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6 17:43: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紡織工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染色廢水屬于典型的難生化降解廢水,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對其處理,且保證出水的穩定達標,一直是許多環境保護工作者的研究目標。本文首先對國內外染色廢水處理的技術和研究方向進行了綜合概述,并對各類工藝進行了比較分析,歸納出一般染色廢水的主要處理工藝技術路線。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紡織工業是我國的傳統支柱工業之一,也是出口創匯較多的行業之一,目前我國占有15%左右的國際市場份額,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經過多年建設,紡織工業基本成為一個門類較齊全、布局較合理、原料和設備基本立足于國內、生產技術達到一定水平的工業部門。產業綜合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已形成棉、毛、絲、麻、化纖、服裝、紡織機械等行業較為完整的系列體系。
紡織工業按加工的原料、產品的品種和產品的加工用途等不同,主要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類產業,紡織工業的上游產業主要指各類纖維生產和加工,如天然纖維的棉花、羊毛和各類化學纖維等生產領域;中游產業指紡紗、織布、染色等生產領域;下游產業主要指服裝加工等生產領域。
染色行業作為紡織工業中的中游行業,在紡織工業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即將各類纖維加工制造的坯布,通過染色和印花工藝生產出各類帶色彩和圖案的織物。在染色業中,棉紡染色業是最大的行業。染色行業作為濕法加工行業,其生產過程中用水量較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染色廢水排放量約為每天300萬~400萬立方米,染色廠每加工100米織物,產生廢水量3~5立方米。而且,染色廢水成份復雜,含有的多種有機染料難降解,色度深,對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威脅。
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全球性的環境污染日益破壞著地球生物圈幾億年來形成的生態平衡,并對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存在威脅。由于逐漸加重的環境壓力,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嚴格的環保法律、法規和各項有力的措施,我國作為世界大國,對環境保護也越來越重視,并向國際社會全球性環境保護公約作出了自己的承諾。
二、廢水處理方法分類
根據使用技術措施的作用原理和去除對象,廢水處理法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三類。具體如下:
1.廢水的物理處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進行廢水處理,主要目的是分離去除廢水中不溶性的懸浮顆粒物。主要工藝有:
(1)格柵和篩網格柵是一組平行金屬柵條制成的有一定間隔的框架。把它豎直或傾斜放置在廢水渠道上,用來去除廢水里粗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后面裝置堵塞。篩網是穿孔濾板或金屬網制成的過濾設備,用以去除較細小的懸浮物。
(2)沉淀法利用重力作用,使廢水中比水重的固體物質下沉,與廢水分離。主要用于(a)在塵砂池中除去無機砂粒(b)在初見沉淀中去除比水重的懸浮狀有機物(c)在二次沉淀中去除生物處理出水中的生物污泥(d)在混凝工藝以后去除混凝形成的絮狀物(e)在污泥濃縮池中分離污泥中的水分,濃縮污泥。此法簡單易行而且效果好。
(3)氣浮法在廢水中通入空氣,產生細小氣泡,附著在細微顆粒污染物上,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浮體,上浮到水面。主要用來分離密度與水接近或比水小,靠重力無法沉淀的細微顆粒污染物。
(4)離心分離利用離心作用,使質量不同的懸浮物和水體分離。分離設備有施流分離器和離心機。
2.廢水的化學處理法
(1)酸性廢水的中和處理
酸性廢水處理可以用投藥中和法、天然水體及土壤堿度中和法、堿性廢水和廢渣中和法等。藥劑有石灰乳、苛性鈉、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他的優點是:可處理任何濃度、任何性質的酸性廢水。廢水中允許有較多的懸浮物,對水質水量的波動適用性強,中和劑利用率高,過程容易調節。缺點:勞動條件差、設備多、投資大、泥渣多且脫水難。天然水體及土壤堿度中和法采用時要慎重,應從長遠利益出發,允許排入水體的酸性廢水量應根據水體或土體的中和能力來確定。
(2)堿性廢水和廢渣中和法
投酸中和法可用藥劑:硫酸、鹽酸、及壓縮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做中和劑,由于PH值低于6,因此不需要PH值控制裝置)酸性廢水及廢氣中和法如煙道氣中有高達24%的二氧化碳,可用來中和堿性廢水。其優點可把廢水處理與煙道氣除塵結合起來,缺點是處理后的廢水中硫化物、色度和耗氧量均有顯著增加。清洗由污泥消化獲得的沼氣(含25%—35%的二氧化碳氣體)的水也可用于中和堿廢水。
3.生物處理法
利用微生物可以把有機物氧化分解為穩定的無機物的這一功能,經常采用一定人工措施大量繁殖微生物。
(1)好氧生物處理法
應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環境下,把廢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主要處理工藝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等,這種方法處理效率高,應用面廣。
(2)厭氧生物處理法
應用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有機污染物,最后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質的方法。主要用于有機污泥、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的處理。如啤酒廠、屠宰廠。
(3)自然生物處理法
應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處理廢水的方法。工藝簡單,建設費用和運行成本都比較低,但其凈化功能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處理技術有穩定塘和土地處理法。
三、染色污水處理系統的工藝設計
在染色污水處理系統的工藝設計中往往遇到以下問題:(1)工程設計人員大都是僅僅了解廢水水質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工程經驗和直覺進行設計,這樣往往造成工程缺陷,使建成的處理系統處理廢水不能達標排放;(2)在有些設計中,因為對出水的達標要求嚴格,使設計出的工藝建設費用和運行費用偏高;(3)在許多現有的處理系統中,由于所要處理的水質發生改變,原有工藝不能針對目前的水質進行有效的處理。以上的這些都涉及到污水處理系統的優化改造和優化管理運行問題。
如何優化污水處理工藝,降低污水處理成本,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對于污水處理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必須指出的是,染色廢水處理系統的優化改造是一個非常錯綜復雜的問題,從目的上它不僅要基于污水水質分析,按照技術和經濟的要求,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利用各種方法,找出最佳的設計工藝方案,并在設計工況條件下,找出最佳的設施組合和最佳工藝參數,而且還要在污水的成份和水量一定幅度變動的情況下,找出相應的優化運行措施和最少運行成本。而在各染色廢水水質各異、水量大小不一的實際工況下,要求得到一個能嚴格意義上普遍性的染色廢水優化處理系統是不可能的,某一污水處理系統可能對某企業的廢水處理是最優,但它對其他的染色廠可能就并不能做到最優,因此本論文對染色廢水處理系統優化研究只是為提出一個系統優化改造和優化運行的概念和思路,并不是要提出一個能對所有染色廢水有最優處理效果的處理系統。
四、系統工藝改造的總體思路
污水處理廠廢水的水質為含有一定量難生物降解物質和顏色的有機廢水,各染色子行業排放的廢水所含污染物質不同,其相應的治理工藝流程也不同。對染色廢水處理,工程上一般用物化法和生化法或兩種方法相結合的處理方法。物化處理有見效快、水力停留時間短的優勢,但其處理費用高、污泥產量大、污泥處理困難、存在二次污染的隱患。雖然臭氧氧化、活性碳吸附、電解等方法有較好的脫色效果,但它們較高的運行費用卻使廠家無法承受。但前述的幾種方法都具有穩定性好的特點。生物處理因具有處理成本較低,并能大幅度去處有機污染物和一定色度的特性使得染色廢水治理采用生物治理作為主要治理單元己成為共識。但結合園區污水處理廠目前的運行現狀及操作工人素質,為確保污水處理廠處理出水的穩定達標排放,因此改造擴建工藝的設計思想以強化物化處理的原則,以生物處理工藝為重心,盡量提高強化生物處理的作用。鑒于污水處理廠接受的染色廢水綜合性廢水,是典型的難生化降解的有機廢水,水質性質有其特殊性,而且各有關企業生產廢水排放的水質水量的不穩定性,以及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及運行負荷。因此必須要有針對性的廢水處理工藝,才能達到較好的處理效果。在選擇處理工藝前,應在分析廢水水質及其組成及對廢水所要求的處理程度的基礎上,確定各單元處理方法和改造工藝流程,以驗證改造工藝的有效性。
五、結論
印染生產廢水可生化性差,原污水處理系統又存在著設計、施工不盡合理,管理水平落后等缺陷,從而造成了處理出水污染指標達不到排放標準,運行成本高等后果。染色廢水處理系統的優化改造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錯綜復雜的問題,而作為集中式染色廢水處理廠的優化就更加困難了。從目的上它不僅要在污水水質分析的基礎上,按照技術和經濟的要求,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利用各種方法,找出最佳的設計工藝方案。并在設計工況條件下,找出最佳的設施組合和最佳工藝參數,而且,還要在污水的成份和水量大幅度變動的情況下,找出相應的優化運行措施和最少的運行成本。但由于客觀條件的諸多限制,并且各種印染廢水水質各異,水量大小不一的設計情況下,要求得到一個能嚴格意義上普遍性的染色廢水優化方法十分困難,某一污水處理系統可能對某一區域內的廢水處理是最優的,但它對其他的企業可能就并不能做到最優。因此,在加強技術創新和知識創新的同時也要為保護我們僅有的水資源提高人類意識,轉變觀念,為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多做努力。
[參考文獻]
篇2
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調查對象中男603人(59.2%),女415人(40.8%);30歲以下425人(41.7%),31~40歲434人(42.6%),41~50歲143人(14%),51歲以上16人(1.7%);未婚206人(20.2%),已婚800人(78.6%),離婚11人(1.2%);中學學歷10人(1%),本科學歷710人(69.7%),研究生學歷298人(29.3%);工齡1~10年573人(56.3%),11~20年338人(33.2%),20年以上107人(10.5%);高級206人(20.2%),中級489人(48%),初級245人(24.1%),無職稱78人(7.7%);專職教師636人(62.5%),專職行政53人(5.2%),教師兼行政82人(8.1%),工勤人員247人(24.2%)。調查對象應付方式情況表1結果表明,職業技術學院校教職工在遇到問題時,所采用的應付方式依次為:“解決問題”、“求助”、“合理化”、“幻想”、“退避”、“自責”。
2不同特征教職工應付方式的差異比較
表2顯示不同性別的教職工在“自責”、“求助”、“幻想”和“合理化”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自責”、“幻想”、“合理化”因子上,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在“求助”因子上,女性得分高于男性。表3顯示,不同工齡的教職工在“解決問題”因子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年以上工齡的教職工得分最高。表4顯示,不同學歷的教職工在“合理化”應付方式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學歷的增高,各因子得分逐漸降低。表5顯示,不同職稱的教職工在“解決問題”、“求助”、“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初級職稱在“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得分最高,無職稱在“解決問題”因子得分最高,中級職稱在“求助”因子得分最高。
3討論
篇3
[關鍵詞]烏托邦輪換房屋房屋供應體制
一、《烏托邦》
無獨有偶,《烏托邦》中的理想國,在結構上與中國現行的社會結構有著驚人的相似,即奉行“民主與共存”。在烏托邦里,幾十個人組成一個小區,幾個小區組成一個大區,幾個大區組成一個小邦,幾個小邦組成一個烏托邦。小區、大區、小邦、烏托邦的首領都是選舉產生的;而各個層面上的首領權力足夠大。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具備推行《烏托邦》之中先進治理思想的政治前提條件。
唯物主義辯證法告訴人們:物資決定意識,與此同時,意識也可以反作用于物質。研究者發現:在烏托邦中,“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是起決定作用的方法論。
二、主體模型
在簡述了一些關于意識形態的細節之后,研究者希望借用《烏托邦》中描述的一個模型,同時加入研究者的調研結果,來合成一個綜合比較模型,進而推進研究。調研采用抽樣調研的方法,希望從中找到比較典型的樣本,分別走訪了上海市、山西大同市、浙江湖州埭溪鎮、浙江湖州安吉縣,并試圖以這些不同城市規模上的比較典型的城鎮為切入口,尋找適合所有城鎮規模的發展之路。
模型是這樣的:
大背景:經濟危機、中國人口老齡化、當前中國各級城市房屋空置率高。
政府出資購買上面提到的四種不同區域的房產,并將其分為生活和辦公兩部分。生活部分按不相同的住房,生活資料一致且統一供給,個人財富建立個人賬戶的形式進行,辦公部分按網絡信息化辦公、農場信息化、工廠信息化、基建專人化的形式進行,而第三產業就是各種形式得以實現的基礎,這和《烏托邦》中相同住房、生活資料統一供給以及辦公場所固定,農業、工業、國防等定期大換崗相類似,且更有可行性。
研究者通過抽樣調查發現:受經濟危機影響,在中國,各級地方上都存在新建房屋空置問題,也就是商品房購買力不足,且一些權威的信息統計機構都有相應的數據支持研究者這一觀點。也就是當前經濟危機下房地產商所面臨的主要困境:沒有銷量。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將近十年,如何讓老年人安度晚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基于三個大背景,研究者粗略地將人類的社會行為劃分為兩大類:生活和辦公,這也是烏托邦中對社會行為的劃分方式。在此基礎上來建立一個比較簡單的模型:假定人只從事兩大類社會行為,且建筑物都與這兩種行為有關。
再來談政府購買的可行性問題,有關常識告訴我們:理論上的房價是包括房價和地價兩部分的,地價是政府的一個收入的主要來源,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單位面積的地價要高于房價的。加之,房地產商又急于處理積壓在手頭上的商品房,根據供求關系,政府可以在一個比較低的價格上購入大量商品房。所以說,政府有能力以不高的價格購入一定量的空置房屋,以備后用。
三、70年房屋使用權到期后的狀況
70年的房屋使用權一到,可以有許多種解決方案,一般分為兩個大類:一則政府無償將到期房屋收回,然后通過修繕,再經房地產市場交易,這種方式過于強硬,且對房屋進行了重復收費,容易造成怨聲載道的局面;二則可以嘗試采用研究者推崇的“輪換房屋”方式,即城市內輪換、城市間輪換、城市與農村輪換、農村間輪換,這樣既合理的回收了到期的商品房,又讓人們始終保持一種生活的新鮮感。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現在從事的基本勞動將被機械化的設備所完成,人類所從事的大多是創新和探索這類腦力勞動。“輪換房屋”將絲毫不影響人們目前所從事的工作,一切都可以通過電腦編程和網絡來完成。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現行的“廉租房”政策就多少孕育著這種“輪換房屋”思想的萌芽。
四、采用“輪換房屋”的原理
70年后的中國,城鄉居住條件之間的差距按現在的發展勢頭來講將趨于零。到時候,農村里既有城市的便利,又有城市里沒有的安寧、空氣清新以及合適的生活節奏。
應當搞清的一點是:“輪換住房”可以發生的背景是政府在房屋使用期滿之后的房屋處置。似乎有些強制性的因素在里面,但總勝過第一種方案。
人們使用的生活設備基本相同,統一的電視、統一的電腦、統一的洗衣機……人們只要交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終身使用,享受產品更新換代。另一方面,個人建立個人賬戶,用以儲蓄和投資,儲蓄以應對突發性事件。
主體模型也在試圖解決中國老齡化的問題,如何實施“老有所養”之良性的社會養老機制,主要的原理是:依靠優質的第三產業,實現城市老年人首先輪換到農村中,讓老年人安度晚年,在“天然氧吧”中出離都市的喧囂。
半個世紀后,中國將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將實現農業、工業信息化,也就是大多數農民和工人只需平時在家里上網工作,定期檢查機械即可完成工作。
五、經濟危機下政府購房的初衷
政府在房地產商紛紛投城之際,大量以低價購入一批商品房,用以房屋使用期到期后的緩沖房之用;也可以除居住用房外,將其改造為其他用途的房產,如醫院、消防隊、派出所、銀行等社會公共設施用房。然而政府購房更重要的目的是須在幾個特大城市的戰略布局已形成的基礎上,調整全國各地的戰略布局,形成一種回撤和“遍地開花”的大格局,即在基礎設施得到全國范圍內的提高后,實現各省范圍內,乃至全國范圍內的集聚中心化。
即國家在回收房地產比較集中且有一定基礎的省份,可以建立示范點,將居住環境劃分為兩大區,培養“養身中心”、“生育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在配套基建如交通、水電、網絡、醫療等普遍健全的條件下,實現人員的合理流動,最終實現房屋的輪換。
由此可以了解到:政府購房的初衷是在建立一個以四個中心為主干的居住體系,在體系之上實現房屋的輪換。
關于配套基建的提升,研究者認為可仿照社會科學院在全國各地建分院的模式來進行。
六、結語
研究者提出了輪換房屋的方案來解決半個世紀后房屋使用期到期的問題,只能是一種嘗試,最終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社會主義回歸還需要更多的思想火花的碰撞。
參考文獻:
篇4
多年來,楊建成教授始終致力于紡織機械教育與科技工作,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為天津工業大學這一特色學科的發展建言獻策。
在教學研究與改革創新方面,楊建成協助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幫助學生在企業實現“零距離實踐”。近幾年,楊建成在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先后取得教改省部級成果 5 項,其中“以現代紡織機械設計工作室為平臺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型設計工程師”項目榮獲2011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
在實驗室建設方面,2009年楊建成主要參與申報成功了“中央與地方共建紡織機械及自動化重點實驗室”,由于表現突出,該實驗室被評為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綜合投資學科建設實驗室“新型紡織機械裝備及機電一體化技術實驗室”;2011年,楊建成參與申報成功了天津市2011“紡織工藝與裝備”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紡織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平臺”。此外,他還于2011年作為主要參與者申報成功了首屆機械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班,并擔任該班班主任,積極為行業發展培養卓越工程師。
在科研方面,楊建成同樣碩果累累,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1項,其中已授權12項,并且主要參與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碳纖維多層角聯機織裝備及技術研發”等重點項目。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副教授楊昆目前主要從事紡織工程專業(針織與針織服裝方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他同時也是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經編分會委員。
從教多年來,楊昆教授堅持教學研究的改革與創新,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各級教研教改項目,其中主持完成了市級教研項目(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 項,主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改項目 1 項、校級教改項目 1 項,參加校級教改項目 1 項。作為針織系主任,他積極組織參加了“卓越工程師”實驗班的申報和建設,并做好2011級實驗班的教學計劃制定和教學組織工作。在教學方面,楊昆參加了“針織學”天津市級和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主講了經編的部分課程并配合課程負責人承擔了部分教學(網絡)資源的制作和整理工作;此外,還積極參加“針織學(雙語)課程”精品課程的申報工作。
基于多年的鉆研,楊昆發表了多篇關于教研教改的論文,并在指導學生活動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與宋廣禮老師等共同研制的專業教學課件 ——《針織學》課件獲得了國家教育部主持的課件大賽的理工組三等獎。近年來,楊昆積極參加建材建設工作,參加編寫了“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針織物組織與產品設計》等專著。
作為系主任,楊昆積極帶領全系教師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協助專業帶頭人做好“針織學”國家級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認真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制定培養方案和計劃,組織老教師對其進行“傳幫帶”,并在教學安排上制定相應的措施,以使他們盡早承擔相應的工作。
周永凱教授,工學博士,現任北京服裝學院紡織材料和紡織品設計學科帶頭人,教務處處長,長期從事紡織(服裝)專業教學、科研及教育管理工作,尤其在紡織(服裝)材料、服裝工效學和輕化工程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方面,多次承擔國家科委、原紡織部、北京市教委等科研和教研項目。
周永凱教授自2003年起開始從事教學管理工作,至今主持教務處工作已有 8 年。在此期間,周永凱帶領教務處同仁大膽創新,深化改革,實現了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與規范化,使教務處的管理和服務工作邁上了新臺階。雖然肩負著繁重的教務管理任務,但是在教書育人方面,周永凱教授從未給自己“減負”。他充分利用行政工作之外的時間,甚至犧牲周末時間,為學生授課。自2006年至今,已有 5 屆近30名研究生師承他的門下。近幾年,他還組織編寫了《現代大學教學設計與案例》等教研成果專著和發表多篇教研論文。
科研方面,他帶領本學科碩士點碩士生導師通過與行業聯合開發項目,承接重大科研項目;與研究機構和企業聯合,承擔橫向科研項目;充分利用本科生科學研究訓練計劃項目經費開展科研。作為紡織材料和紡織品設計學科帶頭人,他帶領科研團隊承擔和參與包括省部級以上項目20多項,橫向研究開發項目1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 50多篇,其中有10余篇被SCI、EI、ISTP收錄;編寫(包括翻譯)科技學術著作10余部。他本人在紡織材料的結構、加工與性能表征,服裝舒適性與評價,漢麻植物的綜合利用,高強阻燃抗熔融聚酰胺纖維及其開發與應用等學術領域也有諸多建樹。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2008年,周永凱作為“漢麻稈芯粘膠纖維生產技術”項目主要參加人榮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同年,榮獲北京市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09年,榮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被北京市教育工會評為首都教育先鋒管理創新個人;2011年,榮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李曉慧教授,1993年獲得天津工業大學(天津紡織工學院)技術經濟專業碩士學位,自此就開始了她在北京服裝學院的教師職業生涯,目前擔任北服商學院院長一職。任教以來,她一直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從事本科生、碩士生培養工作,并承擔了一系列教改及科研項目,曾被評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北京高校青年骨干教師等稱號。
李曉慧教授先后承擔了“市場營銷管理”、“成衣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等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指導研究生12名,每年都能夠超額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她將傳授知識和培養綜合能力緊密結合,注重科研和教學的相互促進,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
篇5
【摘要】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培養與引進并重的原則,引進高級紡織工程專業人才;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高現有專業教師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結合紡織專業特點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使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要占教師總數30%,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要占教師總數60%。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5%以上。入世以后紡織行業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總體繼續趨好,2004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不變價產值、銷售收入達12000億元、12200億元,全年出口達到800億美元。中國紡織品出口占全球比重達到17%。江蘇省紡織工業繼續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其經濟總量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全省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全省的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就業等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省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紡織行業是對全省工業出口增長貢獻份額的第二大行業。沿江地區如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等四大紡織品生產基地正在形成產業集中地帶;與此同時,蘇南紡織工業向蘇北轉移步伐有所加快,依托蘇北原料產地的獨特優勢和發達的紡織產業基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區域競爭優勢,加快了蘇北紡織業的發展。長期以來,紡織工業在鹽城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全市現有規模以上紡織工業企業196個,從業人員12萬人,2004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1.6億元、銷售收入156億元。從數量和行業角度看,3001鹽城可稱為“紡織大市”,市政府已經提出要將鹽城建成“紡織城”。因此無論從全國、江蘇、鹽城或者從行業的發展來看,我校設置紡織工程專業都是符合社會需求的,而且具有地方特色[1-3]。現對該專業碩士申請基本情況作如下分析,并提出相應措施,力爭達到專業學位的申報要求。
1師資隊伍情況
紡織工程專業有專業教師14人,學位和職稱相對比較高。均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有2人。職稱均為講師及講師以上,高級職稱比例約為70%左右,其中正教授有2人。
2實驗室建設概況
2.1實驗室設置情況
我校紡織工程專業教學實驗室設置如下:紡織材料實驗室、紡織工藝實驗室、針織實驗室、織物分析實驗室、紡織設計實驗室、紡織化學實驗室、精密儀器室和暗房等。實驗室實際用房面積有700m2,為紡織工程專業開設了所有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課程。目前這些實驗室及其儀器設備,基本滿足我院紡織工程學生的實驗教學、畢業論文、科研、實驗室開放等工作的需要。
2.2實驗教學情況
2.2.1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
首先,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紡織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均隨著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增加、測試方法的科學、教學體系的合理和理論教學內容的更新而不斷更新。其次,創造條件,加強管理和引導。努力籌集資金,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加強實驗室管理,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明確管理責職,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和責任心;合理安排實驗儀器布局和項目開設時間,滿足實驗室的教學、科研、對外開放等多功能需要,有效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另外,學院各專業根據新時期培養工科學生的要求,對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計劃和實驗的內容進行不斷改進,尤其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目前學院實驗室為紡織、染整、服裝專業開設有綜合、設計型實驗的課程占有實驗的課程總數比例為90%以上。由于增加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大大提高了實驗的教學效果,從而也使學生增強了創新意識和實際動手能力。
2.2.2實驗室開放
為適應二十一世紀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加大實驗室的開放力度,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發揮教學資源功能,努力提高工科類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益。目前學院現有的實驗室除完成正常的實驗教學工作、科研工作以外,還積極推進開放實驗室的建設,不斷完善開放實驗室的管理制度,擴大實驗室開放的范圍。開放項目是在學生完成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選做部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可以是教學計劃要求的課內實驗,也可以是課外實驗,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開放實驗室每周開放5天。實驗室開放形式主要有全面開放、定時開放、預約開放。并積極創造實驗室開放條件,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廣開渠道豐富開放實驗的內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實驗,為培養一流的工程技術人員服務。
3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3.1基本情況
為切實加強學生專業理論與生產實際的結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紡織專業系以評促建,以評促改,高度重視實習基地建設,措施有力,近年來發動各方面力量積極聯系和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和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江蘇聯發集團、江蘇日升紡織集團、江蘇大圣集團、江蘇宏大集團、江蘇亨威集團、江蘇中恒集團、江蘇雙山集團和江蘇振陽集團等企業達成實習基地協議。
3.2建立實習基地的經驗
3.2.1聘請專家顧問,廣交行業朋友
為了建設滿足學生實習的教學基地,達到我們設想的目標,我們結交了那些有著很多專業知識、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權威人士,說服他們為教育多做貢獻,聘請他們做我們的客座教授,邀請他們經常到學校講學,并使他們成為我們的朋友,以保持長期而融洽的合作關系。
3.2.2鼓勵教師積極走向社會,聯系實習基地
老師利用自己與企業的廣泛聯系,與江蘇振陽集團、射陽雙山織造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悅達紡織科技工業園、江蘇日升紡織集團、常州艾貝有限公司、江蘇聯發集團和江蘇中恒集團等多家企業簽訂“實習就業基地協議”。
3.2.3實習基地建設與就業相結合,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工作中去實習與就業相結合,既使學生受益,同時又能為企業選擇人才提供長時間的考察機會,使企業獲得滿意的畢業生。在這樣的實習中,學生可以頂崗工作,真正參與其中。就我們與江蘇聯發集團建立的實習基地來說,我們每年都要安排一批畢業生到該公司參加實習,公司方面也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安排學生頂崗工作。為了不影響工作效果,公司進行嚴格的上崗培訓,并給予積極的指導。畢業后學生已經完全能夠勝任該崗位的工作,因此,一些畢業生便被留了下來,成為公司的一員。通過這樣的實習安排,不僅使學生受益,而且也加強了學校和企業的合作,使實習基地更穩固、更有意義。
篇6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for the design experience of industrial plants and explores a simple analysis.
Keywords: industrial plant design experience; experience;
關鍵詞:工業廠房設計;經驗;體會
中圖分類號:[U260.8+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2104(2013)
在現代式業廠房設計中,對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益要求不斷提高,自然對工業廠房設計的高度科技化發展也提出較高的要求。因此,對工業廠房設計經驗與體會的探討有其必要性。
工業廠房設計經驗
工業廠房主要是為生產產品提供工作空間場所的建筑物,是為滿足生產活動而設計和建造的建筑類型。從本質上講,工業廠房設計主要是就是為生產活動創造一個可以用于生產、加工的一個勞動空間,因此,要求設計人員在設計,需要根據設計責任書,選擇正確的生產工藝和資料,使得廠房設計更加經濟合理,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材料,保持廠房設計的先進性。因此,在工業廠房設計中,一定要盡可能地滿足以下要求:
工業廠房設計要滿足生產工藝要求
一般而言,工業廠房設計主要的依據就是生產工藝,從某種程度上講,生產工藝水平的提出就是使得工業廠房的設計有效滿足建筑使用功能上的需求,為此,就需要在建筑的平面形狀、建筑面積、廠房高度、剖面形式、構造措施以及結構方案等方面都要滿足相關的要求,與此同時,在設計過程中,還要根據廠房的具體功能和實用要求,進行設備的采購以及安裝,保證設備的正常運作,全面提升生產效率。
工業廠房設計要滿足建筑技術要求
工業廠房設計一定要保證其良好的耐久性性與堅固性,具體從以下方面著手:
首先,要確保建筑的使用年限,一定要優化建筑的結構設計,一般而言廠房的動荷載和靜荷載都相對要求較高,為此,需要對廠房的各個細節進行具體的計算與分析,明確各項參數要求,要嚴格遵守模數協調標準,控制好廠房建設的跨度、柱距、頂高和標高,以便于采取標準化的結構構件,使得廠房結構設計更加標準化,施工機械化和生產工業化。
其次,為保護工業廠房建筑物不沉降,宜采用螺旋鉆孔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或人工挖孔樁,地質條件較差時基礎應為樁加筏板,規范從樁基完成到筏板施工的施工工序,與此同時,在封閉后澆帶之前,需要設計者針對具體的要求,優化設計內容,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其兩側的臨時支護,保證整個建筑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整個結構的支護質量,以防止在模板拆除的過程中,避免結構開裂。
另外,在工業廠房施工中,需要控制好后澆帶澆筑施工。一般而言,其具體的時間,要根據工程上的后澆帶的具體性質而確定,一般圖紙上都有說明后澆帶施工的時間,如果沒有說明,按下列時間處理(施工):如果是沉降后澆帶:需待主體結構完成(結構上不再繼續加載)、沉降穩定后再進行施工如果是收縮(溫度)后澆帶:只需兩側的砼成型后60天就可以施工。通常情況下,沒有硬性的規定,按結構施工圖。后澆帶的作用有很多,伸縮后澆帶大概55m左右。
3.工業廠房設計要滿足經濟建設要求
在工業廠房地產設計中,需要保證建筑室內環境、生產空間以及防火和衛生需要的基礎上,將若干個車間結合起來,使其成為聯合廠房,為現代化的連續生產奠定良好生產條件和基礎。一般情況下,工業聯合廠房有著很大的優勢,即建筑占地面積少、管線網絡結構相對簡單、外墻面積較小、而且使用靈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生產工藝水平的要求,而且可以有效地進行生產工藝的更新,提高生產工藝水平,從而實現廠房設計的經濟效益。
另外,在工業廠房設計中,需要在滿足建筑使用要求和功用要求的基礎上,在充分考慮建筑的耐久性與堅固性后,采用科學的設計方法,優化生產操作過程,加強對建筑空間的充分利用,有效減小建筑體積,優化結構使用面積,與此同時,還要優化施工進度,從而來提升其設計的經濟效益。
此外,要保證建筑結構穩定的基礎上,要盡可能采現新型建材,采用現代技術和方法降低材料消耗,使得構件重量減輕,降低工程造價,同時,要優化設計方案,加強對當地材料市場的供應情況的分析,以市場為導向,采用現代化工業施工方法和先進的配套的結構體系,進行施工。
4.工業廠房設計要滿足安全與衛生要求
在廠房設計的過程中,要想滿足安全與與衛生要求,具體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要采取與廠房生產條件相配套的通風措施,滿足廠房設計的照度要求,保證建筑能夠有效的散出氣體,減少對人體的輻射,降低噪聲污染。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消聲、凈化、隔聲、以及隔離措施,優化室內環境,為工業生產提供一個優化的工作環境。此外,需要注意廠房內的綠化,不僅要進行內部水平綠化,同時,還要實現垂直綠化,通過合理的綠化措施和色彩處理,提升設計效果。
工業廠房發展趨勢
高度科技化
在現代式業廠房設計中,對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益要求不斷提高,從而推動了工業廠房設計的高度科技化發展。比如在現代廠房設計中,采用現代化的科學管理,利用現代生產工藝,既滿足了產品的微型化,而且滿足了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需求,同時,還實現了生產潔凈化、自動化以及無污染化的發展。另外,采用新結構和新技術,在充分滿足生產工藝的條件下,實現建筑與結構美的雙重發展,形成空間與形象的完美統一,通過現代高科技技術和信息技術,大大滿足了設計要求和生產要求,尤其是隨著信息化時代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廠房的通用性、靈活性以及多樣化都已經得到推廣和應用,這已經成為現代城市建筑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2.高度人性化
所謂工業廠房設計的人性化發展,就是將人類工程學引入到設計中,從而構建一個全新的現代工業廠房。一般而言,一個工廠的生產質量與效益,與人的關系密不可分。因此,工業生產中,人作為主要的影響因素,必須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才能切實滿足生產要求和發展,為此,需要在設計時,要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采用人本化的設計方法,突出和體現設計對人的關懷,將以建筑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轉移到以人本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中,為人們生產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人們產生一種歸屬感與親切感。以此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和價值。
高度節能化
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節能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刀菜趨勢,因此,對于工業廠房而言,也不例外,在設計中,保證建筑結構穩定的基礎上,采用現代新型建材,結合現代技術和方法降低材料消耗,使得構件重量減輕,降低工程造價,與此同時,利用科學的設計方法,優化生產操作過程,加強對建筑空間的充分利用,有效減小建筑體積,優化結構使用面積,從而來提升經濟效益。
高度生態化
在現代工業廠房設計中,采取有效的消聲、凈化、隔聲、以及隔離措施,減少對人體的輻射,降低噪聲污染,優化室內環境,為工業生產提供一個優化的工作環境。此外,廠房內的綠化,通過合理的綠化措施和色彩處理,提升設計效果,通過現代新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生產潔凈化、自動化以及無污染化的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工業廠房的設計,需要根據社會形勢的發展需要,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優化設計結構,提高設計水平,與此同時,通過合理的生態處理措施,實現生產潔凈化、自動化以及無污染化發展,從而更好地順應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韶輝,陳銘. 淺談單層輕鋼結構用于棉紡織工業廠房的設計[J]. 山東紡織科技,2011(01)
[2]袁建成. 輕型鋼結構紡織工業廠房的設計施工要點[J]. 山東紡織科技,2009(01)
[3]張韶輝,陳銘. 淺談單層輕鋼結構用于棉紡織工業廠房的設計[A]. .山東紡織工程學會十一屆第三次優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110(03).
[4]劉震. 工業廠房鋼結構設計體會[J]. 中國科技信息,2012(11).
[5]張韶輝;陳銘.淺談單層輕鋼結構用于棉紡織工業廠房的設計[A].山東紡織工程學會十一屆第三次優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10
作者簡介:
姓名:武云能,性別:男,1967年10月出生,籍貫:云南省澄江縣,
篇7
關鍵詞:紡粘法,針刺機,功能原理,設計
0.引言
聚酯長絲紡粘非織造布是土工合成材料的一種,我們又稱“長絲土工布”。1998年特大洪水后,土工材料的應用引起了國家有關領導的關注,相關部門制訂了相應的設計規范,我公司參與制訂了長絲土工布的國家標準。至此,我國聚酯長絲紡粘無紡布開始步入規范性的發展階段。目前,長絲土工布已廣泛應用于鐵路、高速公路、垃圾填埋場等重要建設工程。隨著需求量的增加,我公司自行研制開發了多條不同幅寬的長絲無紡布生產線,結合生產模式的特點,對其關鍵設備之一的針刺機,創造性地設計成可切換式,起到了理想的效果。本文就可切換式針刺機的設計研究作一介紹。
1.無紡布生產工藝流程、針刺機的針刺目的、針刺機理及工藝特性
(1)生產工藝流程:聚酯切片→輸送→結晶干燥→螺桿擠壓→熔體過濾→紡絲→側吹風冷卻→氣流牽伸→擺絲鋪網→預針刺→主針刺→儲布→切邊→成卷→檢驗、包裝、入庫
(2)無紡布針刺的目的是用刺針在牽伸擺絲后疏松而無強力的纖網上往復穿刺,將網加工成具有一定緊密度和強力的成布,這種非織造布完全是靠針刺作用使纖網中纖維與纖維之間發生纏織和摩擦而加固的。
(3)針刺機針刺機理
針刺機理:刺針裝在以固定動程往復運行的平板上,刺針在兩塊平板間夾著以一定速度運動的纖網上做上下穿刺運動。兩平板上鉆有相同位置的孔眼,并與針板上的植針位置相對應。纖網喂入針刺機時纖網很蓬松,纖維與纖維抱合力較差,幾乎無強力。成千上萬根帶鉤刺針刺入纖網時,刺針上的勾刺帶著纖網內的部分纖維隨針穿過纖維網,并使纖網受到壓縮,當刺針刺入一定深度回升,由于勾刺的順向使隨針的纖維脫離留在纖網內,使已壓縮的纖網不再恢復原狀,最終成無紡布。設計制造的針板刺針的排列有一定規律,生產無紡布針刺痕跡也有序,現在已發展成無序布針刺,無紡布針孔均勻表面美觀。
(4)針刺深度工藝特性對針刺機的要求
使用時根據產品規格的大小,應調整剝網板與托網板間距,以及托網板與刺針相對位置,以適應不同規格無紡布對針刺深度要求。
2.長絲紡粘無紡布生產線對針刺機的特殊要求
聚酯長絲紡粘生產線特點:噴管牽伸氣流使絲速達5000米/分,單絲強力較高;擺絲成網后纖網雖呈無規狀,但微觀結構顯示絲屬連續狀態。論文大全。由于這些特點決定了長絲無紡布生產用針刺機,刺針使纖網成布與短纖維成布相比,受力更大且容易斷針。因短纖維無紡布,纖維兩端可自由伸縮,刺針負荷較輕。生產線的另一特點是:長絲無紡布生產線從切片投料到產品卷繞是連續化生產,短纖維無紡布隨時可以停車換針,而長絲無紡布生產停機會產生大量廢料。因此,長絲紡粘法既容易斷針,又不宜停車,對針刺機設計提出了特殊要求。
3.對針式可切換針刺機的結構原理
3.1不停車可切換針刺機工作原理
不停車是相對生產線而言,換針時生產線繼續進行產品生產。每臺針刺機安裝上、下兩套針梁針板,共用一套剝網板與托網板。其中一套針梁工作時,另一套針梁作為備用。論文大全。當工作一套需要換針時,備用一套起動待頻率達生產要求時,剝網板與托網板同時升降切換至工藝要求的針刺深度,備用針梁正常工作后,停止原工作針梁進行換針。
3.2可切換針刺機的主要組成部件
該針刺機基本結構包括機架、曲軸箱、上下對置針梁、剝網板、托網板、輸布牽拉機構、網板升降裝置、、電氣控制部分。
1)機架:整體機架由上下橫梁、中間立柱與底立柱組成,各件鋼板焊接而成,機腳使用橡膠墊塊墊平,以吸收機器往復運動慣性力而引起的振動。
2)曲軸箱:曲軸箱是針刺機的心臟部位。主要有主軸、平衡機構、連桿、導向桿、導柱、箱體等組成,特寬(7米)無紡布生產線針刺機上下各設置六只曲軸箱,其原理相同,結構略有不同。
傳動主軸:主軸與連桿聯接接部位有一定的偏心量,偏心量的兩倍為沖程高度。我公司可切換針刺機動程為25mm。在保證針剌深度滿足工藝要求的情況下,動程以小為宜,可減小機器震動,降低噪聲。每只箱體之間用鼓齒聯軸節聯接,每一組箱體裝V型帶輪,由一臺設置于機身中間位置的電動拖動,電機用變頻控制。
平衡塊:也稱配重塊。主要功能是保持運動部件的平穩,減小震動。其實際重量在安裝時根據運動平穩性進行調整。
推桿:是針梁和連桿的連接件,做上下往復運動,要求精度高、硬度大、耐磨性能好,對要求也嚴格。
系統:該機采用油泵送至機器各點噴嘴,回油流入油箱循環使用。
3)針梁:針梁是安裝針板的機構,它與推桿相連,并被推桿帶動上下運動,聯接部位易產生疲勞裂紋。針梁采用輕質合金材料。論文大全。
4)針板:針板裝在針梁上,針板上鉆有針孔,孔徑與針柄匹配,并保持有一定的夾持力,生產過程中要經常換針,針板材料具有較好的耐磨性。針板采用輕質而耐磨的合金材料。
5)剝網板與托網板:剝網板與托網板均裝有蝸輪蝸桿提升機構,并用鏈傳動與經特殊設計的離合減速器及電機相聯接,剝網板與托網板可分別或整體上下運動,并根據需要通過離合器手柄調節成自動與手動。網板網孔直徑約為5-6mm,其分布規律與針板孔中心完全對應。切換前后,剝、托網板功能互相轉換,因此兩網板均要求較高的剛性與強度。針刺機網板入口端設計成光滑圓角或一定的刀口形,確保纖網或半成品順利過渡。網板的平面度、網孔的形狀網孔之間的位置精度要求很高,因此網板也是針刺機的關鍵部件之一。
6)輸布牽拉裝置:牽拉輸布由帶有麻面橡膠繩的主動輥與光滑的被動輥組成,主針刺機輸出輥速度既可單獨控制,也可由兩針刺機間速度補償器自動調節控制。由于針刺機針入纖網時,纖網宜停止運動,以免纖網牽拉刺針而折斷。因此,該輸布輥帶有間歇運動與勻速運動兩種特性,并設計有可變換兩種速度特性的切換裝置。間歇運動能改善針刺布外觀質量并減少斷針。一般針刺頻率較低時采用間歇運動牽拉。高速針刺時采用勻速牽拉。
7)電氣控制部分:寬7米生產線曲軸箱主軸由55KW電機驅動,采用交流變頻調速,顯示針刺頻率。網板升降由5.5KW電機拖動,顯示針刺深度。輸出輥由1.5KW電機拖動。變頻調速,針刺頻率與輸出輥可單獨調整,也可牽拉速度與針刺聯運調整。為保護刺針在低頻率運行時,纖網不運動,因此在規定頻率以上,輸出輥才能運行。油泵電機正常運行后,全機才能啟動。
4.結束語
長絲紡粘法無紡布生產線上采用可切換式針刺機,帶來了較好的效果。目前,我公司正為提高制造精度及針刺頻率的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1]王延熹.非織造布生產技術.紡織工業出版社出版,1987,9.
[2]郭合信,何錫輝,越耀明.紡粘法非織造布,中國紡織工業出版社,2003.
[3]郭秉臣.非織造布學.中國紡織工業出版社,2002,8.
[4]中國紡熔非織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紡粘非造布分會,2006,(6).
篇8
論文關鍵詞:印染廢水,植物濾器,多花黑麥草
隨著我國工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向水環境中排放的工業廢水量也在不斷增加,由此所造成的水污染現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已經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我國紡織工業量大面廣,產生的廢水數量多,濃度高,是對水環境污染構成嚴重威脅的工業污染源之一。在紡織工業廢水中,以印染廢水污染最為嚴重。印染廢水因排放量大、水質復雜、處理難度高而成為廢水治理工藝研究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近年來化纖織物的發展和印染后整理技術的進步,使PVA漿料、新型助劑等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給廢水處理增加了難度。目前,印染廢水的處理方法主要有:生物處理法、化學混凝法、化學氧化法、吸附法等。本研究構建了以盤培牧草為主要內容的植物濾器,利用NFT栽培的多花黑麥草(LoliummultiflorumLam)來降解印染廢水,以期為印染廢水的生態凈化開辟新的途徑。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設施
試驗設施位于浙江大學農業生物環境工程研究所的玻璃溫室內,設施為多槽道栽培槽,基底是水泥結構,每槽長×寬×高為750cm×60cm×30cm,槽坡度為2°,每槽可利用種植面
浙江省水利廳科技專項資助項目(RCO910)
水調節池長×寬×高為230cm×160cm×150cm,可貯存水量5.5m,以水泵循環抽水,自動調時控制,試驗設施如圖1所示。
圖1.植物濾器系統裝置
Fig.1Thesystemofplantfilter
1.2試驗材料
植物濾器試驗牧草選用多花黑麥草(LoliummultiflorumL.),在玻璃溫室內采用NFT培,共有300盤牧草,育苗盤(底面510×250mm,厚0.7mm,含288個7×7mm方孔,孔面積占總面積11.1%;上口540×280mm,高60mm)上墊層為3層無紡布(10g/㎡),栽培槽槽面鋪2層無紡布。每盤播量為5g,即39.2g/㎡。試驗前牧草已用配方商品營養液培養30d,經過兩次刈割(分別為播種后第20d和第30d),留茬高度60mm(與育苗盤上口平齊)。印染廢水采自紹興濱海工業區一印染廠。試驗于2009年9月5日開始,至2009年10月5日結束。
1.3檢測方法
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采用重鉻酸鉀法測定,懸浮物SS采用重量法測定;BOD采用國標法,即GB7488—1987測定。
2結果與分析
2.1植物濾器對COD的降解效應
印染廢水經植物濾器系統處理30天后,COD含量從初始的956mg/l下降到結束時的362mg/l,COD降解幅度達76%,從圖2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內COD降解較快,降解幅度達52.8%,而后15天COD降解較慢,降解幅度為49%。
圖2植物濾器對印染廢水中COD的降解效果
Fig.2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COD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2.2植物濾器對BOD的降解效果
印染廢水經植物濾器系統處理30天后,BOD含量從初始的217mg/l下降到結束時的32mg/l,BOD降解幅度達85.8%,從圖3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內BOD降解較快,降解幅度達66%,而后15天BOD降解較慢,降解幅度為56.7%。
圖3.植物濾器對BOD的降解效果
Fig.3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BOD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2.3植物濾器對SS的降解效果
印染廢水經植物濾器系統處理30天后,SS含量從初始的198mg/l下降到結束時的41mg/l,SS降解幅度達79.3%,從圖4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內SS降解較快,降解幅度達59.1%,而后15天SS降解較慢,降解幅度為49.4%。
圖4植物濾器對SS的降解效果
Fig.4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SS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3結論與討論
目前,在廢水處理裝置中,利用植物與工程相結合的技術,從而提高凈化效率的環境修復方法,由于成本低、效率高的優點,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研究結果表明,以盤培多花黑麥草為主要內容的植物濾器對印染廢水具有明顯的降解效果。印染廢水進入植物濾器系統,經運行30天后,能降解COD達76%,BOD達85.8%,SS達79.3%,并且在開始15天內降解速度較快,后15天降解速度相對較慢。本研究所設計的植物濾器還具有運行費用低,易于維護,適于處理間歇排放污水等特點,在處理印染廢水方面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明銀安,陸曉華.印染廢水處理技術進展.工業安全與環保,2003,29(8):16~18.
2 侯文俊,余健.印染廢水處理工藝進展.工業用水與廢水,2004,35(2):57~60.
3 張林生.印染廢水處理技術及典型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8.
4 張宇峰,滕潔,張雪英等.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工業水處理,2003,23(4):23~26.
5 張旋,姜洪雷,曲和玲.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2007,
篇9
論文摘要:本文論述了多媒體在針織學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討論了多媒體在針織學理論課教學中的優勢和實踐課教學中局限性,提出了在針織學課程的教學中應合理適度地使用多媒體的觀點。
1、多媒體在針織學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服裝面料的生產是通過針織工程或梭織工程來完成的,針織工業是紡織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類高校中均把針織學作為紡織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來進行教學。僅僅采用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要在有限的學時數內講授好較多的專業知識是十分困難的,形勢逼迫我們必須采用新的教學手段,結合針織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采用多媒體教學,達到學生快速高效地通過各種途徑熟練掌握針織學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目標。
2、多媒體在針織學教學中的作用
2.1利用多媒體教學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采用以紡織計算機交互教學為主線的針織學多媒體教學方式,學生有問題可以隨時提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及掌握的程度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快放、慢放、重復,隨時掌握教學進度。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交流。
2.2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傳統教學中針織機械原理和工藝原理等教學內容學生難以理解,但利用多媒體教學中flash等工具很直觀的展現出來,高速運動的針織機編織原理可以用多媒體視頻的慢放而清楚的顯示出來。使學生一看就明了。
2.3彌補針織學教學中客觀條件的不足針織專業教學中需要講解很多種針織機的工作原理,而這些設備價格有的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學校想購買每種針織機進行教學是很難實現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改善現有客觀條件的不足,通過圖片、錄像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能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針織機械的工作原理。
2.4針織學的多媒體教學使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制作針織多媒體課件過程中,加深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協助教師制作針織教學軟件過程中,開始逐漸了解和掌握針織專業知識,并拓寬了計算機技術方面的知識。
2.5多媒體教學可以實現遠程教育和課外教學多媒體教學資料可以方便地和網路實現連接,將針織學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資料、教學錄像等內容全部上網,學生可以隨時上網學習復習。
3、多媒體在針織學教學中的局限型
3.1針織學知識不能僅僅通過課堂上多媒體教學中的聽覺和視覺來獲取針織面料服用性能等知識還需要嗅覺和觸覺的感知而獲取,例如經過香味功能整理的針織面料需要鼻聞來感知,真絲針織面料柔軟和滑爽的服用性能需要用手觸摸去感知,因此多媒體教學中的針織物圖片和視頻動畫等替代不了課堂教學中的實物展示。
3.2本末倒置針織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需要較高的制作技術,且成本高,費時間,速度慢,教師在制作課件上所花的時間有時要遠遠多于上課時間,忽視對教材教法及教學效果的研究,對于教材教法的鉆研就被放到了一個次要的位置。
3.3針織實驗課程中大部分內容不適合采用多媒體教學針織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通過上機編織,熟悉了針織產品的各種性能,掌握了針織生產工藝,這些作用是多媒體教學是替代不了的。
3.4缺乏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教育情況的監督和教學進度的掌握。如果在針織學教學中整堂課播放多媒體視頻,沒有教師現場講解,而同時針織學的多媒體教學資料可以方便地在網路上查閱,則會使學生認為來到教室上課是多余的,會出現曠課逃課現象。
3.5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教學進度偏快,常易造成學生跟不上。尤其對基礎差的同學,難以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由于現成的針織學PPT等課件容易復制,大大降低了學生動手記筆記的興趣,甚至不做任何筆記,使得許多學生上課思想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
3.6針織工業的發展日新月異,針織學多媒體課件內容常常更新滯后另外,針織學課件制作花去了教師的很多精力,使老師在珍惜自己勞動成果的同時,把制好了課件一勞永逸,不愿意及時更新,課件一成不變。使教學內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3.7多媒體教學使傳統教學中的許多優勢發揮不了在傳統教學中老師的良好板書使學生對老師有欽佩感,老師在講課中體現的專業水平和淵博知識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尊敬,老師的流連風趣的講課藝術吸引學生,減少學生在受教育中的抵觸情緒,會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4、針織學課程中多媒體教學的正確應用
4.1把多媒體作為達到針織學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手段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幫手,使用多媒體技術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而不能解決教學的根本,實現教學目標才是一堂課的真正目的。教師不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技術問題上,而是要放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想方設法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篇10
隨著國家環保要求的不斷加強,環保標準對于印染廢水的排放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使得印染廢水的治理技術受到人們高度重視。現有的印染廢水治理技術,主要著重于提升廢水中化合物的降解效率和最終的排水COD數值控制上,充分運用各類最新處理技術來降低廢水治理成本。然而在廢水治理技術不斷提升和改進的同時,關乎印染廢氣的國標也開始撲面而來,如何在新國標的要求下,更加有效地實施現有的廢水治理技術儼然成為人們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在分析目前的廢水治理形勢下,對比廢氣國標,談論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好廢氣、廢水治理二者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廢水治理;曝氣;廢氣治理;降解
引言
紡織業是中國紡織傳統行業,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中國的服飾文化是古代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幾千年的變化與延續中,紡織行業也由手工化開始向工業化轉變。進入21世紀后,中國的紡織業更是蓬勃發展,據相關數據統計,2011年我國紡織工業產品出口總值占到全國貿易出口總額的17%,紡織品出口額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增長趨勢日益強勁[1]。
在紡織行業日益增長的同時,卻又為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問題。紡織工業被納入中國傳統污染行業已經不再鮮為人知,紡織工業成為中國制造業中工業鏈最長、最復雜的行業之一。印染行業耗水、耗電、高污染的特點,導致其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廢水、廢氣及廢渣等污染物排出。隨著國家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對于該行業的環保控制力度也越來越強[2]。
紡織工藝流程長而復雜的特點,賦予了該行業產生的污染物種類特殊性。排放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漿料、染料、助劑以及表面活性劑等物質,導致廢水的堿性和色度都偏高,BOD/COD比值低等特點,使得廢水的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3]。特別是在2012年《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完成修訂后,各項限值都在原來標準(1992年版)基礎上加嚴,特別是如何降低COD排放數值已成為生產企業最重視的問題。
紡織過程中除了產生廢水外,也存在大量的大氣污染物。高耗能主要體現在紡織行業的加工過程中,特別是一些功能性面料的制造,一般都要經歷較高的溫度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在這些高溫加熱過程中,大量的有機助劑會出現揮發現象,使得在整個工藝的各個環節中,都會出現廢氣排放現象,特別是工業VOCs的排放。而且,在廢水處理中的曝氣處理工序,也存在大量的非甲烷總烴的排放物問題,由于國內一直缺乏相關大氣排放標準對其限制,致使污染從水中轉移至大氣中。
紡織工業的固體廢物排放則主要集中在廢水處理過程中出現的沉淀物以及一些廢棄的面料。根據我國印染企業的廢水處理現狀,廢水處理中經過混凝沉淀的產物,以及后續生化、物化產生的污泥,至今為止,仍沒有找到一種最佳重復利用的方法[4]。規模較大的企業,將其壓制成塊,重新回爐進行焚燒;規模較小的企業,甚至選擇直接填埋等手段,這些無疑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進而污染地下水。
紡織印染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盡管現有的技術已經能在很大程度上將這些污染物質進行降解,但是最終仍然會有廢物排放到環境中。紡織印染的三廢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不可逆轉的傳遞趨勢。固體廢物污染土壤中的水,廢水處理中產生的廢氣污染大氣。在《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式出臺后,如何在現有廢水、固廢治理技術的基礎上,切斷易受污染介質之間的傳遞,將成為印染廢水、固廢治理環保工作人員的一個重要實現目標。
1 印染廢水治理現狀
紡織印染工業復雜,不同的工序產生的廢水種類不同,同時依據我國紡織印染行業規模小、分布相對集中的現狀,現有印染企業的主要污水處理方式也就不同。主要選擇的處理方式有三種:一是就地在生物廢水處理廠中進行集中處理;二是在場外的市政府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三是對于特定的單獨的廢水流可由地方自行處理[5]。
染料和助劑是紡織印染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質。印染加工主要涵蓋4個工序:預處理階段、染色工序、印花工序及功能后整理工序,這些工序均會出現廢水的排放現象,由于印染廢水主要是各類廢水的綜合排放,具有水量大、成分復雜等特點,運用簡單的生物處理很難達到預期效果。目前主要的處理手段有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
1.1 物理法
在印染廢水的治理過程中,采用最多的是物理吸附法和物理膜分離法。物理吸附法的原理是運用比表面積大的多孔物質作為吸附劑,將廢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吸附,實現廢水的過濾。活性炭對于水溶性的染料具有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廢水的脫色吸附劑[6]。活性炭吸附飽和后需要進行再生化處理,其處理費用昂貴,一般適用于深度處理或者濃度低、水量小的廢水處理。
物理膜分離法是運用不同孔徑大小的半透膜,在分子水平上將不同粒徑大小的混合物進行分離和過濾。常見的過濾膜有微濾膜(MF)、超濾膜(UF)、納濾膜(NF)、反滲透膜(RO)等,膜分離方法具有出水穩定、懸浮物截留效率高等優點,但是這種處理技術對于裝備的自動性能要求較高,分離膜的重復性利用率低,加之其處理成本較高,使得這種處理技術還無法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7]。
1.2 化學法
印染廢水的化學處理法主要包括化學混凝法、臭氧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化學混凝法主要依靠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將廢水中的小分子懸浮物、膠體物質通過化學物質的作用形成大分子顆粒物,后加以聚沉或氣浮去除。常見的混凝劑主要有有機絮凝劑、無機絮凝劑和生物絮凝劑。有機絮凝劑上的特殊化學基團,賦予它具有絮凝、分散、增稠、粘結、凝膠等功能。無機絮凝劑一般多為金屬鹽類,如PAC、PFC等,這種處理方式在現有的印染廢水處理手段中,運用相對比較廣泛[8]。生物絮凝劑有微生物產生,它可以將水體中不易降解的固體懸浮物顆粒凝聚、沉淀。混凝法處理成本小,操作管理簡便,在目前的廢水處理中,應用較廣,但是也存在缺點。運用混凝法需要對泥渣進行二次處理,同時對于水溶性較高的染料脫色效果較差。
臭氧氧化法是國際上應用范圍較廣的一種水處理方式,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在用于處理廢水色度和降低COD值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臭氧可以通過直接與水中有機物進行氧化反應或者通過分解為羥基自由基·OH 與有機物發生反應。氧化反應是通過使水中大分子難降解的有機物不飽和鍵斷裂,變為小分子物質,達到脫色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9]。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工藝簡單緊湊,自動化控制程度高,便于集中廢水的處理。但也存在弊端,通過臭氧的曝氣處理,水體中的污染物被源源不斷地吹掃到大氣中,水體中的污染被轉移至大氣中,對大氣易造成二次污染[10],見圖1和圖2。
圖1 曝氣池
圖2 氣浮池
光催化氧化法是通過光的催化作用,使得光催化劑被激發,從而產生電子/空穴對,空穴與液相生成·OH,通過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使有機物變成CO2和H2O。半導體催化劑中TiO2最為常用,其具有催化效率高、穩定性好的優點。但是對太陽光的利用率過低,限制了光催化氧化法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11]。
1.3 生物法
生物法是指由生物催化的復雜化合物的分解過程。通過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主要分為厭氧生物法及好氧生物法兩種。
厭氧生物處理是在厭氧條件下,形成了厭氧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利用這類微生物分解廢水中的有機物,并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厭氧處理過程中由于缺氧、游離氨和溫度等因素的作用,可殺死污水和污泥中的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蟲卵;一般不需投加氮、磷等營養物質。同時,厭氧處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有:經厭氧生物處理后的廢水還存在一定的BOD及COD,必須再進行需氧生物處理才能達到排放標準[12]。厭氧降解的最終產物中有少量氨和硫化氫,出水伴有臭味,在排放前還要進行需氧生物處理。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氧的情況下,借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來進行的。在處理過程中,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質透過細菌的細胞壁和細胞膜而為細菌所吸收;固體和膠體的有機物先附著在細菌細胞外,由細菌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為溶解性物質,再滲入細胞。好氧生物處理分為接觸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生物膜法等,好氧生物法對于水中有機污染物有較好的降解效果。生物法的優點是工藝簡單、操作方便、運行成本低等優點;但是生物法對進水濃度有一定要求,對色度去除效果差,有污泥二次污染和出水難以達標的缺點。
以上所述方法,都是廢水處理的主要手段,在實際應用中,考慮到廢水種類的復雜性,特別是對于集中排放的廢水處理而言,通常是物理、化學、生物方法聯用,方能有效實現達標排放[13]。現有印染廢水的處理工藝見圖3。
圖3 印染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2 印染廢水標準要求再現新高
隨著環保標準的越來越嚴格、紡織印染加工業不斷擴大,廢水處理技術也在不斷改進。我國于1992年就已經開始對印染廢水的整治與監控,歷經20年后的2012年,《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再次進行修訂,修訂后的標準限值比原來的限值都要低。
對比1992年制定的廢水排放標準,2012年新修訂的標準不僅在標準適用范圍發生變化,在污染因子種類、排放限值和污染因子的檢測方法等方面都做了相關調整。修訂后的標準對污染因子的控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4-15]:
(1)1992版標準中規定的目標污染因子共9種;2012版新增總氮、總磷、二氧化氯和可吸附有機鹵素(AOX)4項污染因子。
針對原有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更高,括號中數值為1992版最嚴指標限值。見表1。
表1 《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對現有企業的污染因子排放控制限值對比
(3)1992版標準根據企業水污染物排放途徑不同實行分級監管;修訂后的標準將分級監管改為“現有、新建企業排放限值和特別排放限值”。
相對1992年制定的廢水排放標準,2012版標準控制的目標污染因子種類更多,排放限值要求更高,對印染廢水污染物的處理技術要求更高。
依據2012年《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編制說明中提到的關于廢水達標處理技術,主要涵蓋廢水色度、COD、氨氮和總氮、苯胺類等污染物質。在廢水色度處理上,通過水解酸化和好氧處理,色度一般在70~80 倍;采用強化水解酸化,必要時再加脫色劑,可以達到40 倍的標準設定值。在COD處理手段上,采用pH調整和物化加藥—水解酸化—好氧—二沉池—沉淀—生物濾池工藝處理,可達到COD排放濃度100mg/L的標準;通過加強預處理,如強化水解酸化、物化處理和增加深度處理,如生物濾池、生物碳技術等,可以達到COD排放濃度80mg/L的標準;如果在常規處理后,采用膜技術(超濾、反滲透)、活性炭吸附、硅藻土吸附或超低負荷運行等可以達到COD排放濃度60mg/L的標準。在總氮和總磷處理上,通過硝化和反硝化可以去除廢水中的氨氮和總氮,同時通過減少含氮化合物的使用可以達到標準設定值。在二氧化氯處理手段上,新標準中規定現有企業、新建企業和特別排放限值自標準實施之日起排放限值均為0.5mg/L。二氧化氯采用預曝氣可以達到排放標準設定值。
從標準中提出的達標技術手段可以看出,主要還是采用常規的廢水手段,并未考慮到污染的轉移情況,特別是在很多曝氣池和厭氧池處理過程中,降解的最終產物中有氨、硫化氫、甲硫醇、甲硫醚等有害氣體[16],使出水有刺鼻異味氣體。水中污染物雖然會減少,卻在無形之中,為大氣又帶來一個新的污染源。
圖4 退漿加料后廢水中產生廢氣的成分分析圖
運用最新的VOCs質譜檢測手段(SPIMS-1000)可以快速地分析出廢水中產生的廢氣成分,圖4即為退漿廢水加處理料后產生的氣體污染物質分析譜圖。從質譜圖中可以看出退漿廢水中揮發出來的氣體成分還是比較復雜的,另外其濃度也相對較大。
3 《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促進水污染處理手段的改進
隨著我國大氣環境污染現狀越來越嚴峻、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國家對于大氣污染的監控力度不斷升溫,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企業生產、城鎮建設所造成的污染,包括燃煤污染、汽車尾氣排放、工業廢氣排放、惡臭氣體、建設揚塵等,其中工業排放是最重要的因素。依據2013年環保部大氣治理項目覆蓋紡織印染、制藥、農藥和包裝印刷4個行業,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首次被提到了國家環保層面,《紡織印染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提出與實施將更加有利于中國紡織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紡織貿易中提升我國“綠色”紡織的經濟地位和核心競爭力。據相關報道,該標準預計將在2016年開始正式實施。
考慮到紡織印染的復雜性,新標準的實施將著力于污染源的控制上,做到從源頭開始杜絕污染物的產生,廢水處理工藝流程中出現的廢氣排放問題也會成為標準實施的一塊絆腳石,如何在實現廢水處理的同時,也能防止對大氣造成二次污染,是對印染廢水處理環保工作人員提出的新要求,同時環保標準的嚴格也將催生紡織專業化的環保技術產業的產生。
4 廢水、廢氣處理,循環回收是關鍵
面對現有的污染監控現狀,如何權衡好廢水處理和廢氣處理的關系,是關乎標準是否能有效實施的重要原則之一。無論是對于廢水治理專業人員還是對于廢氣治理人員來說,都將是一個新的挑戰。廢水、廢氣處理,循環回收才是關鍵。廢水分質用水是一項比較成熟的處理方式,不僅可以做到污染物低排放,還可以實現資源再回收利用。在紡織印染廢氣標準還沒有正式出臺前,對于廢氣污染物的循環利用探索相對較少,加之現有的廢氣處理手段成本較高,如何實現循環回收必將是廢氣處理的主要趨勢。
我國印染行業每天有400多萬噸的廢水排放,占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10,且每年要耗用100多億噸清潔水,是耗水總量較大的產業,其廢水的回收與循環利用一直是我國廢水處理技術的一個重要突破點[17]。集中排放的印染廢水具有高濃度、高色度、高pH值、難降解和多變化等特性,實行分質用水,不僅可以減少處理的能耗和成本,還可以實現廢水的再利用,符合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
印染廢水分質用水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在退漿廢水的處理過程中,退漿廢水水量較少,一般只占印染廢水排放量的15%左右,但在整個印染工序的COD總排放量中,退漿廢水COD占了50%~55%。退漿廢水的主要成分有漿料、退漿劑和弱酸等,其中PVA是高聚物,化學性質穩定、BOD5/COD僅0.064,難生物降解,且價格昂貴,流失會造成經濟損失。PVA屬于大分子物質,其分子量在11萬左右,采用相應的膜分離可以成功地處理退漿廢水,不需外加其他藥品和設備。透過水返回退漿浴重新用于退漿,濃縮液進入混合槽,調整到合適濃度再用于上漿或作為化工資源回收利用[18]。
環保標準的實行并不是為了壓制污染的企業,而是對企業發展起到正確引導作用。在印染大氣污染物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傳統的廢水環保治理技術需要關注的方面應該更多。標準限制是行業規范自我的主力軍,隨著印染廢氣標準的實施,必將催生更多廢水治理技術的蛻變。
參考文獻:
[1] 張會青.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展低碳紡織經濟[J]. 山東紡織經濟,2013,(08):5-8.
[2] Anna Godayol, Monica Alonso, Emili Besalu, et al. Odour-causing organic compound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Evaluation of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s a concentration technique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1,1218(30):4863-4868.
[3] Jian-jun Ruan, Wei Li, Yao Shi, et al. Decomposition of simulated odors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by a wire-platepulse corona reactor[J]. Chemosphere, 2006, 59(3) : 327-333.
[4] 施昌平,王蓉,何曉晶,等. 物化+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藝處理印染廢水[J]. 工業水處理,2011,31(10):89-91.
[5] 左劍惡,李彭.紡織染整工業污染綜合防治最佳可行技術[D]. 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6] 湯曉歡,毛勇,靳菁,等.吸附劑處理印染廢水最新應用研究進展[J]. 江西農業學報,2013,25(7):116-119.
[7] Wan Y Z,Huang Y,Yuan C D,et al.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hydroxyapatite /bacterial cellulose nano-composit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7,27(4):855-864.
[8] O’Connell D W,Birkinshaw C,O’Dwyer T F.Heavy metal adsorbents prepared from the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A review[J].Bioresource Technol,2008,99:6709-6724.
[9] 張蕾,孫賢波,許雯佳,等. O3/H2O2法對生化出水中不同種類有機物的去除效果研究[J]. 環境污染與防治,2009,(10):52-56.
[10] 陳思莉,江棟,李開明,等. 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工業園廢水工程實例[J]. 工業水處理,2012,32(2):85-87.
[11] 彭曉春,陳新庚,黃鵠,等.n-TiO2 光催化機理及其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環境污染技術與設備,2002,3(3):l-6.
[12] 曹旭坤,白曉宇. 印染廢水的危害及處理方法[J]. 科技論文與案例交流,2013,(7):136-137.
[13] 龔為進,竇艷艷,劉玥. 物化/厭氧水解/生物強化脫色處理印染廢水[J]. 工業水處理,2013,33(08):80-82.
[14] GB 4287—92 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S].
[15] GB 4287—2012 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S].
[16] 李潔,王安磊. 紡織印染廢水異味氣體的污染與治理[J]. 安徽化工,2013,39(3):8-11.
[17] 任松潔,叢緯,張國亮,等.印染工業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的研究[J]. 水處理技術,2009, 35(8):14-18.