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教學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9 19:05: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比賽教學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無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我們必須遵守法律,游戲中我們必須遵守規則,所以大學生必須培養自身的規則意識。在大學籃球課中采用比賽法教學,可以讓學生能夠盡快的掌握和運用比賽規則,從而加深高職學生對籃球技術和戰術的理解,提高高職學生的欣賞籃球比賽的水平。利用課堂教育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籃球規則,利用籃球比賽使大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籃球規則,并增強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使高職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
2將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更好地學習基本技術
只有掌握了基本技術和戰術,才可以在比賽中有更好的發揮,通過教學比賽,學生可以更加容易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不管是運球、接球還是投籃成功等。學生在運動比賽中感受到了樂趣,自然就會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那么教師就需要大力練習學生的基本技術,促使學生將掌握到的技術應用到比賽當中。
3大學籃球教學中比賽教學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比賽場次安排較少,手段較為單一
大學籃球教學中采用比賽教學法進行施教,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便于教師從傳統教學模式中發現問題,采用針對性措施進行訓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比賽教學的場次安排有限,僅僅通過幾次教學比賽來實施籃球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不夠現實。同時由于比賽手段的單一,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3.2比賽方法同實際競賽發生脫節
按照籃球教學比賽的規定,對于每個籃球隊的參賽人數都有限制,即便在比賽中可以采用更換隊員的形式增加參與人數,但通常由于過分追求比賽勝利,難以有機會安排技術能力有所欠缺的學生參與比賽。如此一來,打擊了學生參與比賽的積極性,特別是對技術能力較差的學生造成打擊,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3.3比賽設置的數量和學生人數差距較大
在大學籃球比賽教學過程中,由于籃球比賽的數量通常較少,而學生的人數相對較多,如此一來就導致學生參與裁判工作占據的比例較小。大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無法提高裁判能力和綜合水平。
4加強比賽教學法應用的策略
4.1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活動要合理有效的組織和分配
在大學籃球比賽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分配時間,要合理控制比賽時間占據課堂時間的比例。在具體時間分配上,可以將比賽教學時間設置為課堂時間的60%,其他活動占據課堂時間的30%,余留10%的課堂時間作為學生素質練習使用。通過合理分配時間比例,有效組織分配,促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掌握技術動作。教學過程中,教學堅持從易至難、從簡至繁的基本原則,利用學生體育骨干參與完成,從而提高學生技能水平。
4.2運用比賽法時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采用比賽教學法時,要做到知己知彼,在了解關鍵信息的基礎上,合理發揮籃球比賽教學法的價值。教師對學習環境及學生情況和教材要全面掌握,要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要掌握學生身心特點及實際情況,采用合理的比賽教學方式,設置合理的比賽教學標準,從而科學開展比賽教學。
4.3采用籃球比賽積分法強化訓練
大學籃球教學過程中,比賽積分法貫穿籃球比賽教學的整個過程,包括基本的傳球、發球和運球、投球等實施的一種籃球比賽積分教學方法,這是大學籃球比賽法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籃球比賽積分法能夠讓高職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籃球技能和要領,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健康體質,為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最好的籃球比賽積分法就是以小組為基本比賽單位,讓大學生在交流、配合、探討和鍛煉中,相互學習、相互進步。這種以小組為比賽單位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大學生參與籃球比賽的意識,體驗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還能夠創造和諧、融洽、民主的教學氛圍,提高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例如在大學籃球比賽中,將學生平均的分為幾小組,讓每一小組之間都能夠進行排球比賽,采取三局兩勝或五局三勝制,分別給每一組幾分,比如勝一局記兩分,輸一局記一分,最終以積分最高者為勝。以這樣的方式進行籃球比賽,可以調動高職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籃球課程的興趣以及體育意識。
4.4運用全新的教學方式
籃球比賽的特點要求運動人員要想真正適應激烈爭奪中的快速攻守,最重要的因素是速度。特別是在快速中運用技術的能力、完成技術動作的速度以及技術動作之間的銜接速度。教師要把握籃球比賽的特點,采用比賽教學法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技巧,注重速度,讓兩者完美結起來。教學比賽法是以比賽為核心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在籃球運動項目中,學生把自己掌握的專業技能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在比賽中掌握運動技巧。這種比賽法教學,教師不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重復的動作教學上,促進籃球教學的完整性和實效性的發揮,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在教學中加入多媒體技術,運用DV,幻燈片等教學手段,全程記錄學生的比賽狀況,在比賽結束之后放給學生觀看,這樣能讓他們更好的發現自身的缺點,之后進行有針對性的聯系,提高教學效果。
4.5采用比賽教學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大學籃球教學過程中,采用比賽教學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比賽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大學籃球課程產生較大興趣,希望在籃球比賽中運用戰術來提升個人運動技巧。而比賽教學法中,學生籃球技能的提升不僅僅在于個人運動能力及運動技巧,對戰術運用及比賽規則等都可以進行熟悉和掌握。教學中,教師臨場指導,針對性安排戰術或技巧比賽。在比賽中,貫徹和落實教學內容,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促進學生籃球運動水平的提高。在比賽教學中,教師認真觀察學生參與比賽的全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效果進行客觀公正評價,有利于學生了解自身短板及自身優勢,提出相關改善性建議及措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采用進攻防守比賽等具有較強目的性的針對性比賽,提升學生籃球專業技能和戰術運用,提高學生對籃球比賽規則的了解及熟悉,從而利用籃球比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5結語
篇2
關鍵詞:領會教學法;高校;羽毛球教學
體育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應當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羽毛球運動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在教學中注重對大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羽毛球選項課的教學。“領會教學法”被許多體育學者推崇為體育改革中球類教學的新趨勢,它有別于球類中傳統技能教學法,側重于球類運動的特點及戰術意識,而非技術動作本身。 本文嘗試將此種方法運用到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并進行教學實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論文百事通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羽毛球選修班學生80人,實驗班40人,對照班40人。實驗班和對照班都是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確定的。為保證實驗的效度和可靠性,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基本身體素質進行測試和顯著性檢驗,結果P>0.05。檢測結果表明教學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基本情況無顯著性差異。 br />1. 2 研究方法
(1)教學實驗法 實驗時間為2008年9月-12月,教學時數為64學時。我們嚴格控制實驗的無關因素介入,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學內容、進度安排一致,由同一教師任教。唯實驗班采用“領會教學法”,對照班仍采用傳統的技能教學法。教學實驗結束時,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羽毛球技術、羽毛球理論知識的測定。
(2)數理統計法 我們對獲得的實驗數據,在計算機上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結果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不論從技術評定還是從達標成績上實驗組與對照組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其差異我們認為是由于采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的結果。表明在羽毛球教學中運用“領會教學法”效果良好。另外實驗組學生的理論課平均分比對照組學生的理論課平均分要高4.2分。因為“領會教學法”是以“項目介紹”和“比賽概述”作為學習某項球類運動的開始,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該球類運動的項目特點和比賽規則(如比賽的場地、比賽時間的限制、得分的方法等),以及比賽所涉及的基本技巧。從而使學生在接觸某項球類運動的最初,就對如何從事該項運動有較清楚的認識。在實踐中學習、在比賽中運用的“領會教學法”對于加深學生對羽毛球運動項目的認識,理解技戰術方法,提高理論學習興趣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
表1 實驗后兩組學生技術評定和達標成績對照表
技評(均值) 達標(均值) 理論知識
(分) P值
正手發后場高遠球(分) 對擊高遠球(分) 正手發后場高遠球(分) 對擊高遠球(分)
P
實驗組 85.5 85.1 86.2 84.8 84.6
對照組 79.4 79.7 82.3 80.6 80.4
差值 6.1 5.4 3.9 4.2 4.2
2.2分析
2.2.1“領會教學法”的內涵及應用
領會教學法(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Approach)是英國體育學者邦克(D .bunker)和桑普(R.Thorpe)于80年代初提出的革新球類教學的一種思路。其基本指導思想是“把球類運動的特點及戰術意識,而不是技巧動作本身,作為球類教學的重點。”(廖玉光等.“領會教學法”的思路.中國學校體育,1998;3:28-29)這一觀點的提出,立刻引起國際有關專家和學者的觀注,十多年來,經過反復實踐和不斷的改進,這種教學方法日趨完善,并在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地被廣泛應用。目前“領會教學法”已被公認為球類運動教學的新趨向。
“領會教學法”把體育課的著眼點從傳統的強調動作技術的發展轉移到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興趣。“領會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6個部分,如圖2所示。與傳統教學方法截然不同的是,它不是從基本技術教起,而是讓學生先對羽毛球運動的基本規律、規則、技戰術特點有所了解,著重進行戰術意識的培養,并把戰術意識的培養貫穿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讓學生了解羽毛球運動的項目特點、發展簡史和競賽的組織、裁判規則,使學生對羽毛球運動有個較清楚的認識。接著營造課堂氣氛,培養攻防意識,進行德育教育,在球場上運用各種技戰術,為的是給本方創造得分機會,并阻止對方得分。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練習,在對練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瞬時決斷能力的訓練,以培養和訓練學生全面觀察、把握時機、及時應變的能力。使學生逐漸體會到羽毛球的特性,從而產生想學羽毛球技術的欲望。在學生對比賽過程有所了解并有所實踐后,教師才根據學生的能力及需要,引導學生進入技能演示階段,開始教授學生各種動作的要領和合理運用技術的訣竅。開始時,不要過多要求學生的動作是否標準規范,練習后,再對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講解、糾正。通過反復結合實踐的練習和比賽來鞏固,從而促使他們完成有質量的、有效果的動作,在實踐中不斷體會和掌握動作,最終達到比賽中運用自如的目的。
2.2.2“領會教學法”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領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把羽毛球運動的特性與戰術意識作為羽毛球教學的重點。領會教學法能夠教授學生在如何做(how)之前明白為什么做(why)。在學習技術動作時,先讓學生對要學習的內容有初步了解,建立表相概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經過相應的實踐后,由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因人施教,學習技術動作,然后通過自身的練習和比賽加以鞏固,最終達到在比賽中應用自如的目的。并在教學中創造條件為全體學生提供比賽機會,以使每一個學生在比賽中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并體驗比賽帶給自己的和成就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不僅促進了學生運動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且在認識上對羽毛球運動的本質規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從而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使該項運動成為大學生現在和今后鍛煉身心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思。領會教學法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自練能力,體現出人本主義思想。
2.2.3“領會教學法”體現了現代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和運動技能學習規律
現代羽毛球運動是人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及心理素質等因素的綜合體現,不僅要求運動者掌握精湛而全面的動作技巧,而且要具備在不同場合采用各種不同動作的隨機應變能力。領會教學給球類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法,這就是在技術演練之前進行戰術演練。對球類運動有所理解之后就會形成一些戰術意識,這些戰術意識會使學生有效的選擇技術和利用技術。相反的,“技術”教學法把著眼點首先放在學生的技術教學上,然后在成型的技術的基礎上再進行對戰術理解的介紹。在教學中將訓練學生應付各種復雜情況的能力作為學習的關鍵,并根據學生的需要因人而異地教授各種技巧動作。這意味著在羽毛球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羽毛球動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明白如何運用這些技巧,即讓學生掌握羽毛球運動的本質規律和內在聯系。從而避免學生生硬、盲目地完成動作,刻板、機械地進行戰術配合,而且能使他們學會技巧和戰術的配合。領會式教學強調的是技術運用,組合技術具有實用性,它直接運用于攻防對抗之中,節省了用于單個技術學習的時間,增加了應用性練習次數,從而提高了比賽能力。“領會教學法”將教學內容有計劃、有針對性的不斷融入比賽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整體上促進了學生羽毛球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顯然,這種教學方法兼顧了羽毛球教學的特點,提高了羽毛球教學的質量。
2.2.4“領會教學法”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領會教學法”強調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想練結合,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從而把積極的身體練習感知和主動的思維認知有機結合。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羽毛球教學效果。由于“領會教學法”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使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關系和地位發生了改變,教師的注意力從對教學的控制轉向對學生學習與理解的指導上,學生的學習不再是無目的或被動的,他們將根據自己的水平按需學習運動技術,加深了對羽毛球技術的理解,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教學中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該變了傳統的技能教學法以教為主的學習模式, 使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的關系和地位發生了改變, 教師的注意力從對教學的控制轉向了對學生學習和理解的指導上. 同時, 學生的學習也不再是無目的和被動的, 他們將更根據自己的水平按需學習運動技術, 加深了對羽毛球技戰術的理解, 并使技戰術不斷提高于加強。
3. 結論與建議
3.1在羽毛球教學中采用“領會教學法”對提高其教學效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應嘗試在其它的球類項目中運用此方法。
3.2“領會教學法”適應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對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3.3“領會教學法”體現了現代羽毛球運動的特點和技能學習規律,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比賽的形式作為學習羽毛球技能的出發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將“快樂體育”的理念貫穿于羽毛球教學中。 參考文獻
[1] 廖玉光.領會教學法的評價[J].中國學校體育,2003(5):22
[2]廖玉光, 殷恒嬋編著. 球類領會教學法[M].北京: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1.
[3]曲宗湖等.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篇3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致力于解決當前語文課堂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語文課喚不起學生的美感享受、語文教學淡漠人文光輝的問題。通過構建動態詩化課堂來追尋詩意語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語文素質培養。
二、實施措施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所倡導的,是一種綠色、詩性語文的回歸。
“動態”是理念,在于三個開放:開放教材資源,靈活使用教材,注重現生成資源的利用;開放教學目標,不用預設的目標主宰教學,不束縛學生思維;開放教學過程,板塊設計靈活,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與質疑,使課堂靈動飛揚。
“詩化”是境界,在于三個詩意:
①教師詩意組織教學。教師創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引領學生在詩意情境中享受語文。
②師生詩意解讀文本。師生借助生動優美的畫面、聲情并茂的朗讀、趣味盎然的活動,對文本進行感悟、內化、想象,實現對美的欣賞、體驗、創造。
③學生詩意享受語文魅力。學生激發出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里,進行更高層次的發展。
五維度是實現動態詩化課堂教學的五個元素:課前演講,詩意導入,美點品賞,存趣創作,開心評價。
①課前演講三個專題
詩歌朗誦、美文美背、我來演講。在語文課前三分鐘里,讓學生根據教材、語文主題叢書和節假日等生活契機,或背誦相關詩文,或演講見聞、發表評論。同時設計階段性專題,如新生入校開展“自我介紹”等主題演講。
②詩意導入三個一
一份溫馨禮物:始終把飽滿的精神狀態、淡而甜美的微笑作為走進教室送給學生的第一份禮物。一段精美語言:或用抒情的語調,或用名句、古詩詞、歌詞,或用妙語導入,引導學生進入詩意學習情境。一個情感基調:選用與文本氣氛相稱的圖片、音樂,為學生創設一個入情入境的學習環境。
③美點品賞四方法
圖文相宜欣賞美:借助多媒體手段,用精美的圖畫再現課文的意境,把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聲情并茂體驗美:用聲情并茂、形式多樣的朗讀傳達課文的情境,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文本的語言美、圖畫美、音樂美、情感美。關注朗讀技巧。
品味文本挖掘美:學生借助文本賞讀卡,做好品味文本的準備。品味文本時,教師退下講臺,以學生身份傾聽、質疑、補充、糾正,融合歸納和提升。及時抓住新生成問題,合作探究,豐富課堂內涵。
畫面板書勾勒美:運用畫面進行形象化的板書設計,增加課堂的詩意,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④存趣創作五梯度:學生感受體驗、確定寫作內容、提出寫作要求、小組寫作交流、推薦優秀作品班級交流并納入班級文集。
⑤開心評價二重奏:開心等級評價(引入升級機制,激發學習興趣)、詩意語言評價(內化為自身動力)。
三、主要創新點
1、理論層面
①理念先進,能切實讓學生在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和文學素養的同時,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②是對濰坊市“345”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層挖掘、是自主互助合作課堂的細化。既是語文教學的返璞歸真,又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先進理念相結合。
2、實踐層面
①課題研究的問題是從教學實踐中產生的,著眼于學生生活與學習實際進行思考,各維度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是針對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瓶頸問題的有效突破。
②課題的實驗過程扎實有效,材料積累翔實條理,實驗數據可靠,課題的實驗準備、實施工作細致有序,課堂授課、材料匯報精心細致。
③“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中的“美點品賞”“開心評價”“存趣創作”有鮮明的創新意識。
④可操作性強,師生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例如教師的下水作文、隨筆集,學生的日記、詩集、文集,班級文萃……就是存趣創作最好的實驗效果。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效果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歷經三年實驗逐步總結提升形成。過程材料匯編為《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課題研究方案及研究過程材料選編》;教學反思匯編為《璞玉心語》;案例《語文教學要關注教育個性生命靈性的啟迪》獲諸城市金點子一等獎,同年發表于《中國教師》;論文《讓語文成為詩意的棲居地》獲山東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試驗中,師生有了明顯的變化:
1、學生變化
①學生有了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逐漸養成了自覺讀書的習慣。他們領悟到了語文的魅力,主動探尋語文的奧妙。問卷調查顯示,85%的學生喜歡語文了,對語文課的期盼與日俱增。
②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的閱讀面寬了,日記本厚了,知識面廣了。白雪、姚成圓等多名同學代表學校參加市縣級比賽獲獎。
2、教師方面
篇4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合作式教學改革探討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屬于國貿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政策兩部分內容,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后續實務操作性課程做好理論和政策上的鋪墊。由于該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開展合作式教學,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及合作學習的能力,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合作教學法概述
(一)合作教學法的含義
合作教學法主要利用各小組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資源,互相支持去完成學習;并利用小組本位的評核及各組間的比賽,營造團隊比賽的氣氛,以增進學習效果,使學習機會更為平等,學習動機更為強烈。
(二)合作教學法的策略
1.小組成績分工法
簡稱STAD,是典型的合作教學,其原理是將學生分成4―5人一組,盡量使每一組的學生結構具有最大的差異,其差異結構類似于整個班級的結構。采用演講法或討論法學習,以學生過去的成績為基準,每人進步成績均可為團體加分。各組練習中的表現,最優的與最優的比,差的與差的比,構成不同的分陣。
2.小組游戲比賽法
簡稱TGT,與STAD類似。學生也分成5人左右小組,每組均為異質性小組,并有每周一次的競賽。教學的程序,先由教師講述第一節課,然后分給工作單。同一組的成員共同進行學習,并隨時舉行評量,以確定各組員以學習精熟。在小組練習之后,有學末競賽。采用能力分級法;各組同程度的成員互為比賽對手。不論哪一級的選手,凡得第一名的均贏得相同的分數。TGT的教學策略與STAD主要差異是以學藝競賽代替考試。
3.團體研究
薛倫(Sharan,1976)所提出,將教學分為幾個主題,并將全班分為多個小組分別負責這些主題,而每一小組成員再針對該組主題進行分工。每一小組準備其所負責的主主題并向全班同學報告。學生成績以小組報告質量和其他相關的團體表現為依據。本法所強調的是分工合作與共同分享團體努力的成果。
4.拼圖式教學
由阿倫遜(Aronson,1978)設計。將教材分成若干小題,負責相同小題的各組代表先成立專家組,共同研討該小題至精熟。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組,負責將研討的內容教給同組其他同學。
(三)合作式教學法的優缺點
1.優點
通過合作式教學有利于增進同學間的感情,加強合作,發揮個人的專長,提高工作效率。
2.缺點
有時候大家的意見分歧太多,爭論不休,小組無法統一意見。另外小組討論時,有時會有不愿分擔責任的同伴,甚至推卸其責任,造成團體目標無法完成,影響團隊的成績。
二、國際貿易原理課程教學現狀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作為國貿專業學生的一門基礎必修課,主要講授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基礎知識,由于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需要進一步改革的地方。
1.教材普遍存在滯后性
國際貿易原理教材中古典和新古典貿易理論部分所占的篇幅較大,對現實意義更強的當代國際貿易理論只作了簡單的論述,一些新的理論沒有及時補充進去;教學重點不能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改變,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不夠,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理論的應用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專業基礎薄弱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作為國際貿易原理課程的先修課程,這些課程盡管在教學計劃都有安排,但是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不理想,專業基礎知識薄弱勢必會影響到國際貿易原理課程的教學效果。
3.教學方式以教師滿堂灌為主
目前,很多高校在國際貿易原理過程中主要采用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無法實現教學一體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理論與實際脫節較為嚴重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長期以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過分依賴教材,偏重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忽視了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利于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合作式教學在國際貿易原理課程中的運用
(一)深化教學方法改革
不斷開展教學研究,系統總結教學成果,突出能力培養核心,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更多采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課堂設計,加強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1.開設研討課與自主學習課
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大班講授,小班討論的授課方式,研討課采用課外準備、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的方式。大班課學生人數控制在100―120人之間,小班討論課學生人數控制在30人左右,每個小班分成5個小組,每組6名左右學生。小組長的選舉需要由學生民主推選,這樣既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發言的機會,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講授比較優勢理論時,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談談對比較優勢陷阱的認識,對我國應如何發揮現有的比較優勢,如何創造新的比較優勢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在講授產業內貿易理論和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就哪個理論更適合目前的中國展開討論。
2.結合案例進行合作式教學 國際貿易原理課程是國貿專業學生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為了避免討論變成紙上談兵,在開展合作式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現實案例教學,通過指導學生針對案例討論,提高學生的專業敏感度。
3.增加課程小論文
在開課初期,教師對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部分留若干題目,學生選題開題,并撰寫課程小論文。這樣做,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學習借鑒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評判能力、論文寫作能力、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增設課前外經貿新聞環節
每節課課前留出5分鐘由各小組輪流播報外經貿新聞,不僅可以拓展學社國內的專業視野、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口達表達能力,調動學生關心國際經貿大事的熱情。
(二)加強教材建設
結合國際貿易理論新動態、學科前沿知識及學生課程能力培養新要求,編寫《國際貿易》教材。強調理論教學的應用性、實踐性,每章配備案例和能力素質訓練設計;增加了貿易救濟措施、原產地、普惠制等當代國際貿易中較為突出的實踐性知識、工作過程性知識。結合教學改革和教學實踐,編寫《國際貿易原理案例集》,理論教學與應用訓練密切結合,強化案例的時代性、適用性。
篇5
操作系統原理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操作系統管理系統中所有的軟、硬件資源,為用戶和計算機之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間提供了一個接口。操作系統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多種不同的操作系統,其組成結構、設計思想和實現各有特色,也使得操作系統課程內容龐雜、涉及面廣和概念抽象,教師不好教,學生不好學。目前,操作系統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學互動匱乏。
教師在進行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時,主要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導致學生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學生思考的空間狹小,課堂缺乏互動,教學信息溝通不暢,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信息不對稱”。
2)教學內容與其他課程脫節。
操作系統與計算機組成原理等課程、操作系統課程設計與數據結構程序設計等脫節,學生不清楚操作系統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中的地位與作用。
3)實踐環節薄弱。
操作系統課程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學生對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往往要通過實踐加以理解和深化,目前開設的實驗課程不足以滿足理論教學的需要。
2 知識樹
知識樹就是用樹的形式體現整個課程或章節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其要領就是用樹干、樹枝、樹葉、果實等元素,將識記材料依據其從屬形成一棵知識“樹”。人們形象地把知識樹稱為學生學習的“地圖”,有了它,學生思維才不會跑偏,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地圖”就越顯得重要。操作系統課程知識樹如圖1所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示。
從圖1可以看出,操作系統有5大管理功能,正好是知識樹上的5個樹枝,樹枝上的樹葉或果實就是每個管理功能要掌握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時,教師用板書或幻燈片的形式描繪出圖1,可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操作系統的知識體系;然后再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多聯系實際,運用類比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探究式教學、案例引導教學等,使學生尋找到摘取操作系統“果實”的途徑。將知識樹用于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好處。
1)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設計。
對教師來說,知識樹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備課,對課程體系進行系統全面的建構:知識樹的梳理,使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研究更加深入;畫好知識樹后,教師在備課和講課時就有了目的性和針對性。對學生來說,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知識樹時,教材知識的脈絡就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明確了要掌握的知識,學習更加有效。
2)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的意義已從記憶和復述知識轉向發現和使用知識,從而實現知識體系有意義的建構。應用知識樹進行操作系統課程的教學,可較好地契合建構主義理論的要求,幫助學生把握操作系統知識體系的構成元素,解讀各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實現課本知識到學生領悟知識的遷移。
值得注意的是,知識樹的構建需要學生本人在模仿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認識獨立完成,這樣學生才能不斷地從中吸取知識,培養興趣,收獲快樂。學生要注意千萬不能直接照抄或復制其他同學的知識樹,否則很難建構個性化的知識結構,收不到良好效果。
3 遷移教學法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解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好比牽著手走,卻隨時準備放手。在這上頭,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這番話道出了遷移教學的根本問題。教師傳道、授業、解惑,最高境界是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老子說“授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同近代教育學提出的遷移教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遷移教學基本思路如圖2所示。
由圖2不難看出,遷移教學與傳統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遷移教學強調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是博學多才的引導者,是引領學生步入知識王國的“導游”,學生則是充滿好奇心、滿懷強烈求知欲望的“游客”,在興趣與探究精神的感召下,主動獲得暢游知識王國的獨特體驗。在遷移教學中,學習材料的組織、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的指導方法,都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教師有意識的指導有助于學習的積極遷移或者實現正遷移。教師在教學時有意識地運用啟發式、引導式、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比較學習材料的異同,啟發學生概括總結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遷移。
4 基于知識樹的遷移教學過程示例
基于知識樹的遷移教學法可分為繪制知識樹、分析探索和總結評價等3個階段。
1)繪制知識樹。
繪制知識樹的目的在于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實現順向遷移。例如,在復習請求式分頁存儲管理知識時,基于學生已學習過實存分頁存儲管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復習時理出主要知識點,包括分頁管理的基本思想、分頁地址變換、性能評價、頁表等,進而總結出實存分頁存儲管理的局限性,然后自然引出請求式分頁管理的必要性,指導學生畫出知識樹。分頁管理知識樹如圖3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知識樹繪制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包辦。知識樹的構建主要取決于學生對知識中概念關系的理解,因此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不一定要求一致,教師可提供一些知識樹范例讓學生模仿,圖3所示的分頁管理知識樹只是一個范例,并不是唯一的分頁管理知識樹。教學實踐表明,讓學生參與知識樹繪制有很多益處,不僅令學生很好地復習了所學知 識,而且對加深學生理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舉辦學生知識樹演講比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分析探索。
分析探索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分析、探索問題,實現知識點的積極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的遷移,叫正遷移,也叫積極遷移。學生通過構建和學習圖3所示的分頁管理知識樹,發現它有一些要改進的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問題,如當一個用戶程序的頁數大于當前總空閑內存塊數時,系統就不能將該程序裝入運行,即用戶程序將受到物理內存大小的限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提出虛存分頁管理。教師要啟發學生探討虛存分頁管理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一種以時間換空間的技術。對于虛存分頁管理,教師不要急于講解,應該先讓學生利用自己繪制的知識樹進行討論、分析、自主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盡量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解決面臨的問題,可以進行適當的啟發,給出合理建議,提供學生所需的資料,也可以參與其中討論。
3)總結評價。
教師要組織學生針對前兩個階段的工作制訂評價方案和完成教學評價,進而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如學生對知識樹中虛存分頁管理問題的描述與解決方案不盡完整。教師此時需對虛存分頁管理中要解決的3個問題進行概括總結,同時講解為此引入的數據結構:修改后的頁表以及必要的請調策略和淘汰策略,還要對該虛存管理的性能進行評價。在淘汰策略的講解中引出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頁面置換算法,啟發學生進一步認識知識之間的層次遞進關系。最后,教師要布置一些精選的練習題讓學生分析思考,同時要求學生細化和完善分頁管理知識樹。這一教學環節的要點是教師需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重點、有針對性地精講,對學生已掌握的內容不必一一重復,要充分運用討論式、交互式教學方法與學生互動,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包括肢體語言)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樂于學習,主動學習。
5 結語
綜上所述,知識樹與遷移教學法較好地契合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教師在實施操作系統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總結教學單元各知識點的內在關系,促使學生自主地畫出教學單元的知識樹,在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6
論文摘要: 普及性很強的籃球運動在學校體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學校籃球選項教學存在著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不明顯等問題。解決對策是創新籃球教學模式,采用分層教學法和比賽教學法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籃球運動在中國是比較普及的一項運動項目,在各類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籃球教法的好壞取決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首先必須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任務,確定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加強教學的計劃性,科學地安排教學進度。
一、學校籃球教學的重要性
體育的教育目標是以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體質,使其具有一定運動能力來自覺鍛煉身體,自主調節情緒,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當今社會教育主流。籃球運動的創始人美國的奈史密斯博士早在1891年發明的這種男女老少皆宜的體育游戲。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演變,當今我們在競技場上看到的籃球運動已并非是人人都能參與的競技運動,它嚴格的規則、高難的技戰術使常人“望球莫及”。這并非是奈史密斯的“初衷”,這是因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的結果。這就需要我們從為全體大學生的鍛煉身體的角度出發,合理地、有針對性地充分利用籃球運動的特點,剔除那些限制籃球運動普及的人為因素,把籃球運動的“三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二、學校籃球選項教學的現狀分析
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模式采用的是在年級內打破班級為單位的授課形式,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選項的教學模式。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各項目的教師和學生都普遍反映較好。籃球選項教學主要是根據籃球運動技術訓練的一般規律,在全面發展籃球基本技術的基礎上,不同的訓練階段安排的重點要有所側重。因此,在制訂和安排籃球教學計劃時,我們嚴格按照學生運動感覺形成的過程和籃球技能之間良性轉移的規律,采用豐富的教學訓練手段,在狠抓三項主要基礎技術的同時輔助安排其他專項技術,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克服一成不變的單調技術教學形式和教學訓練中的盲目性和無計劃性,使籃球選項教學實現了系統化、科學化的組織與安排,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阻礙著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1、籃球選項班學生的籃球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在選項教學中,學生全部都是根據各自的興趣選擇項目,基本上是每學年選擇一次,學期間只作個別調整。有的學生偏愛籃球,自始至終都選擇籃球作為選修項目;而也有相當部分學生興趣廣泛,什么項目都想學學,自然造成學生的籃球水平參差不齊。另外,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先天條件好,技戰術水平進步較快;而有的學生則受各種原因限制,進步不大,這也是造成學生的籃球水平參差不齊的另一原因,這樣一來就給組織教學帶來諸多不便。
2、學生對籃球基本技術的學習興趣不高
在籃球選項教學班中,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定的籃球技術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對基本技術的學習感到枯燥無味,一心只想著多點時間進行教學比賽。忽視了籃球技術的重要性,從而導致思想上不夠重視,特別是對傳球和運球等基本技術的學習興趣不高。
3、籃球戰術教學效果不明顯
由于學生忽視基本技術的學習,存在著技術滯后的問題,也就是在戰術動態配合中不能隨機應變的熟練運用技術,尤其是不能適時的快速傳接球。另外,防守的運動員不能積極配合防守,甚至直接采用干擾戰術的防守行動,使戰術訓練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因此,在籃球教學比賽與訓練中,學生所學籃球戰術運用效果不明顯,組織的戰術在比賽實戰中沒有實際效果,尤其是整體的進攻和防守戰術。使學生對戰術打法失去信心,甚至表示懷疑戰術方案本身,導致在教學中組織戰術教學困難,從而影響戰術訓練的質量。 轉貼于
三、創新籃球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特殊認識活動,它是認識論為基礎的“主體一客體”論,其內涵是將人類認識關系結構限定在單一主體和單一客體之內。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而高校女生是高校體育人群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是高校體育中的主要載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高校學生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現代的教育觀營造師生學習共同體,注重學生的興趣,提倡自主學習和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提問,從而激勵學生創新的內在動力。以下為自己所授課班級進行相應教學方法的運用,收到較好的效果,深受學生的喜愛。
1、分層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實行不同步的教學進度,并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生籃球課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為了避免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根據學生的情況分兩個以上的層次,一般分為較好,好,一般,對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教授行進間傳球推進時,技術一般的學生進行兩人一組面對面傳接直線球推進,技術好的學生進行三人一組直線和8字型弧線傳接推進,技術較好的學生進行背后交叉長傳傳接球推進。分層教學法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上無所事事,同時讓所有學生都體會到學有所成,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
2、比賽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眾所周知,為了使學生正確、熟練地掌握動作技術,必須通過多次、反復的練習,這樣一來,往往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和單調,這時運用比賽教學法有積極的作用。如行進間運球練習,采取比賽教學法,把班級學生分成4組,為了更好的掌握運球技術,可采取直線的方法進行比賽,這樣不僅練習了運球技術,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節了課堂氣氛增進了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實行比賽教學法后,我發現課堂學生活動越來越活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通過比賽過程中的競爭與合作,學生求勝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同時也更加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取勝。
綜上所述:體育是學校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體育課則是實現體育目的任務的中心環節和基本組織形式,是學校各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課程之一。隨著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入,籃球課教學逐步從原來的單純傳授技術、技能,漸漸趨向興趣培養、個性發展及綜合能力的提高。為了更好的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結合當前我國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實際,在籃球課的教學中我們應使大學生能充分認識到籃球運動的意義,激發對籃球運動的興趣,使學生自動自覺的進行技能學習,并經常參加籃球運動,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梅玉萍.普通高校籃球戰術教學中的三種關系[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
[2] 余麗華.籃球戰術意識若干理論問題的再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
篇7
關鍵詞 比賽 籃球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體育課教學中,比賽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比賽教學法是在比賽條件下,按統一的比賽規則和以最大強度來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比賽教學法具有鮮明的競爭性和展示自我能力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在精神高度集中狀態下,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從而促進隊員全面提高,能夠很好地調節課堂氣氛,把課堂氣氛推向。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現力,好勝心強,運用比賽教學法不但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到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很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也能提高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愛好和興趣。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高二男生班,一班32人為對照班、二班34人為實驗班(選取32人)。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關于籃球教學與訓練方面的相關書籍和論文,搜集了關于體育教學與比賽的文獻資料,為本文提供了理論基礎。(2)實驗法:試驗期為8次課,通過調查研究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表現,來說明在進行籃球教學新手內容或復習內容時,以比賽的形式繼續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達到了教學目標的同時也保證了身體素質的練習。
1.3 研究設定
實驗班和對照班均是32人為研究對象,在進行練習時都是分為四組(每組8人),每組成員固定。實驗班在進行比賽前向學生講解練習要求與懲罰形式。跳起投籃每組使用4粒球,每組安排一名學生進行統計數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準備活動部分
準備活動是體育課、訓練課、以及比賽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傳統體育課的準備活動,一般是集體排好隊形整齊劃地集體進行繞籃球場、田徑場跑步,或運球跑,學生久而久之會產生厭倦心理,不乏產生情緒低落、不積極的現象。如果體育活動采用比賽性質的方法,如跳起籃板接力、運球距離速度接力等方法,在課前準備活動階段就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接下來進一步鞏固學過的技術、學習新技術具有很好地調動作用。
2.2 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一節課的主要組成部分,即學習新的內容、復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籃球技術、技能。也是學生在體育課中身體活動的主要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部分。通過對新籃球教學內容或復習內容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分析后,以比賽的形式呈現出來,既加強了練習密度,達到了運動量的要求,又能使學生很好地復習鞏固各項技術、學習新的籃球技術。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樂觀積極、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表1可以看出:對照班在進行普通形式的行進間左、右手運球練習時,課堂氣氛較沉悶、學生態度較散漫,凌亂、無秩序,學生練習不積極,而且部分學生出現懶惰現象。而實驗班再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行進間左、右手運球接力時,能夠很好地完成技術動作的同時,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激情高漲,練習積極主動不散漫,相互之間加油鼓勁,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練習主動性。
通過表2可以看出:以自由練習形式進行五分鐘跳起單手肩上投籃時,對照班學生練次數較少、命中率較低,學生凌亂無序、自由散漫,主動性較差。而實驗班以比賽形式練習時,課堂氣氛較活躍、有秩序,學生興趣較高,積極拼搶籃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提示、相互吶喊加油,與對照班相比總投籃次數和命中率都較高。而且從學生結束比賽后的表現看,實驗班學生不但在技術上得到了鞏固與提高,而且運動強度也比實驗班要大,達到甚至超過了對學生運動量的要求,保證了身體素質的練習。比賽教學模式貫穿體育課堂教學,學生不但在課堂中能夠積極主動練習,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課余時間的鍛煉習慣和鍛煉興趣,從而為學生身心發展和終身體育提供幫助。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通過以比賽形式進行籃球教學的實驗課分析后得出,以比賽形式融入到籃球教學中,既促進了學生籃球技術、技能的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和集體主義感。而且能夠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練習與運動量的要求,培養了吃苦耐來的意志品質。也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課余時間的鍛煉習慣和鍛煉興趣,從而為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思想提供幫助。
3.2 建議
以比賽呈現的籃球教學課能夠很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教學內容與比賽形式的相互銜接是關乎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要求教師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和技術技能的特性,怎樣才能夠使兩者有機融合,是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的重要問題,怎么樣能夠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又能使學生體驗到籃球運動的興趣,鍛煉了身心才是體育課的根本。
參考文獻
[1] 曹前.不同授課方式對青少年學生籃球教學效果的影響[J].體育,2012(9下):165-167.
[2] 何成.發展式與動作精練式兩種課程模式對籃球教學效果的比較研究[J].體育,2010(1):156-157.
[3] 陳偉.高中生籃球訓練教學實踐探討[J].時代教育,2012(10):54.
[4] 史云峰.培養中學生籃球興趣的方法與途徑[J].中學教學參考.
篇8
學校要發展教師得先要發展,要提高教學效益,就要先提升教師專業化。所以,在本學期,我校教研工作的發展水平以學校工作要求為方向,緊緊圍繞“教研興師、教研興校、教研促教”的主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課題研究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教師培訓為突破口,進一步提高了教研工作實效,提升了學校的教研工作水平和教師的教研能力,使我校初步構建了符合學校實際的教研機制,保證了學校教學教研工作平穩、有序順暢開展,為了使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明顯得到提高,現將本學期的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健全組織,強化管理,提高教研管理實效。
本學期開學伊始學校積極搞好教研組織的健全,學校設立語、數、外等12個教研組,每個教研組再分年級組建3個備課組,確保了教研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同時也讓愿吃苦、肯干事、有能力、有進取心、有組織、領導能力的教師擔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不斷地充實到學校管理崗位上來鍛煉。
二、重視研討,改革方式,全面推進課程改革。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它時刻提醒我們管理的目標就是發展,而發展就要有根基,根基來自于扎扎實實、點點滴滴的積淀。而課堂教學是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師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治標要先治本,提高教學質量要從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出發。本學期在校領導的支持下我校開展“五步教學法”,教研室以“精彩四十五,展示在課堂”為行動,大力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1.“五步教學法”顯特色
利用開學初一個月的時間,隨時跟蹤教師課堂,教研室組織交流課大60多節次,完善了教師“五步教學法”的實施,并根據課堂出現的問題及時召開課堂實效分析會、討論解決,保證了“五步教學法”課堂的順利進行。
2.公開教學展風采
本學期各教研組的公開課教學緊緊圍繞“精彩四十五,展示在課堂”這一主題積極展開,通過各教研組每周安排交流課推選優秀教師,全校開展公開課,例如政治教研組的***老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基礎上,運用新的課改理念來設計教案,并能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做到了理念新、方法活、效果好,課堂上,較好地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既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又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在整個活動中,全體教師全程參于了自己教研組的聽課、評課活動,他們聽得認真、投入;評得準確、恰當。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研討氛圍正在悄然形成,教師的上課、說課、評課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本學期組織了****老師參加了全縣語文優質課競賽,并分別獲得二、三等獎。
3. 校際交流
為不斷提高我校的課堂教學水平,本學期教研室在歐校長的率領下,組織全校教師到劉化中學聽課觀摩學習。在這次校際聯研活動中,我校教師認真學習了兄弟學校同仁們優秀的教學技能并應用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取得了良好地效果。
4.教師論文獲獎接二連三.
本學期教研室組織教師積極總結教學經驗、踴躍撰寫教學論文、課件并向縣、州教育部門上報多篇,獲得較好的名次,其中***老師撰寫的《論***民俗變異中方言變化所起的作用》,在***所發起的***年學前教育及中小學教育教學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5.加強教研工作,提高業務水平
(1)、定期召開教研會,要求教研組長認真作好記錄,同時要求各位教師根據教研會議擬定的主題,自行完成教研內容單頁記錄。教師是教育行為中的核心問題,也是基本的問題,所以每位教師都積極參加教研,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2)、集體備課。每周周二要求教師集體備課,做到教案統一,重難點統一,步驟統一。做好對上一周授課的反思,力爭每一節課效果明顯,學生學習效率高,并通過隨機聽課,對全體教師的上課情況進行檢查,及時了解教學進度和教師課堂情況以及學生學習情況,同任課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和科學指導,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成績。
三、加強研修,提升理念,優化教師隊伍素質。
為迅速提高學校教研整體水平,力爭使學校教研質量上個新臺階。本學期教研處以“著眼教師成長,促進全員發展”為目標,扎實開展校本培訓工作,努力為優化教師隊伍素質搭建平臺,提供條件,創造機會。
1.以自主學習的形式提升教師理論素養。
“要做教書人先做讀書人”,教研室積極組織全體教師參加甘肅省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和國培學習,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網絡的資源優勢、互動優勢,進行針對性的理論學習和專題研討,使遠程學習、網絡教研逐漸成為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的橋梁。
2.以外出學習拓寬教師教學視野。
教研室配合學校繼續努力創設機會,讓更多的教師走出去,開擴眼界。派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外出培訓,老師都積極認真地完成了規定的培訓任務,不遲到,不曠課,認真聽講,記筆記、考核成績優秀。受到培訓教師和教研室的表揚和好評。其中有*********等老師參加了學習培訓后把更多的先進理念、教學方法、研究成果帶回來,加以融合、內化、吸收。從而使教師的教研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跟上了新課程標準的步伐。
四、開展聽課評課、比賽活動
(一)本學期,教研室采取聽評課方式,第一輪聽評交流課,第二輪聽推門課。教研室配合校級領導帶領中層領導及一線教師,認真聽課、檢查教學內容、導學案準備、授課效果、有無候課等、及時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聽評課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最經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原方法和手段。聽評課是教師互相學習、切磋教藝、研究教學的重要措施,也是教育業務部門特別是學校領導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的方法之一。為了查清教師教學質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聽課,在評課時,對課做出綜合分析。分析過程中,在肯定優點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問題。要對教師鉆研教材、處理教材、了解學生、選擇教法、教學程序的設計諸方面做一透視,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最后提出具體改進的意見。這是一個"診──斷──治"的過程。
(二)為了進一步提高全體教師崗位練兵的積極性、提高個人教學基本功,為優質高效課堂夯實堅定的基礎,學校于11月在會議室更是經過層層選拔推選出9名教師舉行了教師粉筆字書寫比賽。要求全體教師在規定的時間里,書寫自己抽到的一首古詩。真是"一分耕耘,一份收獲"。 比賽中,老師們寫得端正大方,舒展有力,形體美觀。在隨后的課堂基本功大賽中教師們展示出了扎實的基本功和良好地教師素養,更難得的是,每位老師的態度都極其認真,令人驚喜。
通過比賽,促進了各學科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從一定層面上切切實實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對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苦練教學基本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規范板書設計等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次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收到的一定的實效。
在12月15日在階梯教師舉辦了“未來之星”歷史組知識競賽,通過10個代表隊緊張激烈的角逐,最終有九年級8班取的冠軍,同時觀眾同學們也踴躍參與,現場氣氛非常熱烈,通過比賽既加強了知識的鞏固、又培養了同學們之間的團隊合作,本次活動受到了校領導及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五、豐富活動,培養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素養養成得益于課內,形成于課外,本學期我們繼續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素養在豐富的活動中得到發展。
“讓我們的孩子喜愛閱讀,讓我們的孩子有書可讀,這將是我們能給予孩子最好的,也是最圣潔高尚的恩惠!”讓學生在“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讀書活動中,學會讀書、學會思考,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本學期,在語文教研組的的精心組織下,每天10分鐘的 “誦讀國學經典美文,傳承華夏文明古風”為主題的誦讀國學經典展示活動,各個年級別具一格的精彩誦讀,從不同側面全方位展示了我校學生的素養。這種誦讀既弘揚了優秀的民族文化,又使全體師生在誦讀中享受了中華經典詩文的優美,同時還起到了修養身心、凈化心靈以及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養集體榮譽感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加強教研管理,力爭管理規范
學校領導經常通過一聽(現場聽課)、二查(查教學教研常規落實情況)、三談(與授課老師和聽課老師座談交流)、四問(隨機抽取學生問卷調查)的方式,就學校教學教研管理工作認真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并與師生親切互動。在檢查中,充分肯定了教學教研工作好的做法,對授課老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了仔細點評。這種活動,對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讓教師們受益非淺。使我校教研工作資料齊全,管理有序,教學教研成績有了長足發展。
七、尋找差距,改進措施,讓教研工作再上新臺階。
教研之路本來就是一條鋪滿荊棘的艱難之路,特別是在新課改浪潮的沖擊之下,我們的教研理念有待更新,教研水平殛待提高。今后應在以下方面進一步強化與完善。
1、教研成果質量有待提高。在教師取得的各級教研成果中,在國家、省、級權威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有待突破。
2、要進一步規范教研行為,制定更完善的教研制度,促使教研活動正常有序進行。激發全體教師的參研意識,力爭把教研當作一種自覺行為。
篇9
―、心理過程的基本原理
心理過程是指在客觀事物作用下人的心理發生和發展過程心理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認知過程是人通過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聯系或關系的過程。情感過程是人對待所認識的事物持有的態度體驗,包括喜、怒、哀、懼、道德感、美感等情緒和情感的表現。意志過程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調節和支配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集中體現。認知、情感和意志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圖1)。認知過程是情感過程的基礎,只有對客觀事物有一定的認識.才能引起一定的情感;情感過程反作用于認知過程,可以增強或降低認知過程的積極性。認知過程是意志過程的前提,只有認識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選擇實現目的的方法和途徑;意志過程也影響認知過程,使認知過程更具目的性和方向性。情感過程對意志過程有一定影響,積極愉快的情感可增強意志行動的動力,消極的情感會妨礙意志活動的進行,意志可以調節控制人的情緒和情感。
二、基于心理過程的廣告學教學方法體系構建
為適應廣告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的特點,廣告學課程應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創新。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整合廣告學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廣告學教學目標。基于學生心理過程的規律,廣告學教學方法應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對廣告理論和實踐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因此,廣告學教學需要綜合運用相互獨立而又緊密相關的多種教學方法和技巧,共同構建廣告學的教學方法體系(圖2)。具體而言,方法體系包括三個子系統:認知過程子系統,包括互動教學法和演示教學法;情感過程子系統,包括情景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意志過程子系統,包括案例教學法、專題教學法和研究教學法。
方法:情景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內容:課堂游戲、角色扮演、方案朗誦、演講;企業參觀、訪談、實習目標:廣告作品觀摩及廣告經營體驗,激發學習熱情、調動積極性地位:廣告教學方法體系的創新。
(一)認知過程子系統
1.互動教學法
即調動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相互對話、討論、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互動教學法一方面要求教師立足現有研究成果,參考大量優秀教材,全面系統地對廣告概念、理論與模型進行講解’在此基礎上按學生的提問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重點施教;
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按教學計劃系統地進行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構建廣告學學習的整體框架。互動教學法包括三種類型:①提問式,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要求事先設計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在課前或課中由學生解答,教師點評,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②討論式,教師預先設定i寸論題目和要求,由學生分組討論。③書面式,在每學期廣告學教學中安排幾次書面作業,教師給予書面評語和課堂點評,學生在課堂上發表觀存、講解思路,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
2.演示教學法
即教師利用計算機、網絡、投影儀、掃描儀等信息化教學設備,運用電子幻燈片課件、廣告圖片、視頻、動畫等進行表演示范,對學生產生眼、耳、手、腦等多種器官刺激,增強學生對廣告創意和廣告制作的感性認識,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以獲得廣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堅持長期積累,借助中國廣告網、中華廣告網、戶外廣告媒體網、中國廣告設計網等信息平臺廣泛收集相關感性素材,使廣告學教學保持新鮮感和活力。
(二)情感過程子系統
1. 情景教學法
即教師有目的地創造廣告經營管理場景,采用課內游戲、角色扮演、文案朗誦、主題演講等形式,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引起學生的態度體驗,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教學方法。如結合廣告經營、廣告創意、廣告策劃等內容,以知名企業為研究對象,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撰寫廣告策劃書,開展廣告策劃與提案會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發學生潛力,增強團隊合作,培養學生開展廣告活動的實際工作能力。
2. 實踐教學法
通過教師主導,整合學校、企業等多方資源力量,將廣告學教學從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實踐,結合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帶領學生到廣告公司實地參觀訪談、調研和輪崗實習,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實際工作中培養能力,并增進學校與廣告業界的溝通聯系。
(三)意志過程子系統
1.案例教學法
即以個案形式讓學生對廣告實踐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廣告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的要點如下:①教師搜集廣告案例素材并匯編整理,建立案
例資料庫;②教師事先向學生布置題目,讓學生查找資料熟悉案例背景,以學生為主體組織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溝通、暢所欲言?’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提煉廣告理論、技巧及經驗啟示。案例教學法強調因材施教,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提高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等。
2. 專題教學法
教師對相對分散的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和整合,對已有教材進行篩選增刪編排,結合時代特色和市場背景設計廣告教學專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廣告教學的針對性和時代感。專題教學法可較好地解決廣告學各類教材內容存在一定交叉和重復的問題,此外,由于廣告實踐活動發展迅速而導致廣告教科書在某種程度上滯后于市場實踐,通過專題整合可使廣告教學內容更具時效性。
3. 研究教學法
即以教師科研團隊及其所承擔科研項目為基礎,引導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研究專題,用科學研究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科研能力。研究教學法主要包括設計問卷、實地調研、數據處理并撰寫調研報告或課題論文等形式。研究教學方法有利于建立靈活多樣的課程考核方式,比傳統閉卷考試方式更具人性化。
廣告學是一個涉及多學科領域的復雜系統,相應地廣告學教學方法也是一個有機體系,應從整體上推進廣告學教學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實現。各種廣告學教學方法形式不一,其在教學主導角色、教學流程模式、教學資源設備要求、教學效果等方面各具特點(表1)。
三、廣告學教學方法體系的實踐策略
廣告學教學強調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在抽象理論的闡述過程中要注重運用感性廣告素材、廣告案例專題加以詮釋,創造廣告經營情景和廣告實踐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廣告管理的科學研究,在培養學生理論分析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廣告活動的組織策劃能力,以適應現代廣告經營活動的需要。廣告學課程教學方法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需要將各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靈活應用,同時需要調動教師、學生、學校、企業等多方主體積極參與,以實現廣告學教學效果的整體最優。
(一)促進教學方法體系的整體最優
廣告教學方法體系應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機整合,循序漸進、由淺人深’注重均衡協調,實現教學效果的整體最優。其中,互動教學法是廣告學教學方法體系的基礎,是其他方法運用的前提;演示教學法是廣告學教學方法體系的特色,可與其他方法配合適用;在完成廣告基礎理論知識講授的前提下,穿插采用案例教學法和專題教學法,實現廣告教學的理論聯系實際;情景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作為廣告學教學方法體系的創新點,需要廣告業界支持配合,為學生就業創造機會;研究教學法代表廣告學教學方法的發展方向,使得教學與科研的相得益彰,全面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
(二)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科研能力
教師是廣告學教學方法體系的實施主體,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和教學科研能力水平制約著廣告學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一方面,應通過在職進修、學術研討、教學技能培訓、教學觀摩比賽等方式,促使教師進一步加強廣告理論學習和業務能力鍛煉;另一方面,教師應自覺主動開展廣告教學實踐相關研究,并將廣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如通過開展專題教學和研究教學,著重對廣告知曉度、滿意度評估的模型和方法等問題進行探究,實現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的良好互動模式。
(三)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生是廣告學課程學習的參與者,是教學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饋者,廣告學教學方法體系的綜合運用需要學生積極主動配合,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學生對廣告學課程的求知欲望、偏好態度、課堂學習的熱情和活躍程度、課后自學、練習和研究的自覺程度等,會對教師形成積極或者消極的情感反饋,從而影響教學整體效果。為此,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保持對專業課程學習的高度熱情。通過實施人性化的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標準,舉辦廣告策劃大賽、廣告文案及平面廣告創意比賽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加強制度支撐和服務體系建設
廣告學教學方法體系的實踐需要學校給予良好的制度支持和完善的服務保障。具體而言,需要學校在人才培養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和科研激勵制度上給予支持和配合,包括教師的招聘、培訓、課酬、職稱晉升、教學效果評估和質量監督、科研成果獎勵和科研團隊建設等。此外,也需要學校在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支撐等方面提供保障,如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加大信息化教學設備投人,拓展教務管理系統的應用,樹立教職員工信息化教學服務的觀念意識。
(五)建立并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
篇10
活動中尋求教學切入點
組織興趣活動與小論文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性不足的缺陷。活動可以就一門課的內容來組織如“政治理論研究小組”、“思想政治課學習小組”等。也可以就某個專題的探討組建興趣活動小組,如“法律問題研究小組”、“人生問題研究小組”、“道德問題研究小組”、“學習方法研究小組”等。興趣活動小組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論文比賽是就大家所關心的某個社會熱點問題開展的論文比賽。論文比賽要有計劃、有安排,包括比賽次數、比賽比賽內容、比賽形式等都應納入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教師對學生的論文比賽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包括課題選擇和設計的方法、資料收集的方法、資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論文撰寫與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活動和論文比賽的作用:一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理解,將所學的內容運用于實際生活;二是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進同學間和師生間的團結和友誼。興趣活動和論文比賽的組織簡單易行,值得每一個政治教師積極組織和開展。
聯系實際,重視實踐
社會實踐是學生能力的“培育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要在實踐中培育的。在進行“共同富裕”有關內容的教學時,為把先富與共富關系講深講透,嘗試了社會實踐教學法,把一個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分別參觀工廠,訪問先富的私營企業主,調查農村走向共富的現狀,然后各小組撰寫參觀訪問記、調查報告,互相交流,共同探討,既鞏固深化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能力,達到了預期目的。
目前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思想政治課沒有用,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為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課時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學用結合的原則,向學生闡述與思想政治內容有關的當前國際國內熱點問題,引進黨的方針政策,引進我國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材料、新觀點、新問題;引進社會生活中的軼聞趣事,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用新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贊可夫所說的,要把沸騰的生活“請進”課堂來,讓“大社會”走進“小課堂”。例如講授“祖國統一”時,可以為學生補充近幾年勢力分裂祖國的一系列活動,以及我國《國家法》的制定時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活動的本質。實踐是認識的第一源泉,新課程強調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活動,這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在講《合作、競爭》時,組織學生做“綁腿雙人跑”的游戲,學生通過體驗、比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學《文明交往禮為先》時,讓學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擬星期日同學來我家做客的情景,學生在觀察小品的同時,思考這兩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禮貌用語,在觀察、思考、反思中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
開展多角度、多類型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開展“知識驗證型”的社會實踐活動
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它作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知與信、信與行的特殊矛盾。我們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的原理、觀點及其他社會知識,能否為學生所接受,并內化為行為,“信”是紐帶和關鍵。為解決這一特殊矛盾,教學實踐中,應較多地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讓學生帶著疑慮走向社會,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形式,在社會實踐中驗證知識,增強理論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以解決學生的思想認識問題,確立正確的信仰、信念。例如在學習《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這節內容時,可以召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訂活動方案,利用雙休日分頭活動。有的小組去考察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情況,用數據說話;有的小組用照相機拍攝徐家匯商業區的變化,用圖片說話;有的設計問卷調查班級中學生以及老師的家庭生活的變化,用身邊的事實說話。通過展示這收集到的一組組真實可信的資料,使學生深深地相信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新氣象。
(二)開展“感悟型”的社會實踐活動
思想政治課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理應強化其德育功能。但由于它還肩負著傳授系統理論知識的功能,因而知識系統較其他課程更加理論化,這就使得它與學生周圍紛繁復雜、千變萬化的現實之間,形成了一定的距離,加之教學方式的簡單化,給學生造成了一種思想政治課“空洞說教”、“脫離實際”的錯覺,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礙了其德育功能的充分發揮。通過引導學生親自觀察、親身體驗,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也能使這些理論知識所包含的思想精髓,通過極為自然的方式被學生接受、內化。這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我最常用的。
(三)開展“質疑型”的社會實踐活動
政治理論知識的學了從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驗證、理解、內化,還應讓它來應用于生活、指導生活。為此可以設計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讓學生解決和應用。例如請學生調查廢舊電池那里去了?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建議?同學收集了有關廢舊電池危害的資料,調查了居民亂丟電池的現象,提出了許多建議:如對家人、鄰里進行宣傳,設立定點回收站,用舊電池換新電池,開展舊電池換棒棒糖行動等。在活動中學生們貫徹了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理解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心,鍛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互助合作的能力和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延伸了課堂教學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