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鐘教學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9 08:31: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花鐘教學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花鐘教學設計

小學生命科學教學策略探索

教育部新頒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強調,科學教師通過生命科學領域的教學,引導學生經歷具體的生命現象的探究,提高學生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養成科學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觀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因此,要注重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效果,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核心素養。需要對小學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和創新,結合學生以及科學教學的實際進行恰當的教學安排。筆者以《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為例,談小學科學生命科學教學策略。

用實際的生活材料促進學生科學經驗的積累

科學與生活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但是不少科學教師在進行生命世界內容的教學時,往往因為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課外調查探究活動的難度大,而直接放棄調查活動。在《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一課的教學中,大多數老師也只是通過大量的圖片和音頻的資料來拓展知識內容。教學中通過展示一些植物的資料,如牽牛花、郁金香等,讓學生了解植物存在生物鐘現象。但通過課前微調查,對于課本中提及的蛇麻花、合歡樹等,很多學生表示從沒見過,也未聽說。如果教師僅僅拘泥于教材和課堂,會嚴重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即使少部分現象是學生熟悉的,但無法有意識地關注,學生難以理解生物鐘和晝夜變化的聯系性。在教學設計中,應當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吻合的資料,繼而使學生產生繼續探究的愿望,才會深入去了解生物鐘產生的原因和應用。

用充分的親歷參與促進學生科學探究的深入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給予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在教學設計中應當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但是在生命教學領域中,更多的老師以講授為主。由于缺少探究的參與,很容易忽視科學家探究的過程,遺漏隱藏在探究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方式。所以在《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教學中,教師提前一周布置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選擇身邊最熟悉的一種動物或者植物,嘗試記錄它們一天的活動。學生觀察記錄討論,其實反映了人類探索自然的影子,體現出最樸素的想法。科學家的研究就是從觀察開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也提高學生收集證據、分析證據的能力。全年級282名學生進行調查。雖然在班級授課時,部分物種會存在有爭議的,變化不明顯的動植物。但學生仍然能從匯總表中,發現動植物存在著和人類相似的現象,在同一天中有著生命活動的不斷變化。比起課本中僅有的幾張圖片資料,由學生親歷調查的過程,發現動植物的變化,一方面拓展了課程資源,另一方面主體活動讓學生經歷一個有意義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家的研究之路。

用適時的教師推力鼓勵學生科學結論的發現

查看全文

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探析

摘要:“金課”是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課程,“金課”建設是強化本科教育關鍵。本文以離散數學課程為例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出發,針對學生“碎片化”的學習模式、學習興趣培養、文化自信培養、信息化教學等問題,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方法,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金課;改革;教學質量

2018年,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金課”概念。吳巖司長在建設中國“金課”報告中指出課程解決的是教育中最根本的問題———培養人,是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1]目前,部分課程仍存在著學生“碎片化”學習模式、課程興趣不高,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不高。本文以離散數學為例,結合實際課程教學情況,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科學設計教學內容

離散數學課程內容豐富,初學者易感到抽象,知識聯系不夠密切,學生感覺離散數學難學甚至產生厭學的心態。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需在培養數學思維的同時,引導學生用計算機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因而,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至關重要。(一)“串聯”章節內容。對于離散數學課程,其章節內容包含了集合論、數理邏輯、組合數學、圖論等,這些章節內容單獨都可成為一門數學分支,許多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學習仍是一種碎片化的學習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學設計中,要明確其內部的主線。如何“串聯”起這些看似獨立的課程內容,是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離散數學的一部分,其章節間必然有本質的聯系,且章節間的內容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套路”。其研究思路可大致歸納為四大步:一是定義研究對象,二是定義“運算”,三是探究性質,四是應用。在此基礎上針對各知識點進行嚴密的定義和擴展延伸。(二)趣味性、情景式教學設計。離散數學內容較多,易使學生感覺課堂枯燥,這其實也是目前許多數學類課程遇到的共性問題,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有必要加入趣味性的內容,如集合論時提出理發師問題;數理邏輯部分提出渡河問題;圖論部分介紹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等等,甚至在設計具體知識點時,也可結合學生身邊的例子創設情境,引入思考,從而調動整個課程的氛圍。同時在教學設計時創設教學情境,如在講授數理邏輯推理理論時,可加入一些邏輯推理的情境,讓學生進入到推理場景。在講笛卡爾積的時,可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將學生帶入到選課的情境中,以選課信息表和基本情況表作為入口,將學生帶入笛卡爾積的情境中,去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2]。(三)知識點的融入及學科間結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常常有會疑問學習的課程到底會有什么用,學習離散數學課程有助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等等作用,說起來太過空洞,無法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到其實際應用。因此在教學設計中,知識點之間的融入及學科間的結合,可以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也能解決學生對課程作用的疑問。如在命題邏輯時,設計一個問題:小明說小李在說謊,小李說小王在說謊,小王說小李和小明都在說謊。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方法對其求解。引導學生通過主析取范式,和后續課程數字電路的邏輯代數打通;通過編程,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編程能力。對于其他知識點教學設計時,也可結合相應的內容進行結合。(四)將思政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大學所有課程都承載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能,承載著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離散數學作為一門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除了需要傳遞課本的知識點以外,還需要運用德育的學科思維,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因此在離散數學的教學設計中,設計數學史、數學文化的講授,讓學生在了解數學發展、發現數學之美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

二、“以學生為中心”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查看全文

“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設計探討

摘要:針對雨課堂下“高等數學”課程遠程教學設計問題,該文首先分析了雨課堂的功能特點及遠程教學與教室授課的不同之處,然后介紹了認知主義教學理論的觀點,以認知主義教學理論為指導,分析了雨課堂下“高等數學”課程遠程教學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提出了對教學設計的建議。實際遠程教學的結果表明了所做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和優越性。

關鍵詞:認知主義;雨課堂;遠程教學;教學設計;高等數學

雨課堂教學平臺[1]是由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基于微軟PowerPoint環境開發一個插件,具有方便加載,功能較為完善的特點。雨課堂平臺具有如下功能:提前PPT;插入題目;上傳試卷進行考試,且對于填空題和選擇題能夠進行自動判卷,自動統計分析考試成績;記錄學生到課信息;隨機點名;彈幕、語音,問卷調查,等。因此,針對留學生的“高等數學”課程,采取了基于雨課堂的網絡遠程授課模式。“高等數學”課程是后續專業課程的先導性課程,其基礎性十分重要,因此,深入開展“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研究,在網絡授課情形下做好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效的教學研究,必然植根于一定的教學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是一種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相對立的學習論,經過托爾曼、皮亞杰、布魯納等人的努力,得到了廣泛的重視,[2-7]許多教師都采用認知主義教學理論作為自己的教學指導思想。[8-1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刺激和反應,忽視了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則認為刺激和反應之間存在一個中介即學習者的意識,強調中介和認知過程的重要性。

1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要點分析

認知主義所研究的學習屬狹義的學習,即個體對事物經認識、辨別、理解從而獲得知識的歷程。在這一歷程中,個體學到的是思維方式亦即認知結構。個體通過學習增加經驗,改變認知結構,所以這種學習是內發的、主動的、是整體性的質變過程。認知主義學習論偏重于知識的獲得、概念的形成、認知結構的組織和問題的解決等方面。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已有認知結構的作用、強調學習者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奧蘇泊爾提出了有意義的學習的概念,認為學習者從認知結構的角度,將新知識與自身已有的舊知識對比聯系,使得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并得到同化的過程就是有意義的學習。布魯納等認為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和內在動機對于學習十分重要,有助于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理解、掌握所學知識的結構。布魯納認為教師不可能給學習者講完所有事物,教師教學不僅是讓學習者“學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因此,布魯納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在教師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提供適當的內容,將極大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2留學生“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設計探討

查看全文

高校計算機教學設計論文

摘要: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通俗而言,所謂的“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的行業,互聯網是這個結合過程中的載體和導體,計算機的發展與互聯網的發展密不可分,計算機專業的設計也應該與時俱進,保證其教學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作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對“互聯網+”形勢下高校的計算機教學設計進行探討,本文重點對“互聯網+”新形勢下的新趨勢和高校進行教學設計的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計算機;教學設計

計算機專業是一個較有前瞻性的專業,隨著“互聯網+”概念的興起,表明計算機專業更加需要結合其他專業。“互聯網+”的出現,使得原有的計算機教學設計以難以實現新形勢的需要,我們需要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并努力順應新形勢發展的變革。

一、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分析

(一)專業性更強。計算機本身就是一個專業性十分強的課程,計算機有本身的語言,從最簡單的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到C、C#、C++、JAVA等高級語言,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學習相應的計算機語言。計算機語言就像是與計算機溝通的渠道和工具,這些語言無法用于其他專業的使用,這體現出計算機專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計算機專業的專業性會更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需要應對的情況將更加復雜[1],他們畢業后面對的也許不僅僅是自己專業范圍內的事情。以前的計算機只需要孤立的關注計算機本身,“互聯網+”的新形勢下,需要關注互聯網與多種事物的結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以及工業4.0現代化生產等,都是計算機需要面對的新的挑戰,這需要學生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在掌握計算機專業的基礎之上,掌握計算機結合其他知識形成的龐大學科知識,從而實現我們對未來某種技術的革命,比如工業技術改革增加智能機器的數量,降低工業生產勞動力的使用,從而保證資源最大化的被有效利用。(二)多元化趨勢明顯。原來學習計算機專業可能只是作為一個編程工作者,但隨著計算機專業和相關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興起,計算機專業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學生學習計算機可能就不只為了學習編程,學習計算機語言,或者是為了學習某種計算機軟件的使用。比如,可能有的學生畢業后的主攻方向是影視媒體,他們努力學習的主要方向便不再是計算機語言的編程,而是媒體數據流的處理,比起計算機語言知識,他們更需要的是某款視頻或者圖片聲音處理軟件的高級進階使用技巧,他們需要更多的是經典事例處理的講解。計算機的多元化更加明顯,學生可以更加自如的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相應的知識領域進行學習,但這也在無形中加劇了授課教師教學備課的壓力。(三)局部體現變異性加劇。計算機專業的知識有時會體現出局部的變異性,所謂的變異性就是指計算機專業的發展并沒有按照人們的預期進行發展,相反,它發生了某些我們并沒有預知的結果。這種局部變異性在以往體現出的事例不勝枚舉,以曾經的計算機大佬IBM為例,巨型機的小型化便是計算機的一次變異,從計算機的研發到巨型機小型化期間,計算機被設計出來的目的都是進行龐大而專業的信息與資源的處理,并不是用于個人的。但是,計算機技術的變異發展,導致了IBM輝煌不再,個人計算機幾乎成為每個人的標配。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計算機的變異可能會更加的多樣化,更加出乎人們的預想。首先,計算機的形態可能會更加的多樣化,其次,計算機可能不再是一個呆板的只懂得執行的機器,其可能具有某種意義上的人工智能。因此,計算機專業未來面對的可能是變化的發展,在變化的發展中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與崗位,是學生們學習的目標和方向。(四)對學生自學要求增加。“互聯網+”的新形勢下,學生的自學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學生面對的未來的“互聯網+”是一個更加不確定的未來,因此,學生要保證自身在未來的發展中仍能夠緊跟時展的步伐,做到不被時代拋棄,做未來的寵兒。做到這些的基礎就是學生需要有很強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觀念在計算機專業要體現的尤為明顯,學生需要不斷為自己“充電”,努力拓展知識儲備,為創新改良技術打下基礎。

二、高校在“互聯網+”的形勢下進行計算機教學設計的策略

查看全文

微課設計幾點建議

摘要:微課已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與在線教學視頻和慕課不同,微課具有自身的特點和應用領域,但在微課的設計與制作中存在隨意化、模式單一等諸多問題。本文從教學設計、定位、內容要求和表現形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給出相應建議,有力推動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教學設計;課程定位;表現形式

2011年在國內正式提出“微課”[1]這一概念,是一種用于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視頻,具有時間短、內容具體、針對性強等特點,以“見微知著”以及“小課堂大教學”著稱。把微課引入教學,可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擴展學生知識面,對教師發展和學生自主學習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2]。微課與在線教學視頻和慕課類似,三者都是以視頻為載體進行教學,導致人們對三者的概念認知有所混淆,通常將在線教學視頻和慕課中的某個視頻單元認作是微課,但實際上微課與其他兩者有著顯著的不同。通常情況下的在線教學視頻和慕課,關注的對象是某門課程,由于一門課程有著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涵蓋很多知識點,視頻數量必然較多,相關制作工作量會急速膨脹,同時考慮到觀眾的水平參差不齊,視頻的深度和難度很難把握,所以現實情況中很少有單個教師去制作在線教學視頻和慕課。微課則明顯不同,主要體現在:(1)關注于某個非常具體的知識點,一個微課視頻就一個主題,可以是解析難點、強調重點、教材擴展和動態展示等,多個微課之間并不強求關聯,也無需涉及課程的所有內容,這為制作者減輕了很多工作量;(2)微課和教師以及教師所教授學生群體的關系更加緊密,微課是課堂的有力補充甚至能夠翻轉課堂,所以教師對微課的內容一定非常認可,對微課教學對象的特點非常熟悉,對微課教學效果也是具有一定期望;(3)微課不僅是碎片化學習,更是可以同時滿足線下和線上的教學需求,無論是課堂和課外還是網絡和單機狀態,微課視頻都可以引入和使用。由于微課的這些特點,當前教師更愿意在課堂上引入使用微課,而不是完整的一個在線教學視頻系列或慕課,來增強教學效果,教師本人以及教育相關人員也對微課的設計和制作投入了極大熱情,微課呈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態勢,成為教學改革和資源建設的新焦點[3]。但正因為微課在制作上不復雜,相關人員在制作微課時,無論是內容上還是表現方法上,都開始出現隨意化的趨勢,同時存在應用模式單一、微課同質化等諸多問題[4],在投入教學時無法達到有效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有些甚至只管產出效應不管投入效果,這些都對微課的推廣和發展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從教學設計、定位、內容要求和表現方式等多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如何設計一個合格的微課,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各位教育工作者和相關人員的關注和探討。

一、以教學設計為前提

微課總是要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既然是教學任務,就需要完成一定的教學調研工作,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學設計文檔,然后再以這份文檔為指導思想,去進行微課的設計和制作。教學設計文檔的內容并不是固定不變,在后續的微課設計制作過程中,制作人員或是由于技術水平需要調整相關內容,或是過程中出現新的體會和想法,都會反過來對教學設計進行一定的修改。另外,完整的教學設計文檔,不僅是微課制作者的指導思想,也是微課使用者的產品說明,只有深刻領會微課的教學設計,微課的使用價值才能真正實現。一般來說,教學設計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一)背景和目標一個微課視頻總是基于某種教學問題的需求而產生,教學背景包含了對這些問題的描述,是微課的基礎。將微課作為媒介或方法,使用之后能夠掌握哪些解決方法,培養哪些能力或素質,這些都是微課的教學目標。教學背景解決的是微課從哪里來的問題,教學目標則指明微課應到哪里去,缺少教學背景和教學目標的微課,猶如空中樓閣縹緲不定缺少根基,制作者不知制作重點在哪里,觀眾則可能在會不知所云收獲甚少。(二)設計思路設計思路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清楚整個微課的內容主線,理清各分段視頻的前后的邏輯關系,一般做到前因后果、承前啟后和環環相扣的相互關系,有利于觀眾的接受和認知;二是清楚對中心知識點的表現手法,即通過采用哪些方法或手段,對中心知識點進行烘托和體現,加深觀眾的理解;三是整個微課的設計風格,即視頻的表現形式(如實景和動畫等)、類別(如介紹類和故事類等)以及語言風格(如深情、俏皮和凝重等)。(三)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對微課中會采用的方法手段進行詳細闡述,需要指明相關視頻內容中采用的具體方法,且該方法涉及到哪些教學內容。通常一個微課會采用三個方法左右,由于微課時長有限,過多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不適宜。教學方法一般包含比較法、問題探究法、總結法和演示法。(四)教學特色特色體現了微課設計者的教學理念,也是微課成功的重要因素。真正有特色的微課,很容易使觀眾產生共鳴,接受和理解起來相對較為容易。

二、定位

查看全文

生理學翻轉課堂教學研究

摘要:生理學知識抽象、復雜,且涉及化學、生物、物理學等學科內容,中職學生醫學基礎薄弱,多數學生覺得生理學枯燥、難懂,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生理學的積極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利用互聯網或移動終端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在生理學教學中,以微信平臺為基礎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及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微信;生理學;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指以往需要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以PPT課件、教學視頻等形式發給學生,由學生在課堂外完成,而以往課下進行的小組問題探究、討論等在課堂上由師生一起完成,課堂變成了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依賴教師教授。教師更多的責任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2013中國在線教育新趨勢調查報告》指出:在獲取知識方式上,學生閱讀書籍的頻率低于使用互聯網,而在移動終端學習中,使用手機端學習在學生中超過80%。使用互聯網以及移動終端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教育趨勢。因此,為提高生理學教學質量,應用以微信平臺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現介紹如下。

1生理學基礎的特點及教學現狀

生理學是以正常人體為研究對象,研究生命活動規律、機制的學科[1]。由于中職生理學一般在一年級就開課,學生在學習時很難認識到學科知識的重要性,且生理學中的原理、機制都比較抽象、復雜,且涉及化學、生物、物理等學科知識,而中職學生這些課程基礎薄弱,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等,對有些內容理解起來較困難。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對生理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覺得枯燥,學習效率也不高。因此,對傳統生理學教學方法進行合理調整就顯得十分必要。

2翻轉課堂的研究現狀及特點

查看全文

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翻轉課堂也稱顛到課堂,是一種新出現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對知識傳授和內化的顛倒安排,實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本文結合攀枝花學院應用化學專業《電分析化學》課程教學為例,從目標、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可行性方案、創新點幾個方面闡述了翻轉課堂在《電分析化學》課程教學中的可行性探究。

關鍵詞:翻轉課堂;顛倒課堂;教學模式

1翻轉課堂的概述

“翻轉課堂”由英文單詞“TheFlippedClassroom”翻譯而來,又可以譯作“反轉課堂”或者“顛倒教室”[1,2],是一種新出現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對知識傳授和內化的顛倒安排,實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又一革新。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在家就可以借助教師提供的視頻、電子版本材料等教學資源材料的學習,在課堂上則變成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一起確定問題,解答問題、一起完成作業,答疑解惑、協作探究、互動交流、知識的運用等[3]。有學者認為,視頻并非翻轉課堂的核心內容,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考才是翻轉課堂的真正含義,翻轉課堂的成功之處是探究性學習和由此帶來的主動式學習[4]。

2翻轉課堂在課程教學中的趨勢

從2007年開始,在一些學校已經開始流行起來[5]。目前高校和高等職業院校是翻轉課堂應用的兩個主陣地,在教學模式改革的社會背景下,在專業課教學的實踐中試行翻轉課堂,并通過有效的、可行的教學設計已成為趨勢。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尤其是以應用研究尤為突出,反映了大學教學改革的迫切性,并期望通過翻轉課堂教學來改善目前大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電分析化學》課程為應用化學專業工業分析方向的專業方向課程,主要講授電化學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主要應用。這里將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結合學生自學為輔”的教學模式與現代新型的教學模式即是翻轉課堂相結合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基礎理論、基礎實驗基本操作等方面的綜合認識和運用;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以及團隊之間相互協調和合作的能力。從而更好的展示學生自身良好的素質形象,增強了在就業時的心理預期,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力。

查看全文

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論文10篇

第一篇:《應用寫作》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

應用文寫作是高職院校各專業必開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其任務是向學生系統地講授應用文寫作的基礎知識和文體寫作知識,使學生掌握應用寫作技巧,提高應用寫作能力。學會寫作各種應用文章,能夠以文字處理公務和日常事務,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實用功能。所以現如今各高職院校也在努力的為學生們打造不同的學習環境和不同的學習方法針對應用文進行拓展學習。為的是展現不一樣的教學風采,以提高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水平。

一、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

(1)學生們按書本死套路進行學習,對于應用文學習模式不夠理解,以普通作文寫作要求來規范自己,體現不出高等教育的寫作水平。學生們沒有自己的想法,應用文的寫作發揮都遵循書本文章進行復制與效仿,學生們領會不到其中所帶來的其他含義,思維模式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使其無法發揮,及時領會獨到但是也在古今的教學模式下受到壓制,使之無法釋放。

(2)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方面,老師對于其施教的方法得不到創新,一屆一屆的同種方法施教,在教學方法上不做文章,對于教學上的改革沒有做到位,對于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也沒有進行有效的督促,對于寫作教學而言,這樣的學習模式是對教育的阻礙與限制,沒有充分表現出來教學的實質意義。

二、如何進行課堂翻轉教學使得應用文教學更好的進行

查看全文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三個基點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比較隨性,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了教學的重點,忽視了語言的積累、方法的提煉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等重要教學內容,導致學生的語文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注意教學內容選擇的三個基點:第一,圍繞目標,準確定位教學內容;第二,理解教材,防止教學內容偏離;第三,立足起點,防止教學內容的虛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三個基點

從學的角度看,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是指學生應該掌握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從教的角度看,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就是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對教材進行的刪減、擴展和改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其含義既包括對現有教材的使用,也包括對文本內容的“重構”。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比較隨意。由于對“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片面理解,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著無效的拓展,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把“理解課文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點,忽視了語言的積累、方法的提煉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等重要的教學內容。那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要如何根據教材、學情和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實現由“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蛻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選擇教學內容”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圍繞目標,準確定位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確定教學內容的核心。例如,五年級下冊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教學,教師確定的教學內容是“感受人物形象”和“體會描寫方法”。這兩項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是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提示:“感受作家筆下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并嘗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對于教學內容的定位,教師還要特別重視以下幾點。(一)教學內容高度集中。教學內容少而精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準則。以四年級上冊為例,從年段目標與本冊單元教學內容安排上看,引導學生“領悟表達的方法”是訓練重點。而科普說明文《呼風喚雨的世紀》的教學,可以把“說明事物的基本方法”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因此,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大意,明白了20世紀的發明與發現的基本內容后,備課組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請學生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20世紀的哪些科學發明?哪些介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從速讀到賞讀,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整理,學習分享與傾聽。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科普說明文語言的生動與嚴謹,體會“沒有……也沒有……”等關聯詞語在文中的連接作用;欣賞人類“登上”“潛入”“洞察”“探索”等用詞的準確使用與形象;透過“發明—發現”“改觀—改變”等詞語揣摩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等等。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上述語言用法并且欣賞、積累,讓科學小品文的閱讀充滿了挑戰和新意。(二)教學目標相對整合。課文中語言習得和人文熏陶的交集處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目標制訂的依據。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備課組特別關注這樣的內容,并根據不同的體裁和要求進行整理,作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備課組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實現語言習得、表達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熏陶。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的略讀課文《跑進家來的松鼠》時,筆者根據學習要求,將課文的內容按照層級和項目整合,并梳理成一種學習方式,對“用較快的速度進行閱讀”“提煉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概括文中列舉的事例”三項內容進行了整合。因為這幾項內容都指向培養學生信息閱讀的能力,如果逐項實施以上教學內容,不但教學的信息量小,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備課組還對“了解文章的敘述特點,體會作者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明的方式”“賞析語言”和“學作批注”進行了整合。對于不同的課文或者相同的課文,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對教材的認知,備課組在確定教學目標和選擇教學內容時常常經歷“嘗試—調整—整合—優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備課組依據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內容后再調整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更趨合理和適切。

二、理解教材,防止教學內容偏離

查看全文

高校開設英語演講課綜述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英語演講課;跨文化意識;語言脆力;綜合素質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教學在對學生語言交際性發揮方面還存在不足,所以把英語演講教學引入其中對于學生興趣的發展,語言能力的提高,跨文化意識的建立,及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強的積極作用。本文對開設英語演講教學的可行性,設置方法,作用及要求給與了詳盡的論述。

一、導言

以雄辯為核心的演講術是人類社會文明與智慧的結晶,其作用和威力是不可估量的。在風云多變的國際政治與外交領域,英語演講經常被當作維護本民族利益或緩解國際沖突的有力武器。而且隨著國際空間的日益縮小,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悄然臨近,英語演講在中國正逐漸成為一種時尚。

演講在美國的很多大專院校都是必修課,這說明演講在美國高等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同時也說明,演講是需要經過系統的訓練才能掌握的一種本領。然而在中國,英語課堂傳統的教學法里老師只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也強調聽說,但是明顯層次不夠,沒有獨立性和現場性,不利于語言交際性的充分發揮。這種教學很容易使課堂氣氛沉悶,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把英語演講引人英語教學當中對于學生興趣的發展,語言能力的提高,跨文化意識的建立,及個人綜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強的積極作用。

二、開設英語演講課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