南方農村報》的戰略合作。參與報社聯合開展“十佳百優”訂閱競賽活動,對實現《南方農村報》發行量前十名的支局和征訂量前100名的鄉郵員分別給予萬元和摩托車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農村網點和廣大鄉郵員的積極性。2011年梅州市郵政局有3個網點、10名鄉郵員獲得了《南方農村報》的“十佳百優”先進獎勵,排名廣東郵政的首位。針對《南方農村報》在農村文化市場的特殊地位,梅州市郵政局市場部門把該報的發行列為梅州市局暢銷報刊營銷項目來謀劃,做好日常性的跟蹤、評比、督導工作,不斷強化市、縣局之間的業務協調,積極做好《南方農村報》的宣傳、營銷和投送工作。興寧市郵政局刁坊郵政支局鄉郵員熱心鄉郵工作。為把鄉郵工作干好,做到嘴勤、腳勤、出班勤,不放棄任何機會,不放棄任何對象,誠信投送,老實做人。在《南方農村報》征訂工作中,他結合刁坊鎮水稻、蔬菜、養豬等產業較為發達以及該鎮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開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南方農村報》的發行,重點抓好種植大戶、養殖大戶、農村超市、農村小學、食品加工戶、農村“五老”群體的訂閱宣傳。由于該鄉郵員口碑好、人勤快,加上《南方農村報》的可讀性強,段道征訂量連續三年呈直線上升趨勢,2011年該鄉郵員征訂《南方農村報》達到430份,被《南方農村報》評為“十佳百優”先進個人,獎勵摩托車一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