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能力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0 22:37: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教師能力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教師科技論文:教師科技能力實踐與探究
本文作者:陳冬梅工作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互惠互利,吸引行業企業融入
激勵高職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產研合作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科技創新系統中,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是重要的創新源。除少數大企業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外,大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都較弱。高等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幫助中小企業彌補科技創新能力的不足,真正成為“中小企業加油站”。在此過程中,高等職業院校提升了教師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了師資隊伍水平,更好地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服務。1.優勢互補,成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是指依托行業、領域具有綜合優勢的單位,具有較完備的工程技術綜合配套試驗條件,有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開發、工程設計和試驗的專業科技隊伍,有穩定的經費來源,并能提供多種綜合性技術服務的工程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一般設立在科技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或科研機構,隨著高等職業院校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部分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依托國家級重點專業,整合相關專業群,配備高學歷、高水平的科研骨干,發揮產學研優勢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如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整合相關資源,組建廣東省普通高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該中心研發人員主要來自該校,而技術指導委員會成員由重點應用型本科院校及知名塑料企•業的教授專家組成。該中心緊密結合廣東省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的發展需要,充分依托高分子材料加工以及相關行業、產業開展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科技推廣,服務企業、服務區域發展,加強產學研合作。由此可見,在高等職業院校組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推動了企業及行業的科技進步,促進企業與高等職業院校的結合,提升了高職教育教師的科技創新能力。2.筑巢引鳳,引入企業科研機構高等職業院校可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場地大的優勢,采用場地換資源、服務求支持的方式,筑巢引鳳,引入企業科研服務機構。企業科研機構在高等職業院校“安營扎寨”,獲得了場地資源、技術資源(老師)和人力資源(學生),尤其是可利用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強的優勢為企業解決在生產、管理中的技術性難題。而學校可根據教學要求安排學生到企業科研機構實訓,在提供技術服務中提升教師科技創新能力,互惠雙贏,校企共同發展。3.互動雙贏,共建技術服務機構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科技創新能力,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技術研發優勢,“走出去”,到企業或中小企業集中的區域共建技術服務機構。專業教師主動到企業去,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就技術性問題進行研究,一起攻克生產技術難關,為企業改進技術設備和流程,為企業節約成本,贏得利潤。通過技術服務,教師熟悉行業發展動態,提升了教師的職教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制度創新,推行學校激勵高職
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內部改革近年來,事業單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包括崗位管理、績效工資、公開招聘、量化考核、拔尖人才工程等在內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為高等學校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等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內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指揮棒作用,加強制度創新,加大人才培養開發力度,營造激勵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優良環境,促進教師隊伍全面發展。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08年以來,學校承擔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與企業合作共同承擔省市各級各類工業攻關、農業攻關、社會發展領域的項目20項,其中省部產學研結合項目6項;面向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技術培訓等450項,實現科技服務到款為1670萬元,名列廣東同類高校前列;技術成果在企業應用并通過省級鑒定3項;共申請專利276項(其中PCT國際專利1項),授權發明、實用新型、軟件版權登記專利39項。學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與學校銳意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致力提高教師科技創新能力密不可分。下面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闡述高等職業院校通過內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進教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途徑。1.體現高職特色的“崗位設置方案”國家推行的崗位設置改革突出以崗定薪。各高等職業院校可充分發揮崗位設置的激勵作用,將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聘用條件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緊密聯系。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崗位設置實施方案》體現了高職特色,崗位條件中既有名師、教學團隊、教學成果獎、科技成果獎、課題、論文等高等學校教師的素質,又涵蓋了技術能手、發明專利、橫向科研合作項目、校企合作項目、技能競賽等職業教育教師的要求。方案體現業績與資歷相結合的特點,高級崗位重業績,業績要求比較高,資歷門檻相對低。明確教師在聘期內的科研技術服務任務,加強聘期考核。對在聘中考核時無科研技術服務工作的教師,由學校主管領導進行戒勉談話。對在聘期滿考核中沒有完成科研技術服務任務的教師,將降低其聘用等級。2.蘊含全工作量的“校內分配方案”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發揮校內分配制度的激勵作用,以分配促管理。校內分配實施方案多維度全面量化教師工作,改革由單一教師教學工作量為主的校內分配制度,引入非教學工作量考核指標,以全工作量來核定教職工的勞動報酬。非教學工作量包括科研與技術服務工作量、教學建設工作量、校企合作工作量和素質教育工作量。要求教師完成科研與技術服務工作量在內的非教學工作量占教師總工作量不低于20%。教師可根據職業生涯發展的總體規劃,階段性選擇完成教學工作量或•科研技術服務工作量,甚至在科研技術服務工作重的階段,作為專職科研人員領取勞動報酬。3.強調企業工作經歷的“公開招聘準入制度”為適應高職教育教師在產學研合作平臺上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教師不僅具備教書育人的技能,而且熟悉行業企業一線工作情況、具備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的實踐技能。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強調企業工作經歷的公開招聘制度,改變從應屆優秀畢業生中選拔錄用新教師的傳統做法,新補充的專業教師從企業行業中的能工巧匠中選拔聘用。為全面提升原有教師的實踐操作和技術應用能力,學校落實教師“‘3+2’校企交替工作制度”。教師五年內有兩年時間到企業生產服務一線頂崗、駐企業從事產品研發及技術改造、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或參與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通過有效激勵、目標管理、過程控制、校企考核等措施,保證教師能“領著任務去,帶著成果回”。4.突出績效的量化考核標準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突出激勵、注重績效,加大考核力度,實施教職工360°績效量化考核制度。教師的量化考核標準包括教學、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等內容。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工作在績效量化考核中的比重達30%。獲年度績效量化考核優秀等次的教師,必須在科學研究、產學合作、社會服務中取得良好的業績。同時,按績效工資改革的要求設立績效考核津貼項目,教師的量化考核結果是教師獲得績效工資多少的重要依據。5.激勵創新的拔尖人才建設工程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實施拔尖人才建設工程,以在教學、科研、學科發展的實際業績成果和創新潛能為主要依據,選拔一批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的創新型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為校級拔尖人才。對那些在科技攻關、技術服務、拓展校企合作等方面起著主導作用的領軍人物和靈魂人物提供科研創新支持,促進他們出好成果,取得突出業績。同時組建跨專業的服務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結構優良、合作精神好、科研意識強、科研素質高的科研團隊,將協同創新思想貫穿于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全過程,構建協同創新的新模式新機制,促進科研拔尖人才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只有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加快機制、體制、制度建設,才能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科技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專業化高職教育教師隊伍。
大學教師教學能力調查與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教師教學能力問卷調查
論文摘要:以問卷方式從教師自評和學生評價兩個維度對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現狀進行調查。調查數據顯示:教師自評結果在年齡和學科因素上顯現出顯著差異,在性別、畢業院校、教齡、職稱、學位因素上未顯現出顯著差異;教師自評結果和學生評價結果相比較顯現出顯著差異,教師自評結果明顯高于學生評價結果。
一般而言,大學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包含3個維度: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研究能力。筆者認為關于大學教師的教學能力研究應包含以下5個方面:大學教師教學能力標準研究、大學教師教學能力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研究、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現狀研究、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實踐研究。對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個案進行調查研究,可以了解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現狀,為進一步研制大學教師教學能力標準和評價體系提供基礎數據,為制定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策略提供參考。
一、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吉林省某高校為例進行問卷調查。發放教師問卷328份,回收問卷281份,有效問卷235份。接受調查的教師性別分布:男性124人(占53%),女性111人(占47%);年齡分布:30歲以下的有45人(占19%),31-40歲的有105人(占45%),41-50歲的有50人(占21%),51-60歲的有32人(占14%),60歲以上的有3人(占1%);教齡分布:5年以下的有75人(占32%),6-10年的有51人(占22%),11-15年的有34人(占14%),15年以上的75人(占32%);職稱分布:教授56人(占24%),副教授67人(占29%),講師95人(占40%),助教15人(占6%),沒有職稱的2人(占1%);學位分布:博士137人(占58%),碩士74人(占31%),學士20人(占9%),無學位4人(占2%);畢業學校分布:師范院校188人(占80%),非師范院校47人(占20%)。被調查者中文科學院84人(占36%),理科類學院119人(占51%),藝術類32人(占13%)a
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管理論文
微格教學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蓬勃開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和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及實際教學能力具有較大的作用,能較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一條較迅速地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的有效途徑。本人根據在蒙城師范學校開辦微格教學的培訓以及3年來的教學研究,淺談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參考。
一、運用微格教學理論,準確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
微格教學是在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原理的指導下,通過設定教學行為目標,傳遞教學信息,反饋調整,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優化的動態平衡系統。幾年來,我們化學組在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上運用了微格教學理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們對重點章節進行集體備課,將復雜的課堂教學活動分解,劃分為導入、提問、講解等分項教學技能,然后將分解的內容分配給各位老師,由他們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講解,這樣對青年教師來講,如何上好這節課就做到心中有數。
在備課活動中,我們還通過觀看一些化學教師的教學錄像,特別對一些獲獎的優秀課片,我們經常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進行分析評價,這樣教學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反饋,特別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例如,我們將一個獲獎的優秀課片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微格課型為提問類型,內容為高二化學“乙酸的化學性質”一節的總結歸納部分。他首先讓學生復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的概念及酯化反應的過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學性質。在6min的微格錄像中,提問的語言、問題的明確性,新舊知識的連貫性,語速、啟發與暗示等提問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課后,我們立即對照目標要求進行反饋評價,經過重放錄像觀察、發現有待于改進。提問設計的層次不到位,不利發展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設計出更高層次的提問呢?在部分討論后,建議教師可設計:“乙酸為什么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在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中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應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這樣會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貫徹微格教學理論,有利于更新教學思想
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管理論文
微格教學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蓬勃開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和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及實際教學能力具有較大的作用,能較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一條較迅速地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的有效途徑。本人根據在蒙城師范學校開辦微格教學的培訓以及3年來的教學研究,淺談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參考。
一、運用微格教學理論,準確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
微格教學是在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原理的指導下,通過設定教學行為目標,傳遞教學信息,反饋調整,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優化的動態平衡系統。幾年來,我們化學組在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上運用了微格教學理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們對重點章節進行集體備課,將復雜的課堂教學活動分解,劃分為導入、提問、講解等分項教學技能,然后將分解的內容分配給各位老師,由他們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講解,這樣對青年教師來講,如何上好這節課就做到心中有數。
在備課活動中,我們還通過觀看一些化學教師的教學錄像,特別對一些獲獎的優秀課片,我們經常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進行分析評價,這樣教學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反饋,特別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例如,我們將一個獲獎的優秀課片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微格課型為提問類型,內容為高二化學“乙酸的化學性質”一節的總結歸納部分。他首先讓學生復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的概念及酯化反應的過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學性質。在6min的微格錄像中,提問的語言、問題的明確性,新舊知識的連貫性,語速、啟發與暗示等提問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課后,我們立即對照目標要求進行反饋評價,經過重放錄像觀察、發現有待于改進。提問設計的層次不到位,不利發展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設計出更高層次的提問呢?在部分討論后,建議教師可設計:“乙酸為什么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在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中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應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這樣會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貫徹微格教學理論,有利于更新教學思想
化學教師教學能力研究論文
微格教學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蓬勃開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和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及實際教學能力具有較大的作用,能較大幅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是一條較迅速地提高課堂教學技能的有效途徑。本人根據在蒙城師范學校開辦微格教學的培訓以及3年來的教學研究,淺談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參考。
一、運用微格教學理論,準確有效地反饋教學信息
微格教學是在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原理的指導下,通過設定教學行為目標,傳遞教學信息,反饋調整,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優化的動態平衡系統。幾年來,我們化學組在培養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上運用了微格教學理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課前,我們對重點章節進行集體備課,將復雜的課堂教學活動分解,劃分為導入、提問、講解等分項教學技能,然后將分解的內容分配給各位老師,由他們提出每一部分如何講解,這樣對青年教師來講,如何上好這節課就做到心中有數。
在備課活動中,我們還通過觀看一些化學教師的教學錄像,特別對一些獲獎的優秀課片,我們經常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進行分析評價,這樣教學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反饋,特別有利于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例如,我們將一個獲獎的優秀課片搬入微格教學的角色錄像中,微格課型為提問類型,內容為高二化學“乙酸的化學性質”一節的總結歸納部分。他首先讓學生復述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的概念及酯化反應的過程,最后得出乙酸具有的化學性質。在6min的微格錄像中,提問的語言、問題的明確性,新舊知識的連貫性,語速、啟發與暗示等提問的基本技能掌握很好。
在課后,我們立即對照目標要求進行反饋評價,經過重放錄像觀察、發現有待于改進。提問設計的層次不到位,不利發展學生的思維。那么如何設計出更高層次的提問呢?在部分討論后,建議教師可設計:“乙酸為什么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在乙酸與乙醇的酯化反應中為什么乙醇中使用氧-18,它的作用是什么?”,“酯化反應中的酸是指什么酸?”等,這樣會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貫徹微格教學理論,有利于更新教學思想
服務能力高職教師論文
1高職教師專業技術與服務能力的概念
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職業意識、實踐能力、綜合教學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等。只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才能為人師表,才能為學生做出榜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進行理論教育,更需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動手能力。綜合教學包括多項內容,其考驗了教師的綜合能力,不但要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還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在遇到問題時,從容、冷靜的面對,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高職教師必要撰寫教研論文以及學術性論文,并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以提高自身服務能力。
2高職教師提升專業技術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2.1綜合素質不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高職教育越來越關注,對高職教學的質量也越來越重視,這也促進了高職教育的發展,但是由于部分高職教師收入比較低,而且社會地位也不高,這也使得高職教師的整體素質并不高。有的高職教師教學理念定位不明確,對教育工作缺乏熱情,對學生也缺乏耐心,教學墨守成規,方法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2.2專業實踐能力不足
信息技術教師學習能力探索論文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適應性學習;終身學習
論文摘要:信息社會飛速發展,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是信息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信息社會是一個學習社會,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觀念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需要和新一輪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適應性自我學習
余勝泉教授指出“適應性學習系統主要由‘知識媒體’所組成,它可以為遠程學習提供更為優越的前提條件,可以以不同于傳統的方法使遠程學習更為簡單、更為高效、更具有個性化。在這種適應性學習系統支持下的學習,我們稱之為適應性學習。”(這里的“知識媒體”是指計算機、遠程通信及認知科學相結合的“知識媒體”。)與“適應性學習”相呼應,“自我學習”主要是強調學習者這一方的主動性,學習者要充分利用一切現有的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學習。“自我學習”指學習者具有主動學習的意愿并能夠自己制仃學習計劃,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自我學習”還指學習者知識的自我建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教師教給學習者的,而是學習者在與資源、他人等的交互過程中自我意義建構的結果。“自我學習”第三點是指學習的個別化,每個“我”的具體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學習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適應性學習”和“自我學習”是不能割裂的,二者緊密聯系、相互配合、融為一體,組成一個大的學習生態系統。這些都是為了滿足信息社會和個人對“終身學習”的需求。
二、終身學習
我國學者陳東瑜認為:終身教育既不是一個教育體系,也不是現有各種教育形式的簡單拼湊,而是建立一個從嬰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到老年教育,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的一體化教育框架結構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也就是說,終身教育是所有教育的一種組織原則。各級各類教育都應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原則指導下完成自身這一部分的工作,并隨時隨地地為每個人的一生提供最適合的學習條件。按照終身教育的概念,教育應當是伴隨人生到終點的過程,而不是一生中某個階段的結果。
教師學習能力分析論文
首先要制定目標,近期目標:
(1)教師在反思中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提高。
(2)逐步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
遠期目標:把教師轉變為學習者研究者,實現學習與研究教育與學習的一體化。有了目標,大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
(1)樹立教師教育活動反思的意識。
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要善于剖析自身教育活動過程中存在的經驗和不足,鼓勵教師和自己過不去、給自己出難題、不斷檢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奮斗目標,體驗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樂趣,做到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個新自我,天天都有新收獲。
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養論文
一、教師培養的現狀及模式
建國以來,師范專科學校和中等師范學校是我國中小學教育師資培養的主要陣地,在專業課程體系中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例如:注重培養學生具有“一口普通話,一手好書法,一筆好文章,一套好教法”的教學基本功,同時我們在保持傳統教師教育學科的優勢,鞏固高師院校特色學科的基礎上,應該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培養有高信息技術能力的教師。雖然高校已經普遍開設了計算機類課程,但將計算機類課程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整合,構成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體系,對以培養合格教師為己任的師范院校是一個歷史的挑戰。
從目前我國高師院校對師范生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培養現狀來看,反映出對其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在設置的課程體系中,信息技術和實踐性環節課程所占比例較少,基本上仍只是作為師范專業的公共課來實施。再者,單純地將計算機基礎代替信息技術教育。在效果上,計算機課老師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沒有貫穿將技術整合到教學中的理念,學生隔靴搔癢的理論和知識學了不少,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提高不大,所以學生不能很好地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未來教學中,不能滿足基礎教育信息技術和實踐性教學的需要。最后,在培養模式上,與基礎教育需求脫節。在培養過程中,重點都放在了傳授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學生很難感受到運用信息技術會帶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踏上教學崗位后,也就難以自覺自發地運用信息技術。
因此,在對師范生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模式上應采取相應的變通。首先,改變傳統的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增設信息技術和活動類課程,強化信息能力和實踐能力。重點涉及信息在教育運用中的理論和實施,通過學習各種教學媒體、教學課件,將信息技術和各種基礎課程相結合,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習和操作實踐逐步熟悉它們。在實習期間嘗試性地運用這些技術。其次,建立與中小學合作的培養機制,加重實習力度,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真實的學校環境中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信息化技術應用技能。
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職后培訓的現狀分析
信息技術能力成為信息時代教師教學能力結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培訓工作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開展,但是從信息技術的培訓內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進行分析,還存在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論文
論文關鍵詞:物理教師課程能力教師教育培養策略
論文摘要: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將直接影響到物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了解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現狀,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改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教師更多的課程自主權,這是對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挑戰。課程能力在物理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體現教師教學質量、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促進教師個性發展和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能力。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進行改進,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一、課程能力的內涵
從詞義上理解,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為基礎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適于多種活動要求,如各種認識和實踐活動;特殊能力適于某種專業活動要求。物理教師課程能力從根本上說,是教師個體在物理課程活動中逐漸形成、發展并體現出來的,直接影響物理課程活動及其成效的個性心理特征與生理特征的總和。
順利完成任何活動都需要構成能力的諸要素相互協調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結構,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亦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一個能力結構,這里嘗試將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結構細化為學科特質、能力類型、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