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化教學范文
時間:2023-03-15 21:17: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項目化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Project of Animation Teaching
TANG Liyang
(Changzhou Art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most close to the market model of education,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 normal school teaching, 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market. Teaching animation projects necessary to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but also to meet the current trend of domestic animation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while the project is also a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animation evolving needs and develop their own post the inevitable result. In the process of animation teaching projec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business model is modeled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being; promote business education, marketing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occurred during the decline of the power of the problems and the problems of weak teachers.
Key words project; enterprise mode; animation teaching
1 項目化教學的背景
目前國內的動漫行業正處于一個茁壯成長的階段,和著國家大力發展動漫產業的春風,許多學校紛紛開辦了熱門的動漫專業。但是,任何新興專業從開辦到發展成熟總是會經歷一個探索階段。動畫教學自然不例外。在經過長時間的教學摸索之后發現,動畫教學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來開展,而把教學項目化就成為以市場為導向來開展教學的必要途徑。
何謂項目化,這個詞語是動畫工廠中的產品生產過程的管理中常用的名詞。它是指用一種宏觀的方式來管理動畫片的生產,宏觀上包括前期策劃,基本流程制作與后期合成,成片銷售與衍生產品銷售等。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這種宏觀的制作及策劃過程。但是,更注重學生在基本流程制作與后期合成這一方面的教育。因此,我們在這里討論的“項目化”有別于宏觀意義上的項目化,它是一個更加具體的內容,并且對于學校教學來說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2 項目化教學實行的原因和必要性
2.1 實行項目化教學的原因分析
2.1.1 市場決定了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必要性
目前國內的職業教育主要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這要求畢業的學生必須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的理論基礎,在這兩者之間,技術能力排在第一位。在教學中引入項目化,可以使教學更加貼近市場。
舉個例子來說,公司制作三維動畫片有一個最基本的制作流程:前期策劃―故事腳本―人物設定―STORYBOARD―場景設計―建模―材質燈光―動畫―渲染―序列幀輸出―配音―后期處理―成片輸出―發行。
在整個市場中,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我們只研究從故事腳本一直到成片輸出,做到成片輸出這個步驟,基本上一部動畫片也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基本掌握中間的每個環節。這樣,學生在進入公司以后,就不會很迷茫,而是可以很快上手進行制作。這正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
2.1.2 實行項目化的教學方式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也是適應學生需求的體現
職業教育的特點是培養實用性的技能型人才,企業在考察一線員工時,最看中其動手能力以及對于新工作任務新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那些懂技術、動手能力強、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場動態的專業人才最受青睞。在動畫公司中,不管是二維動畫或者是三維動畫,專業分工都是非常精細的。二維動畫公司對于員工的要求就是手繪功夫要好,而對于以三維動畫為主的公司,則不但要求有一定的手上功夫,還要求對電腦非常精通。項目化教學雖然不能與企業生產做到完全一致,但是它對于學生掌握動畫片生產技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真正使教學做到了有的放矢。
現代教育提倡以人為本,學生在教育中占主體地位。學生希望通過學習掌握更多更系統、有實用價值的知識和技能。根據學生的這種需求,項目化教學能夠迎合他們的需求。
2.2 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2.2.1 實行項目化教學符合目前國內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趨勢
目前國內職業教育發展陷入一個怪圈之中,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新的市場需求之間有矛盾。主要體現在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社會上已經過時了。目前職業教育提倡產學研相結合的新教育模式,項目化教學緊貼這一教育理念,無論是在理論學習上,還是在動手能力上,學生都能學到實用的技能。在動畫的項目化教學中,學生必須先了解基本的動畫理論和表現方式,然后是手繪能力和電腦動畫能力,這樣學生在幾年的學習中,就很熟悉動畫方面的理論并逐步鍛煉出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在經過幾年的專業積累之后,隨著自己的業務越來越熟練,加上有了在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思考的方式,就很容易提高自己。
2.2.2 項目化教學也是職業學校不斷發展自己的需求和發展后的必然趨勢
目前市場對于動畫人才的需求很大,職業院校迎合市場開辦動畫專業也是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然而怎樣進行教學,就又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動畫的教學在國內并沒有多少可借鑒的經驗,一切都處于摸索階段。項目化教學將動畫教學按照企業模式在校園內進行了改進,使得怎樣教變得不再是問題。
職業院校在不斷發展自己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提出改革,以貼合市場需求,只有項目化教學才能夠使市場與學校在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上形成目標上的一致。
3 如何實行動畫教學的項目化
(1)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堅持以企業模式為藍本,貫穿于教學之中。在這個原則下,要提倡一切以學生就業為根本,以市場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能夠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一切為專業學習服務。強化動畫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做中學,做中練;加強學生的基本功練習,強化電腦圖形圖象制作能力;鼓勵學生制作動畫短片,熟悉制作流程;對于優秀學生,可參與制作學校的外接業務,提高自身水平;提倡企業教育,市場教育。
(2)加強與動畫公司的合作與交流,積極鼓勵學生在專業公司進行學習和調研。強調理論于實踐的結合。在實習過程中,不但只練習某種流程,而且要了解各種流程之間的關系以及怎樣從這些關系中使自己有所提高與突破。
(3)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和學生的個人意愿,到相關的企業進行課題研究,并可作為畢業論文的主題,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
(4)在專業教學計劃中,專業實踐板塊可安排制定項目產品設計、畢業設計等課,注重設計與企業產品結合,樹立學生的市場觀念,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及集體合作能力。
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雙師型師資力量的建設是當務之急。引進一定數量的企業技術骨干、業內專家參與到教學中來,把專業教學內容始終與企業發展狀況及產品市場形勢緊密相連,使之組成一批既掌握專業教學規律,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專業教師針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定位,將專業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按板塊式的教學模式進行,在大的方面,主要有基礎教育、專業技能教育、實踐環節、畢業設計等幾個方面。具體細分下去,又可以把這幾個方面和教學大綱結合起來制訂更為詳細的小的版塊模式。例如,專業技能教育中可以細分為動畫原理、圖形處理、動畫軟件這三塊,而其中每一塊又都又若干更細小的版塊。在這樣的版塊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把知識與技能系統地傳授給學生。
4 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矛盾和解決方法
在實行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可能就在于生源的素質下降。這也是目前的職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
另外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由于動畫產業的特殊性,在企業工作的技術人才不太愿意到學校進行講學,而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又沒有足夠的技術經驗。因此,鼓勵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學習與實踐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
5 結語
篇2
關鍵詞:EDA MAX+plusII 項目化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技術是以大規模可編程邏輯器件為設計載體,以硬件描述語言(常用的為VHDL語言: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為系統邏輯描述的主要表達方式,以計算機、大規模可編程邏輯器件的開發軟件為設計開發工具。利用EDA技術,電子設計人員可以方便地實現IC設計、電子電路設計等。《EDA技術應用》這門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強、內容先進、實踐性強的電子類專業核心課程。因此,這就要求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和VHDL語言的編程方法,在MAX+plusII軟件中對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進行設計和仿真,并能在我系與湖師共同開發的HSPT EDA-I實驗箱上進行硬件實現。由于EDA技術課程側重于實用電子系統的設計,不再僅僅局限于像數字電路一樣主要是針對電子電路中的邏輯行為的驗證,所以,針對我系電子專業的學生文理綜合的實際情況,采用項目化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
一、EDA課程項目化教學的特點
由于EDA技術是針對實際的電子線路的設計,所以,它更注重的是實踐環節。所以在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進行模塊化教學。在安排中,除了要完成一些基礎性項目外,還要引導學生完成一些傳統電子設計不能實現的項目,從而突出現代電子設計技術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有趣的學習情境來形成一個個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簡易電子琴的設計、乒乓球游戲機的設計、數字鐘的設計等等。這些學習情境都包含有若干個子項目,學生可以通過學習一些子項目,然后將這些小項目串到一起,就形成了整個情境。
二、EDA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方向
在項目提取過程中,一般教學載體的選擇以消費類電子產品為主。在教學過程中,重組教學內容,融入新的EDA技術。(1)注重實踐與實用。即每一個項目都安排針對性較強的設計內容,使得學生對每一章課堂教學效果能及時通過項目實施得到強化。每一個項目都分成若干層次:第一個層次,項目的內容與基礎內容相關的驗證性實驗,為學生提供詳細的并能被論證的設計程序和實現方法,如半加器的設計;第二個層次,在第一個層次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如全加器的設計;第三個層次,自主設計或創新性的項目,如八位全加器的設計。(2)注重速成。EDA技術這門課程的常規教學是,采用計算機語言的教學模式,并且是先講原理圖,再講VHDL語法,然后再進行電子線路的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系統地學習VHDL語言的語法。而我們打破常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從實際的例子出發,引出VHDL語句的語法內容。在實例中,不光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設計,而且在最后給出綜合后的頂層原理圖。通過以上的方法,借助一些簡單、直觀、典型的實例,將VHDL中最核心的內容教給學生,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有效的把握VHDL的精髓。
三、EDA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踐性
下面就其中的一個學習情境-數字鐘的設計進行舉例,來說明項目化教學的實踐性。
首先,必須弄清楚該電子線路的工作原理。秒信號產生器是整個系統的時基信號,它直接決定計時系統的精度,一般用石英晶體振蕩器加分頻器來實現,在此采用555定時器來實現。將標準秒信號送入“秒計數器”,“秒計數器”采用60進制計數器,每累計60秒發出一個“分脈沖”信號,該信號將作為“分計數器”的時鐘脈沖。“分計數器”也采用60進制計數器,每累計60分鐘,發出一個“時脈沖”信號,該信號將被送到“時計數器”。“時計數器”采用24進制計時器,可實現對一天24小時的累計。譯碼顯示電路將“時”、“分”、“秒”、連接到硬件后計數器的輸出狀態送到七段顯示譯碼器譯碼,通過六位七段LED顯示器顯示出來。對于一個普通的數字鐘,將其分以下幾個子領域:
(1)秒計數模塊:秒計數,在頻率為1Hz的時鐘下以60次為循環計數,并產生進位信號影響分的計數;
(2)分計數模塊:分計數,在秒進位信號為高電平時,計數一次,同樣以60次為一個循環計數,同時產生分進位信號影響時計數;
(3)時計數模塊:時計數,在分進位信號為高電平時,計數一次,以24次為一個循環計數;
(4)頻率產生模塊:主要有2個部分,一個是產生1Hz的計數頻率,一個是產生1kHz和500Hz的蜂鳴器鳴叫頻率;
(5)掃描顯示模塊:
通過選中不同的數碼管,同時進行一定頻率的掃描顯示時,分,秒。四位撥碼開關提供8421BCD碼,經譯碼電路后成為8段數碼管的字形顯示驅動信號a,b,c,d,e,f,g。掃描電路通過可調時鐘輸出片選地址SEL[7..0]。由SEL[7..0]和a,b,c,d,e,f,g決定了8位中的哪一位顯示和顯示什么字形。SEL[7..0]變化的快慢決定了掃描頻率的快慢。
接著,對每一個模塊根據所需要的功能采用VHDL語言進行設計,并生成元器件。最后將所有元器件按總的原理設計成為數字鐘(如圖1)。然后進行軟件仿真(如圖2),從這里我們就可以從理論上判斷設計是否正確。
最后,再在EDA實驗箱上進行硬件實現,如圖3所示。如果是CPLD,請單擊Program按鈕,進行下載編程。如果是FPGA,請單擊Configure按鈕,進行下載編程。就完成了可編程器件的從設計到下載實現的整個過程。完成的結果如圖 3(a)、(b)所示。通過硬件的測試,可以得到以下的數字鐘。
四、EDA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成效
為了了解我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對EDA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的看法和意見,對該班的EDA課程進行了一個項目化教學問卷調查。主要從六個方面進行調研(見表1)。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90%的學生比較傾向于項目化教學。80%的學生認為《EDA技術應用》這門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在EDA教學中,實施項目化教學整體反映良好,還有極少數人認為這種教學方式節奏太快,主要是由于數字電路知識不牢固引起的。所以希望老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兼顧這些因素加以改進。
五、結論
眾所周知,現代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標志之一就是電子信息產品的廣泛使用,而且是產品的性能越來越強,復雜程度越來越高,更新步伐越來越快。支撐電子信息產品高速發展的基礎就是微電子制造工藝水平的提高和電子產品設計開發技術的發展。前者以微細加工技術為代表,而后者的代表就是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這就說明了EDA技術的重要性。然而《EDA技術應用》這門課程涵蓋的內容廣,基于實際生產生活的需求,本文主要是從項目化教學的特點、項目化教學的改革方向、以及項目化教學的實踐性出發闡述了該課程的項目化教學的可行性與實踐性,并且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本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的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潘松,黃繼業. EDA技術實用教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
[2]胥勛濤.EDA技術項目化教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年1月.
篇3
關鍵詞 項目化教學 “教”的評價 “學”的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項目化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完成某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而展開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活動。其特色在于將相關的教學內容分解整合為一個個具體的工作項目后以工作任務的形式派給學生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工作任務來獲得知識與技能。由于其實施的基本步驟不同于傳統教學,其考核評價方式也必然要與其重在過程的教學思想相對應,通過符合項目化教學特點的“教”與“學”的雙向評價對項目化教學效果做出評價。
1項目化教學活動的評價
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復雜系統,具有雙邊、共時的特點,各教學要素在交互作用過程中產生教育意義,同時教學又具有過程性和動態性,使教學活動表現出不確定性的一面。單純用數量化標準來評價復雜的教學活動,就顯得不夠客觀科學。
基于項目化的教學評價,應側重于從教學活動整體動態運行的角度,制定符合項目化教學特點的指標體系,據此收集動態教學信息,對搜集到的信息數據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做出評價并進行決策,同時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動態調整,最大程度地保證教學評價的客觀性。
可見,實現項目教學法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關鍵在于構建真正能體現項目教學法評價指標。實踐中,我們的構建原則:一是方向性原則,指標體系應體現培養學生的職業導向和能力本位的培養方向;二是完備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完整系統地反映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目標,做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在逐級分解評價指標時,不遺漏任何重要的指標,既把那些外顯的重要因素分解出來列為指標,又把那些內隱的重要因素分解出來,抓住能反映評價對象和評價目標本質特征的指標,對某些非本質性的指標加以舍棄;三是獨立性原則。每項指標都有明確的獨特的含義,每項指標的含義盡可能不重復,避免重復的指標被重復地計分,影響整個評價的科學性;四是一致性原則。指標要力求簡易可行,不僅反映項目目標的局部,同時要具有不斷深化的可塑性;五是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方法有科學層面的教育理論予以支撐,不只是經驗層面的具體操作,遵循教學評價的普遍規律,又要適應現代教學評價的要求;六是動態性原則,不僅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評價,把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評價貫穿于整個項目教學的全過程中。
2項目化教學對于“教”的評價
“教”的評價是對教師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這種過程的檢測。在實踐中,我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對教師“教”的教學評價不是為了簡單的結論,而是旨在促進教與學最終的發展。因而在評價內容上,既有對教師課前教學準備、教學設計的前期評價,也有通過聽課、學生訪談的方式對其課中的實施監控,還有通過學生項目任務完成情況檢查對其教學效果的考核,對在課中考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以便加以改進和提高。此種針對“教”的教學評價,一是實現了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實施課前、課中、課后的三段結合式考核充分體現了多元目標考核的思想。但實施中對教師的文化知識的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和課堂應變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積累經驗,加以改進。二是體現了評價對象的主體性。評價中充分考慮被評價者的主體意識,對評價中需要改進的意見、建議,我們會及時的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與評價對象進行溝通,相互理解,使評價對象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有效防止評價對象出現防衛心理、焦慮心理、應付心理等影響評價的不良心理狀態。三是強調了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實踐中安排不同的人員對實施項目化教學的教師進行全程聽課評價,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跟蹤檢查,不是簡單地把它與既定標準相對照,更重要的是發現外在行為背后的原因,要求評價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經驗去理解整個評價對象,進而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效能,實現專業發展。
3項目化教學對于“學”的評價
傳統教學法側重于終結性和絕對性的評價,這是一種重結果輕過程,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價不同的學生,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潛能,無法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素質,勢必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現象,不利于學生適應就業崗位需要。
實踐中,我們努力構建一種客觀多元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不僅包含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還要包含對學生能力:如自我學習能力、反思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等高級思維能力,學生的團隊協作與溝通協調、責任心等行為素質的評價。評價目標不僅有基礎性目標(即基礎知識、技能、學科能力和思想方法達到的水平層次)、教育性目標(即評價對象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心理品質發展程度),還增加了發展性目標(即學生的智力品質、個性品質、創新意識,特別是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評價主體也從單向轉為多向,所有成員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
為此,分別制定了在任務過程中使用的教師評價表、學生自評表、組內互評表、組間互評表,對階段性任務或綜合任務成果請教師專家組進行成果展示評價,整個評價通過三級評定來完成:教師的分組評價、組內成員評價、學生自評。通過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4
以往學科教育中,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大多從理論出發,課時少,沒有可參照的實物,也缺乏實踐性的場所,學生動手的機會很少,即便是生產實習中,也僅是一些感性認識,難以深入,而畢業設計階段的畢業實習更是形同虛設,畢業設計受條件限制,局限在教室、機房中,通常是教師出題,學生選題,很少有機會在實驗室,企業進行實地設計,現場設計等,這些都加劇了學生工程背景的匱乏,實踐能力差。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企業越來越喜歡接納有工作經驗的人員。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講,讓學生具備實際工作經驗是不現實,但重視企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卻是可行的,有助于學生增加就業的砝碼。畢業設計是工科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個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許多的用人單位都會關注學生畢業設計的內容及成效,這也是進行畢業設計改革的重要原因,以就業為導向,通過畢業設計,更好的銜接高校教育和社會需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如何將畢業設計與真實的實踐項目結合,完成高質量的設計是畢業設計實踐改革的重要目標。
2以就業為導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研究
結合天水師范學院(以下簡稱該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應用型學科特點和人才培養的定位,通過對企業及同類兄弟院校的大量調研,總結規律;通過了解往屆畢業生和即將畢業生的切身感受,行業狀況及影響就業因素,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以就業為導向”的項目化畢業設計改革方案,見圖1,由校企聯合培養指導,考慮到教師和企業研究方向和學生的特長愛好,把學生分成小組,由小組(或個人獨立)完成真實項目(具有生產意義)的畢業設計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項目化畢業設計方案改革的主要舉措包括以下幾大方面。
2.1選題
探討如何從模具制造類企業的實際項目出發,制定既符合現實需要又能體現教育認知發展的設計項目選題。從企業的實際項目入手,將高校研究理論在真實項目實踐中完成,體現產學研一體化應用轉型,為模具企業的實際項目保證科學的理論支持。
2.2畢業設計形式
根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工科學科的特點,培養社會需要的各類職業崗位技術能力,畢業設計應在形式上實現多元化,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特長完成產品結構的設計、制造工藝的研究,產品模擬分析或是生產管理的革新等等,不僅體現學生自身的個性特征,更能提高學生的職業興趣,合理規劃職業生涯。
2.3畢業設計時間安排
以往的畢業設計開展的時間與畢業實習和找工作交織,匆匆而過,質量難以保證。項目化畢業設計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必須科學安排時間,合理處理畢業實習和設計的交融。
2.4畢業設計指導方式
按照前期對畢業設計的選題,必須建立與選題相適應的畢業設計指導方案。改變以往專職教師單一指導的模式,為保證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理論水平的同時提升,實現企業和專職教師的聯合指導模式。(5)畢業設計答辯形式:在前期選題、綜合指導方式模式基礎上,改變從前學生講、老師聽,提問的單純形式,結合學生設計的不同特點,采用企業技改提案、研討會等答辯形式,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機會。(6)畢業設計最終成績評定辦法:綜合前面的研究,保證學生學有所用,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尤其關注企業對于學生畢業設計中展現綜合能力的評定。
3項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的創新點
3.1思路創新
畢業設計改革的思路創新在于以就業為導向,關注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實現校企人才“零對接”,以項目為載體,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貫穿于大學培養的全程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學習興趣,增加就業砝碼。
3.2方案創新
從模具專業的市場人才需求出發,以“理論夠用,重應用能力”的能力本位培養方式為指導,改變以往理論過重,走過場,脫離實際生產的畢業設計方案,建立操作性強、針對就業性強的項目化畢業設計方案。這也是應用型本科工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3.3實踐理論相結合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2010屆畢業生畢業設計中采用項目化畢業設計方案,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學生普遍反映明白自己要學什么,干什么,為什么,主動積極性高漲,在實踐中提出了一些實用的技改創新,服務社會。
4以就業為導向的項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篇5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中職生物化學教學;意義;應用
1項目教學法概述
項目教學法起源于十八世紀的歐洲,十九世紀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內得到推廣應用,并且在二十世紀的中后期得到了全面的推廣與應用。項目教學法是一種現代化的先進教學方法,其將課程作為一個單獨的項目交給學生來自主完成,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開展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以及最終評價等一系列過程。在生物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課程的內容要求,自主的設計控制課程的內容以及整個項目開展中的每一個細節。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項目教學法在開展的過程中以學生作為主體,項目作為學習的主線而教師起到的僅僅是一個引導的作用。
2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意義
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開展項目的過程中,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對項目進行明確,然后學生根據相應的要求來設計項目,制定項目流程,并且根據自己設計的流程開展項目。在項目教學法下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教學法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而言,更多的重視的是學生的能力培養,讓學生去探索去學習,主動的接受知識,將理論教育融入到了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融合在了一起,有效的確保了教育過程的優質高效。
3項目教學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在開展中職生物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的應用項目教學法,在實際的應用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項目設計立項
項目教學法本質上是以學生作為主體的,因此在開展的過程中必須以學生作為主體,在開展項目教學法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項目設計立項,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應當根據項目的內容要求查閱相關的資料,做好相關的課程預習,為項目的開展做好充足的準備。雖然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作為主體,但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項目教學法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而言,項目教學法是一種系統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的內容更廣,項目內容也會更加的復雜,教師在開展項目之前必須要做好充足全面的準備,避免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因為準備不足導致項目的開展受到影響。在開展項目化教學之前,教師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數據收集與整理,并且準備好相關的設備儀器,并且做好相應的調試工作。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立項教師要給與一定的建議,并且要合理的引導項目的開展,確保教學大綱的落實。
3.2項目分組
在完成項目的立項以后,應當進行項目的分組,在分組的過程中應當根據項目的難易度進行區分,學生在分組時可以自行的分組,確保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協調。在進行項目的分組時,教師應當參照學生的興趣、學習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分配,在這一過程中也要征求學生的意見,確保項目的分組科學合理。
3.3項目實施
項目的實施由學生自主進行完成,學生在這個過程有絕對的主動權,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和輔助作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是什么問題都能解決,教師在這個時候要發揮優秀的教學能力水平,盡可能幫助學生進行解答,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鉆研的良好品質。同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對實驗項目的錯誤和失誤進行總結歸納,并從中吸取教訓,避免下次實驗中犯同類錯誤。
3.4項目驗收
在完成項目以后應當及時的進行項目驗收,項目驗收是檢驗項目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對于項目的驗收應當還是由學生進行,學生通過項目驗收能夠有效的發現項目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總結項目的過程,分析項目問題產生的原因,避免在下一個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出現同樣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當起一個引導評判的作用,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項目的驗收,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公平的評判,提醒學生存在的不足并且表揚學生的優點,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
4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項目化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更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石永春,劉衛群,郭宏祥,等.項目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試運用及效果[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09,25(8):108-109.
[2]陳青.探究式教學法在中職生物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4(19):120.
[3]李雪霏.高職生物化學檢驗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6,18(7):25-27.
[4]肖石明.項目化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廣東白云學院學刊,2006(1).
篇6
關鍵詞: 項目化教學 高職英語教學 英語的綜合能力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并學習工作知識的教學模式,是“行為導向法”的一種,也是當前我國職教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理論基礎是職業教育課程的結構觀。運用項目教學法,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教學活動。項目化教學,改變過去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理論講解為中心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任務為中心,通過對教學目標項目的分解、實踐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基于教學過程中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以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為出發點,以團隊合作為基礎展開教學內容,通過構建一個個完整工作任務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強調在“學中做,做中學”,使學習過程始終圍繞著任務的探究和解決展開。不僅強化了高職學生的職業英語核心能力,培養了職業角色意識,而且培養了高職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和探究性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
一、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實施
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探索性、研究性和實踐性,圍繞能力的提高與素質的培養這一目標,實施項目。
1.項目小組組建
將全班分成若干項目小組。分組時,要以互補為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性別、自主學習能力水平、性格氣質、男女比例等因素確定小組成員。小組人數以4―5人為宜。
2.明確項目任務
教師提出項目,并對項目的意義和價值等進行分析,引導同學討論項目所需的技能等相關任務。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調動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在項目情境下得到協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鍛煉,最終明確項目任務。
3.制定項目計劃
在課堂上,可以采取教師提示、歸納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教師事先擬定的項目進行探討,制定項目計劃。學生應在討論的基礎上,根據項目的總體目標,形成自己或小組對具體教學項目的理解。然后依據項目任務,將目標、內容、需要采取方法、活動設計、時間分配、評價等以表格形式加以整理。在此基礎上,將目標任務進一步細化,項目組長應集合小組全體人員的智慧,制訂出科學、合理、可行的項目方案。教師適時審查并給予必要的指導。
4.項目方案實施
在實施階段,教師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學習情景,組織和引導教學過程。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碰到困難時,就給予具體的幫助。學生確定自己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各成員的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確定的工作步驟完成工作。
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進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要圍繞職業英語能力的形成組織課程內容,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以具體工作或服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要選取具體工作(服務)組織教學活動,使工作任務典型化、具體化,以豐富學生的直觀體驗,并通過所獲得的“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具體工作(服務)的選擇還要體現地方經濟特點,具有先進性、典型性、可行性,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符合教學規律。在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觀念的轉變
教師需要由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指導者”,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開展自主探究、操作、討論等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是主角,參與是關鍵,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主持人,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為學生的活動提供幫助,其責任是通過項目、案例或課題的方式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控制教學的進度和方向,根據學生的表現因人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從而指導學生在語言學習和能力訓練的過程中全面提高綜合能力。上課時不只是要學生聽課,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動手,正如“聽過的很快就會忘記,看過的還能記得一些,做過就會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師還要有耐心讓學生犯錯誤,失敗的經驗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
2.以任務為中心開展教學
教師要注意對工作任務本身作詳細闡述,為語言學習提供堅實載體。要讓學生理解工作任務,并提醒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務上,而不僅僅是語言知識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務,并且最好是未來學生職業崗位上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學生的職業崗位,知道其問題、項目、任務。
3.把握講授輸入語言的時機
雖然講授輸入法已經不是項目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但它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恰到好處地講授輸入,將有助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以擴充學生的相關語言知識,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講授輸入法的運用時機需要教師仔細斟酌,控制好講授的時間,避免長篇大論。
4.注意“銜接語言”的運用
教師要學會運用各種銜接性語言,能夠把不同工作任務銜接起來,把理論與實踐銜接起來,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務中出現的語言知識銜接起來,這樣學生才不會有“零亂”的感覺。這不僅需要教師對整個課程內容體系的項目關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師打破線性的教學思維,學會網狀的教學思維。
三、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項目化教學進行后的信息反饋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閉環控制,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收集各方面的意見與建議,不斷調整英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反饋的形式可以采用學生座談會、學生調查問卷、教師間相互聽課、教研室教學研討等方式進行。在《學生公共英語調查問卷》中注意體現的問題主要有: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與知識渴望度是否有所提高、學生是否清楚英語項目化教學的特點、教師在英語項目化教學過程起的作用、項目內容的選定的注意事項、學生對英語項目化教學實施的設計是否滿意、教師在英語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在哪些方面進一步加強等。
四、結語
項目化課程教學已在一些院校內開展得如火如荼,它完全符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育人要求,著重體現了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高職院校的基礎課程之一――公共英語理應參與教學改革,更好地體現出為專業服務的教學思想。在英語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前提下,合理的項目設計,“銜接語言”的運用,肯定會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從而實現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吳言.項目教學法.中國職業教育[M].2007.6.
[4]王民權,梅曉妍.高等職業教育中項目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07,(10).
篇7
關鍵詞:依托項目外語教學;本土化;教學觀
一、依托項目外語教學模式及其本土化
自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二語/外語教學界認同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原則,重視學習者自主、協作學習、通過實施任務而學習,英語教育者開始探索依托項目的語言教學(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使得它成為多種教學環境下英語課程教學的一部分。盡管這樣的實踐帶給學習者超出語言能力之外的諸多益處(如Stoller 2006年列舉了10多項),但其普及程度低,且主要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或是主流模式的補充,甚至“在有些情況下,項目作業僅僅成為一種教學娛樂,是從常規課堂活動中的一種脫逃”(Allen & Stoller 2005:11)。最近10年來依托項目語言教學呼聲漸高,其實踐和研究有一定的發展。例如Fried-Booth(2002)編寫的項目教材包含了來自數十個國家一線語言教師的智慧。以外語教學和國際研究為特色的美國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其課程教學及外語師資培訓中大量運用了“項目”,效果十分明顯。Beckett & Miller(2006)編輯的第一本依托項目語言教育的專題文集出版。“項目”作為一些國際外語教學研討會的主題被廣泛討論,多篇以依托項目語言教學為研究主題的博士論文(如Tims 2009;McClurg 2009;Chen 2008;Smith 2005)完成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僅在英語國家,在巴西、土耳其、巴基斯坦、希臘、日本及中國等非英語國家也有英語教師發表相關的實踐報告。筆者最近綜述了依托項目二語/外語教學30年的實踐及研究后,認為“總體上處于試驗階段,缺乏系統性和廣泛性……理論研究處于理念探討和模式構建階段,理論基礎較薄弱……實證研究則處于基于個案分析的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階段,以自然觀察和定性數據為主,還缺乏理論驅動的實證研究……”(張文忠 2010a: 73)。
對于有著重知識輕實踐的傳統且評價體制單一的我國外語界而言,依托項目教學的理念還比較陌生。我們對依托項目外語教學的系統研究剛剛起步,將其本土化的任務較重,需要在理論思辨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本文強調,在本土化的依托項目外語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雙方的角色迥異于傳統教學,擔負了新的責任,均須重新學習和適應,師生在新的模式中應享有同等地位。本文姑且將該模式稱為依托項目的學習與指導(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下文簡稱PBLI,中文仍使用“依托項目教學”),以區別于僅從學習者角度命名的依托項目的學習。
南開大學英語系近年來在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推動下開展了一些依托項目教學的本土化實驗(張文忠 2010b、2011;夏賽輝 2011),雖然只是一門課程的實踐,但已初步顯示出其對于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巨大價值和潛力。要確立PBLI在英語專業教育中的模式地位,以發揮其價值和功用,需要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加強理論研究,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的關系,回答一些基本的問題。例如PBLI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它跟當代教育理論及外語教學理論的關系如何?PBLI與傳統教學區別何在?筆者認為,這些可以部分地從對“教學”內涵的理解中體現出來。本文基于PBLI課程實踐,試從對“教學”的釋讀出發,檢視PBLI有關教學的一些基本理念。
二、PBLI的“教學”觀
1. 教學是“教和學”
這里的“教和學”指的是教學主體及關系:蘊含互為主客體的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以及教和學兩種活動。無論是教師主體和學生主體,還是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二者互為存在前提,相互規定且共同構成教學統一體,同時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教育界關于教學主客體的觀點很多,50年來一直爭鳴不休、見解迭出(見張濤2006年的綜述)。本文借鑒葉瀾(1993)的復合主客體觀點,基于教學主客體關系的復雜性及教學過程所涉及因素的復雜性,強調教學中的主體與客體的復合性和可轉化性,將教師和學生視作互為主客體且二者均與教學內容構成復合客體。
在PBLI教學統一體中,互為主客體的教師與學生互動,教的活動與學的活動互動,不僅如此,學生的“學”寓于“做”的活動,其“做”是“學”的重要途徑。PBLI模式下的教學主體及關系與教育界的“主導主體說”和外語教學界所倡導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并不矛盾;相反,界定主客體的復合性和可轉化性以后,PBLI過程才被真正地看成一個多維度、動態的復雜系統,而不至于被簡單理解和分析,其異于傳統課堂教學又超越傳統之處才更容易被接受、肯定和欣賞。
2. 教學即“教人學”
“教人學”指的是“教”者的角色體系。教師的角色主要是與學生的角色相比較而言的,此外其作為“教”的主體和“學”的客體還承擔相應的角色。教師為“滿桶”、學生為“空桶”的傳統比喻早已被摒棄,傳統狹隘的“教”的內涵早已被超越。實際上在我國的教育傳統中,教師曾被賦予多種角色,如師傅的角色,即傳道(聞道有先后)、授業(術業有專攻)和解惑(知識的提供者)的角色,以及勸學和督學的角色等。隨著教育理念和實踐的發展變化和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又被賦予了諸如向導、啟發者和顧問的角色等。歐洲應用語言學界關于自主學習的研究對語言教師的最終角色定位是“幫助者”。歐洲應用語言學界的重要人物Holec(1985)提出,教師的“教”主要體現在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和社會心理支持。其專業技術支持指教師幫助學生分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做出何種決定,幫助他們分析學習進程等;其社會心理支持指教師不斷鼓勵學生努力獲得學習自主性,支持他們克服學習上的障礙。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需要外語教師扮演什么角色呢?王艷(2007)調查了自主學習者的需求,發現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學生期待教師既是一個專家,可以提供咨詢建議,又是一位朋友,能鼓勵和支持自己堅持不懈地向目標邁進,還期望他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和學習環境的維持者。
Legutke & Thomas(1991:287-304)曾明確提出并討論了項目課堂(即PBLI)中的教師應承擔的四類角色:(1)作為學習過程的協調者和促進者。(2)作為管理者和組織者,創建項目框架,創造并維護學習氛圍,建立師生互信,恰當賦權給學生。(3)作為指導者,幫助學習者獲得自主學習能力,提供語言資源并監察語言運用,提供技術專長及陳述技能。(4)作為調查研究者,開展反思性行動研究,加深對PBLI的理解。與傳統課堂中教師充當知識權威不同,PBLI教師更多起到引導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作用,其終身學習的角色也得到凸顯,形成教和學的良性循環。
3. 教學乃“教學生學”
“教學生學”的中心詞是“學生”。它首先指向抽象的學生群體,其次便是具體的活生生的學生個體。作為群體的學生有共同之處,如所學專業、所屬班級、所處時代、文化和所生存的社會環境等。作為個體的學生更多的則是差異。關于學習者個體差異及其與學習水平的關系,二語習得研究成果頗豐(如Wen & Johnson 1997)。這些差異表現在許多個維度上,如性別、年齡和認知水平、家庭背景、學生性格、認知方式、學習風格、學習能力、語言水平、學習動機、學習信念、學習興趣、學習情感等等。每個維度各有特點,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外語/二語學習過程和結果。
我國的英語專業學生上大學前一般已經過6~8年的英語學習,為他們在PBLI模式下的交際運用打下了良好基礎。在PBLI模式下,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學習興趣和情感得到尊重,其個體差異成為可供開發利用的教學資源。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和PBLI的興趣驅動特點,學生的學習動力得以較長時間維持在較高水平,“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得到真正體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有了初步的引導。
4. 教學是“教所需學”
“教所需學”說的是教學活動所聚焦的內容。廣義上應該指個人發展所需的知識技能,亦即學生立足社會的本領。狹義上指本科畢業生所需要達到的專業知識系統和技能水平,亦即各專業本科《大綱》所要求和規定的知識和技能,外化為《大綱》各課程的教材。理論上這些都需要以需求分析為基礎。目前的需求分析,無論涉及國家層面的學科專業設置還是專業層面的《大綱》制定,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行政主導、由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進行的。就專業人才的培養而言,對學習者的需求進行自下而上的分析并據此設置課程體系者極為鮮見,真正的個性化教育實現之前這種實踐可行性極小。現行體制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內的各門課程教材是專家根據《大綱》要求而編寫的,體現部分應學內容,但也僅僅是部分內容。英語專業的教學內容即是如此。《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培養的學生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總括為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思維和創新能力、復合能力、運用能力計40余項。《大綱》尤其強調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且坦陳這些是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可以說,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最重要的素質,也是他們最重大的需求。孫有中(2011:57)最近指出,在現階段,思辨能力培養在國內高校還是一個尚未展開的研究和實踐領域,認為當務之急,必須在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層面明確思辨能力培養的核心地位,使之成為該專業全部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之一。
PBLI以項目研究帶動專業學習,除了能夠在語言知識和能力以及相關內容學習運用等方面發揮作用,理論上它最有可為的還是在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當前國內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嘗試、同為交際教學法框架下的內容依托式教學(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見常俊躍等2010)在知識習得和語言技能訓練方面跟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較大優勢,但“遺憾的是,現有關于內容依托式教學的探索并未把思辨能力的訓練納入其中。進一步的改革有必要嘗試一箭三雕,把知識習得、語言技能訓練和思辨能力訓練融為一體”(孫有中,2011:57)。PBLI正是這樣一種一箭多雕的教學途徑。筆者曾分析英語專業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提出“從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看,有理由認為,研究性學習所服務的……目標將使它成為英語專業教學擺脫困境、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首選途徑”(2007:82)。Kagnarith等人(2007)在土耳其開展的PBLI實踐已經證明語言技能能夠和思辨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本文認為,要培養思辨能力,必須能幫助學生找到思辨的問題和思辨的內容,讓他們浸于思辨的活動,并最終引向創新。PBLI整個過程的每一步都需要思辨,更確切地說,PBLI每一步驟都是思辨。同時,PBLI是對研究能力的訓練,而研究能力是真正創新不可或缺的基石。創新可以有多種表現,如提出新概念、新理論;研究出獨創性的方法或途徑以解決具體問題;應用新理論、新方法,擴展新思想的應用領域;發現新型式、新的事實依據等。很難想象,一個人可以不經過研究實踐而實現創新。PBLI是為數不多的提供研究訓練的教學模式之一,筆者尚未發現其他適合應用于外語教學的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5. 教學乃“教人會學”
“教人會學”指的是即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其學習效率。會學是人的一種可遷移能力,對“生有涯而知無涯”的認識使得教育先賢早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見解。自主學習體現了學習者對學習自負其責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學生的根本需要,也被一些學者(如Little 1995;Wenden 2002)視為學習者作為社會人之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有關學習者個體差異的研究(引自Kumaravadivelu 1994)表明,對學習過程起著長期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兩個方面尤為重要,這就是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此外,從過程管理的角度看,學習責任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因為它決定了學習者是否真正實現自主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這是善學者(good learners)所表現出的一種能力傾向(Parrot 1993;Kumaravadivelu 1994)。對善學者和不善學者使用學習策略的情況分析有兩個發現:(1)一般而言,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學習成功者比不成功者使用了更多的學習策略。(2)就具體語言任務而言,策略與任務的相關性比所使用策略的數量更為重要。換言之,高效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多種策略,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合理運用(包括合并運用)學習策略(Kumaravadivelu 1994)。這兩個發現對外語教學,尤其是如何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和高效率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啟示。
在PBLI模式下,教師幫助學生學習探究事物本源、認識世界的方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或以小組的形式合理規劃自己的項目研究目標、內容、方法、進度、成果形式以及評估方式,并且隨著項目進程而不斷展示、總結、反思和調整。學生和教師不停互換角色,這讓學生能夠體會“教”,從而更加高效率地學。van Lier(2004)認為PBLI體現了生態學習的理念,它不僅能為學習者提供一種更為有效的語言學習方式,而且讓學習者通過多感官,多模態的方式來理解和使用語言符號資源。不僅如此,國外一些實證研究(Smith 2005;McCarthy 2010)表明PBLI對于培養和提高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很有幫助。訓練學習策略就是“授人以漁”的做法,一旦學習者系統掌握并能合理運用學習策略,其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能夠培養起來,也就能終身受用。
6. 教學未必“教致使學”
長期以來,教學界存在一個糾而不正、摒而不棄的錯誤觀念,即“教致使學”(teaching causes learning)。許多教師至今仍篤信教學活動和結果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或輸入和輸出之間存在這樣的對應關系。伴隨這一錯誤認識可導致形成不符合實際甚至有害于教學的信念,如“教過的必定學會了”、“不教的肯定不會學”等。教學過程不是產品裝配線,不是將多個元件組配起來完成產品。實際上所教未必所學、不教未必不學。英語教學專家Willis(1996)曾言:學生所學大于教師所教;就外語/二語學習而言,“教”既非必要條件,也非充分條件,但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并非所有東西都可以教。比如個人經歷和體驗所伴隨的直接“感悟”和“知識”,這是教不了的,必須從“行”和“做”中得來。教師指導下的PBLI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經歷和體驗知識生產過程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學為本,學用結合,寓學于研,以研促學,以秀促用。項目驅動的“研”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協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付出巨大學習努力。其基于“研”的學習成果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下反復“秀”出,不斷改進,也讓學生不斷運用和提高語言技能,并且感覺到其研究成果的社會價值和功用,產生成就感。PBLI的教學以“導”和“促”為主,幫助學生養成求真精神并感受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學生從PBLI獲得的成就感是傳統以語言技能為導向的外語課堂教學難以達到的。
7. 教學乃“教之學”
教學乃是“教”之學問,是“教”的方法之學。從不同層面看教學,它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教學作為人的活動,有其自身規律,對這些規律的探究便是科學,而對規律的實際運用則是課堂藝術。21世紀的教師應該既是探索教學規律的學者,也是合理嫻熟運用規律的教者。當代教師發展的理論重視教師作為研究者的角色,上述Legutke & Thomas(1991)亦將研究者列為PBLI教師的四類角色之一。每一門課程有其特定目標,每一個課堂都有其特殊性,每一個項目都有其教育意義,都有研究價值,而最適合研究課堂的便是教師。研究者的角色要求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對普通教師挑戰很大。
PBLI主張教師開展反思性教學,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開展行動研究,使教師加深對教學過程與效果的認識,其直接目標是“有效教學”。研究“教”的同時不能完全忽視研究“教”的主體教師的需求。事實上,教師需要享受教學過程。而通過研究“教”、掌握和運用教學的一般及特殊規律,教師能夠在實現有效教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教學,增強勝任感和成就感。除了探索適于一般課堂的規律外,PBLI教師還需要全方位開展行動研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講解語言知識之方,訓練各項技能之法;
傳授學習策略之訣,設計互動任務之竅;
激發學習動機之途,組織課堂活動之徑;
改良過程管理之門,創新研學合一之道。
8. 教學亦即“教者,學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教育報告1998——教師和變革世界中的教學工作》指出:“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學是一種學習的職業,從業者在職業生涯中自始至終都要有機會定期更新和補充他們的知識、技巧和能力”。隨著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習”更成為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發展的需求。上述“研究者”角色要求實質上體現了亦教亦學、終身學習的理念。在PBLI模式下,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包括需要涉及的語言知識如專門詞匯)常常超出教師的知識范圍,學生對這些內容開展研究,將教師置于“學”的位置。這是PBLI同傳統課堂外語教學的重要區別之一。教師于“教”中“學”,在PBLI模式下不時與學生互換角色,在指導項目研究的過程中,教師逐步擴大知識面,增進知識深度,改善知識結構。通過PBLI實踐,教師對研究的領悟更深,其問題意識、規范意識更強,其研究能力能得到持續的提高。在這個意義上,PBLI能夠很好地詮釋“教學相長”的深義。
以上從PBLI角度給出的8種解讀只是部分揭示了“教學”的內涵和要求,但已經可以看出,在師生關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角色等方面,PBLI與傳統以語言技能為取向的外語教學實踐之間存在重大區別。傳統只重視語言能力訓練的教學很難給學生提供能學習和實踐運用綜合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實問題的環境和任務,即使主觀希望學生能提高綜合素質、具備高級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客觀上仍然難以培養出這樣的能力來。PBLI提供了基于意義的學習。學生通過項目研究和展演,能夠達到甚至超越專業《大綱》的要求,體現“項目研究”的綜合訓練功能和優勢,同時教師也能從中獲得利于其專業發展的益處。
PBLI倡導的理念可以概括如下:以興趣為驅動力,以研究訓練為取向,以真實項目為語言學習和運用的依托,以大量的可理解語言輸入促發大量的語言輸出。既注重過程又注重最后的產出,鼓勵學習者自主,強調學習者的語言體驗和學用結合。要求學習者反思學習過程與產出,通過較長時間跨度的項目研究和成果陳述活動,將學生的語言能力訓練、學科內容學習、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真正融合起來。這些理念完全符合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于培養高素質英語人才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應該在英語專業教育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Allen, B. & F. L. Stoller.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of project work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 [J].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5, 43(4):10-21.
[2] Beckett, G. H. & P. C. Miller (eds.).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C].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 2006.
[3] Chen, C. H. The shift to 21st century literacies: A cross-case study of EFL learning through online publishing projects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2008.
[4] Fried-Booth, D. L. Project work (2nd edition)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5] Holec, H. On autonomy: some elementary concepts [A].In R. Riley (ed.) Discourse and Learning [C].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173-190.
[6] Kagnarith, C. Theara, C. & A. Klein. A questionnaire project: integrating the four macro skill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2007, (1):2-9.
[7] Kumaravadivelu, B. The postmethod condition: (E)merging strategies for foreig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J]. TESOL Quarterly, 1994, (1):27-48.
[8] Legutke, M. & H. Thomas. Process and experienc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1.
[9] Little, D. Learning as dialogue: The dependence of learner autonomy on teacher autonomy [J]. System, 1995, 23( 2): 175-181.
[10] McCarthy, T. Integr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to a traditional skills-based curriculum to foster learner autonomy: An action research [J]. The Journal of Kanda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0, 22:221-244.
[11] McClurg, S. Increas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 achievement in reading and language arts with 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s of instruction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lden University, 2009.
[12] Parrot, M. Task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13] Smith, M. A. Autonomy and 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Factors mediating autonomy in project-based CALL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2005.
[14] Stoller, F. L. 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ontexts [A]. In G. H. Beckett & P. C. Miller (eds).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 2006: 19-40.
[15] Tims, N. R. 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in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 programs: Students’ perspectives [D].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 2009.
[16] van Lier, L. The Ecology and Semiotics of Language Learning: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M].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17] van Lier, L. Foreword [A]. In G. H. Beckett & P. C. Miller (eds). Project-based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Inc., 2006: xi-xvi.
[18] Wen, Q. & R. K. Johnson. L2 learners variables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a study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pplied Linguistics, 1997(1):27-48.
[19] Wenden, A. L. Learner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learning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2 (1):32-55.
[20] 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21]常俊躍,趙永青等. 學生視角下的英語專業基礎階段“內容▪語言”融合的課程體系[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0(1):13-17,73.
[22]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98. 世界教育報告1998——教師和變革世界中的教學工作(羅進德等譯)[R].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4]孫有中. 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 中國外語,2011 (3):49-58.
[25]王艷. 自主學習者對教師角色的期待[J]. 外語界,2007 (4):37-43.
[26]夏賽輝. 依托項目的語言學習研究及其對中國外語教學的啟示[J]. 英語教師,2011 (2):7-11.
[27]葉瀾. 教育概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8]張濤. 教學主體研究的緣起、現狀及未來走向[J]. 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 (4):156-159.
[29]張文忠. 國外依托項目的二語/外語教學研究三十年[J]. 中國外語,2010a (2):68-74.
篇8
關鍵詞:教學質量;實訓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183-02
《化工原理》課程是化工專業極為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是以在化工生產中的物理加工過程為背景,根據操作原理的特點,分成若干單元操作過程,以研究各單元操作的原理、基本計算和典型設備為核心。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對化工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擔負著培養化工技術人才,由理及工、由基礎到專業的過渡,在培養學生運用工程觀點分析解決化工實際問題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高職高專院校進行的《化工原理》課程項目化教學,必須轉變教育思想,從根本上打破陳舊的教育模式,針對學生底子薄的特點,降低理論要求,實施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根本的課程體系,加大實踐教學比例,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課程內容改革
經過近百年的《化工原理》課程發展,形成了完整嚴密的一套理論體系,雖然在教學方面得到了很大方便,但這種理論體系不適合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所以秉著“以應用為目標,學為所用,加強針對性實用性”的方針,必須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化工原理》就其內容來講,具體分為兩部分:基本理論知識和設備基礎知識。其理論知識內容包括基本概念、定義、原理介紹、基本計算講解。由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底子薄,所以對原來的理論內容進行合理的精簡,能夠做到精、深、突出基本概念與共性規律。在設備知識模塊上,必須要求學生要牢牢的利用認識實習機會,使學生對設備結構及其原理有初步的了解,使學生具備實際操作技能的能力,參加工作后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所學的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
二、精心設計實踐教學
1.化工單元操作實訓。化工單元操作實訓是根據每個單元操作過程特點而開設的,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定理、公式得到完全的應用。根據全國高校化工原理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和規定,從實訓目的、實訓原理、裝置流程、數據處理等方面,組織各單元操作的實訓內容。通過實訓可進一步學習、掌握和運用學過的基礎理論,加深對化工單元操作的理解、鞏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實訓技能和科研能力。由于化工原理實訓設備往往規模較大,接近工程實際,是多因子影響的綜合實訓,因此學生可以通過實訓打下一定的基礎,對以后的實際工作有很好的幫助。同時,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作風,通過誤差分析及數據處理,使學生嚴肅對待參數測量、取樣等各個環節,注意觀察實訓中的各種現象,運用所學的理論去分析實訓裝置結構、操作等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集中精力進行觀察、記錄和思考。
2.《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綜合訓練。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是化工基礎課程教學中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環節,也是培養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實踐,更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如何運用化工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以及常用設備的結構和性能等知識去解決工程上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正確樹立工程觀念和嚴謹的科學作風,使學生掌握查閱文獻資料、搜集有關數據、運用計算公式等方法,從而使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得到提高,這也是學生完成從理論過渡到實踐的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如何兼顧技術上先進性、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綜合分析設計的任務和要求,正確選定工藝流程、工藝設備型號,能夠正確掌握過程計算以及工藝設備的設計計算方法等能力,同時也要學會用精煉的語言、簡潔的文字、圖表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和結果。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必須從理論教學入手,通過課程設計加強理論教學,從而提高化工原理教學的質量。
3.化工單元仿真實訓。采用的是北京東方仿真軟件公司的DSC仿真系統,可以真實地把生產中的基本單元過程,通過仿真培訓了解本專業所涉及到的化工單元操作的基本知識,熟悉本專業中常見設備、儀表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專業知識在客觀實際中的應用方法和應用技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分析實際問題,培養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求學生掌握各基本單元的基礎知識,了解設備的原理和結構,使實踐動手能力得到提高,能夠充分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具有解決出現簡單工藝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工程素質和工程能力,提高學生的勞動觀點和經濟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我校地處內蒙古烏海,這里周圍有許多大型化工企業以及新建的烏達化工園,他們是我們辦學不可獲缺的資源。通過建校至今的長期合作,我們與周邊大型化工企業建立了“互惠雙贏”的實習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使學生在了解生產主要設備的類型、結構特點、尺寸、材料及保溫防腐措施的基礎上學習工廠和車間化工產品的生產工程原理、方法、工藝流程及成本核算概況。了解生產中原料消耗及產物量的簡易估算方法,收集生產現場的數據,作必要的物料、能量衡算,對生產狀況作一定探討,對所發現的生產薄弱環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通過在工廠車間的參觀學習,使學生了解化工廠的必備生產環境,對化工生產概況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獲得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的實際感性知識,擴大知識面,加深對化工企業的理解,樹立為化工而奮斗的精神。學生還能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分析實際問題,培養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學習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工人們的團隊精神及創業精神,使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工作的競爭能力得以提高。
四、改進教學方法
《化工原理》課程以研究化工生產中物理加工為背景作為主要任務,掌握具有共同規律的各種單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設備的構造、性能與操作原理;研究“單元操作”及其典型設備的有關計算,通過對各種“單元操作”的分析,尋找適宜的操作條件,探索強化過程的方向及改進設備的途徑。我們要打破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重點放在以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對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牢固掌握“單元操作”的基礎理論,初步掌握化工過程的開發、設計與操作的有關方法,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會從工程實際出發,運用工程觀點從多種角度,尤其是經濟角度考慮技術問題。
實踐證明,《化工原理》項目化教學充分結合高職高專教育對象的特點,基于本課程的教學特點和學生底子薄的缺點,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上,使學生把所學的化工原理理論基礎知識能夠用于實際。于此同時,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并且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工作能力,進而推動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在此后的教學中,我們仍將繼續努力對教學的創新與改革作進一步的探索,為以期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化工人才。
參考文獻:
[1]邱運仁.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篇9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法;項目化教學的特點、設計;項目化教學的實施、評價
一、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
它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一種。一個項目是計劃好的、有固定的開始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原則上項目結束后應有一件較完整的作品。
其實施的流程如下:
1.明確項目任務 教師提出任務 同學討論
2.制定計劃 學生制定 教師審查并給予指導
3.實施計劃 學生分組及明確分工 合作完成
4.檢查評估 學生自我評估 教師評價
5.歸檔或應用 記錄歸檔 應用實踐
二、項目化教學的特點
1.實踐性:項目的主題與真實世界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2.自主性:提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內容和展示形式的決策機會,學生能夠自主、自由地進行學習,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
3.發展性:長期項目與階段項目相結合,構成為實現教育目標的認知過程。
4.綜合性:具有學科交叉性和綜合能力的運用的特點。
5.開放性:體現在學生圍繞主題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評價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
6.評價特點:項目型教學的評價注重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能力發展的過程,測評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各環節的表現以及作業質量。
三、教學實施的條件
1.師資條件
根據IT行業的特點和我校幾年來的項目化教學的實踐,我們在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師資配備上注意以下幾點:
①良好的師德。
②有較深厚的理論功底,專業知識面廣,綜合能力強。
③有較強的實踐經驗(一般要求至少要有在企業中從事兩年以上的專業工作的經歷)。
2.設備條件
項目化教學要求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有機的結合起來,授課的方式不再是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而是以學生以主體的討論式、應用式的教學。
四、項目化教學的設計
1.項目化教學的設計原則——一個中心的轉變
(1)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
(2)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
(3)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際開發操作為中心
2.教師的作用
(1)項目的選取
(2)創設學習的資源和協作學習的環境
(3)要以學生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評價學生學習效果,更要關注過程
3.教師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時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項目的選定
選定的活動項目滿足以下要求:
①項目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大綱所要求的范圍以內;
②學生對所確定的項目及其結果有著較強的興趣;
③項目所涉及的內容是學生所比較熟悉的:
④項目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所涉及的內容符合行業的最新理論,且通過學生主動的探索和學習是有能力完成的;
⑤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最好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
(2)項目實施的設計
項目實施的設計應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①項目活動是否能夠調用學生的已有知識。
②此項目能否讓學生感興趣,能否激勵學生收集有關資料,激發學習自覺性。
③是否能讓學生們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學習。
④是否能讓學生們把他們所學的知識與現實聯系起來。
⑤項目內容是否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五、項目化教學的評價
在項目內容討論評價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成果,切記不要在學生面前評論誰對誰錯,項目實施成功與否應看整個過程的進行情況。當然在學生交流項目實施的結果的時候,老師也應該耐心地聽取,不能因為哪個學生講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學生的行為,否則,學生就會失去信心,項目實施就會失敗。
實行項目化教學,是我們剛開始進行的一項教學改革的探索,其經驗還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的積累,但從目前進行了項目化教學的學生的就業質量來看,項目化教學取得了成功。因此項目化教學在技能型、應用型高校的教學中是有推廣價值的,我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和積累經驗,為提高應用型高校的教學質量,做出自己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白宏潔;楊蕊.高職項目化課程設計和考核方法改革的實踐探索[J];職業時空;010年04期.
[2]劉穎;王麗菊.;基于項目教學在《網頁設計與網站建設》中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24期.
篇10
1教學條件還不能滿足項目化教學的要求
由于平面設計實施項目化教學的過程是以學生為主體、完成一定的“任務”為主線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對學校的實驗實訓設施和教師配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專業教師配備不足
平面設計教學是基于一定的項目進行的,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必要的實踐操作,需要教師隨時對學生實踐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必要的檢查評價,但由于目前班級學生數量都在40人左右并且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層次不一,教學組織安排難度較大.雖然可以把學生分組,并讓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老師”的角色,以稍解師資短缺之困,但確定學生分組時也有問題:組分得大,教師能指導得過來,但只是少數人做而大多數人看,不是每個組員都能得到相應的能力鍛煉;組分得小,教師指導又成問題,而且“小老師”們也只是幫助組員完成任務,而不能真正讓組員掌握其中的知識點,這就又使小組協作學習的效果打了折扣.問題的關鍵還是專業教師配備不足.
1.2實訓場室難以滿足項目化教學需求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設備還不能滿足分組教學需要.實訓室沒有按照完成工作項目的需要來建設,平面設計課程專用的實訓場所不能完成綜合設計訓練,不具備生產性實訓功能,無法按照企業中做項目的流程來完成課堂中的項目,因而難以保證項目化教學的質量,也難以與企業和社會需求緊密銜接.應增加實訓室對外開放的時間,允許學生在實訓室上晚自習.在教學開展上盡量實行小班教學,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應按照項目教學法的特點建設專業實訓實驗場室,利用長三角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有利因素,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爭取在企業內實地開展項目化教學,真正做到校、企合一.雖然這樣會大大提高辦學成本.但只有解決了實驗實訓場地和專業教師的完全配備問題,項目教學才能夠全面展開.
2教師對項目化教學的理解還存在偏差
以學生為主體,項目為驅動,行動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法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可是在具體實施中,大部分教師依舊使用“案例法”教學,給人以“新瓶裝陳酒”的感覺】.大部分教師對項目教學的理解存在偏差.針對以上情況,首先要讓教師理解什么是項目化教學.其實項目化教學就是把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項目或事件,設計出每個項目教學方案,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設計教學思路,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就是說,在項目教學的具體實施中,學生是整個項目實施的主體,教師僅僅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在教學中要對學生“放心”,更要“放手”[3】.項目教學法在具體的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由教師描述清楚“做什么”、“為何做”、“由何來”,使學生既明確行為目標,又激發學習動機.其次讓學生嘗試完成工作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導.如果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準備而難以完成任務時,則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在做的過程中遇到的具體情況提出問題.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直接給出解答,應當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查閱其他資料或通過互聯網獲得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或技能.對于通過努力仍然不能成功,或理解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或其他做成功的學生應予幫助,使這些學生能夠領會要點.最后在學生完成工作任務后,教師應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固化操作技能,提升技術水平.總結的重點是過程性知識和心智技能的原型內化細節,能夠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做能更好”是內化的標志【4】.
3學生對項目化教學還需要適應
盡管平面設計項目化教學很受學生歡迎,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主動去“做”的意識很不夠,部分學生對項目化教學缺少必要的心理準備和角色認同,在工作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轉換角色,不能按企業工作角色來要求自己,還有部分學生對小組或個人完成工作任務一時難以適應,感嘆任務負擔過重;課后查找資料、完成項目時間緊,因而課后拓展任務完成質量有高有低.要提高學生對項目化課程的適應能力,就要加強對學生進行項目化教學的宣傳,從學生一入校開始就做好心理準各,通過講座、培訓等形式讓其轉變思想,逐步適應項目化課程改革,適應項目化教學和教學方式,同時要加強學風建設,強化學生的工作意識,調動學生參與項目化課程改革的積極性,盡量多組織些校級、系級的競賽,通過競賽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