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個人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8 20:5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個人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中小學;繼續教育;粵臺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4-0023-02
隨著海峽兩岸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的不斷加深,教育國際化的進程越來越快,知識經濟的深入發展使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中小學專業人才培養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作為學校教育之后的繼續教育成為廣受關注的重點。實現教育與國際接軌,就必須有著一流的國際接軌人才,通過跨區域繼續教育培訓是許多國家和地區拓展國際化教育的新動向。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有著相同的民族背景,共同的文化價值觀,相互學習與合作會更加便利,因此與臺灣高校建立中小學師資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兩岸師資培訓本著“走出去”與“引進來”的理念,與其他區域培訓機構共同合作,開辟新的教育資源,共同交流經驗,可在臺灣高校或大陸高校合作為中小學教師提供繼續教育,利用已有的資源共同進行教師培訓。本文從臺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特點與大陸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要求出發,提出了幾個合作模式。
一、臺灣中小學教師培訓特點
1.師資培養制度的規范性。臺灣地區針對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頒布了許多法律,使繼續教育培訓有法可循,通過臺灣《終身學習法》、《國民教育法》、《高等中學法》、《師范教育法》、《教師法》、《師資培育法》、《中小學教師進修研究辦法》、《高級中學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方法》、《教師出國講學研究或進修辦法》對教師在職繼續教育培訓提出了相關要求。臺灣的中小學繼續教育培訓觀點認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不僅僅是教師的權利,同樣也是義務。由于知識更新換代速度加快,不及時補充就會落后于其他教師。因此,教師在工作中要有必要開展專業領域相關的培訓活動,如研習、考察、學術研究、觀摩學習等。
2.師資培訓費用的補償性。臺灣頒布的《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中明確指出:教師在繼續教育中享有帶薪或留職停薪的權益,教師參與繼續教育可獲得相應的獎勵方式,如,晉級加薪、學費補助、獲得資金、公共休假等,極大地調動了中小學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積極性[1]。臺灣中小學繼續教育培訓一般不需要繳費,相關培訓費用由政府買單,并且對培訓內容非常重視,比較看重培訓的實用性[2]。臺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有其自有特點。
3.師資培訓內容的針對性。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圍繞這一主題,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等。從繼續教育的內容和項目來看,教師在職培訓之課程與教材,應就各級學校教師進修教學與研究有關知能之需要,作有系統并具發展性的計劃與安排[3]。通過構建終身教育理論,加強教師職業生涯內的學習與培訓,獲得優秀的自學能力與信息收集能力;基礎知識培訓,主要包含了價值觀、職業操守、人文知識更新等;學科專業類知識培訓,補充與完善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體系。
4.師資培訓方式的區別性。臺灣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有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兩種方式,一般來說短期培訓為7~30天左右,長期培訓分為幾個學期中實施[4]。主要為兩種類型:第一,初等繼續教育培訓。短期的繼續教育培訓中主要包含中小學教育研究會研究與小學教育輔導團及師專輔導區的研究輔導兩種,長期繼續教育培訓主要是師專暑期及夜間培訓。第二,中等繼續教育培訓。短期繼續教育培訓方式主要由師范大學設立的中等學校教師研究中心承擔,長期繼續教育培訓方式,主要有夜間培訓、研究所40個學分的繼續教育培訓、研究所碩士學位繼續教育培訓及出國學習等。
二、廣東省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
隨著我國教育深化改革,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有了較大程度的發展,許多院校成了專業的繼續教育培訓部門。但是,對繼續教育培訓管理方面仍存在眾多問題,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具體實施與管理機制比較混亂,缺乏權威性[5]。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空泛[6],很多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構未能及時地改革培訓內容、教學任務與培訓方式。
1.創新培訓模式與方式。在當前要不斷探索新的培訓模式,適應教學與學習的多樣化。付建中對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心理分析指出,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喜愛方式依次為:出國學習、國內訪問學者、骨干教師進修、高級研討班、短期研討班及學術講座等方式。同時培訓中可以基于信息技術發展遠程教育培訓,實現資源共享、互連貫通;改進培訓方式與方法,推廣“三位一體”的培訓方式,高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與教師工作實地結合,同時加大校本培訓。
2.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培訓法規。臺灣在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法制建設上比較完善,大陸政府與教育部門也有針對性地指出,加強制度建設,促進教師培訓的持續健康發展這一理念。首先,完善五年一周期教師培訓制度,建立教師培訓檔案,記錄五年周期內,修滿的學時學分的培訓課程等;其次,實行教師培訓機構資質認證制度,制訂教師培訓機構資質認證標準,組織開展教師培訓機構資質認證;再次,加強培訓質量標準研究,建立質量評估機制,完善培訓質量評估體系,開展培訓過程評價和績效評估;最后,健全和完善教師培訓獎懲制度。
3.落實培訓經費,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確保教師培訓經費落實,要求嚴格貫徹執行教育部繼續教育培訓資金分配規定,構建政府、社會、個人的經費投入機制;各級政府、教育部門及學校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組織實施教師培訓,并建立教師培訓與研究機構,加強教師培訓業務研究和指導工作。
借鑒臺灣繼續教育成功的范例,結合大陸對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要求,通過與臺灣高校合作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滿足教師培訓心理需求,消除時間限制;與臺灣高校共同培訓模式,改變培訓內容陳舊、模式單一的現狀,調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積極性;與臺灣高校合作,制定合理的合作模式,減少經費短缺的局限性。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開展兩岸培訓教育可行性合作模式,以供參考與探討。
三、兩岸中小學教師合作培訓模式
通過我國這幾年中外合作教學與培訓,形成了以下幾種培訓方式。
1.融合培訓模式。融合模式即在中小學教師培訓過程中,可將大陸的培訓模式與臺灣高校的培訓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首先,引進臺灣中小學的培訓計劃、培訓課程設置及培訓方法與方式;其次,聘請臺灣高校培訓機構來大陸講學,派遣大陸中小學教師到臺灣觀摩學習,該模式以優秀教師、骨干教授,學者、課改人員等組成專家團,通識培訓與教學培訓結合;再次,相互探討各方的培訓方法,如觀摩學習、研討學習、案例探討等;最后,培養出適合兩岸的專業化教師,進一步推動兩地繼續教育培訓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技術的提高。融合模式的優點是,實現了培訓資源的相互共享,信息開放,優勢互補,教師能更好地學習新的知識內容;將充分發揮高校培訓機構在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的作用,保證教師的知識領先與更新。
2.嫁接培訓模式。與上述模式相比較,嫁接模式具有自有特點。嫁接模式通過充分保留各自的培訓模式,雙方各自對對方學校開設的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及培訓計劃進行評估,達到相互認同的方式,然后雙方派駐各方教師到對方學校接受培訓。這種培訓模式的優點是,結合了大陸與臺灣的培訓優勢,能讓教師直接進入對方區域接受培訓,對雙方的人文背景、生活方式、教育觀念等有較深刻理解,除專業知識以外,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人文觀念,但是相對來說這種培訓模式花費較高。
3.顧問培訓模式。這種模式是通過聘請雙方優秀教師相互講學,雙方教師互相學習,借鑒雙方的培訓經驗。也是當前各個培訓模式的嘗試。顧問式培訓模式對兩岸高等院校教師培訓更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顧問式培訓模式主要包括獲準進入、調查分析、提出培訓方案、引進培訓人員、指導培訓實施、總結等幾個步驟。該模型提供了較有價值的培訓管理解決方案,聘請專家講學有利于引起學校領導對培訓的重視,專業的培訓專家與培訓工作,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培訓資源的選擇;通過不同渠道吸取雙方先進的教學與培訓經驗,利用各自資源提高培訓水平與培訓質量。
4.網絡培訓模式。這種培訓方式是以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培訓技術,網絡培訓是傳統培訓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衍生,具有很多優越性。首先網絡培訓讓雙方院校完全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地域限制。網絡培訓可以在任何地方實施,教師完全可以在本校通過網絡進行系統培訓。其次,時間更具有彈性,網絡培訓增加了教師繼續教育的靈活性。教師不必中斷工作進行脫產培訓,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隨時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最后,網絡教師培訓節約成本,培訓使用的教材可以通過網絡在線下載,教師可依據自身需求定制培訓內容與進度,并通過網絡與其他教師共同交流討論。
綜上所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任務,海峽兩岸的合作模式,從知識體系到培訓模式上都要進一步加強研究與探討,從而實現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唐京偉.臺灣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概況[J].課程?教材?教法,1998,(12):47-51.
[2]廖圣河,吳永軍.兩岸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比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7):39-45.
[3]鄭旦華,于超美.今日臺灣教育[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77-78.
[4]鄭少君.臺灣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之特色[J].教育評論,2008,(5):119-121.
篇2
一、建立組織,健全制度,有序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
自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開展以來,我園領導班子便認真學習相關文件,統一思想,針對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年齡構成、知識構成和教學能力素質的構成特點,從本園實際出發建立起以白云瑤園長為組長,舒梅副園長為副組長和幼兒園中層干部為小組成員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專人負責、分工明確、分層培訓、分類推進、高效務實”的工作原則,切實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我們根據崇州市繼續教育辦公室下發的《崇州市關于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實施意見》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有關繼續教育的管理制度,增添了《崇州市綠色實驗幼兒園繼續教育管理制度》、《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制度》等,把繼續教育工作納入到了園所的發展計劃之中。我園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同時,更加注重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科學、規范、實效的過程管理,把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作為幼兒園發展的大計來抓。
二、以園為本,依托基地,認真組織教師參與培訓活動。
按照幼兒教師素質教育的需求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我園充分發揮自身是“成都市幼兒園教師培訓基地”的教育優勢和資源,有計劃、分層次地組織與開展各種教師培訓活動,我們進行培訓的主要內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現代教育理論、教育信息技術與教學技能訓練、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等。
培訓的形式多元,把基地園培訓、園本培訓和日常教學、教育科研結合起來,同時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培訓。通過培訓使我園教師提升了理念,提高了認識,發展了能力。
(一)結合實際,加強師德教育
我們貫徹落實《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以《教育中心教師違規違紀處罰辦法(試行)》為契機,以規范教師職業道德為重點,組織老師們深入系統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和會議精神。通過學習使我園教師樹立起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工作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為人師表,樹立了全心全意為幼兒服務的思想。
(二)結合園本教研,開展教育教學技能培訓
我們以幼兒學習活動指導為重點,引導教師深入了解了幼兒學習活動的特點,掌握了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方法策略,并通過案例學習、行動研修等方式,提升設計和指導幼兒園學習活動的能力。我們組織老師們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共性“問題”,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舉了辦理論學習和知識拓展的講座:如《指南》專題培訓《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生活化》、《幼兒園一日活動保教規范》、《幼兒區域活動指導—區域活動的意義與類型》、《高質量科學活動的基本原則與實踐》等等;同時我們還定期組織培訓學員開展課題研討、案例教學、現場觀摩、互動研討等。通過加強幼兒教師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訓,提高了教師們履行崗位職責、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教師們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園每年均有多名教師的科研論文、教育隨筆獲成都市、崇州市論文獎,我園的成都市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整合幼兒園自然資源,構建科學探究園本課程的實踐研究》成果突出。
(三)組織教師開展網絡遠程教育培訓
繼續教育培訓資源是十分豐富多元的,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繼續教育培訓中的運用,更是發揮了其獨特的作用。我園配備了教師計算機房,為教師完
成繼續教育網上學習和專業技術人員在線培訓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和信息收集條件。通過網絡遠程教育培訓,老師們及時了解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促使他們的教育教學理念、方式方法及目光視野都與時俱進。
(四)培訓骨干教師,發揮示范作用。
我們組織骨干教師按時參加國培、省培、市培學習,努力提高骨干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活動,培養出了一批專業知識和教學基本功扎實,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在崇州市內有一定影響的學科骨干教師。例如如:********評為崇州市名師,其中****老師為崇州市首席名師。我們充分發揮各層次骨干教師的輻射、幫帶、示范作用。同時我們還給師徒結對活動注入新的內容:在園本培訓中,師徒互幫互學,這種互動式的關系,充分利用教育教學問題情境中的觀察、臨摹、反思、探究等,促進問題的發現、思考和解決,使教師師徒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五)與家長溝通,全方位促進教學。
為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充分開發和利用遠程教育資源輔助教學,我園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觀摩。每個月各班家長都可以利用家長匯報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參與聽課。很多家長聽課后感慨很深,紛紛向幼兒園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項活動溝通了家長、幼兒園、老師、孩子之間的感情;同時增加了家長對園所、教師、孩子的了解和理解,真正作到了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促進了幼兒園教學工作的發展。
三、遵守規范,嚴格核對,認真進行教師學時折算與登記。
我們根據每學年度制定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規范性(靈活性)培訓計劃,結合具體培訓內容,嚴格檢查,注重過程管理,建立教師繼續教育個人檔案,詳細記載和保存每位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活動的資料,包括課后反思、論文、學習體會等的原始資料,并嚴格按照《成都市教育局關于做好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時登記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認真做好每位教師的規范性學時和靈活性學時的折算和規范登記工作,并有分管園長簽字確認,確保學時登記工作規范操作。
四、加強管理,科學有序,認真做好檔案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檔案資料是繼續教育工作的原始記錄,是我們進行整理、歸納、總結繼續教育工作經驗的憑借,豐富的繼續教育檔案資料,在實際工作中能更好地為領導決策及教師日常工作和學習提供可靠的依據和科學的服務,對促進繼續教育工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制定了繼續教育檔案資料管理制度,對檔案資料的搜集,記錄、打印、裝訂、歸檔等作了具體的規定,有檔案資料管理人員專門負責。每學期期末都對繼續教育檔案資料進行整理、裝訂、歸類、存檔。
五、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
1、通過培訓學習,師德師風有明顯進步,教師參與繼續教育培訓率達100%,教師師德測評滿意率100%。
2、通過教師繼續教育的工作,我園在校園本管理、園本教研、基地園培訓工作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發展。
3、通過教師繼續教育的工作的開展,豐富了我園培訓工作的理論含量,增強了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使教師教育教學理論、課堂模式、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
4、通過教師繼續教育的工作,使我園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高。
六、工作中還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對教育理念的學習還不夠深入,掌握的知識面還有待加強學習。
篇3
關鍵詞:會計繼續教育;網絡教學;模式;架構
所謂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是指對正從事會計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職稱)的會計從業人員進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為目標,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培訓、再教育。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促進會計人員個人素質和會計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但是 ,現有的會計繼續教育模式存在相當大的局限性。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查詢資料等方式對現有的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模式進行局限性分析,并提出應用網絡開展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架構。
一、現有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的局限性
(一)培訓的時間限制
當前的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每年都有規定的時間段。以平湖為例,平湖市財政局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期間安排本年度的會計繼續教育,所有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在此期間,自行到平湖市育人培訓學校進行報名接受培訓,而下屬街道、鄉鎮財政所根據這個時間段安排一次本地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每期2-3天,一般安排在雙休日,一邊培訓一邊考試。
(二)培訓的空間限制
當前的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都是由當地財政部門統一組織或委托一個單位指定一個地點進行集中培訓,包括脫產與非脫產兩種形式。脫產形式是指會計人員離開單位、脫離日常工作到指定地點參加專門的繼續教育培訓;非脫產形式是指會計人員不脫離本單位的日常工作,由單位組織的一種繼續教育培訓,這種形式具有針對性強、靈活、簡便與不影響本職工作等特點,如單位利用相關人員的短暫工作時間或業余時間組織的專題討論、經驗交流、崗位培訓和業務實習等。平湖目前主要是脫產學習為主,除了金融系統外,一般以地域為限集中一個地方進行培訓,所以會計人員要離開本單位、丟開業務到財政部門指定的地方參加培訓。某種程度來說,從空間上限制了會計人員得到會計繼續教育。
(三)培訓的形式單一
當前的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都采用面授形式的,面授完成了就進行考試,形式比較單一。雖然按照我國《會計法》的要求,面授是必不可少的,但在長期以來會計繼續教育工作中僅僅抓了面授,而忽視了如何幫助會計人員自學。面授一般都是“教師講,學員聽”,這種教學形式相對比較古板,容易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影響培訓效率;而且面授的時間一般較短,只有2-3天,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培訓內容雖然安排得比較多,但會計人員(特別是一些老會計人員)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繼續教育內容,結果他們對培訓所講授的知識并未完全掌握,也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結,培訓的效果也會打折扣。
(四)培訓的師資力量不夠
當前的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是由當地財政部門進行主辦的,財政部門本身并不直接組織培訓,而是委托其他單位或機構進行培訓。按照財政部2004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征求意見稿)》的規定,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應當具備一定的、與承擔培訓工作相適應的教學場所和設施、師資隊伍和管理力量等條件。而現有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中有相當一部分中存在著師資不足、教師臨時上崗的現象,師資主要由臨時抽調的學校教師和會計事務所人員組成,力量薄弱。相對而言,教師長期從事會計理論工作,對法規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且缺乏實踐經驗;會計事務所的人員雖有實踐經驗,但沒有系統的會計理論,且缺乏教學經驗。這都給會計繼續教育設置了障礙,使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效果不明顯,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的熱情也大為降低。
二、應用網絡開展會計繼續教育的思考
(一)理論研究背景
網絡在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中的應用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待于理論上的深入探討和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研究。筆者通過對平湖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近三年的調查研究,已逐步構建出了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模式體系,探索“基于網絡技術、設立數據中心、籌建教育平臺、全面過程監控”的實時、互動、有效的培訓模式,旨在克服當前培訓模式在時間、空間、形式、師資加力量等方面的局限,探索和豐富會計繼續教育的模式,并使網絡媒體在會計繼續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網絡環境下會計繼續教育的模式
筆者所提出的利用網絡開展會計繼續教育的模式,也就是網絡環境下的會計繼續教育模式,既可以對當前會計繼續教育模式進行補充,也可以獨立運行。在應用模式過程中,筆者充分考慮了培訓者(教師、專家)、受培訓者(會計人員,這里是一個大概念,包括一般會計人員、會計教育工作者和會計管理人員)、學習資源、學習形式、和考核評價等要素,利用網絡媒體來完成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活動。
分析和構建網絡在會計繼續教育中的應用模式,既是為了對現有的繼續教育模式進行補充,也是為了形成一個以會計人員自主學習為中心的繼續教育模式。使會計人員從當前被迫接受繼續教育變為主動、積極地接受繼續,使繼續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發揮其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執業水平等的教育模式。借鑒諾爾斯成人自導式學習模式理論原則以及當前培訓模式的經驗和局限,遵循實踐性和可行性原則,筆者構建出網絡應用于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集講授、個別化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于一體的模式,見圖1:
在筆者所構建的這個基于網絡集講授、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等方式于一體的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模式,在培訓和接受培訓方面突破時間、空間距離的限制,發揮很大的自主靈活性。
考核與評價在網絡環境下會計繼續教育也同樣重要,是檢驗和保證繼續教育質量的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基于網絡的繼續教育培訓中,同樣需要科學的評價體系來測量和檢驗培訓效果。通過網絡教學質量評價系統,我們能夠對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教師學員的自主學習效果、答疑與輔導的質量等進行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三)繼續教育過程中各主體的分工及責任
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主管部門在開發網絡資源方面要起到一個組織者的作用,各級財政部門主要是負責開發公共資源,比如新法規、準則出臺時,聘請專家浮選講座;每個省或地區特別通則等,可由地區主管部門來組織開發。開發主要是培訓資源問題,這個在后面的影響因素中將詳細說明。
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組織機構在本系統中的主要作用是有效傳遞繼續教育的各項信息,認真參加數據中心設立和維護過程中的各項工作,確保各會計從業人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實性,保障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順利進行。
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的輔導教師在本系統中主要承擔答疑和輔導作用,針對每次繼續教育內容的變革,輔導教師首先要對本次的繼續教育內容進行充分的領會和把握,對會計人員在互動平臺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答復,及時反饋給繼續教育媒體資源的制作者,以便得到更有效的更新和發展。
會計人員的個別化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會計人員是繼續教育過程中接受培訓的主體。為了保證在網上培訓過程中會計人員自主學習的順利開展,首先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二是豐富網上資源。
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過程中各主體的分工及責任如圖2所示:
(四)網絡環境下會計繼續教育開展的影響因素
1.硬件設施:計算機及網絡
網絡運用于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則必須具備硬件條件,基礎設施不容忽視,即電腦的配置,這是保證在網絡上順利開展培訓的物質基礎。教育機構應該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盡可能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軟硬件環境。目前,計算機網絡已經比較普及,就平湖而言,每10人當中就有6.75人擁有電腦(或是自己擁有,或是單位配備,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或是親朋家中配備了電腦),并實現聯網,這是應用網絡開展會計繼續教育的硬件設備,是物質保證。
2.軟件基礎:技術及服務
(1)技術支持:電腦及網絡知識的培訓
技術支持是保障基于網絡環境下會計繼續教育順利開展的前提之一。會計人員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日常操作維護、常見故障維修排除、網上信息的通訊等,這些都會影響應用網絡開展繼續教育培訓的效率。所以要對部分會計人員加強計算機和網絡知識的培訓,可以使他們熟練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的操作技能,只有具備了較強的信息獲取、應用和處理能力,才能保證在網絡上開展繼續教育的效果。從當前會計從業人員上崗證考試的要求來看,所有會計從業人員都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掌握這些方面知識的難度不大。
(2)網絡培訓資源的開發
服務方面,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是網絡培訓課程(課件)的設計與開發。財政部門,可以由省財政廳來統一組織本轄區的培訓課程(課件)的開發。在培訓開展之前,設計開發出有教學價值的、針對性強的、易于會計從業人員消化和吸收的會計培訓網絡課程資源。而且課件應該多樣化,針對不同的人群來開發,例如從職稱方面來說,針對初、中、高級不同職稱的會計人員(甚至是無職稱人員)開發培訓課件;從工作性質來說,按從事會計工作的會計人員、會計管理人員、會計教學人員來開發培訓課件。
培訓課程資源,可以VOD點播或流媒體點播、直接運行網上CAI課件資源、FTP服務下載,甚至可以網上直播課堂。這樣會計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課件形式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課程資源還要進行及時的更新,不斷完善培訓內容。定期或不定期地為會計人員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不單單是專業知識和財經法規,還可以相關領域的內容。
(3)網上互動:答疑
網絡環境下會計繼續教育模式,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互動,即基于網絡搭建互動教學平臺,包括實時和非實時的互動模式相結合,如BBS、Chat Room、QQ群、Email等。在這個平臺上,會計人員可以將自己在學習或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網上解惑的教師(專家),教師(專家)及時予以解答;也可以組成一個小組進行網上討論,由專業人士進行適時的點撥。在這個互動空間里面,會計人員之間也可以進行討論與切磋。在這個平臺里(聊天室模式),教師(專家)針對某些方面的知識,搜集相關的真實案例,以這些案例為主線,啟發和引導會計人員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盡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
3.會計人員自主學習的意識
篇4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現狀調查;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8)06-0039-05
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力軍,其素質直接影響教育質量。提高在職幼兒園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水平及整體素質已成為當前幼兒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而這需要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來支撐。
為了解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現狀,筆者在全省范圍內隨機抽取757位教師、168位園長、50位幼兒園教師培訓機構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并對部分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園長、培訓機構負責人進行個別訪談和座談。
調查內容包括:浙江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經費投入、管理情況;繼續教育機構的日常運轉情況;園長對繼續教育的態度;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情況:園長和教師對繼續教育的評價及其對今后繼續教育的需求與建議,等等。
一、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發展較好。不少地區幼兒園教師接受了越來越多的繼續教育培訓,有些地區的培訓機構根據幼兒園教師需求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培訓,但是,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教育發展不平衡
1、地區發展不平衡
調查表明,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教育行政部門重視程度不同等多方面原因,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發展呈現出較大地區差異。就幼兒園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培訓的次數來說,2004~2007年,寧波、紹興地區幼兒園教師人均接受過9次左右的培訓,而衢州等地只有4次左右。
2、城鄉、公辦民辦不平衡
調查發現,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發展還呈現出一定的城鄉、公辦民辦差異,主要體現在培訓經費的管理上。浙江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撥款主要向城市公辦幼兒園傾斜,民辦幼兒園一般得不到教育行政部門的培訓撥款,其教師培訓經費全由幼兒園或教師承擔。在教師自負培訓經費的幼兒園中,村鎮民辦幼兒園所占比率最高,其他性質的幼兒園如城市民辦幼兒園、國有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培訓經費主要由幼兒園負擔。部分幼兒園教師在訪談中透露,村鎮民辦幼兒園之所以存在較為普遍的教師自負經費情況,主要是因為這些幼兒園承擔不了這些費用和怕教師培訓后流失,如果教師自己掏錢參加培訓,則幼兒園的師資流失風險及損失會減少。民辦幼兒園教師與公辦幼兒園教師的待遇差距較大,自負經費的規定讓很多民辦幼兒園教師被迫放棄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機會。
事實上,民辦幼兒園尤其是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最需要接受培訓。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主要集中在各類民辦幼兒園,占82%。其中,村鎮民辦幼兒園中無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所占比率最高,達53.2%。盡管這些教師非常渴望得到培訓,但經費少、業余時間少、距離城市遠等原因使他們參加培訓的機會非常少。這也是本次調查中農村幼兒園園長和教師普遍反映的問題。
教育部曾明文規定,社會力量舉辦的中小學和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由舉辦者自籌。這樣的規定對于目前已占浙江省幼兒園總數75.1%、在園幼兒數占全省在園幼兒總數61.8%的民辦幼兒園來說,十分不利。因此,如果培訓經費不解決,將嚴重影響到浙江省民辦幼兒園教師乃至所有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推進,阻礙浙江省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繼續教育網絡不夠健全,管理不夠完善
1、網絡不夠健全
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建設相比,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網絡建設較為滯后,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省幼兒園教師培訓中心的龍頭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出來,培訓規劃不夠完善,各類培訓未形成體系,與各培訓機構聯系欠緊密,等等。到目前為止,浙江省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機構還沒有建立起聯系制度。這一方面與目前教育行政部門關注的重點仍在中小學,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關注度偏低有關,另一方面與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起步較晚,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有關。
2、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在構建教研、科研、培訓一體化的培訓體系時,暴露出一些問題。部分地區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歸口不明確,與教研部門未理順關系。在被調查的50個培訓機構中,有39個是教師進修學校,3個是培訓中心,3個是教育局幼教管理部門,5個是由原來的教師進修學校和教研、科研等單位合并而成的教師發展中心、教研與教師培訓中心。眾多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使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歸口不明確。培訓中心、教師進修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等權責不明。據調查,目前培訓機構有培訓資格,但專業性不夠強、培訓效果不夠好;而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貼近一線教師需要,但沒有培訓資格,培訓經費也緊缺;有的地方因教師進修學校一直未開展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活動,不得已由行政部門連同教研室共同組織開展當地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
(三)工學矛盾突出,培訓效果不夠理想
工學矛盾突出是幼兒園教師、園長和培訓機構一致反映的出現在教師繼續教育中的問題。浙江省幼兒園特別是村鎮、民辦幼兒園師資偏緊,有的幼兒園甚至采用教師包班制,不少教師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因此,不少教師幾乎沒有時間參加培訓。
調查表明,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和園長對目前開展的各類培訓效果評價主要集中在“較好”和“一般”上,對培訓效果持非常肯定態度的較少,而培訓機構的自我評價較好。這表明,培訓機構與幼兒園教師、園長的認識并不統一,后兩者的需求尚未得到真正滿足。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培訓的效果并不理想。
調查還發現,不少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偏重形式。首先是培訓內容脫離教師需要。調查發現,73%的培訓機構會在一定程度上根據教師需要來開設培訓課程,但仍有27%的培訓機構有時脫離教師教育教學實際,根據主觀判斷來確定培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特別是缺乏創新精神,不能滿足教師個性化需要。其次是培訓形式單一。
調查顯示,在培訓形式方面,雖然有90%以上的培訓機構表示已采用集中培訓和園本培訓相結合的形式,但主要還是以集中培訓、理論講授為主。培訓形式較為單一。
(四)培訓隊伍不夠專業,部分培訓者學歷層次偏低
根據浙江省教育廳要求,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者應具備較強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要熟悉幼兒園教育規律和幼兒園教育實際,具有理論提升和實踐指導能力。其他專業的教師較難達到這一要求。然而,在被調查的培訓者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的僅占26.8%。培訓隊伍不夠專業已成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深入開展的瓶頸。
從培訓隊伍的學歷層次看,有12.6%的培訓者仍是專科學歷,他們主要是幼兒園教師、園長、教研員等,而來受訓的教師45.4%已達到專科學歷,17.0%已是本科學歷。訪談中一位培訓者自嘲道:“我自己的學歷層次和理論水平不高,怎么去提升幼兒園教師的理論水平呢?”
二、對策
綜上所述,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之所以產生上述種種問題,主要是因為人們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和管理體制出現問題。人們對幼兒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政府關注的重點是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對幼兒教育重視不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提倡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浙江省民辦幼兒園數量迅速增加。在改革辦學體制時,政府一度忽視幼兒教育的公益性,對幼兒教育尤其是民辦幼兒教育投入嚴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將公辦幼兒園出售給個人經營。由此造成幼兒園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公辦民辦之間的發展不均衡,進而造成全省各地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出現較大差異。
要解決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增加投入,促進繼續教育均衡化
自2005年起,浙江省教育廳開始撥專項經費用于面向農村幼兒園骨干教師的省級培訓,但下撥的經費遠不能滿足農村幼兒園教師特別是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需求。因此,要保證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經費,各級政府還要給予適當支持。
政府經費撥給的具體方式可以參考國外的做法。如美國,當公民參加某個社區學院的繼續教育時,國家就將所需經費轉到辦學單位。我們也可從當地教育事業經費中為經費不足的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教師專門列出一筆經費,在這些幼兒園教師的培訓考核合格后,將一定比率的經費撥給培訓機構。
一些農村民辦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還非常需要社會的支持,溫州市永嘉縣政府發動企業投資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做法值得借鑒。正如一位園長所說,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經費單靠一種力量解決是困難的,政府、社會、幼兒園、教師都應該承擔一點。
(二)完善繼續教育管理體系,加強指導和評估工作
1、加強省幼兒師資培訓中心的指導作用
浙江省幼兒師資培訓中心是全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指導機構,應發揮龍頭作用,為各地區培訓機構提供業務指導和服務。
為此,參照省中小學師資培訓中心的職能定位與人員配備標準,省幼兒師資培訓中心應強化非學歷培訓功能,配備足夠的人員,專門開展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規劃制定、方案策劃、培訓隊伍組建、培訓及科研的組織與管理等工作。
此外,省幼兒師資培訓中心應加強與各培訓機構的聯系,經常開展調研,掌握全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情況,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加強指導:還應經常組織開展對培訓隊伍的培訓,提高培訓隊伍的綜合素質;為各培訓機構搭建交流平臺,使好的培訓經驗得以推廣。
2、完善管理體制,保證工作質量
在解決培訓效果問題上,有學者提出“四位一體”的培訓體制。所謂“四位一體”,就是對教師培訓中心、教研室、電教中心、電大等單位進行內涵性資源整合,達到優勢互補,促進“研訓一體化”。目前,浙江省不少地區成立了由原來的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電大等單位合并而成的教師發展中心,如平陽縣教師發展中心。在合并后的培訓機構中,幼教教研員同時還是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組織管理者,由于他們更了解一線教師的需要,能結合教研實際開展培訓,培訓效果相對較好。
對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開展情況進行評估也非常重要,它能不斷完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建議浙江省教育廳根據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構評估體系,定期組織評估,促進培訓機構的建設和培訓工作的開展,確保繼續教育工作的落實和改進。
(三)組建高水平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隊伍
組建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的專職培訓隊伍是將浙江省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推向深入發展的重要保證。參照《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評估標準(試行)》,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專職培訓者應具備如下基本條件:學前教育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有較強的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熟悉幼兒園教育規律和幼兒園教育實際,具有理論提升和實踐指導能力,有策劃、組織培訓和開展教學以及組織開展對培訓者進行培訓的能力。
選拔培訓者可采用三條途徑。一是進入。引進正規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畢業生。進入培訓機構后,先讓其到幼兒園鍛煉半年以上,積累實踐經驗,并開展本地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調研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為開展培訓作準備。二是系統進修。如果幼兒園有合適人選,可送到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碩士點學習,提高其學歷層次和綜合素質。三是短期培訓。招入和選拔的培訓者如不熟悉成人教育規律,可通過培訓提高其理論水平和策劃、組織培訓的能力。此外,各培訓機構還可以聘請專家或優秀幼兒園教師任兼職培訓人員。
(四)構建以發展能力為導向的培訓課程體系
萬中、程敏等人將“能力本位教育”引入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領域,提出了要根據能力需要來確定培訓內容,要以培訓具體的操作能力為中心,要尊重受訓人員的個性和需要等觀點。這些觀點對發展、完善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以發展能力為首要目標
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應當以提升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能力為首要目標。只有目標定位準確,培訓工作才能循序漸進地深入開展。
2、按受訓者的需求設置課程
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需求不同,培訓機構要以此為導向來設置必修課程。比如,新教師的任務是盡快適應幼兒園工作,最需要得到關于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和教育教學活動的培訓,也非常需要得到提高藝術技能、與家長溝通能力、觀察了解兒童能力、為人處世技巧等方面的培訓。據此,培訓機構可增設比較實用的《人際溝通技巧》《藝術技能》《幼兒園教師行為藝術》等課程。中青年教師開始關注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豐富和自己的心理狀態,據此,培訓機構可以增設《教師心理健康》等課程。
在選修課程方面,各地有較大的自主性,培訓機構可在調查教師實際需要的基礎上開展“主題式”或“菜單式”培訓,以滿足幼兒園教師多樣化、個性化的需要。
3、以促進能力發展為導向實施課程
目前,一些國際培訓機構非常關注課程實施的方式。他們認為能力只有在反復實踐中才會不斷提高,因此課程實施應特別注重學員實踐參與性的培訓方式。培訓規模宜小不宜大。專家引領下的觀摩研討、師帶徒、課題研究、專題沙龍、案例分析與研討、外出參觀等都是深受教師喜愛的培訓方式,對提高教師實際能力的作用也非常顯著。
如何將培訓規模由大變小,培訓機構可借鑒美國的做法。在美國,社區學院只選擇幼兒園中學歷層次高的教師作為培訓對象,之后由這些教師將培訓理念、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帶到所在幼兒園對所有教師進行二次培訓,其培訓規模都不大,每次在15人左右。這種培訓人人都有充分參與的機會。培訓效果很好。
4、以實踐能力水平為主要評價指標
以能力發展為培訓的首要目標要求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以實踐能力水平為主要評價指標。目前,幼兒園教師在繼續教育中考試和作業任務繁重,壓力很大,不利于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今后的培訓考核,可以考慮將幼兒園教師實際能力水平作為主要評價指標,由幼兒園自己組織考核,培訓機構進行抽查。
篇5
(一)構建融繼續教育和高職教育職能于一體的管理體制
學院確立了繼續教育與高職教育并重發展的理念,形成了繼續教育與高職教育兩個輪子一起轉的良性發展格局。具體體現在:一是學院領導“一崗雙職”,學院領導班子全部兼任培訓中心副主任,從領導職責層面的設計上,使繼續教育和高職教育處于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二是繼續教育職能部門專業化,學院相繼設立了培訓部、中郵網院運管中心、成人教育部和職鑒辦公室,有利于持續深化推進相關領域的繼續教育發展。三是教學系部“雙職雙責”,在常規的教學專業系基礎上,又設了業務部,賦予其繼續教育的業務發展職能,系主任同時是業務部主任,雙職雙責,形成了“一套人馬”同時支撐繼續教育和全日制教育的組織架構。
(二)探索建立“研培教”聯動運行機制
學院集科技研發、在職培訓和高職教育三項事業功能于一體,實行“數塊牌子、多項功能、一套人馬”的運行體制,形成了科研、培訓和教學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研培教”聯動運行機制,有效解決了科技成果向在職培訓轉化,在職培訓向高職教育輻射,以及系統提升教學師資核心能力的問題,強化了校企融合,推動了高職教育和在職培訓的內涵發展。“研培教”聯動運行機制具體包括:一是科技研發支撐在職培訓。石郵學院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系部師資為主體,在服務企業產品研發的過程中,不斷匯集成功案例,用于策劃培訓項目、開發培訓課程,使研究成果方案化、課程化。二是在職培訓輻射高職教育。學院實施的大量培訓項目,不僅為教師了解郵政企業實際、跟蹤業務發展搭建了平臺,而且便于將企業對員工素質的最新要求、業務發展和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技能鑒定的最新標準等培訓成果轉化為高職教育教學內容。三是師資一體化支撐“研、培、教”。學院在發展高職教育和繼續教育過程中,通過國內外進修考察、項目研發、承擔在職培訓任務以及到企業頂崗實踐、掛職鍛煉等途徑,培育了一支能教學、能培訓、能科研的“雙師三能”的教師隊伍,教師在完成人才培養任務的同時,參與企業科學研究,從事培訓項目開發。
(三)建立先進的郵政遠程教育平臺及完善的運營管理體系
首先,面向企業管理和員工學習需要,構建中郵網院專業化、全覆蓋的體系架構。一是搭建了集崗位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在職學歷教育、知識技能競賽、知識資源服務、咨詢服務等于一體的立體化學習體系,全面服務員工學習發展。二是實行網絡學院和五大專業分院的兩級架構,全國中心和省中心兩級管理。三是建成了由“全國中心-省中心-學習點”組成的遠程教育網絡體系。其次,創新混合式、多元化的培訓方式,為業務快速發展提供支撐。根據不同專業的培訓特點和需求,針對培訓內容的時效性和重要程度等要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訓方式。如網上培訓與集中面授相結合、網上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在線測試與集中考核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方式;在集中培訓班同步錄制課件,通過中郵網院快速推進大規模培訓的“集中轉遠程”方式;在網上學習基礎上反復在線測試練習的“以考促學”方式等。同時為確保培訓效果落地,積極探索了基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的“學習運營”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最后,完善運營支撐體系,確保遠程教育培訓的專業化運行。學院作為全國中心,專門成立了由項目開發、資源管理、技術支持、課件制作、Call-center等部門組成的中郵網院運行管理中心,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業務、技術支撐團隊,建立了完善的運行管理規范,為全網遠程培訓運行、管理、技術等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四)構建“三位一體”的崗位培訓體系
“三位一體”的崗位培訓體系建設模式具體包括:一是根據企業戰略和業務發展要求,梳理企業管理、業務、營銷、技術、生產等五大崗位序列,搭建可視化的崗位培訓體系框架,分層次規劃崗位培訓體系。二是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企業戰略和文化為導向,結合行為事件訪談法、崗位關鍵任務分解法等技術手段,建立崗位能力素質模型。三是按照崗位員工職業發展要求,將崗位培訓劃分為崗位資格性、適應性和提升性三個層面和階段,搭建培訓成長階梯。四是根據崗位能力素質模型,分解崗位員工應掌握的知識能力點,將其歸類合并成模塊化的課程,開發崗位學習資源,員工在不同的崗位發展階段,學習相應的培訓資源。五是建立“崗位培訓、考試認證、資格管理、適應性培訓、晉級培訓”的標準化、常態化崗位培訓模式,形成培訓、考核、認證、上崗和待遇一體化的培訓驅動機制,滿足員工入職、上崗、轉崗、晉職和素質提升等職業生涯發展的學習需求。
(五)加大品牌培訓項目研發和推廣
學院充分認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并把研發品牌培訓項目作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學院已形成領導力、支局長支行長、營銷人員、GLM國際物流師認證等多個品牌培訓項目,提升了自身的支撐能力與價值內涵,也贏得了更廣范圍服務企業發展的機會。品牌培訓項目打造的模式具體包括:一是前沿的培訓理念。學院通過參加ASTD會議、派師資參加培訓與課程認證等形式,及時將前沿培訓動態和國際最新理念應用于培訓項目的開發。二是專兼結合的項目團隊。團隊中既有以高職院校師資為代表的教學設計專家,也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企業專家。同時面向高端人群的培訓項目,還有必要與有實力的咨詢機構合作,提升項目的品質與質量。三是需求導向的課程開發模式。在課程開發前期,通過崗位標準研究、跟班觀摩學習、崗位測評等多種形式,從組織、崗位和個人三個維度進行需求分析,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流程化的培訓組織方式。針對崗位人群特點,制定不同的培訓組織方式。面向一線崗位人員,考慮到其人員數量多、地域分散的特點,采取“遠程學習+集中授課+作業提交+考核認證+網上分享”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實施;面向中高層管理人員,采取“測評診斷-集中培訓-行動實踐-總結分享-內化提升”五段式的運行流程。
(六)構建全網共建共享的資源體系
加強資源建設,滿足大規模教育培訓需求,為員工提供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學習資源,是繼續教育的重點工作。郵政集團資源建設委員會常務辦公室設在學院,學院充分利用這一職能,建立了“統一規劃、分級建設、全網共享、定期評優”的資源建設管理機制,加大了資源開發力度,有效緩解了大規模教育培訓需求與資源建設能力不足的問題,也從根本上實現了從多頭低水平開發、局部使用到集中優勢開發、全網整合共享的轉變。資源建設與管理的模式包括:一是統一規劃資源建設,引領資源開發。制定全網教材課件資源建設規劃和年度資源開發計劃,常務辦公室采用公布計劃、明確標準、全網申報、擇優遴選、專題立項開發的方式,集中優質的師資團隊開發教材和課程。二是建立全網資源共享機制,提高資源使用效益。研究制定了集中課程標準和郵政遠程培訓課件制作標準,為全網資源共享打下基礎;中郵網院搭建了全網資源共享平臺,對全網課件資源進行歸集、評估、與授權共享;建立了常態化的課件評優共享機制。三是拓展資源涵義,通過網院為員工提供豐富的資源服務。將資源分為知識、智力與數據資源,形成了案例、業務規章制度、企業標準、電子圖書期刊、高端講座等豐富的在線資源庫。
(七)推動繼續教育成果轉化促進高職教育發展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如何建立與企業崗位要求相銜接的動態專業建設機制,如何根據崗位標準進行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建立校企融合,形成使人才培養工作與服務企業功能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有效機制。學院及時將培訓課程、科技研發、鑒定標準等繼續教育成果反哺高職教育,實現了高職教育與企業需要的高度融合,有效解決了高職院校“所學”與就業崗位“所需”的矛盾,極大提升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推動過程中,做到了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與企業崗位的一致化、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的一致化和校內實訓環境與企業生產環境的一致化,提升了高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高職學生被作為“準郵政人”進行培養,學習內容與就業崗位要求的“零距離”,有效促進了學生就業率的提升。同時良好的就業率又使得生源質量得到有效保證,形成了產教的良性循環,極大地激發了學院的辦學活力。
(八)建立促進繼續教育發展的激勵與考核機制
為使優質教育資源向繼續教育傾斜,鼓勵教學系部和優秀師資從事繼續教育項目策劃、課程開發及教學改革,學院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措施和考核手段。一是制定教師激勵措施,提高繼續教育課程課酬系數、評選培訓師和高級培訓師、將承擔培訓課程納入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和工作考核的加分條件、選派師資參加國內外相關領域高端培訓和到企業掛職鍛煉等。二是制定部門績效考核辦法,對業務職能管理部門和教學系部分別進行考核,在給教學系部的績效考核指標中,除了下達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指標外,還同時制定了繼續教育績效考核指標。這些機制的建立,吸引了更多優秀師資從事繼續教育工作,鼓勵引導了教學系部重視并抓好繼續教育工作,激發了管理干部和教師的潛能干勁。
二、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在繼續教育改革發展與創新方面的經驗
第一,學院繼續教育與高職教育一體化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效解決了高職院校資源有效配置、師資能力培養、考核激勵到位、校企深度融合等深層次問題,實現了繼續教育與高職教育兩個輪子一起轉、并駕齊驅、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激發了辦學活力。
第二,學院構建了集崗位培訓、職業鑒定、在職學歷教育、知識技能競賽以及知識資源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培訓遠程平臺,創新了繼續教育模式,破解了百萬員工教育培訓難題,也為高職院校服務行業企業拓展了更大的舞臺和空間。第三,學院“研培教”聯動運行機制,有效解決了科技成果向在職培訓和高職教育的轉化,在職培訓向高職教育的輻射,以及教師“一身三責”核心能力提升的問題,強化了校企融合,推動和引領了高職教育和在職培訓的內涵發展。第四,學院“崗位標準+個人成長階梯+學習資源配置”三位一體的崗位培訓體系,有效解決了企業教育培訓的驅動力問題,促進了企業與員工的共同發展,同時也為高職院校提供了繼續教育的“木本”業務,成為服務企業發展的長效抓手。第五,建立了“統一規劃、分級建設、全網共享、定期評優”的培訓資源建設管理機制,為企業員工提供了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學習資源,也促進了高職院校共享企業培訓資源,提升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三、對行業性高職院校繼續教育深入創新發展的思考
篇6
關鍵詞:財務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方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23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5-0-01
一、目前財會人員繼續教育方式存在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主動性不高
當前,我國還是有很多單位和財務會計人員認為繼續教育根本沒有任何作用,一再忽視它的重要性,在認識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一方面,大部分領導認為財務會計人員現在具備的只是已經完全可以應對崗位工作,參加繼續教育培訓肯定會影響工作的進度,即使是新的會計知識、會計內容,通過財務會計人員的自學也可以應付。另一方面,一部分財務會計人員沒有較高的積極性,通常都認為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只會增添自身的負擔和壓力,但是卻因為《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年檢需要與國家規定相聯系,只能硬著頭皮去學習,做做表面功夫,沒有較強的主動性,有的甚至也只是報名卻從來不參加培訓,這樣的話,財務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就只能是表面形式,無法真正落到實處。
(二)效果不明顯
進行培訓只是希望在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現,并不是針對去過關而進行的。沒有明顯的效果其實就是因為內容過于陳舊,還是針對會計法教育、會計制度和準則以及會計電算化基本知識進行重要教育的。這樣的培訓內容,必定不會引起老會計的認可,也不能激發其培訓的興趣。內容在效果提升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將一些新的理論穿插于其中,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并且還要加入一些新的融資理財知識,只有這樣,提升效果才能實現。
(三)少選擇,單形式
“時間不夠”這個問題普遍存在于參加過培訓人員中的,因為財務會計人員對于一個單位來講,真的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一刻都不能缺少。面對時間和地點都是規定的培訓,很多單位更是覺得力不從心,無法參加。財會人員的培訓究竟該由誰來負責,這個問題已經成為財政局需要及時進行解決的問題之一,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也要充分地發揮其作用。在教師的選擇上,也要有很高的要求。
二、財會人員繼續教育方式的創新
(一)網上培訓方式應該大力推廣
網絡資源成為財會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的最佳方式,它可以將傳統的模式進行創新,互聯網的發展在現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已經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接受和運用,對于培訓,特別是財會人員的培訓也應該將其網絡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首先學習網站需要在主管部門中建立起來,或者是財政部門的門戶網站或者就是職業的專門財會培訓網站。通過網上繳費獲得學習權限后,選擇自己需要學習的層次和學習內容,完成自己必學和選學內容,完成要求的學時,順利完成網絡考核,就可以完成本次繼續教育任務。
(二)多層次培訓
網絡不能夠成為財會人員繼續教育的唯一途徑,因為事物中存在的不僅有共性,而且還存在各自的個性。分類進行培訓也是很有必然性的,因為在企業和事業單位中,對于會計進行培訓也會存在不一樣的內容,就算是在企業中的制造業會計和服務業會計之間的差別也是很大的。針對不同層次的培訓,也需要不同地進行對待,避免不進行充分地了解,就將問題一體化。對于級別的確定,是需要通過年齡、職稱、學歷進行分類的。若是進行比較簡單的分類,那么就有三種:
第一,培訓最終結合考試完成,針對那些完全沒有職稱參加培訓的人們,要能夠使其獲得會計員或者助理會計師的資格。這樣一來,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學習的興趣就會被激發起來,而且對于各類社會舉辦的培訓班的參加也較為積極。
第二,針對一些已經有初級資格的參培人員,一定要與其他分開進行培訓,記學分的模式,就可以作為繼續教育培訓的主要模式。針對中級以上會計師的培訓項目也要進行與其他級別區別開來,利用網站的形式,讓其自己進行時間的選擇。
第三,針對會計師中的精英,高級會計師可以自行安排時間,安排一定層次的研討會,讓其參與其中,將參與之后的經驗總結作為學分,這樣一來,也就是可以在繼續教育中接受考核。
(三)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知識的重要性對于人們而言也越來越被重視,知識和人才之間永遠都是存在必然聯系的,人才可以將知識全面體現出來,而對于人才而言,具備一定程度的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現代的財務管理必須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技能的提升才會得到有效地實現,會計的繼續教育所需要的并不是短短幾天或者幾十個小時的學習就可以達到一定程度和水平的,這就需要財務人員將學習作為終身事業,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成為知識的富有者和財務管理的創新者。
三、結語
在會計工作中,財會人員是參與的主體,他們的個人素質對于整體工作而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財會人員對自身素質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很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加強繼續教育形式的創新,可以使會計人員素質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娜.新會計準則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2(19).
[2]劉軍航,趙惠芳,徐軍.會計繼續教育的實踐調研分析——以安徽省為例[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7(09).
[3]羅平.論新形勢下會計繼續教育的重要性[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0(09).
[4]齊敏江.終身教育觀對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啟示[J].煤炭經濟研究,2008(03).
篇7
關鍵詞: 教師培訓課程 課程設置 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教育部2011年1月4日了〔2011〕1號《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總體要求是: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圍繞教育改革發展的中心任務,緊扣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戰略目標,以提高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為核心,以提升培訓質量為主線,以農村教師為重點,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努力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終身學習體系,加大教師培訓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在培訓全過程中課程的設置是一個重要環節。現階段,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設置存在價值取向偏差、課程模式單一、課程結構失調和課程內容陳舊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中小學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我長期從事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工作,現結合工作實際,對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設置,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提出個人一點淺見,就教于同行。
1.課程設置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重要作用
課程設置是指為實現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和內容,繼續教育課程設置是實現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目標、完成教師培訓任務的基本保證,是繼續教育工程的核心。要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質量,必須從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入手,進行全面優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學什么、如何學,將成為影響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高質量的培訓課程可培訓出高水平的教師。《意見》明確提出:不斷優化培訓內容,加強教師培訓需求調研,根據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并針對不同類別、層次、崗位教師的需求,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科學設計培訓課程,豐富和優化培訓內容,不斷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我國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目標來看,要遵循教師成長規律,著力抓好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崗位培訓和骨干教師研修提高;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設置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優化設置,使之更加科學合理。
2.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設置的原則
2.1整體性和個體性相結合
整體性和個體性相結合的原則,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一種最基本教育類型,其任務是全面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整體性是指課程設置要體現全員性特點,面向全體教師,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各課程設置力求形成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以有利于教師掌握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拓寬視野,產生最佳的整體效益。個體性是指課程設置要著眼于教師個性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師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風格。在培訓課程設置上,對新任教師進行崗前適應性培訓,幫助新教師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對在職教師崗位培訓的重點是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鉆研業務,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學實際能力。對骨干教師研修提高的重點是幫助骨干教師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探索教育教學規律,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教研能力,在推進素質教育和教師全員培訓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2.2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
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一種切合實際做法。理論性課程是指繼續教育所開設的課程為更新、拓寬專業知識、最新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科學人文知識等理論性課程;理論性課程的開設可提高教師教學的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條件。實踐性課程是指繼續教育所開設的課程要考慮教師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的需要。這些實踐性課程開設可使教師獲得各種技能、技巧,構成教師多種教育教學能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教師的成長、教學效果優化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使教師的自身發展和自我完善得到保證。
2.3選修與必修相結合
選修與必修相結合的原則,是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為教師發展提供有利的空間和條件。必修課是統一規定的課程,包括師德教育、教學理論和課堂教學技術等公共課程及專業課程;選修課則是根據不同對象需求而設立的對專業知識的拓寬或深化的課程。由于教師教學經驗、本身學歷水平、知識水平、個性的差異,統一標準的課程模式難以真正起到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作用,也很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提高課程選擇的靈活性很必要。在課程設置上還要著眼于教師個性發展的需要,促進教師獨具特點的教育教學風格的形成;這就需要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一定量的選修課,以有利于各層次教師的個性發展,科學地配置必修課和選修課,形成體現繼續教育特點的課程體系。
3.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設置的主要內容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設置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開發指南》要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的領域主要有:以教師敬業、愛崗為核心的師德教育課程;以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為核心的知識更新拓展課程;以提高教師的現代教學媒體應用能力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以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觀念為核心的教育學原理課程;以提高學員的教學改革、科學能力為核心的教育科研課程。
3.1師德教育課程
《意見》明確提出,師德教育是重點。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加強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教師作為教育者,其本身的政治態度和水平,直接影響著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長。“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人師表是教師的職業要求,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計劃》強調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特別是加強師德建設”,教師能否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強烈的責任心、責任感將直接影響教育能否順利進行;良好的師德修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的必備素質。大力加強師德教育,能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能力水平。
3.2專業知識課程
專業知識課程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核心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明顯加快,知識老化周期進一步縮短,以往那種靠在學校學習知識就去享用終身的做法已過時,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因此,在繼續教育課程設置中,要給教師提供新鮮的、先進的專業知識。要讓教師了解本學科的新情況、新理論、新成果,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內容,改造知識結構,完善教師專業知識素質。通過專業知識課程的學習,中小學教師能夠站在其學科發展的前沿,把握其發展動態,預測其發展方向,同時還能夠加深與拓展一些與本學科相關、相鄰或相近的學科知識的學習。
3.3教育學原理課程
教育學原理課程是一門內涵豐富的課程,它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教學理論等方面課程的內容。中小學教師只有不斷充實教育學原理課程,才能更好地了解教學工作,掌握教學方法,分析和研究如何優化教學過程,有效進行課堂訓練,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規律,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熟悉和掌握教學過程,把握教育規律,為教學服務。讓中小學教師對中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有充分、深入的學習,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加強教育理論的研究,從而為學科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
3.4教育技術課程
《意見》提出為適應教育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有效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水平。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幻燈、電影、錄像、錄音設備、計算機、衛星傳播、網絡教學等現代技術正在引進教育中,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面臨著一次新的重大革命。此類課程的開設應包括:現代教育技術講座、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輔助教學、簡單教學軟件制作技術、常用教具制作、多媒體組合教學等,中小學教師必須掌握最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以適應時展的需要。
3.5教育科研課程
教育科學研究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活動,旨在探索和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推動教育的發展。要通過對教學實踐的研究和對教育科學研究課程的學習,培養教師熟練地掌握教育科研的研究方法,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學研究是人們探索和認識教育本質和規律的重要途徑,也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可開設《教育科研方法研究》、《論文寫作指導》、《教改實驗方法》、《科研寫作指導》等課程,幫助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開展研究活動,使感性認識達到理性的升華。
參考文獻:
[1]陳紹富,李榮華.新時期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原則[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5):102-104.
[2]忽江華.關于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研究的文獻綜述[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6):96-97.
[3]蘇文虹.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對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設置的啟示[J].繼續教育,2009,(9):21-23.
篇8
【摘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提高會計人員個人素質和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一種有效途徑。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了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現狀,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對會計人員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識結構,提高其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加強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促進會計人員個人素質和會計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
但是,從來自安徽省會計隊伍建設課題組對安徽省會計從業人員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而這些問題和不足,在當前的會計繼續教育工作中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有助于會計管理部門以及其他會計實務工作者對會計繼續教育工作的改進和加強。
一、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
(一)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看法的調查
在回收的1044份有效調查問卷中,有336份認為會計繼續教育是為了會計從業年檢的需要,占總數的31.00%;有695份認為是會計人員自我提高的需要,占64.11%;有38份認為沒有必要參加繼續教育,占3.51%;有15份沒有參加過繼續教育,占1.38%。通過數據可以看出,超過半數的人認為會計繼續教育對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但也應該看到,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對會計繼續教育持謹慎態度。
(二)會計繼續教育與從事工作的相關性調查
做好會計繼續教育工作,對于完善會計從業人員知識結構、更好地發揮自身崗位職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會計繼續教育如果偏離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其效果將大打折扣。
在對會計繼續教育與從事工作相關程度的調查中,有579份認為會計繼續教育與從事工作較為緊密,占55.73%;有408份認為聯系一般,占39.27%;有57份認為基本沒有什么聯系,占5.00%。綜合調查表可以看出,當前的會計繼續教育與會計人員所從事的工作聯系一般,并沒有針對不同的會計崗位進行相應的培訓。
(三)會計繼續教育是否需要專門教材的調查
對會計繼續教育教材編寫的必要性調查,主要是針對當前會計繼續教育沒有專門教材的現狀展開的。在回收的1044份有效調查表中,有907份認為應該編寫專門的會計繼續教育教材,占86.88%;只有137份認為沒有必要編寫,僅占13.12%。
二、當前會計繼續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接受會計繼續教育的會計人員范圍過窄
按照財政部最新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征求意見稿)》(財辦會[2004]7號)中的要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對象是已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統一樣式、統一編號規則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包括已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居民、外國人。但是,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包括會計管理人員、會計教研人員和會計實務工作者都面臨著知識更新問題。由于會計繼續教育只重視持證會計人員的知識更新,造成一部分會計管理和教研人員忽視了對日常工作中較少用到的新知識的學習。這在本次調查中已有所體現,比如:會計從業人員對繼續教育的看法上,有31%的人認為繼續教育只是年檢的需要,有1.38%的人沒有參加過繼續教育,另有3.51%的認為沒必要開展繼續教育。這部分的比例加起來占了35.89%。這說明會計繼續教育在會計從業人員中的培訓效果受到了很大影響。
(二)會計繼續教育的形式單一
繼續教育局限于面授,不符合會計人員的需求。《會計法》對會計繼續教育學時數量的規定為:中、高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不少于68小時,其中接受培訓的時間不少20小時;初級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時間不少于72小時,其中受培訓時間不少于24小時。這就是說,按《會計法》的要求,面授是必不可少的,但主要還是強調會計人員結合他們的工作需求自學。但長期以來,在實際工作中僅僅抓了面授,忽視了如何幫助會計人員自學,而面授的時間一般較短,會計人員很難在短期內消化、吸收較多的繼續教育內容,結果他們對培訓所講授的知識并未完全掌握。
這一點同樣在針對會計從業人員對會計繼續教育的看法上也有所體現,比如有3.51%的人認為沒必要開展繼續教育,有31%的人認為繼續教育只是年檢的需要。
(三)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安排不當
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主要為新的財務會計法規,忽視了對會計相關知識的傳授。長期以來,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僅僅局限于剛剛頒布的新準則、新補充規定和新制度,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人員對會計相關知識(財務管理、金融投資等)有培養處理新經濟業務和特殊經濟業務能力的需要,接受會計繼續教育的會計人員學不到他們想掌握的知識。
(四)會計繼續教育缺乏專門的教材
會計繼續教育是一個持續性的教育過程,貫穿會計人員的整個職業生涯。目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會計理論與實務、財務會計法規制度、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其他相關知識及其他相關法規制度。由于企業會計繼續教育缺乏較為系統的教材,特別是缺乏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形勢需要的培訓教材,一些企業在實施會計繼續教育中,隨意性較大,影響了教育效果。
(五)會計繼續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按照財政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規定(征求意見稿)》(財辦會[2004]7號)中的規定,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應當具備一定的、與承擔培訓工作相適應的教學場所和設施、師資隊伍和管理力量等條件。根據本次調查,安徽省的會計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中,除高校外,其他會計培訓機構都存在著師資不足、教師臨時上崗的現象,師資主要由臨時抽調的高校教師和會計管理部門人員組成,力量薄弱。這使會計繼續教育的培訓效果不明顯,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的熱情也大為降低。教師長期從事會計理論工作,對法規的理解不深入、不到位;會計管理部門的人員又沒有系統的會計理論,缺乏教學經驗。這都給下一步的繼續教育設置了障礙,同時又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
(六)會計繼續教育缺乏針對性
當前會計從業隊伍中,會計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學歷不同,專業背景也不盡相同,而會計繼續教育采取的是統一的教學方式,對所有參加培訓的人員都采用相同的會計內容和教學方式,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行業會計人員的需求。
三、解決當前會計繼續教育問題的建議
(一)所有的會計人員均應接受會計繼續教育
會計人員通常可分為三大類:會計管理人員、會計執教人員和從業會計人員。會計體制改革要求會計管理人員應有豐富的經濟理論知識,熟悉會計管理工作在其他經濟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關關系;會計科教人員也應經常接受繼續教育,關注知識動態,更新知識體系,用新知識、新方法、新手段去教育培養學生,指導會計繼續教育;在職會計人員戰斗在會計工作的第一線,他們的工作結果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為了適應會計環境變化的需要,不斷接受會計繼續教育對他們來講尤為重要。
(二)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應有所擴展
近年來,中國會計改革不斷深化,會計工作的定位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要求會計工作者既要有扎實的業務知識,又要有全新的理財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因此,凡是與會計工作有關的新知識均應作為會計繼續教育的內容。具體操作時可以按職稱的不同,分高級、中級、初級來確定教育內容;或者按財會崗位,分別對財務負責人(含總會計師)、主管會計和大型企業助理會計人員、專職財務人員、出納人員確定培訓內容;也可按行業確定繼續教育的內容。
(三)應建立相對穩定的會計繼續教育的師資隊伍
從事會計繼續教育的教師既要有理論知識,又要有實踐經驗。從這個角度出發,會計繼續教育的教師既可以是高校的會計教師,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專職會計人員,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接受繼續教育的會計人員的需要。會計管理部門應盡量穩定繼續教育的師資隊伍,使這些人員針對所要進行的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早做準備,做到有的放矢,使教與學都有一定的針對性。高校的會計教師有一整套好的會計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而會計人員有豐富的會計實務經驗,能夠充分把握在職會計人員確實想了解什么、學習什么;會計管理人員能夠站在宏觀的角度理解新出現的會計問題。因此,應發揮三者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
另外,在適當的時候,財政部門可以牽頭、組織較高水平的師資力量著手編寫繼續教育方面的專門教材,并及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
(四)會計繼續教育的形式要多樣化
會計繼續教育的具體形式應該靈活多樣。建議分行業、分學歷組織會計人員到單位接受面授。其中到單位面授可結合繼續教育的檢查進行,先檢查指導,后進行驗收。為便于會計人員自學,可充分發揮網絡優勢,舉辦網絡遠程會計繼續教育。根據調查結果可知,有61%的單位已經實施了會計電算化,有很好的計算機基礎,也便于實施網絡教育。當前互聯網上的會計教育類資源也比較豐富,會計人員可以通過自己搜索的方法,找到想要學習的內容。
(五)繼續教育的基地應轉向企業,注重會計人員在崗培訓
所謂在崗培訓,是指企業將對員工的培訓內容融入工作程序,使員工在完成正常工作程序的同時,即得到崗位所需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現在畢馬威、安永等著名的國際會計公司都在崗前培訓課程開發上投入巨資,成立了專門的研究中心,有多名專家從事繼續教育培訓課程的開發。這些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做法對中國會計職業繼續教育具有借鑒價值,會計繼續教育的重心應向企業轉移。在美國,基本上每個公司都有人力資源部,負責企業人才資源的挑選、培訓、考評與管理。在培訓中,既注意對職工現有工作能力的培訓,還注意對職工未來工作能力的開發。反觀中國,許多企業出于短期利益的考慮,根本沒有把職工培訓納入管理的范疇,這種短視行為必然會制約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筆者建議,針對安徽省的情況,有條件的企業可以考慮開發針對員工的專門在崗培訓計劃;而中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可以著手開展此項工作。
(六)會計繼續教育的評估體系
筆者認為,對會計繼續教育的評估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會計繼續教育機構的評估;另一個是對會計繼續教育效果的評估。
篇9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21世紀的教育應該是開放的、創新的教育,中小學教師必須樹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必須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必須能夠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學中勇于創新……否則將無法適應21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因此,學校繼續教育工作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全國及省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和省市縣有關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意見,切實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專業知識、理論水平、教育教學方法、科研能力、管理能力。
二、主要工作
1、繼續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廣大教職工要認真學習《中小學職業道德修養》、《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小學教師禮儀規范》、“教師七要七不準”、學校制定的“教師師德修養十六條”、“實驗中學教師十不準”等,并于期末舉行有關以上內容的閉卷考試;組織教師觀看《師表風范——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會專輯》、《職業道德啟思錄》和省教育廳組織的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報告錄像。在全體教職工中開展愛事業、愛學校、愛學生師德系列教育活動。要進一步規范教職工學習制度,保證學習時間,寫好學習心得。學習中要聯系學校和個人實際,認真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教訓,明確努力方向,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明確新形勢下教育教學創新工作的新任務和學校的新要求,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訓斥學生、不經學校允許擅自收費、隨便接受學生家長宴請的現象。增強為學生服務、為家長服務、為社會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開展師德建設標兵評選活動。
2、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提高培訓。
遵照學校制定的“40歲以下的任課教師在3年內必須取得專科學歷,6年內必須取得本科學歷”的教師繼續教育目標。要繼續支持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歷提高培訓,爭取到2005年,我校專任教師的學歷達標率將達到100%,具備本科學歷者占到專任教師的70%以上。
3、今年,要按上級要求,繼續組織好骨干教師培訓,學校要為參訓教師提供經費保障,支持教師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骨干教師培訓,不斷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
4、進一步加強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雙控閉路電視設備操作培訓和計算機課件制作培訓,到2004年,爭取所有任課教師能夠自制課件,并能夠較熟練地運用現有設備輔助教學。
5、繼續搞好校本培訓。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訓練,提高教學藝術,包括:了解與分析學生的技能、班級日常管理技能、組織班級教育的技能、對學生進行評定的技能、普通話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范漢字和板書的技能、教學設計的技能、電化教學技能,對學生進行科學考核的技能等等。并采取以下措施,加強技能訓練:①、組織教師參加教學基本功競賽或才藝展示,規范教學基本功標準;②、指導教師總結教育教學的典型案例;③、開展說課活動和公開課、評優課、展示課、課題研討課、示范課的評課活動。二要進一步加強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設備、雙控閉路電視設備操作培訓和計算機課件制作培訓。三要認真抓好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專任教師中本科學歷者比例,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市及全國骨干教師的培訓工作。四要制定"名師"和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多給他們提供鍛煉學習的機會,以"名師"培養帶動"名校"建設;加強對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落實好"拜師帶徒"活動,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對新調入和新分配教師進行必要的入校教育,以使他們盡快融入實驗中學這個大家庭,盡快跟上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
6、學校還將繼續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繼續支持干部、教師外出參觀學習,開闊眼界,或邀請名家名師來校指導,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7、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優化課程結構、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管理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要組織老師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優質教育,適應未來發展,培養身心兩健、學創俱能、知能雙全、五育并舉的合格人才。
三、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落實。為進一步搞好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學校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落實。
2、提高認識,努力做好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開展以培訓全體教師為目標、骨干教師為重點的繼續教育,使中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因此要引導教師充分認識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積極參與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完善激勵和制約機制。把教師繼續教育與教師考核和崗位聘任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對違反規定,無正當理由不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教師,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或在崗位聘任時給予低聘或緩聘。
篇10
關鍵詞: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C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6―101―03
一、問題提出
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教師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但是教師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過程。目前,教師個體與教師群體出現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教師存在著職業道德缺失、心態失衡、職業倦怠、教育觀念、能力和知識結構跟不上時代的要求等問題。嚴重妨礙素質教育的實施。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近年來全國各地開展了如火如茶的教師繼續教育,尤其是2010年實施的國培計劃。這些培訓實效如何?一線教師到底需要接受哪些培訓?如何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主動性提高培訓效率?了解教師繼續教育狀況顯得異常重要,尤其是目前民族地區教師繼續教育狀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轉移支付力度。”為此。我們利用組織涼山州各個區縣小學數學教師培訓的機會,展開調查,以期獲得第一手資料。
二、研究設計
采用個案訪談和問卷調查法研究四川省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情況。采用個別訪談,了解他們對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理解以及改進的建議;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來了解教師繼續教育的需求情況。以參加培訓四川省民族地區涼山州的70名小學數學教師作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
三、民族地區涼山州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問卷調查分析
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在70名培訓教師中,有33名女教師,37名男教師。其中第一學歷中專的53人,專科的15人,本科的2人;最終學歷專科的54人,本科的13人,其他3人;小學數學一級教師46人,小學數學高級教師21人,中學數學二級教師1人,中學數學一級教師2人;教齡5年以下的有7人,5~10年的8人,11~20年的40人,20~30年的14人,30年以上的1人,可以看出參加培訓的教師群體不管從學歷、職稱,還是教齡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對待繼續教育的態度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愿,教師也不例外。這種追求自我發展的主要動力源于教師對于教育、學生的熱愛,教師為了學生發展,繼續進行學習。調查結果顯示教師自我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是“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占82.96%,“追求完善自我”占60%。教書育人的觀念深深植入教師心中,教師自我發展的目的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成長。數學教師參加高級別的培訓機會較少,一些主客觀條件限制了教師的培訓機會,譬如“學校領導安排”占71.43%,“自己主動申請”的20%,“教育主管部門要求”占7.14%。這使得教師對于參加培訓不是很積極,缺少主動性,處于被動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于繼續教育學習的應付,甚至是厭惡。
3 對繼續教育內容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個人亟待提高的方面:“教學業務能力”占85.71%、“現代教育技術”占61.43%、“教育教學理論”占51.43%、“數學專業知識”占47.14%;民族地區小學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按從高到低依次為“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占54.29%、“轉變教學觀念”占52.86%、“學習現代的教學理論”占31.43%、“開展教研活動”占18.57%;民族地區小學教師培訓的基本內容“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培訓”占52.86%、“數學專業知識的更新與擴展”占35.71%、“教育教學技能培訓“34.2%、“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占25.71%、“教育科研方法培訓”占18.57%、“思想道德和教師職業水平”8.57%。結合個別訪談,老師們對“教學中能夠用到的實踐知識、加深對數學理解的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這幾點的期望最高,這就給培訓單位提供了信息,在以后的培訓內容設置是就可以多設置,這樣更有利于吸引老師參加培訓,更好完成培訓任務,千萬不能出現“二少一脫離”的現象,即涉及教育教學科研的內容較少,達不到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涉及學科前沿發展情況少,達不到開闊眼界的目的;部分培訓內容脫離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實際,達不到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此外,51.4%的教師沒有公開發表文章,37.1%的教師沒有主持或參加教育教學研究,其余的教師或多或少參與教育教學研究與發表文章,說明教師的教育科研意識逐步在增強是事實。通過訪談了解到,許多教師沒有確實找到研究的切入點,另外許多教師掛名,沒有真正動起來進行研究,貢獻比較小。
4 對學習方式方面
對于問題“您最希望聽到哪些專家的課”,30.7%的教師希望聽到教育專家的課,62.5%的教師希望聽到一線專家或名師的課,說明教師更加傾向于一線的觀摩學習,來自于實踐的操作,慢慢提升到理論,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更希望聽到原生態的課。在培訓期間更喜歡的學習方式也剛好說明這一點,有43.4%的教師希望到一線觀摩,有19.5%的教師喜歡聽專家的講座,有18.6%喜歡和專家一起討論,有8.8%的教師喜歡與參訓教師一起討論,有8.0%的教師喜歡同構異課,使得教師的培訓學習更應該是參與式,積極融入到學習中,此外需要加強教師以后的指導。教師獲得教育教學知識途徑調查結果顯示:“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占82.86%,“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占64.29%,“有組織的專業活動”占52.86%,“在職培訓”占40%,“閱讀專業期刊”占31.43%,“教科書”占17.14%,“作為學生時的經驗”占8.57%,職前培訓占4.29%。從數據可以看出,獲得教育教學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是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符合教師個體的成長規律,在職教師的重要成長歷程也剛好證實這一點,加強教師自我意識,促進個體反思能力的提升是以后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一個環節。比較有效的途徑主要為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參加有組織的專業活動、參加在職培訓。所以教學中需要不斷總結與反思,加強同事之
間的交流互補,積極參加專業活動與在職培訓。
5 影響發展的因素方面
對于影響個人專業發展的因素,“工作壓力大”占44.28%,“收入低”占34.29%,“進修機會少”占28.57%,“學生成績不理想”占15.71%,“業務能力較差”占12.96%。個人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行政部門支持力度不夠”占72.86%,“外在氛圍不利”占41.43%,“學校對個人發展有所限制”和“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及”均為35.71%。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現在多數老師希望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有進修的機會,他們沒有這樣的機會是由于行政部門的支持力度不夠造成的。
6 經費保障方面
培訓經費的保障是確保教師職后教育活動正常開展的物質前提。而我國是以世界教育公用經費的2%來支撐世界人口23%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經費投入上存在嚴重不足。對于培訓經費問題的態度是:由培訓單位來承擔有55.71%,由學校承擔35.71%,由培訓單位、學校和個人一起承擔22.86%,其他承擔5.17%。目前,國家加大了對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經費支持力度,尤其是2010年實施的國培計劃,特別是中西部培訓計劃,有效促進在職教師的成長。
7 教師職業幸福感
教師職業幸福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體味人生價值并獲得自身發展的精神愉悅狀態。調查結果表明:對于教師這個職業的“非常滿意”占14.29%,“比較滿意”占27.14%,“基本滿意”占35.71%,“不太滿意”占17.14%,“很不滿意”占4.29%,與以前調查情況基本吻合。究其原因,教師通過縱橫對比收入與付出,使得教師對于職業認同感減弱,再加上社會對教師的期望與指責交織在一起,造成心理負擔加重,存在心理疾病隱患。倘若老師都不熱愛這個職業,那何談做好這份工作,又如何推進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呢?
四、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師繼續教育建議與對策
1 分類指導,因人而異
通過學員基本情況來看,參與培訓教師的年齡、教齡、職稱等存在的差距,每個人對培訓目標的理解和對培訓的期待不盡相同,故對教學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需求也是各異,培訓組織單位眾口難調。譬如有剛剛參加工作一年的年輕教師,還有工作近三十年的老教師。為此合理地做一些規劃設計,爭取適當分層次分類別進行輔導,譬如按照年齡段、教齡段等,有效融合教師個人特色,力求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增強培訓效果。
2 突出特色,注重實效
各級各類培訓中基本是以“素質教育、新課標”為主旋律,以“專業素養提高”為副旋律的知識講授將增加更為豐富的內容和形式,但是需要進一步整合省內外、校內外培訓資源。成立由專家、教授、優秀小學一線教師組成的培訓師資團隊,還要強化參訓學員的“主體”意識,擴大學員參與度,充分利用資源,增強互動內容,增加更多的觀摩研討課,以自我分析、同行評析、專家點評等形式進行互動研討,并通過網絡和書面通知等形式預設下期互動研討話題2―3個,讓學員提前做好準備,對他們進行“參與式”培訓,在參與中提高,在活動中成長。在注重理論講座的同時,多提供一些現場觀摩,多聽一些優秀課,多給一些案例,讓受訓教師能較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 延長周期,持續發展
培訓周期短,難以形成系統認識,難以奏效。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簡單的一次培訓很難以獲得收效,建議三年一周期的培訓學習,使得培訓學習呈現螺旋上升態勢,也可相互認識。短短10天的培訓教師們剛剛獲得初步認識,大家相互需要進一步交流、進一步探索、進一步提升,沒有三年一個周期的培訓學習是難以奏效的。學員們的普遍體會和建議是“經常開辦這樣優秀的培訓學習活動”,“多舉辦類似培訓”,“時間太短,造成課程太緊,難以消化”,“延長時間,增加課程內容”等。
4 設立導師,遠程跟蹤
設立導師制度,將學員按地區分布情況分成若干小組,便于小組合作交流,每組一名負責人,并配備一名指導教師,具體負責本小組在培訓期間的日常教學活動以及培訓后期的指導。導師組成員在培訓期間經常走進學員中間,了解他們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狀況,與他們一起交流思想,談體會,通過各種方式的接觸,增進了解,拉近距離,耐心細致地解決學員所遇到的困難。建立了數學教師培訓網,建設學員交流平臺,建立豐富的培訓資料庫,方便學員們在日后工作中使用和借鑒,加強學員之間、學員與指導教師之間相互探討交流,建立QQ群,方便教師之間的交流與資源的共享,通過高校、一線教師開展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楚江亭。國家申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小學校長讀本[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A,2010:164,
[2]土傳金,論教師職業聿福實現的要素[J],教師教育研究,2009,2l(2):39―44,
[3]吳立寶,吳開騰,曾 意,王新民,宋維芳,西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JE4~-N查與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0,(9):4―6,
[4]龍寶新,對當前我國教師教育存在的“鐘擺”傾向的反思[J]。教師教育研究,2009,2l(1):1―5,
[5]李澤宇,馮 麗。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8,(11):60一62,
[‘]昊立寶,宋維芳,曾 意。教師繼續教育的特征[j],繼續教育研究。2010,(2):18―21,
- 上一篇:科級干部培訓班個人總結
- 下一篇:培訓考核個人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