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機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03:12: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化學機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有機化學機理解題思路及方法
摘要:機理就是講述化合物A在給定的條件下如何轉變成化合物B。學習如何為有機反應提出合理的機制很重要,因為機理使有機化學易于理解。如果不能將有機化學家熟悉的一系列令人困惑的反應歸納成幾種基本的機理類型,我們將無法理解和記憶這些反應。本文通過分析有機反應過程中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提出極性反應三要素并以極性反應三要素為指導原則,結合具體實例進行深入分析探索,為有機反應機理學習提供具有較為普適的思考模式,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有機化學;機理;解題方法
有機化學反應類型多,反應條件復雜。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很多學生把有機化學學習簡單理解成機械式的記憶反應,結果大量的、“雜亂無章”的反應越記頭越亂,跟英語單詞沒什么兩樣。其實,這完全是學生對有機化學的誤解,即使是英語單詞的記憶也還是有規律可循的。表面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反應,同樣也還是有規可循的,那就是反應機理。如果我們把各種各樣的反應比作英語“句子”,那么有機化學的反應機理就是英語的“語法”。由此可見,唯有對基礎理論以及基本機理過程的深刻理解,才能將表面上互不相干的現象以及過程聯系成為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對有機化學本質的認識和掌握[1]。多年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對有機反應普遍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用于少數幾個反應還能湊效,隨著反應類型與數量增加,這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有機化學學習方法使得有機化學越學越無章法,尤其是將其用于有機反應機理的學習上更是如此。因為,有機化學反應是宏觀表現出來的總反應,它是反應過程多步基元反應的集成。由此可見,提出一個具有相對普遍意義的思維模式來指導有機反應機理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1有機化合物是酸-堿復合體
有機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分子中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根據共價鍵斷裂方式有機化學反應可分為自由基型反應和離子型反應[2]。
1.1均裂和自由基型反應
高職護理生物化學改造初探
一、課程定位
《生物化學》課程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優化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從護理崗位工作任務出發,將崗位要求的知識和能力目標同生物化學相關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課程設計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及溝通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整體設計
1.課程設計總體思路。結合我院推行的以能力為本位的項目化課程改造工作,課程整體設計立足學科內涵,把握專業動向,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優化課程結構,重視實踐要求。通過分析醫院護理崗位,將職業能力逐項分解成專項能力和技能,主要包括護理知識應用能力、護理操作能力、分析護理問題和處理護理問題能力。2.課程設計理念。《生物化學》是一門實踐技能強且基礎理論深的課程,作為護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其地位非常重要。但由于課程具有抽象性、系統性、聯系性強的特點,就迫切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本課程主要通過項目的學習,使學生能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解讀代謝性疾病的生化檢驗結果,能夠說出生化指標的正常范圍和臨床意義,能用圖表分析代謝性疾病與各生化指標的聯系,并據此從生化角度探索代謝性疾病發生、發展和診斷治療的機理,以達到較好地配合醫療開展優質護理工作的目的。3.課程能力目標設計。1.能根據臨床癥狀和實驗室結果說出3類代謝性疾病的臨床檢查生化指標;2.正確解讀3類代謝性疾病的生物化學檢驗結果;3.能說出3類代謝性疾病臨床檢查生物化學指標的正常范圍;4.能說出3類代謝性疾病臨床檢查生物化學指標的臨床意義;5.能用圖表分析3類代謝性疾病與臨床檢查生物化學指標的聯系;6.能用報告解釋代謝性疾病發生的生物化學機理;7.能用報告解釋代謝性疾病病情變化的生物化學機理;8.能用報告解釋生物化學指標作為臨床診斷治療代謝性疾病的依據;9.能結合生物化學知識對日常護理工作提出合理建議;10.能設計實驗探索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11.能初步使用血糖儀完成人體血糖的測定;12.能進行轉氨酶活性的測定。
三、課程內容項目設計
課程的總學時為28學時,根據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內容,本課程總共設置3個A線項目(含6個子項目)和1個B線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逐步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生物化學知識,能對代謝性疾病的生化機理進行分析,將理論指導與臨床護理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開展護理工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組長負責每次項目工作任務的分配,完成工作的進度安排,整個項目實施的協調,組織人員完成具體項目。A線項目在課內完成,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B線項目在課外完成,由學生自主查閱資料,撰寫分析報告,制作幻燈片進行匯報。
“排除法”在高中化學選擇題中的應用
1.排除法定義
排除法是一種解答選擇題的技巧方法,根據題目所給出的已知條件就可以將答案選項確定在一定范圍內,對沒有落在這一范圍內的選項就可以直接排除,對于落在答案范圍內的選項進行重點的分析。排除法適用于選擇題或者選擇填空題,能夠快速排除錯誤答案,具有一票否決的意義,例如在化學選擇題解題中,確定四種離子能否共存,只有判定有兩種離子不能共存,就可以直接排除掉這個選項,應用排除法可以提高解題速度,比“肯定式”的解題方法要容易一些,確定選項的正確率也較高。
2.高中化學選擇題的特點
首先是抽象性,高中化學選擇題逐漸從直觀的化學現象轉向了更加理論化的公式和概念,因此其抽象性逐漸增強,我們在鞏固對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要建立抽象化的思維模式,把化學概念和公式鑲嵌到題目中,把大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融入到解題思維中,從而形成邏輯性較強的題目。其次是化學選擇題的復雜性,化學選擇題考察內容深度逐漸加深,從最初的化學反應最終引申到原子的電子分布,其知識內容更加有深度和難度,同時選擇題中涉及的方程式更多,這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記憶和理解,避免知識量過大造成記憶的混亂。最后是選擇題和生活實踐的聯系性較強,很多化學選擇題都和現實生活中知識聯系較為緊密,選擇題中知識點和生活之間可以找到銜接的橋梁,有些選擇題可以用于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因此,在化學選擇題解答時,我們可以從生活經驗出發,感受題目中潛藏的化學機理和化學現象,把生活中的經驗納入到選擇題解答中,從而擴展了解題思維,能夠更好的應用“排除法”進行解題。
3.“排除法”在高中化學選擇題中的應用
3.1依據化學原理排除法
《食品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1.“食品化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理論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不夠緊密
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營養狀況及身體素質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在高校中進行食品化學的公選課教育,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對食品化學的了解,還有利于其家庭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但是在現階段的食品化學公選課教學中,教師還是以食品化學的專業知識為主,不能很大程度的聯系實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高,從而影響全校學生對“食品化學”這門公選課的選擇。
1.2教學內容缺乏特色
“食品化學”課程教學主要講授的是食品成分的結構和性質、在加工保藏中的變化和這些變化對食品品質、營養和貯藏穩定性的影響。課程內容涵蓋廣泛,知識點多且分散,與相關學科有交叉。如果課程內容設置不當會造成教學內容重復、缺乏特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感覺到學習內容雜亂,缺乏系統性,不好把握重點,從而出現死背課本應付考試的現象。學生如果對課程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3與相關課程街接不夠緊密
硅酸鹽差熱解析運用思索
硅酸鹽工業是無機化學工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制造以硅酸鹽為主體的水泥、陶瓷、玻璃、磚瓦等各種制品和材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對水泥、玻璃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硅酸鹽工業是一種高能耗產業,目前我國提倡要走可持續發展的建設道路,因此,如何對這些高能耗產業進行指導和控制迫在眉睫.差熱分析(DTA)是在溫度程序控制下,測量物質的溫度與參比物的溫度之間溫度差和溫度的關系的一種技術.由于在生產硅酸鹽制品時,發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學變化會伴隨吸熱和放熱現象,因此差熱分析對于研究硅酸鹽產品制備、化學機理及節能技術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已經成為了硅酸鹽材料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測試技術.因此本文著重探討差熱分析在硅酸鹽工業(水泥、玻璃)中的具體應用.
1差熱分析在水泥工業中的應用
差熱分析在水泥工業中主要應用于水泥熟料形成過程及水化、硬化過程[2-8].
1.1差熱分析在水泥熟料煅燒過程中的應用
圖1是典型的水泥熟料煅燒過程的DTA曲線.由圖1中所示120℃形成的吸熱峰是由于原料中的吸附水蒸發吸熱所致,610℃形成的吸熱峰為原料中的結構水發生脫水反應吸熱所致,930℃附近形成的吸熱峰則是由于CaCO3分解吸熱造成,1250℃附近的放熱峰和1440℃附近的吸熱峰則是水泥原料物質之間形成水泥熟料的反應.由圖1所示的各段反應的吸放熱情況可知,其反應與生產水泥時煅燒生料的反應是大致相同的.因而,利用DTA曲線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原料在不同煅燒待的反應情況,并且可以知道原料反應的具體溫度和反應進行的程度,為合理的制定出熱處理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利于指導水泥生產,降低能耗.
1.2差熱分析在水泥水化、硬化機理方面的應用
環境化學發展論文
摘要環境化學是化學和環境科學的重要分支。文中簡要回顧了20年來環境化學的發展歷程、主要成就和我國環境化學研究取得的成績并對未來環境化學的發展作了簡要討論。
關鍵詞環境化學回顧與展望
環境化學主要研究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存在、轉化、行為和效應及其控制化學的原理和方法。它是化學科學的一個新的重要分支,也是環境科學的核心組成部分。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自然科學學科發展戰略調研報告》的劃分,環境化學的研究主要包括環境分析化學,大氣、水體和土壤環境化學,污染生態化學,污染控制化學等四部分內容[1]。
環境化學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970年以前為孕育階段,70年代為形成階段,80年代以后為發展階段。二次大戰以后至60年代,發達國家經濟從恢復逐步走向高速發展,由于當時只注意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環境保護,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的事件接連發生,事實促使人們開始研究和尋找污染控制途徑,力求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60年代初,由于當時有機氯農藥污染的發現,農藥中環境殘留行為的研究就已經開始。這個階段是環境化學的孕育階段。到了70年代,為推動國際重大環境前沿性問題的研究,國際科聯1969年成立了環境問題專門委員會(SCOPE),1971年出版了第一部專著《全球環境監測》,隨后,在70年代陸續出版了一系列與化學有關的專著,這些專著在70年代環境化學研究和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在瑞典斯德歌爾摩召開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成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立了一系列研究計劃,相繼建立了全球環境監測系統(GEMS)和國際潛在有毒化學品登記機構(IRPTC),并促進各國建立相應的環境保護結構和學術研究結構。應該說,這一系列的舉措在人類的環境保護事業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80年代全面地開展了對各主要元素,尤其是生命必需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各主要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人類活動對這些循環產生的干擾和影響,以及對這些循環有重大影響的種種因素的研究;重視了化學品安全性評價;開展了全球變化研究,涉及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同時加強了污染控制化學的研究范圍。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途徑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強學科教學與生活相結合以及將學科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應用中已經成了老師們應重視的問題。在學科教學中而高中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學好化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完善學生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及存在的學習困難讓很多學生對其望而卻步,因此如何在高中化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將是本文討論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
化學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學科。它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制備、用途的一門自然學科。與初中化學注重基礎知識,教學方法偏重學生死記硬背的特點不同,高中化學加大了學習難度,有著抽象性,復雜性,以實驗為基礎,背誦知識點多,以及注重實踐的學科特點。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化學時,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化學呢?可以考慮從生活化教學入手。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生活素材,此外,緊密聯系學生感興趣的、容易使學生產生概念理解規律的生活背景,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來進行教學,即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生活中。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提現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論:要求教育從課堂和書本中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這樣可有效的改變傳統上單調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并能夠熟練地運用到生活中,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學科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在高中化學教學課堂中不在感到枯燥無聊,積極調動學生興趣參與教學;最后還能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為了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提升教學效果以及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導入新知
教師在開始新課前,可以結合學生學情以及生活實際情況創設一定的情境。這個情境的創設要做到以情激境,不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在學生認知范圍內,同時能夠引發學生興趣引起思考等。高中化學新課教學中導入生活實例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更輕松、更高效地學習。因為化學是一門與生活有著近距離的學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可以引申出化學知識,例如,為什么鐵遇水會生銹?為什么燈泡用久了會發黑?為什么酒越陳越香?為什么不能用茶水服藥?為什么白衣服放久了會泛黃?......這些生活中的現象都與化學知識相關。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善于結合生活事例導入新知,同時也要注重導入的方法,可以采取懸念式導入引起學生好奇心或情景式導入讓學生身臨其境等[1]。
二、以實驗的方法探究體會生活中的化學
儀器研究企業生產實踐報告
這次與以往不同的學習經歷,讓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感觸,獲得了來源于現實生活的知識,可謂受益匪淺。在此我首先感謝帶隊老師的周密安排和講解老師的耐心指導,是老師們的辛勤工作才有了這次機會難得的實習。以下是對學習參觀內容及心得體會的總結。
整個實習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先后參觀了中科院科學儀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中科院金屬所,真空研究所。第二階段,在秦皇島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參觀學習。
一,中科院科學儀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
中科儀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擁有資產一億兩千萬,職工280人的大型精密儀器制造企業。該公司實力雄厚,且銷售額以每年20%的速度直線上升。
科儀以超高真空部件加工為主,公司于1985年自德國引進了多功能電子能譜儀,在1981年制造出第一臺分子束外延設備,又于2001年工科激光束掃描技術等難題,使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后第三個擁有改技術的國家。
公司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各大院校及各種科研機構,也有一些產品出口海外。
高速路施工軟基治理技術
摘要: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迅速發展,軟土問題成為影響公路工程質量和建設工期的關鍵因素之一。如果對公路工程建設中出現的軟土地基不進行有效地處治,就會導致路基不均勻沉陷,路面開裂等病害的發生,對道路的穩定性、安全性影響較大,同時還會增加公路的養護成本。本文結合某工程軟基處理的施工方法,論述了水泥攪拌樁、土工格柵、預應力管樁在軟基處理中的質量控制措施。
關鍵詞:公路;軟基處理;質量控制
1工程概況及地質特征
項目樁號為K2+400-K4+950,路線總長2.55km。設計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技術標準,設計速度80km/h。
項目區可劃分為兩個區即堆積平原區、丘陵區。其中堆積平原區可進一步細化為沖湖積平原亞區。平原區地勢低平,水網密布,沿線以水稻田、池塘等為主,自然地面標高一般。表部斷續分布沖湖積塑狀粉質粘土,上部分布厚層海積軟土、沖海積粉土等,性質差~較差;中下部為沖湖、沖海積硬、可塑狀粉質粘土及中密狀粉土等。丘陵區山體呈渾圓狀,低矮,一般標高20~30m,殘坡積層厚度較薄,多見強~中風化基巖直接出露,節理較發育。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測區地震具有震級小、頻度高、震源淺等特征,現代地震均為小震和微震,區內最強地震震級為4級,最大烈度為V度。
危險化學品應急檢測技術探討
摘要:危險化學品的藥效作用在人體的速度非常快,大多數危險化學品的檢測時間非常短暫,且危險化學品更新換代比較頻繁,其應急監測技術也需要時刻進步,因此在研究危險化學品應急監測技術時,在基于物質理化性質的應急監測技術研究中,分別探究拉曼光譜法、紅外光譜法、熒光光譜法、磷光光譜法的檢測原理及優勢。在基于化學變化的危險化學品應急檢測技術中,分別研究比色法、伏安法、電化學法和光能分析法的應用效果和優缺點。
關鍵詞:危險化學品;應急處理;研究新進展;檢測技術
危險化學品通常是指具備易燃、易爆、腐蝕等特性,且能夠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的危險化學藥品。在外界的壓力與作用條件下,危險化學品很容易因溫度過高、碰撞摩擦、管壁泄漏等原因造成對環境的破壞,進而影響到周邊人群的身體及心理健康[1]。很多危險化學品在泄漏之后不會有較為明顯的反應,而是不知不覺中危害人體,且化學機理的作用速度非常快,因此危險化學品的運輸或封存需要一定的檢測技術作為支撐,且這種檢測技術需要能夠快速產生反應。基于以上原因,很多化學品研究機構對危險化學品應急監測技術的最新進展進行研究。
1基于物質理化性質的檢測技術研究
通過物質本身的理化性質研究危險化學品的應急監測技術,是最為直接簡單的應急監測技術,可以不通過其他化學品的反應,直接以儀器分析出這些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主要包括光譜法和色譜法。這類檢測方法通常具備準確性高、對檢測物無污染無危害等特點,被廣泛使用在各個應急監測技術中[2]。光譜法可以分為拉曼光譜法、紅外光譜法、熒光光譜法、磷光光譜法,以物質的粒子吸收特定光波后的躍遷行為作為衡量依據,根據物質的光譜確定物質的分子組成與原子結構。拉曼光譜法主要是通過研究化學物質中的分子受到光照后的自然反射,將散射的光能與其在光譜中的振動頻率、振動角度相關聯形成一種特定的物質組成分析計算方法。在對于易爆品的檢測中,可以在不損害爆炸物的前提下通過拉曼光譜法快速檢測出危險化學品中分子的特征峰,然后根據峰值確定該化學品的原子結構,并推斷出其分子構造[3]。在研究人員具備足夠經驗的前提下,拉曼光譜法的檢測能夠展現出其他檢測方法所沒有的靈敏度,即使只是一點點爆炸過后的殘留蒸氣,拉曼光譜法也能得到該分子的特征峰。紅外光譜法又被稱為紅外分光光度分析法,通過危險化學品的主要原子組成在吸收光譜中的電磁輻射,計算分析該化學品的分子結構。這種方法不僅僅能夠檢測出化學品的原子種類,還能夠得到各原子的數目比,進而求出其最簡分子式。這樣一來就能夠通過定量與定性的方式求出危險化學品的分子結構。在紅外光線照射危險化學品時,很多原子都會發生能級的躍遷,這樣的躍遷就會構造出特定的分子振動光譜。這種基于紅外光譜的新型應急監測技術能夠擁有較傳統檢測技術更高的檢測準確率,誤差精度在平均4%~5%,一般便攜式的紅外光譜檢測儀都能夠擁有30種以上危險化學品的檢測能力[4]。通常可以將紅外光譜分為近紅外光譜區、中紅外光譜區、遠紅外光譜區等,其波長范圍及頻率如表1所示:由表1看出:通過不同的波長可以選擇遠紅外、中紅外、近紅外或普通可見光來測量紅外光譜,并記錄其波長曲線系數。通過圖像中的吸收峰及基團的振動頻率計算出危險化學品的分子結構與原子組成。熒光光譜法是通過危險化學品中蛋白質分子自帶的熒光來標記化學物質的特殊部位,并通過熒光探針測定其分子構象,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有機物的危險化學品應急監測。熒光光譜法被使用的時間極早,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通過笨重的儀器在實驗室中檢測。但是最新的應急監測技術研制出了一個芯片式的紙質傳感器,能夠將大型儀器連通一個遠程的監測裝置,通過這種芯片傳感器在現場采樣,然后由遠方的主機自動分析危險化學品的原子及分子組成。熒光光譜法通常能夠擁有更高的檢測靈敏度,可以發現相當微小的分子,且只需要極少一部分的危險化學品殘留氣息就能夠得到準確的數據。磷光光譜法是一種主要用于重金屬檢測的危險化學品分析方法。通常情況下如果將處于基態狀態的分子激發至不穩定的狀態,就能夠產生一種光子發光的現象,這種光就是熒光探針常用的檢測手法。磷光光譜法通常具備檢測壽命較長、發射波長可以任意調節等優點,在檢測中擁有顯著性的優勢。通過發光光譜就能夠直接判斷出被檢測的危險化學品是哪一種重金屬。
2基于化學變化的檢測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