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英語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9 21:50: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英語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兒童音樂的文學性
(一)兒童音樂的審美特征 音樂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音色、旋律、音調、曲式、和聲等要素上。各種音樂要素的綜合形成了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而兒童音樂的審美特征主要體現在旋律、節奏和音色上。首先,兒童音樂的音色需要音樂創作者用心選擇能夠吸引兒童注意力的音色,以便給兒童帶來美好的審美體驗。例如,兒童音樂可以采用童聲演唱或運用沉悶鼓聲模仿打雷來吸引兒童的興趣。其次,兒童音樂的節奏主要包括速度、節拍等要素,而兒童音樂的節奏比較鮮明,多采用中速和快速的節奏,來適應兒童的情感體驗。最后,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體現音樂思想的主要載體。兒童音樂中的旋律豐富多彩,不同的旋律會影響到兒童的情緒。因此,兒童音樂的旋律主要采用符合兒童成長特點以及兒童心理規律的旋律。
(二)兒童音樂的語言特征 兒童音樂的語言特征主要包括直觀模仿、稚拙風格、幻想思維這三個方面。首先,直觀模仿的特點,兒童的思維主要表現為具象思維和直接行動思維,不能夠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質,主要通過事物的表象來思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主要依靠具體的藝術形象。因此,兒童音樂經常模仿自然界的事物或聲音,進而吸引兒童的興趣。其次,稚拙風格主要指兒童文學語言的稚氣和笨拙,稚拙風格不僅形式樸素,而且能夠表達單純的心理內涵,再現兒童的思維本性。因此,兒童音樂多呈現歡愉和諧的音樂語言。最后,幻想思維,兒童的生活閱歷有限,需要通過想象來滿足自身的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兒童不斷幻想并創作新的事物和畫面。因此,兒童音樂的語言特征具有幻想思維,并且,這種幻想思維正是兒童的童心和快樂天性的呈現。
(三)兒童音樂的典型性 首先,很多兒童音樂都取材于兒童文學作品,充分運用兒童文學作品的故事情節和情感來創作具有感染力的兒童音樂。具體來說,有些兒童音樂取材于童話故事,有些兒童音樂取材于古詩。例如,音樂《小紅帽》就是取材于兒童經常聽的小紅帽的故事,將小紅帽的故事進行音樂加工,采用適合兒童吟唱的方式。管弦樂《龜兔賽跑》取材于龜兔賽跑這一童話故事,兒童已經十分熟悉故事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兒童在欣賞管弦樂《龜兔賽跑》的時候就能夠深刻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感情。而歌曲《詠鵝》取材于古詩《詠鵝》,用音樂形式表達了看到水中鵝嬉戲的驚喜。其次,部分兒童音樂以兒童文學為標題,并從兒童文學中汲取音樂創作素材。例如,德彪西創作的《兒童樂園》鋼琴曲組的標題則采用《雪花飛舞》《小牧童》《洋娃娃小夜曲》等文學標題。
(四)兒童音樂的敘述性 兒童音樂經常采用敘述的方式來表達感情,側重文學要素的描繪,以增強音樂作品的表現效果。而且,兒童音樂中的文學要素描繪集中在景物描繪,將景物和音樂主題相融合,突出音樂作品的內涵。而兒童音樂的敘述性表現手法主要有摹聲、象征和情調描寫這三種。首先,摹聲主要模仿自然界的鳥鳴、風聲、雷鳴等,通過聲音來構建景物。例如,貝多芬《黎明》這一音樂作品中通過模仿流水和鳥鳴來構建清新的早晨景象。其次,象征主要通過音色、音區與和聲的變化來象征事物,以增強事物空間的層次性。例如,德彪西在《大海》這一音樂作品中采用定音弱奏來象征平靜的大海。最后,情調描寫表達意境。兒童音樂的情調描寫主要通過聲音、旋律等構建意境畫面,進而表達音樂情感。
二、兒童文學的音樂性
(一)兒童文學的音色 首先,兒童音樂會運用擬聲詞,進而呈現出音樂美的特征,并且,擬聲詞能夠帶給讀者強烈的聽覺刺激,營造動態描繪、夸張印象等效果。而兒童音樂的擬聲詞主要分為模仿人的聲音、模仿動物的聲音、模仿自然界的聲音這三種。其中模仿人的聲音能夠呈現出不同的語言效果,例如,龍吟虎嘯、牙牙學語等都能夠體現特定的語言環境。模仿動物的聲音,例如,公雞的聲音:咯咯,蟋蟀的聲音:啾唧,青蛙的叫聲:呱呱,這些動物叫聲能夠用聲音來代替動物,增強文學描述的形象性。描寫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呼呼,雨聲:滴瀝,雷聲:轟隆隆等,自然聲音能夠加強兒童對自然界事物的形象了解。其次,兒童文學中也會出現摹聲,用某種樂器的聲音來代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進而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例如,文學作品運用樂器來描寫汽笛聲、號角聲等。
(二)兒童文學的節奏 兒童文學的節奏主要包括兩拍、三拍或四拍,其中,兩拍的節奏特點呈現為強弱。例如,《小星星》的每一小節都有兩個節拍,并且節拍呈現出強弱的特點,適合兒童吟唱。三拍的兒童音樂都具有柔和、優美的旋律,能夠抒緒,呈現出強弱弱的特點,兒童能夠跟隨節拍去想象自然界中的律動,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四拍的音樂作品呈現出強弱強弱的特點,能夠讓兒童在音樂中體會到節奏強弱的變化。而兒童音樂中的節拍相當于兒童文學中的音頓,作者通過聲音的停頓來展示故事情節,并突出故事敘述的音樂性。另外,兒童文學通過押韻來增強節奏感,尤其是兒童詩歌或兒童歌謠通常采用押韻的方式突出節奏,增強兒童文學的音樂性。
(三)兒童文學的旋律 兒童文學的旋律大多采用鮮明的故事主題來體現,大部分兒童文學的主題都是對善良、勤勞、誠實等高貴品德的贊頌以及對自私、貪婪等丑惡思想的批判,進而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一般來說,大多數兒童故事都是講述正義一方與丑惡一方的搏斗,并在敘述的過程中突出正義方的善良和丑惡方的邪惡。最后,大多數兒童文學故事都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呈現出鮮明的故事旋律。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兒童故事都表達了正義戰勝邪惡的主題。
三、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的融合
(一)兒童劇 兒童劇是戲劇的一種,專門給兒童觀看,而戲劇本身便是一種綜合藝術,將音樂與文學融合在一起,能夠通過聲音、形象和色彩滿足兒童的娛樂需求和欣賞需求。并且,兒童劇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審美特征,采用適合兒童的表演方式,受到兒童的喜愛,而兒童劇的文學和音樂整合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兒童劇采用載歌載舞的形式演出,既有音樂,也有故事情節;其次,兒童劇的語言節奏感十分強烈,強調押韻,是文學與音樂的整合;最后,兒童劇本具有表演性和可讀性,兒童可以通過兒童劇表演過程中的音樂藝術和文學藝術展現來進行欣賞,也可以對兒童劇本進行文學閱讀欣賞。
(二)兒童動漫 兒童動漫的形式活潑新穎,動漫內容與兒童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兒童動漫受到兒童的歡迎。并且,兒童動漫具有文學成分和音樂成分,通過文學來講述故事,表達感情。通過音樂來營造逼真的現場氛圍,進而引起兒童的共鳴。具體來說,兒童動漫主要根據兒童文學故事改編,文學性明顯,而兒童動漫中的音樂主要包括聲樂和語氣,音樂能夠補充畫面效果,促進故事情節發展,也可以突出人物形象,進而優化動漫效果。
四、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的相互影響
篇2
關鍵詞:兒童舞蹈創編兒童心理適應性研究
兒童舞蹈是兒童藝術教育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一件好的舞蹈作品,不僅能使兒童受到美的熏陶,而且還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啟迪作用,從而促進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而目前,一些不顧實際、忽視兒童心理特征、生搬硬套成年人的舞蹈之現象,致使兒童舞蹈園地這塊沃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污染。因此,要使兒童舞蹈這塊園地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富有特色,所有熱愛兒童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尤其是從事兒童舞蹈創編的工作人員,都應該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把握兒童的心理要素,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兒童喜歡看、愿意演且具有藝術性與觀賞性的作品來。
一、研究兒童心理要求,是兒童舞蹈創編的條件
兒童世界,五彩繽紛,斑駁陸離。在這個世界里,兒童舞蹈則以其神奇的想象、美妙的意境、生動的形象、真摯的情感把孩子們帶進了一座藝術的殿堂,使他們在趣味高尚的氛圍中受到教育、得到啟示。作為兒童舞蹈的創作人員,不僅要有一顆純凈明亮的童心和對兒童赤誠的愛心,更重要的是要體驗兒童的心靈世界,明確兒童的心理要求,善用兒童的視角來洞察生活、觀察社會。只有站在這樣一個高度來認識兒童、認識兒童舞蹈,兒童舞蹈的創作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研究兒童心理要求,極大限度地做好兒童舞蹈的創作工作要切實把握好如下三個方面的原則。
1.個體性與整體性相兼顧的原則。當前,一些兒童舞蹈的創作有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忽視兒童整體素質的提高。有些兒童舞蹈教學、創編人員把眼睛只盯在極少數兒童的身上,只注重其中少數“明星”的培養,而忽視了整個兒童群體活潑好動、愛唱愛跳的心理要求。因此,兒童舞蹈教學的課程設置要堅持面向整體,充分體現兒童舞蹈教學的整體性;在培養“明星”的同時,要著眼于全體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心理要求,提高孩子們的整體素質。
2.持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原則。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指出:一切智力活動的形成過程,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階段,即:“了解當前活動的階段”“運用各種實物來完成活動的階段”“有外部語言參加的、依靠表象來完成活動的階段”“只靠內部語言參加而在腦子里完成活動的階段”“智力活動過程的簡約化的階段”。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這一客觀規律,分析兒童智力活動的形成過程,同樣對兒童舞蹈的創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年級的兒童的學習與表演的內容進行設計編創。從而做到知識的獲取和能力培養在有序中漸進。與此同時,要重視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共性與個性,突出重點課程,避免重復,反映不同階段兒童舞蹈的創編特點,幫助兒童在一定的時限內了解掌握更多、更全的舞蹈知識和技能技巧。
3.先進性與實效性相呼應的原則。兒童無論在生理上或心理上,都是一個迅速成長的時期。兒童從出生時起,在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的制約影響下,經過一系列的發展階段,從一個幼稚無知的個體,漸漸成為一個有思想觀點、知識文化的社會成員。兒童這一心理特征告訴我們對兒童實施健康的、先進向上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同樣的道理,兒童舞蹈的創編,在作品主題的設置、技巧的安排、動律的設計等方面都應該堅持先進性與實效性相呼應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多地創作出有益于兒童健康成長的優秀作品。只有這樣,兒童舞蹈的教育教學、創作編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適應兒童心理特點,是兒童舞蹈創編的基礎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對學生采取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兒童被動學習,求知欲受到壓抑,積極性受影響,根本談不上什么“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兒童舞蹈本是輕松愉快的教學活動,其基本意圖是啟發兒童自由發揮,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方式,激發兒童對舞蹈乃至整個學業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導兒童進行即興式地創造活動,開發兒童的創造潛能,激活兒童的創新意識,培養兒童的合作精神。但當前,兒童舞蹈的創作,同樣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一味地強調賽事與活動的參與,使創作存在舞蹈“成人化”、舞蹈結構“繁雜化”、舞蹈語言“怪異化”、舞蹈表演“模式化”等現象,因此,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做好兒童舞蹈的創作應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契合兒童模仿的心理特征,進行兒童舞蹈的創編。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喜歡模仿是兒童的本性。兒童不到一歲的時候,就能模仿簡單的聲音和動作,到了兩歲的時候,能模仿復雜的動作,到三四歲乃至更大的時候模仿能力發展得更快了。與英雄是孩子們尤其是男生最喜愛、最崇拜的形象。“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兒童舞蹈《長大我也要當兵》的創作靈感來源于1998年抗洪救災中一個真實事件:一個被洪水圍困了三天三夜之久的小女孩,被武警官兵順利營救了。筆者在語匯設計上運用了大量的軍人集合、敬禮、列隊等操練動作,極大程度地激發了兒童對軍人的模仿熱情,排練積極性空前高漲,舞臺表演生動而成功。
適應兒童好奇的心理特點,進行兒童舞蹈的創編。兒童心理學家們認為,兒童生來是好奇的,五六個月大的嬰兒,一聽見聲音就要轉頭去尋,一看見東西就要伸手來拿。到了四五歲,好奇動作就格外多了,看見路上的汽車來了,他總要停下看看;聽見外面鑼鼓聲響,他也要去看看。柏拉圖說過,“好奇是知識之門”,兒童若不好奇,就不會去接觸事物,不與事物接觸,就明白不了事物的性質和狀況了。所以作為一名創作者,要注重培養兒童愛看、愛問、愛思考的習慣。在創作過程中,在舞蹈構圖的設計上要極大限度地滿足孩子們的表現欲與好奇感,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適應兒童好玩的心理特點,進行兒童舞蹈的創編。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生來就好動,甚至以游戲為生命。兒童舞蹈的創作必須注意兒童好動的心理要求,用良好的教學方式來使兒童得到充分的運動;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教以健康有益的舞蹈動作。“揚鞭策馬”這個詞對兒童而言比較陌生,但這種動作對兒童而言并不陌生,充滿了游戲性。根據兒童的這一心理特點,筆者創作了兒童舞蹈《耍戲》,表現了一群兒童對京劇中的馬鞭由最初好奇,到喜形于色的模仿,再到盡興盡趣的玩耍這一過程。饒有情趣地把兒童好玩的心理在舞蹈作品中流露得淋漓盡致。
適應兒童合群的心理特點,進行兒童舞蹈的創編。兒童喜歡群居,常與同伴游玩,到了五六歲,這個合群心理就發展得更強烈。兒童舞蹈的創作要積極利用這一特點,選擇良好的舞蹈題材,編排適合他們心理狀態的集體舞蹈,以安慰孩子的寂寞,促進兒童誠懇、忠厚等優良個性品質的發展。舞蹈《拔蘿卜》就是筆者根據童謠創作編排的一個舞蹈。龐大的拔蘿卜的隊伍,符合兒童合群心理特點。孩子們在排練時簡直是欣喜若狂。樸實的生活實踐與活潑的舞蹈語匯的巧妙轉換,不僅教育了學生要熱愛勞動,更培養了他們從小就樂于助人、樂于奉獻的良好品德。實踐證明,兒童對這類型的舞蹈特別感興趣。
適應兒童好強的心理特點,進行兒童舞蹈的創編。兒童做事喜歡成功,所以給兒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難。太難,使其灰心,以致下次不愿再做而且阻礙其進步。兒童舞蹈的教學、創編人員應創造條件,充分培養兒童表演的興趣及自信心。通過良好的創作,帶動孩子們的積極參與,通過舞蹈的成功演出滿足孩子們好強的心理,激發學習興趣。三、把握兒童心理狀態,是兒童舞蹈創作的關鍵
所謂兒童心理狀態,是指兒童在心理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形態。兒童舞蹈題材是兒童舞蹈創作的源泉。因此,我們要把握兒童的心理狀態,挖掘和選取能體現審美體驗價值與創造性發展價值的兒童舞蹈題材。
選擇的題材,要合“童心”。兒童舞蹈的創作編排,要從確定主題入手。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任何一件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都對他們有一定的啟示,這就成為了我們構思一部作品的素材。兒童舞蹈的選材應始終追尋兒童思維的奇特性,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心理狀態中,所想所做的形態中選材用材;在追求主題的新穎性及教育性的同時,依據“求童心,喚童趣”的原則來選材用材。在諸多素材中,我們最常見的是直接從兒童本身的形象中或從兒童本身的生活片段中來選擇,再經過提煉、加工,讓其成為反映兒童熱愛勞動、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主題作品。或者通過擬人化的形象來體現人的思想形象。如:兒童舞蹈《可愛的企鵝》,借“企鵝”表現出可愛、笨拙、滑稽,等等。這些題材符合兒童心理狀態,兒童易理解,好模仿,也喜歡表演。
選取的音樂,要合“童意”。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兒童舞蹈的音樂選取要注意曲調明朗、簡單、形象化且節奏感強,歌詞要順口、好懂、押韻且富有感染力。這樣,孩子們聽后就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從而產生想跳、愛跳的欲望。屠洪剛一曲響徹云霄的《中國功夫》較好地體現出了中華民族以武強身,頑強不屈的精神。雖然是成人歌曲,但這首歌歌詞通俗押韻,瑯瑯上口,正好符合孩子們好動的心理狀態。筆者在《中國娃》的創作中,選取了此音樂。當音樂響起時,孩子們便即興舞蹈起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興趣極濃。
選用的動作,要合“童趣”。兒童舞蹈的動作應從兒童心理、生理、年齡、興趣等特點出發,不應過于繁瑣,過于復雜。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地適合孩子們的心理狀態,盡可能地適應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根據這一要求,在兒童舞蹈動作的選用上應該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加工、美化動作,可以從民族、民間舞中提取動作,可以借鑒中國古典舞蹈或其他與舞蹈藝術有共同之處的一些藝術門類的動作。這些天然寶藏都是我們創作兒童舞蹈的極好素材。《龍舟樂》在創作中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整個舞蹈從舞蹈形態上,首先從稀稀拉拉、散散漫漫的觀龍舟開始,再到嘻嘻哈哈、拉拉扯扯的嬉龍舟,進而到整整齊齊、認認真真的賽龍舟為止。這其中的動作大都取之于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動作。從而讓孩子們在由散漫到擰成一股繩的動作表演過程中,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會勝利的重大意義。
四、開發兒童心理寶藏,是兒童舞蹈創作的目的
研究兒童心理發生、發展的特點及其規律,不僅對兒童教育、兒童醫保、兒童文藝等社會實踐領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而且對于開發兒童心理寶藏,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同樣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兒童舞蹈創作要在研究兒童心理的特點及其規律上下工夫,不斷吸收世界各民族舞蹈的文化精髓,不斷拓寬兒童舞蹈文化的視野,超越自我舞蹈文化的傳統。站在開發兒童心理寶藏的高度,極大限度地開啟兒童心靈的窗戶,拓展兒童思維的空間,達到提高兒童智商的目的。
開發兒童的興趣,讓兒童熱愛舞蹈。興趣,是兒童學習舞蹈的基本動力,是兒童與舞蹈保持密切聯系、用舞蹈美化人生的前提。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認為:“興趣是能力的源泉,教育者的根本是使受教育者產生愛好。”但是,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呢?在兒童舞蹈創作中,要根據兒童好幻想、好奇心強、好提問等心理特征,設計好趣味性多樣的教學活動,利用多種形式來激發孩子們對舞蹈的興趣。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到舞蹈的本領,在玩樂中享受舞蹈的美感,在愉快的心境與環境中與舞蹈建立密切聯系,并用舞蹈美化自己的童年生活。從而在愉快的舞蹈學習中提高藝術素養,在舞美的陽光沐浴下,不斷完善自己人格的建構,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調動兒童的情緒,讓兒童熱衷舞蹈。兒童的情緒體驗非常豐富。兒童心理學家們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來講,成年人能體驗到的情緒,學前期兒童就基本上已能體驗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自我意識的進一步增加,高級情緒活動也進一步發展。因此,兒童舞蹈創作的工作人員,要著意遴選一些能體現兒童風貌的優秀舞蹈作品,特別是一些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的優秀歌曲、地方戲曲、曲藝、民歌、童謠、民間故事、民間樂曲,以及人們熟知的舞蹈故事、享譽國內外的優秀舞蹈作品等。讓孩子們在感受這濃濃舞美的氛圍中,調動心理情緒,加深對舞蹈藝術的了解,對人生的熱愛,不斷營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情緒。
啟發兒童的思維,讓兒童熱心舞蹈。就思維來說,兒童的思維在不同年齡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孩子在三歲以前,思維是通過實物,伴隨著動作來實現的。心理學上稱之為動作思維。三歲以后,隨著經驗的積累,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了,借助物體形象或表象來思考。到了學齡前末期和學齡初期,孩子的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和發展。這個時期,兒童往往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對事物做出直觀、具體的概括,能對生活中經歷的事物進行正確的推理和判斷。因此,兒童舞蹈創作,要注意掌握孩子們的思維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和教育。要從絢麗多彩、生靈飛動、淳厚幽遠、積淀豐厚的文化中尋找啟發兒童思維的突破口,使他們能盡情地展開思維的翅膀,飛向藍天,塑造輝煌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李伯泰,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武漢: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皮亞杰,傅統先.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高玉祥.個性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朱智賢.兒童發展心理學問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2.
篇3
根據心理學理論,興趣是兒童進行活動的主要動力。兒童的興趣總是和一些積極、肯定的情緒相聯系,它可以激發兒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兒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較長時間集中在一定活動內容上,并能喚起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的欲望。有了興趣,兒童就會主動地、自覺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表現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興趣的教學,尤其是單純理智的學習,需要兒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單一的教學過程中,這對于興奮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轉移的兒童來講無疑困難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學習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兒童始終處在羞怯、懼怕說錯的情緒狀態之中,影響兒童豐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思想,使兒童產生厭倦情緒,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幼兒期、童年期的兒童更多地需要借助于外在興趣來喚起事物內在的、深刻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通過各種生動、形象、有趣的手段來激發兒童的興趣,在語言教學中應主要以語言本身的興趣為主。各種游戲、全身性的反應活動、直觀教具、錄音、錄相都是為了引起兒童對語言本身的興趣,通過種種方式幫助兒童理解,加深記憶。
為了喚起兒童的語言興趣,往往又要依賴各種有趣的教學方式,其目的是力求通過兒童的各種感覺器官豐富兒童對語言的認識、理解、想象,強化兒童對語言的記憶。同時我們看到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還會形成兒童良好的情緒、意志品質以及活潑的個性。
快樂活動性原則的語言學理論認為,語言具有群體性、生活性,并依不同的身份、角色而變化。不同的群體,語言的特征不盡相同。兒童的語言必然帶有童年期的特征,比如以單音節詞為主,善長于韻律兒歌,歌曲。此外,由于兒童的生活是準成人化的,因此更多地喜歡富有幻想的兒童故事以及擬人化的動物故事。童年期的兒童還非常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所以利用兒童對角色游戲、角色語言最有興趣這一特點來組織英語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非常有利。
綜上,快樂活動性原則,是兒童英語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和選擇教法時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二、快樂活動性原則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兒童期英語教學內容應當是兒童感興趣的,日常生活中兒童經常接觸的,易接受的生活常識、故事、歌曲等。在兒童英語教學中我們認為要將以上內容傳授給兒童,還須在教學方法上貫徹快樂活動性原則,才能使兒童主動接受,變兒童外在的語言興趣為內在的興趣。
(一)歌曲、韻律兒歌法
根據兒童對歌曲、韻律兒歌、舞蹈非常感興趣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它們的優越性來帶動兒童,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教授字母時,有ABC字母歌;教數字時有韻律兒歌One,Two,Three,Four;教顏色有與之相配合的歌曲Red,YellowBlueandGren的小詩WhatIsRed?教星期、月份有DaysofAWeek、TwelveMonths等等。還可利用歌曲教授日常用語。例如Good Morning To You,Hello.Happy New Year.What’s Your Name.Let Us Sing Together或利用歌曲教授句型。如在教授“正在進行時”,我們可運用歌曲Are You Sleping?The Bus Is Waiting來引導與幫助兒童掌握并理解這一時態。如果再配上與歌曲內容相符合的動作,邊唱邊跳,效果會更好。
(二)游戲法
運用游戲進行教學,是激發兒童英語學習興趣的另一種有效方法。例如,在復習動物名稱時,我們可采用猜謎的方式,即根據一些動物的特征編成易懂易記的兒歌,根據它來猜是什么樣的動物。如“鼻子象勾子,耳朵象扇子,大腿象柱子,尾巴象辮子”(elephant)。還可根據學生所聽到的一些動物的叫聲進行復習。如果教師在課下準備一些動物頭飾,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做《我是誰》的游戲,即教師戴上某一種動物的頭飾問“WhoamI?”學生回答“Youare….”如果教師能結合以上幾種方法進行教學,效果會更好。通過游戲的生動性和競爭性,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充分發揮了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既調節了學習的節奏,又鍛煉了兒童的語言能力,在愉快協調的氣氛中鞏固了學到的知識,這種自覺參與實踐的活動,對兒童英語教學尤為有效。
(三)情景法
1、直觀教具
在教What’s this?It’s….This is….That’s….Is this…?Is that….Are these…?Are those…?These are….those are…時,運用直觀教具,例如實物、圖片、簡筆畫等,會使學生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優勢,在最短的的時間內獲取知識。
2、用圖片敘述故事
在教學中依據所學內容配備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對培養兒童的實際運用能力,增強趣味性很有幫助。即根據故事內容畫成圖片,讓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復述故事,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扮演角色
兒童好動、好奇、又能大膽在使用語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創設情景、鍛煉兒童聽說能力的極好方法。如果根據不同的內容,創設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簡單的道具,配上動聽的音樂,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會話表演,會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例如:打電話、生日晚會、買水果、在動物園里、在百貨商店、吃午飯、看醫生、去學校、下課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