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研修磨課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31 04:28: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遠程研修磨課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XX年4月23日,我有幸作為小學英語高級研修班的一員全程參加了XX年網絡遠程研修資源的開發工作。
本次研修的主題是 “語言知識教學的語境設計問題”。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此前我在創設語境時,存在著拋開文本的情境而去創設一個新的情境進行、過多地站在老師“如何教”的立場而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等問題,創設的語境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缺乏真實性和實效性。在為期近半個月的研修過程中,擔任講課教師的我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中語境創設是否基于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我選擇的教材是魯科版三年級起點第二冊unit 5 lesson 2 it’s on the first floor.教材中涉及到三個人物,其中jenny和lucy都是加拿大人,jenny一直在中國上學,lucy從加拿大來中國拜訪jenny。課文所呈現的正是lucy來參觀jenny學校、 jenny向其介紹學校功能室位置的一幕 。
在解決語境創設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這一問題上,我設計了學生展示學校作為主情境貫穿整堂課教學。在新知呈現環節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熱身環節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通過幻燈片出示了自己學校的圖片,復習了與本節課相關的知識,為新課的導入作了充分的鋪墊;在呈現新知環節,又呈現了自制的jenny學校的模型來創設語境,模型的使用聯系了學生對樓層的認知,學生很快就明白了first、second、third這三個單詞的含義。在新知訓練環節,我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語境,包括聲音、文字、圖像等,采用不同的練習方式,在聽音回答問題上,設計了三個不同的問題進行操練,首先是教師帶大家來做,然后學生在小組內操練,第三次放手讓學生自己問答,通過聲音、文字、卡片和模型,由整體到部分到個體,讓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些語境的創設都非常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新知運用環節,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自己理想中的學校,學生全部參與到設計活動中,在此環節中我很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有動手的,有動口的,有在旁邊傾聽的,學生無一例外地參與到理想學校的設計中來,積極主動、興趣盎然。
在語境創設是否基于學生生活實際這一問題上,在新知呈現環節,我注重了聯系自己學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語境,比如在熱身環節通過課件出示自己學校功能室的圖片,在新知呈現環節利用學校模型創設情境,引出本節課的任務主線等,因為模型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教具,它能夠直觀地讓學生明白語境的意義,模型上呈現學校功能室的圖片也是學生司空見慣的,因此,學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并學會music room、art room這些新單詞了。
在新知操練環節,我設計的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向聽課老師介紹自己的學校即利用幻燈片出示學校平面圖,并為學生搭建了語言支架,引導學生運用核心句型進行表達,為語言的真實運用做好鋪墊。
在新知運用環節,我通過語言、文字、教具模型、圖畫等多種語境因素,引導學生自主創設語境,動手設計自己理想的學校,通過師生問答,小組活動,小組展示,讓學生在語境中進行語言的操練,基于學生生活實際,完成了開課時教師提出的介紹自己學校給新教師的任務,實現了語境從文本中來,到實際中去。
篇2
在師德方面,我認真向優秀教師,模范黨員學習,努力提高自身修養,積極參加政治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和思想覺悟,自覺維護學校工作大局,樂意接受學校安排的工作并積極完成,能嚴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言行符合職業要求,關心愛護學生,教育教學行為規范,與師生相處融洽。
在專業發展方面,我認真閱讀所訂的教育書刊《心理世界》和專業書籍《氣象學與氣候學》,能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善于做差生的思想工作,把教書育人中師生的心理共鳴作為自己的追求,力求達到這種教與學的最高境界,主動參與校本研修,發展積極、有新意的見解,積極參加課堂教學研究,參與教學競賽和展示,教學成績突出,學生滿意率高,得到了學校和學生家長的充分肯定。
在出勤方面,我堅持做到了有事先請假,不遲到早退,及時到崗到位,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體育比賽,認真學習廣播操,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研修和讀書活動。
在教研教改方面,我撰寫的論文《地理教師素質的提高要與時俱進》被評為“優秀論文”,骨干教師精品課獲獎,參加“我選擇,我奉獻,我快樂”演講比賽獲獎,非學歷遠程培訓作業考試成績優秀,建立了教師個人博客,積極開展網絡研修,工作效果好。
總之,我珍視骨干教師稱號,認真履行骨干教師職責,但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要不斷努力,為黨的教育事業多做貢獻。
與本篇 2010年教學工作總結范文 內容有關的:
篇3
追求卓越,見證自我蛻變。
她堅持心中存大、眼中有小、手中能細,做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作為數學教師,她“追求卓越,守正創新”。她工作21年,17年的班主任,17年的教研組長,3年的教導處工作,徐老師芳華歲月全力奉獻在教育教學的路上。擔任數學老師她開啟了數學閱讀的啟蒙,她的數學筆記法榮獲奎文區金點子二等獎,并在《教育科研》做過詳細刊登,她以錯為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榮獲省論文一等獎;她堅持以課題引領課堂研究,先后多次參與主持省、市、區級課題的研究;她筆耕不輟,善于總結,先后有40余篇文章在各級刊物發表獲獎;她積極參與校本教研開發,成功編撰二年級校本課程《數學探索 啟迪智慧》,幸福教育課程《奇思妙想金點子》。豐厚的教學底蘊,讓她逐漸形成了“和諧自然、啟迪思維,注重實效”的教學風格。
她所任教的班級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擔任教研組長她所帶領的團隊總是活力四射,擔任教導工作她所分管的工作總是在比賽、評比中成績斐然,她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工作,見證孩子的成績,見證學校的輝煌,見證一切的美好在自己的努力下變成現實。在師徒結對活動中,她是令人敬佩的師傅。我在考局編時,徐老師利用自己厚實的數學底蘊把1-6年級的所有知識點都和我疏通了一遍,一天下來我都坐不住了,她仍然神采奕奕輔導我。我成功考上了新老師,她成了我不折不扣的師傅,在數學學科融合課的研討中,她引導我讀課標、讀經典、落實環節設計、精細化學具、調整評價,一次次磨課,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蛻變,最終獲得了奎文區教科院領導的高度好評。在她的指導下,有多名青年教師在各級比賽獲獎,她總是在老師們最需要時扶一把,功成不必在我,成就大家,奉獻自己!
不問收獲,默默耕耘的她,先后被授予奎文區十佳班主任,百優班主任,優秀班主任;奎文區優秀教師,師德先進個人,優秀黨員;奎文區數學立德樹人標兵,優秀少先隊工作者,優秀輔導員,被山東省教育廳聘為山東省教師新課程遠程研修項目課程團隊專家等。成績和榮譽呈現了過去的努力,腳下的路依舊深遠悠長。
她嚴于治學,勤于育人,樂于奉獻,不管白晝黑夜,辦公室、教室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親和睿智,孜孜不倦,二十一年不變的是誨人不倦的崇高形象。如果說忙碌是一種財富,那么她一定就是最富有的人;如果說低調是一種光華,那么她一定是最耀眼的光芒。在百花齊放的教壇上,她就是那色調淡雅,卻最香氣遠播的一朵。洗盡鉛華,沉淀精彩,駐足靜聽花開的聲音,放眼細看桃李滿天下。
篇4
關鍵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一體化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10-0064-04
一、引言
一直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先后開展計算機培訓、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新課程培訓、Intel未來教育培訓和省培國培。培訓的有效性問題越來越凸顯:面對一般都有繁重工作任務的教師,培訓者面臨重重困難和種種挑戰!一方面,廣大教師對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例如,希望培訓方實行按需施教,以滿足其個性化需求;希望培訓內容前沿和與時俱進,避免與其之前參加過的培訓內容重復。另一方面,教師參訓的積極性和投入度卻在下降。“身在曹營心在漢”和中途放棄培訓的學員比例逐年增加。面對大量的培訓機會和唾手可得的網絡學習資源,廣大教師不再視培訓為“稀缺資源”和“福利”,有效性和培訓機構的品牌、聲譽和口碑成為教師是否參訓的主要考量點。
那么,如何提升培訓的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師培訓研究與實踐,筆者認為一體化改革才是有效培訓之出路。培訓者必須加強培訓項目的頂層設計,進行包括培訓理念(指導思想)、模式(方式)、內容、方法(手段)、課程資源和教學評價在內的一體化改革,方可達到優化組合培訓系統各要素、各子系統,實現系統整體優化,從而大幅度提升培訓有效性的效果。總體策略是,視培訓為項目研究,做到培訓設計系統化(一體化)、培訓研究常態化(課題化)、培訓工作項目化(項目管理)、培訓流程規范化(標準化)、培訓方法多樣化、培訓人員團隊化、培訓師資專業化、培訓內容模塊化、培訓教學個性化、培訓資源微課化、培訓成果可視化(數字化)、評價方式多元化。
二、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一體化改革策略
1.培訓理念改革
培訓理念在整個培訓項目中處于最上位,是培訓項目頂層設計的核心,決定著培訓項目是否既立意高遠(頂天)又貼近一線教師(立地)。
(1)一體化改革理念
培訓是個大系統,人員構成方面包括培訓決策者、培訓者、受訓教師等。其中,培訓者又包括項目負責人、學科首席專家、主講教師、助教(輔導教師)、班主任和其他支持人員。要素構成方面包括培訓的需求、目標、理念(指導思想)、模式(方式)、內容、方法手段、課程資源和評價方式等。因此,培訓項目必須以系統論和系統方法為指導,進行一體化改革,實現以上人員和要素的優化組合,提升培訓的有效性。
(2)教師專業發展理念
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師學習信息技術,而是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改善教學進而提升自身專業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為此,必須確立“技術培訓、教育理論指導和專業發展引領并舉”[1]和“信息化教學設計、數字化學習資源開發、信息化教研教改、網絡化學習、個人知識管理和教師專業發展”一盤棋思想[2],走出“理論、技術、實踐、教師專業發展”油水分離的困境[1]。
(3)“學思行省”與“做中學、做中教、教學做合一”理念
“學思行省”是“學習-思考-行動-內省”的縮寫。波斯納提出了著名的教師專業發展成長公式“經驗+反思=專業發展”,可見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學思行省”理念應貫穿于培訓全過程,包括課程模塊設置、課程資源開發、課程專題教學、技能操作、作業任務設計、教與學活動設計、教學管理與評價等環節。“學思行省”與“做中學、做中教、教學做合一”的職業教育與培訓理念一脈相承。
(4)“導-訓-研-賽”一體化理念
“導-訓-研-賽”一體化是指“引導(理念、理論知識、方法策略層面)-實訓(技能、實操、工具層面)-研究(信息化教學研究與改革)-競賽(信息化教學設計、說課、課件、微課等)”一體化,與“學思行省”一脈相承,貫穿于培訓全過程。
2.培訓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1)針對集中培訓的弊端,采取集中培訓、遠程學習和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模式。
(2)探索以微課、慕課為主要載體的“導-訓-研-賽”一體化培訓模式
開發系列培訓微課程、慕課,方便教師利用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機、平板和筆記本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移動學習和碎片化學習。指導學員開展基于微課的說課、上課、評課、分享和交流,提升信息化教學研究與改革能力。
(3)綜合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創建網絡研修社區
發揮教師博客(博客群)、QQ(QQ群)、微信(微信群、微信公共平臺)、K12教育網絡空間、網易云課堂、慕課平臺、教師工作坊的各自優勢,創建適合不同類型學員需要的網絡研修社區,推行網絡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
(4)組建復合型培訓團隊,探索教研式培訓新模式
例如,在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塊的教學中,組建包括教育技術專家、信息化教學專家、教研員、名師(學科教學專家)、一線優秀教師、行業企業職教專家在內的復合型研訓團隊,開展現場教學診斷和觀課磨課,提升學習實效性。
(5)綜合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專題學習
對于理論專題的學習,主要采取專家講座、問題研討、課后反思與課題拓展等培訓方式,充分發揮專家講座高端前沿、專業引領、信息量大、引發學員深度思考的優勢,配以問題研討、課后反思和課題拓展,引發學員觀念轉變和行動跟進。對于設計、開發和技術應用專題的學習,主要采取問題導向、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實地考察、項目學習等培訓方式,采用“范例演示賞析評價基本技能訓練模仿借鑒改造改良創新”的教學模式[1]。
(6)開放機房,加強實操實訓
中午和晚上開放機房給學員上機操作,多安排上機輔導教師,兼顧兩端。根據學員學科專業背景的差異,主講教師為不同學科專業背景的學員提供多樣化的案例素材,更貼近學員的學科專業。集中培訓學員人數較多,可采取理論課大班制,技能課分班制,充分發揮優秀學員對其他學員的帶動作用,使學員獲得比較充分的技能指導和訓練,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地點受限和學員基礎差異大、教學進度難統一等問題。
3.培訓內容改革
依據現代教育技術最新發展、相關培訓標準、學員基礎和需求,確立以信息化教學的設計、開發、應用為核心內容模塊,以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為主要目標的培訓方案,設置理論提升、信息化教學設計、數字化學習資源開發、信息化教學研究與改革四大課程模塊,并且保持滾動式迭代更新。其中,理論提升模塊包括信息化環境下教師的新角色、信息化教學現狀與趨勢、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與路徑等專題。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塊包括什么是信息化教學設計、什么是說課、信息化教學設計常見誤區、說課常見誤區、全國獲獎信息化教學設計案例賞析、信息化教學設計模板及應用。數字化學習資源開發模塊包括網絡搜索與下載、動態與可視化PPT制作、國內外優秀微課賞析、微課設計與創作、慕課開發、Flas技法、課件藝術性與美工、數字校園資源建設等專題。信息化教學研究與改革模塊包括信息化教研教改項目的選題、申報、開題、中期檢查、結題驗收、論文寫作、教學成果培育,翻轉課堂課例研討,數字校園教學應用,教育新媒體新技術等專題。依據學科最新發展態勢,每年新增2-3個前沿性專題,依據學員培訓效果反饋刪減2-3個舊專題,保留的所有專題保持20%以上的內容更新。
4.培訓課程資源改革
由于培訓對象大多數為各學科專業一線教師,部分為教學管理人員和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其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迥異,必須開發支持學員自主選學的多樣化、多層次課程模塊:①除公共必修課程模塊以外,面向不同對象開發針對性的選學課程模塊。②面向不同學習基礎的教師開發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梯度、遞進式課程資源(案例)。③開發培訓管理平臺,實現學員基礎評測分級、分級呈現課程模塊,在完成相應必修課程模塊后,可自主選學擴展課程模塊。培訓管理平臺具有注冊、選課、在線學習、在線作業、在線測驗、反饋診斷、在線互動、學分管理等功能。④培訓課程微課化。開發培訓課程系列微課,形成短小精悍、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微課程,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個性化學習方式。⑤創建以微課程資源為基礎的系列培訓MOOC,支持大規模學員在線自主學習。⑥與參訓教師和參賽教師合作,將培訓班課程資源和信息化教學大賽參賽作品納入中職信息化教學資源庫,重點建設各學科專業優秀微課資源。⑦根據時展、技術更新和教師實際需要,開發前沿新課程模塊,更新原有課程模塊。
5.培訓評價方式改革
針對學習內容設計性、開發性、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主要采用電子作品集評價為主的考核方式。培訓過程中各技術學習專題教師適時組織課堂學習競賽,評選技術學習優勝獎進行教學激勵,最后培訓團隊根據學員出勤、紀律、提問、回答問題、專題優勝獎、電子作品集匯報和評價結果評選優秀學員,實現培訓成果可視化和評價方法多樣化。鼓勵、推薦和指導優秀學員參加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說課大賽和課件大賽,充分體現“導-訓-研-賽”一體化的培訓理念。
6.培訓研究常態化、課題化
圍繞培訓有效性的提升,將培訓涉及的諸多問題特別是培訓理念的創新、培訓模式的建構、培訓理論的整合應用、培訓內容的更新、培訓方法的優化、培訓流程的標準化,以及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網絡化學習能力、個人知識管理能力和專業化發展能力的提升策略等,作為常態化的課題研究內容。近年來,筆者先后主持了“高師生網絡化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培訓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高師生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實踐”、“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中職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理論整合研究”、“面向教教育的示范性精品微課設計、開發與應用研究”、“中職教師品牌培訓項目設計開發與實施研究”等8個自治區級教研教改項目,嘗試將研究成果運用到培訓中,提升了培訓的有效性。
7.培訓團隊專業化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依托專業化培訓團隊。例如,筆者連續十年主持廣西中小學和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相關培訓項目,均依托自治區級教師教育學科(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團隊,該團隊以信息化教育研究、信息化教學人才培養和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為己任,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教師培訓于一體。團隊成員長期從事中小學和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各有專長,配合默契,已打造成為頗具實力的專業化培訓團隊。
8.培訓標準化
培訓者必須總結形成一整套科學、規范的標準化培訓流程:
每次正式培訓前,首先要進行相關課題研究,集中解決以往培訓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培訓的有效性問題。
其次,進行培訓調研,分析參訓中職教師的真實需求。
第三,組建培訓項目團隊,研制培訓方案,參加培訓項目競標。
第四,競標成功獲得培訓項目后,第一時間根據學員需求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最新發展,開發培訓新課程(專題)資源包,更新原有課程模塊資源包。
第五,成立培訓班籌備小組和備課小組,召開籌備會和集體備課會,總結以往培訓的經驗教訓,對歷屆培訓班學員的學習基礎與學習需求調研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初步掌握我區中職教師的學習基礎與學習需求,明晰培訓的總目標、總要求、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和專題目標。
第六,多渠道培訓通知和培訓信息。除了郵寄紙質版通知,還利用博客、QQ群、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微信等多種現代化通信方式,確保參訓教師及時獲得培訓通知和后續培訓信息(例如住宿訂房、路線圖、訓前學習準備等),同時解答學員的一些問題,使學員提前做好學習準備。
第七,提前做好訓前準備工作。代學員聯系就近賓館,訂購桶裝水,安排學校食堂就餐,確定教室和機房,打印課表,購置資料袋;放置歡迎牌,打印并粘貼前往報到教室的路標;安排接待人員輪流接待學員;在網絡教室的每臺機子上安裝培訓要用的軟件;檢查設備,布置會場,確保開班典禮和培訓的順利開展;制作和安放學員學習證,提高學員的學習角色意識。
第八,學員報到前或報到當天,安排學員填寫包括個人基本信息、信息技術基礎、學習需求、教研教改和專業發展現狀的網絡問卷,第一時間將統計分析結果發給各專題主講教師和輔導教師,以提高培訓教學的針對性。
第九,加強教學監控和反饋。通過課后面談、QQ群 、短信、微信、電話和郵件等方式加強學員與主講教師、班主任、輔導老師之間的溝通和反饋,及時獲取教學改進意見和建議,使各專題協調、有序地進行。
第十,加強班級管理和人文關懷,為學員創造最佳學習環境[3]。主要做法包括:佩戴學員證,嚴格考勤;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加強作業管理;安排最好的機房;中午和晚上開放機房,輔導教師重點指導基礎差的學員,多聽取學員意見。
第十一,將往期培訓資源和本期培訓新生成的優質資源匯總刻錄成光盤發給W員,以支持學員的后續網絡自學、校本研修和可持續專業發展。
三、培訓一體化改革成效
培訓一體化改革實施以來,筆者所主持的培訓項目均獲得滿意效果,滿意度均在95%以上。學員在問卷調查、座談會、QQ群留言和培訓日記中紛紛表示自己在知識與技能、意識與態度、理論與實踐等多個層面均有較大提升。以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為例,300多位參訓教師參加2009年全國中職優秀多媒體課件評選活動、2010年-2012年全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大賽、第十二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和2013-2016年“創新杯”全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與說課大賽,共獲得全國一等獎46個、二等獎110個、三等獎120個、組織獎16個、最佳單項獎2個、大賽閉幕式最佳展示3個的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鄭小軍,楊滿福等.基于Web2.0的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整合培訓模式創新實踐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22):73-76.
篇5
一、用明確的目標引領質量提升
1.樹立全面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堅持面向全體,堅持全面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2.構建科學的質量目標體系。
高中質量目標——在全縣生源總量及全省錄取比例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全縣高考一本上線數每年有所突破,二本以上上線數逐年有所增加,繼續保持全市領先水平,體藝特長生每年要有一定數量上本科線;高分段(高考總分600分以上)學生數占全市總量比例達10%以上,每年要有考生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在此同時,使廣大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頑強的意志,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走向社會,反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準備良好條件。
初中、小學質量目標——全縣中考的及格率、良好率、優秀率分別達到60%、30%、10%以上,全面達到市常規要求;中考各學科平均分進入全市前五名,總平均分高出全市平均分12分以上,三年后高出15分以上,進入全市前三名;中考高分段(總分在600分以上)生數占全市總量比例14%以上。小學畢業年級測試,語文、數學、英語各科平均分得分率達70%以上,學生全科合格率達60%以上。著力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優化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后階段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前教育質量目標——培養幼兒愛祖國、愛集體、愛他人的情感,樂于與他人交流,勇于表現自己,理解并遵守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有求知欲,喜歡探究問題,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職業教育質量目標——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就業滿意率達90%以上,讓每位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成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用高效的管理實現質量提升
3.落實中小學教學常規。修訂完善《縣中小學教學常規實施細則》,建立健全教學常規管理制度,保證日常教學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對于執行教學常規存在問題的學校和個人,將進行通報批評并督促整改,同時實行問責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學校領導層要帶頭執行教學常規,嚴格按要求任課,切實擔當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益,對未按要求任課的學校領導予以免職;學校領導層要積極履行日常教學管理職責,加強對教學工作的監控,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規范學前教育行為。嚴格遵守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安排和選擇教育內容與方法,寓教于樂,寓教于游戲。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活動,禁止學前教育內容小學化,知識技能超前化。建立和規范幼兒一日活動規范和管理要求。嚴格學前教育教材管理,應一律使用國家審定或推薦的教材,嚴禁使用盜版教材、劣質教材,不得搬用小學教材。
5.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加強教研室等教學業務部門的力量,逐步配齊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理綜、文綜等學科教研員,加強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監控。完善初中、小學“兩語一數”質量抽測和非畢業年級質量抽測。學校要建立學生學業成績跟蹤監控制度,磨尖與治拐并重,學優與學困兼顧,全面提升學業成績。對于存在較大質量滑坡的學校,要組織進行“診斷式”調研,及時查找癥結,幫助整改。加強對薄弱學校轉化力度,在師資、財力等方面予以傾斜,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力求縣域內的教育均衡。
6.完善督導評估檢查。繼續修訂完善中小學教育督導評估方案,按照教學質量、教育管理、素質教育考評等方面構成科學合理的督導評價體系。進一步健全教育督導員隊伍,完善督學責任區制度,創新督導評估方法,做到公平、公正、透明。縣教育督導室要加強與相關業務部門的協調,每學年開展兩次以上的教育教學專項督導檢查,檢查力度要向高中和學前教育的適度傾斜。
三、用務實的改革推動質量提升
7.改革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堅持德育為先,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積極開發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動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學思結合,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豐富校園文化,廣泛開展體育節、藝術周、科技創新、電腦制作等綜合教育活動,為學生搭建彰顯個性特長的平臺;改革學業評價,建立多元化評價制度,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8.改革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認真總結我縣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的得失,學習吸取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加大我縣課堂教學“三緯”(即時間、空間、效率三個緯度)目標的研究力度,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新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通過外出取經、內請專家、專題研討等方式,有效解決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職業學校要加強專業課程開發工作,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體現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聲譽。
9.創新教研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把縣城學校與農村學校、品牌學校與薄弱學校組合成八個中學、小學教研共同體,開展“說課、聽課、評課”、合作教學研討、開放教研活動等活動形式,并進一步加強縣城學校與山區學校的對口支援活動,做到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教師專業成長的互助,促進縣域學校的均衡發展。各高中要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教研合作,最大限度發揮優質資源的效益。校本教研要創新開展名師送教、集體備課、追蹤聽評課、網絡教研等活動。加強課題研究,做好教研成果的物化,爭取每年有50個以上課題在省、市立項,立項課題的結題率居全市前茅。
10.創新辦學形式,形成學校特色。“特色興校”是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各中小學校要充分挖掘校內外教育資源,建立學校特色工作機制,制定可行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努力在質量目標確定、校本教研創新、校園文化建設、教學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構建、學生特長培養等方面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爭取實現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點、生生有特長。
四、用優質的師資保證質量提升
11.加強師德師風的鍛造。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和諧的校園人際環境。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樹立模范典型,提高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的自覺性和自豪感。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全面清理整頓不合格教師,堅決制止諸如違規家教、亂補課、亂訂資料、體罰學生等各種有悖教師職業道德的不良行為,凈化教育環境,努力鍛造一支品德高尚、行為規范、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12.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注重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積極開展各種業務競賽活動,學科教師參加市級以上優質課、教學能力、教學基本功等教學技能比賽,獲等級獎人次居全市前列。積極組織廣大教師參加校本培訓、學歷提升培訓、“國培計劃”和遠程教育的培訓活動。定期開展教師教學基本功考核工作,每學年組織進行一次學科教學能力和水平測試活動,考試、考核結果與教師晉職晉級、評先評優等相掛鉤,并強化培訓考試、考核不合格的教師。
13.健全“名師、名校長工程”建設制度。完善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評選方案,建立名師培養計劃,拓寬名師培養途徑,通過幾年努力,爭取建立一支有省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20名、市級學科帶頭人40名、縣級學科帶頭人80名的名師隊伍。加強名師隊伍管理,定期組織考評,落實有效激勵措施。通過“名師工作室”、名師示范教學、專題講座活動,實施“青藍工程”,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輻射效應。加強校長隊伍建設,重視校長的再學習、再提高工作,定期舉行校長業務水平測試,開設校長論壇,組織參加高級研修和跟崗提升,進一步提高課程領導力,培養出一批專家型,學者型的名校長。
五、用有力的保障支撐質量提升
14.加大領導力度。縣教育主管部門成立提升教育教學綜合質量領導小組,建立定期議教制度,通過強有力保障,全面落實提升質量的各種工作制度和措施。進一步明確校長為各級各類學校提升教育教學綜合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堅持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服從、服務于這一中心,群策群力,努力營造提升質量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