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護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19:03: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整體護理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普外科患者作為主要觀察對象。以護理方法的不同為依據將82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41)及實驗組(n=41),常規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51.5±11.2)歲,該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22~85歲,平均年齡(53.5±14.5)歲,該組患者采取整體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兩組患者在實施性別及其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主要護理方法
常規組采用抗感染、嚴密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改善情況等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實驗組采用整體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心理護理。相關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并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由于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而容易出現焦躁、緊張以及恐懼的心理,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有效的解決患者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對其進行安慰,以緩解患者緊張、恐懼以及焦慮的情緒,從而使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2)加強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及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對各種注意事項、疾病知識以及日常生活應注意的問題進行認真、詳細的講解,以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了解。
(3)術中護理。護理人員充分準備好手術要用的物品,手術時要密切配合醫生,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對術中運用到的各種器械進行熟練的操作,并做好手術器械的配合工作;術后要認真清點相關手術設備,以確保其無遺漏現象的出現。
(4)術后護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在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告知相應的注意事項;對患者的病情給予密切的觀察,以便及時掌握患者的情況;叮囑患者遵醫囑服藥;對處于康復期的患者給予鼓勵,并進行針對性的康復指導,以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醫生的康復治療。
1.3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顯著改善,無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有所改善,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發生;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及生命體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比較嚴重。
1.4主要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其統計學的研究分析,一般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效果對照
經護理以后,常規組護理的有效率為97.56%,實驗組護理的有效率為82.93%,實驗組的護理有效率明顯比常規組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經護理之后,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9.89%,常規組為25.47%,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比常規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護理的滿意情況比較分析
經護理之后,實驗組護理的滿意率高達100%,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護理的滿意率82.9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篇2
1.1一般資料
1.1.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必須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從而更好地根據患者的心理問題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對于自卑、緊張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主動加強與患者交流,讓患者感受到自己并不會受到他人的排斥,同時鼓勵患者家屬也加入到護理中,多陪伴與鼓勵患者,給予患者足夠的家庭支持,從而緩解患者的自卑情緒。而對于部分悲觀、失落的患者,由于部分難治性皮膚病患者長時間服藥,療效不明顯,容易產生悲觀、失落的心理情緒,不愿繼續服藥或私自減少藥量及用藥次數,應向患者多列舉一些常規治療的典型案例,以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1.1.2全面護理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患者社會、飲食、衛生等相關因素,并分析與了解患者發病的原因,以便給予患者個性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應不斷更新自身護理觀念,努力學習與掌握各個方面的知識,保證在護理工作中能全面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有利于取得患者的信賴及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從而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1.1.3加強護理查房在日常護理查房時,護理人員應樹立全新的護理觀念,使護理查房工作變得多元化、多樣性。查房的責任護士應制定查房表,認真、全面地查閱患者的病因、病情、治療、護理措施等資料,并在護理過程中不斷總結護理查房的資料,結合患者病情制定相應、全面的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面的護理服務。
1.1.4完善護理程序護理部應不斷完善皮膚科的護理程序,以進一步規范護理人員的護理行為。護理程序主要以患者的病情恢復為目標,結合皮膚病的理論知識,建立整體性的護理體現。護理人員在護理服務過程中,必須熟悉護理流程及換藥程序,以保證患者的合理用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及時做好每一位患者的治療、護理記錄,通過記錄患者的病情轉歸情況,為疾病的后期治療提供參考。
1.2.5做好出院后回訪患者在出院前,護理人員應及時提供聯系卡,留下患者詳細的聯系方式,以便做出院宣教,并告知患者復診的時間,告知患者家屬做好患者的用藥提醒及監督工作,以保證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從而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定期通過電話咨詢、回訪等方式詳細詢問患者的病情,耐心、詳細地解答患者的疑問,提供合理的建議。同時經常性提醒或指導患者用藥,反復向患者介紹病情及藥物治療的意義,告知其嚴格按照醫囑服藥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1.2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
1.3用藥依從性評價由護理人員觀察與記錄患者的用藥情況,嚴格遵守醫囑服藥者為完全依從;超過或不足劑量用藥、增加或減少用藥次數為部分依從;經常忘記用藥或不愿服藥者為完全不依從。
1.4滿意度評價滿意度調查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于患者出院時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專業技能、溝通能力、健康教育及生活護理五大維度的共25項,每項評分1~4分,最低分25分,最高分100分。非常滿意:評分>85分;滿意:評分為85~60分;不滿意:評分<60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觀察組患者完全依從率(82.1%)高于對照組(48.2%)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4%)高于對照組(7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篇3
1、惡心和嘔吐
是妊娠頭2個月最常見的不適,約會50%的孕婦有不同程度惡心表現,1/3的孕婦有嘔
2、尿頻、尿急
妊娠早期,由于增大子宮壓迫膀胱所致。當妊娠12周子宮越出腹腔后,癥狀自然消失。妊娠晚期,由于胎先露的入盆,膀胱再次受到擠壓,尿頻現象又重復出現。某些孕婦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時有尿外溢情況。護士需要向病人解釋出現癥狀的原因,只要排除尿道感染情況,尿頻、尿急屬于正常現象。不必要為此限制孕婦液體的攝入量,以免導致脫水,影響機體正常代謝過程。同時指導孕婦作縮肛運動,訓練盆底肌肉的張力有助于控制排尿。尿頻、尿急以及孕期溢尿情況,在妊娠終止后,癥狀自然消失。如果癥狀繼續存在,表示會陰肌肉過度松弛或盆底有損傷,應該進一步檢查、處理。
3、胃區不適
孕婦常有反映酸、暖氣、上腹壓迫感等癥狀,是由于子宮增大造成胃部受壓的結果。再加上孕期胃腸蠕動減弱,胃部肌肉張力低,尤其胃賁門部括約肌松弛,致胃內容物倒流到食道下段,食道粘膜受到刺激而產生胃區燒灼感,孕婦主訴“燒心”。護理實踐提示,飯后立即臥床、進食過多或攝取過多脂肪及油炸食品均會加劇“燒心”癥狀,故應避免。有人認為脂肪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此飯前吃些奶油、奶酷加工食品,有預防“燒心”作用。“燒心”已經出現,再吃奶油制品食物就不起作用。可以服用氫氧化鋁、三硅酸鎂等制酸劑,但應避免選用含重碳酸鈉的食物(如蘇打餅干)或藥物,以免所含的鈉離子促使水潴留,造成電解質的紊亂。指導孕婦選擇少量多餐的原則,可以減少胃內容物體積,以緩解癥狀。
4、脹氣
懷孕期,由于胃腸道活動減弱,腸內氣體常易積聚引起令人不悅的腹脹,多不需特殊治療。措施是幫助孕婦識別起脹氣的食物,指導選擇容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過飽情況,以少量多餐方式滿足機體的需要。建議孕婦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適當鍛煉均能促進腸蠕動,有預防和減輕腹脹的作用。必要時可按醫囑使用緩瀉劑或軟化大便的藥物,保持大便通暢,也有助于減輕癥狀。
5、便秘
造成便秘的原因是增大的子宮推擠使小腸移位、液體攝入及室外活動量減少、孕期腸蠕動減緩、孕期補充鐵劑。
措施是幫助孕婦回顧促成便秘的因素,了解孕婦飲食情況。與孕婦共同討論并使其理解液體的攝入量、新鮮水果、蔬菜以及纖維素食物的重要性,以及定期排便習慣與便秘的關系。鼓勵每天適量運動,以助維持良好的腸道功能。必要時按醫囑使用大便軟化劑或緩瀉劑,但不能養成依賴藥物的習慣。建議孕婦多吃香蕉,不僅獲得食物的滿足,還能預防便秘,稱之謂“非藥物性治療方法”。
6、背痛
隨著妊娠子宮的增大,孕婦身體重心前移,為保持身體的平衡,必須采取頭和肩向后仰,腹部向前突,脊柱內彎的姿勢。結果使腰部和后背肌肉、韌帶負擔加重,則引起不同程度的背痛。此外,過度緊張、疲倦、彎腰或抬舉重物,妊娠子宮壓迫神經以及骨盆關節松弛(尤其妊娠晚期),也是腰背疼痛的原因。為了預防或減輕腰痛,護士要與孕婦共同討論預防以及緩解背痛的措施。要使孕婦理解妊娠早期背痛的促進因素,并掌握預防癥狀發生的應對措施,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過度疲倦;坐位時,背部靠在枕頭上或靠背椅的扶手上;盤腿坐勢也有助于預防背部用力。同時指導孕婦通過調整工作臺的高度或孕婦的位置,以維持最佳的姿勢。建議孕婦有計劃地鍛煉以增強背部肌肉強度也是預防腰痛的有效措施,例如骨盆擺動運動體操,每日3次,可以減少脊柱的曲度,有利于緩解背痛。孕婦拾取物品時,應該彎曲膝蓋而不彎背部,以保持脊柱的平直。
7、眩暈
許多孕婦有眩暈現象,尤其在擁擠、空氣不流通,人群集聚的場所。促成癥狀的原因可以是:
(1)孕婦長時間站立或突然改變,出現低血壓狀態而導致眩暈或疲勞。
(2)由于過度興奮或焦慮影響呼吸功能導致換氣過度和眩暈。
(3)妊娠期血液被稀釋引起“生理性貧血”或低血糖狀態。
(4)較長時間的仰臥位,巨大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回流血量及心搏出量減少、出現低血壓可致眩暈。
護理措施是幫助護理對象識別造成眩暈的誘發因素,針對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告誡孕婦應該避免:(a)過快地變換姿勢;(b)長時間地站立;(c)過度興奮和精神過度緊張;(d)過度疲勞等。指導孕婦采取側臥位方式尤其左側臥位,不僅可以改善胎兒血氧供應,還可以預防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引起的眩暈。如果出現的眩暈。如果出現的眩暈癥狀經上述措施處理后無效或頻繁出現時,均應與醫師聯系,以免延誤病情。
8、下肢肌肉痙攣
主要指小腿腓腸肌發生疼痛性攣縮,孕期任何時期均可出現,常見于孕期,夜間發作較多。系因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神經所致,疲倦、寒冷、不合理的體姿以及體內鈣、磷比例失調致神經系統應激功能過強,均可促使發作。措施是監測孕婦攝入的食物中是否有足量的維生素B,被確定缺鈣者,有計劃攝取牛奶,必要時按醫囑補鈣。禁止濫用含鈣磷的片劑,以免加重體內鈣磷的不平衡情況。還要與孕婦討論預防及減輕癥狀的方法,例如:(a)避免穿高跟鞋,以減少腿部肌肉的緊張度;(b)熱敷患處,抬高下肢,按摩腿部肌肉等都能生效。當小腿肌肉發生痙攣時,只要立即伸展肌肉即可緩解。具體做法是讓孕婦平臥,護士或家屬按住孕婦膝蓋(患側),協助伸直小腿,同時使足背屈,癥狀即可緩解。有人認為,睡前按摩小腿部,或將腳部墊高后入睡,有助于預防癥狀的發生。
9、靜脈曲張
可能發生于下肢,偶爾發生于外。造成癥狀的原因是由于妊娠子宮壓迫盆腔靜脈,影響下肢靜脈回流所致。持久站立位工作,妊娠晚期腹內壓力的增加,都促使癥狀加重。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下肢靜脈回流狀況,則可預防或緩解癥狀。具體做法是指導已出現癥狀的孕婦增加臥床休息機會,坐立時注意抬高腿部,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以示范方式指導孕婦采用直角位置,即平臥位,雙腿向上伸直與身體成直角,臀部和腳跟靠墻,每日做數次,每次2~5分鐘。晚期妊娠階段孕婦往往難以接受這種姿勢,可以使用彈性繃帶。更為重要的是預防癥狀的發生,最為簡單的方法就是提醒孕婦:(a)坐勢時盡可能抬高腿;(b)避免過久站立;(c)避免穿環形緊口襪帶。
篇4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整體護理在手術室運用的相關因素,尋找相應措施以提高整體護理服務質量。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從手術室開展整體護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三方面進行論述。結果發現護理人員素質偏低,健康教育力度不夠,手術室工作性質的特殊性,管理缺陷等因素制約了整體護理在手術室運用。結論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加強在職人員培訓,轉變護理觀念,加強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環境減輕工作壓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以確保整體護理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系統性。
【關鍵詞】整體護理;現狀;問題;對策
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根據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適合于個人的最佳護理[1]。隨著醫學模式和護理觀念的轉變,整體護理從病房逐漸深入到手術室。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者開展整體護理,確保了護理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系統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手術室護士的整體素質。
1手術室整體護理的現狀
1.1術前護理
1.1.1術前訪視安排在手術前一天的下午進行,時間一般為10~15min。目的是通過與患者家屬的交談,取得患者信任,減輕其心理壓力,同時介紹手術室情況,如手術間的布置、先進設備等,了解麻醉方式、手術的擺放等,以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
1.1.2術前評估(1)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發育情況;(2)患者事先對手術的了解程度、接受手術的態度、對醫療的配合程度。
1.1.3確定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訪視護士根據收集的資料和手術種類預測術中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
1.2術中配合(1)手術當天早會,由訪視護士匯報病歷,列出護理問題和采取相應護理措施,然后由護士長和其他護士加以補充,使計劃更趨完善。(2)準備常用物品、藥品,嚴格檢查手術間的設備是否齊全、功能是否良好;調節適宜的手術間溫、濕度,根據手術類型準備特殊的器械及輔助設備等。(3)熱情迎接患者進入手術室。嚴格核對患者及術前準備情況,清點隨患者帶入手術間的物品,再次向患者講明手術配合的注意事項。(4)巡回護士建立靜脈通道,確保術中輸液、輸血通暢。安置手術,盡量減少患者身體的暴露,以維護患者的自尊心和減少體液的丟失。全程陪護患者,同時整理護理記錄。(5)器械護士準備手術器械,熟悉手術步驟,力求做到穩、準、快。術中不談論無關話題、不議論患者病情,以免傷害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慮心理。手術結束前,認真清點紗布、縫針、器械,保管手術切除標本等。
1.3術后隨訪(1)術后48~72h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體征、手術切口疼痛及感染情況。征詢患者對手術室工作不滿意之處,填術室整體護理反饋表。(2)收集有關手術操作、麻醉、手術、術中護理帶來的后續效果的資料,從而對手術期護理做出客觀評估。(3)術后隨訪后,通過手術護士自評、護士長對手術護士工作及術后有無并發癥的評審、患者的評價、麻醉師和手術醫生對手術護士配合質量的評價以確認整體護理計劃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
2存在的問題
2.1護理人員素質偏低,護理觀念陳舊開展整體護理,手術室的護士不但需要具備傳統的配合手術醫生完成手術的能力,還要求具備“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念,具備在生理上及社會心理健康方面評估患者的能力及與患者溝通的能力。而目前護士的培養以中專為主,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另外,整體護理雖然已在我國臨床實踐中推行和應用,但目前大多數手術室仍以傳統的護理觀念和模式服務于患者,即醫生—護士—儀器—患者的服務模式[2]。
2.2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1)教育內容片面、膚淺,缺乏自我保健、疾病預防和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識教育;(2)教育方式單一,健康教育多停留于口頭宣教,影響了患者對教育內容的理解和接受;(3)教育時機把握不當,對不同的對象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同一對象在不同的階段也應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及方式。
2.3手術室特殊的工作性質和環境限制了整體護理的開展(1)手術室護理工作時間性強,工作量大,搶救任務多、要求高;(2)手術室護士服務的對象主要包括醫生和患者,手術室護士既要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優質服務,又要保質保量地完成手術配合;(3)患者在手術室停留時間短暫,使護士難以按照護理程序實施整體護理;(4)手術室長期的傳統護理模式影響護士的價值觀、短程更新和才能發揮。
2.4管理缺陷整體護理要求護理管理實行分層、能級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目前國內許多醫院對護士的管理仍然是簡單的,即所有護士不論學歷、職稱、職務都值同樣的班,做同樣的工作,承擔同樣的責任。這種管理方式不利于開展整體護理和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另外,一部分手術室護士長缺乏有關整體護理的管理技巧,缺乏與下屬溝通,限制了護士參與計劃和決策的權利,導致整體護理在手術室難以實施和開展。
3對策
3.1轉變護理觀念組織大家學習整體護理理論知識,接受模式訓練,使大家認識到,手術室護士從術前訪視到術中給予患者的關心、支持是其他科室護士所無法代替的。
3.2加強在職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素質鼓勵護士參加各類專科、本科的學習,提高知識層次;加強在職培訓,拓寬知識面;強調手術室護士的角色功能,即:顧問指導角色、安全衛士角色、體貼的親人角色、協調管理角色等,使手術護理在廣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3]。
3.3加強健康教育(1)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講解相關知識和護理技巧;(3)選擇健康教育的恰當時機。
3.4努力創造寬松的環境,減輕護士壓力如多配備工人,加強計算機網絡的運用,使手術室護士從一些非護理技術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只有醫院從上到下在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都真正形成護理與醫療平等、互助、配合的格局,才能使手術室護士在實施整體護理中發揮自主行為,提高護理水平和整體護理的效果[2]。
3.5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護理管理者加強自身修養。其次,充分運用現代管理學知識、方法,發揮領導者的非權利因素和特殊魅力(知識、才能、品格的情感),加強管理中的計劃職能和溝通聯絡,成立各種質量管理小組和貴重物資管理小組等,使管理職能下放,從而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推動整體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和開展。
【參考文獻】
1沈志萍.淺談整體護理在手術室的實施.鐵道醫學,2001,29(3):173.
篇5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城;積極保護;整體創造;南京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0)03-04(9)
4 “漸進更新論”――以南京老城南的復興為例
漸進更新論倡導漸進更新,即“有機更新”的手法和“漸進改善”的程序。漸進更新論認為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地段的進步要靠真實的行動去推動。歷史城區、歷史地段是居民今天仍然生存的空間,由于歷史的原因和長年缺乏維護,建筑多已變得破敗,缺少基本的配套設施。因此不能無視居民要求改善生存空間、擁有現代化生活權利的呼聲,不能簡單否定更新,講保護僅停留在口頭上。同時因為歷史文化名城是在長時段的發展進程中,由許多參與者共同創造、逐漸形成的,因此歷史信息豐富、文化內涵深厚、空間豐富多元。同時這些地區往往也是社會結構、產權制度十分錯綜復雜的地區,私房、公房、經租房政策不一,原業主、老住民、后租戶需求不同,需要深入細致的調查和分析,而不能僅憑事前的簡單調查,以及簡單的多數居民的呼吁改造就做出一次性簡單改造的決定。對于這樣的地區,用簡單的一蹴而就、大拆大建的大規模改造,將使得豐富的歷史信息被粗暴處理,深厚的文化內涵被簡單覆蓋,豐富多元的空間關系難以留存,同時復雜的產權糾紛、歷史保護的社會呼吁也將使得這種方法難以為繼。這樣錯誤一旦犯下,就再無糾正的機會,今后再無法通過漸進改善理念、通過試點實踐一一總結反思一一完善再實踐來不斷改進完善保護工作。
漸進更新論倡導小尺度的有機更新方式。關于有機更新,吳良鏞先生提出:“城市永遠處于新陳代謝之中,居住區內的住房更是如此,城市的細胞總是要更新的,保留(相對)完好者,逐步剔除破爛不適宜者”。“規劃建設時,新的建設宜較為自覺地順其肌理,用插入法以新替舊,一般無法全面推倒重來”。同時漸進更新論將歷史城區、歷史地段的復興過程視為一個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提倡通過試點項目積累經驗,不斷反饋完善,直至找尋到解決復雜敏感問題的妥善之路。西方歷史文化和舊城保護實踐也表明,保護實踐過程是“一個強調連續而非斷裂的有機過程”,“一種累進重讀(incremental rereading)的規劃過程”,強調將每一次建筑整治或插建、功能改善或調整都看作是對以往的“醫治”,是歷史城區對于現代適應性的一次嘗試。
老城南是南京歷史最為悠久的地區,在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大量有形和無形文化遺產。但是清以后,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手工業的逐步衰落以及南京城市發展重心的逐步北移,老城南賴以繁榮的經濟基礎發生變遷,再加上、清軍攻城、等戰亂影響,老城南逐步衰落并繁華不再。今天的老城南在物質、經濟、社會空間上日趨“邊緣化”,呈現出一種整體性衰敗。目前老城南地區房屋已大多破舊不堪,嚴重損壞房占60%以上,險房占2.5%,90%居民家中無獨立廚房、衛生間,地區內幾乎沒有現代化的市政設施,供電線路嚴重老化,城南地區發生的火災60%以上由電路老化引起,消防現狀令人擔憂,消防車難以深入居民密集區。因此,每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有提案建議改造,居民改造呼聲強烈,2006年地方政府決定啟動改造工程。但是由于改造方式不當,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和批評,地方政府十分委屈,認為改善百姓居住條件的初衷未得到社會的理解。
老城南的復興必須以文化導向的綜合發展戰略為支撐。悠久的歷史給老城南留下了豐富的歷史積淀,明清“金陵四十八景”中有七處位于老城南,包括鳳凰三山、杏村沽酒、秦淮漁唱、樓懷孫楚、桃渡臨流、來燕名堂、長橋選妓。如果將相鄰的歷史資源一起考慮,還有長干故里、報恩寺塔、莫愁煙雨以及李漁芥子園、沈萬三故居等。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有形歷史文化遺產已經消失,但即便如此,尚存的歷史文化資源、加上膾炙人口的詩詞名篇以及老城南作為市井文化代表地的豐富民俗,都是老城南復興的寶貴文化資源,因此必須要明確老城南發展的文化引領定位,以豐富的歷史資源為當展的動力,整合傳統價值和現代功能,賦予歷史地段新的活力,通過文化環境和活力的再造帶動老城南人居環境的改善。
老城南的歷史文化復興,基礎是尚存的歷史遺存、歷史格局、歷史肌理和傳統風貌,雖然老城南的歷史風貌已經受到現代化建設的較大影響和沖擊,但是仍有:(1)大約1平方公里的地段內相對較好地保存了傳統的肌理和格局,許多的街巷的歷史可上溯至明甚至更早的六朝時期;(2)地段內傳統的街巷尺度以及沿線的傳統建筑尺度仍得以保存i(3)地段內現狀建筑質量雖已較為破敗,仍有不少歷史建筑和傳統構件散布于地段內:(4)這些地段,雖然當代物質空間較為破敗,但是破敗的宅基上曾經有過動人的歷史事件,如周初讀書臺、李漁的芥子園等等。它們是老城南這個業已十分衰敗地區的殘存文化驕傲,是實現歷史地段文化復興的最后寄托,也是南京這座城市追尋明清以前、乃至六朝風華的物質空間載體,因此必須盡全力保護,并努力在此基礎上尋求當代復興。
老城南的當代復興,還需要具有帶動作用和影響力的文化項目引領。對此吳良鏞先生2006年在參觀白鷺洲公園改造后曾經指出:“昨晚看到秦淮河的改造與東城白鷺洲的更新結合了起來,因為在夜晚一走而過,難以作科學的判斷,但值得欣慰的一點是:河岸打開了,擴大了公共活動空間,人們可以欣賞到秦淮河的美景;百姓載歌載舞,一片歡樂氣氛,為舊城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使我聯想到威尼斯的城市節日慶典。聯系到門西地區,似也可以找出另一種途徑加以綜合創造。例如,‘胡氏愚園’再建并非一切照舊,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再創造(reinvention),再發現,從舊環境中找出新的片段,找到新的靈感,借題發揮,力求在這片衰頹的地區再現新的生命力”。筆者認同吳良鏞先生提出的老城南改善和復興應分別從門東白鷺洲和門西愚園的活力重塑做起,給歷史地段增添當代活力和生機,逐步由點及面,有序帶動并引領老城南整個地區的逐步復興。
5 “整體設計論”――以南京歷史文化空間網絡構建為例
關于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創造的關系,吳良鏞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文化遺產的保護要與文化環境的創造同時并舉,不能脫節。“我們必須認識到,光靠保護既有遺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歷史地段與歷史建筑物的整體保護工作同新環境的創造工作融為一體,即在保護的同時更要進行開拓創新”。由此整體設計論強調保護利用思考要綜合、創造要整體。所謂思考綜合,是指要綜合考慮歷史背景、建筑功能、藝術表現、建筑造型、周邊環境、人文內涵、當代活力等多種要素;所謂 創造整體,是指要“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紛繁中求整體”。吳良鏞先生曾引用中國古代《釋名》中“巧者,合異者共成一體也”道出了創作的真諦,“在可能的條件下,把一些可以共通的東西加以梳理、概括、整合,包括將東西方建筑文化的某些方面在新的基礎上加以互補、融會,并根據變化中的實際情況加以創造。果如此,我們就有可能達到多樣統一(unity from diversity),和而不同(unity from difference),亂中求序(order from chaos)”。
整體設計論倡導思維的整體綜合融貫,在城市總體規劃層面,要有新老聯動的空間戰略,建立以歷史資源為支撐、以文化廊道為串聯、歷史和當代有機融合的城市空間特色系統;在詳細規劃層面,要在具有一定規模的歷史地段、歷史城區中形成可感知、可深入體驗的真實歷史文化環境:在建筑設計層面,要在認真保護歷史建筑的基礎上,重視新建筑設計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塑造。在城市空間體系架構上,整體設計論要求綜合思考城市的歷史文化地標點的精心設計、歷史文化廊道的串聯整合、以及整體歷史文化網絡體系的構建。
南京閱江樓即是較為成功地運用歷史資源塑造當代文化地標的案例,它的重塑改寫了獅子山600多年來有記無樓的歷史。李瑞環登樓時題寫了“登樓閱世,撫今追昔;望江懷古,鑒往知來”,并說“修建閱江樓是件好事,后人定會給予很高評價。江蘇才子多,可以找名人再寫《閱江樓記》,說明為什么六百年有記無樓,今天卻有樓了,但是,不光講一時一事,不光講南京,還要講中國人,講中華民族,講中華大地的凝聚力,講一代比一代強。總之,要借題、借景,發揮好”。李瑞環同志的話清晰地闡明了歷史資源、傳統文化如何可以被當代加以綜合運用,雖然他更多的是從政治進步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但對城市規劃建設一樣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閱江樓的建成,使得南京城西北、乃至長江沿線缺乏文化地標的狀況得以改變,紛至沓來的游人給原已被邊緣化的下關區帶來了活力和人氣。隨后在閱江樓周邊,歷史資源天妃宮、靜海寺相繼重塑。今天這一地區已經成為南京重要的歷史文化景觀,它的形成帶動了下關區老百姓人居環境的改善,原已衰敗的下關區從市民心目中原先的“下之角”變為宜人的居住選擇地之一。
對此吳良鏞先生指出:“設計難點在于當今的現代建筑理論思潮如何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京這個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場所中合適的表現出來的問題,即建筑如何既有現代感又有歷史感7要體現地方文化。探索過程中也存在一個如何求新的問題”。現該項目已經落成,獲得社會廣泛的好評,不日布展完成后即將開放。
關于歷史文化廊道的建立,重要的是挖掘并串聯線型空間(河流、歷史軸線、道路等)沿線的歷史文化資源。對南京而言,最重要的歷史文化廊道莫過于明城墻和秦淮河。以內秦淮河為例,它是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南京最早的幾座城池,如冶城、越城等,都分布在其兩岸。隨后兩千多年,秦淮河及其兩岸始終是重要的歷史舞臺。關于十里秦淮對于南京的意義,吳良鏞先生曾經精辟地將之概括為歷史老城南的文化走廊和空間骨架,可以建設連綴成中華門門西門東的項鏈。前不久,南京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啟動了秦淮河環境整治工程,目標即是吳良鏞先生提出的重整“十里秦淮”。規劃內容包括:(1)保護歷史建筑、歷史環境和歷史風貌;(2)貫通十里內秦淮河,在外秦淮河水質改善的基礎上實現內外秦淮河聯動,改善水環境和城市環境;(3)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設施配套水平;(4)依托歷史資源、民俗文化,復蘇秦淮河。經過規劃整合重塑后的秦淮河將重新串聯沿線的歷史記憶,有望形成一首包括序曲,終曲和三個樂章組成的南京歷史文化樂章。
關于歷史文化網絡的構建,重點是“將孤立散存的點狀和片狀結構變成更具保護意義的網狀系統,充分發揮出文化遺產對提升歷史城區整體價值的重要作用”。要跳出孤島式的保護模式,必須加強歷史文化資源的聯系性和系統性。筆者認為,歷史文化網絡的構建可以借鑒景觀生態學的理念,建立“基底-斑塊-廊道”的空間網絡,使歷史文化的保護從斷裂的結構、片斷走向包含多樣性和連續性的系統。具體的構建手法包括串聯、織補、延續和發展四種手段:(1)串聯,通過歷史軸線、傳統街巷、特色商業街、水系、綠帶串聯各類歷史資源、文化空間和公共活動設施;(2)織補,在消失和中斷的歷史空間和環境中,通過恰當地添加與之協調的建筑和文化設施織補歷史肌理和歷史格局;(3)延續,通過道路、視線廊道、景觀軸線等延伸歷史軸線和歷史文脈;(4)發展,通過塑造新的能夠體現傳統精神的文化空間,通過文化線路的拓展,不斷豐富發展新舊融合城市文化網絡空間。
通過上述空間手法的重組,南京可以重新組織城市的節點、界面、軸線和公共空間等,讓眾多的歷史資源點成為南京星羅棋布的“文化基質點”,讓歷史環境相對完整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地段成為富有文化內涵、空間特色的“歷史文化斑塊”,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文化線路、秦淮河、明城墻風光帶、明外廓歷史之旅,乃至林陰道、旅游線路等線型文化廊道,串聯整合上述“基質點”和“文化斑塊”,通過發掘、激活“歷史節點”;對其周邊環境的整治和公共空間的營造,強化“文化特色片區”,將重要的特色片區和公共空間串聯整合起來,組織到現代城市結構中,構建南京城市空間的藝術骨架,并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之美。
6 “文化傳承論”――以歷史南京城營建傳統的傳承為例
文化傳統的傳承,在現實中往往被簡單誤讀。由于對文化傳承的簡單表層理解,形成了現實中兩類錯誤的傾向:一種是割裂傳統,認為當代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于傳統社會,先人的經驗難以學習借鑒,一味強調學習西方的先進經驗;另一種是凍結傳統,忽視傳統文化傳承中的新時代特征,在當代社會仍然簡單復制傳統風格建筑。事實上,這兩種傾向都不利于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歷史南京城在建造過程中,形成了營建的寶貴經驗和傳統,它既與北方的都城有共同之處,又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典型反映了中國江南都城的建造藝術成就,包括:
(1)人工建造與自然環境互動關系的建立。南京曾被彭澤描繪為“千年壯麗山為郭,十里人家水繞樓”,是我國以《管子》為代表的“天才地利”規劃思想的典型代表。中國古代城市觀念是建設者在利用自然的同時,融入了對于自然山水的審美,歷史南京城的每一次空間演變,都是利用和改造山水形勢的結果,并產生了“天人合一”的城市景觀特色。
“城市布局中視地形因素,將山水、園林等融入詩情畫意的城市景觀營造中”,明代南京著名的金陵四十八景中,一半以上都在城外的自然山水環境中。“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但有了李、杜題韻,東坡游記,立即光彩照人,‘落花流水皆文章’,涌出了無窮的想象力”。
(2)歷史空間的繼承和文化的包容發展。正如吳良鏞先生指出的:“江南建筑文化早已非原本江南的‘本土文化’或‘初民文化’,而是一直汲取、融合了不少中原文化,甚至海外文化,因此‘開放性’和‘善于吸收異質文化’可以作為江南建筑文化的重要特征,這也是江南地區文化昌 盛、后來居上的重要原因”。南京城在近2500年的發展進程中經歷了多個朝代的變遷,其建設都在因應承襲歷史格局的基礎上發展完善,形成一種既連續又變化的空間和文化發展態勢,歷史南京城正是在不斷的文化碰撞中繼承、揚棄、發展。
(3)重要空間的設計和場所的塑造。封建帝國時期城市最重要空間和建筑莫過于帝王的宮殿,今天人們盛贊明清北京城市和故宮之壯觀,卻很少知曉明清北京“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明南京宮城、皇城、乃至都城軸線合一的模式,既是南京特殊的地理條件使然,又很突出的表達出金陵王氣,它也成為后明成祖遷都北京時設計故宮的藍本。南京明故宮開創的宮殿格局形制和禮制建筑,是十四到十九世紀中國都城建設的重要原型。
(4)整體城市規劃設計的營建傳統。西方傳統的城市是以城市軸線、廣場和公共建筑為空間核心自然生長的城市。相對而言,中國傳統城市無論是選址還是布局都是整體設計的產物。正如吳良鏞先生指出的:在中國古代的城市建設中,城市的規劃和設計是同一的,在進行城市規劃和總體布局時,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包含了城市設計的內容,努力將城市規劃與設計相結合,城市與自然相結合,將城市、園林、建筑與工藝美術相結合,以臻至城市整體和諧的境界。這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體系的特色,在歷史南京城各個主要歷史時期都有所體現。如明南京城集中國南北方歷代都城建設之大成,并有所創新,既符合都城禮儀要求,又實事求是因應當時的都城發展需要,妥善處理了新宮與老城的關系,而且還具有嚴謹與寬松、規整與自由的和諧共存的空間美感。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由于其布局合理,與山水有機鑲合,其奠定的城市格局歷經600年未能突破,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前的南京,充分說明了明初南京城整體設計的科學合理。
上述傳統在當代的運用必須結合變化的時代特征,對此,吳良鏞先生曾經明確指出:南京并非一個活在過去的城市,過去因為對今天和未來的價值而具有意義。我認為,以南京的山山水水,還要加強從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到走向文化城市的創造,提高城市的文化競爭力。而在傳承歷史傳統、創新當代文化時,既要深諳傳統的精華,又要洞悉時代的變遷。同封建帝國時期的都城營建相比,當代城市建設發展的變化節奏、變化規模、變化內容、變化尺度都發生了根本改變,工業時代的城市景觀和特征,完全不同于小農經濟時代的城邑。因此認清歷史的發展和變化是重要的,因為它將決定我們采用什么樣的態度和方式傳承歷史和傳統。諾伯特舒爾茨將歷史的變遷歸納為三類:實用的變遷,社會的變遷,和文化的變遷。從實用的變遷來看,當代城市的功能遠較傳統城市復雜,商務樓、綜合體、會展中心、交通樞紐等各種新建筑層出不窮;從社會的變遷來看,封建社會的君臣、父子、等級、秩序等社會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城市人口的流動性,社會發展的民主意識都使得今天的城市更加多元,更加重視多元人群的包容平等i而從文化的變遷來看,今天的城市已經很難用一種秩序、一種道德規范、一種文化來約束,多元文化并置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文化的影響下,傳統文化的形式已不可能“以不變應萬變”,但是傳統文化的合理精神卻可以也應該在當代傳承。
關于“人工建造與自然環境互動關系的建立”的傳統,我們必須看到:當代城市建設規模和速度使得原來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及平衡的關系被打破,“在目前高速度、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中,這種城市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融合無意間似乎被遺忘了”,因此傳統精神的再利用、再建和自然環境的互動關系,必須考慮到這一時代的變化。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對于自然的態度,已不是曾幾何時的豪邁改造自然,也不僅僅是傳統的順應自然,而是強調在自然環境基礎上的生態修復、生態系統的構建,因此南京需要從“山水城林有機相融的小南京城”,走向“山水城林有機相融的大南京都市區”,在更大的發展需求空間中,構建城市和自然有機鑲嵌的空間系統,在南京都市發展區范圍內構建“多中心、開敞式、網絡化”的組團空間結構,并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生態城市。
關于“歷史空間的繼承和文化的包容發展”的傳統,我們必須看到:當代城市建設規模和速度在劇烈地改變著歷史空間和當代建設的圖底關系。在極短時間內形成的建設量,甚至有可能超過千年累計的總和。在此背景下,歷史文化遺存顯得尤為珍貴。今天我們需要對歷史有更多的敬畏。隨著南京城市不斷向外拓展,不僅要高度重視中心城的歷史文化保護問題,對歷史文化空間的保護和利用也要引起高度重視,要在保護市域文物古跡、古鎮古村、環境風貌保護區和歷史山水環境的基礎上整合發展的資源,把歷史空間的繼承和當代新文化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關于“重要空間的設計和場所的塑造”的傳統,我們必須看到:當代城市重要空間的定義已經發生變化,城市不再是帝王將相的城市,而是市民的空間。如果說原來的場所強調等級的秩序,當代的城市空間則追求宜人的環境,空間的塑造更加強調場所的開放性、市民的可參與性。以南京秦淮河水系的規劃建設發展為例,內秦淮河更多表達的是歷史文化及其傳承,外秦淮河更多表達的是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尚未開發正在規劃中的秦淮新河則可以突出“新秦淮、新意象、新體驗”,以新體育、新休閑、新商務、新人文、新技術為構思,形成同樣具有文化意義和內涵的趣味公共空間,但更多地表達時代特征。
關于整體城市設計的營建傳統,吳良鏞先生曾經指出:“無論過去、現在抑或將來,江南建筑文化都應該區域、城市、建筑群、單體建筑以及建筑細部渾然一體,是規劃、建筑、園林的整體創造,是經濟、科技、文化、藝術、自然等的有機融合”。由此出發,筆者針對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品質空間”極易受到侵蝕的現狀,提出了要針對城市“品質空間“設計“特色意圖區”規劃管理制度。所謂“特色意圖區”是指因城市景觀塑造、歷史風貌保護以及生態環境保育需要特別保護、控制和塑造的區域,包括三類,即“自然山水展現區”、“歷史文化展現區”和“現代風貌展現區”。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筆者牽頭組織編制了”南京市空間景觀特色意圖區規劃”,其核心思想是用整體設計的思想保護、串聯、整合城市的品質場所和公共空間。
7 “發展協調論”――以南京的城市定位和戰略為例
基于南京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南京城市發展的文化定位可以概括為:中華文化樞紐、濱江宜居生態城市、國家重要創新基地。
關于中華文化樞紐,歷史上南京就是世人矚目的文化中心,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六朝時期,南京作為南北文化交流中心,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六朝文化”。在明清、民國時期,南京則成為內陸文化與海外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交匯之地。同時,南京崇“文”重“教”的歷史,又使其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如今,南京作為全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擁有眾多的科研教育機構和雄厚的人才儲備,萬人擁有的研究人員數和大學生數都位居全國前列。這些豐富的文化科教資源和悠久的城市發展歷史造就了南京“中華文化樞紐”的歷史定位。
關于濱江生態宜居城市,南京是環境優良的綠色城市,境內寧鎮山脈丘陵起伏,長江穿城而去。秦淮河蜿蜒其間,玄武湖、莫愁湖鑲嵌東西,鐘山龍蟠,石城虎踞,“山水城林”融于一體,綠化覆蓋率達到46%,森林覆蓋率達到23%。南京人文環境優越,文化包容性強。南京城市尺度適中,大部分人的通勤時間在30分鐘左右。南京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主城,第二產業基本分布在城鎮,既保持了城市的活力,又保護了主城的環境,避免了大城市“蔓延”發展的城市病。將南京定位為生態宜居濱江城市,有利于凸現南京的濱江特色、山水特征、宜居特性和生態發展方向,有利于提升南京的人文內涵和人居環境水平,提升城市的發展要素吸引力和綜合競爭力。
關于國家重要創新基地,南京具有豐富的科教文化資源,具有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基礎和條件。定位于國家重要創新城市,不僅符合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導向,有利于推動南京進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保守意識和傳統體制束縛,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中提升南京的競爭力,也有利于釋放南京巨大的科技資源潛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南京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科技服務能力,從而鞏固南京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在城市發展的空間戰略上,則要建立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和城市綜合發展戰略相互配合協調的空間格局。過去囿于城市經濟實力和時代的局限性,南京城市發展一直局限在老城的近50平方公里范圍內,現代化的建設與古都的歷史文化空間相互重疊、互相沖突,不僅阻礙了城市功能的提升,也給古都格局的保護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經過對以往發展的深刻反思,2001年南京城市總體規劃調整提出了“老城做減法、新區做加法”的空間戰略,通過一加一減的一疏一導,既改善老城的人居環境,松動老城歷史文化保護的空間,又加快新區新城的建設發展速度。
在“建新城、保老城”戰略的指引下,經過2002年以來幾年的建設,這一空間戰略已經取得了正面的成效,原本聚焦在老城的開發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老城高層建筑加速聚集的態勢有所扭轉,土地投放的重心完全轉向,城市建設的重心跳出了明城墻內的老城范圍,城市結構從過去單中心簡單外溢蔓延逐步轉為多中心組團式有序發展,為南京作為特大城市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空間架構。在城市空間戰略的支撐下,南京的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從18個城市中2000年的第12位,躍升至2005年的第7位,上升速度非常之快。這說明一個正確的空間戰略可以在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獲得良好的經濟綜合效應,實現歷史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綜合雙贏。
8 “社會支撐論”――結合南京實踐的相關思考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之所以困難,是因為這是一個涉及立場和價值觀的社會問題,涉及巨大的利益,涉及眾多的利益群體,因此說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歸根到底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社會問題。社會的問題應該靠社會來解決。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支撐和協同。傳統保護規劃的致命弱點是把歷史文化保護視為專家和個別部門的一項技術,而忽略其社會屬性和公共政策屬性。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是在國家的保護體系基礎上,主要還是由少量專家來推動的,保護工作過于專業化和缺乏群眾基礎,必然會影響到保護的社會實效,完全依賴保護專家的不辭辛勞和四處奔走呼吁是遠遠不夠的。
關于法制規范,結合南京的現狀,筆者認為應推動以下工作,一是推動《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制定:二是按照新出臺的《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筑及近現代建筑風貌區保護條例》的規定,積極推動重要近現代建筑名錄的分期分批公布;三是逐步將歷史文化保護不同環節、層面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如針對南京豐富的地下文物埋藏的特點,應進一步修改《南京地下文物保護管理規定》中涉及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勘探、開發建設程序,同時建立有效的地下文物勘探快速應變機制,健全相應的文物通報制度,以加大對地下文物的保護力;四是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歷史文化保護技術規范,歷史文化街區內不應簡單機械地照搬現有國家和地方標準,而應該采取不同于一般地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來進行規劃設計和實施管理。在地區交通組織、市政配套、建筑安排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應結合歷史文化保護的實際要求來制定。
關于組織保障,一方面,倡導政府組織機制的創新,通過多部門協同、市區聯動,統一部門和各層級的保護行動。另一方面,推動政府治理結構向“管治”的轉變,發揮多元主體的參與作用,嘗試建立長效的協商機制。鑒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科學性和專業性要求,可建立專家委員會全過程論證監督制度,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從歷史文化保護與更新項目規劃總圖到單體設計、施工圖設計、現場技術指導等環節負責咨詢論證: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歷史文化保護與更新項目的規劃和詳細實施方案必須社會公示,才能審批實施,審批后還應同時在現場、網上公示,其間還應該舉行專場公眾意見咨詢會,面向公眾征詢意見和建議,必要時應由項目的規劃師或建筑師現場答疑和接受質詢;對于具有較大社會影響面的敏感性項目,可采取多部門聯合聽證的方式。
關于財務支持,可借鑒西方各國歷史保護的經驗,嘗試建立和創新財政扶持機制
建立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基金,每年可從地方財政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資本金注入該基金,該基金重點資助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項目,若時機適合,還可嘗試實行市場化、證券化募集資金的方式,實現多元化融資;改革區縣政府的以經濟為導向考核制度,基于其資源稟賦、主體功能,建立差別化考核制度,其中對歷史文化保護的重點區縣相應調整或降低GDP考核指標,而通過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給予更多的財政扶持,實現區域發展均等化目標。
關于體制創新,要逐步探索與歷史保護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一是要嘗試建立歷史文化街區運作模式的創新,改變傳統單一項目就地平衡運作的方式,探索在更大范圍內,綜合考量歷史文化保護的社會、經濟和長遠效益。同時,就單個項目的運作而言,可試驗性地采取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如公私合作經營;二是可考慮建立產權轉移的有效機制,針對那些具有清晰私有產權的歷史建筑,在政府許可并捆綁保護責任的前提下,可允許上市交易。基于明晰的產權關系,可建立對歷史建筑進行稅收減免和強制維修的管理政策:三是要逐步健全社會性保障的配套制度,如出臺適應多元化需求的居民安置措施,明確老城改造后居民回遷率,改造前后的人口密度問題等。借鑒西方經驗,在城市更新與改造過程中,在居民、基本的服務設施、教育設施等方面保持其原有結構,并通過更新給老城以新的內涵和活力。
關于保護行動的計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實施,應該分時序、分區、有重點地在政府主導下,以項目形式逐年加以推進。政府相應需建立并明確年度實施的制度體系。一方面,開展年度實施計劃,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框架下,結合年度城市建設計劃,明確年度實施目標,落實具體保護項目、安排相應的資金預算和明晰涉及各方的責、權、利關系。另一方面,對上年度實施計劃進行回顧評價,認清問題,總結經驗,為制定下年度實施計劃提供參考和依據。
篇6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護理科學研宄進入了蓬 勃發展的歷史時期,掌握護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 法,具備初步的護理科研能力,是每一位護理從業者 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儲備之 一[1丨。護理科學研宄是用科學的方法反復地探索、 回答和解決護理領域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指導護 理實踐的過程。目前在我國各護理學院(系)本科護 理課程中大多設置了《護理科研》課程,這是一門理 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在護理研宄的教學中, 如何使課堂教學與實際運用緊密結合,發揮最佳教 學效果,是很多護理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對護 理本科生來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直接形式就是 畢業論文,所以,了解護理本科生在準備畢業論文期 間的有關問題,有助于指導《護理科研》的教學及實 習醫院和學校對實習學生的論文指導。而關于這方 面的研宄,尚未見報道。
1 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本研宄采用描述性調查研宄,調查 了南京中醫藥大學2002級98名護理本科畢業生, 均為女性,年齡22歲~ 25歲,平均年齡23.4歲。
1.2研宄方法本研宄采用問卷調查法。研宄者 在參閱了大量文獻后自行設計,設計并經專家論證, 其重測信度為0.8。問卷設計的目的主要是調查學 生在準備畢業論文時的困難、學校及醫院所提供的 幫助、護理科研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等等。所獲得 的信息將更好地指導《護理科研》的教學,以及畢業 生論文的指導工作。
1.3資料收集資料的收集是在2006年5月一 2006年7月進行.由研宄者使用統一指導語并發 放問卷,利用學生自習的時間在課堂上發放,學生填 完后,由研宄者統一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8 份,返回98份,回收率100%,98份問卷全部有效。
結果采用SPSS 13 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在準備論文時學生感到最困難的環節62. 2% 的學生選題方面感到最為困難;25.5%提到查閱文 獻;科研設計、數據統計分析和撰寫論文分別占 18.3%、16.3%、11. 2%。
2.2護理科研各環節的情況
2.2.1選題情況 83. 5%的學生自己選題;5. 2%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選題;.2%在臨床老師的幫助下選題;2. 1%的自己選題之后又參考了臨床老師的意見。最早確立選題的時間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最 晚的在當年的5月份,接近一半的學生在當年的3 月份、4月份確立選題,平均是在當年初定題。
2.2.2查閱文獻方面所有的同學都知道查閱文 獻的方法。31. 6%學生在醫院圖書館查閱文獻;有 55. 1%的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通過網吧或其他途徑 查閱的占13. 3%. 82. 7%的學生上中國期刊網查 閱文獻資料;7. 3%上其他網站查閱。
2.2.3論文撰寫方面99. 0%的學生知道護理科 研論文、綜述論文、個案論文的書寫格式;1%的學生 不知道^ 91.8%學生知道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8. 2% 學生不知道;4 9%的學生寫的是綜述;4 1%寫的 個案;1.0%學生寫的是科研論文^
2.3學校或醫院提供的支持方面26.5%的學生參加過所在的醫院或科室開展的論文交流活動; 73. 5%的學生沒有參加過。19. 4%的學生參加過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動;0. 6%的學生沒有參加過.
論文初步寫好后,提供修改意見的人員:71. 4% 是臨床老師;.1%學校老師;2. 0%其他人員;9. 2% 沒有經任何人修改;5. 1%臨床老師和其他人員; 6. 1%臨床老師和學校老師。
3討論
3.1選題需要老師指導選題是進行研宄活動的 第一步,由于學生臨床經驗不足,平時閱讀護理雜志 有限,盡管熱情很高,但仍感到無從下手。因此, 62.2%學生感到選題是最困難的首要問題^ 25. 5% 查閱文獻方面感到困難,這不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 方法,因為所有的學生都知道文獻檢索的方法,31. 6%學生在醫院圖書館查閱;55. 1%在學校圖書館, 所以可能在檢索資源的利用上不方便,學生感到困 難。上網查閱文獻資料82.7%的學生上中國期刊 網,說明絕大多數學生知道結合自己的選題在中國 期刊網上查找原文,但是也發現有1名學生論文僅83. 5%的學生自己選題,這盡管充分發揮了學 生的能動性,但本屆學生論文中有一些選題存在一 定的問題,如選題過大,文不符題等,說明學生選題 之后,還是需要學校老師或臨床老師進行必要的指 導。5. 2%學生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選題,這基本上 是本科生導師制的學生,自從我校2002年實行本科 生導師制以來,一些護理教師骨干承擔了指導部分 優秀的護理本科生的職責,在實習前的1年內在本 科生導師的指導下己開始考慮論文寫作。
學生最早確立選題是在上一年的11月份,這基 本是本科生導師制的學生,在學校導師的幫助下,較 早地著手寫論文。最晚的在當年的5月份,對于6 月份就要返校的實習生而言,在短短1個月內較難 保證完成較高質量的論文。接近一半的學生在當年 的3月份、4月份確立選題.提示應該幫助學生至 少在3月份、4月份確立選題,最好是在當年初就確定選題,從而有足夠的時間用于查文獻、整理資料、 撰寫及修改等環節。
3.2論文撰寫方面本次調查結果而言,94 9%的 學生寫的是綜述,可能是因為學生感到自己臨床經 驗不豐富,科研能力還不高,撰寫護理科研論文有困 難,而綜述是將現有的文獻進行歸納、總結,所以學 生選擇寫綜述的較多。4.1%學生寫個案,結合自己 在實習時遇到的某個病例,寫寫護理體會;寫科研論 文僅有1. 0%學生,該學生充分利用了實習醫院及 科室的資源,在有關課題負責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
99. 0%的學生知道科研論文、綜述、個案的書寫 格式,作為護理本科生,科研論文、綜述和個案的書 寫格式都需要掌握。但對于實習期間的護理本科生 而言,畢業論文應多結合1年的實習情況,所以,還 應鼓勵學生多結合臨床實際,寫寫自己的實習期間 的體會。同時,實習醫院應鼓勵護理人員申報課題, 若條件允許的話某些實習科室可以帶動學生一起參 與課題的研宄,在有關老師的指導下可嘗試寫護理 科研論文,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將大有裨益。 3.3學校或醫院提供的支持方面僅有26.5%的 學生參加過所在的醫院或科室開展的論文交流活 動,19. 4%參加過所在科室的科研活動,這與實習醫 院的護理科研水平及學術氛圍有密切的關系。目前 由于臨床護士整體科研水平還有待提高,有關的政 策也需向護理科研有所傾斜,這樣才能有更多的護 理人員參與到護理科研當中,實習的本科生也將從 中收益不少。
由于考慮到實習學生與臨床老師的接觸更多,原則上醫院護理部指派一位臨床老師指導其論文寫作,所以,論文初步寫好后,提供過修改意見的 71.4%是臨床老師;有時學生也會請學校老師再進 行修改,所以6. 1%臨床老師和學校老師都進行過 修改。6.1%學生論文經學校老師修改過,這也是本 科生導師制的學生,而且其中一些論文都己經在某 些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
4對策
4.1教學方面《護理科研》的教學多采用案例式 教學方法|2,多列舉一些選題,讓學生討論選題的科 學性、先進性、可行性等131;多增加每種護理論文的 范文,請學生細讀后來講解;還可找些病文,請學生 閱讀后提出修改意見。此外,可安排學生小組完成 一份開題報告,等等。這些舉措都可使學生參與到 教學中,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加以運用。
從課程內容設置上說,護理科研還涉及文獻檢 索和統計學課程的內容。調查中還有不少學生提到 應加強統計學知識的講授。統計學知識對于臨床護 士而言也是比較薄弱的環節|4]。趙海平等151提出 將三門課程合并開設的建議,也是解決當前護理課 程設置問題的一個辦法。
4.2醫院或學校的支持方面學校圖書館或醫院 圖書館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給實習學生提供便利, 使他們有時間有條件查閱文獻。
實習醫院領導應重視護理科研,鼓勵護理人員多申報課題,有關科室可帶領實習學生一起參與課 題的研宄。同時,醫院應多開展護理最新進展、護理 論文寫作方面等講座,多開展護理論文的交流,并鼓 勵實習學生參與,這樣既提高了臨床護士的科研水 平和論文撰寫能力|61,同時也激發了實習學生的靈 感,拓寬思路有助于學生選題171。此外,學校老師和 臨床老師也應思考如何合作將更好地發揮整體優勢 指導學生書寫畢業論文提高畢業論文的整體水平。
篇7
關鍵詞:質性研究;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076-02
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質性研究被美國護理學家引入護理領域之后,在各國發展得比較迅速。在護理領域,研究者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僅用量性研究已無法得到很好地解決和解釋,而質性研究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整體且深入的研究,通過揭示事物內涵來認識事物,因此護理研究人員逐漸開始運用質性研究來解決一些研究問題,質性研究在護理專業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突出。質性研究往往對研究者本身的要求較高,而護理研究生往往能代表該領域的較高研究水平,為此,本文通過分析質性研究在我國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的應用現狀及進展,旨在為質性研究在我國護理領域的運用提供參考。
一、質性研究的定義及特征
質性研究是在自然的情境下從整體的高度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度探究和詮釋的過程,它要求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要融入被研究對象的經驗世界中,深入體會他們的感受與看法,并從被研究者的立場來詮釋這些經驗和現象的意義。因此,研究者在進行質性研究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理解社會現象的不確定,對研究對象有高度的敏銳性,通過與被研究者的密切互動,對社會現象或行為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質性研究最大的特點在于其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和平民意識,它需要研究者參與到研究情境中,與研究對象產生互動,從而對事物的復雜性和過程性進行長期深入的考察與體悟。
二、文獻的納入與排除
以“護理學”“護理領域”為檢索詞在萬方數據庫的學位論文、CNKI的博碩士論文中檢索,檢索截止至2014年5月的所有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共檢索2385篇。納入標準為質性研究論文,包括個案法,參與觀察法,訪談研究法,扎根理論法,內容分析法,德爾菲法。排除標準為僅出現質性研究等相關字眼而未運用質性研究方法的論文。最終納入429篇。
三、結果
對429篇論文進行分析的結果見表1~3。
四、討論
護理學研究的范疇隨著護理觀念的轉變將不斷更新,護理領域的研究對象往往是人,這就導致了其研究內容的復雜性,很多研究現象及內容僅通過量化指標是無法衡量且不能被解釋。而質性研究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整體的、深入的、層層相扣的研究,揭示事物內涵認識事物。因此,運用質性研究來解決研究問題的研究者越來越多,但在質性研究發展較快的同時,仍存在一些不足。
1.年份。由表1可以發現,我國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質性研究應用較少,于2003年才出現在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盡管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質性研究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文獻總量只有429篇,占所有護理學研究生畢業論文的17.98%,可見質性研究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質性研究方法。由表2可以看出,我國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運用的研究方法比較單一,應加強其質性研究方法的學習。從文獻分析結果顯示,多數文獻都運用的是德爾菲法,其次是訪談法。這可能與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的特性有關。一方面我國護理的很多研究領域才剛剛起步,處于理論研究階段,研究者往往需要去構建一個量表或者某種體系,通過文獻分析發現,多數研究者運用德爾菲法就是為了達到構建量表或體系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德爾菲法的研究對象往往是某些領域的專家,資料來源主要是這些專家的想法和理念,而研究者能參與的研究過程就是對資料進行整理,不參與對研究現象或問題的探索和思考,因此,與其他質性研究方法相比,對研究者的要求較低,運用相對簡單。護理學研究的范疇隨著護理觀念的轉變不斷更新,研究的內容也將更有深度,而質性研究中除除德爾菲法外還有多種研究方法,例如扎根理論,因它對研究者的自身素質要求較高,需要系統的培訓,因此研究者運用的較少。由此表明,護理研究者在認識到質性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質,能根據研究目的而選擇合適的質性研究方法,從而能真正地解決研究問題。
3.培養單位。由表3可以發現,質性研究論文作者的培養單位區域分布局限。我國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中作者的培養單位,28.11%集中在第二軍醫大學,11.18%在山西醫科大學,4.90%在福建醫科大學,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質性研究的選擇不但與研究者自身的素質有關,還和培養單位的學術氛圍相關。就第二軍醫大學而論,20世紀90年代初第二軍醫大學第一次以聯合培養的方式招收護理學研究生,現已為社會培養出了一批高學歷、高素質的護理學人才。因此,有必要為護理學研究生開設專門的質性研究課程和系列專題講座,各學校之間相互交流,提高護理學研究生綜合素質,從而打開區域限制,使質性研究方法的運用在研究生中能夠普及。
4.質性研究的倫理問題。質性研究中的倫理是指研究者在整個質性研究過程中道德上的考慮、選擇和責任,尊重人的生命、權利和尊嚴。在質性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需要進入被研究者較為隱秘的生活領域,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內心世界,與他們有較多時間的密切互動,本研究分析發現,大部分的論文對倫理方面未提及或描述不全面,僅提到對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權和資料保密這兩個問題,而對于質性研究過程中怎樣避免對研究對象的傷害以及資料返回研究對象處核實這兩方面很少涉及。因此,在設計課題的開始,研究者就要考慮到研究對象尊嚴的價值,同時在研究過程中要遵守倫理原則,對研究結果進行客觀且真實的報道。對研究者來說,保持足夠的敏感,及時敏銳的加以識別,意識到自己應該承擔的倫理責任,在科學方法與倫理價值之間保持適當的張力顯得格外重要。
五、質性研究在護理科研中的前景展望
本文通過對國內護理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回顧,可以發現,國內質性研究起步較晚,發展較慢。雖然在我國的護理本科所學的《護理研究》教材中已涉及到質性研究,但僅是對質性研究進行了簡單介紹,而且質性研究方法不是僅通過教科書的宣講就能掌握,是需要研究者不斷地加強與質性研究相關的培訓以及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地摸索而領悟的。作為護理領域中富于發展前景的研究方法之一,高等護理的教育者應重視護理質性研究培訓的啟動和實施,并在實施中探索、發展和完善質性研究的護理學應用,通過對質性研究方法更深入的分析及了解,采用多種質性研究方法為具體的研究問題服務,深入挖掘質性研究對護理學研究的獨特意義,掌握科學的質性研究方法,為未來的護理科研隊伍奠定基礎,對促進護理學科發展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周榮慧,黃人健,李春玉,等.護理質性研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護理管理雜志,2002,2(1):21-23.
[2]蔣逸民.質性研究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1.
[3]陳向民.在行動中學作質的研究[M].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3.
[4]胡雁.質性研究[J].護理進修雜志,2006,(21):579-581.
[5]朱海利,陳鴻華.我國護理碩士教育的現狀及思考[J].護理研究,2006,20(8):1982-1984.
[6]張美芬,楊清秀.護理研究中的倫理要求[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3,16(1):52-53.
篇8
【論文摘要】目的為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我院推行了“全程護理教育管理模式”。方法建立護理部一科護士長一護士長三級護理教育組織管理體系,根據不同學歷、不同職稱進行不同的訓練。其訓練內容主要有:①職業道德教育,②“三基”訓練,③專科護理,④護理新業務、新技術、新進展,⑤管理、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教育,⑥外語能力的培訓,⑦電腦知識培訓,⑧護士禮儀,⑨人性化護理服務,⑩《醫療法規》及相關法律知識等。其訓練方法采取院內培訓為主,院外培訓相輔。結果護士的整體水平大大提高。結論推行全程護理教育管理模式,能不斷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從而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我院是一所地市級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現有在職護理人員340名。自2000年以來,通過推行全程護理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了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全程護理教育管理模式概況
1.1組織管理體系
在建立健全護理部一科護士長一護士長三級護理教育組織管理網絡的基礎上,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以保證目標任務的落實。
1.1.1護理教育委員會:由護理部主任,護理教學辦公室護士長分別擔任正副主任委員,科護士長及有教學組織管理能力的護士長、優秀護士代表擔任委員。每月召開1次會議,總結醫院護理教育工作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擬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等。凡重大的護理教育決策需提交護理教育委員會討論通過。
1.1.2護理教學辦公室:護理教學辦公室系護理部下設的一個獨立機構,配備了專職人員即1名護士長、1名主管護師。其主要職責包括全院日常護理教育工作計劃的落實、管理和指導;全院在職護士、進修護士、實習護士教學計劃的落實及“三基”訓練、“三基”考試;新護士上崗培訓等。
1.1.3科護士長領導下的大科護理教學質量考評小組,負責對本系統護理教學工作的計劃、實施、考評等。
1.1.4全院各護理單元分別設1名總教學老師,在護士長的領導下負責管理全科在職護士、進修護士、實習護士的護理教學、業務學習、護理查房、三基訓練及考試等;負責督促、考核、指導本科室護理帶教人員的工作。
1.2基本原則:基本功訓練與專科技術訓練相結合、一般培養和重點擇優培養相結合、當前需要和長遠需要相結合。
1.3主要內容:①護士道德教育,②“三基”訓練,③專科護理,④護理新業務、新技術、新進展,⑤管理、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教育,⑥外語能力培訓,⑦電腦知識培訓:⑧護士禮儀,⑨人性化護理服務,⑩《醫療法規》及相關法律知識等。
1.4訓練要求:主要根據不同學歷、職稱進行不同的訓練。
2全程護理教育管理模式培訓方法
實行院內培訓與院外培訓相結合。院外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即:每年選派近百名護理人員,分別參加市級以上短訓班學習;選派約20名優秀護士分別到武漢、北京、上海等大醫院進修深造;組織護士長到省內外先進醫院參觀、考察、學習;每年選派近20名護理人員,參加省級以上各類學術交流會;邀請上級護理專家來院講學等。院內培訓是我院實行全程護理教育的主要培訓方法。
2.1新護士崗前培訓:重點培訓“三基”、職業道德、護士禮儀、人性化護理服務、《醫療法規》及相關法律知識等;新護士工作一年內實行科室輪轉,各科室護士長制定具體的培訓計劃。
2.2專題講座:護理部每月組織一次全院性護理新知識專題講座(均使用多媒體);各護理單元每半月進行一次業務學習。
2.3護理業務(或教學)查房:護理部每兩月、各科室每月舉行一次護理業務(或教學)查房。
2.4整體舒適護理研討會:各護理單元每周召開一次整體舒適護理研討會或組織一次三級護理查房。
2.5護理疑難病例討論會:建立護理專家會診庫,對疑難護理病例進行護理會診。
2.6護理專題培訓班:護理部每季度主辦一期,護理新業務、新技術、新進展培訓班(均使用多媒體幻燈片教學)。
2.7護理學術交流會(或讀書報告會):由護理部主持,每2年一次,同時開展“優秀論文獎”的評選活動。
2.8三基訓練及考試:對實習、進修生按計劃每周集中安排一次三基訓練及考試的項目;對35歲以下的護士每年進行一次“三基”強化訓練;對40歲以下的護理人員定期舉辦三基理論考試;對45歲以下的護理人員每月進行一次基礎護理技術操作達標考核;年終對全院護理人員分層次進行理論統考;護理部每年舉辦一次護理技術操作比賽。
2.9三級管理者臨床實踐指導: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及護士長分別到床邊指導護士工作,結合病人病情討論解決患者的護理問題和示范操作及有關專科知識。
2.10健康教育:開展“護士主動與病人溝通”的活動,建立了“護患溝通記錄本”(全院護理人員人手一冊),強調護士對病人作入院、疾病、飲食、用藥、手術、檢查、休息、睡眠、出院等宣教工作,采取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方法,如播放錄象帶、錄音帶等。兒內科開設“兒童娛樂室”,JL#t-科推行“兒童娛樂玩具流動服務車”,門診開辦“健康快車”,心血管內科開設“天使信箱”、“天使熱線”,各護理單元向患者發放小冊子、建立音樂病房等。
2.11高年資護士指導:由臨床高年資護士指導下級護士運用護理程序為病人服務,同時對新護士做好傳、幫、帶工作。
2.12學歷教育:鼓勵護理人員利用業余時間參加成人自學考試。全院護理人員參加高等護理自學考試者達95%以上。
2.13外語學習:長年主辦了兩個護理英語培訓班(即基礎班和中級班),聘請鄂州大學英語系老師定期授課,學員200余人;成立了“護士英語之家”,定期開展活動;45歲以下護理人員參加“基礎英語會話”學習;在ICU開展了“護士英語交班”已有3年余;在本院護理刊物《護理園地》上開辦了“護士英語角”欄目。
2.14電腦培訓:在護理人員中普及電腦知識,護理部相繼主辦了護士“多媒體幻燈片制作培訓班”、“護士微機操作比賽”及“護士多媒體幻燈片制作比賽”。
2.15護理競賽活動:近四年來,護理部堅持每季度舉行一次護理競賽活動,如“護士接待新病人、接待來訪者‘臨床路徑”’的比賽,“護理安全管理路徑比賽”,“病人在我心中”的演講比賽,護士微機操作比賽,護理知識競賽,護士普通話比賽,護士禮儀服務比賽,人性化護理服務規范比賽,護理急救技術比賽……
3全程護理教育管理模式培訓效果
3.1護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我院在職護理人員340人中,原基礎學歷為中專者290人,占85.3%;基礎學歷為大專者10人,占2.9%;基礎學歷為本科者1人;無專業學歷者41人,占12.4%。通過近十年的努力,尤其是開展全程護理教育管理模式之后,護理人員自覺參加學歷教育,學歷層次普遍提高。目前,取得本科學歷20人,占5.9%;本科在讀者55人,占16.2%;取得大專學歷240人,占70.6%。
篇9
【關鍵詞】 中醫護理 發展因素 臨床應用 對策
1 中醫護理發展的現狀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衛生部和教育部規定:護理教育以中專教育為主體[1]。1983年恢復本科教育,但內容淺顯,教學質量不高,效果不明顯,學生動手能力差。所以整體上講,護理人員基礎理論知識較差。中醫本科護理從1999年開始起步,而且大多是在原來中等教育基礎上發展而來,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學科理論體系、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觀念滯后,對促進中醫護理發展意識很淡薄等[2]。總之,促進中醫護理學的發展力量較弱,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都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1 學科定位不清,缺乏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中醫護理學的理論體系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由于傳統醫學中存在醫護不分的現象,所以中醫護理學不象中醫學一樣,存在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輪廓。因此盡管醫護在職責上分了家,可中醫護理學的學科特色不顯著,定位不準確,使得中醫護理發展目標模糊,這大大影響了學科前進的腳步。由于定位不清,所以在高等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體制和培養方案上,表現出對中醫的信心缺乏:現代護理學內容占主體,中醫護理學內容不斷縮減,中醫特色在削減,甚至很快要消失。
1.2 人員素質偏低,缺乏促發展的意識及氛圍
中醫護理科研力量主要包括臨床護理人員及中醫院校的專任教師。醫院護理人員的教育層次普遍較低,中醫理論知識薄弱,知識面較窄,缺乏多學科知識。另外,醫院護理人員大多數是婦女,護理工作平凡、瑣碎,使護理工作人員難以超出自身的工作圈子去開展新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專業的發展。
1.3 中醫護理高等人才的浪費
盡管中醫本科護理從1999年才開始起步,全國各地的中醫藥院校仍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年青的大專、本科畢業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理論知識。但是,較多本科以上學歷的護理人員,由于下臨床后與其他護士一樣打針、發藥、輪晚夜班,中專畢業的護士與本科畢業的護士的實踐范圍沒有明確的區分,使有限的高等護理人員不能人盡其才,甚至流失。
2 影響中醫護理發展的因素
2.1 現有的中醫護士數量少,整體素質相對較低
即使是在中醫院,中醫護士的數量也相對較少。以我院(二級甲等中醫院)為例,中醫護士只占所有護士數量的20%。
且大部分是中專學歷,中醫基礎理論薄弱,缺乏足夠的辯證施護能力,雖能進行簡單的中醫技術操作,但不能將中醫的理論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她們較少閱讀中醫護理文獻,缺乏中醫護理科研的能力。與此同時,可供閱讀的中醫護理論文數量也較少。這與日益蓬勃發展的西醫高護、璀璨滿目的西醫護理論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2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中未能得到廣泛應用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如拔罐法、刮痧法等,操作簡單,副作用少,療效可靠,在民間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常見有家庭自備有火罐、刮痧板等。但在醫院,護士必須在有醫囑的情況下方能對病人進行操作,而由于中醫治療效果緩慢,一方面有些病人難以接受,另一方面使得醫師,尤其是西醫師更傾向于對癥治療立竿見影的西醫技術,這極大程度上限制了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應用。 轉貼于
2.3 社會對中醫的認可程度
雖然在民眾心中,中醫有著重要的地位,但相當一部分人,對中醫存有偏見。認為中醫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不可能有多大作為。病人的需求決定著醫學發展的方向,社會對中醫的認可程度低,同樣制約了中醫的發展。
3 采用多種方式,促進我院中醫特色的護理結構
3.1 重視中醫護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
嚴格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相關規定,每年全院護理人員系統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時間≥100學時,培訓中,以臨床常用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中醫基礎理論為重點,培訓后同步考試,力求人人掌握、人人能操作。并鼓勵護士通過自考、函授等繼續教育方式,取得中醫護理專科、本科學歷。同時將我院24名畢業于中醫專科學校的中醫護士,根據個人能力平均分配到各科室,作為中醫護理學科帶頭人,帶領本科室護理人員,根據每個病人的特點制定辯證施護措施,書寫中醫護理病歷。
3.2 結合實際,促進中醫治療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
對于臨床中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適應癥者,在取得醫囑后,為病人進行精確地中醫護理操作后,取得明顯的效果,獲得病人的滿意和贊揚。如在我院骨科,針對術后腸麻痹的病人,采取了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閉治療,效果顯著。同時配合醫師開展了中藥熏洗、中藥外敷等中醫整骨療法。在疼痛科,開展了艾灸法、針刺法、拔罐法、刮痧法、穴位按摩法、熏洗法等。而在其他科室,也都開展了相應的中醫護理操作,兒科的推拿、穴位按摩:神經內科的針刺法;消化內科的中藥灌腸法等等,中醫操作各顯神威,使我院具有了濃郁的中醫特色。
3.3 多種形式,加強中醫中藥知識的普及和宣傳
醫院與電視臺合作,制作了“中醫健康路”節目,定期播放,向群眾介紹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保健等中醫的養生知識,以及常用的中醫煎煮法、簡單的中醫操作如拔火罐、刮痧等的具體功能、禁忌癥、操作方法等。讓更多的人走進中醫,接受中醫的治療與護理
3.4 將整體護理模式與中醫的整體觀念緊密結合,提高護理質量
臨床中,將現行的整體護理模式進一步融入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將病人的生理、心理、飲食、所處的環境、社會文化的影響等,視作一個整體,人的一切均需要護理,通過細心地觀察病人的情志、氣色、舌苔、脈象等外在的變化,了解內臟的病變,從而制定出相應的辨證施護措施,同時還必須周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出因時,因人,因地制宜的護理方案。在這種環境下,每個病人感受到的都是個體化的護理,身心均受到尊重。
中醫護理在臨床中的潛力較大,這需要社會的認可,院科兩級的重視以及護理人員的自身努力。對此,我們有信心,經過我們的努力,使中醫護理越來越多地發揮其特有的特色和優勢。
參 考 文 獻
篇10
近年來,各高校院系結合本專業特色,在畢業設計選題、指導教師培養、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2,3]。已經有大量的文獻報道了它們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的寶貴經驗。但相關報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為主[4,5,6],而關于醫學院系特別是護理學院系在指導學生畢業論文方面所做的報道卻較為鮮見。近年來,我們結合護理學專業特點,對2001級、2002級、2003級畢業論文工作加強管理,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綜合能力為目的,通過施行舉措,在督促畢業生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論文寫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總結出了一些經驗。本文將對這些舉措進行介紹,以期為今后此項工作的開展提供適當的參考。
一、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和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化,專業課程學時相對壓縮,使學生在橫向知識體系加寬的同時減少了專業知識的深度,加上畢業生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大,使畢業論文工作面臨著很多困難[7]。其突出的問題有3個:
1.思想重視不夠
近年來,由于高校擴招的不斷發展,學生數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導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方面的工作量隨之增加,畢業論文設計的教學資源趨于緊張。大多數教師在指導畢業設計的同時還承擔大量的教學和科研任務,因此,思想上不重視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在指導時間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對于學生方面,有的學生平時課程學得不扎實,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容易造成對論文寫作的無從下手。有的學生對指導老師的依賴性太強,不能正確、靈活地利用論文檢索工具。有的學生思想上不重視,在要上交時隨便從網上東拼西湊地抄襲,敷衍了事。這些學生都是從思想上沒有能認清畢業論文的重要性,浪費了畢業前的一次綜合訓練機會。
2.時間安排不當
畢業論文設計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個學期開始,若時間安排的太晚,會給論文的開展帶來困難。一方面,學生進入論文的設計時間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題意,更不能進行充分的資料收集、準備,從而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另一方面,指導老師與學生的接觸較晚,容易給師生交流和論文寫作過程管理帶來不便。
3.格式欠規范
學生的論文格式不規范,排版樣式多樣,錯別字眾多。而且許多學生習慣性地從網上下載一些文字,然后進行簡單的拷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識產權的問題,另一方面會造成文章的寫作風格不一,使文章缺少連貫性。
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舉措
針對以上幾點問題,護理學系結合本院系的特點,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規范要求,嚴格把關,以保證畢業論文質量和水平。
1.充分認識畢業論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組織動員總結工作
系部廣泛動員全系教師、應屆畢業生和臨床教學醫院,充分認識畢業論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證學生論文的質量。護理學系成立了學術分委員會,召開專業教研室會議,布置年度畢業生論文工作安排,制訂論文的寫作規范和格式、確定嚴格的時間節點,最后形成詳細的論文指導計劃。在學生下點實習前進行專題畢業論文動員,組織有關教師講解、宣傳畢業論文重要性及寫作規范。使學生認識到畢業論文在掌握所學知識、培養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學位和順利畢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實習結束返校后,召開畢業論文工作總結大會暨優秀論文頒獎典禮,評選出優秀畢業論文及臨床優秀指導教師,邀請優秀論文作者上臺介紹論文寫作經驗,由專家現場提問點評,并安排低年級學生共同參加,以使其對畢業論文工作有所了解。
2.嚴格制定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和程序,確保管理工作有序進行
根據護理學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有關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醫學院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規定》,以規范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工作。同時,又詳細安排了畢業論文工作的具體程序,將畢業論文工作劃分為準備階段、選題與審題、開題報告、論文撰寫、檢查與指導、論文評定、工作總結和歸檔與保管階段,明確列出各個階段的工作程序與要求、要求完成的時間以及完成人,并結合本科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一年的實習期劃分為上、下兩個階段:上半階段要求學生完成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工作的前期準備工作;下半階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寫論文,并集中選擇一個科室繼續完成實習。然后再將兩個階段的時間進一步細化,列出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工作的各具體的時間段,保證了臨床醫院與實習生對實習與論文工作能夠心中有數,確保了畢業論文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我系制作了畢業論文任務書、論文題目登記表、開題報告、評審表、成績登記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發給臨床醫院使用,并制作了論文“書寫體例”,以統一學生論文的格式。還由鄭國華博士制定了《護理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評分細則》,使論文的評審有據可依,從而也保證了論文成績的公正性。
3.加強系部與臨床教學醫院聯系,監控畢業論文工作全過程
為進一步完善論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醫學院護理學專業臨床教學工作會議上,我系與福州、廈門、漳州、泉州地區各臨床教學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臨床教學負責人一起,討論了此次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工作改革的情況,聽取各方意見。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級學生畢業論文工作完成以后,也專門召開了畢業論文工作總結會議,與福州地區部分醫院的護理部主任一起評選優秀論文、探討改進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舉辦2006年臨床護理學師資培訓班,對全省十五所醫院護理人員代表進行為期三天的培訓,介紹“護理臨床教學與畢業論文工作”、“護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識。此外,考慮到我系的畢業論文工作尚處于試驗探索階段,又專門安排了系部老師參加指導,負責與各臨床醫院護理部聯絡協調及為學生答疑釋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師作為聯絡員,下到福州各臨床教學醫院,參加論文開題、論文答辯,并加強中期檢查。
4.臨床教學醫院密切配合,保證畢業論文工作順利完成
臨床醫院重視畢業論文工作,組織成立畢業論文評審委員會,嚴格選聘指導教師,開展指導人員培訓,交流論文指導經驗,明確工作任務、職責,清晰論文指導流程。護理部針對學生論文的選題、設計、資料收集、統計、分析、文獻查閱等進行了專題講座,講座后,由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確定論文的研究方向,論文評審委員會認真審定學生上報的課題,安排指導老師與學生見面,并由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協助學生論文擬題,為學生寫作答疑,避免學生在論文創作過程中走彎路。護理部組織“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會”,針對學生論文題目、論文設計、方法等提出意見和建議。在學生撰寫論文過程中,護理部負責宏觀調控,指導老師則耐心細致引導學生搜集論文相關資料撰寫論文,并針對論文相關內容定期進行督促和檢查,及時與學生交流并對論文進行修改,使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寫出一定質量的論文。最后學生論文完成后由護理部組織論文評審委員會對學生論文進行評審,選出優秀論文上報系部。畢業論文工作結束后,護理部及時進行工作小結,綜合分析學生畢業論文水平,指出存在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取得的成效
1.學生表現了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個人潛能得到發揮。能夠將課堂所學知識與臨床實際運用相結合,培養了嚴謹勤奮的工作態度和求實創新的科學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